《药》精品教案(1)
《药》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药》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药》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药》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材是由余华所著的小说《药》,主要讲述了夏琳、林海及其所在的城市这三个居民群体在不同层面的命运紧密相连,诠释了人性本质及其在现代都市中遭受考验的故事。
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此小说的阅读,深刻理解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与虚伪,明确良知与天理的重要性。
2. 能够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感悟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描写的现实社会的喜悦和困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和补充的关系。
3. 能够发散思维,独立思考,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高提供帮助。
二、课程环节与设计1. 热身环节:课前调研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公开的问卷或者课前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们对于该小说的了解程度,如果了解较少,可以在热身环节里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简单解读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相关人物形象。
2. 第一环节:整体感性理解小说第一环节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整理小说的基本情节,并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整个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朗读和一些图像化的手段, 如视频和图片等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相关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入感受小说所表达的情感信息以及相关的生命价值观。
3. 第二环节:分析关键情节在分析关键情节环节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小说“药”这个关键情节,为学生解读该场景下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变化过程,以此来反映出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虚伪。
此环节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发掘小说中的人性矛盾,从而引导学生自我思想,加深学生们的心理认知。
4. 第三环节:独立思考与讨论在独立思考与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讨的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观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思维深度,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
5. 第四环节:总结与回顾本次教学总结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回顾,让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和主要情节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们的感性认识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
粤教版精品教案《药》教案1
《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双线索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
3.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二.作家及背景简介1.鲁迅简介鲁迅(1881_1936)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调集》等。
2.背景简介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林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他的心肝炒食。
同年,光复会成员秋瑾因叔父告发而被捕,在绍兴古轩亭口被杀。
三.理清小说的线索,学习双线索的结构。
华家(明线)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药夏家(暗线)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四.分析人物形象1.华老栓主要通过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行为描写:“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教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一袋……”“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教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心理描写:“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到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总结:身份地位: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难,地位低下。
性格特征:愚昧、落后、无知、胆小、懦弱。
作者对他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他的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长期统治造成的。
2.夏瑜主要通过康大叔的叙述来刻画。
“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阿义可怜”总结:身份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贫寒。
对革命的认识:对革命矢志不渝,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作者对他的态度: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悲剧性,即他的主张、行动、牺牲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情,这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表现。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1.1 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2 《药》的背景:写于1924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现实,揭示了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2.1 情节概括:小说以“药”为线索,讲述了革命者夏瑜被封建势力残酷杀害,他的鲜血被当作治病的良药,卖给愚昧的民众,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麻木。
第三章:主要人物分析3.1 华老栓:一个普通的市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为了治病而购买人血馒头,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2 夏瑜:革命者,为了民族解放而斗争,最终被封建势力残酷杀害。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4.1 封建思想的毒害:通过华老栓和民众的行为,展现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导致他们无法看清现实的真相。
4.2 民众的麻木:小说中的民众对夏瑜的遭遇毫不在意,甚至将他当作治病的工具,反映了民众的麻木不仁。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鲁迅其他作品简介:可以介绍《呐喊》、《彷徨》等鲁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鲁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5.2 相关影视作品推荐:可以推荐一些与《药》相关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和主题。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药》的历史背景。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社会的残酷性和民众的麻木状态。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6.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使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中的细节。
运用比较分析法,将《药》与其他鲁迅作品进行对比。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第七章:教学内容与步骤7.1 教学内容鲁迅生平与文学地位简介《药》的情节梗概与人物关系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与主题探讨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7.2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药》的兴趣,如“你认为革命是什么?”自学: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情节和人物。
【范文】《药》教案
《药》教案一、教学目的:、了解小说所反映的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
2、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
3、认识小说中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4、深刻认识小说主题。
二、教学重点: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深刻认识。
四、教学方法:以导读、研讨为主,辅之以点拨、释疑。
五、教时设想:因时代较远,加之高一学生要真正读懂《药》相对困难,因而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在初读文意的基础上着重了解时代背景,第二课时着重理清情节和读懂小说内容,第三课时着重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主题,第四课时着重研讨场面描写、景物描写及其作用,以及“设疑探微”、课后练习等内容。
(本教案的教学问题均可制作成教学多媒体组织教学,若条件不具备也可直接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2、了解时代背景。
一、由“单元导读”——谈介鲁迅——导入新课:、专心初读(默读)课文,获取初读感知(有条件也可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药》的故事片),四部分内容分别用4-5个字概括:一、老栓“买”药;二、小栓“吃”药;三、茶客谈“药”;四、华大妈上坟。
2、抽学生谈谈读后(或观后)的初感。
交谈后明确:《药》是出悲剧(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在何处(脱离群众)——怎样写悲的?(《药》是以小说这种体裁形式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这出深刻悲剧的)二、了解小说知识:、小说是一种怎样的文学体裁?(小说是一种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因此“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2、阅读小说有那些基本方法?(了解背景——把握主题——理清情节——分析人物)三、了解背景(环境):、《药》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封建专制,贫穷落后,民众愚昧麻木不觉悟。
)2、《药》哪些地方描写了民众的愚昧麻木不觉悟?(指出并明确:如对“老栓买药”、“刑场看客”、“茶客谈药”,尤其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对夏瑜狱中英勇表现的“气愤”,夏四奶奶的“羞愧”,以及两位母亲对儿子死因不理解,毫不醒悟的描写,都深刻反映了民众的愚昧麻木不觉悟,也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悲剧的最处。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技巧。
(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药》的象征意义。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对民众愚昧、落后思想的批判,对革命先驱的悼念。
(2)认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类似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技巧。
(3)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药》的象征意义。
(2)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药》,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关系。
(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从不同角度分析《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药》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鲁迅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主题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药》语文教案
《药》语文教案《药》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情节结构、主旨等方面探究鉴赏《药》;二、教学重点:《药》的主题思想探讨;三、教学难点:小说明暗两条线索与小说主题的交融;四、计划课时:两课时五、课型:自读课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指导学生阅读小说,。
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最关注__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整体感悟:带着以下一些问题自读文本:1.明暗两条线索如何有机交融的?明确:明线是围绕华小栓的病而展开的“买药——吃药——谈药——药无效”暗线是夏瑜的命运。
其中两线的交织是由华小栓的病牵引的,直接联系的地方是第三节“谈药”和第四节“上坟”。
2.试分析并讨论文中革命者夏瑜、华老栓夫妇、驼背五少爷、康大叔、红眼睛阿义、花白胡子、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夏四奶奶、夏三爷等人物形象,他们有些什么共性和个性?请为他们分类。
并分别说明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是采用了哪些手法?明确:悲哀的孤独者夏瑜;愚昧的慈心父母:华老栓夫妇、夏四奶奶;愚昧的茶馆谈客: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冷漠残忍的迫害者:夏三爷、康大叔、红眼睛阿义。
动作描写:华老栓夫妇“买药”时掏钱的动作;和刽子手交易的过程……心理描写:华老栓买药的路上和回来的路上(对比分析)……3.小说许多地方都有非常出色的环境描写,请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几处,并探讨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第一部分第一段:“乌蓝的天”“青白的光”;明确:清冷、阴森的环境为下文奠定了阴沉的环境氛围。
最后一段:“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暗淡的金字”。
明确:参见注释④,对比,老栓治好小栓的“希望”是光明的,可“希望”对于革命者来说却是前途的“暗淡”。
第四部分,“微风早已停息了,……铁铸一般站着”明确:悲凉、死寂的氛围衬托了革命者的悲哀和孤寂。
(2)社会环境描写:第三部分,茶客“谈药”透露出的信息:茶馆是个小社会,茶馆里的茶客对革命不理解,愤慨甚至仇视革命!他们的麻木冷漠的精神状态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药》的教案
《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掌握常见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途和副作用;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和方法,注重药物的合理使用;4. 培养学生对健康和药物知识的重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药物的基本知识,包括非处方药、处方药、中药和西药等;3.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三、教学重点:1. 了解药物的分类和作用;2. 熟悉常见药物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难点:1. 药物的作用机制;2. 药物的副作用。
五、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2.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进行药物知识的分享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 实践操作: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见药物;4.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进一步加深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你们生活中常用的药物有哪些?你们知道药物有哪些分类吗?2. 授课讲解(20分钟):介绍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包括非处方药、处方药、中药和西药等。
同时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让学生了解药物使用可能引发的潜在问题和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药物进行研究和讨论,包括药物的名称、用途和副作用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报告各组的研究成果。
4. 实践操作(30分钟):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见药物。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模拟药品和相关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用药示范操作,并解答学生疑惑。
5. 观看视频(20分钟):选择相关的教育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进行讨论。
视频内容可以包括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不当使用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合理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并留出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
粤教版精品教案 药1
《药》教案教学目标:(一)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理解小说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对连接线索的作用。
(二)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课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和重点:(一)理解标题“药”的深刻含义及小说的主题。
(二)学习以明暗两条线索组织情节的结构特点。
(三)了解小说中各类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为主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主要人物,理清小说的结构。
教学步骤:(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导入:提问:1、谁都会生病,生病就要买药,“药”的作用和用药原则是什么?——治病救人。
对症下药。
可是有一位名叫华老栓的人,他买的药是人血馒头,人血馒头可以用来治病吗?(荒唐不可思议)下面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1、学习目标2、背景介绍3、作者简介4、情节结构5、人物形象6、环境描写7、揭示主题1、理解标题“药”的深刻含义及小说的主题。
2、学习以明暗两条线索组织情节的结构特点。
3、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4、了解小说中各类人物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5、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多种方式,重点掌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
《药》写于1919年,发表于《新青年》上。
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加强反动统治,残酷镇压革命活动,同时在思想上用封建礼教愚弄和麻痹人民,使人民任其摆布,穷苦大众处于极端的悲苦之中。
辛亥革命爆发,曾使鲁迅振奋,然而革命者的妥协倒退,又使他深感失望。
在北京目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的现实,在失望痛苦中,他深刻剖析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救国救命的真理。
《药》就写于这个时期。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024版《药》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2 3
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指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与《药》相关的资料 和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 力。
利用社交媒体交流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社交媒体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促 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药》教案人教版高 二必修教学设计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选择 • 课堂实施过程设计 • 评价策略与反馈机制建立 • 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总结反思与未来改进方向
2
01
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2024/1/29
3
教材内容及特点
教材内容
2024/1/29
25
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方案
组织文学讲座和研讨会
邀请文学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校 举办讲座或研讨会,与学生面对 面交流,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和热爱。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比赛,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才华,提 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举办校园文化节
在校园文化节中设立与《药》相 关的主题活动或展览,如戏剧表 演、文化沙龙等,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02 针对个体差异,教学中需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
2024/1/29
10
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学习和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药》(鲁迅小说)优秀教案
病理原因:长期孤独生活所致
治疗措施:走百家门,穿百家衣,吃百家饭,此病不治而愈。
●阿义
姓名:阿义
年龄:30岁上下
职业:牢头
病情简况:眼睛发红,遇到犯人首先想到的是榨点油水,如油水太少,心情憋闷,两眼放红光,容易发怒。因为好拳棒,常出手打人。有严重暴力倾向。
病理分析:受封建思想毒害甚深
诊断结果:眼红易怒症
处方:先入狱体验被榨滋味;然后服用“精神六味丸”三个疗程。
●夏四奶奶
姓名:夏四奶奶
年龄:60岁上下
职业:贫民
病情简况:因儿子被杀,伤心过度,日益憔悴。头发花白,衣裙褴褛;提一个破旧的的朱漆圆篮,三步一歇,体力不支。因儿子造反被杀感到羞愧,认为儿子坟上的花环是儿子显灵,糊里糊涂,精神也越来越不济了。
治疗措施:换头、换心
●夏瑜
姓名:夏瑜
性别:男
年龄:青年
单位:贫苦人家
民族:华夏
入院时间:二十世纪初
病史采集时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职业:革命
病情报告:英俊刚毅,谈吐洒脱;心地善良,甘愿为民请命,死而不已;不过最近常常不顺心,忧国忘家,却被族人告发了;冒死宣传革命,却遭来一阵毒打;就是在刑场上,他的父老百姓却把他当热闹看;他的鲜血还被他的小弟弟当药吃了;就连他的母亲为他羞愧。所以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发病节气:终生
病情报告:生活贫困,胆小怕事,性格温和,仅仅眼睛不好,不辩好坏,对刽子手恭恭敬敬,反而用恩人的血给孩子治病。
诊断结果:患有遗传性愚昧病
病理原因:长期食用封建文化食品,深度慢性中毒。
治疗措施:使用革命之针,刺激中枢神经,使其恢复知觉;再辅以知识吊针。
●康大叔:
姓名:康大叔
《药》教案
《药》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药物,学习一些常见的药物名称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药物的能力,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药物的态度,强调它们的正确使用和合理用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习常见药物的名称和用途,掌握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药物的态度,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药物图片或带来一些药物样品,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遇到过哪些药物?你们对药物有什么了解?2. 讲解: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药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如感冒药、止痛药、退烧药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药物相关的小册子或海报,要求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查找更多的药物名称和用途,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 总结讨论:让每个小组介绍他们找到的药物,并共同汇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从这次活动中了解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同一种药物可以用于不同的病症?5. 角色扮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具体情境,设计一些常见的疾病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对话,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6. 提醒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要滥用药物或随意更换药物。
同时,强调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也非常重要。
7. 总结反思:向学生进行简要的总结,回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以及对药物使用的思考。
四、板书设计:1.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药物的名称和用途3. 注意事项:遵医嘱、合理用药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了更多的药物名称和用途,培养了正确使用药物的能力,同时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药物的态度,强调合理用药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活动形式的设计使得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了更深入的学习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鲁迅《药》教案范文
鲁迅《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写文中生字词,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作者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理解主题,存在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如歌中所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带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每次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我们便会想到我们天真烂漫的童年。
多么想重走一回童年,只因为风筝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鲁迅先生,来了解一段鲁迅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首先,让咱们先来了解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
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药》教案
药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写作意图2、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把握情节及其整体结构3、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的写法4、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体悟作品主题5、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小说双线结构的安排及用意2、环境描写的作用3、作品的主题三、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生活当中,我们如果有什么病,常常要吃药。
俗话也讲:药到病除。
可见,药确实能够治病救人。
然而鲁迅笔下的华小栓,吃了他父亲给他买来的药后,却没能好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药》,看看这“药”是一种什么样的药,它有什么样的寓意。
二、写作背景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林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后来被杀害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
三、写作意图说明:当时的鲁迅对革命的对象、人物、途径等问题,还不能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所以只是“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已。
四、题目“药”是指什么?小说是怎样围绕“药”展开情节的?小说写了哪些人物?明确1、标题“药”指人血馒头。
血是被害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给华小栓治痨病用的。
2、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买药——吃药——谈药——吃药的结果。
3、人物:华家:华老栓(父)华大妈(母)华小栓(子)夏家:老女人(母)夏三爷(叔)夏瑜(子)其他:康大叔(刽子手)茶客(民众)五、对华、夏两家来说,都是悲剧。
请复述两家具体的悲剧情节。
要求以课文为序。
明确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
开小茶馆的华老栓为给儿子治痨病,从刽子手康大叔那儿买了人血馒头。
当天早上华小栓吃了药,第二天就死了。
这人血来自革命烈士夏瑜。
夏瑜参加了革命,因夏三爷告密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持革命宣传,最终就义。
两人死后均埋在同一块坟地里。
六、两家的故事就有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明确小说两条线索交织的关键是买人血馒头,馒头上血的献出者和买去治病的服用者发生了关系,这就把素不相识的两家自然地联系起来。
《药》优秀教案精选三篇
《药》优秀教案《药》优秀教案「篇一」知识目标:1.梳理明、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理清情节,初步理解主题。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梳理情节的能力。
2.掌握通过分析多种描写手法,剖析人物,把握主题的分析方法。
情意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感受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梳理情节,明确明、暗线结构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2.通过列出情节结构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初步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标题入手导入教师用红笔在黑板左侧写“药”我们在“药”的后面加“?”文中的药为何成分?用来医治何病?疗效如何?我们在“药”后面加“!”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震惊!凶残卑劣!愚蠢可悲!我们在“药”上加“”,就充满了讽刺。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感叹、讽刺来走进《药》中寻求答案。
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1.给10—15分钟读书,可将自己梳理情节的重点记在书旁;可将质疑之点记在书旁,待读后和同学讨论。
2.整理自己梳理情节的思路,小组讨论补充,教师巡视,发现优秀者。
让一优秀者展示修改后的结果。
教师作简要板书,或出示投影片。
重点:明确明线、暗线结构。
三、从双线结构探究主题问: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下注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教师或请他生稍作补充。
从明线——华家的悲剧,可见怎样的百姓?(愚昧!)从暗线——夏家的悲剧,可见怎样革命现状?(令人悲哀!)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作者突出了那一方面?(突出前者,可从明线安排得出。
)假若以夏家为明线,华家为暗线合适吗?请说出依据。
(不合适。
以华家为立场命题,意味尤深。
“药”不仅是医治疾病的药方,更是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病态的中国要服什么“药”?写作时为五四前夕,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已退出历史舞台,一味对他们歌颂已不再符合历史需要。
四、小结回到导入的“?”“!”,“人血馒头”之药医治不了小拴的肺痨,小栓之死死于群众的迷信,夏瑜——革命者的鲜血制成的人血馒头,夏瑜之死死于群众的愚昧。
药鲁迅先生教案5篇
药鲁迅先生教案5篇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详实的教案,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药鲁迅先生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药鲁迅先生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二、学习准备回忆或收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
三、学时安排四学时。
第一学时,解课文大意;第二学时,读熟课文,品读第一部分;第三学时,品读二、三部分;第四学时,品读四、五部分,总结全文。
(三学时。
第一学时,熟读课文,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写他的哪几件事;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给课文各部分列小标题。
)四、学习过程第一学时1、解鲁迅的同学介绍鲁迅的一些情况。
2、读课题,有什么疑问要问?(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称伯父为什么还要再称先生?)3、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穿插正音。
4、同座互读第一部分。
5、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为什么不知道鲁迅就是伯父的?追悼和吊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爱戴和爱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7、概括段意小标题(段意:伯父去世,很多人都到殡仪馆追悼他。
小标题:在殡仪馆里伯父去世深切的怀念逝世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第二学时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穿插正音。
2、同座互读第二部分3、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意思因果关系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字面义?一般情况下谁的记性好?话中之意?《表》前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蔼台著,鲁迅和另一作家翻译;)4、再读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话,体会感情。
《药》鲁迅教案
《药》鲁迅教案篇一:鲁迅《药》教案《药》教案陕西科技卫生学校姚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题目《药》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双线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反思自我,树立主人翁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文章主题。
难点:依据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回顾鲁迅先生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被称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引发学生思考,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药》这一篇文章中,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熟悉文本,分析结构1、采用分角色、分组、小组自读等方式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和脉络。
2、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
复述时要求学生注意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情节发展。
3、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完成对双线结构的教学。
①小说的结构?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②这篇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什么?明确: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③这样一个恐怖的馒头被小栓吃了,但是人血从何而来?明确:是革命志士夏瑜的鲜血④对照华家,从夏家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明确:夏瑜被杀害、夏瑜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⑤这四部分分别发生在什么地方?明确:刑场、茶馆、茶馆、坟地⑥在什么地方,用什么东西,通过谁将两家联系在一起?明确:通过康大叔用人血馒头将两家华、夏两家联系在了一起。
⑦华家和夏家在文章结构中是什么关系?明确:华家是明线,夏家是暗线板书设计:(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1、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很多,我们可以将文中的人物分类,怎么分?明确:华老栓一家、茶客可以归结为愚昧麻木的群众;夏瑜归为革命者一类;康大叔、红眼睛阿义归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
2、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要求:1.必须要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
鲁迅名著《药》教学教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鲁迅名着《药》教学教案鲁迅名着《药》教学教案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小说单元中有鲁迅名着《药》,像这样的名篇,无论思想成就或是艺术成就,在高中阶段所选的课文,乃至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作品。
《药》主题蕴义深邃,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具有很高的典型性。
讲好经典作品,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及鉴赏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药》的主题,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对早期课文“预习提示”中主题表述方面,我早就有不同看法。
(一九九二年曾写文章与同行交流。
)由于教学受考试规范制约,有时不得已只能“照本宣科”。
现根据本人的理解,谈谈对《药》主题的看法,以祈得到同行的指正。
关于《药》的主题思想,历来较为流行的观点是:“小说通过华老栓、夏瑜形象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不仅从政治上压榨人民,经济上剥削人民,而且从精神上奴役劳动人民的罪行,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脱离群众,革命不彻底的错误,唤醒人们觉悟起来,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鲁迅作品分析:〈药〉分析》1973年2月号)一九八七年前所版高中语文课本“预习提示”内容更强调“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脱离人民群众,革命不彻底的错误”。
这方面认为是“更为重要”,对此,我有不同的意见,前者嫌杂,后者则偏。
“辛亥革命”这一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一个复杂的政治学与历史学问题,当中有革命者的自身问题,也有敌我力量对比的问题。
而较多的政治学家把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革命者的自身问题,认为革命者自身性质决定了其“革命的不彻底性”及“脱离群众”。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到底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我所不同意的是某些人把《药》的主题说成是“更重要的是”暴露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者“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脱离群众”。
《药》教案
3、如何阅读小说:
1了解背景②理清情节③分析人物形象④理解环境描写⑤把握主题
(二)了解写作背景
1、1907年7月6日,安徽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同盟会领导徐锡麟,准备在学堂毕业大会操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因弹尽粮绝被捕,当天即被害,刽子手竟挖出徐的心肝“炒食净尽”。接着同盟会成员秋瑾被人告发,7月13日清兵包围了秋瑾主持的绍兴大通学堂,因寡不敌众,终遭逮捕。7月15日被害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时年32岁。几年之后,鲁迅以辛亥革命前夕为写作背景,以秋瑾为艺术原型,创作了影响深远的小说——《药》。
讲述
提问
点拨
讲述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与方式
四、练习
五、
作业布置
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结束语:不要以为我们比夏瑜幸运多少,比华老栓高明多少。人性中的虚浮、懦弱、迷信和懒惰还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根除,我们要保持必要的警惕,经常反思我们的生存状态,不断与堕落作斗争,努力提升我们的灵魂。我们应当互相信任,互相亲爱,互相同情和扶助,忍耐和宽容。否则,人类就真的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小说正是要让大家认识到这种生活的实质,抛弃各种无聊和偏见,自由地真实地和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明确:粗鲁、野蛮
语言描写:在茶馆的说话,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诈骗群众,出卖革命者的鲜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有理。
明确:盛气凌人、反动
小结: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可憎面目。
鲁迅小说药的阅读题及答案教学设计3篇
鲁迅小说药的阅读题及答案教学设计3篇Teaching design of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 wers of Lu Xun's novel medicine鲁迅小说药的阅读题及答案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药》阅读原文教学设计2、篇章2:《药》阅读题目教学设计3、篇章3:《药》阅读答案教学设计《药》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的重点课文,所以我们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做好针对性的复习。
下面是小泰整理的关于《药》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章1:《药》阅读原文教学设计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
”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①,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教案1作者:加入日期:06-02-14郑凤莲教学目的:深刻领悟其主题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置疑为主教学难点和重点:《药》的主题与人物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主要人物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导入:提问:1。
人都会生病,生病就要买药,“药”的作用和用药原则是什么?------治病救人。
对症下药。
2.将你平时购药与课文中的人物华老栓购药作一对比。
购者地点对象来源代价过程食用方法药效你药店或医院药师或售货员正规药厂货真价实文明水或药酒兑服康复华老栓刑场刽子手现制人血馒头一包洋钱买一馒头粗暴烧成乌黑吃入坟(注意:华老栓买的药是人血馒头,人血馒头可以用来治病吗?)3.对以上对比结果你有什么感受?(荒唐不可思议)4.华老栓用人血馒头来治什么病?(儿子的痨病----肺结核病。
)5.人血馒头可以用来治肺结核病吗?------否。
6.而华老拴是怎么看待的?---“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7.由此可看出华老栓的什么?(-------愚昧无知。
)8.从文中还可看出购药者华老栓和供药者“康大叔”各有什么特点?先看华老栓:购药前:觉爽快,跨步格外高远十分兴奋,充满希望---受人欺骗愚弄,愚昧无知)购药中:慌忙抖抖不敢去接--------胆小善良购药后:“精神只在一个包上”“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什么事情?是谁的血?他为何被杀?----)“整天的笑”----自私麻木“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充满希望--------愚昧无知)集中表现了什么?-------愚昧无知麻木不仁体会一下作者为何为他取名叫“老栓”?补充材料:“有一回,我竟然从画片上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即使体格健全,如此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鲁迅《呐喊。
自序》)------取“精神麻木”的“木”和“体格健全”的“全”组成一个“栓”。
实际上就包含了对人物的评价。
再看康大叔:交易中:眼光:像两把刀-----凶狠神情:焦急----贪婪行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往下滴血的馒头-------凶恶残暴,毫无人性,杀人面不改色抢扯塞抓----野蛮粗暴谋财不择手段语言:“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后:“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要不是我信息灵”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恬不知耻“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贪得无厌“包好/”------欺骗其粗鲁野蛮还可从哪里见得?----外貌(浑身黑色,满脸横肉)----凶悍装束(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
)-------野蛮说话特点:(大声嚷道)--------粗鲁二.本节小结三.布置作业: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急于治儿子的病可以不关心,但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下刽子手康大叔杀害的是谁,华老栓买的是谁的血,受害者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课文内容弄清楚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深刻理解本篇小说的主题教学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研讨相结合。
教学步骤:一.重点研讨:1。
愚昧无知的华老栓急于治儿子的病可以不关心,但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下刽子手康大叔杀害的是谁?他买的是谁的血?-------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
2.他生前是怎样的人?-----“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穷”得“榨不出一点油水”-----出身穷苦“不要命”-----置生死于度外,不怕牺牲,无私无畏入狱原因:被“夏三爷告官”(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社会黑暗)告官:得赏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人性丑恶)狱中表现:“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说阿义可怜”(-----敌我不分,对象不清)“打不怕”-------(不屈不挠,意志坚定)“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目的不明)人们对他的反应如何?他革命:“啊呀,那还了得。
”“发了疯了”(认为大逆不道)他挨打:“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高兴得拍手叫好)“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毫不同情)他受刑时:“人们潮一般向前赶”“颈项都伸得很长”----------(看热闹,麻木)他死后:刽子手用人血馒头谋利愚昧群众用他的鲜血为儿子治病母亲上坟时“现出羞愧的颜色”“硬着头皮”-------说明他从事的革命事业无人能理解,包括他的家人。
也说明他所从事的革命是脱离群众的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
3.提问:文中写了几家人几出悲剧?华家和夏家两家两出丧子的悲剧。
4.哪家的悲剧更惨?-----夏家。
革命者为革命为民众谋福利而死,愚昧的群众竟毫无所知,并吃了他的血。
5.为何以华和夏为姓?----暗示人们文中所写的华夏两家的悲剧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是中国人民的悲剧。
6.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点油灯用洋钱士兵衣服前后的大白圆圈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大清的天下”(清代)7.写于何时?---1919年4月五四运动前8.有何社会意义?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唤醒人们要彻底地推翻封建统治,必须来一场新的革命。
要消除群众的愚昧无知,必须要向他们宣传科学知识。
这也与“五四”运动中所提倡的反对封建统治,主张“科学与民主”相呼应。
9.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见书49 页“有关资料”)------“《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小结:(略)布置作业:深思研讨: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课时教学目的:深入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鉴赏本文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以《药》为题的深层意义和双线结构教学步骤:一。
分析1.造成这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统治的专制和严酷及其帮凶的凶残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统治下群众的愚昧和无知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唤醒他们的觉悟,发动和依靠他们的力量。
2.为何以“药”为题?------暗示人们:正像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一样,脱离群众的革命也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方,要改变中国民众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
二.研讨: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是“药”(人血馒头)。
有明暗两条线索。
2.这两条是怎样贯穿全文的?(连接-----交织-----交织-----融合)明线:华老栓刑场买“药”茶馆小栓吃“药”茶客茶馆谈“药”坟场华大妈上坟暗线:夏瑜刑场就义夏瑜的血被人吃夏瑜狱中斗争坟场夏四奶奶上坟时间:一个秋天的后半夜当天早上当天上午第二年清明(依时间顺序)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故事发展顺序)3.使双线交织的人物是谁?-----刽子手康大叔4.使双线交织的物是什么?-----人血馒头5.为何不以夏家夏瑜的悲剧为主线?---因革命者的悲哀是群众的愚昧带来的,这样安排使主题内涵更丰富更深刻。
6.由夏瑜的遇害你想到了谁?清末女革命家秋瑾。
7.她与夏瑜有何异同?----都是无私献身革命的革命者,都被人告发而被捕遇害。
瑾与瑜同义,都是“美玉”义。
:异:一是巾帼英雄,一是热血男儿;一为真实历史人物,一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其实后者源于前者。
7.作者为何在结尾时在夏瑜的坟墓上添加了“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地方有谁来呢?”)?-----暗示革命者并没有被斩尽杀绝,还有后续者,还有后来人。
未来革命仍有成功的希望。
“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
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了一个花环 -------- 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 --鲁迅《呐喊。
自序》8.学完课文后,有人在文题“药”后先后加了感叹号和问号,你们体会一下,该作何解?感叹号:可以理解为:烈士的为革命牺牲而流下的鲜血竟成了民众治病的“药”。
多么令人震惊/多么让人悲哀/杀害了革命者后又用革命者的鲜血欺骗群众,谋取暴利,刽子手多么凶残,多么卑劣/以“人血馒头”作为治病的良药,群众是多么愚昧无知/多么可悲可叹/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们啊,“人血馒头”不是治疗痨病的良药/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啊,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拯救中国社会的良药/问号:可以理解为:“人血馒头”能医治好“痨病”吗?什么是拯救旧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9.本课小结(略)10.布置作业:结合本文的内容和主题,写一篇600字的随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