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因素及路径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又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是高职院校中的中坚力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一方面,许多教师虽然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但在教育教学方面欠缺相应的能力;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但缺乏深厚的专业知识。

这种教师队伍结构限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 教育教学理念滞后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滞后,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这就使得教师没有受到足够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熏陶,无法成为双师型教师。

3. 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并不健全,培训内容、形式和方法不够科学和系统。

教师培训仍然停留在表面功夫,无法真正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 完善教师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鼓励专业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要鼓励普通教师提升专业技能。

这样既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2.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 健全教师培训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培训机制的建设,推动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的机会。

还可以借鉴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 提升教师待遇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师资储备不足等。

为了深入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本文结合调查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促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教育质量。

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完善,部分专业缺乏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影响教学质量;二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较少,老师比例偏高,队伍缺乏活力和创新性;三是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不平衡,男性教师占比较高,女性教师的参与度较低。

(二)教师素质不高调查中还发现,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教师素质整体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教学知识和能力不足;二是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三是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滞后,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三)师资储备不足调查还显示,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储备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

一是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师资库,无法及时引进和选拔优秀教师;二是一些地区缺乏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难;三是相关培训和选拔机制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三、问题分析以上调查数据显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年龄和性别结构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

师资储备不足,无法为学校引进和选拔优秀的教师,难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①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 工作的意见( 教高[ 0 1 号 ) 00 2 02 . 0 . 0 2 ②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 ( 高[0 61 教 20 16号 ) 0 6 .0. 2 ③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0 0 2 2 2 1 — 0 0年 ) 0 0 . 1. 2
勃发展 , 规模不断扩大 , 导致高职院校“ 双师型” 师资 队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 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主要 1 双师型” . “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随着 高职 院校 办学 规模 的快 速发 展 ,以及 社会 对技 能 型人才 的需 求逐 年递 增 ,导致 各高 职 院校师 资数 量 明显不 足 , 与教 育部 提 出的 11 :6的师 生 比要 求相 距甚 远 。 时 , 同 高职 院校 教师 大 多数 由学校 到学 校, 理论偏 多 , 实践 、 业经 验缺 乏 , 行 真正 “ 双师 型 ” 教 师 偏少 , 以达 到教 育 部要 求 的 占专 业 教 师 7 %的 难 0 比例 。 目前 , 分 高职 院校 “ 部 双师 型 ” 师资 队伍结 构不 合理 , 主要 表 现 在学 历 、 龄 和 职称 等 方 面 , 年 出现硕 士 、博士学历 的比例偏小 ,高级职称 的教师 比例偏 小, 专业带头人的人数偏小 , 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 、

师具备与本专业同系列 的技术职称或岗位资格 ( 技 能) 书; 证 二是 指教 师虽 没有 取 得实 际工 作 领域 的专 业 技术 职务 ,但 具有 了实 际专 业技 术领 域技 术人 员 的素质 ; 三是 已具有 实际工作领域 中级 以上专业 技术 职务的人 员到高职院校 任教且 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阿 。
匆 宁软 放 甄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摘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教学质量、适应高职院校发展需求、构建实践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建设师资稳定、高效的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需要采取策略如加强教师培训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术交流和创新实践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为教师队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质量、发展需求、实践型、学生素质、师资团队、提升、稳定、高效、必要性、策略。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提升教学质量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高教质量的基础保障,而“双师型”教师既具备学术造诣,又具备实践经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适应高职院校发展需求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不仅在于学术研究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能够融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

只有“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推动教育事业长远发展。

在构建实践型教师队伍方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而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建设起师资稳定、高效的团队,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2. 正文2.1 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至关重要。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也成为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与行业对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专业技能不够强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师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而行业经验和技能培养却相对薄弱。

这使得教师在行业实践中的“双师型”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2. 师资流动性大由于职业院校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导致教师师资流失严重,造成队伍建设难以稳定。

3. 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另一些地区却由于资源匮乏,导致队伍建设缓慢。

二、对策1. 加强教师培训针对教师技能不够强的问题,职业院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实训培训,提升其实践能力和行业经验。

同时可以引进行业内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提高教师的“双师型”能力。

2. 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师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鼓励积极向上的教师参与“双师型”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学校的核心力量。

3. 加大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4. 加强协作交流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交流研讨会、行业对接活动等方式,加强各地区职业院校之间的协作交流,促进经验共享和合作。

5. 搭建实践平台职业院校可以与行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教师能够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学水平。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学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元化的教育挑战。

在这个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一、“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双重专业背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也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他们注重实践教学,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们也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为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只有具备“双师型”教师的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双师型”教师不仅掌握学科知识,更能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可以更好地与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拓展空间。

1. 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提升力度,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

2.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课堂、互相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就业机会。

可以邀请行业专业人士、企业家等来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前景。

1. 加大教师培训投入。

高职院校要增加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修班,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和自我培养能力。

2. 优化教师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注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

3. 搭建高职教师的交流平台。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 设研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
探索 •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 3
高职院校教育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高 职院校教育发展迅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 要求。
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培养高技能人才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双师型教 师也应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企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教 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提高其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
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课程设 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 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水平。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吸 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更加重要,需要 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05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行业需求导向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确保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符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 应能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具备良好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迫切需求。

在此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构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现有教育体制和制度约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困境之一。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培养和评价机制也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递,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次,教师队伍结构和素质的不均衡也是困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之一。

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素质相对较低,无法胜任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

另一方面,一些优秀教师由于缺乏相应激励机制而流失,无法充分发挥他们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潜力。

此外,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之一。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师的教导作用,而“双师型”教师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一些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接受程度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现实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快教育体制和制度的改革,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和评价机制。

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也能随之转变。

其次,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其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打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他们能够适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此外,应该加强优秀教师的激励机制,吸引他们留在教育岗位上,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只有这样,优秀教师才能发挥出他们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能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也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是备受关注。

双师型教师具备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能力,是适应当今教育需求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分析1.培养模式不够多样化当前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往往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无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2.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作为指导,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中这样的师资力量还比较匮乏,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质量。

3.实习实践环节不足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是需要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来培养的,然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实习实践环节的安排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二、建议高职院校应该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中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例如可以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学技巧和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习,亲身体验教学工作,以培养其实践能力。

2.加强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师资建设,引进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为其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3.优化课程设置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相关实践性教学课程,例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演示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加强与企业合作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场景,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技巧。

5.加强师生交流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一些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交流,借鉴其教学经验和方法,以提升其教学水平和技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完成。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指培养一支能够同时担任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

目前“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 缺乏实践经验:许多教师在学院专业知识方面具有较强实力,但在实践经验方面较为欠缺。

这就导致学院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问题凸显。

2. 师资结构不合理:部分学院“双师型”队伍建设中,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但缺乏专业知识的深度。

这样会导致学院教学质量的下降。

3. 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学院对教师的“双师型”培训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和培训资源。

这使得很难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鼓励教师参与实践:学院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和组织合作,为教师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让教师亲身体验和了解实践工作。

学院可以要求教师参加实践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加强教师培训:学院应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专业知识的深入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 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学院可以建立以教学和实践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这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和提高积极性。

4.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学院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在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校交流等活动。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要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和教师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培训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逐步解决目前“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学院教育质量。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与传统的师范院校不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本报告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内容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地的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共计1000人。

2. 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和实地的方式进行调查。

3.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挑战」、「对策建议」等三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1.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在受访者中,有超过80%的人认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一些地区和学校加大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但整体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

2. 问题和挑战(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的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以满足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学需要。

(2)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受访者认为现有的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学校教学需求,缺乏对行业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了解。

(3)培养机制不完善。

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尚不够健全,目前培训教师的培训机构和机制相对滞后,导致教师培训效果不佳。

3. 对策建议(1)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

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引进行业技术能力。

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技能。

(2)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应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薪酬福利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增强其从业积极性。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研讨会,提高其学术水 平。

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教材编写等教科研活动,提 升其教学能力。
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机制
校企合作
鼓励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培训和锻炼机会。
1
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评价体 系,包括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 能力等方面。
2
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周期 和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客观、有效。
3
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 教师本人,以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强化考核与奖惩制度
01
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考核办 法,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确 保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有效 。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该高职院校将进一步优化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激励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等措施。
展望未来发展
未来该高职院校将继续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新的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 教师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对 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约谈、培 训或调岗。
03
建立退出机制,对不适应担任 双师型教师的人员,及时予以 清退。
实施动态管理
01
02
03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 ,根据学校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和优化。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实践锻炼,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动态提升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高职 院校 中“ 双师型 ” 教师 占专任教师 总数 的 2 %, 西方 7 而
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 5 %以上。另一方面 , 0 取得“ 双师” 资格认证的教师不具备 “ 双师” 素质的教学与实践能力。 目前 “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通过考取相应 的职业资格证 书而获得 认证。而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种曾经接受过相关职业培训的 证明, 并不代表一定具备了相应 的职业实践能力。 目前 国家 、 省、 市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的主体 仍然是学校 , 而具备 较强操作实践能力 的企业却很少作为培训主体 。因此 , 即使 参加过“ 双师 ” 培训的高职教师 , 也取得 了“ 双师 ” 资格认证 , 但在实践 中却不完全具备教学与实践的“ 双师 ” 能力 。
滞后而导致 职称 比较低 , 大部分教师都是初 中级职称 , 正高
级 职 称 师 资 比较 少 。
22 “ . 双师型” 教师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
h g - u l e d u l- u l y’e c i gsaf r e t o i e ih q a i d” o b e q a i 'ta h n tf u g n l c mb n d f - t y
mo ta in;s g e t ns nsr to ugso i
Au h rS d r s Ja g i V c t n l C l g f F n n e & to ’ a d e s in x o a i a ol e o i a c o e
E oo i , 3 0 0 J a g J nx, hn cn mc 3 20 ,i n,i giC ia s  ̄i a
力, 因此 更 强 调 教 师 的教 学 能 力 , 不 十 分 重 视 教 师 的科 研 并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卢晓春姜远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

职业技术院校应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对策。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资料表明,职业技术院校66.6%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有的学校甚至高达96%,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

2、职教教师待遇低,缺乏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随着我国政企体制分开,国家逐步减少对事业单位财政拨款。

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将自给自足,加之职业教育已有的基础较薄弱,教学经费短缺,使得职教教师处在待遇偏低的情况。

3、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中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使得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

另外,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编制紧,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

二、学校拟采取的措施1、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条件①使取得第二系列技术职称的工作环境和教学时间相辅相成第二系列技术职称的获得需要良好的实践工作环境。

这就要求教学计划要有意识地做好安排,使学生实习的时间随生产工程的时间而改变。

让教师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实习环节,使之和生产工程紧密联系。

这是保证教师获得第二技术职称工作环境的基本措施。

②把教师送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短、中期锻炼学校一般都和对应生产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把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对应的生产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胜任岗位工作。

③教师在校内多实践教师除上好本门课程之外应多寻找校内实践机会,如多搜取专业技术信息、参加本门课程实验室建设、积极参加用于生产的设计及试验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问题与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问题与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问题与建议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要素,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探索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双师”概念的提出与演进20世纪80年代,第一所高职学院金陵职业大学诞生。

在办学实践中,基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过程、教学方式上的不同,对高职教师素质提出了不同要求,要求高职教师要具有两方面的能力,即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1991年,王义澄在《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文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文章提出,建设一支能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专科教育的关键。

自此之后,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热点。

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逐步明确双师的概念以及高职教育双师的具体要求。

梳理这些政策文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1994—1999年:政策导向阶段从第一所高职学院诞生到198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各地共兴办了120多所高职学院。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以及高职学院在办学中还存在着政策不配套、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不足、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结果多数学校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了普通专科。

加上长久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积习,高职教育在发展中慢慢暴露出职业教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等问题。

因此,在这一阶段,出台了一系列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為导向的政策。

从1994年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教师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双职称制”开始,到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正式进入政策文本,“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教育专任教师的发展目标,也是学院办学基本条件之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一、现状分析1. 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培养模式不够灵活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较为固化,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资源不均衡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条件有限,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备陈旧,教学环境比较差。

这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

4. 教师培训不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教师培训不足,目前教师培训机构不够完善,培训方式也较为单一、落后。

这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对策建议1.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优化“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结构,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增加实践环节的培养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

2.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应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模式,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4.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增加教师培训的机会和渠道,提高教师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只有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师培养结构,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高职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培养人才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建设一支充满活力、专业技能与学科知识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

首先,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仍然以教育者为主,缺乏行业背景与实践经验。

这导致一些教师在职业技能培训和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在短板。

其次,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待完善。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培养主要依赖学历教育,而忽视了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教师培养机制以考试和论文发表为导向,多以理论为主,缺少针对实际教学场景的教育教学辅导。

再次,教师队伍发展通道不畅。

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和科研成果,忽视了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评估。

这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往往更注重科研发表,而忽视了实际的教学质量。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引入专业技能教师。

同时,要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

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出更多具备行业经验的教师。

其次,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并着力培养其教育教学辅导能力。

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环节,加强与行业的对接,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再次,改善教师队伍发展通道。

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制定明确的职称评价标准,更科学地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发展动力。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机制,提供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培训和教育教学辅导培训等,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最后,还需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行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于,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提升高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加快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旨在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以为高职院校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实用指导,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本文也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强调其对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高职院校建设具有竞争力、创新力的教师团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引导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存在一定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

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方面缺乏动力和主动性,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由于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学科的师资配备不足,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问题与对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职业学校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师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整理出以下报告。

一、问题回顾1.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专业技能型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远远低于理论型教师的比例。

2. 双师型教师培训不足:许多教师缺乏与行业对接、实践能力不足。

3. 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学历结构单一,缺乏高端技能人才,学历结构不够合理。

4. 教师队伍队伍激励机制不完善:师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

二、对策提出1. 加强双师型教师引进:通过引进专业技能型教师,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2. 提高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教师特点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4.加强学校联合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对接能力。

得出的调查数据表明,目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中,理论型教师的比例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专业技能型教师则相对较少。

这导致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培训经验,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需求。

我们建议学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引进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双师型教师培训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缺乏与行业对接、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建议学校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实践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教师激励机制单一,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没有充分考虑。

职教“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职教“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职教“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特征,具体到教学层面表现为教师队伍、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围绕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展开。

教师队伍属于决定性因素,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派生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用,才能使职业教育发挥其时代使命。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新时代职教“双师”教师的职业定位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高”意指在知识能力方面,“双师”教师需要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适应知识的更新速度,传授给学生的技术知识结构要能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匹配;“身正”意指在品格素养提升方面,“双师”教师应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在专业技术领域彰显工匠精神。

如此,职教“双师”教师既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师,又是学生即将或正在从事的职业领域中的模范。

一、职业院校建设“双师”队伍遭遇困境(一)职业院校建设“双师”教师队伍的效果不容乐观1.“双师”教师的弥补式培育收效甚微职业院校当前的师资主要来自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从业经历、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有效性的瓶颈。

大多数职业院校选择对在职教师进行弥补式的培育方式,主要途径为派遣教师于节假日期间到企业锻炼、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和企业员工横向合作课题研究等,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然而长期的校企合作实践表明企业的利益诉求与该个体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投入呈现出非正相关。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包括初期的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合作保障机制建设成本、校企接洽产生的搜寻成本和合作院校选择产生机会成本,中期的人才培养成本、企业运营产生变动成本、学生中途流失产生沉没成本,后期的学生实习转就业的挽留成本和参与学校科研及项目建设成本。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清晰可见,短期获益和个体获益既不明晰又不到位。

因此,企业在职业院校“双师”培训方面的投入和回报不平衡,合作基础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因素及路径
作者:黄俊霞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摘要:工科高职院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但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整体素质不高、培养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别受到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因素影响。

从宏观层面: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观层面: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双师型”教师共建平台;微观层面:激励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双师型”教师职业人格三个层面提出路径探析。

关键词: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影响因素;路径探析
一、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一)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工科在校生人数已达到高职院校在校生的1/3,工科高职院校的特征具有实践性、科学性、综合性、创新性,这就要求工科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实施工科教育相应的素质与能力,其中实践动手能力是工科高职院校教师必备的最重要的基本能力。

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呈“二元化”特点。

要么具备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实践教学技能缺乏;要么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缺乏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

造成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不高的原因如下:一是工科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除担任专业课教学外,还需参与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实训课程教学等,无暇参与系统培训。

二是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流于形式。

校企合作共育教师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造成高职院校教师一头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三是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缺乏制度保障。

安徽省自2014年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在宏观上并没有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考核与评价作出明确要求,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现象。

(二)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
工科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普遍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或职技师范学院毕业的应届生,大多数直接是从校门到校门,普遍缺乏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为了寻求生存,专业设置种类繁多,不断扩大生源,对专职教师的需求量大,仅依靠普通高校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远远达不到需求的标准与数量。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普遍采用职后培养方式,运用基地培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模式。

从培训的动机看,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功利性、目的性明显;从培训的时间安排看,“双师型”培训本身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但脱产培训不符合高职教师的实际
需求;从培训内容看,高职院校教师接受的培训内容与实践教学专业需求不相符,对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没有太大作用;从培训的教育主管部门看,“双师型”教师培养缺乏总体规划,没有完善的培养机制。

(三)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
教育主管部门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系列文件,高职院校也积极行动,但总体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停留在面上,并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双师型”教师的准人标准、考核体系与激励制度不完善。

针对“双师型”考核主要是以论文数量、科研成果作为依据,没有针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这必然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工作中心轻实践,重科研。

激励主要采用奖金激励方式,并没有将激励机制与“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这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影响因素
(一)国家政策保障是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因素
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首次在国家政策中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标志着“双师型”教师已经上升到国家教育政策层面。

2008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针对“双师型”教师给出了权威界定。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推进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

(二)校企协同共育是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观因素
2015年国际劳工组织撰文报告明确指出,科学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应该包含四个层次的教育,教师职前大学教育和高等专业教育、非学术性的行业或者企业工作经验、教育学与教学法的学习之后以及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中,缺乏非学术性的行业或者企业工作经验。

可见,培育一名合格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既需要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教育,也需要企业、行业的实践能力培养。

然而,在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中“校企共同体”发挥成效不明显,“双师型”教师培育共同规划、共构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也只是一句空话,流于形式,这也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教师内在需求是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微观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我国经济建设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是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媒介。

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决定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总体素质是否满足企业、行业发展步伐的需求,是否掌握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
备、新材料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否立足于职业教育领域。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支持,更需要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

丰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企业实践问题,既是经济建设的外部动力,也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自身的内在诉求。

三、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复杂及长期的工程。

因此,需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看作系统工程,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工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宏观层面: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政策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是政府干预职业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双师型”教师培养宏观层面指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与政策法规。

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要有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监控作用,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政策保障,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要建立"g2师型”教师资格统一认证制度。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长效机制。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专门协调机构;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基本管理制度,制定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构建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与“双师型”教师能力、岗位职责的考核评价系统,为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二)中观层面: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双师型”教师共建平台
“双师共育”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校企双方在共同需求的基础上达到师资共建、资源共享。

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提高专业技能,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建立校企联动机制,联通岗位,重构课堂,双师共育。

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的育人过程,学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融合,学习情境与企业环境融通。

学校与企业人才实施“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的柔性管理机制,推动“双专业负责人”和“双师合作授课”制度,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等质量标准,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实现校内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岗位互认、角色互换。

(三)微观层面:激励教师专业发展,培育“双师型”教师职业人格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过程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形成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
长过程。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系统的、终身的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与丰富的过程,是教育专业成长的一种状态呈现。

教师专业发展是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强化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拓展专业内涵的过程。

这既是教师的自主发展需求,也是教师建立个体职业人格的要求。

教师学习知识和技能既是外在的形式要求,也是培育自我职业人格的内在需求。

“双师型”教师培养不能仅靠外部制度压迫,而应激发“双师型”教师内部精神动力。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自我专业发展认知,建立和明确自身独特职业人格。

由此可见,培育“双师型”教师拥有特有的职业人格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