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贸易战争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
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贸易战争观后感(5篇范文)
贸易战争观后感(5篇范文)第一篇:贸易战争观后感“贸易战争”观后感一口气看完五集“贸易战争”,对从十五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高中时观看过的视频之“大国崛起”,众所周知,判断一个国家大或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文化、政治、经济、地域,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是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还记得视频里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里有这样一句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当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当世界经济局势更加错综复杂的时候,我们更加有必要回顾以往的历史来反省、改善今天。
十五世纪,西方国家为了得到香料而踏入未知世界的海洋,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葡萄牙开启了海上贸易的时代,它的崛起引发了其他国家贸易竞争的热潮,紧接着的西班牙、荷兰也都在这阵热潮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在这次竞争中所体现的智慧、创新与远见!荷兰创立了早期的股份公司、股票、银行等贸易制度,成为世界贸易中心长达几个世纪。
荷兰是一个以商人为主的国家,对他们来说,利润是胜于一切的。
所以为了利润,荷兰人战斗、冒险、笃信,利润成为了荷兰迈向世界的原始动力!之后英国的崛起,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太“光明正大”,但谁又能质疑它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传奇神话,仅仅靠的是海盗式的强行呢?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贸易不正是在英国的贸易竞争中得到完美体现吗?英国从此废除《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又废弃《航海条例》,不再要求英国以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必须由英国船队运送,结束英国海运公司的垄断,使英国进入全面零关税时期。
所以,我个人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让经济自由化,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润最大化!随着英国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张,依靠海上霸权,进行着全球性的世界贸易,如果某些国家不接受英国的要求,英国即采取“炮舰政策”,迫使这些国家接受英国的贸易。
其中,中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观看这一系列视频前,我仅仅知道金融力量对政治有着较大影响,但我没意识到原来经济贸易早已实现了对政治的控制,决定了政治的走向,而政治成为了各个国家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手段!视频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一个电视摄制小组在美国街头采访美国人的储蓄账户里有多少钱时,他得到了这样一些回答:“没有积蓄”、“我们都是月光族”。
浅谈经济利益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浅谈经济利益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作者:姚健龙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7年第09期经济是和平时期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火车头”,它起着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但在战争时期经济利益有可能成为大战的导火索,给世界带来严重灾难。
1870年,法国与普鲁士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
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大业。
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法国不得不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并付出巨额赔款。
经济压力的扩大、外战的失败、巴黎人民的起义、国内民族主义高涨,给了这个新的共和国压力。
外战的失败让法国国民急于想找到昔日拿破仑时代法国作为欧洲大陆霸主的辉煌,同时法国政府也要摆脱因赔款所造成经济压力对法国的影响。
所以,法国有着一种自发民族复仇主义。
俾斯麦对这种精神的回答是联合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
俄国因它与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转而支持法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协定。
两大对抗组织的初步形成奠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础。
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在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开始了,这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三国协约的出现。
英国一向奉行保守主义,它一向希望保持一个稳定的欧洲局势,从而在其中获得一定利益。
所以英国不会也没有兴趣轻易与他国结盟。
但是,德国海军的发展使得英国海上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胁(德国海军的强大不仅与英国抢占庞大的海外市场,同时也对英国商船的安全产生了威胁)。
于是英国分别与法俄签订协约,这标志着三国协约正式成立。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双方似乎都为未来的发展摆好了架势。
德国对英国这个头号贸易和海洋国家霸权的挑战,促使英国和其他列强对这种经济—军事—心理的威胁作出了巨大的反应,这种经济军事因素对20世纪初的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世纪初,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进而发展了自己的海军,成为制约英国海军的强劲对手。
浅谈第一次鸦片战争
浅谈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对清政府于1840年至1842年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鸦片战争开始前,清王朝还处于小农经济社会,自给自足的运作模式使得其与外界商贸往来较少。
但依靠强大的茶叶贸易与瓷器贸易清王朝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极高的贸易顺差,这引起了英法在内的列强的强烈不满。
此时的英法诸国经过工业革命产生了机械化生产方式使得国内商品滞销,急需一个商品倾销地。
于是乎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法等国开始向清王朝倾销鸦片,长始以往英法等国对华贸易逐渐由逆差为顺差,同时开始向清王朝倾销商品。
鸦片不仅使得清王朝经济下滑,更使得军队战斗力弱化,民不聊生,社会不稳定性加强。
为了防止专制统治的动摇,清王朝下达了禁烟令,并派遣林则徐前往广东主持禁烟。
林则徐依据道光皇帝旨意虎门销烟并宣布断绝与英国的一切贸易往来。
1840年6月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派遣远征军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同时封锁海运,第一次鸦片战争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此战初期英国派遣各式舰船48艘搭载着4000余名士兵由南向北进军并沿途封锁清王朝的海外贸易。
由于清王朝视英国为蛮夷,除广东在林则徐督饬下稍作战备外其余沿海各地防备松弛,故而使得英军在同年8月便抵达了天津大沽口沿岸。
此时的道光帝迫于兵威动摇了主战之心并于8月20日下令将林则徐查办以及开放通商以此来要求英军南
撤并派遣琦善南下于英国谈判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政府最终输掉了决定清王朝命运的关键之战,《南京条约》使得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鸦片贸易兴衰的原因
浅谈中国近代史上鸦片贸易的兴衰及原因福建省武平二中曾宪书364300 鸦片贸易是指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西方殖民者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把鸦片作为毒品向中国贩运的贸易。
鸦片战争前,英美等列强为解决对华贸易出现的逆差或牟取暴利,把大量鸦片运往中国,对华鸦片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1729年开始,清朝皇帝多次下令禁烟,特别是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以英国殖民者为首的处国侵略者。
最终,英国政府借机挑起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鸦片贸易大约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为第一阶段,鸦片输入迅速增加。
这一阶段鸦片输入(表面上是鸦片走私,实质上是在“默契”之下的公开贸易)是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对华鸦片输入迅速增长。
1842~1849年平均每年进口33000余箱﹐1850~1854年增加到每年50400余箱﹐1855~1859年又增加到每年64200余箱。
这一阶段鸦片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等,使英国为首的殖民者取得了打开中国门户所需的诸多条件。
开放广州、上海、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此地方成为列强走私鸦片的主要据点。
此后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更给鸦片走私活动提供了“便利”。
(2)战后鸦片走私获得了中英双方的“谅解”。
虽然战后英国侵略者企图使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
但西方列强却听任私商鸦片走私继续进行,并且加以庇护。
1844年,两广总督耆英曾经写信给英国驻香港总督德庇时,“公开建议鸦片贸易应在双方(中英)默契下进行”。
英国驻香港总督德庇时承认:“自从和议以后,中国从未发布禁止鸦片的文告,这是符合这一默契的”。
这样,鸦片走私实际成为公开的、畅行无阻的贸易。
(3)清政府态度的改变。
鸦片战争后,一方面清政府仍继续禁烟,但基本流于形式,而且禁烟措施也仅限于内地而不限制通商口岸的鸦片走私。
浅谈美国新干涉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精品论文】
浅谈美国新干涉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padding:0px;font-size:14px;line-height:180%;clear:both;" align=left>论文关键词:新干涉主义;世界和平;世界发展论文摘要:冷战后,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稳固和增强,面对主要竞争对手苏联的解体,美国霸权野心急剧膨胀,新干涉主义应运而生,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行动指南。
在新干涉主义思想指导下,美国频频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冷战结束后,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兴起了一股新的政治思潮——新干涉主义思潮。
新干涉主义。
打着维护人权、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的幌子。
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手段(特别是军事手段)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尤其是是发展中国家主权),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它是冷战思维的继续,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
以这一思潮为指导,美国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频繁使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插手地区冲突,构成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威胁。
一、美国新干涉主义——世界和平的大敌世界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崇高目标,是一个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实现的过程,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在全球多极化发展的今天,世界大多数国家正在努力寻求实现和平的途径,而美国却无视历史发展的这一潮流,在新干涉主义指导下不断制造威胁和平的事端,试图建立美国的“一统天下”。
这是对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的严重威胁。
1.美国对外干涉使恐怖主义更加肆无忌惮,世界和平面临严重的危机自冷战结束以来,恐怖主义已成了世界局势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们把恐怖主义称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一场永无休止的地下世界大战”。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冷战后恐怖主义正在取代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大规模战争成为人类的主要安全威胁。
尤其是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整个90年代,将近40%的国际恐怖活动是针对美国和美国人的。
浅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作为全球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战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同时也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浅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由于中国没有参与一战,因此对于中国而言,一战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并不是非常直接的。
然而,一战倒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变革。
一战后,中国人民开始对传统的封建王朝体制产生怀疑,并开始呼唤民主和自由的政治体制。
同时,一战也导致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许多人在看到欧洲强国崛起时开始怀疑传统的文化和制度。
此外,在一战之后,中国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此时,外国的文化和思想不断涌入中国,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二、经济方面一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
一战期间,战争对全球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对中国的出口和贸易增长带来了挑战。
此外,由于一战后德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体系之外,许多德国商人开始涌入中国市场,他们带来了工业设备、技术和资金,这使得中国的工业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国际贸易关系。
随着一战爆发,许多中国人也前往海外,包括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这些人士带回了许多新想法、先进技术和先进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社会方面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一战期间,在中国一些城镇和军事基地附近建立了许多外国的工业和商业机构。
这些机构为中国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表现出了帝国主义扩张的威胁。
这些机构大多是由西方资本家管理,因此中国的文化和习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一战时期,中国也面临人口大规模迁移的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的许多农民和居民开始寻求就业机会,并涌向中国的城市。
这也使得城市化进程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
总结综上所述,一战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在政治方面,一战推动了中国人民对传统制度的怀疑,并引发了对民主和自由的呼唤;在经济方面,一战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新思想和技术;在社会方面,一战催生了中国城市化进程,并导致了人口规模的迁移,这使得中国社会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浅谈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
浅谈中美经济竞争的战略内涵、多重博弈特征与应对策略作者:郑青昊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9期【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到了至关重要的转折期,逐渐向着“竞争+遏制+少数互利点合作”的方向转变。
目前比較显著的是,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变得越发复杂,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就可以看出,这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美国也有从中国获取更高利益的想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会出现持久战的特征,存在“斗而不破”“边谈边斗”的情况。
这就需要中国应当紧紧围绕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相对应的贸易应对措施,坚持理性强大的战略定力,严格尊重WTO规则。
而对我们高中生来说,加强关注国家大事,对于后期的高考和专业的选择有很大的作用,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美战略竞争经济多重博弈特征应对策略一、中美战略竞争关系中战略内涵一定要对中美经济如何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和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后果,中国不是目前贸易体系中最大的收益者。
而是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自主创新能力的“被俘获者”和贸易利益的“被攫取者”。
自从中美建交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其因低成本劳动力获取了大量的投资,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投资目标,这也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形成相互依赖关系的核心因素。
但是,必须要认清的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形成的这种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是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利益追逐者,根据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逻辑来布局和推动,最终形成了以链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产品链分工和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价值链体系。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全球价值链体系,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是最为有利的,他们可以有效控制全球贸易规则权,对核心立场实施主导,进而使贸易利益达到最大化。
浅谈后金与朝鲜的贸易交往
理论探索人文之友浅谈后金与朝鲜的贸易交往隋硕石(北华大学,吉林吉林132000)【摘要】女真人自古以狩猎为生,农业生产力相对较低,而对外贸易成为满族人十分重视的物品交易以及获取必须物资的手段。
1627年,皇太极派大贝勒阿敏等发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也叫“丁卯之役”,后金强迫朝鲜一方签订“兄弟之盟”,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和朝鲜的贸易关系。
满族商人前往朝鲜王京进行互市,交易到大批急需的各种物资,朝鲜商人也从贸易中赚得丰厚利润。
后金与朝鲜的边境贸易虽然是一方强迫、一方被迫的贸易特点,但是这种贸易促进了双方尤其是后金的社会经济的进步,虽然这种边境贸易的开展并不理想,却为后来两国边民的定期友好互市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后金;朝鲜;边境贸易;使节来往一、双方使臣来往的贸易“丁卯之役”后,朝鲜和后劲签订了“兄弟之盟”,双方就多个问题展开了谈判,其中一条就是礼币的性质问题,朝鲜每年要向后金供奉礼币,双方曾经在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下,最终达成一致。
这不但使后金满意,朝鲜一方也能从中获益,《朝鲜仁祖实录》中记载“尔遣来贸易之人,已经随物获售,我亦令人至尔处往市矣。
”仁祖在给皇太极信中也提到:“……乃者贵国使臣,亦有所持货物,责贸于边。
”[《朝鲜仁祖大王实录》,卷24,七年二月丁卯。
]这两条史料都证明了两国使臣往来的过程中,尤其是后金使臣到朝鲜后附带的商品同朝鲜商人进行贸易活动。
天聪七年(1633),后金与朝鲜出现贸易争端。
这年六月,皇太极派遣英俄尔岱率领满族商人80名出使朝鲜,携带人参1600斤以及大笔银两进行贸易,英俄尔岱回禀皇太极说“携往银两,照常互市,惟人参未曾贸易。
朝鲜每斤止与价九两,我使欲索原价,安州总兵亦为启请,朝鲜王已许诺。
而其臣云:人参乃我国所产,屡次携来甚多,如依原价,后必不继,与其日后相争,莫若及今定价九两,以杜后日争端。
”卒不许,因将人参俱留安州。
由此可见,朝鲜商人有意压低人参的价钱,这也就引起了双方的贸易冲突,皇太极也干预进来。
浅谈贸易战争
浅谈《贸易战争》最近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贸易战争》节目,联系到自己以前学过的一些经济、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有了许多所感、所悟。
《贸易战者》一共有五篇,分别记述了从15世纪开始到现在的世界贸易情况。
从经济上的战争到真正武力上的战争激烈而残酷,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战争都不外乎是为了利益。
一次次的贸易战争最后形成了现在世界错综复杂的多极化格局。
现在就从历史中分析,以求在贸易的变迁中,我们不至于被甩下快车道。
在15世纪的欧洲,香料创造着世界贸易的新变局。
西方国家为了得到香料而踏入未知世界的海洋。
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了得到充足的香料,开始向海洋进军。
正陷于早期重商主义的欧洲,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黄金白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越富有、越强大。
但除了开采金矿和银矿之外,获取金银的手段只能靠对外贸易和对外掠夺。
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探索着这个世界,完善着世界轮廓,他们打造了历史上的里程碑,他们收获了大量的香料、金银。
由于没有工业的支持,大量的财富又像潮水一样流逝,这就给极有经济头脑的荷兰人留下了机会,他们创造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有限公司等延伸至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商业体系,并且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海上商船队,还充实了强大的海军力量。
巨大的利益也吸引了英国,它通过海盗开始的海外贸易打造了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传奇神话。
这段历史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英国打赢了拿破仑战争,打败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国王。
可以想象,法国人与英国人面对面作战时,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用的枪炮都是来自英帝国时,那就已经注定了法国人的失败。
英国的强大产业渗透了法国,正是这种自由贸易击败了的小商店打败了法国的国王。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严峻考验,世界的格局一次次的发生了改变。
二战以后,日本满目疮痍,只能靠美国的救济来尽量减少饿死的人,日本的工业全部瘫痪。
贸易战争观后感
“贸易战争”观后感一口气看完五集“贸易战争”,对从十五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这不由地让我想起高中时观看过的视频之“大国崛起”,众所周知,判断一个国家大或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文化、政治、经济、地域,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是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还记得视频里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里有这样一句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当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当世界经济局势更加错综复杂的时候,我们更加有必要回顾以往的历史来反省、改善今天。
十五世纪,西方国家为了得到香料而踏入未知世界的海洋,其中具有里程碑式的葡萄牙开启了海上贸易的时代,它的崛起引发了其他国家贸易竞争的热潮,紧接着的西班牙、荷兰也都在这阵热潮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在这次竞争中所体现的智慧、创新与远见!荷兰创立了早期的股份公司、股票、银行等贸易制度,成为世界贸易中心长达几个世纪。
荷兰是一个以商人为主的国家,对他们来说,利润是胜于一切的。
所以为了利润,荷兰人战斗、冒险、笃信,利润成为了荷兰迈向世界的原始动力!之后英国的崛起,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太“光明正大”,但谁又能质疑它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传奇神话,仅仅靠的是海盗式的强行呢?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贸易不正是在英国的贸易竞争中得到完美体现吗?英国从此废除《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的限制和关税;又废弃《航海条例》,不再要求英国以及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必须由英国船队运送,结束英国海运公司的垄断,使英国进入全面零关税时期。
所以,我个人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让经济自由化,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润最大化!随着英国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张,依靠海上霸权,进行着全球性的世界贸易,如果某些国家不接受英国的要求,英国即采取“炮舰政策”,迫使这些国家接受英国的贸易。
其中,中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观看这一系列视频前,我仅仅知道金融力量对政治有着较大影响,但我没意识到原来经济贸易早已实现了对政治的控制,决定了政治的走向,而政治成为了各个国家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手段!视频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一个电视摄制小组在美国街头采访美国人的储蓄账户里有多少钱时,他得到了这样一些回答:“没有积蓄”、“我们都是月光族”。
贸易战争第三集启示
贸易战争第三集启示
贸易战争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严重的风险之一,近年来围绕贸易问题的争端不断升级。
最近一个月以来,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以下是贸易战争第三集启示:
一、加强团结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团结合作是最为重要的。
国际社会应加强协调,通过对话和协商,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和公平的方向发展。
同时,应加快构建多边贸易体系,完善各种机制和规则,统一标准,消除贸易壁垒,保护自由贸易。
二、及时调整政策,提高自身竞争力
贸易战争虽然会给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但也是一个机遇的转折点。
在这个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内部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竞争力并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优化市场结构和资源配置,逐步提高产业水平和质量,实现贸易优势向高端转移。
三、深化合作共赢,拓展新的市场机遇
在贸易战争的冲击下,各国应当积极探寻新的市场机遇,通过合作与竞争相结合,拓展更多的贸易渠道,提升贸易价值链中的核心技术和价值。
同时,要积极投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合作共
赢。
四、稳定外部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维护国际安全、稳定和秩序,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和平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各国共同承担责任,遵守国际法规和规则,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
贸易保护主义,构建开放、透明、包容和和平稳定的国际经济体系。
总之,面对贸易战争带来的诸多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加速调整
内部政策,拓宽市场渠道和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的方向。
浅谈中日贸易
浅谈中日贸易关键词:倾销摩擦发展国贸一班1112310102武亚男浅谈中日贸易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邻,也是睦邻友好的邦交,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完成了由一个膜拜者到一个侵略者的转变,而中国,则逐渐地由一个被膜拜者堕落为受侵略者。
而在中国与日本接触的几百年中,中日贸易则经过了曲折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关于中日贸易的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古代中日贸易古代中日民间贸易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公元前3世纪——公元6世纪,为初始阶段。
由于受造船、航海条件的制约,加上日本商品交换意识淡薄,中日民间贸易只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方式进行,但它却成为两国民间贸易长河的源头,为以后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石。
2.公元9世纪中叶——14世纪,为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民间商船往来频繁,成为无国交时代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奠定了明清时期两国民间贸易鼎盛的基础。
3.16世纪20年代——19世纪中叶,为鼎盛及由盛转衰阶段。
这300多年的中日民间贸易发展颇为曲折,先是在海禁逆境中顽强成长的走私贸易,尔后是乘风破浪、长途跋涉、迂回辗转的转口贸易和中介贸易,最后终于迎来了海禁解冻后欣欣向荣的自由贸易,充分显示了民间贸易那荡气回肠的气势和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
此后,由于日本政府对贸易的限制明显加强,两国贸易才走向衰落。
近代中日贸易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
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和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
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浅谈国际贸易纠纷的合理解决
浅谈国际贸易纠纷的合理解决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贸易纠纷也随之增多。
国际贸易纠纷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对国际贸易秩序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探讨国际贸易纠纷的合理解决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合同条款的不明确或不完善是常见的诱因之一。
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如果对于商品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时间、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的规定模糊不清,容易导致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分歧。
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文化、商业习惯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例如,某些国家对于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可能与其他国家不同,这就可能导致在货物检验环节出现纠纷。
再者,不可抗力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也可能导致贸易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引发纠纷。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汇率波动、市场变化等因素也都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纠纷的导火索。
国际贸易纠纷的解决方式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协商是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首选方式。
当纠纷发生时,双方通过友好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协商的优点在于灵活、高效、成本低,能够保持双方的商业关系。
通过协商,双方可以直接交流各自的诉求和关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当秉持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避免情绪化和对抗性的态度。
调解是在中立第三方的协助下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人通常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双方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与协商相比,调解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调解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意愿和调解人的能力。
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应当保持中立公正,尊重双方的权益,引导双方通过妥协和让步达成一致。
仲裁是国际贸易纠纷解决中常用的方式之一。
仲裁具有自愿性、专业性、保密性和一裁终局等特点。
当事人可以根据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或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特定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浅谈华为在中美贸易战中体现的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浅谈华为在中美贸易战中体现的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贸易战争已经成为近来媒体争论的话题之一,2018年7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按照美国总统特朗普此前的指示,公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6031种共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的商品清单,从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彻底打响。
华为公司作为我国目前手机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因美国政府的竭力打压站在了风口浪尖的位置,本文将根据弗里德曼的市场伦理观点针对华为公司高管的相关决策展开论证分析。
华为公司不论是对配置、外观上的研发、产品售后处理还是5G研究的成果都刷新了全球对于华为的实力认知程度,也逐渐冲击了许多海外品牌,华为提升自己的品牌优势、扩大海外市场之时,也收到了来自很多国家的虎视眈眈,美国就是其中之一。
近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地阻扰华为的发展,包括美国参与的对华为公司高管、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的扣留,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华为人评审和编辑的限制,特别是美国设下对华为的封锁令——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及其70个关联企业列入美方"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等,这些严重违背自由市场商业道德伦理的做法都企图阻碍华为进军美国市场。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早在1962年《资本主义于自由》著作中就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角度出发对商业道德伦理进行过详细阐述,科学地揭示了“非正义”的道德内涵:在人类历史中,凡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阻碍社会前进的行为就是非正义的;自由市场为各个经济主体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公平竞争环境,所有的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都是平等的,都可以通过自由市场提供的条件和机会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利益;自由市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个体之间生存和发展权利上的不平等和差异性的机会。
由此可知美国对华为公司的非正义打压,严重违背了商业道德规律和市场预判,适得其反的结果我们也会拭目以待,而华为高层对击打性的种种非正义政策做出的回应也是鼓舞人心的。
浅谈中世纪后期亚美尼亚商人的对外贸易
浅谈中世纪后期亚美尼亚商人的对外贸易王桂法张静雪(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中世)晚期,亚-尼亚社会中最具3动性的元素——商人,逐渐成为欧亚大陆各种文明最成功的商业载体和代理人。
在整个中世)晚期,亚-尼亚商人面临多重的压力,但其依托古代贸易路线,在世界各地大小亚-尼亚社区的辅佐下,直接促进了亚-尼亚商人在全球范围内贸易的交3、交换和联结#关键词:亚-尼亚商业贸易世界经济亚美尼亚的商业网络与它的历史密不可分#亚美尼亚横跨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主要陆上古代贸易路线,并在东西方相互竞争的帝国和文明之间占据缓冲地带®"。
在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和远东(主要是日本和中国)的亚美尼亚移民和社区历史的亚美尼亚移民中,亚美尼亚商人是亚美尼亚社会中最活跃的部分。
二十世纪以前亚美尼亚移民的历史主要是商人的历史。
一、从发展进程看亚美尼亚商人的对外贸易十四世纪,由于马穆鲁克骑兵的压制性优,以及埃及的期,亚美尼亚商人前的压,并最终屈服于马穆鲁克王朝,成为马穆鲁克王朝的北方边#但是马穆鲁克的管理人亚美尼亚商人的贸易活,在马穆鲁克朝占的上,亚美尼亚人贸易活动,贸易网络。
但是,在十五世纪古帝国的最;#的古一骑兵地、边区,在进攻叙利亚和奥斯曼的战争当中,成的亚美尼亚平民和商人,的是:儿的之优亚美尼亚社区#人的是,据,在文之会亚美尼亚社区的民和商人网#,在建謝马的亚美尼亚人掳掠中亚腹地,些掳掠来的亚美尼亚人渐渐参与与边的商业和贸易发中。
自从十四世纪失去独立后,亚美尼亚经历了近三个世纪游牧王朝之间持续的血腥冲#从十四世纪初开始,亚美尼亚成斯帝国和伊朗萨法维波斯帝国激烈争夺的象,亚美尼亚民族因此遭受多达两个多世纪的痛苦#1639年双方停战后,亚美尼亚土被瓜分,西亚美尼亚落斯帝国之手#而,斯帝国从承认过亚美尼亚商人的权,并经常收他们的产#相反,萨法维王朝的统治给予亚美尼亚商人(被称为“khas”"与伊朗高级官员同等的特殊权#在波斯人与斯曼人签订条约,亚美尼亚人经营的途贸易逐渐发,甚至繁荣起来#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早期,波斯的亚美尼亚商人阶层,被称为“khojayut' yun”或“khojas”(分别在波斯语中是lord和rich),出人地起#二、从各商业地区的政策态度看亚美尼亚商人的贸易亚美尼亚跨文之间的贸易早,随亚美尼亚商业发的#跨文的高出现在十七世纪,波斯的*巴斯一世(1587—1629)授予朱法(Julfa,即伊斯法郊区)的亚美尼亚商人对波斯丝线(生丝)出口贸易的断#据五世纪亚美尼亚历史,自古以来,亚美尼亚人产的产,并出口世地——欧洲、中国,后来出口到美国#甚至在二十世纪初,亚美尼亚人与贸易#「•阿巴斯一世授予的丝线贸易特权亚美尼亚人在个十七世纪制丝绸贸易#新朱法的亚美尼亚人通过商业学校和出版的手册与指南,商人商业培训和#79)#是为最近于亚美尼亚贸易的亚美尼亚贸易网络描述为一个独立的“世经济”的因,其独特的组成部分个的族和治,“世界经”和国#个“世经”在朱法自的地中,是亚美尼亚民的主要中,他们在那里组和国陆路贸易#该网络特、马斯、加、、伊密、斯、克、、尼斯、斯特丹和他中心,过这个网络流通的达到#因,亚美尼亚的商人自,而且波斯国王的国#虽然亚美尼亚商人历史上也有社会、种族和宗教歧视的事例,但是亚美尼亚商人的活在经上的重要性欧洲国常他们很友#瑞典和波罗的海国家的策是友态度的例子#1687年,亚美尼亚商人和瑞典签订了一商业合同,允许前者免收两年的通行费#同对朱法商人极有利,并允许亚美尼亚商人在皇室保护下在斯德哥尔摩开设工厂#在瑞典宫的支持下,纳瓦为亚美尼亚商人个旅馆兼仓库#亚美尼亚商人对从瑞典出口:81国的货物征收2%的税,对从欧洲其他地方购买经瑞典运往波斯的货物征收1%的税®<87-92)®<59%50)o在波罗的海国家,亚美尼亚人享有宗教自由,享有与当地民众进行交易的权利及在波罗的海城市居住的权利。
浅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的战争之一,不仅震撼了欧洲,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地,中国也不例外。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仍然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来探讨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文化方面一战打破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与幻想,也加深了他们对西方的了解。
这一时期中国大量留学生前往欧美,获得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知识,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带回了一些启示和挑战。
一战的历史进程也为中国积淀了对和平的珍视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同时也加深了中西方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
二、政治方面三、经济方面一战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大量的变化,对中国的农业、工业以及对外贸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一战期间从战争供应中获得了丰富的利润,同时也打破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垄断地位。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中国经济逐渐走向发展,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契机。
四、社会方面一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一方面,一战期间中国大量劳工投向欧洲,并在当地工作、生活,他们带回来一个更加自由、平等的思想,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一战在程度上激化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带来了很多互相不理解甚至敌对的情绪。
但总的来说,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很积极的,它滋生了新的思想和文化,从而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总之,一战打破了中国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也让他们更加自信地了解外部世界,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
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化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契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
浅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一战对中国的政治影响一战前,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的混乱时期,国家的统治者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然而一战的爆发却给予了中国机会,中国期望通过参战捍卫领土及重新获得在列强面前的平等地位。
中国在一战期间与西方列强进行着复杂的外交活动,试图通过参战换取国际地位的提升。
然而由于内部分裂、军事实力薄弱、外交手段不足等原因,中国在一战中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没有获得想要的国际地位。
一战期间,欧洲国家之间的激烈斗争导致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大幅度缩小,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直接冲击。
战争使许多中国人辗转南洋、东南亚等地去寻找生计,外国资本的投入也大幅减少。
一战结束后,全球经济陷入停滞,中国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
这些都使得中国的经济在一战后更加落后,并成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一战期间,中国社会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战的爆发带动了中国的国内工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和流民。
这些流民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失业率上升,在社会上也引发了不少问题。
战争也催生了一批理想主义者,他们试图借助一战的机会重振中国。
而一战也使得中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加高涨,对外国列强的不满也越发浓厚。
一战期间,西方文化和思想在中国开始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在这一时期加剧。
很多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方的学术、艺术和文学,这些对中国的现代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战也使得一批留学生回国,他们将西方的知识和思想带回中国,推动了中国的知识革新和现代化进程。
一战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文化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战结束后,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然而一战也促使中国人民意识到自身的局势和国家的命运,从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一战对中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浅谈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的防控
浅谈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的防控大宗商品贸易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着种种风险。
在随时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大宗商品贸易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财务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宗商品交易风险,必须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必须了解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波动给投资带来的潜在损失。
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是由供需、政治、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应了解并识别市场波动的原因以及其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其次,需要了解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由合同条款引起的潜在损失。
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因为交易量大、合同金额巨大,很容易出现因价格波动、供货或发货延迟等原因引起的合同争议。
为避免合同风险,投资者应尽可能在合同中规定有关供货时间、交货条款、付款条件、质量标准和索赔法律责任等细节内容,确保双方都完全理解和遵守。
第三,必须了解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购买或销售大宗商品时,对交易对方或其银行违约的无法预见的风险。
由于大宗商品贸易涉及到大量的资金交易,因此影响交易安全的因素很多。
为降低信用风险,投资者可以采用低风险交易模式,例如使用保函、信用证等保证金制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交易对方的调查、了解其信誉状况、经营规模、经营历史等信息。
第四,需要了解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内部操作、人员疏忽等因素引起的潜在损失。
正确的操作和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关键。
投资者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赋予适当的职责和权限,制定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该制度,并进行监管和检查。
最后,要了解政治风险、自然灾害等非市场因素的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国家变革、外交关系紧张、战争等因素对大宗商品贸易的影响,自然灾害则包括地震、洪水、旱灾等自然因素的损失。
这些因素往往无法预测,但研究历史资料,了解市场变化,及时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非市场风险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宗商品贸易风险是多方面的,应从市场风险、合同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贸易战争》
最近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贸易战争》节目,联系到自己以前学过的一些经济、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让我有了许多所感、所悟。
《贸易战者》一共有五篇,分别记述了从15世纪开始到现在的世界贸易情况。
从经济上的战争到真正武力上的战争激烈而残酷,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战争都不外乎是为了利益。
一次次的贸易战争最后形成了现在世界错综复杂的多极化格局。
现在就从历史中分析,以求在贸易的变迁中,我们不至于被甩下快车道。
在15世纪的欧洲,香料创造着世界贸易的新变局。
西方国家为了得到香料而踏入未知世界的海洋。
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了得到充足的香料,开始向海洋进军。
正陷于早期重商主义的欧洲,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黄金白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越富有、越强大。
但除了开采金矿和银矿之外,获取金银的手段只能靠对外贸易和对外掠夺。
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探索着这个世界,完善着世界轮廓,他们打造了历史上的里程碑,他们收获了大量的香料、金银。
由于没有工业的支持,大量的财富又像潮水一样流逝,这就给极有经济头脑的荷兰人留下了机会,他们创造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有限公司等延伸至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商业体系,并且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海上商船队,还充实了强大的海军力量。
巨大的利益也吸引了英国,它通过海盗开始的海外贸易打造了一个"日不落帝国"的传奇神话。
这段历史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英国打赢了拿破仑战争,打败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国国王。
可以想象,法国人与英国人面对面作战时,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用的枪炮都是来自英帝国时,那就已经注定了法国人的失败。
英国的强大产业渗透了法国,正是这种自由贸易击败了的小商店打败了法国的国王。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严峻考验,世界的格局一次次的发生了改变。
二战以后,日本满目疮痍,只能靠美国的救济来尽量减少饿死的人,日本的工业全部瘫痪。
朝鲜战争爆发,使得美国迫切需要日本作为战争的后勤基地,这就给日本经济崛起带来了机遇。
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在这段时间内,日本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我觉得那时的日本发展速度不比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慢,所以现在所说的的中国奇迹其实日本早已经历。
至于为什么中国现在还能如此的高速发展,2008年的金融风暴也没能阻止这个前进的脚步,我想原因在于我国地大人多,总的内需大,对外贸易面临冷冻期时,内需牵动了经济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质优价廉的半导体产品又占领了美国市场,同时还挤占了原来被美国占领的欧洲市场。
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以省油和低价著称的日本汽车热销美国,日本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
这一切都使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至于不得不用汇率来对日本进行打压。
对于美国来说汇率实在是一个很神奇的因素,它可以迅速调控进出口的贸易优势,以牵动双方双方的贸易顺差和逆差,就像今天应对中国外贸压力的方法。
美国与欧洲各国都希望提高人民币的汇率以削弱中国的出口优势等经济打压。
德国同样也有与日本相似的崛起,战败的德国国土被分割和占领,60%的德国居民处于严重饥饿状态,德国的机器都被苏联卸走拆掉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让德国混乱不堪。
一直到了冷战期,美苏关系持续恶化,为了使德国能够成为美国对苏抗衡中的桥头堡和安全屏障,美国很快开始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
这样,德国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联邦德国在上世纪50年代迎来了“黄金的十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
80年代年,联邦德国甚至超过美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这样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德国旺盛竞争力的同时,也看到了美国的可怕实力,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美国就扶持出了两大发达国家。
虽然它没有想到,真正对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的地位发起挑战的对手,就是美国自己一手帮助下诞生的,但是不论怎么挑战,美日德还是在同一战线上盟友。
二十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的贸易战越来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选择贸易环境优良、劳动力便宜的地区作为它们的加工基地,亚洲四小龙(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香港)通过承接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不断获得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它们的贸易量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这就是世界银行拿来做典范的出口导向国模版,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唯一出路也是成为吸收资金技术,成为世界工厂的出口导向国。
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则成为了进口替代国。
英国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利特尔发表了一份影响深远的报告,他认为进口替代战略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率、抑制出口、加剧失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拉美债务危机爆发,使得
拉美国家纷纷放弃进口替代战略而转向了出口导向。
全球贸易经济的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简单的说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在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下,各国的经济正在渐趋紧密,只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你才能取得发展。
在亚洲四小龙强劲的发展着时,美国正深陷经济疲软、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双赤字”并存的局面。
为了解决困境,美国同七国集团的其他成员联手,共同干预外汇市场,美元兑西方主要货币出现了大幅度升值。
虽然美元升值不利于美国的制造业出口,但是却能够吸引国际资本,有利金融市场繁荣。
美元在短期内的大幅升值,导致全球资金迅速流向美国,同时也让过度依赖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陷入了危机。
由于东南亚经济体的货币几乎都和美元挂钩,美元急升带动了这些经济体的货币急速升值,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一方面美国利用美元汇率来打击它在亚洲的贸易对手,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国家在实行出口导向战略时过度放松了金融管制,而且过多地依赖外国投资。
但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是东亚国家拿尽了天下的贸易顺差,一场金融危机却把所有的这些财富都转移到了美国人手里。
作为世界工厂的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经济低迷,社会动荡,已经无法继续担任世界工厂这一角色。
而欧美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太多影响,它们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依然旺盛,于是中国就成了新的世界工厂。
华尔街一挥手,直接投资配置到中国,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于是中国就真正的变成了世界工厂。
中国吸收资金技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世界的加工厂,或许只能说是世界的车间,赚取微不足道的利润。
中国走上了日本,亚洲四小龙走过的道路。
虽然知道利润低得可怜,但是却没办法只能提高效率,过大规模来增加利润。
随着加工成本的提高,中国的企业正在举步维艰。
用俗话说就是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
看似中国在高速发展,其实却是走进了一个限制自己的圈子,如今中国出口的越来越多的商品被外国增收了反倾销税,这使得许多企业面临破产。
如前段时间的光伏巨头尚德便破产了,还有许许多的的渔业,玩具业,棉纺业等企业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外国需要Made in China,但是也在用着各种商业手段压制着中国,这也仅仅是商业压制,也许美国再一次升值时,中国可能会再次走上四小龙的道路,经济低迷,社会动荡;也可能会像日本一样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在我看来,这两者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有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强大的生产力以及新
一代人才。
有了这些,中国就不只是能廉价的加工,还能有自我的创造。
我们也将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以及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