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萍第十章 旅游景区社区管理

合集下载

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综治维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综治维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总结

工作目标
提升旅游风景区的管 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确保游客安全和满意 度。
优化管理流程,提高 工作效率,降低运营 成本。
加强资源保护,实现 旅游风景区的可持续 发展。
工作内容概述
01
制定和完善旅游风景区 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 作有章可循。
02
加强景区内安全监管, 确保游客安全。
03
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 提高景区管理效率。
社会效益显著
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
进了文化交流。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01
02
03
04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景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服务态度和技能需进一步培训
和提高。
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部分景区安全设施老化,安全 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一
定安全隐患。
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与相关 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 全方位、便利化的服务,满足居
民多样化需求。
社区自治机制
加强社区自治机制建设,发挥居 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文化培育
注重社区文化的培育和发展,增 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公施使用效率和服 务质量。
公共服务模式
探索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引入市场化和社会化 机制,提高服务供给效率。
公共服务信息化
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 升服务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旅游管理创新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旅游地理学_中山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旅游饱和与超载是许多旅游地都会面临的问题,下列对于饱和和超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对发生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的地区应实行严格的旅游分类和管理措施_周期性饱和与超载源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周期性瑰丽及自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_偶发性饱和与超载是由于旅游地或附近发生偶然时间在短时间吸引了大量游客造成的2.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主要表现为()。

参考答案: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_旅游对于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_游客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_旅游产品不能储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3.从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旅游是?参考答案: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_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_一种社会行为。

_一种地理现象。

4.Leiper在1979年提出的旅游系统模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旅游客源地是旅游者的居住地,旅行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_旅游通道的特征和效率将影响和改变旅游流的规模和方向。

_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

5.旅游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与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与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是平行关系,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参考答案:正确6.下面有关于旅游通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参考答案:旅游通道的特征和效率是固定的,对旅游的影响较小。

7.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是?参考答案:“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8.旅游线路分为哪些类型?参考答案:逗留型_周游型9.旅游宾馆的微观选址应考虑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而宏观选址则需要考虑投资经营相关的因素,例如交通、旅游资源、土地费用、城市规划等。

参考答案:错误C使得容量体系在科学理论的研究支持下形成一系列管理工具。

参考答案:正确11.当景区内部所有景点都达到饱和时,应考虑向外部景区进行分流。

参考答案:正确12.对容量的积极控制手段多指能够实施的一些带预防性质的控制手段。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

旅游目的地管理作业指导书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 (3)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 (3)1.1.1 按地理位置分类 (3)1.1.2 按旅游类型分类 (4)1.1.3 按旅游级别分类 (4)1.2 旅游目的地的特点与功能 (4)1.2.1 独特性 (4)1.2.2 依附性 (4)1.2.3 可持续发展性 (4)1.2.4 休闲度假功能 (4)1.2.5 文化体验功能 (5)1.2.6 经济发展功能 (5)1.3 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1.3.1 发展历程 (5)1.3.2 发展趋势 (5)第2章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 (5)2.1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5)2.1.1 概念 (5)2.1.2 目标 (5)2.2 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的构建 (6)2.2.1 管理体系框架 (6)2.2.2 管理体系构建步骤 (6)2.3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实施与评估 (6)2.3.1 实施策略 (6)2.3.2 评估方法 (6)第3章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 (7)3.1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7)3.1.1 调查原则与方法 (7)3.1.2 资源分类与评价 (7)3.2 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7)3.2.1 规划原则与目标 (7)3.2.2 开发策略与措施 (7)3.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3.3.1 保护措施与管理体制 (7)3.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7)第4章旅游目的地市场分析与定位 (7)4.1 旅游市场概述 (7)4.1.1 旅游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8)4.1.2 旅游市场的分类 (8)4.1.3 我国旅游市场现状 (8)4.2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8)4.2.2 旅游市场数据分析 (8)4.2.3 旅游市场趋势预测 (8)4.3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与战略 (8)4.3.1 旅游目的地市场定位 (8)4.3.2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 (8)4.3.3 旅游目的地市场战略实施 (9)第5章旅游目的地产品设计与创新 (9)5.1 旅游产品概述 (9)5.2 旅游产品设计原则与方法 (9)5.2.1 设计原则 (9)5.2.2 设计方法 (9)5.3 旅游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9)5.3.1 创新方向 (9)5.3.2 多元化发展 (10)第6章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10)6.1 旅游目的地营销概述 (10)6.1.1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基本概念 (10)6.1.2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目的与意义 (10)6.1.3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流程与关键要素 (11)6.2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合策略 (11)6.2.1 旅游产品策略 (11)6.2.2 旅游价格策略 (11)6.2.3 旅游渠道策略 (11)6.2.4 旅游促销策略 (11)6.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1)6.3.1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概述 (11)6.3.2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的优势 (11)6.3.3 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策略 (12)第7章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与管理 (12)7.1 旅游服务质量概述 (12)7.1.1 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 (12)7.1.2 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 (12)7.1.3 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因素 (12)7.2 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管理 (13)7.2.1 质量管理原则 (13)7.2.2 质量管理方法 (13)7.2.3 质量改进措施 (13)7.3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与危机处理 (13)7.3.1 安全管理措施 (13)7.3.2 危机预防与应对 (13)7.3.3 危机处理流程 (13)第8章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3)8.1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概述 (13)8.1.2 旅游目的地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14)8.1.3 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的意义 (14)8.2 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体系构建 (14)8.2.1 环境管理体系框架 (14)8.2.2 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制定 (14)8.2.3 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14)8.2.4 环境管理措施实施 (14)8.2.5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4)8.3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策略 (14)8.3.1 绿色旅游产品开发 (15)8.3.2 生态旅游发展 (15)8.3.3 旅游资源合理利用 (15)8.3.4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15)8.3.5 持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15)第9章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与利益分配 (15)9.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与模式 (15)9.1.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 (15)9.1.2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模式 (15)9.2 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机制 (16)9.2.1 社区参与决策机制 (16)9.2.2 社区参与运营机制 (16)9.2.3 社区参与利益分配机制 (16)9.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与公平 (16)9.3.1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原则 (16)9.3.2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方式 (16)9.3.3 旅游目的地利益分配保障措施 (17)第10章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趋势 (17)10.2 我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与问题 (17)10.3 旅游目的地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 (17)第1章旅游目的地概述1.1 旅游目的地的定义与分类旅游目的地,简而言之,是指吸引游客前往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的地域。

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讨

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讨

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讨赖胜男;古新仁【摘要】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scenic area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During the scenic area of Xiaowudang Mountain, the basic main measures of social adjustment and control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social adjust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enic protection and the residents. Some referenced effects were provided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the domestic similar scenic.%概述了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从分类实施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有效协调“保景”与“富民”关系两个角度探究了进行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有效技术措施,为国内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3页(P3-4,5)【关键词】居民;社会调控;风景名胜区【作者】赖胜男;古新仁【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10 引言风景名胜区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风景名胜区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兴起,风景区内的居民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风景名胜区内普遍分布有乡镇和村庄,要处理好景区发展与城镇、乡村建设的关系,带动所在地区城镇化水平和新村建设质量提升,必须做好风景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工作。

5A旅游景区维护工作管理制度

5A旅游景区维护工作管理制度

5A旅游景区维护工作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5A旅游景区的维护工作。

景区维护的良好管理对于保护旅游资源、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维护工作职责2.1 景区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景区维护工作计划、安排维护人员和技术设备,并监督执行;2.2 维护人员负责日常巡逻、清洁、修缮等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问题;2.3 技术人员负责维护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2.4 游客在景区内发现问题时,应向维护人员提供反馈,并配合维护人员的工作。

3. 维护工作内容3.1 日常巡逻:维护人员每天对景区进行巡逻,检查景区各个区域的卫生状况,及时清理垃圾,维护卫生;3.2 绿化养护:维护人员负责景区内的植物养护,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等工作,确保景区绿化环境的良好状态;3.3 设施维护:技术人员负责景区设施和设备的运行检查和维护,如灯光、喷泉、电梯等;3.4 修缮维修:维护人员负责对景区建筑、雕塑等进行修缮维修,保持景区的整体美观和安全性;3.5 应急处理:维护人员负责处理突发问题,如断电、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行;3.6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景区的安全设施完好,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

4. 维护记录和报告4.1 维护人员需要按规定记录每天的巡逻和维护情况,包括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情况;4.2 维护人员需要按规定提交维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维护工作的完成情况、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景区安全情况等;4.3 维护报告需要及时提交给景区管理部门,以便对维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5. 维护培训和考核5.1 新进维护人员需要接受岗前培训,了解景区维护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操作规程;5.2 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维护技能和安全意识;5.3 对维护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6. 总结本文档旨在为5A旅游景区的维护工作提供管理制度,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营和良好的维护状况。

旅游目的地社区管理全

旅游目的地社区管理全
在旅游目的地发展早期,当地社区居民几乎是旅游目的地所有服务的提 供者和生产者,他们对旅游者的态度直接影响目的地后续发展。
随着旅游目的地的不断发展,当地社区居民在目的地服务的提供与生产 过程中的角色会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但总体来讲,当地社区仍然是服务的提 供者和生产者,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多样,按参与程度、参与方式和就业 形式等不同标准来划分,可以细分出多种类别。
旅游目的地社区管理
知识框架
社区在旅游目的地中的角色
社区(community)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 和社会群体,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社区必须有 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必须有一定的地 域条件;要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要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 社区既具有诸如地缘、友谊、亲情、认同共生互助等传统内涵; 也包括磨合 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处理公共事务的运作模式、确立适合本地域生活方式等 现代含义。
社区冲突的特征与类型
旅游目的地社区冲突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1)长期性是指旅游目的地社区矛盾伴随目的地发展而存在,无论发展到什么 阶段,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社区矛盾与冲突。根据RICI模型,在资源驱动发展 阶段,社区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社区居民之间的资源与就业机会争夺。在制度变革 驱动发展阶段,社区矛盾主要表现为社区与政府因制度变革导致的利益重新分配矛 盾。在资本驱动发展阶段,社区与政府、企业出现新的矛盾。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社区居民与新的价值观的冲突往往成为新的矛盾冲突。
在日常语境中,旅游目的地社区通常是指旅游目的地当地居民,它包括 旅游目的地的世居户,也包括在旅游目的地从事各种生计的居民,与行政管 理和统计口径所指的村民、村集体等概念相比,社区概念本身没有明确的边 界与规模含义,泛指旅游目的地的居民。

铜川香山景区运营管理

铜川香山景区运营管理

铜川香山景区运营管理1. 简介铜川香山景区位于中国陕西省铜川市,是一座以香山为核心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作为一处知名的旅游胜地,铜川香山景区非常注重运营管理,以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2. 景区规划铜川香山景区的运营管理始于景区规划。

景区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计划,通过系统地考虑景区的整体发展和布局,以实现最佳的运营效果。

在景区规划中,需要考虑景区的整体定位、景点规划、交通规划、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的景区规划能够使景区的各项功能更好地发挥,提高运营效率。

3. 游客服务游客服务是铜川香山景区运营管理的核心。

景区为游客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包括导游服务、交通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等。

同时,景区还设立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咨询、购票、导览等服务。

景区还会不定期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4. 安全管理安全是景区运营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铜川香山景区在安全管理方面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景区设有专门的安保团队,配备了先进的监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

此外,景区还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铜川香山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景区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日常的运营管理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景区对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保持清洁和整洁的环境。

同时景区鼓励游客爱护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保持景区的整洁和美丽。

6. 营销推广铜川香山景区营销推广是景区运营管理的重要一环。

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景区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景区会与旅行社、在线平台等进行合作,开展推广活动。

同时,景区还会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 经济管理景区经济管理是景区运营管理的基础。

铜川香山景区会制定年度的财务预算,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景区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经济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旅游社区管理

旅游社区管理
质量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合理设计轮廓铣削刀路、选择合适的铣 削刀具以及切削用量非常重要。 • 1.刀路设计 • 1)进、退刀路线设计 • 刀具进,退刀路线设计得合理与否,对所加工的轮廓表面质量影响极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5外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 一般来说,刀具进、退刀路线的设计应尽可能遵循切向切入、切向切 出工件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轮廓铣削中刀具进、退刀路线通常有 三种设计方式,即直线一直线方式,如图3.2(a)所示;直线一圆弧方式, 如图3. 2 ( b)所示;圆弧一圆弧方式,如图3.2 (c)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5外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 如图3. 13所示,粗实线为所需加工的零件轮廓,点划线为刀具中心 轨迹。由图3. 13可见在进行内轮廓加工时,刀具中心偏离零件的内 轮廓表面一个刀具半径值,在进行外轮廓加工时,刀具中心又偏离零 件的外轮廓表面一个刀具半径值。这种偏移,称为刀具半径补偿。若 人工计算刀具中心轨迹编程,计算相当复杂,且刀具直径变化时必须 重新计算,修改程序。当数控系统具备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时,数控编 程只需按工件轮廓进行,数控系统自动计算刀具中心轨迹,使刀具偏 离工件轮廓一个半径值,即进行刀具半径补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情境3 轮廓类零件
• 任务5外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 任务6内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 任务7内外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任务5外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 任务导入 • 在数控铣床上完成图3. 1所示零件的外形轮廓铣削加工,零件材料
为45钢。 • 知识链接 • 一、外轮廓零件铣削加工工艺 • 加工单一外形轮廓,轮廓侧面是主要加工内容,其加工精度、表面
•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域里具有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们结成多种社 会关系和社会群体,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初探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初探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初探
沈员萍
【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6)001
【摘要】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和分析了我国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发展现状,并概括其内涵,深刻解读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的背景;同时,针对其复杂的背景和外部情况,对其外围保护地带提出了分区规划的思想,分别对溪东国家旅游度假区保护地带、九曲溪上游水源保护地带和一般外围保护地带等3个分区提出了各自对应的保护内容和规划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制定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构建了一个系统、可行、操作性强的外围保护地带规划.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沈员萍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三旧改造"背景下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方法初探——以佛山市禅城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规划为例 [J], 李洪斌;杨箐丛;孙永生
2.基于区域统筹视角下的城镇型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方法初探——以长寿湖风景名
胜区保护规划为例 [J], 廖波
3.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探索——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J], 于涵
4.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规划与建设浅析--以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南湖景区北片区为例 [J], 周军
5.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探索——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J], 于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江渠首景区开发中的社区利益协调问题初探

丹江渠首景区开发中的社区利益协调问题初探

丹江渠首景区开发中的社区利益协调问题初探
徐燕
【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9)009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对丹江渠首景区概况、社区居民基本状况、社区发展情况、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的态度和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开发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基于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景区开发中的社区
利益协调问题进行尝试研究.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徐燕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1
【相关文献】
1.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J], 蒋玉婷;邱瑛;
2.试对景区开发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机制的研究 [J], 方微
3.古镇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协调与社区和谐r——以广西扬美古镇为例 [J], 侯宣杰;
夏秋丽
4.旅游景区开发中社区利益调整分析——以西昌市邛海风景区再开发为例 [J], 刘轶;格坡铁支
5.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J], 蒋玉婷;邱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景区规划中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讨——以《广西龙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风景区规划中居民社会调控规划探讨——以《广西龙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
本次 居 民社 会调 控规划 以人 为本 ,以综合 协调 为 原则 ,主要 内容涉 及风景 区居 民人 口规 模及居 民
213 居 民点建设缺 乏统一规划 管理 ..
居 民点 的建 设仍 处 于 自发 组 织 、一 哄而 上 的
盲 目阶 段 。 有 些 村 寨 建 设 密 度 较 大 , 缺 乏 控 制 , 大 多 数 村 寨 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滞 后 ,如 缺 乏 市 政 公 用 设 施 、防 灾 设 施 等 。
问题 分 析
2 1居 民点 存 在 的相关 问题 .
2 11 分布体 系多而 分散 ..
风 景 区居 民 点 以小 居 民 点 居 多 , 分 散 较 广 ,居 民 点 之 间 没 有 合 理 的分
工 ,其经济活动 基于一种低效益利用 自然界的经济形式 ,包 含有不少对 自
然 资 源 的 破 坏 性 经 营 的 因素 。
林 区包 围于 中间 的梯 田景观 与 民居 村落 交融 的 自然 人工 生态景观 ,形成 了独特 的居 民聚居 社会 。


K W
:pa n ga drg l in h ma i i c n en L n jse iae l i n e ua o ; u ns c o c r; o gi c n ra n n t t c
1 龙 脊 风 景 名 胜 区概 况
龙脊 风景名胜 区 ( 以下 简称 “ 风 景 区 ” )位 于广 西 桂 林 市 龙胜 县东 南部 和 平 乡 ,距桂 林 7 公 里 ( 图 O 见
S ETT S RA I ONo ra h bt n o it c ncAr a IWa nn n e ua inf ni a ia tS ce yi S e i e o n n

旅游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
系统层次,提取理论共性。
(三)旅游景区特征的第三层面
旅游景区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系统和外部系 统互动组成。所以从广义视角又可分为:
1、综合统一性 2、多层利益平衡性 3、目标多重性 4、特有时效性 这一层次升华了旅游景区特征的理解,涉及到整个景
区系统。
三、旅游景区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对旅游景区的理论研究基本处于 空白状态,旅游景区分类的问题也没有统一的 标准.
超大型活动 社会活动
节事 宗教仪式 运动赛事 专业展览 企业活动
观光 高尔夫 游泳 网球 远足 自行车游 雪地运动
主题乐园 游乐圆 赌场 电影院
购物设施 表演中心 运动设施
格尔德纳等人的五分法
环球嘉年华属于哪一类景区?
我国理论界对景区的分类
(一)学术界分法 岳怀仁的三种类型: 1、观光体验型, 2、度假休闲型, 3、综合型。
张凌云(2004)提出旅游景区是以吸引游客 为目的,根据游客接待情况进行管理,为游 客提供一种快乐、愉乐和审美的体验并开发 潜在市场需要,提供相应设施和服务,有较 明确范围边界和一定空间尺度的场所、设施 或活动项目。
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75—2003)
六、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现状
(一)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管理,政府主导的 功能被弱化
(二)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象普遍 (三)景区秩序混乱,服务意识弱,游客安全
感不足 (四)资源破坏,环境恶化 (五)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六)旅游景区产品质次价高,特色性不强
华山脚下炸山采石33年 景区遭破坏难恢复
因斯科普的三分法:1、以自然环境的特色为 基础的自然景区;2、以人类活动为基础的文 化景区;3、人造景区。

《景区管理教案》

《景区管理教案》

《景区管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培养景区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其能够胜任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通过学习,学员将掌握景区管理的基本概念、景区经营的策略、景区服务质量管理、景区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使学员了解景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使学员掌握景区经营的策略和方法。

3. 使学员学会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的技巧。

4. 使学员能够应对和处理景区突发事件。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景区管理基本概念1.1 景区的定义与分类1.2 景区管理的原则与目标1.3 景区管理的基本流程第二章:景区经营策略2.1 景区市场调研与分析2.2 景区产品开发与营销2.3 景区价格策略与收益管理第三章:景区服务质量管理3.1 景区服务质量的内涵与评价3.2 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的流程与方法3.3 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与措施第四章:景区突发事件处理4.1 景区突发事件的特点与分类4.2 景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措施4.3 景区突发事件处理流程与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景区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景区管理的实际案例,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景区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情景模拟:模拟景区管理的情境,锻炼学员的应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景区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

3. 情景模拟演练:评估学员在模拟情境中的应对能力。

4. 期末考试:测试学员对景区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景区人力资源管理6.1 景区人力资源的规划与招聘6.2 景区员工培训与发展6.3 景区员工绩效评估与激励七、景区环境管理7.1 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2 景区环境规划与建设7.3 景区环境监测与维护八、景区设施与服务管理8.1 景区设施的规划与维护8.2 景区服务的分类与质量控制8.3 景区服务创新与提升九、景区安全管理9.1 景区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9.2 景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9.3 景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处理十、景区营销管理10.1 景区营销战略规划10.2 景区营销渠道与推广10.3 景区品牌建设与形象管理六、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设施与服务管理、安全管理、营销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

《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
通过人造景观、娱乐设施等,提供主题娱乐 和休闲体验。
乡村旅游模式
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依托,提供农家乐、 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
旅游目的地发展面临的挑战
环境压力
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一 定影响和破坏。
竞争激烈
旅游目的地之间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 提升品质。
资源限制
旅游资源有限,过度开发可能导致资源枯竭 和品质下降。
旅游目的地管理理论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性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有效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增加旅游 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提升游客满意度
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管理能够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提高游客满 意度。
保护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
旅游目的地管理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 当地文化和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
旅游目的地通常包含多种旅游 吸引物和设施,以满足游客的
多样化需求。
独特性
每个旅游目的地都有其独特的 特色和魅力,吸引游客前来游 览。
可持续性
旅游目的地管理应注重环境保 护、资源节约和社区参与,实 现可持续发展。
竞争性
旅游目的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和服务质量以吸引游客。
02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
通过市场营销和宣传手段,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 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03
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
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包括山水、动植物、天气现象等自然 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人文旅游资源
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等人文景观,是丰富旅游体验的重要 内容。

旅游景区管理(第5版张凌云)第1章(ppt文档)

旅游景区管理(第5版张凌云)第1章(ppt文档)
(10)美国学者沃尔什·赫伦和特里·史蒂文斯认为,旅游 景区是具备以下特征的地点或举办活动的场所:
①吸引当地居民中的游客、一日游游客和旅游者,并对其进 行相应的管理;②提供一种娱乐或愉悦的体验或打发休闲时 间的方式;③满足这种潜在需要的开发;④其管理侧重为游 客提供满意的服务;⑤提供相关设施和服务以满足游客各方 面的需求、需要和兴趣;⑥可以是收费或免费的。
都是被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起来的,如气候条件。 第四,根据多数学者的定义,我们无法确定体育运动场所、
购物场所、剧场戏院及其他娱乐设施是否属于旅游景区范畴 。
有西方学者将旅游景区视为一个系统: (1)旅游者、景观、开发管理者和景观信息的统一体(麦
克钱纳,1976)。
(2)旅游景区应具备三种要素:旅游者(人的要素)、核 心吸引物和景区整合者,只有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才形成旅 游景区(利拍,1990)。
旅游目的地与旅游景区有差异,旅游目的地是具有下列四 大功能(4个A)的旅游地域综合体: (1)吸引性(Attractions)—有旅游景区或旅游吸引物; (2)舒适性(Amenities)—提供与旅游恬动直接相关的住宿、 餐饮、娱乐和商业零售等其他配套设施; (3)可达性(Access )—提供方便快捷的区际、区内交通; (4)辅助服务(Ancillary services )—提供当地社区服务, 如信息查询、银行、 邮政、医疗、治安、法律援助。
使用了旅游区的概念(英文译名也是tourist attractions )与多数英美学者认同的旅游景区概念相似。
国内对旅游景区也有下列10种观点:
(1)彭德成(2003)认为,一个经营性的旅游景区应当具有 以下条件:①具有统一的管理机构。②空间或地域范围确定。 ③旅游景区具有多种旅游功能。④旅游景区必须具有必要的旅 游设施。 ⑤旅游景区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XX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专题研究

XX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专题研究

目录一、引论 (2)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2 研究范围 (3)1.3 研究依据 (3)1.4 研究框架思路 (4)二、XX山风景区居民调控现状 (5)2.1 居民社会现状概况 (5)2.2 农村居民点和村民安置 (9)2.3城市居民点和学生住区 (13)2.4 现状评价与问题分析 (14)三、国内其他风景区经验借鉴 (16)3.1武汉东湖风景区总体规划 (16)3.2太湖西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8)3.3 小结 (22)四、调控规划修改的原则和思路 (23)4.1上版调控规划回顾 (23)4.2 相关规划情况 (26)4.3调控原则 (29)4.4 修改思路 (29)五、XX山风景区居民调控规划 (30)5.1 调控目标 (30)5.2农村居民调控 (30)5.3城市居民调控 (45)5.4高校学生调控 (47)5.5流动人口调控 (49)六、研究结论 (51)一、引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是指长期或相对长期居住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含农民、职工、单位等)。

风景区为居民社会提供发展空间和物质资源,居民社会反过来为风景区提供人文环境和供给服务。

可以说,风景名胜区与区内居民社会是彼此依赖、共生共存的关系。

受到城镇化和旅游业兴起的影响,很多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数量不断增长,居民点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活动日益活跃,居民社会逐渐城市化,对风景名胜区带来消极作用,给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风景区人口迅速增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居民社会的不适当的生产、生活活动,破坏了敏感、脆弱的风景名胜资源。

另一方面,居民社会人口不断增加,原有村镇规模也不断扩大,占用了大量风景区内的资源,并不断侵蚀风景区用地。

据估计,一个常住居民日用水量大约是一个游客的20倍,占用土地资源或者其他资源的比例就更高了。

因此,如何处理好风景名胜区内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合理安排和安置区内居民生产生活,已经成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关键问题。

景区管理——8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的管理

景区管理——8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的管理

第八章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的管理一、当地居民与旅游景区的关系分析空间的紧密性、资源的互动性使当地居民在旅游景区发展建设的众多方面都处于主体角色,由此产生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旅游景区的发展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当地居民社区的良性发展同样决定着旅游景区的稳定程度。

1、当地居民在旅游景区中的地位旅游景区当地居民是旅游景区发展的主体,处于旅游景区发展的核心地位。

旅游景区的发展应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努力促进当地居民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旅游景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当地居民和旅游景区在彼此互相促进的情况下达到双赢。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当地居民与旅游景区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完全是“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唇齿关系。

(1)当地居民参与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提升旅游景区形象的重要因素(2)当地居民参与发展旅游,是旅游景区创新旅游产品的重要补充(3)当地居民参与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当地居民与各主体的关系(1)当地居民与当地政府的关系①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②参与和主导的关系(2)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的关系当地居民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键是利益关系。

旅游景区与当地居民之间是共存共荣、互相融合的关系,一旦资源被破坏,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无从依托。

(3)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关系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

二、当地居民的行为管理1、当地居民行为分析(1)环境、资源保护行为分析旅游环境资源不仅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是他们的谋生环境,旅游景区的资源环境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紧密相关,只有保证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获得适当的经济利益补偿,当地居民才会积极参与当地旅游资源环境保护。

(2)经营行为分析当地居民的经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自然的、较为无序的状态,需要政府的引导。

(3)社会文化行为分析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

游客的文化和旅游地当地居民文化不论谁强谁弱,其文化都是处于独立自主的地位,互给对方施加影响和接纳吸收对方的文化,均有利于各自的文化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
社会文化传统的维护
旅游对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异化,导致社区解体。 社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社区经济发展推动社区社会进步进程,努力改 变旅游地社区文化的弱势地位; 2)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植入和加强社区传统文化 的内容,确保传统文化核心的传承; 3)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舆论、媒体等多种途径强化居 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减少社会张力,促 进社区整合。
第二节 景区社区管理

定义:指人们按照社区工作的目标和景区发 展规划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来协 调社区内各系统的关系,使其处于良性的有 序状态,以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原则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途径
社区参与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景区与社区的关系
1)社区是景区生存的基础条件
A、景区建立在社区基础之上,离开了社区,景区将无 法运转。 劳动力资源、各种所需的能源和资源、必要的社区服务 B、社区是景区生存的土壤,社区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 到景区的生存环境。 C、社区特色是景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2)景区是社区发展的功能延续
A、景区的发展增加了社区的旅游功能。 B、景区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C、景区建设改善了社区生活质量和条件。 D、景区继承和传播了特色社区的精神文明,景区的可 持续发展必须承载或宣传当地特色社区的精神文明。
一是为提高居民旅游意识和环境观念进行教育培训; 二是为增强居民景区发展中的生存能力和技能进行培 训。
社区参与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规划制订
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制订: 一方面使居民意志得到体现,并利于培养居民的东道主意识, 使之更积极主动地介入旅游; 另一方面可使旅游规划与社区因素更加紧密结合,具有更强的 可操作性。
第十章 旅游景区社区管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景区社区管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社区
社区旅游 景区与社区的关系
社 区
源自拉丁语,原意是指共同的东西和亲密 的伙伴。 学术名词的“社区”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 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一书 中提出。该书中,“社区”被定义为具有 共同的价值取向、关系亲密、成员具有强 烈归属感的同类群体。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等于20世纪30年 代译自英语“community”。

动态的原则 纵向:连续性、贯彻整个旅游发展过程(决策、实 施和利益分享) 横向:参与旅游发展的所有方面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途径

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社区营销、旅游服务、利益分配等 经济利益获得途径:劳务收入、从商收入、通过股份 制的形式入股

参与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

社区的含义
1)社区本身是一个社会单位。构成社区的5 个基本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结构、 社会心理。 2)社区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是研究社会现 象的路径之一。 3)社区发展是一种社会行动。
公民参与、公民自治
社区旅游



最早由美国学者德凯达于1979年提出; 开创性工作由墨菲在著作《旅游:一种社区方法》 中完成,在该书中,墨菲较为全面吸收了他人研究 成果,并将社区旅游作为一种规划方法进行研究。 他认为,社区旅游是以社区为资源,把社区当做产 品出售的一种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 都受到影响。 之后大部分学者将社区旅游视为一种新型的社区保 护方式和途径,认为社区旅游应该从社区和居民的 角度来考虑当地旅游发展和目的地建设,尊重社区 意见,维护东道主利益。 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区旅游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 大,研究内容涉及旅游对社区社会、经济、文化、 生态等的影响,旅游与社区居民态度,旅游与社区 参与,社区旅游规划等各个方面。

确保社区居民的应有权利
脱贫

促进社区的社会发展
各个领域:经济、社会稳定、民主参与、社会平等、 妇女参与、文化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及生态环境的 改善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需要
容忍度
随着旅游的发展,当地人与旅游者的接触中态度会 发生变化,道克西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A、热情阶段:旅游的开始阶段,当地人显示出最初 的激动和热情,游客很受欢迎。 B、冷静阶段: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被看成是一种 赚钱的来源,当地人和游客的接触变得商业化和正 常化。 C、不满阶段:旅游产业的发展日趋饱和,目的地没 有增加新的设施,不能再接待大量的游客。 D、敌对阶段:游客被看成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 当地人开始对游客表示敌意。 E、最后阶段:当地人已经忽略了当时被他们看做是 真正吸引游客的有特色的东西,游客开始向新的目 的地转移。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原则

自主原则
分析社区旅游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时,充分听取社区居 民的意见。

赋权原则
支持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方面的决策权利
增加居民各种机会的原则
对当地人娱乐、购物和舒适生活机会的限制
注重过程,以人为本的原则
发挥社区居民才智、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反映社区居 民对旅游发展的意愿
社区参与规划的三个层面: 1)社区为旅游发展战略方向和目标提出建议,使景区旅游发展能 够推动社区的客观发展进程而不是阻碍或使之背离正常轨道;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具体目标和措施的确定,确保景区旅游资源 和设施条件同时符合旅游发展和社区发展的要求; 3)社区参与选择具体的旅游形式,并保证其能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