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与结构)

《物质结构基础》第一部分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第一节原子的结构1、能层(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根据电子的能级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每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同: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3)离核越近的能层具有的能量越低。
(4)能层的表示方法: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离核远近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2、能级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以不同。
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提示】①每个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n,且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3s、3p、3d,第四能层有4个能级4s、4p、4d和4f,依此类推。
②不同能层上的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即每个能级中最多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只与能级有关,而与能层无关。
如s能级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无论是1s还是2s;p能级上最多容纳6个电子,无论是2p还是3p、4p能级。
③在每一个能层(n)中,能级符号的排列顺序依次是ns、np、nd、nf……④按s、p、d、f……顺序排列的各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是1、3、5、7……的两倍,即分别是2、6、10、14……3、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为能量最低的原子。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与能量转化关系:4、构造原理与基态原子的核外排布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将遵循如图的排布顺序,我们将这个顺序成为构造原理。
(1)它表示随着原子叙述的递增,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按照箭头的方向在各能级上依此排布:1s,2s,2p,3s,3p,4s,3d,4p,5s,4d,5p,6s……这是从实验得到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全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 物质的组成。
- 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 微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氧化性。
- 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_2)、铁(Fe)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二氧化碳(CO_2)、氯化钠(NaCl)等。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氧化铜(CuO)、水(H_2O)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符号,如H表示氢元素。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例如,H_2O表示水的化学式。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例如,2H_2 +O_2{longrightarrow}2H_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的符号,如Na^+表示钠离子,Cl^-表示氯离子。
二、化学基本理论。
1. 原子结构。
- 原子的构成。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核外电子排布。
- 分层排布,离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每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总结

分子结构与性质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分类标准类型单键、双键、三键共用电子对数极性键、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σ键、π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判别规律: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非极性键: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判别: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未全部成键;非极性: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氢键: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当形成氢键时,物质的熔、沸点将升高。
(2)氢键不属于化学键;σ键、π键判别规律:1.共价单键全部都是σ键;2。
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3。
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数目=(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提供的电子数)/2a、如果是离子团,离子的价电子对数应考虑离子所带的电荷:(1)负离子的价电子数=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所带的负电子数;(2)正离子的价电子数=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所带的正电荷数;b、如果成键原子是配位原子,与中心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是单键时,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是1,如H、卤素原子;双键时,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为0,如氧原子,三键时,配位原子提供的原子为—1,如乙炔。
双键、三键都当做一个配位原子。
c、σ键电子对数:由分子式确定.如H2O、NH3、CH4分子中的中心原子O、N、C分别含有2、3、4对σ键电子对。
d、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为,式中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x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b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分子构型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VSEPR模型名称立体构型名称实例2 2 0 直线型直线型3 3 0三角形平面三角形2 1 ∨形4 4 0四面体型正四面体型3 1 三角锥型2 2 ∨形杂化类型判断:无机化合物价层电子对数为2时,sp杂化;价层电子对数为3时,sp2杂化;价层电子对数为4时,sp3杂化;有机化合物:碳原子与几个原子相连,两个为sp杂化,三个为sp2杂化,四个为sp3杂化。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知识点引言物质结构是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原子、分子以及晶体等不同层面的结构特征。
掌握物质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以及指导实验操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组成及其特性。
电子云:电子的排布规律和电子云模型。
1.2 元素周期表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和族的划分。
元素性质:元素周期律及其对元素性质的预测。
第二部分:化学键与分子结构2.1 离子键与共价键离子键:形成机制、特点及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形成机制、饱和性和方向性。
2.2 分子的极性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影响因素。
非极性分子: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关系。
第三部分:晶体结构3.1 晶体的类型晶体与非晶体:区别和识别方法。
晶体类型: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3.2 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晶体类型与熔沸点的关系。
导电性:金属晶体的导电机制。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4.1 有机分子的骨架碳原子的杂化:sp、sp2、sp3杂化轨道。
同分异构体: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
4.2 官能团与反应活性官能团:有机分子中的反应中心。
反应机理:官能团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物质结构的表征方法5.1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子结构与光谱的关系。
红外光谱:化学键振动与红外光谱。
5.2 核磁共振(NMR)NMR原理:核磁共振现象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谱图解读:通过NMR谱图分析分子结构。
第六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6.1 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硬度与脆性:晶体结构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溶解性:分子极性与溶解性的关系。
6.2 结构对反应性的影响反应位点:分子结构中的反应活性区域。
催化作用:催化剂对反应途径的影响。
结语物质结构是化学学科的基石,它影响着物质的稳定性、反应性和多样性。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原子、分子和晶体的结构特征,掌握化学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的化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了原子、分子和化学键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内容,总结一下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同位素的形成。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在原子中保持电中性。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将元素排列,可以反映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有一部分是过渡金属元素。
3. 分子结构:分子是原子的结合体,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共享电子对。
可以是单原子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或多原子分子(如水H2O,二氧化碳CO2)。
4.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是一种由不同能级的原子轨道混合而成的轨道。
杂化轨道可以解释分子的几何形状和键的性质。
最常见的杂化轨道有sp3杂化、sp2杂化和sp杂化,分别对应于四方形、三角形和线性分子的形状。
5.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和共享的结果,是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6.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的电子形成的。
金属中的电子形成了一个电子海,所有金属离子共享这个电子海中的电子,形成金属键。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7. 键能和键长:键能是分子中化学键的强度,可以通过断裂或形成化学键需要的能量来衡量。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难断裂。
键长是化学键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键长越短,化学键越强。
8.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与它的电子云的分布有关。
如果一个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布不均匀,分子就是极性分子。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 原子结构
- 原子结构模型:质子、中子、电子
- 原子序数、质量数、同位素
- 周期表
2. 分子的结构
- 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瓦尔斯力- 分子性质:极性、非极性
- 水分子的分子构型
二、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
1. 化学计量与化学反应
- 摩尔质量、化学计量单位
- 分子式、化合价、化合物
- 题型:配平方程式
2. 化学平衡
- 平衡常数与平衡浓度
- 判定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移动原理- 题型:计算反应物质量和浓度
三、物质的能量与热
1. 反应热学
- 化学反应热和反应焓变
- 热化学方程式、热平衡常数、焦耳定律- 题型:计算反应热
2. 化学动力学
-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
-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题型:反应速率的计算
四、酸碱盐和氧化还原
1. 酸碱和盐
- 酸碱的定义、判别与性质
- 盐的定义、类别、应用
- 题型:中和反应计算
2. 氧化还原
-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态、还原态
-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据
- 题型: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以上为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如果要深入了解更多具体知识点,还需查阅化学相关教材,进一步学习。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知识点总结一、物态变化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微观结构。
2.相变的概念及其条件。
3.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气体状态方程)。
4.确定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实验方法。
二、物质的分子结构1.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分子的极性与非极性。
3.分子的键型及其特点。
4.共价键的键能和键长的关系。
三、化学键的性质1.同种键和异种键的定义和举例。
2.键能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3.键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共价键的极性和电性的概念及其与键型的关系。
四、物质的热稳定性1.温度和物质的热稳定性的关系。
2.物质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条件和特点。
3.确定物质的热分解和热合成的方法。
五、物质的电解性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2.电解质的导电性及其与离子的浓度和动力学的关系。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和举例。
六、分子与离子的形成1.分子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和举例。
2.确定分子和离子的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七、氢键和离子键1.氢键的特点和举例。
2.氢键的性质和应用。
3.离子键的特点和举例。
4.离子键的性质和应用。
八、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1.离子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2.确定离子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3.共价晶体的特点和举例。
4.确定共价晶体的特性和存在的条件。
九、化学键的杂化1.杂化的概念和种类。
2.方向性杂化的概念和应用。
3.确定方向性杂化的条件和特点。
十、分子结构的测定1.确定分子结构的方法。
2.确定分子结构的仪器。
3.确定分子结构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综上所述,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