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漫画化散文
论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
2021.6摘要:鲁迅先生病逝之后,丰子恺发愿把《阿Q 正传》绘成连环漫画,期盼中国不复有阿Q 及产生阿Q 的环境。
《漫画〈阿Q 正传〉》出版后,受到周作人、冯雪峰的否定性批评。
丰子恺以毛笔简笔画绘漫画,在其绘画中注重神似注重情韵。
丰子恺以简笔写意绘出阿Q 悲哀的人生,以均衡构图呈现乡土社会的世象,以细节点缀表现出浙东民俗风情。
丰子恺《漫画〈阿Q 正传〉》和煦春风的风格,是与丰子恺所受到的中日画家的影响、宗教的濡染、审美观念等有关,构成丰子恺的《漫画〈阿Q 正传〉》多温婉少讥刺、多悲悯少愤懑的原委。
与陈铁耕、刘岘、鸿梁等绘的阿Q 比较,丰子恺绘的阿Q 更多浙东地方色彩,丰子恺启迪了刘建庵、丁聪、郭士奇等《阿Q 正传》的改编。
关键词:丰子恺;《阿Q 正传》;漫画;情味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图像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88)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21)06-0089-09文学杨剑龙论丰子恺的《漫画〈阿Q 正传〉》在中国现代文坛,丰子恺是一位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以充满温情的笔触记载人间的日常生活,洋溢着温柔悲悯的情调。
“作者善于写平凡琐屑的事,而使人在平凡的生活中觉察出生活的情趣,看到生活中的美。
”①在中国现代画坛,丰子恺是一位别具特色的画家,他开拓了中国现代漫画的新境界。
俞平伯评价丰子恺:“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
”②在丰子恺的漫画创作中,1939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的《漫画〈阿Q 正传〉》是丰子恺漫画的代表作之一,拓展了陈铁耕、刘岘、鸿梁、叶浅予等以图像阐释鲁迅《阿Q 正传》的思路,对于后来的刘建庵、丁聪、郭士奇的以图释文都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丰子恺的《漫画〈阿Q 正传〉》也为其后来为万叶书店绘制的《绘画鲁迅小说》奠定了基础,使丰子恺成为以图释文阐释鲁迅小说用力颇多的画家之一。
高二语文《丰子恺漫画作品欣赏——散文送考》(苏教版)
“阿三夫君如见”
在代笔的先生跟前,也没 什么不好说的,这些话已 经盘算了好几天了,现在 经过先生的润色,变成文 雅的言辞,就要传达给远 方的"阿三夫君"了,想来 那"阿三夫君"也是要通过 别人的口来翻译给他听的, 这夫妻间的消息经过如此 的坎坷传送,将变得更加 珍贵了。
疲
用这样几根线条,要 表现出准确的形态已 经不容易了,要传达 出神态当然更加难。 看这人的全身都透出 “疲”态,连翘起的 脚丫子也像是在告诉 读者要舒缓一下赶路 的酸胀。
无言独上西楼
是真的无言了吗?若 是无言,必然无思, 既然无思,又何必独 上西楼。看来,无言 却是多情,正是"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才教 人独立西楼,听凭明 月去涤荡"剪不断,理 还乱"的心思。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单纯美丽如梅花,能 赏心的也只有两三枝 而已,何况个个不同 的人。 人能赏花,能拣赏心 的花赏,花却不能选 择知音,这也是人的 幸运。
星期日是母亲的烦恼日
母亲是矛盾的。星期日里, 孩子们肆无忌惮地打、闹、 叫、嚷,她便觉得心烦, 便要阻止;但是,若她的 孩子们不这样健康活泼地 打、闹、叫、嚷,她仍要 觉得心烦,并且担心。于 是,她半真半假地喝骂, 心甘情愿地替他们收拾残 局。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投我以桃李,报之以 琼浆,小姊弟之间的绝不 是交易。不给她打扇,姊 姊削好瓜也会分给弟弟, 还很可能是大的一半;没 有瓜吃,弟弟也会这样认 真地用两只手给姊姊打扇, 不会有半分勉强。
村学校的音乐课
唱歌的时候,要全身 心地投入,尽量张大 小嘴,以便表现自己 走调或不走调的歌声; 尽量竖起耳朵,以便 听见老师的胡琴伴奏 和同伴们走调或不走 调的合唱。眼睛在音 乐的世界里是多余的, 所以便省略了。
丰子恺漫画研究作文
丰子恺漫画研究作文丰子恺,这位艺术大师的漫画,就像一扇通向纯真世界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温暖。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丰子恺的漫画,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
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偶然翻到了一本他的画册,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画中的人物、风景,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没有复杂繁琐的线条,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魔力,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幅,画中的小女孩阿宝脱掉了上衣,双手叉腰,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丰子恺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了阿宝圆润的身体轮廓,那胖乎乎的小胳膊小腿,让人忍不住想要捏一捏。
再看她的表情,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嘴角上扬,露出了几颗洁白的小牙齿,那种快乐简直要从画面中溢出来了。
我仿佛能听到她银铃般的笑声,感受到她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还有那幅,瞻瞻坐在一把竹椅上,双手握着竹椅的扶手,把竹椅当成了脚踏车,一脸认真地“驾驶”着。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真的在马路上驰骋。
丰子恺把瞻瞻的神态刻画得如此生动,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自己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游戏。
我们总是能把身边的一切都变成好玩的东西,一个纸盒子可以是城堡,一根树枝可以是宝剑,那种纯真的创造力在丰子恺的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丰子恺的漫画里,不仅有孩子的天真童趣,还有对生活中平凡场景的细腻描绘。
比如这幅画,一位老妇人提着菜篮,站在卖粽子的摊位前。
她微微弯腰,仔细地挑选着粽子,脸上带着一丝期待和满足。
摊主则热情地招呼着她,手里拿着粽叶熟练地包裹着新的粽子。
画面中的粽子热气腾腾,仿佛能闻到那股糯米和粽叶的清香。
老妇人的衣着朴素,摊主的笑容憨厚,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烟火气息。
再看,一条狭窄的小巷,两旁是老旧的房屋,墙壁有些斑驳。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慢慢地走着,身后跟着一只小狗。
阳光洒在小巷里,形成了一道道光影。
丰子恺用淡淡的色彩和轻柔的笔触,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这幅画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居住的老街,那里的每一块石板路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扇窗户后面都有着温暖的故事。
《湖畔夜饮》丰子恺
《湖畔夜饮》丰子恺第一篇范文《湖畔夜饮》丰子恺《湖畔夜饮》是我国著名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一部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犀利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一、尊重事实,还原真实丰子恺先生在《湖畔夜饮》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示社会弊端。
在文章中,他引用了大量实例,如《吃的自由》中提到的“我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但现在却被一部分人破坏得体无完肤”,让人读后深感震撼。
二、条理清晰,观点独特在《湖畔夜饮》中,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条理清晰,观点独特。
他以漫画家的敏锐眼光,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散文的形式进行剖析,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深度。
如在《谈酒》一文中,他提出“酒是英雄的象征,但也是悲剧的源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酒的利与弊。
三、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丰子恺先生在《湖畔夜饮》中,充分展示了他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如在《谈烟》一文中,他引用了《红楼梦》中贾宝玉所说的“烟为花之魂”,以此来说明烟的危害。
四、犀利文字,深入人心《湖畔夜饮》中的文字犀利,直击要害。
丰子恺先生敢于直面社会问题,敢于为弱势群体发声。
如在《慈善家》一文中,他批判了那些伪善的慈善家,指出他们“挂着慈善的招牌,实际上却在做着损害他人的事情”。
《湖畔夜饮》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考的散文集。
丰子恺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锐利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这部作品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也使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值得每一位读者去品味和思考。
第二篇范文《湖畔夜饮》丰子恺从一位艺术家的视角出发,丰子恺的《湖畔夜饮》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画卷,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丰子恺的白鹅散文
丰子恺的白鹅散文引言丰子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漫画家,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幽默风趣的作品而广为人知。
其中,他的《白鹅散文》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丰子恺的白鹅散文,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
一、白鹅散文的背景与特点1. 白鹅散文的创作背景丰子恺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白鹅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既充满了战争和贫困,又有着文化的繁荣和创新。
丰子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白鹅散文》,用他独特的视角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描绘了一幅幅真实而感人的画面。
2. 白鹅散文的特点白鹅散文以其朴实、真实的写作风格打动了众多读者。
它以平常的生活为素材,展示了普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这些散文故事既温暖又感人,让读者产生共鸣。
而丰子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善于运用幽默手法,使得这些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白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1. 温暖的故事情节《白鹅散文》中的故事情节多以平凡的人们和他们身边的事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例如,在《白衣女子与柳树》中,丰子恺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位躲避风雨的白衣女子和她与柳树之间的互动,这个简单的情节通过作者的描写变得异常温暖和感人。
2. 丰富的人物形象丰子恺的白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既有普通人物,也有历史人物。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不同的性格和情感。
例如,在《秋月春风》中,丰子恺通过对一位书生与一位卖胡麻饼的老人的对话和互动,展示了二者在不同生活境遇下的态度和情感。
三、白鹅散文的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1. 幽默风趣的艺术手法丰子恺在白鹅散文中广泛运用幽默风趣的艺术手法,通过调侃和讽刺,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用幽默的语言和形象来展示人们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唐宫栏》中,丰子恺通过搞笑的对话和场景,让读者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情世故。
2. 深刻的思想内涵白鹅散文并非只有笑料和轻松的内容,丰子恺在其中也渗透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丰子恺《寄宿生活的回忆》,表现风趣幽默的词
丰子恺《寄宿生活的回忆》,表现风趣幽默的词
摘要:
一、介绍丰子恺及《寄宿生活的回忆》
二、分析文章中的风趣幽默表现
三、总结丰子恺在文章中对寄宿生活的回忆
正文: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生活感悟著称。
《寄宿生活的回忆》是丰子恺回忆童年时期寄宿生活的散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词句,展现了他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在《寄宿生活的回忆》中,丰子恺运用了许多风趣幽默的描绘手法。
例如,他生动地描述了宿舍里的臭虫:“它们有极大的本领,白天藏起来,晚上就倾巢而出,在我们的被窝里开会。
”这种形象的比喻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让读者对那个年代的住宿条件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此外,丰子恺还以幽默的笔调讲述了宿舍里的争抢水源之战:“我们这些小萝卜头,为了争抢水源,简直是拿着性命在拼。
”这里的夸张手法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调皮捣蛋,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生活艰辛。
在文章中,丰子恺还通过讲述自己与同学们的趣事,表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精神。
例如,他们为了逃避午睡时间,想出了各种借口:“头痛、肚子痛、脚痛,什么痛都有。
”这种轻松幽默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总之,《寄宿生活的回忆》通过丰子恺风趣幽默的词句,展示了一段难忘的
童年时光。
丰子恺《渐》课件
文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学作品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可以塑造我们的价值观、 人生观,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丰子恺《渐》课件
目录
• 丰子恺简介 • 《渐》的主题与背景 • 《渐》的内容分析 • 《渐》的艺术特色 • 《渐》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生平
01
02
03
04
1898年出生于浙江桐乡县, 是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散文 家、翻译家和音乐教育家。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 范学校,受教于著名文学家、
《渐》的意境营造
自然景色的描绘
作者通过对四季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让读者 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人生感悟的抒发
作者通过对人生中的点滴感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 意境,让读者在思考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诗意的表达
作者运用诗意的表达方式,将生活中的细节和感悟融入到文章中,营 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艺术氛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对丰子恺文学的再认识
了解丰子恺风格
通过学习丰子恺的《渐》,我对他的 文学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作 品以细腻、朴实、自然见长,善于从 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刻的哲理。
感受文学魅力
丰子恺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让我更加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对文学价值的思考
文学的社会意义
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02
《渐》的主题与背景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的漫画人生
⼈散后,⼀钩新⽉天如⽔----丰⼦恺的漫画⼈⽣⼤约是⾼中时候摘抄过,从《读者⽂摘》上,整个抄下来。
有些已经记忆模糊了,也许不全是这些,看似忘记的,其实已经留下了,不然我怎么就给⾃⼰起了这么个ID?在别⼈的博客⾥再遇到,仍然⾮常喜欢,这些⽂字和图画,更加喜欢。
⼩的时候很多都不懂,有的多是年青的敏感,喜欢那些优美和莫名的忧伤,⼀把年纪才知道写的是什么,没有什么是莫名的,只有不懂。
感慨留在⼼⾥,再读这些⽂字,看这些画。
⼈散后,⼀钩新⽉天如⽔.这句词的作者是宋朝临川(属江西)诗⼈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千秋岁咏夏夜 楝花飘砌。
蔌蔌清⾹细。
梅⾬过,萍风起。
情随湘⽔远,梦绕吴峰翠。
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寄。
幽恨凭谁洗?修⽵畔,疏帘⾥。
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散后,⼀钩淡⽉天如⽔。
“新⽉”和“天如⽔”所表达的也是⼀种宁静致远的⼼境,让⼈想到,君⼦之交淡如⽔。
充满了“清静⽆为”,“天⼈合⼀” 的思想。
新⽉升空,友⼈尽散,清幽的夜⾊,清雅的房舍,清静的⼼境如泠泠的古琴声在画幅间流淌。
丰⼦恺(1898.11.9-1975.9.15),曾⽤名丰润、丰仁、婴⾏,号⼦恺,字仁。
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
我国现代画家、散⽂家、美术教育家、⾳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位卓有成就的⽂艺⼤师。
丰⼦恺《⼈散后⼀钩新⽉天如⽔》,语出北宋谢逸《千秋岁》,“⼈散后,⼀钩新⽉天如⽔”描写的是歌舞散后的幽恨,⽽丰⼦恺画中却像三两知⼼,观赏者清静聊天后纷纷散去,桌⾯上只留残茶、⾹烟、洋⽕。
丰⼦恺的这幅画,选取谢逸《千秋岁》的词意,主观臆取歌舞散后的场景,抒发⾃⼰内⼼意境,⼗分⾃由洒脱,显现出艺术⼤师的深厚功⼒。
⼈的⼀⽣,遇上过多少个⼀钩新⽉天如⽔的夜?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过酒令填了新词。
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和散文欣赏
第四章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欣赏前言画家、作家、艺术教育家,这就是读者心目中的丰子恺,三位一体的丰子恺,过着艺术人生的丰子恺。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说过,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
又说,他没有追随老师达到宗教的层次,而是停留在艺术的层次,是因为他“脚力小”,也就是“人生欲”不够强大的缘故。
其实,丰子恺望着宗教的高度,做着艺术的实事,也跟他的艺术观有关。
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是丰子恺一直强调的:“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抱着“事事皆可成艺术”这样的主张,丰子恺过着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他已经把人生艺术化了,他已到了与宗教相接近的艺术最高点;而为了实现“人人皆得为艺术家”的主张,“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他身体力行,做着一个艺术教育家的实事。
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
他常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
漫者,随意也,因此,他的随笔实际上也可称为“漫文”。
丰子恺先生生平简介丰子恺,原名丰慈玉,又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画家,音乐教育家。
自幼学习多种民族乐器。
毕业于崇德县第三高等小学,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吴梦非、刘质平、潘天寿同学,师从李叔同;1919年毕业,与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并发起创办中华美育会。
1921年春赴日本东京留学,主修美术音乐,同年冬天回国。
后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学。
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3年回故乡石门镇建造“缘圆堂”住宅。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938年赴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抗敌文艺编委。
1942年曾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
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
自1960年始,长期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关于丰子恺漫画的作文
关于丰子恺漫画的作文导语:树间人影在望,夜色微苍,梧桐叶落三更雨。
以下为大家介绍关于丰子恺漫画的文章,欢送大家阅读参考!过年了,除了玩和吃好吃的东西,我还得到了不少压岁钱,成了一个“小富翁”。
当然,我不再会拿压岁钱去买玩具了,我要买更有意义的东西,买书当然是首选。
我来到新华书店,左挑右挑,拿起往下,怎么也选不好。
最后老爸建议我买一本《丰子恺佳作选》,告诉我丰子恺是我国着名的漫画家、作家,是我们桐乡人的骄傲,他能用最平实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小事,使每一件平凡的事都栩栩如生,让人难忘!作为桐乡人,应该拜读一下。
书中讲了许多丰子恺自己亲身经历的和发生在他周围的一些事情,最让人难忘的是讲述他自己以及孩子们童年的趣事。
这些事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再经历到的,丰子恺用他那朴实的文字,平和、平淡的精神,详细而又生动地娓娓道来,让我走进了那个时代的生活。
最吸引我的是丰子恺的孩子们的故事:他们把芭蕉扇当做脚踏车来骑;给凳子穿上鞋子,得意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去河边钓鱼,不小心摔进水里,成了落汤鸡……各种有趣的事情出现在书里,常常使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他们的童年不仅让我感到好笑,也让我非常羡慕。
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的自行车,只能用两把芭蕉扇代替;也没有电视机、游戏机和其他一些好玩的玩具,但他们的童年是快乐而充实的,即使是摔进水里成了落汤鸡也只是和大自然的一个拥抱。
而我们现在,除了每天早早去学校上学,完成回家作业之外,有许多同学整天关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很少有时间到外面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自己,使自己有更充分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还有,爸爸妈妈们也只是忙于自己的工作,陪自己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这样就和自己的孩子缺少交流,当然也就不会写出像丰子恺那样的佳作了。
我省下了一笔压岁钱,却买到了一本好书,使我了解了以前孩子们的童年,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丰子恺生前喜为自己的寓所命名,如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小杨柳屋”,上海江湾及后来在其故土石门湾的“缘缘堂”,遵义南潭巷的“星汉楼”,重庆刘家坟的“沙坪小屋”,上海陕西南路长乐村的“日月楼”。
丰子恺写的白鹅
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幽默感。
其中,《白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白鹅》是一篇描绘鹅的生活习性的散文,丰子恺在文章中生动地描绘了鹅的形态、习性以及他与鹅之间的亲密关系。
以下是《白鹅》的部分内容:“鹅,是我们家的一只大白鹅。
它的全身是雪白的,连脚也是白的。
脖子特长,头特别小。
它那隆起的额,和小小的眼睛,颇有些与人类相似。
它常常把头伸到水盆里去喝水,喝足了,又把头伸到翅膀里去擦嘴。
它的翅膀很大,几乎覆盖了整个身体。
它常常展开翅膀,摇摆着,仿佛在跳舞。
它那红色的脚掌,有力地踏在地上,稳健而沉着。
”
“鹅的叫声很特别,它不像鸭子的嘎嘎声,也不像鸡的咕咕声,它的叫声是‘哦哦’的声音,有点像人的笑声。
它常常在早晨和黄昏时,‘哦哦’地叫着,仿佛在唤醒人们。
它的叫声,是那么的悠扬,那么的和谐,那么的富有音乐感,使人听了感到愉快。
”
“鹅是那么可爱,那么有趣,我常常和它一起玩。
我常常把它抱在怀里,它的毛是那么柔软,那么温暖。
我常常用手摸它的脖子,它的脖子是那么长,那么柔软。
我常常和它说话,它仿佛能听懂,用它那小小的眼睛看着我,似乎在回答我。
我常常给它东西吃,它就用它的嘴,轻轻地从我手里接过东西来吃。
我常常和它一起散步,它就在我身边走着,仿佛是我的朋友。
”
丰子恺的《白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鹅的形象,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
笔情墨趣寄儿童——丰子恺散文与漫画作品分析
直接 对立 : 楼底 下 , 大人们 正 为了 一些 日常 琐 事闹 得
从 以上 两段 话 中 ,可 以看 出丰 子恺 的散 文 跟漫 不 可开交 ,两家 的孩子却在 楼上 隔着 阳台娓娓 交谈 ,
画的内在精神有一脉相通之处 ,丰子恺的散文中表 作者对成人社会的批判不言而喻 , 对儿童世界的赞美
扬 儿童 。现在 回忆 当时意识 , 这正 是从反 面诅 咒
年 问题思 考 中的 重要性 与 启示性 却 没 有 引起 足够 的 重视 。丰子恺说 :
成人 社会 的恶劣 。③ 诚然 ,建立儿童 世界与成 人社会 的观 照体 系 , 更
漫 画这 个“ ” , 漫 字 同漫笔 、 漫谈 等 的“ ” 漫 字 方 便收 获双 重意 义 : 儿童 世界越 天真 无 邪 , 对成 人 世 用意相 同。 漫笔 、 漫谈 , 文体 中便 是一 种随笔或 界 构成 的批判 性 也就越 强 。丰子 恺 的很 多作品 中也 在 小品文 , 大都 随 意取材 , 幅短 小 , 内容精 粹 。 确实 由于 这种 观 照体 系的置 人 ,而 成功 地使 意 义 充 篇 而 漫 画在 画体 中也 可说 是一种 随笔或 小品 文。① 实在 , 的作 画不 是作 画 , 我 而仍 是 作 文 , 不
现 的情 趣常 常源 自于 儿童世 界 ,而既 然在 他 自己的 之情 漫溢而 出 , 在这种 对照 中 , 孩子 的形象 高大起来 , 艺术 见解 中散 文与 漫画 的用意 相 同 , 漫画就 是 随 笔 ,
因此 , 漫画 中的 情趣 也常 源 自于 儿童世 界 。
一
充塞全 篇 、 充塞人心 、 充塞天地 。
面屏息凝视 吧 。丰 子恺有时 仅仅撷 取一 个动作 、 片 部千 千万万的 因果 的网 , 视出 只有 儿童 世界中独具 一 直 心理 、 点神情就把 儿童 世界的整体 画神 了 、 一 写活 了 , 大写 的意 义直接在 作品之 中蓬 勃 生长 。 的真正快乐 。从作 品中涌 出的趣味 也才能真正 甘醇 , 不含 杂 质 : 笑是 趣 、 是趣 、 是趣 、 是趣 、 哭 吵 闹 顽皮 是
语文新导笔记粤教二讲义:第三单元 散文 第11课 含答案
第11课渐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体会本文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慷慨.()②刑笞.()③拥衾.() ④潜.移()⑤纨绔..()⑥痴.态()⑦芥.子()答案①kǎi②chī③qīn④qián⑤wán kù⑥chī⑦jiè(2)多音字①渐错误!②佣错误!③轧错误!答案①jiàn/jiān②yōnɡ/yònɡ③yà/ɡá/zh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错误!(2)错误!答案(1)鞭笞/苔藓(2)牛犊/木牍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纨绔子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真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秋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衣着华丽的年轻人.泛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2)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3)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2)整天和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他的心也年轻了许多.()答案(1)√(2)√2.辨词填空流连·留恋流连:也作“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多用于对某地某景)。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多用于人与人之间).①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非常________。
②这次爬山,我十分________山间的野花、小溪。
答案①留恋②流连三、名言警句与“积累”相关的名句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浅论丰子恺艺术作品中的文画互读
浅论丰子恺艺术作品中的文画互读作者:廖静爱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11期[摘要] 丰子恺既是现代史上著名的漫画家,也是有名的散文家。
在文学素养与美术修养的双重影响下,其艺术作品带有鲜明的特色——文画互通。
本文就结合作品分析丰子恺文学与绘画的互读现象。
[关键词]丰子恺;文学与绘画;文画互读按照西方文艺理论的思想,文学和绘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
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
与西方强调分界不同,中国传统理论中似乎更强调文学与绘画的同一关系,即“文画互通”,绘画与文学相结合。
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古代有许多画家本身又是文学家、诗人,他们的作品常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诗画合一、文画合一,这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文艺现象。
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者,就把绘画的色彩、光线、远近、构图都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草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都是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丰子恺曾经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中国画的特色——画中有诗》、《绘画与文学》、《绘画概说》、《艺术修养基础》等论文和著作中研究过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的关系,指出“中国画大都多量地含着文学的分子。
”“即使是画石、画竹,因为是赞美石的灵秀、竹的清节,也不能说与文学全无关系。
他研究了从两汉直至明清的中国绘画,认为自从王维以后,“画中有诗”就成为中国画的一般特色,尤其是到了宋代,画院的试法就是直接把文学与绘画拉到一起,即“用一句古诗为试题,使画家巧运其才思,描出题目的诗意”丰子恺立志沟通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给绘画注入丰富的文学因素,他自己也是“文画互通”这一理论的实践者。
虽然丰子恺最初是以绘画走上艺术之路,但他在1962年回顾自己40年文艺生涯时说:“综合来看,我对文学,兴趣特别浓厚。
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了文学的影响。
传神妙笔绘童心——丰子恺散文《送考》赏析
传神妙笔绘童心——丰子恺散文《送考》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作家,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尤其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而闻名。
他的散文《送考》被誉为一篇传神的作品,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孩子送考的场景,展现出作者对童心的理解和表达。
首先,在这篇散文中,丰子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孩子们送考的场景,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那种紧张、兴奋和期待的情绪。
作者描绘了孩子们面对考试的焦虑和忐忑,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通过描述孩子们的神情、举止和言辞,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那种独特的童真、天性和纯真,让人仿佛回到了自己那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童年时光。
其次,丰子恺在《送考》中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孩子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者透过孩子们的眼睛和言语,展现了他们对考试和未来的纯真和坚定。
他们或紧张、或兴奋、或期待,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在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作者通过对孩子们细微的表情和动作的描绘,展现了他们那种纯真、天真和坚定的心灵,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心的理解和表达,引起了读者对童年时光和梦想的深深共鸣。
最后,丰子恺在《送考》中通过对孩子们的行为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童心的赞美和珍视,展示了他对孩子们那种纯真和天性的理解和尊重。
作者通过对孩子们送考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孩子们那种天真、坚定和梦想的理解和关怀,传递了一种温暖与希望,让人感受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这篇散文,丰子恺用他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面对考试和未来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童心的尊重和理解,让人感受到了那种纯真、坚定和希望的力量,引发了人们对童年时光和梦想的深深感悟。
综上所述,丰子恺的散文《送考》通过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孩子们送考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童心的理解和表达。
看丰子恺漫画的联想作文
看丰子恺漫画的联想作文丰子恺的漫画啊...每次看都让我感触良多。
他的画风清新自然,笔触生动有趣,总能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还记得小时候,我最爱翻看爷爷收藏的《今古传奇》漫画集。
那本厚重的线装书,封面已微微泛黄。
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损坏了宝贵的书页。
爷爷会坐在我身边,含着雪茄斯条慢理地给我讲解每一幅画的内涵。
我们一同追忆古人的智慧哲理,品味丰子恺笔下的诙谐幽默。
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钓鱼》。
一个穷酸书生正蹲在溪边垂钓,旁边一群孩子在嬉戏打闹,其乐融融。
即便在最贫困潦倒的环境,人们也能寻得欢乐。
这幅画一直鼓舞着我,教会我要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
后来上了大学,我渐渐爱上了丰子恺的《雷锋叔叔》系列。
那个永远忘我工作、乐于助人的形象深深印在脑海。
每每读到雷锋同志的事迹,我就被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
丰子恺笔下的雷锋叔叔形象朴实无华,却饱含着对普通劳动者的热爱与赞颂。
我开始思考,我们是否也能像雷锋一样,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人、造福社会?时光飞逝,转眼我也成了一位老者。
在重温丰子恺经典作品时,我常会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
生活就像一幅丰子恺的漫画,有欢笑,有泪水,有悲欢离合。
但只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一定能把它过得绚丽多彩。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绘画,也能像丰子恺那样传递正能量,用艺术的力量温暖人心。
丰子恺的漫画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们总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不管你身处什么年龄阶段,他的作品都能带给你全新的感悟和启迪。
漫画虽然简单,却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丰子恺的作品,在幽默之中汲取智慧,在平凡之中发现美好吧!。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
丰子恺《云霓》优秀实用课件目录•作家与作品背景介绍•文本解读与赏析•思想内涵与人文精神探讨•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分析•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跨文化对比:东西方“云”文化异同•课堂互动环节PART01作家与作品背景介绍丰子恺生平及成就丰子恺(1898-1977),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等著作。
《云霓》创作背景及主题《云霓》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创作于193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
丰子恺在《云霓》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作品主题深刻,既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又展示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丰子恺通过《云霓》等作品传递出对时局的关切与对和平的期盼,体现了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云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云霓》所处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值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际。
时代背景与文学价值PART02文本解读与赏析《云霓》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以自然景象“云霓”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描绘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云霓,展现出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写作特点运用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自然景象与人物内心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主人公形象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感受,展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塑造了一个敏感、细腻、热爱生活的艺术形象。
其他人物形象通过描绘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的其他人物,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情感层次和内涵。
描绘手法和意境营造技巧描绘手法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对云霓的形态、色彩、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自然景象之中。
给我的孩子们-
“儿时”的可爱是无知。那时候,件件 都是“知”,你每天可以做大科学家和大哲 学家,每天都在发现什么新的现象,新的真 理。现在呢?“什么”都已经知道了,熟悉 了,每一个人的脸都已经看厌了。宇宙和社 会是那么陈旧,无味,虽则它们其实比“儿 时”新鲜得多了。我于是想念“儿时”,祷 告“儿时”。 不能够前进的时候,就愿意退后几步, 替自己恢复已经走过的前途。请求“无知” 回来,给我求知的快乐。可怕呵,这生命的 “停止”。 过去的始终过去了,未来的还是未来。 究竟感慨些什么──我问自己。 一九三三,九,二八。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是中 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绘画, 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其 漫画更是脍炙人口:丰子恺的漫画 简洁、生动,寥寥数笔,回味悠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温柔敦厚的表面下, 我们分明看到了他悲 天悯人的情怀。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 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栊,便有十分心 情。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 材的,正如丰先生所说的“暂时脱离尘世”, 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
学习探究
我们都盼望长大。可是人们常 说,长大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一旦 长大,最大的愿望却是回到童年, 因为童言无忌,因为可以做梦。可 是有人对儿时却不这样看。读瞿秋 白的《儿时》,说说你是怎么看待 这种不同的。
儿时(瞿秋白) 生命没有寄托的人,青年时代和“儿时” 对他格外宝贵。这种浪漫谛克的回忆其实并 不是发现了“儿时”的真正了不得,而是感 觉到“中年”以后的衰退。本来,生命只有 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 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 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生长,虽然衰 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 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 青年”。而“浮生如梦”的人,从这世界里 拿去的很多,而给这世界的却很少,他总有 一天会觉得疲乏的死亡:他连拿都没有力量 了。衰老和无能的悲哀,象铅一样的沉重, 压在他的心头,青春是多少短呵!
丰子恺的作品散文精选三篇
丰子恺的作品散文精选三篇丰子恺的作品散文精选三篇导语: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丰子恺的作品散文,希望你们喜欢。
一、《缘》这是前年秋日的事:弘一法师云游经过上海,不知因了甚么缘,他愿意到我的江湾的寓中来小住了。
我在北火车站遇见他,从他手中接取了拐杖和扁担,陪他上车,来到江湾的缘缘堂,请他住在前楼,我自己和两个孩子住在楼下。
每天晚快天色将暮的时候,我规定到楼上来同他谈话。
他是过午不食的,我的夜饭吃得很迟。
我们谈话的时间,正是别人的晚餐的时间。
他晚上睡得很早,差不多同太阳的光一同睡着,一向不用电灯。
所以我同他谈话,总在苍茫的暮色中。
他坐在靠窗口的藤床上,我坐在里面椅子上,一直谈到窗外的灰色的天空衬出他的全黑的胸像的时候我方才告辞,他也就歇息。
这样的生活,继续了一个月。
现在已变成丰富的回想的源泉了。
内中有一次,我上楼来见他的时候,看他脸上充满着欢喜之色,顺手向我的书架上抽一册书,指着书面上的字对我说道:“谢颂羔居士,你认识他否?”我一看他手中的书,是谢颂羔君所着的理想中人。
这书他早已送我,我本来平放在书架的下层。
我的小孩子欢喜火车游戏,前几天把这一堆平放的书拿出来,铺在床上,当作铁路。
后来火车开毕了,我的大女儿来整理,把它们直放在书架的中层的外口,最容易拿着的地方。
现在被弘一法师抽着了。
我就回答他说:“谢颂羔君是我的朋友,一位基督教徒……”“他这书很好!很有益的书!这位谢居士住在上海么?”“他在北四川路底的广学会中当编辑。
我是常常同他见面的。
”说起广学会,似乎又使他感到非常的好意。
他告诉我,广学会创办很早,他幼时,住在上海的时候,广学会就已成立。
又说其中有许多热心而真挚的宗教徒,有一个外国教士李提摩太曾经关心于佛法,翻译过大乘起信论。
说话归根于对理想中人及其着者谢颂羔居士的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的漫画化散文
孔仲武《东坡居士画怪石赋》里言:“文者无形于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古者向来也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文化史上,文学和绘画的关系密切无比。
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创作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然而彼此却相互渗透,共同营造了文化的独特。
“五四”新文化后,散文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它的成功,源于外在的文体特征和内在精神追求的紧密结合。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是优秀的漫画家,散文家。
其散文语言的漫画风格是其散文审美品格和丰富内涵的外在显现。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到:“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的‘漫’字用意相同。
漫笔、漫谈,在文体中便是一种随笔或小品文,大都随意取材,画幅短小,而内容精粹。
”作为一个优秀的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在散文写作时,运用了大量漫画创作的技巧和特点,形成了其独特的个性化散文。
在其散文著作中,漫画的痕迹特别明显,丰子恺先生将两者相融相化,使得散文充满漫画色彩。
下文将从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里的漫画风格、文章内容深度两个方面,探讨他是如何通过漫画这一媒介,达到散文的独特。
丰子恺的散文里的漫画风格
丰子恺先生是新文化运动有力的影响者,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其中有好几篇文章被采纳进教科书。
朱光潜曾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取材多取材日常生活的事件,他自己本身也说过,其漫画创作的经历四个时期,分别为古诗句、儿童相、社会相、自然相时期,如《锣鼓响》《似爱之虐》《提携》《瞻瞻的脚踏车》等。
其散
文的取材内容,也基本分为这四种。
丰子恺先生曾写下一首诗:“泥龙竹马眼前情,琐碎平凡总不论。
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这首诗既是他漫画创作风格,也是其散文写作的追求。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向来注重“趣味”两字,在逗趣中向读者展示社会众相、坦明自身的处事态度,把笔墨倾注于文人的自我关怀和精神情趣的描摹。
如编入初中教材的文章《山中避雨》就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山中的“雨趣”。
文章中写道:“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
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本是扫兴之事,在作者的文章里却是满满的趣味情,一种在漫画里常见的内容,换到文章里,便是作者对生活情趣的即兴把玩。
西方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形”是知觉组织和强调的,并不是客体本身具有的。
一个画家的画作里,必然渗透着画家情感。
漫画的一个特点便是具象性,抓住事物最精要的特征,采其神韵。
丰子恺先生在散文取材时,充分表达了这一漫画的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文章《吃瓜子》中描写女人们小姐们吃瓜子:“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 态度尤加来得美妙: 他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的, 的’两响, 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
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微微地一侧, 把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 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
这吃法不但‘的,的’的清脆可听,那手和头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
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
”这些画面,写的生动传神,详略得当,只一只手一张嘴,就构画了人物的神韵,更为重点的是,这一描写,强化了作者对有闲阶级的讽刺以及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与思考。
除了上述中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里的“趣味”与“具象性”,在处理漫画与散文的关系上有更为巧妙的一点。
绘画是一门重在表现瞬间的空间艺术,文学是一门重在表现持续的时间艺术。
世界上的事情不断变化发展,在承前启后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连接点。
画家抓住这个“富于终结与新始”的瞬间,就能让读者根据这个瞬间,去获得事物
发展全过程的认知。
与绘画相比,文学更能表现时空的延续性和立体性,而作文时尽力捕捉和提炼那一个瞬间,便能达到凝练中求丰富,含蓄里现深刻,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作为优秀的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借鉴自己丰富的漫画经验,特别注重对事物瞬间的把握,以富有典型意义的画面来表达丰厚的思想内容。
其文《两场闹》就是这一追求的范例。
文章内容由两幅图构成,一是因为绕了远路,车夫跟四个戴着草帽的绅士为了几个铜板而讨价还价。
二是一个小时后,在一个精致的餐馆内,这四个绅士为争出几块银钱而闹得不可开交。
经过简单的思考便可发现,对这两个画面的描写,作者是抓住了最富于孕育力的瞬间,前一“瞬间”,通过对几个铜板的争执,写出了车夫的辛苦贫困,后一个“瞬间”,通过绅士对几个银元的争执,暴露了这些绅士的挥霍、阔气。
前一“瞬间”与后一“瞬间”的彼此组合统一,彼此补充,展现了时间上的一种延续。
同时,这两个“瞬间”的描写,突破了瞬间的静态限制,画面上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口气动作,乃至心里想法都活形毕现,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含义。
漫画风格里的以小见大、留白等特征,在丰子恺先生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它们存在的痕迹,这里仅挑几个作为分析。
散文深度里展现的漫画品格
好的漫画在使人发笑之余,应更能让人体悟蕴涵其中的道理。
丰子恺先生认为,漫画存在的价值,除了愉悦人的心情之外,还必须具有人生的意味,如果只是为了无聊的笔墨游戏,则称不上是漫画。
他曾说过:“我希望画中含有意义——人情味或是社会问题。
在为文时,他也尽力做到了漫画的这一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著作里,不管是描写儿童、自然,或是社会,读者都能体验到一定的人生感悟。
展现童真童趣的作品,如《竹影》,文章讲的是几个小伙伴看着月光画竹影,在语言、动作和神态上都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可爱。
比方说如下句子: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
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
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
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
其实就只是寻常的生活小事,在作者笔下,立显出活泼的童年乐趣。
但如果只是单单地描写这些童趣,还不足以表明作者文章的深度。
在描写童趣时,丰子恺先生有意识地表现出父亲通过游戏,对我进行艺术启蒙,让我在游戏中感受艺术殿堂的美。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是想告诉读者,作为一个长者的身份,应该积极地正确引导孩子,成为孩子的艺术启蒙人。
这么一来,文章的深度便与漫画的品格相呼相应。
在《作父亲》中,作者因价贵而不能满足孩子们买小鸡的愿望,而且为了劝慰那几个受挫的孩子,作为父亲不得不要求孩子“撒谎”。
但他又意识到这种谎言对孩子的伤害,相对于他们稚真无邪的心灵来说,大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歪曲”事实,这的确不是一个父亲的所为。
所以作者迷惑于如何为人父,向隐藏的读者发问,读者在阅读时也不禁思考同一个问题,两者在想象的对话中得出丰子恺式的结论:大人相对于孩子的“光明正大”是虚伪势利的,而在现实中孩子也正不得不走向大人的一面。
再如《车厢社会》一文中,丰子恺先生详细的描写了乘坐火车的三种心情:初乘时的兴奋与惊喜、乘久之后的厌腻、久乘后心情的三百六十度的变化。
他仅仅用这车厢中的三种心情,便能将这车厢看做是人生社会的模型,一种缩影。
用小小的车厢,让读者体味大人生大社会,角度的新颖可见一般,且其展现的文章深度,也溢于言表!
丰子恺先生将漫画这一媒介,运用到散文中,使得文章拥有着独特的意境与深度。
也因着这两者的融合,他的文章被授予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