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广东)2011学校简介

中山大学(广东)2011学校简介

中⼭⼤学位于改⾰开放前沿的⼴东省。

现有四个校区,总⾯积达6.17平⽅公⾥,分别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

⼴州南校区占地1.17平⽅公⾥,北校区占地0.39平⽅公⾥,⼴州东校区占地1.13平⽅公⾥,珠海校区占地3.48平⽅公⾥。

各校区树⽊葱笼,绿草如茵,景⾊秀丽,均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

办学历史及优良传统 中⼭⼤学是有优良办学传统的⼤学。

1924年,世纪伟⼈孙中⼭先⽣亲⼿创办这所⼤学,亲笔题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的校训。

原校名为⼴东⼤学,1926年,正式改名为中⼭⼤学。

上世纪三⼗年代,中⼭⼤学设有⽂、理、法、⼯、农、医、师等7个学院。

1935年学校设⽴研究院,开始招研究⽣。

五⼗年代全国⾼校院系调整,中⼭⼤学成为⼀所以⽂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学。

新中国成⽴以来,中⼭⼤学⼀直是全国重点⼤学之⼀,也是我国⾸批博⼠、硕⼠学位授予单位和建⽴⾸批博⼠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

九⼗年代,由国家批准率先在华南地区设⽴第⼀所研究⽣院,建⽴起学⼠、硕⼠、博⼠完整的⼈才培养体系。

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成为培养⾼层次⼈才的重要基地。

在7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先⽣⾰命精神,办好中⼭⼤学,作出更⼤贡献"的题词,进⼀步为办学指明⽅向。

2000年9⽉,中⼭⼤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建成,为新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1年10⽉26⽇,中⼭⼤学与中⼭医科⼤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学。

教育部与⼴东省⼈民政府签订协议,教育部与⼴东省在3年内投资12亿⼈民币,把新中⼭⼤学建设成为⼀流的⾼⽔平⼤学。

中⼭医科⼤学前⾝之⼀为博济医学堂,成⽴于1866年,是我国最早设⽴的西医学府,孙中⼭先⽣曾在此学医和从事⾰命活动。

1936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学医学院。

1953年,中⼭⼤学医学院、岭南⼤学医学院合并成⽴华南医学院,1954年⼴东光华医学院并⼊。

学校先后改名为⼴州医学院、中⼭医学院。

2011年中山大学近几年招生计划和录取情况整理版

2011年中山大学近几年招生计划和录取情况整理版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专业)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历史学哲学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含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人类学(含人类学、考古学专业)英语德语法语日语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对外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朝鲜语、俄语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含英语、对外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朝鲜语、俄语专业)教育学院心理学电子信息科学类(含微电子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微电子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中法合作办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交通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化学类(含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化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地理科学类(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城市规划中山大学2011年在广东省招生学院名称专业名称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岭南学院国际商学院历史学系哲学系工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注3:联合培养类专业学费说明:微电子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第三、四学年在香港理工大(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第三、四学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期间,学费100000港元/年/人左右;电子信息科养)第三、四学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期间,学费100000港元/年/人左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香港科技大学技大学就读期间,学费100000港元/年/人左右;会展经济与管理(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第三、四学间,学费不低于24000澳元/年/人,约合人民币110000元/年/人;旅游管理(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州立大学就读期间,两年学费共计20000美元/人。

2010年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2010年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研究工作及政策咨询工作的专业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的教育学习,应能主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专业思想,基本形成效率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等现代化的行政观念;2、掌握系统的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3、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4、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与运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技术和工具,具备一定的现代化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包括:以电子化、自动化手段处理行政事务的处理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分析、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能力;组织和策划的能力;文字和口头的表达能力;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等;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的学习、研究能力;8、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学科相关外文书籍。

三、培养措施1、在教学目标上,着眼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竞争力强,能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程设置上,在强化学科专业基础训练基础上,立足于专业特色,优化组合专业模块课,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在强化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增设学科专业概论性质课程,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专业知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版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1版培养方案

附件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该专业从培养学生掌握管理科学、社会学、法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学习课程与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挂钩。

经过对管理方法、管理思维、管理人员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具备规划、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技能。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具备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毕业后能在气象、卫生、文教、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主要专业方向为:政府(政府部门)管理、社会管理(社会保障)。

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学、逻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共管理伦理学、管理定量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政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三、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四、学科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行政法学、社会学、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五、专业主干课程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公共政策学、公共经济学、行政组织学、公共管理伦理学、公共管理思想史、管理定量分析六、专业方向课程4691、政府管理方向: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公共关系学、城市管理学等2、社会管理方向: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社会问题研究、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第三部门概论、社会政策、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七、气象特色课程(除大气科学概论以外)公共气象管理、公共气象应急管理、气象法、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气候政策学、气候政治学、公共气象服务等八、修业年限: 四年九、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十、辅修专业说明(如不开设辅修可不填)十一、课程体系关联图(附后)470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471。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性质、特点及专业特色学科性质:属于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综合交叉应用学科学科特点:政治性、综合性、实践性专业地位: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取向从政治学向管理学转变,从2005级开始,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管理学取向,同时划分公共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二、专业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较高的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写作能力,熟悉国家经济规则和法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行政管理人才。

这类人才理论上还应该掌握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以期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政策研究、宣传工作以及科研工作。

为此在业务培养上,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政治辨别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和人才开发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基本学习内容:四大工具:数学、外语、计算机、语言文字(含行政公文写作)。

四大专业基础: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

两大专业方向课程:公共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

学习能力要求:1)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学和哲学训练2)语言能力,中英文阅读与写作3)数学能力,是学好本专业的基本工具4)自学能力三、人才素质结构分析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练,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

二六年本科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中山大学国际

二六年本科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中山大学国际

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2011级各专业培养方案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2011级国际商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国际商学院对学生的培养,遵循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广,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扎实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综合素质良好,既能进一步培养提高为教学科研人才,又能适应国家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需求或自主创业,能适应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2、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具有较强的吸取新知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文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较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具有良好的人际和社会交往能力,拥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三、授予学位主修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专业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主修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I 、宏观经济学I 、微观经济学II 、宏观经济学II、管理学、会计学、(国际)商法、商务统计、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六、专业特色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全英文教学,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本科专业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①2011级《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按照“9+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

其中9学分(162学时)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3学分列入公共选修课板块。

②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表③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doc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doc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3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备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行政法、社会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西方经济学、电子政务、公务员制度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87学分。

其中:通识课45.5学分、学科基础课75学分、专业课26.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8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管理学学士五、培养措施1.教学内容改革:为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根据社会人才需要状况,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指导思想,对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整合:增开了“社会保障概论”、“管理定量分析”、“西方经济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金融学”等课程,将原来的“中国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合并成现在的“中外公务员制度概论”,取消了“领导科学”,开设“行政领导与决策”课程;针对学生汉语文字表达功底不足的现状,我们开设了64个学时的“大学语文”、40个学时的“现代汉语”、48个学时的“应用文写作”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形成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个特色。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行政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运用行政管理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毕业后适合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1、人才类型、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体现学院培养“应用拓展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定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主要面向基层的人才。

2、知识结构(1)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和理论;(2)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3)了解行政管理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发展趋势;(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

3、能力结构(1)掌握以电子化、自动化手段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2)掌握行政管理的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和技术;(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7)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掌握一定的机算机操作、网络技术运用和信息系统管理能力;(9)掌握一门外语,并能从事专业资料的阅读、笔译和一定的听、说能力等。

4、素质结构(1)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团结互助、乐于奉献和遵纪守法。

(2)专业素质:具有较为扎实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外语和计算机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3)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健全的心智和现代化、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懂得运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技术和工具,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社会团体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通晓中外行政管理理论与实务,具备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具备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能从事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和教学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基本政策和法规。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自信和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精神、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2.具备较广博的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考核。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及求实与探索精神,具有在公共管理、政治学等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3. 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力,能娴熟地运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科学方法和手段处理行政事务。

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4. 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学术理论发展动态,了解管理实践的最新实践和进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概论、行政学概论、法学概论、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149150 四、学制、总学分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中 山 大 学 文 件 Sun Yatsen University.doc

中 山 大 学 文 件  Sun Yatsen University.doc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13级公共管理类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院按照公共管理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进行大类招生,前两年统一开展大类必修课教学,后两年根据学生意愿选择专业分开培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础理论、了解各国政府体制结构与行政运作、理解公共政策学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熟悉具体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政治分析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公安、司法、企事业单位、调查咨询机构以及其他公共部门或社会团体,从事组织人事、行政管理、外事交流、文秘宣传、政策研究与分析、项目策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在政治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继续深造。

行政管理专业以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为研究对象,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沟通等能力、具有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市政管理、人事管理、办公室管理、社会工作、政策研究、外事交流、宣传策划、办公室管理、秘书、咨询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国政治运转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基本政策和法规。

注意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专业思想。

2、具备较广博的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考核,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政治学、管理学知识和方法;树立效率、创新、服务、竞争、民主、法治等现代政治与行政理念。

3、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包括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分析,解决实际政策问题能力,组织和策划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等。

4、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103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备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行政学的理论前沿以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法学主要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行政法、社会学、行政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西方经济学、电子政务、公务员制度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87学分。

其中:通识课45.5学分、学科基础课75学分、专业课26.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8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管理学学士五、培养措施1. 教学内容改革:为适应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根据社会人才需要状况,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的指导思想,对专业课程设置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整合:增开了“社会保障概论”、“管理定量分析”、“西方经济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金融学”等课程,将原来的“中国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合并成现在的“中外公务员制度概论”,取消了“领导科学”,开设“行政领导与决策”课程;针对学生汉语文字表达功底不足的现状,我们开设了64个学时的“大学语文”、40个学时的“现代汉语”、48个学时的“应用文写作”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形成本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个特色。

2011年中山大学分院系专业报名及录取人数统计

2011年中山大学分院系专业报名及录取人数统计
2
2
0
160
教育学院
040101
教育学原理
30
3
0
160
教育学院
040106
高等教育学
21
3
0
160
教育学院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7
5
1
160
教育学院
045101
教育管理
31
6
0
160
教育学院
045114
现代教育技术
4
3
3
160
教育学院
077001
教育技术学
31
3
0
160
教育学院
077101
基础心理学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085214
水利工程
14
20
5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70601
气象学
25
14
5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4
6
2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77501
环境科学
68
27
10
38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83002
49
16
6
330
生命科学学院
071020
★食品安全生物学
55
10
3
330
生命科学学院
071021
★生物技术
49
6
2
330
生命科学学院
071022
★生物信息学
20
5
1
330
生命科学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位和学制 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懂中外行政管理理论,又懂政治、经济与法律,掌握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从事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具备优秀的人才素质的高级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和文秘工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和办公自动化技能,具
了解参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工作,提高认识和工作实际 能力(内容包括:行政管理综合实训、城市政府公共服务民意调查)。
计划时间 3周 2周 2周 4周
5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将所学的理论到实践中全面检验,同时为毕业论文收集资料,确定实 际课题,根据课题要求,编写大纲,形成毕业论文
37 周
合计
48 周

1、西方行政思想史 2、物权法 3、证据法学 4、战略管理学



专 业 1、行政管理学 2、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4、人力资源管理 平 5、当代领导科学 6、决策学 7、公共政策分析 8、公共关系学 9、国家公务员制 台 度概论 10、市政学 11、行政监察学 12、西方行政思想史 13、行政秘书与公文写 课 作 14、专业英语
计划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暑假 第 4 学期 第 6 学期
第 7-8 学期
56
八、考试课程总表
学期 一 二 三
课程名称 微积分Ⅱ(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语一级 管理学原理 体育(一) 微积分Ⅱ(二)
英语二级 政治学原理 社会学概论 体育(二)

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精)

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精)

行政管理双学位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一、学院简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具有比较完整的专业和学科体系。

初步形成以政治学为基础平台,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传统优势,以国际政治为强点,以行政管理为新点和亮点的学科优势。

本学院的办学思路和目标定位是:以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本学院现有一个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一个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一个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

本学院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即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即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关系、行政管理、政治学理论、党史党建、MPA(公共管理硕士)。

本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其中政治学科有3个专业,即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管理学科有1个专业,即行政管理。

现有的4个本科专业,实行全院统一招生,设置一年半的政治学科公共课程平台,二年级下半年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

二、专业简介行政管理专业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于90年代初恢复重建的专业。

它隶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主要致力于培养党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以政府管理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增加,这客观上使得尽力和完善公共管理学科,努力培养政府及各级管理部门高水平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呈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成为一个热门的专业。

从专业特点上看,行政管理是一个以管理学、政治学、公共经济学、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综合性、交叉性专业,而且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

2011级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2011级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规范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要求的高层次、厚基础、复合式、应用型高级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要求是:(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掌握公共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公共管理理念,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脱产”和“非脱产”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非脱产”学习年限不少于2.5年,最高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分不少于38学分。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

核心课和专业方向必修课是学生必修课,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过程中,强化案例教学,实际工作部门管理者授课时间为全部授课时间的1/4。

(一)核心课程(不少于19学分)公共核心课程(13学分)1、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 2.0学分2、外国语(英语) 3.0学分3、公共管理学 3.0学分4、公共政策分析 2.0学分学生自选核心课(不少于6学分)1、社会研究方法 2.0学分2、宪法与行政法 2.0学分3、政治学 2.0学分4、电子政务 2.0学分5、公文写作 2.0学分6、公共伦理学 2.0学分7、土地利用与规划 2.5学分8、社会保障前沿 2.0学分(二)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不少于8学分)土地管理理论与政策方向1、土地理论与政策 2.0学分2、土地信息管理 2.0学分3、土地行政管理 2.0学分4、土地评价与评估学 2.0学分5、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土地利用管理方向1、土地理论与政策 2.0学分2、土地信息管理 2.0学分3、土地行政管理 2.0学分4、地籍管理 2.0学分5、GIS软件工程 3.0学分6、土地评价与评估学 2.0学分农村社会保障方向1、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2、乡村治理专题研究 2.0学分3、农村社会保障 2.0学分4、公务员制度分析 2.0学分5、公共危机管理 2.0学分6、中西政治思想比较 2.0学分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方向1、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2、乡村治理专题研究 2.0学分3、公务员制度分析 2.0学分5、中西政治思想比较 2.0学分6、领导理论与实践 2.0学分7、组织行为学 2.0学分(三)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1、土地理论与政策 2.0学分2、土地信息管理 2.0学分3、土地行政管理 2.0学分4、地籍管理 2.0学分5、GIS软件工程 3.0学分6、土地评价与评估学 2.0学分7、地方政府专题研究 2.0学分8、乡村治理专题研究 2.0学分9、农村社会保障 2.0学分10、公务员制度分析 2.0学分11、领导理论与实践 2.0学分12、组织行为学 2.0学分13、公共危机管理 2.0学分14、中西政治思想比较 2.0学分(四)校外实践(2学分)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累计时间不少于三个月的公共管理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200字以内)本学院按照公共管理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进行大类招生,前两年统一开展大类必修课教学,后两年根据学生意愿选择专业分开培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础理论、了解各国政府体制结构与行政运作、理解公共政策学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熟悉具体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政治分析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公安、司法、企事业单位、调查咨询机构以及其他公共部门或社会团体,从事组织人事、行政管理、外事交流、文秘宣传、政策研究与分析、项目策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在政治学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继续深造。

行政管理专业以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为研究对象,主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掌握系统的行政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沟通等能力、具有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市政管理、人事管理、办公室管理、市政管理、社会工作、政策研究、外事交流、宣传策划、办公室管理、秘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400字以内)1、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国政治运转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基本政策和法规。

注意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专业思想。

2、具备较广博的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考核,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政治学、管理学知识和方法;树立效率、创新、服务、竞争、民主、法治等现代政治与行政理念。

3、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力,包括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分析,解决实际政策问题能力,组织和策划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等。

4、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积极进取,务实创新,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行政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1—五、专业核心课程社会科学基础类:政治学原理、管理学、社会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经济学基础、公共经济学专业基础类: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治制度、行政组织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预算学研究方法类: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统计六、专业特色课程政治学与行政学基础类:当代政治学前沿理论、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中国公共政策、专业英语行政管理基础类:当代行政管理前沿理论、公共行政学说史、领导科学、政府绩效评估、专业英语、政治学与行政学前沿类:英国政府与政治、美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与政治、香港政府与政治、台湾政府与政治、国际政治、政治社会学、基层政治、劳工政治、选举政治、政党政治、中国政治制度史行政管理前沿类:行政伦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规划与方法、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公共部门改革、中国行政史、公共关系学、电子政务、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职业能力与申论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类:社会政策、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保障精算与基金管理、社会政策预算与支出、医疗政策与卫生管理、住房政策与物业管理、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资源与环境管理、科技政策、文化与教育政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市与土地资源管理类:市政学、区域公共管理、比较城市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经济学、城市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社区建设、非营利组织管理—2—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参考附表)九、独立开班的留学生教学计划(参考附表)七、公共管理大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3——4——5——6——7——8—注:①各院(系)应同时列出课程的中文名称和其准确的英文名称。

②开课学期按“三学期”制设置。

其中,数字“1、2、3”分别表示第一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4、5、6”分别为第二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7、8、9”分别为第三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10、11、12”分别为第四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

③2010级《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按照“9+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

其中9学分(162学时)列入公共必修课版块,3学分列入公共选修课版块。

④“珠”指珠海校区,“南”指南校区,“东”指“东校区”。

⑤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⑥公共必修课程中的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由学生所在院(系)根据专业培养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

⑦核心通识课程由各院(系)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参照《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修读公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其在核心通识课程各模块的学分要求。

—9—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参考附表二)1.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辅修教学进程计划表辅修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必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至少25学分。

具体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概念、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统计、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导论、政治社会学、国际政治、公共预算学、地方政府与政治、当代政治学理论前沿、英国政府与政治、美国政府与政治、香港政府与政治、台湾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基层政治、选举政治、劳动政治、政党政治、中国政治制度史、专业英语政治学与行政学双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攻读政治学与行政学双专业的学生必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至少50学分。

具体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概念、宪法与行政法、比较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统计、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政治哲学、政治社会学、公共预算学、地方政府与政治、当代政治学理论前沿、英国政府与政治、美国政府与政治、香港政府与政治、台湾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基层政治、选举政治、劳动政治、政党政治、中国政治制度史、专业英语政治学与行政学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攻读政治学与行政学双学位的学生必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至少75学分。

具体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概念、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统计、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政治哲学、比较政治学导论、政治社会学、国际政治、公共预算学、地方政府与政治、当代政治学理论前沿、英国政府与政治、美国政府与政治、香港政府与政治、台湾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基层政治、—10—选举政治、劳动政治、政党政治、中国政治制度史、专业英语2、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辅修教学进程计划表辅修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至少25学分。

具体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统计、行政组织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政治制度、公共预算学、专业英语、公共行政学说史、领导科学、政府绩效评估行政管理学双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攻读行政管理学双专业的学生必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至少50学分。

具体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社会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统计、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组织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政治哲学、政治社会学、公共预算学、地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专业英语、当代行政管理前沿理论、公共行政学说史、领导科学、政府绩效评估行政管理学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攻读行政管理学双学位的学生必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至少75学分。

具体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管理学、社会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经济学、社会研究方法、基础统计、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组织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政治哲学、政治社会学、公共预算学、地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专业英语、当代行政管理前沿理论、公共行政学说史、领导科学、政府绩效评估、行政伦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政策、市政学—11—九、独立开班的留学生教学计划独立开设全英课程教学进程计划表注:①各院(系)应同时列出课程的中文名称和其准确的英文名称。

②开课学期按“三学期”制设置。

其中,数字“1、2、3”分别表示第一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4、5、6”分别为第二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7、8、9”分别为第三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10、11、12”分别为第四学年的秋、春、夏季学期。

③2010级《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按照“9+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

其中9学分(162学时)列入公共必修课版块,3学分列入公共选修课版块。

④“珠”指珠海校区,“南”指南校区,“东”指“东校区”。

⑤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12—⑥公共必修课程中的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由学生所在院(系)根据专业培养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

⑦核心通识课程由各院(系)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参照《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修读公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其在核心通识课程各模块的学分要求。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