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
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7.2
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海阳市辛安二中七年级二班赵英红沐浴着新世界的阳光,我们又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庄严的国歌,雄壮的旋律,鲜艳的红旗,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一定牢记屈辱历史,创建和谐明天。
忘不了那惨不目睹的轰炸,忘不了那血流成河的屠杀;忘不了那令人发指的兽性……侵略者的罪恶说不尽。
而中国人的英勇更是道不完。
1931年9月8日,东北沦丧,大片领土沦入敌人的铁蹄之下。
于是在白山黑水之间,活跃着一只骁勇善战的义勇军。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县城。
第29军奋起抗击,用生命捍卫国土完整,用行动诠释爱国精神。
“风飒飒太岳几番惩日寇,水悠悠黄河度数倭奴。
”中国军民一心,全力以赴,不畏饥寒与日寇较量,不屈不挠地在战场上拼杀。
他们用走过红军长征的脚板,用打响百团大战的步枪,用平型关大捷的英勇,建立了丰功伟绩,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历史如烟,却承载了无尽的屈辱和奋起。
如今我们用纪念来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9月18日,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005年的9月18日更不寻常。
在这天上午,位于北京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纪念馆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千余名新生在抗战馆门前举行了“新生员入伍宣誓仪式”。
学校学员旅政委介绍说,“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我们都会在抗战馆前举行新学员入伍宣誓,让新生们在这里接受爱国教育第一课。
”抗日战争精神,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谱写着我国文化史的一页又一页。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续写抗日民族英雄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留下的传说,让民族精神更加灿烂,更加辉煌,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个明珠。
原二十八军副政委李剑锋—— “不死,明天见!”何等革命豪情
2018.1人物简介李剑锋,江苏省邳州人,原二十八军副政委。
1926年11月出生,1941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入伍。
历任学员、干事、政治指导员、股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等。
参加过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的津浦铁路、朝阳集、泗阳、淮安、淮阴、涟水、宿北等战斗及淮海、渡江战役等。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
荣获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和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因战负伤,被评为三等乙级伤残。
忆少年时,最绝望时天降“神兵”李剑锋是江苏邳州人,生于1926年,1941年参加革命。
现场,晨报小记者彭北宸问了第一个问题:爷爷,您为什么要参军啊?李老说,等他讲完小时候的经历,孩子们自然就能明白了。
“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日本鬼子打来了。
他们的飞机低到树梢那么低扫射,死了好多人啊,我都不敢看!男女老少都拼命跑。
我们藏进了山里,不敢再回家,国破了,家亡了!妈妈随身带了一袋子黄豆,每天就给我一把黄豆度日。
我是又饿又怕,生病了,又没有药吃!就在这时,八路军来了。
听说他们不进房子,就睡在外头,大冬天穿着单衣跑步,坚决打日军!所以我12岁就记得了,我也要跟着打日军!”不过,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个子矮,少年李剑锋的第一次参军愿望并没有实现,“让我回去好好读书,长“不死,明天见!”原二十八军副政委李剑锋李剑锋李剑锋亲手缝制的渡江日记何等革命豪情铁军·传承TIEJUN ·CHUANCHENG2018.1大了再来。
”后来,当地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没想到门口炸油条的大叔是个地下党,他把我招去当了勤务兵。
我一开始还不乐意,要去打仗。
他说,战士们在前线要吃的要穿的,我们在后方服务也是抗日,一样的!我才明白,哦,我这也是抗日啊!”“不死,明天见”,何等革命情怀在多年的南征北战中,李剑锋身上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而第一次负伤的情形,尤其让他难忘。
“‘轰’一声,炮弹在我身边的战壕里爆炸了!我是‘死的’还是‘活的’?我咬一咬手,有痛感,那就还活着!又摸摸腿和脚,都还在!既然还有腿和脚就好办,那就能跑!于是我就赶快向营部包扎所跑。
抗战英烈李家珏 憾死豫中的川军47军中将军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英烈李家珏憾死豫中的川军47军中将军长导语:李家钰,1892年4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窗子坝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有弟兄4人,其父李如松有田地数十亩兼营棺油坊。
幼年时,在本乡李家钰,1892年4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窗子坝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有弟兄4人,其父李如松有田地数十亩兼营棺油坊。
幼年时,在本乡李香山、黄辉五先生家读私塾,13岁进入蒲江县高等小学堂。
后决心投笔从戎,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并在该校第四期毕业。
1913年“二次革命”中,去南京参加了柏文蔚将校团讨袁(世凯),反对帝制;赴上海参加攻打制造局战役中,作战英勇。
1915年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川军充任见习军官,继任川军第三师师长邓锡侯部团长、旅长。
1924年任四川陆军第一师师长;1927年四川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被刘文辉等人扣留,被迫通电下野,李家钰充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1935年10月蒋介石整编川军,任陆军整编第一○四师师长兼四川第一绥靖区司令官,驻防西昌;1936年川军再次整编,任第四十七军军长。
1934年底,李家钰所属两个团的兵力及工兵两个连修筑蒲江至新津全长45公里简易公路,同时又委派邛蒲公路局长钱文轩,主持修筑蒲、邛公路,完成蒲江北门至西崃板桥铺20余华里路基。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入侵,民族危急。
李家钰出于民族义愤于7月30日通电请缨杀敌。
通电全文如下:南京,委员长蒋钧鉴:窃平津变起,中外震惊,蠢彼强梁,实为囊括华北之计划,绝非一时局部之冲突。
破坏和平,质诸国际,责有攸归。
乃通州,廊坊应战之捷报传,而或抗战之雄师旋退。
此为汉奸作崇,共庆弹冠;暴敌蠢生活常识分享。
中华儿女抗日战争中的传奇故事
中华儿女抗日战争中的传奇故事在中华儿女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传奇的故事,他们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荣誉,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些故事中,有些人士更是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令人感动不已。
一、新四军王树声的抗日故事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军队,王树声是该军的杰出指挥员之一。
当日本侵略军攻入南京时,王树声率 1,200 只新四军部队成功闯入城中心,奋勇杀敌,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他不仅明察秋毫,对抗日战争的形势做出了及时的战略决策,而且一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红军女战士杨秀清的抗日故事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女性作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秀清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是红军的一名女战士,曾在长征中表现出色,打破了敌人的包围。
在抗日战争中,她开展了游击战争,协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队的侵略,成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
三、中国特种部队王二小的抗日故事中国特种部队是很多抗日英雄逐梦的地方,其中王二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气概。
他在1942 年11 月和特种部队前往嘉兴开展游击战,多次深入敌后,进行反击和破坏。
他不仅身经百战,而且还救了数十名士兵的性命,被称为“恶鬼救星”。
他以一身的英勇和忠诚为中国的独立、民主事业奋斗了一生。
以上三个人物在抗日战争中都有很大的贡献和成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独立自由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标志。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走向未来,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平和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红军明星与主要事迹导览说明
红军明星与主要事迹导览说明
提示
李瑞珍:
李瑞珍,中国革命家、著名红军战士,中国工农红军女兵英烈之一,
原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女党员之一,“东北六七大渡口”的最初女名战士。
1927年参加“七七事变”,报考入红四方面军第17集团军,历任电信技
术指导、党员干部等职。
在抗日战争的长征、反“围剿”和解放战争中,他屡建奇功,被誉为“红四军中的玉兔”。
龚玉芝:
龚玉芝(1917-1934),中国革命家、著名红军战士。
1934年,她进入
毛泽东同志率领的广西起义军,投身到革命战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工农红军女兵中最小的一员。
在红军攻击阿坝县城时,她受枪
伤后,坚持在战斗线上,于1934年7月4日不幸牺牲。
蒋介石:
蒋介石,字汉钧,汉族,祖籍江西宁都,现籍台湾台南县,清末民初
时期政治家、抗日将领。
1925年2月抗日,参加了解放晋察冀省政府。
1927年参加北平起义,率军攻克山海关。
因此,蒋介石也成为了中国
工农红军的同志。
1931年,他参加担任中共蒙古地区军政委员会主席,统率蒙古红军翻越三道河开始抗日援助战争。
历史故地忆先烈——纪念台儿庄大战79周年
47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
然而只此一役,3万将士为国捐躯,正如祭文所言:“战后台城,冷月照残垣,芍药惨淡开。
尸填街巷市野,血盈运河沟渠。
千年古城,无墙不饮弹;鲁南大地,无土不沃血。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一场重大胜利。
参战将士身在抗日战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然而他们也牵挂着父母、爱人和孩子,烽火中家庭亲情与国家大义交织,热血与柔情汇成一封封家书,鲜明地记录了时代的烙印。
在祭奠仪式之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以“烽火家书诵读会”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参战将士遗存的家书。
台儿庄大战参战将领后代徐勃、左中仪、陆良年、康代周等人担任“朗读者”,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讲解员共同诵读“烽火家书”。
“慈爱的双亲,现在我们已经加入台儿庄战场了。
儿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去和敌人肉搏……飞机不住在抛炸弹,大炮不住咯咯地响,不写了,敬祝。
”这是台儿庄大战参战将士赵克写给父母的家书。
“幼兰爱妻……民族危在旦夕。
身为军人,义当报国。
万一不幸,希汝改嫁,幸勿自误!”这是参战将士黄人钦写给自己新婚妻子的家书。
“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因我身属军人,刻在前线抗战,万一不幸以身殉职,完我军人天职,则今后捍卫国家与复兴中华民族责任端在汝辈,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则视汝等幼时之修养造诣如何。
”这是参战将士邹绍孟写给儿子的家书。
一语成谶。
当年烽火中的家书已成遗愿,然将士们的拳拳爱国之心与浓浓思亲之情,却在朗诵者饱含深情的诵读中跃然眼前,催人泪下,更让人难以忘怀。
邹绍孟之孙邹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先辈所训“对国家社会无补,国家何须有此国民,家庭何须有此子弟”一句记忆最为深刻,如今读来也颇有警示作用。
而现在这封家书的复制件一直装裱并悬挂在邹家人的书房,用以激励子孙。
诵读会结束后,听众都自发在台儿庄纪念馆展厅里寻找参战将士家书原件,重新阅读。
台儿庄战役研究会副会长郑学富告诉记者,他从2015年开始四处寻找台儿庄大战参战将士遗存的家书,在云南、河南、四川等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得睹家书真容,现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存有参战将士罗芳珪、何信、马聚山等人的家书原件,还有赵克、黄人钦等人家书的复制件、文字件。
抗日英雄李家钰的故事
抗日英雄李家钰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李家钰(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
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为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
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
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
1984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2014年9月,李家钰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892年阴历三月二十九日出生在大兴乡一户殷实农民的家庭。
父亲李如李家钰松,有水田两亩,带打蓝靛为业,娶妻妾两人。
李家钰为母妾熊氏所生,他幼年在本场李香山、黄辉五处读私塾,十三岁考入蒲江高等小学堂。
为改换门庭,他决心投笔从戎,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并在该校第四期肄业。
1913年春,他和许多进步同学一起反对依附北洋军阀的四川都督胡景伊,被迫离开学校。
同年夏天,他进入南京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在“二次革命”中,李家钰去南京参加了柏文蔚将校团讨袁,反对帝制;赴上海参加攻打制造局之役中,作战奋勇崭露头角。
1914年,李家钰返回四川,插班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第三期继续学习,他聪慧好学,勤勉刻苦,颇得老师的赞赏。
1915年,李家钰在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第四师刘存厚部邓锡侯部服役,李家钰作战勇敢,赏罚分明,每战多身先士卒,颇得部下的爱戴。
川军诸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李家钰随刘存厚部邓锡侯部参加护国军方面作战。
周保中将军对东北抗日战争的贡献
周保中将军对东北抗日战争的贡献作者:刘佳伟来源:《理论观察》2019年第10期周保中,原名奚李元,白族,1902年生于距云南大理北十几里的湾桥村一个贫穷家庭。
少年时代的奚李元聪明好学,1913年考入私立学堂读书,1915年夏天又考入了省立大理县第三中学初中部。
1917年奚李元离开了家乡,来到昆明进入了滇军第一师教导营当学兵,至此开始他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在护法战争中,他奋勇杀敌,果断勇敢。
“在军中逐渐由中士、上士提升为准尉司务长、少尉排长”①1919年他选择只身来到广州。
在广州,阅读了大量的《新青年》文章和接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后,“奚李元逐渐的接受了“手脑并用”,“劳工神圣”,尊重工农的思想”②1924年云南陆军学校毕业,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去,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并且将名字改为奚绍黄,后参加北伐。
在革命即将胜利之际,蒋介石解除六军武装并且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的镇压工人和屠杀共产党人,这一桩桩血案,和眼前六军被解除武装的事实,使奚李元渐渐地明白,蒋介石又-次把中国劳苦大众投入了血泊中③在革命危难之际,周保中于同年七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11月,奚李元被到苏联学习,党组织帮助他弄到一个叫周保中的护照,至此,奚李元改名叫周保中。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周保中回到祖国,投身到革命的事业中。
回到祖国后,周保中被派到东北这片白山黑水去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2年1月周保中挥戈上任,2月来到哈尔滨与省委书记罗登贤会面。
“周保中参加了由罗登贤主持的中共满洲省委特别会议。
会上,大家充分讨论了满洲省委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决定拟定《抗日救国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④3月底,在周保中的同意下满洲省委决定派周保中到吉东地区去开展工作。
此时的吉东地区有李杜的抗日自卫军,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还有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组织,但是这些抗日组织没有统一的纲领和领导。
周保中认识到必须深入抗日队伍中才能真正的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
李中权将军一家九口的长征之路
率3 0 0 多人 的队伍 打 回家乡时 ,还能
看 到反动当局悬 赏通 缉 自己的告示 。 回到 家 乡 的李 中权 带领 红军 游
令 员李 中权将 军 的故 乡一 四川达 县碑
庙 镇千 口村 。在 这里 ,我被 李 中权一
军走上 了中国革命 的大道 。
当年末 ,李 中权 的父 亲李 惠 荣
权一家 的命运 和中国革命 紧紧地联 系
求学 中的李 中权在 老师张 爱萍 和
周 聚住 、江竹 平 、黎时忠 等共 产党 员
政府 主席 、红三十三军赤卫团政委 的 长兄 李中泮 ,被人诬告曾经当过国 民 党的团防队长。在张 国焘 “ 左倾”错 误路线影响下 ,李中泮被杀害 。红军 到达 延 安后 ,批判 了张 国焘 的 “ 左
九 口之家 。满门革命 赤子
李 中权 的家庭 是一个 地道 的红色 家庭 。李 中权 的父母 ,共生育 了5 个儿 子 、3 女儿 。虽然最小 的女儿幼时夭 个 折 ,但 他 家仍 是 一个 有 9口人 的 大家
在铲 除 恶霸 的斗 争 中 ,李 惠荣
奔走在革命最前沿 ,亲手砍死 了当地
红 四方 面 军开 始 了反 “ 三路 围攻 ”
战役 。红军 采 取 收 紧阵地 、集 中兵
力 、适 时 反攻 、重 点 突 破 、迂 回包 围和 穷 追 猛 打 的作 战 方 针 ,历 时 4
月 ,取 得 胜 利 。
1 3 年秋 , “ 9 3 四川 剿 匪 总 司 令”刘湘对红军发动新 的围攻 。李 中
李 中权将 军一家九 口的长征之路
一 廖成志 2 1 年 阳春 三月 ,我 怀着 十分崇 02 敬 的心 情 ,来 到南 京军 区空 军原 副司 后 来 李 中权来 到 蒲 家场 任红 军 游击队一大队政委 。1 3 年 ,李 中权 93
女红军李桂英革命一生不忘初心
女红军李桂英革命一生不忘初心作者:倪良端来源:《中华魂》2018年第02期李桂英(1907-1997),江西省寻乌县人。
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功勋卓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她不忘初心,继续为党和人民奉献,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打破旧俗投身革命李桂英4岁时父亲去世,贫苦的家境更加艰难。
苦撑家事的母亲让她读了3年私塾,因家贫使勤奋好学的李桂英不得不辍学。
迫于生活压力,母亲忍痛将李桂英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
她受尽折磨,因此养成坚韧与顽强的性格和品质。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寻乌县,她在听宣传中认识到红军是解救穷人的军队,由衷地热爱和拥护红军。
她义无反顾地参加到当地革命斗争中:打土豪、分田地,剪掉长辫、撕毁缠脚布,解除童养媳婚约……成为寻乌县打破旧俗的第一女子。
次年,她光荣地加入共青团,任村妇女主任。
1931年春,李桂英带头参加红军。
为带领更多人走上革命道路,她向青年和群众宣传:“虽然穷苦人民获得解放,分得了田地,但是决不能安于现状。
只有参加红军,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劳苦大众才能彻底翻身做主人。
”在她的动员激励下,当地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1932年,经组织批准李桂英同中共粤赣省委宣传部长戴元淮(江西泰和县人——笔者)结为革命伴侣。
1933年9月,李桂英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
随着反“围剿”斗争的不断胜利和革命根据地迅速扩大,调地方工作的李桂英先后任中共江西省会昌县委妇女部长、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负责“扩红”工作。
经她宣传发动,在她负责“扩红”的乡村有数百名青年参军。
由于“扩红”等工作出色,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予李桂英“扩红模范”光荣称号,受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亲切接见、热情表扬。
长征路上奋勇争先1934年10月,李桂英加入到史无前例的长征行列中,成为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30名女红军之一,踏上漫漫征程。
老红军李云辉读后感
老红军李云辉读后感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兴隆庄村北,洳河岸畔,有一座墓地,墓前树立着一通石碑,镌刻着五个大字:李云辉之墓。
这李云辉,就是一步步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战士,当年的“红小鬼”!生前,李云辉就生活在平谷,他深情地说:“平谷是我的第二故乡!”年轻时的李云辉参加红军白匪把母亲抓起来逼问:你儿子哪儿去了,从哪趟线走的。
母亲不说,白匪就拿开水浇母亲的头。
191年10月,李云辉生于江西省赣县石元乡万太坑村。
他7岁那年,父亲在镇子里带头闹农会,被白匪军抓起来。
第二天,当着全村人的面,白匪将父亲活活烧死了。
现场的母亲受到刺激,从此精神有些失常。
李云辉生活没了依靠,只好和村里几个小伙伴儿一起出去要饭,晚上就住破庙里。
过了四五年,李云辉和两个讨饭的小伙伴儿到一家烟花厂干活。
每天要干12小时以上,得到的就是两顿饭。
不是剩饭,就是发霉变味,要不就清汤寡水,根本吃不饱,甚至还要挨打。
从小就有反抗精神的李云辉,一天夜里,偷偷点燃鞭炮库房,噼噼的响声里,眼瞅着库房烧着了,李云辉连夜逃到湘赣边界躲避起来。
后来,李云辉听说家乡来了红军,就和几个小伙伴儿一起回到老家。
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宣传革命道理。
家乡很多人都觉悟了,一批又一批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在这革命热潮中,这些受苦受难的孩子组织了儿童团,李云辉也加入了,站岗放哨,做着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
这时,中央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成立了。
李云辉和一些岁数较大的儿童团员,转为了少共国际师战士。
从此,李云辉就由一个讨饭娃而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当时,李云辉不满15岁,是红军队伍中的“红小鬼”之一。
李云辉参加红军的时间,据“革命军人证明书”所记,为1933年5月。
李云辉晚年曾跟儿女讲,我参加红军后,白匪把母亲抓起来逼问:你儿子哪儿去了,从哪趟线走的。
母亲不说,白匪就拿开水浇母亲的头。
说着,李云辉不由得落下泪来。
参加红军的第二天,少共国际师领导来了。
师长彭绍辉走到李云辉跟前,问:“小鬼,打仗怕不怕?”李云辉一挺胸脯,响亮回答:“不怕!”彭师长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政治部主任胡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李云辉答:“我姓李,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大家就叫我李娃子。
亲历南昌起义的重庆人李嘉仲
亲历南昌起义的重庆人李嘉仲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2年第08期李嘉仲,原名李可猷,1899年出生于重庆北碚,是川渝地区的早期党员和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7年三三一惨案爆发后,李嘉仲前往武汉寻求援助,并参加中共五大。
会后,李嘉仲参与了南昌起义的战略决策,亲历起义。
李嘉仲随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受伤,病愈后折返四川,从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南昌起义后的10年里,他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矢志不渝地为党工作。
恢复党籍后,他听从组织安排,加入民盟开展统战工作,并为新中国川渝地区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因缘际会参加五大1923年,李嘉仲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
在校期间,他不仅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还十分关注时事,渴望为民族解放贡献力量。
1924年,他加入由吴玉章、杨闇公等发起成立的“中国YC团”(中国青年共产党),并任副组织委员,开始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1925年8月毕业后,李嘉仲回到重庆,在巴县国民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
同年,经吴玉章、童庸生介绍,李嘉仲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川渝地区早期革命的重要负责人。
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李嘉仲任候补委员,协助杨闇公、吳玉章等人积极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四川和重庆的顺利进行。
不久,李嘉仲补选为中共重庆地委正式委员。
1927年3月,重庆爆发三三一惨案,革命力量遭到当地军阀的血腥镇压,李嘉仲深感在川渝一带开展革命工作难度很大,因此前往武汉寻求国民政府援助。
4月1日,李嘉仲乘船去武汉途中,在宜昌遇见三三一惨案的幸存者——《四川日报》社长吴自伟、《新蜀报》经理宋南轩和从万县杨森部队逃出的牟炼先。
与三人深入交流后,他对三三一惨案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四川革命形势及反动军阀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抵达武汉后,李嘉仲立即将了解到的三三一惨案真相整理成材料,报告给武汉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了解情况后,随即作出决议,严厉谴责三三一惨案暴行,免除四川军阀刘湘的一切职务,命令刘伯承等前往讨伐。
红一军团政治考试,两人考满分,一位是陈赓,另一位不死至少上将
一九三六年,红一军团组织师以上干部,开办了一个高级政治学习班,由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和邓小平亲自授课,学习结束后,便要进行理论考核,考卷由聂荣臻亲自出题。
考试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亲自阅卷,最后公布成绩,有两位将领得了满分一百分,受到了聂荣臻、邓小平的高度赞扬。
这两位满分将领,其中一位正是我们所熟悉的、时任第一师师长的陈赓大将,另一位名叫李子芳,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
李子芳是何许人也?[MISSING IMAGE: , ]李子芳事实上,李子芳此人虽不出名,却是我军早期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而且他的人生经历也堪称传奇。
李子芳幼年丧父,为了生活,一九二四年他跟随同乡远渡重洋,前往菲律宾,在一家店里打工。
李子芳非常热爱学习,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边打工,一边在当地的一所学校里学习,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了共产主义,一九二七年,李子芳回到了国内。
一九三一年,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介绍他参加红军,李子芳早就对红军队伍非常向往,马上答应,此后他进入红四军中,担任红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不久后,他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干事。
一九三三年,李子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李子芳跟随红一军团长征。
一九三六年,李子芳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
[MISSING IMAGE: , ]新四军干部一九三七年,李子芳进入抗大学习,抗战爆发后,中央决定派遣一批人南下,补充新四军,李子芳是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他不仅平易近人,而且政治工作出色,受到上下的一致好评。
皖南事变前夕,新四军军部转移至江北,当时李子芳刚做完手术,军首长提出让他先行撤退,然而李子芳却坚决要跟随最大部队一起行动。
皖南事变后,国军八万人将新四军九千余人包围。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军首长再次要求李子芳先行突围撤退,然而他还是坚决不走,还说:“要死,也要和大家死在一起!”[MISSING IMAGE: , ]上饶集中营此后,叶挺军长率领部队分散突围,当时敌众我寡,仅有少量部队突围而出,大部队被困重围,或牺牲,或成为俘虏,当时李子芳也不幸成为了俘虏。
湖南新宁钟英抗战的事迹
八路军团长钟英的抗战事迹李龙生钟英,1916年农历七月初十出生于新宁县丰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
钟英于1937年7月在河北完县寨子村参加革命,先后任秘书、团作战参谋、机要科长。
1939年9月在冀中九分区任作战科长,参加百团大战时任九分区三十三团参谋长。
参加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组织的百团大战战役,由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是一次沉重打击日军的著名战役。
钟英时任九分区三十三团参谋长,同团的其他领导一起,率领三十三团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作战任务:1940年8月20日,破袭了平汉铁路于家庄至方顺桥铁路。
8月21-23日,破袭了博野县至蠡县公路数公里,使敌数日不能通车。
8月下旬,向出动到蠡县连子口之敌发动进攻,歼敌百余人,缴获物资甚多。
9月上旬对河间和肃宁两县的敌人展开进攻,曾一度攻入大史提据点,消灭一部分敌人;9月下旬,攻克肃宁梁家村据点,激战两小时,歼敌五十多人,缴获枪支五十多枝,并迫使大史提据点、窝北据点之敌仓皇逃跑。
10月7日夜,大破旧城至任邱间的公路数公里。
率团突围1942年6月9日,八路军九分区十八团,在反扫荡中,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和其它原因,在定县马阜财战斗中,受损失很大,团的主要领导都伤亡了,只剩下参谋长王仰军同志。
这时,分区政委魏洪亮,派钟英到十八团代理团长,孔勋代理政委。
其任务就是带领十八团,突出敌人重围,到平汉铁路以西完县,进行休整训练。
6月30日晚9时,钟英和孔勋带了一部电台和六位侦察员,由博野县苏村出发,在黑夜中,以急行军的方式,于第二天早3时,到达十八团驻地——定县以东大台村。
王仰军参谋长介绍情况说:“我团在马阜财战斗中,损失很大。
这里还有一个团直和两个营。
每营两个连,共四个战斗连队,总共只有五百多人。
现在这个地区敌人,十分猖狂,每天出动扫荡清剿,如发现我武装,随即包围合击。
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尽快通过平汉铁路,到路西完县休整训练”。
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决定6月14日下午8时,部队从驻地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夜行军,于第二天晨1时多,到达过路地点。
抗战重庆兵工署会计李仲吉声简历
抗战重庆兵工署会计李仲吉声简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李仲吉声个人简介
2.抗战时期重庆兵工署的背景
3.李仲吉声在重庆兵工署的贡献
4.李仲吉声的会计生涯
5.李仲吉声的影响和评价
正文
李仲吉声,一位在抗战时期为我国兵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会计专家。
在重庆兵工署任职期间,他以严谨的会计态度和出色的业务能力,为兵工署的财务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时期,重庆兵工署承担着为我国抗日战争提供武器装备的重任。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李仲吉声被任命为重庆兵工署会计。
在此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确保了兵工署财务的严谨和规范,保证了武器装备生产的顺利进行。
除了在兵工署的会计工作,李仲吉声在会计领域还有着丰富的经历。
他曾担任过其他机构的会计,积累了大量的会计实践经验。
这些经验使他在兵工署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为兵工署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仲吉声在抗战时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兵工署的财务管理上,还体现在他对我国会计事业的推动。
他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的会计职业榜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会计工作者。
他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为会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李仲吉声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会计专家。
他在抗战时期为我国兵工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会计工作者的职业
精神。
悲哉,上将军_名人故事
悲哉,上将军张自忠,字荩忱,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民国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一那是几年前,为了写作赵登禹将军在采访29军老兵的时候,我提到了29军的主要的主政者,从军长宋哲元,副军长秦德纯、吕秀文,师长赵登禹、张自忠都是山东人。
在日本人面前都是有种的汉子,铁骨铜声。
那个老兵说:张自忠是汉奸,后来变成了烈士。
说毕,摇摇头。
我当时吃了一惊。
将军殉国多年,而汉奸一说还在某些人心里发酵,不由使我心颤。
张自忠是1936年6月赴任天津市长的,当时日本人为了钳制拉拢宋哲元,把华北从中国划出去,1937年3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以天皇生日为由,邀请宋哲元组团访问同文同种的日本,一切费用由日人支付。
宋哲元面有难色,他要是作为一把手去的话,日军就会谈修铁路、要长芦盐场、煤矿什么的各种权益,于是宋哲元就委派张自忠作为自己的代表到了日本。
在日本期间,日方要挟张自忠在中日经济提携条约上签字。
张自忠勃然而起断然拒绝,拂袖退出提前归国。
“七七”事变后,随着佟麟阁、赵登禹血洒沙场,宋哲元7月28日率29军撤退到保定,并决计留下张自忠与日本人周旋,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北平市长都由张自忠全权代理。
当晚九时,枪声稍歇,宋哲元、秦德纯等人出北平西直门,转赴保定,临别,张自忠黯然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语言沉痛,但沉痛里自有一种担当在,将军让人追溯到了古之中国的烈士之风,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使我心中悲慨地回旋着两千年前李陵的那些句子——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为了免于炮火下生灵的涂炭,这委屈是那样的悲凉锥心。
尽管张自忠将军曾指出自己留在日据的北平不是要当汉奸,而是“希望能够打开一个局面,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使国家有更充实的准备”,并表示为此不计毁誉,但是“汉奸”帽子和四处涌来的鄙夷唾弃,令他压抑怆怀。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说抗战女英雄李凤英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说抗战女英雄李凤英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说——抗战女英雄李凤英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一时期中,许多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和无私奉献书写了无数传奇。
其中,李凤英是一位勇敢无畏的女性战士,她的事迹在九一八事变中流传开来。
一、背景和九一八事变李凤英生于中国东北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从小就受到革命理念的熏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辽宁、吉林等地。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二、李凤英的抗战故事李凤英年龄尚小,但她的爱国之心却异常强烈。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她毅然决定投身抗战,为祖国的解放而奋斗。
她加入了抗日志愿军,积极参与各类抗日行动。
李凤英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勇敢和机智。
她参与了多次游击战,策划了许多成功的袭击行动,对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
她还积极参加宣传工作,为士兵们提供精神支持,激励大家坚持抗战到底。
三、李凤英的英勇牺牲李凤英在抗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
她的壮烈牺牲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打击,也激励了更多人加入抗战行列。
她用生命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价值。
四、李凤英的影响和意义李凤英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在中国抗战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勇敢无畏的形象,激励了更多女性参与到抗战中来。
她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
五、李凤英的纪念和敬仰为了纪念李凤英和其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中国政府修建了许多纪念碑和纪念馆。
每年的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人们会到这些地方举行悼念仪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六、结语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说,抗战女英雄李凤英的事迹至今仍在人们心中深深烙印。
她以自己的勇敢和无私奉献成为了一代英雄,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爱国、奉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风雨人生路 世纪征程长— —百岁将军曹广化革命生涯点滴
风雨人生路世纪征程长——百岁将军曹广化革命生涯点滴作者:赵东云来源:《党史文苑·上半月(纪实版)》 2021年第2期赵东云当笔者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宿舍区的住所时,曹广化老将军离世已有九年。
曹老的住所,室内陈设一如生前,神色凛然的戎装照悬挂墙壁正中,格外醒目。
接待我们的曹广化之子曹中南告诉我们,曹老生前极少接受采访。
“神秘将军”果然名不虚传!艰难成长路曹广化,又名曹伯英、曹甦民、赵屏东,1905年1月出生于安徽省寿县小甸集一户贫寒农家。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曹广化渐渐长大。
童年时代的曹广化,经常帮父母干农活、杂活及家务。
艰苦的环境,造就了曹广化倔强刚烈、正直勇敢的性格。
读私塾时,曹广化曾师从张树侯、徐子香等学术造诣深厚的先生。
其中张树侯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对曹广化影响很大。
1921年夏末,曹广化随同乡曹渊(1926年牺牲于北伐战争中的武昌城)赴芜湖,考入省立职业学校。
曹广化积极参加“六二”学潮、痛打议员等学生运动,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思想深受触动。
曹广化与在芜湖读书的曹渊、薛卓汉等十多名寿县籍同学组织社团,进行革命宣传,并与家乡进步青年联系,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1924年夏,上海大学党组织派胡萍舟(胡允恭)、吴云等回原籍寿县、凤台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在寿县小甸集曹小郢子开办“淮上中学补习社”,曹广化入该社学习。
教师讲授《社会进化史》《唯物史观浅说》等课程,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
经过学习,曹广化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人生新起点曹广化与曹渊志同道合,关系颇深。
曹渊于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令曹广化极为羡慕。
1925年5月,曹广化获悉黄埔军校在上海、汉口、开封等地设考点招生,他兴奋不已,便赶赴开封报考。
经统一考试,曹广化被取录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不久便从开封启程、奔赴广州。
曹广化在军校里不仅接受了入伍生的多项严格训练,还有机会阅读许多进步书籍,不时聆听周恩来等人的精彩演讲,受到了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的洗礼和熏陶。
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李中权将军一家九口的长征之路
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李中权将军一家九口的长征之路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09期李中权的家庭是一个地道的红色家庭,全家九口都参加过长征。
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时,这个九口之家,仅有李中权、李中柏、李中衡、李中秋4兄妹幸存。
后来,上将迟浩田亲笔为他家题写了一副对联,赞誉:“满门革命赤子,辉煌永留青史”。
九口之家,满门革命赤子李中权的家庭是一个地道的红色家庭。
李中权的父母,共生育了5个儿子、3个女儿。
虽然最小的女儿幼时夭折,但他家仍是一个有9口人的大家庭。
仅有的一点土地,只够维持全家四分之一的吃用。
求学中的李中权在老师张爱萍和周聚住、江竹平、黎时忠等共产党员的影响和教育下,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李中权参加了红军游击军。
1933年5月,经杨克明、黎时忠介绍批准,李中权由团转党。
后来李中权来到蒲家场任红军游击队一大队政委。
1933年,李中权率300多人的队伍打回家乡时,还能看到反动当局悬赏通缉自己的告示。
回到家乡的李中权带领红军游击队打土豪、分田地。
在成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他的家人热情高涨,积极参加。
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带领李中权年幼的弟妹们积极参加农会,秘密发动群众,扩大农会组织,组织乡亲为红军带路、筹粮、做饭、洗衣、照顾伤病员。
在铲除恶霸的斗争中,李惠荣奔走在革命最前沿,亲手砍死了当地土豪劣绅石秀如。
大哥李中泮被选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五妹李中珍被选为妇女主席。
担任乡苏维埃主席的大哥李中泮带领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二哥李中池和四弟李中柏为红军筹粮,五妹带领妇女队为红军抢救伤员,父母也抛弃了家中的一切,为红军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样,李中权一家的命运和中国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父亲跳崖掩护红军,长兄被“左倾”路线杀害1933年2月12日,四川军阀田颂尧开始了对川陕苏区的“三路围攻”,企图消灭、驱逐红军,恢复其在通、南、巴地区的统治。
红四方面军开始了反“三路围攻”战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西北党史人物列传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魏建国曾任红29军军长的李仲英去奇斋主人说:在西北革命史上,李仲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一度时期,他与刘志丹、阎红彦、贺晋年齐名,是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西北红军战史上先后出现过五个军,即红26军、27军、28军、29军、30军。
红26军只有军的番号,没有设过军长。
后面四个军的军长分别是贺晋年、刘志丹、李仲英、阎红彦。
李仲英于1910年出生于安定(今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早年在本地当学徒。
1930年,谢子长在宁夏平罗挂名建军时,李仲英与贺晋年、路文昌、郝兴明等一起参军,追随谢子长投身革命,在学兵队中与高岗、张秀山等成为战友,与高鹏飞、杨林等一起入党。
兵运失败后返乡。
1934年在谢子长召唤下参加陕北红军,成长为陕北红军中的一员战将,参加了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战斗。
红15军团成立时,陕北红军编为81师,辖241和243两个团,李仲英任243团长。
劳山战役中,李仲英率部围攻甘泉,诱使延安敌人来援,在劳山地区被我全歼。
战后,“左”倾路线开始对陕甘红军进行错误肃反,逮捕了刘志丹、高岗等大批领导人。
李仲英与81师师长贺晋年、241团政委李赤然三人紧密团结,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左”倾主义者兵戈相向,迫使他们始终未敢对81师挥舞屠刀,从而保存了陕北红军的元气。
之后,在攻打富县套通塬土围子时,他带头冲锋负伤。
后带伤参加了榆林桥、直罗镇战役。
1936年红军东征时,在兑九峪战斗中,红军总部遭敌人偷袭,毛主席、彭老总陷入重围。
李仲英机断专行,果断从战场上撤下主力,向偷袭之敌展开反击,激战两小时,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总部的安全,因此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高度信任与重用。
回师陕北后,李仲英入红大一期二科学习,未等毕业即被调出,从事对东北军和哥老会的统战工作,秘密进出延安城,搜集了许多情报,为党中央开展白区工作、制订统战政策提供了依据,受到周恩来的表扬。
周恩来根据他的汇报,给东北军工作委员会起草了一封指示信。
这封信现被收入《周恩来书信选集》中。
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赴西安处理善后。
代表团从延安乘机前往西安时,李仲英把延安城内敌人的动态及时通知代表团,成为我方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在接收延安城的过程中,李仲英与雷经天是最早进入延安城的我方人员,在第一时间就向城外我军通报了敌军撤走、延安已成空城的消息,为党中央进驻延安做出了特殊重要的贡献。
1937年春,李仲英被任命为红29军军长,与红27军军长贺晋年、红30军军长阎红彦并驾齐驱,成为刘志丹牺牲后西北红军中三位最高军事领导人。
他率领红29军在三边地区进行剿匪,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剿匪任务完成后,又进入抗大二期学习。
抗战爆发后,李仲英最先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八路军120师359旅参谋长,成为西北红军唯一的旅级干部。
当时,阎红彦、贺晋年在八路军最初的编制内只是营长,一个多月后才调整为团政委和团长。
抗战初期,李仲英的公开身份是八路军留守兵团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边区保安司令部第1团团长,党内任中共绥德特委军事部长。
他与其他同志一起,领导绥德军民赶跑了摩擦专员何绍南,结束了绥德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巩固了陕甘宁边区,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称赞。
建国以后,他把绥德反摩擦斗争写成了一篇生动的回忆录《赶走何绍南》,被收进《星火燎原》第五集中,这在陕北老干部中极其罕见。
这篇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得到党史学界的高度认可,被广泛引用。
现在有关肖劲光、王震等人的传记中,在写到陕甘宁边区反摩擦斗争时,引用的史料大多来自这里,但对作者李仲英却只字不提,因为没有人知道他后来的情况。
这篇回忆录也是李仲英唯一公开出版的传世之作。
正因为它的存在,李仲英这个名字才没有完全被历史的风沙所湮没,西北党史的殿堂里才留下他依稀模糊的身影。
绥德特委成立之初,只有组织、宣传、军事三个部。
军事部从1937年11月成立到1942年1月取消,部长始终是李仲英。
与他同时的特委领导成员,书记郭洪涛,组织部长马明方,宣传部长刘澜涛,后来都成为大名鼎鼎的全国性人物。
李仲英在政治上的进步则就此打住,直到去世仍是地厅级。
延安整风和七大前后,李仲英和阎红彦、吴岱峰等一起,参加了反对高岗篡改西北党史的斗争,因此长期受到打击和压制,被迫离开陕北,到晋绥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李仲英先后任晋绥军区二分区副司令员、雁北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转战在晋绥陕北一带。
1948年9月,任西北野战军8纵14旅副旅长兼参谋长。
1949年2月全军整编时,任一野8军23师副师长,参加领导了解放大同的战斗。
大同解放后,华北大地战火熄灭。
习惯了战争环境的李仲英过不了无仗可打的日子,又回到依然硝烟弥漫的西北战场。
1949年7月26日,西北局做出决定,任命李仲英为甘肃临夏军分区司令员,后兼任分区党委书记。
他领导了临夏地区的平叛斗争,但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中犯了错误,被调离原职,转业地方,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管教处处长。
李仲英身经百战,残酷的战争环境,严重地摧残了他的身体,浑身上下有15个弹孔,左乳凹陷下去拳头大的一个坑,肺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平时呼吸如抽风箱。
延安时期,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伤病无法根除,疼痛难忍。
经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同意,允许他适量吸食鸦片止痛。
由于伤势严重,他吸食鸦片的习惯始终未能戒掉。
1951年底,在“三反”运动中,李仲英被查出有吸毒行为,且曾借给不法商人两亿(合现在的两万)多元的劳改经费,被用于投机倒把,因而被打成西北最大的“老虎”。
他拒不承认错误,被撤职查办。
1952年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西北公安部管教处处长李仲英等贪污腐化不肯坦白已被撤职”的消息。
1954年整党中,李仲英又被旧事重提,西北局以“摆老资格、抽大烟”等罪名,开除党籍,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
之后,他先后在省农牧厅、水利厅、林业厅副厅长的职位上赋闲,1961年2月黯然离世,年仅51岁,骨灰安葬于西安烈士陵园。
李仲英的结局,使我们对我党当年严明的纪律有了极为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也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夺取全国政权,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为胜利者所写的”事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让我们只能无奈的印证。
我曾多次到西安烈士陵园,肃立在苍松翠柏覆盖着的李仲英墓碑前,感慨万千。
李仲英,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人,1910年5月生于瓦窑堡城郊张家沟村一张姓人家。
因家贫无力抚养,被城里开骡马店的李家用两把挂面抱养。
李仲英的养父人称李二刀客,是瓦窑堡一带哥老会龙头大爷之一。
清末民初,瓦窑堡是西北地区哥老会四大重镇之一,李二刀客也就成为西北地区哥老会的重要人物。
因此,李仲英在哥老会中的辈分很高。
李仲英很小就在本地一家店里当学徒,学拧麻绳。
瓦窑堡是西北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之一,早在1924年冬,正在绥德第四师范读书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员赵通儒寒假回到家乡瓦窑堡,就在大街上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当地撒下了共产主义的第一粒种子。
以后,谢子长又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使瓦窑堡成为陕北革命中心之一。
赵通儒是李仲英的姨表兄,谢子长又是西北革命的领袖。
在他们的影响下,李仲英于1930年参加了革命。
劳山战役围甘泉1930年春节,瓦窑堡的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在赵通儒策动下,组织了一个近二百人的秧歌队,从正月初十日一直闹到二十日。
按惯例,秧歌一般只闹元宵前后三天,但这支秧歌队正月初十还在排练阶段,就被老百姓请去了。
演出期间,全城万人空巷,附近一二十里乡村的农民,甚至安塞、保安、延川各县的农民也赶来看热闹。
这次活动,实质上是对瓦窑堡党的力量的一次检阅和演习,团结了群众,争取了民心,锻炼了干部。
作为秧歌队的一员,李仲英和绝大多数成员,如董学源、刘昌汉、李赤然、井助国、赵仰概、王士俊、郭立本等,后来都成为西北革命的中坚力量。
不久,谢子长受陕北特委委派,到宁夏平罗挂名建军,开展兵运工作。
特委派了一批党团员前去参加,其中安定县先后去了李仲英、贺晋年、路文昌、杨林、郝兴明(史法直)、封营书、封海棠、赵仰轨、薛应昌等一大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
后来,这批党团员与其他县来的高岗、张秀山、李树林等都被安排在学兵队中,以后成长为西北红军的骨干。
李仲英在学兵队中与杨林、高鹏飞、曹盛荣等一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学兵队结束后分到部队中,曾任排长,兵运失败后返回陕北,在家乡组织红色互济会,进行革命活动。
1934年,陕北土地革命蓬勃发展,成立了许多红军游击队,但懂军事的干部严重不足。
西北革命领袖谢子长对李仲英非常了解,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军事人才。
1934年8月,谢子长在清涧河口战斗中不幸负伤。
养伤期间,他亲自给贺吉祥下令,要他到瓦窑堡去找李仲英,出城参加游击队。
李仲英一听老谢的召唤,二话没说,立马参加了红军。
9月18日,在谢子长领导下,陕北第一支正规红军红1团成立,下辖两个连,李仲英被任命为二连排长,逐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员。
谢子长牺牲后,李仲英在刘志丹领导下,参加了陕北红军的历次重要战斗,成为陕北红军中的一员重要战将。
1935年9月18日,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在永坪与西北红军会师后,成立红15军团,下辖75、78、81师三个师。
陕北红军被整编为红81师,辖241和243两个团,刘明山任241团团长,李赤然任政委;李仲英任243团团长,王国昌任政委。
红15军团成立后,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包围并佯攻甘泉县城,吸引延安敌军来援,拦路伏击,歼灭敌人。
9月24日,李仲英接受了率243团包围甘泉县城的命令。
28日,李仲英率部包围了甘泉县城,并发动了猛烈攻击。
甘泉守敌东北军110师一个营,急忙向延安求救。
10月1日,延安守敌东北军110师师长何立中率师直和两个团,从延安南下增援甘泉,在劳山地区被红15军团主力全歼。
反对肃反保红军劳山战役胜利后,左倾主义者在党内开始了错误肃反,先是逮捕了刘志丹同志。
接着,一连串坏消息接踵而至。
李仲英参加革命后,父亲因为是红军家属,和阎红彦的父亲等许多革命家属都被国民党关进了监狱。
劳山战役后,赵通儒领导军民通过长期围困解放了瓦窑堡,释放了狱中的革命群众。
瓦窑堡成为西北革命的首府,西北工委、陕甘晋省委等机关都进了瓦窑堡,省委就设在李仲英家里。
李家全家老小沉浸在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正准备扬眉吐气过日子的时候,肃反的阴影降临了。
他家被定为富农成份,老父亲刚从监狱中出来没几天,又被关进了监狱,只不过关押者由国民党换成了共产党。
李仲英的母亲也被吊在房上烧打,要她交出金银财宝。
结果打了一顿,要去了三十元大洋,二十两大烟土,两对镯子,才把她放下来,当天晚上就死了。
李仲英后来才知道,不仅自己的母亲死在左倾主义者手里,还有许多革命群众也是死在自己人手中的。
红42师政委张秀山同志的父亲,神府苏区红军领导人王兆相同志的父亲,都是被革命队伍杀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