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东汉时期的印章
❖ 东汉基本沿用西汉的制度,因此东汉时的 印章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承袭了西 汉的制度。
四.汉代印章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 汉代印章在艺术表现上总的特点是:气势 雄强、小中见大、浑厚朴拙、灵巧生动、 韵味无穷。
第二部分 篆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从实用走向艺术的文人篆刻
❖ 黄士陵:他追求汉印的原始气息,以汉印为 基础,得其平正,进而又参以秦权量诏版与 两汉的吉金文字,融入险绝、灵动的机理, 故而,他的作品善于在平淡无奇的印面中通 过恰当的夸张,达到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
❖ 齐白石:齐白石的篆刻经历了几个飞跃过程, 先学浙派,后又从赵之谦处得到启发,而后 又从《天发神谶》中得到刀法和气势的锤炼, 痛快淋漓,使其在“老实为正”的篆书体式 中得到拓展,这是他的一次飞跃,也为其独 特的篆刻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又参以权量 诏版等加以调整、修正、润饰、纵横排布、 稚拙天趣,用书画大写意的手段,简单的单 向冲刀之法,大刀阔斧,创造出自然奔放的 “齐派”风格。他迥异于以往正统印派风格, 曾一度被印坛视为“野狐禅”,而傅抱石则 称这一印风的诞生石“霹雳一声,开始了中 国篆刻史上的新页”。

20
一.商玺的发现与论证
做了代 研 学 学 印玺 论 作 资 究 对 细普的 究 者 术 在作 。 出 料 , 于 致遍玺,们界 为三十看由古 讨认印 任 通 的 世最 方 分 来 现 玺 论同, 务 过 广 纪早 著 精 , 存 起 )。并 确 考 泛 引的 名 确 并 的 源
(得 为 证 讨 起古 的 的 不 文 的 不到 商 和 论 了玺 商 结 能 物 研
❖ 赵之谦:大约在其34岁左右,他“一心开辟道路,打开新 局”,用战国泉币、秦汉碑版、权诏、镜铭等文字入印,融 会贯通,自成面貌。他是“印外求印”的典范,也是有印史 以来这方面较为成功的一位。扩大了印佣文字的领域,也为 后人开拓了视野。
❖ 吴昌硕:他的篆刻走的是“印从书出”的路 子,同时也是“印外求印”之路。其刻印比 赵之谦所涉及的文字还要广泛,有封泥、瓦 砖。封泥所特有的浑朴苍茫的艺术效果便成 为他篆刻艺术的主体风格。他扬长避短,兼 收并蓄,并融入书法的笔意,绘画的写意, 用自己的干钝之刀,开创了斑驳高古、雄浑 苍劲的新面貌。
❖ 五代及宋,包括辽金,鉴藏印一直处于 发展的势头,官府和民间都十分盛行。值 得注意的是,鉴藏印的内容已不再是过去 表示官职或姓名的官、私印。这种由收藏 书画所引起印章用途的变化,是印章由实 用转向艺术的重要一步。
❖ 印章与书画艺术的结合,得力于书写载 体的变化—纸张取代简牍。
二.唐宋官印的特点
❖ 邓石如:其篆刻艺术,贵在不落俗套,能够成分大 胆的我用我法,“书从印入,印从书出”,成功的 实现了一次篆刻形式语言的转换。
四.晚清大家与近代篆刻艺术
❖ 晚清社会动荡对印坛造成的冲击并不大,其各流派 依旧按照自身的规律在发展,极盛一时的浙派已走 向程式化,邓派在清中期的发展虽然没有浙派的阵 势和井然有序,但邓石如探索的“印从书出”的发 展道路,不仅为吴让之、徐三庚等人指明了方向, 也为晚清及近代印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金石研 究及整理的成果更为印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古文字 资料,这都为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的崛起创 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秦代官印
❖ 分类 ❖ 1.皇帝印和封君印 ❖ 2.朝官和郡县官印 ❖ 3.低级官印 ❖ 形制 ❖ 1.方形官印其大约在2.3-2.4cm之间,间或有超大或超小
者,印文均为四字,采用小篆入印。 ❖ 2.长方形的官印,是普通官印的一半,其尺寸大约为1.3-
2.3之间,也有白文,印文为白文,这些印章是下层官吏 所用,俗称“半通印”。
❖ 前一部分所提及的古玺及秦汉印章,主要的用 途是用于封泥与实用。中国古代印章从实用走向艺 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实用印章作为鉴 藏的标记出现在书画之上并因此与中国书画艺术结 下不解之缘,是由尽是学的兴起而造成印章本身成 为被鉴赏的对象并且出现了集古印谱,以及文人逐 渐对印章逐渐由实用到感兴趣进而介入其制作,等 等的因素造就了篆刻艺术逐渐由实用走向一门独立 的艺术形态。
❖ 一.印面增大,一般在5厘米 以上;
❖ 二.隋唐官印都刻成朱文, 笔画多屈曲;
❖ 三.印面不一定是方形,出 现了长方形印面的官印;
❖ 四.印文除了篆书,出现了 隶书,楷书官印;
❖ 五.官印都是铜质,低级的 官印有用木质的,地方长官 也有用陶制的。
第二章.文人篆刻的出现
❖ 印章之所以转化为篆刻艺术,其主要的因 素之一便是因为文人的直接参与,正是由于 文人的直接介入,以及鉴藏印、书画款印从 实用且带有专门用途的官私印中分离出来, 才使得实用印章转化为篆刻艺术成为可能。 通常把这一转折期定在唐宋时期,由此开始, 文人有机会参与到御玺等印章的“制作”中 来。
第二章 始有定制秦代印章
❖ 战国时期,秦国经商鞅变法,国力日渐强大。于公 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从公元前230年秦灭韩 开始,大约十余年的时间,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 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自号始皇帝,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权。秦统 一后,实行了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货币的工 作。统一后的文字,称为小篆。秦刻石都是用小篆 书写而成的,其印章文字当然也是以小篆入印。
二.吴门篆刻的兴起
❖ 文征明:从其篆刻作品来看,白文印基本具 有汉印的规模,动刀娴熟,刻出的印章具有 浑厚朴茂的气息,而朱文印则步赵孟頫后尘。
❖ 文彭:当时吴门文人篆刻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文 彭,曾长期被明清印人视为文人篆刻的鼻祖。
❖ 何震:在篆刻史上是一位集大成者,其拟汉玉印, 法急就章,仿汉满白,师先秦古玺,以至取圆朱文 印者,无所不有,无所不能。当然,他在得“旧人 笔意”的同时,最能反映出其个性特色的是其用刀, 是其把握石性的施刀功夫。何震采取侧笔取势,正 锋深入,偏锋浅行。
❖ 丁敬:清乾隆年间由丁敬所创立的浙派是一个发展 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流派,在中国印坛风靡了一 个多世纪。他继承并发展了短刀碎切的刀法,并进 一步发展成为切刀风格,行刀波磔前进,锋棱毕露, 不同于时流的甜熟流滑,而富有很浓的金石韵味。 被成为浙派鼻祖,继而后起的蔣仁、黄易、奚冈三 人与其并称为“西泠四家”。
第一部分 篆刻艺 术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 百花齐放的先秦玺印
❖ 先秦玺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先秦一般 指为秦统一之前的历史,其中涵盖了夏商周 三代。从玺印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大约出于 商代后期和商周之际,经历西周和春秋时代 的继承与发展,于战国时代兴盛起来。从现 存的先秦玺印实物来看,绝大多数为战国玺 印,也有部分是春秋和西周玺印。先秦玺印 多用铜铸造,其艺术风格以古朴自然为主。
一.西汉时期的印章
❖ 1.早期:西汉早期的官、私印章沿袭秦代 的旧制,文字多做圆笔,近于小篆,但印 文于秦印相比更趋于丰满。
❖ 2.中期:西汉中后期,政治、文化等制度 渐趋定型,印章制度也不例外,印文更加 方整,笔画饱满,私印中朱白文相间,四 灵印逐渐流行。
❖ 3.晚期:晚期的官私印已具有较强的“汉 印”格式,以浑厚典雅为主的汉印风格逐 渐形成,形式也趋于丰富。
第三章.汉代成熟的印章艺术
❖ 刘邦率军起义推翻秦王朝,建都长安,建立汉 帝国至王莽复位,史称西汉。从刘秀光武中兴到曹 魏建立,称其为东汉,建都洛阳。汉初,接受并继 承了秦帝国的一切政治制度,使之更加完备。在思 想文化上,突出宣传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人民言论自由,民治胜于官制,因此,私印方 面,文字、内容、形式都有很大的发展。汉代的印 章大量存在于墓葬出土和传世的官印私印中,也存 在于近代出土的封泥中,还残留在当时的工艺品上。 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 更有严整、放肆等风格,极富装饰意味
❖ 明代中晚期的五大篆刻流派除了文彭的“吴门 派”、何震“雪渔派”和苏宣的“泗水派”外,尚 有汪关的“娄东派”和朱简的一派。
三.清初、中期印人及其流派
❖ 清代初、中期印坛,真正能够与中晚 五大流派“别立营垒,称伯称仲”的主 要流派,则是徽派,浙派和邓派等。
❖ 程邃:当时篆刻界陈陈相因,篆刻艺术的发展正处 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篆刻流派的发展也有一种 内在规律,一个旧的流派的衰微,也就意味着一个 或者更多的新的流派的即将诞生。及程邃起,参合 钟鼎古文,出以离奇错落的手法,令世人耳目一新。 他所创立的徽派也就应运而生。
❖ 分类 ❖ 1.姓名印 ❖ 2.吉语印 ❖ 形制 ❖ 1.圆形印面 ❖ 2.椭圆形印面 ❖ 3.方形印面 ❖ 4.长方形印面
三.秦印的艺术价值
❖ 秦印处于一个大的转折期,在篆刻史上的地位 犹如书法史十五年, 但他的特殊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和忽视。官印的 典型性优于私印,而私印的纯粹性又比官印要高, 私印没有过多的拘束。秦代印章,找到了适合方形 印章内部的文字组合规律,促成了汉魏印章艺术的 大繁荣,其影响之远直至现代。
二.新莽时期
❖ 这一时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印章却非常有特色,后称 之为“新莽印章”。由于王莽改制,使得制度与汉制有很大 的差别。其官印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印文文字增多,分为三行, 五字者将最后一字拉长作为末行,凡官名二字者其后加“之 印章”,三字者加“之印”,四字者加“印”字。官印的等 级主要体现在印文和纽制上,两千石以上称“章”,两千石 一下的称“印”;县宰以上为龟纽,以下为瓦纽。因度量衡 的改制,官印的尺寸略小于西汉,一般为2.3厘米见方。新 莽印章不但制作精美,而且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其总体风 格是结构匀满,书体工整,笔画圆润,只是稍嫌拘谨。
一.唐宋印章与书画艺术的结合
❖ 唐以前官府或者文人在鉴定书画真迹之后,要 在所鉴定的字迹或副页上签名,称为押署,而这种 形式被后来的铃印所取代,促成了印章与书画的结 合,这便成为印章由实用走向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
❖ 自东晋至唐以前,印章出现于书画鉴藏还只是萌芽 期。但这种现象真正形成风气还是在唐宋时期。由 于唐太宗收集名家书法的活动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 影响,也直接诱发朝野上下的收藏风气,一些收藏 者也仿效内府在书画真迹上加以铃印,由此又间接 的引发了在鉴藏书画上铃印的风气。
一.吾衍、赵孟頫影响下的元代文人篆刻
❖ 赵孟頫:在《印史序》 中提出了“古雅”、 “质朴”的审美观点, 但真正能反应其篆刻艺 术水平的还是他所开创 的圆朱文印风。且成为 明清文人篆刻创作中的 一种重要形式。
❖ 吾衍:将印学作为教学的内容,但其主要的精力集中
在汉印上,对汉印的研究即深入又系统,他的作品还 开始注意到了与汉印的形似。

二.古玺的用途与断代
❖ 古玺的用途,最主要的,一是用于抑印封泥, 封缄文书和物品,二是用于随身佩戴。
❖ 目前对于古玺分期主要是就古代文字发展演变的一般 规律作出了一些推断。 马承源《商和西周的金文》以文字体貌风格的演变, 将西周金文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的文字质朴雄厚,中 期则圆润工稳,晚期的端庄遒丽。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 中总结了玺印变化的基本规律,将古玺的形制与古玺文字 的特征,将古玺大体也分为早中晚三期。 初期的玺印文字多难识别,笔画多粗而有力,任刀冲 行,起落多尖势。字体大小不加计较,笔画繁简,有则刻 之,无则空之,自然排序,随意伸缩,不求整齐。没有刻 意经营的痕迹,露出古穆浑厚的气象,表现出了一种原始 质朴的美感。 中期则笔画渐细,笔画起落处有的出尖,有的略平, 并不像初期那样错落草率。文字的结体开始平整,从整体 上看,比初期玺印显得修整一些,韵致也较初期薄弱一些。 晚期的玺印文字则笔画和结体更加修整,注意笔画的 横平竖直,开始饰有界格,与之后的秦印特征较为接近。
❖ 由于秦官印的尺寸、界格的一致,其印 式显得十分统一,十分容易辨识,总体的 风格为规范严整,静穆婉转的。引文以小 篆为基础,笔画尤其是转折处略带方意, 以适用于方形的印面。其印文的布置以圆 就方,其风格与先秦古玺的散朗奇险拉开 了距离,也成为后来界定秦印风格的依据。
二.秦代私印
❖ 秦统一后,未曾对私印有所规定。因此,其形 制无一定制,有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也有 两面印等,印章的大小形制也不一样,印面上的界 格形式更为丰富。文字风格同官印,以秦篆为主, 多方折、古朴、灵活。从其内容看,有姓名、吉语、 训诫等。常以铜制为主,兼有石、玉、陶质等。印 文多为刻凿的白文,也有部分的朱文铸印,有的与 秦权诏文字十分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