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对问题学生认知的差异研究

合集下载

实习报告教师问题及解决

实习报告教师问题及解决

实习报告:教师问题及解决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习对于将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性。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所中学的教学工作,亲身体验了教师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填鸭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师生沟通不足: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够密切,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3. 教学评价不合理:在一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 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策略1.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加强师生沟通: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全面、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4.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实习感悟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而努力。

总之,教师问题是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生沟通、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等途径,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当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当的问题及应对方式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当的问题及应对方式问题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对其学习成绩和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然而,有些教师对个体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不够周全,甚至产生偏见和歧视。

这种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给其带来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

问题原因分析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当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1.教师认知不足:一些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和理解较为有限,缺乏对学生多样性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2.教师心理偏见:教师可能基于某些主观偏见,对个体差异进行刻板印象,忽略或歧视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3.教学压力和时间限制:在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时,教师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教学压力和时间限制,往往难以给予每个学生足够关注和个性化的教学。

4.学校教育环境不支持:一些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教学理念可能偏向按部就班和标准化,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应对有限。

应对方式为了解决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处理不当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应对方式:1. 教育培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对个体差异的认知和理解。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与个别差异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以及教学策略的个性化设计等方面。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增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敏感性和关注度,提高其应对个体差异的能力。

2. 学生评估和个性化教学计划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全面的学生评估体系,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3. 不同学习群体的关注教师应该关注和尊重不同学习群体的个体差异,比如特殊教育需要、性别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等。

教师可以提供特殊的教学支持和资源,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4. 及时反馈和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供及时的反馈和交流机会。

例析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及对策

例析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及对策

例析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及对策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的认知偏差、主观意识形态以及教育观念等原因,对学生产生的片面、偏激和歧视性的认识和看法。

这种偏见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阻碍教育公平和学生发展。

1. 个人认知偏差:教师在接受教育和工作经历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和偏见。

这些观念和偏见可能来自于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等方面,使得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歧视性认识。

2. 主观意识形态:教师的意识形态,特别是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等,可能会对教师对学生产生偏见。

教师因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可能对某些特定类型的学生持有偏见。

3. 教育观念: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知也可能导致对学生的认知偏见。

一些教师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导致对学生在整体上产生认知偏见。

1. 自我反思: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认知偏见,并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2. 多元化教育: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多元化教育,尊重和包容学生的差异。

通过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潜力,避免对学生产生片面的认知偏见。

3. 倾听学生声音: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生。

4. 专业培训:教师可以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学生,避免对学生产生认知偏见。

5. 合作研究: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合作研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助,教师可以修正自身的认知偏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主要包括个人认知偏差、主观意识形态以及教育观念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种认知偏见,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思、多元化教育、倾听学生声音、参加专业培训以及开展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认知,实现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与应对策略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与应对策略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与应对策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和应对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并灵活运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差异、智力差异和学习习惯差异等方面,探讨教师应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与策略。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学生个体差异是指在认知、学习风格、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了解这些个体差异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因为不同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接受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

其次,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差异的应对策略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差异是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风格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和习惯,而兴趣爱好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投入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认识和应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差异:1. 多元化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利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材料;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使用录音、听力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引入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阅读、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学习的乐趣。

3. 推崇个性化教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应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智力差异和学习习惯差异的应对策略智力差异和学习习惯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认识和应对学生的智力差异和学习习惯差异:1. 掌握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测验、观察等方式获取学生的智力水平信息,以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有哪些?

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有哪些?

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有哪些?在教育领域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差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虽然两者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但由于经验、知识、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教学中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经验方面,老教师无疑具有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经历过各种教学场景,面对过各种学生问题,因此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教学中的挑战。

而青年教师则相对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学习。

在知识储备方面,虽然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可能更加新颖和全面,但老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往往有更深厚的掌握。

这种深厚的学科素养使得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自如地运用知识,为学生提供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风格方面,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青年教师通常更加活跃、灵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

他们的课堂往往充满活力和创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老教师则更加注重规范和纪律,他们的教学风格更加稳重、严谨。

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上有不同的学习体验。

在学生关系方面,老教师由于长期的教学生涯,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联系。

他们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而青年教师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与学— 1 —生建立联系,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学经验、知识储备、教学风格和学生关系等方面。

然而,这些差距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缩小与老教师之间的差距,而老教师也可以从青年教师身上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 2 —。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提问与理答的比较研究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提问与理答的比较研究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提问与理答的比较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化学课堂的形式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是课堂实验增多,提问增多,师生互动增多;另一方面提问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课堂中的“提问”“互动”“对话”也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承载方式,课堂提问和理答是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本研究选取新手型化学教师和专家型化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比较两类教师在课堂提问和理答的差异,探讨新手教师课堂提问和理答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本研究包含三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这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由来,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2)理论基础,这部分对本文中一些术语进行了界定,如新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提问的方式,问题水平,理答的方式等。

(3)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通过文献查阅以及课堂听课调查确定调查量表,选取30节课作为案例,结合量表数据和访谈,分析得到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提问方式、问题水平、提问密度、侯答时间等方面的异同;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理答方式、面向对象等两个方面的异同;以及笔者在对数据处理中发现的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内容上新手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的特点;化学理论的教学内容上新手教师的特点、专家教师的特点。

例析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及对策

例析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及对策

例析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及对策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性格、能力、行为等方面产生主观偏见,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客观,甚至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文化差异。

教师与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存在观念上的差异,导致教师对学生产生偏见。

二、个人经验。

教师可能会因为个人经验而对学生产生认知偏见,比如曾经遇到过某种类型的学生导致教师对这类学生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

三、社会影响。

社会对人们的观念、态度都会产生影响,教师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容易产生对学生的认知偏见。

四、心理因素。

教师的心理状态也可能会影响对学生的认知,比如情绪、压力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产生偏见。

针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一、加强教师的跨文化教育培训。

通过跨文化教育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而消除对学生的认知偏见。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样可以更客观地看待学生,减少认知偏见的产生。

三、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客观地对待学生,因此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减少认知偏见的产生。

四、加强学校对教师的引导与监督。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来减少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加强教师的培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式来减少认知偏见的产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实习报告教师问题及解决

实习报告教师问题及解决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师范类大学生,我有幸在XX中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

实习期间,我担任了初一年级某班的语文教师。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艰辛与快乐,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以下是我对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总结。

二、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1.课堂纪律问题在实习初期,我发现班级的课堂纪律较为松散。

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有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玩手机等。

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

2.教学方法单一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讲授法。

这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3.课堂互动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我较少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不深,学习效果不佳。

4.家长沟通不畅在实习期间,我意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我在与家长沟通时显得有些拘谨,未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三、解决方法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为了提高课堂纪律,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制定班规,明确课堂纪律要求;(2)加强课堂巡视,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违纪行为;(3)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

2.丰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尝试了以下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加强课堂互动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2)在课堂上设置抢答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展课堂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2)主动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3)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增进家校联系。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1.教师职业的艰辛与快乐。

新老教师课堂提问差异的个案研究

新老教师课堂提问差异的个案研究



新老教师课堂提问差异的个案研究
’ 杨 欣
( 金华职业技术 学院 师范学院, 浙江 金华 摘 340 ) 10 1
要 :本文试图发 现新教 师和有经验教师之 间在课堂提问上是否存在兰异。如 果有 ,差异表现在何
处 。根 据 课 堂 实录 和 访谈 ,分 析 了新 老教 师之 间课 堂提 问的 数 量 和 类 型 的 差 异 覆 形 成 这 些 兰异 的 原 因 。根
据 这 些差 异 ,提 出 了一 些 建议 。
关■词 :教师问题 ;有经验教 师 ;新教 师;兰异 中圈分类号 :G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3 (06 3 0 6 - 3 0 5 5 4 20 )0 — 09 0
因 此 ,问 题 常 常 是 三 步 I F交换 式 ( R 即教 师 引 出
6 9
维普资讯
不 同 教 师 上课 所 提 问 题 的 数 量 和类 型 是 否 有 所 不 同 ,差 异 如何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鲜有 人 做 。 因 此 ,本文 的研 究 问题 是 :1 教师 和有 经 验 的教 师 . 新
上 课 提 问 的 问题 的数 量 和类 型 是 否 有 差 异 ? 如 果
教 师 问题 研 究 的 大 量 工 作都 集 中在 问题 的分
类 上 ,根据不 同的分类标准 ,问题可 以分成不 同 的种类。较早 的一个分类是 B r s 出的,B r s a e提 n a e n 把他在 英 国中学课 堂上观察 到的问题分 成 四类 :
( ) 事 实 性 问 题 (w a, . ( ) 推 理 性 问 题 1 "h t 2 ) (hw 和 "h ,. ( )不需 要 推 理 的 开 放 式 问题 " w y) o 3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及其教育策略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及其教育策略

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及其教育策略教育是一项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性应予以充分关注,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考虑并应对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教育策略。

首先,认知差异是学生个体差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视觉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听觉学习或动手操作学习。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视听教学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情感差异也是学生个体差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教师需要关注并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学生的表达和参与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

此外,社交差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不同学生在社交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差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可能存在的社交问题,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行为差异也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行为规范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和学校辅导员等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确保学生能够融入和适应学校环境。

总的来说,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关爱与引导的艺术,只有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收获成功和幸福。

教学实践中困难问题分析(3篇)

教学实践中困难问题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检验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分析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困难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教学实践中困难问题分析1. 学生个体差异问题(1)问题描述:学生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2)原因分析:学生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教育资源等。

(3)解决策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采取以下策略:①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②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一对一或小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单一问题(1)问题描述:教学方法单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忽视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2)原因分析:教学方法单一的原因主要包括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时间紧张等。

(3)解决策略:①丰富教学方法: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②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③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学习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教学评价问题(1)问题描述: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等。

(2)原因分析:教学评价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评价能力不足、学生参与度低等。

(3)解决策略:①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

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

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研究[摘要]师生相互认知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以教学基础条件和目标要求为出发点,以某高职学校师生为样本,对教学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认知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并予以分析成因,目的在于阐述其对教学的影响,为教学中缩小师生相互认知差异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主体相互认知比较影响师生是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学理想状态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俗话称“教学相长”。

但如果师生之间认知不够,甚至认知对方发生偏差,对教学会产生不良影响。

近年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民主化的具体举措备受重视,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交往,教学效果与师生和谐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师生双方准确认知,密切沟通、合作,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高职学校因其教学效果无常态化外部行政考核监督机制,教学要求宽松,师生利益关联度低,师生关系不很密切,相互认知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师生相互认知概念界定教学主体相互认知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与反作用中进行自我认识和相互认识,包括对自身与对方评价、感受、认识等。

在相互知觉过程的一般模式中,呈现出几种情况:实际存在的教师与学生客观情况;师生各自看到的自己的情况,即各自的“自我观”;师生各自心目中对方的情况;师生想象对方心目中的自己的情况,还包括双方对整体教学状态的认知以及对适应对方需要的教与学活动的调整认知。

师生之间相互认识差异越小,教学活动产生的成效越大。

教师虽然经常自觉地认识自己与学生,但认知往往与实际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过高或过低估价自己,这些不准确的认知将会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二、师生相互认知差异调查结果与影响笔者从教学内容、态度、行为、效果及师生关系评价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某职业学院44名教师和222名学生进行调查和走访。

调查显示,“你所在的班级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满意程度普遍高于教师,而且两个群体分别为48%、19%;认为“上课是一件快乐的事”题目中,学生认同度高于教师;“现行教学难度”上认为“比较适应”选项上,教师为100%,学生为89.9%,说明教师认为教学难度是合适的,而学生不完全和教师一致;“教师对学生关注度如何”中双方认同度差距较大,学生认为“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为18.6%,教师则为55%,说明相互认知差异化明显;在“对方表现”上,学生评价普遍比教师高,在水平自测中双方给予了自己较高评价;在“师生关系如何”上,50%的学生认为“比较和谐”,87.5%的教师认为“比较和谐”;“作业批改情况”教师自评高于学生评价,给予自身积极肯定的教师为100%,学生给予教师积极肯定的为46%;关于“影响学习成绩因素”师生双方都指向了“主观努力”,学生还集中反映在“教室环境”,“对改革教学方式担心的是”上,师生双方差异化明显,教师担心的是“失败”和管理问题,学生担心的是“竞争压力”“教师不给力”。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在高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种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不了解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是各不相同的,但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不重视了解学生。

这会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优势,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不熟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有些学生喜欢独立自主地学习,有些学生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不熟悉,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3. 对学生的性格和情感需求忽视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性格和情感需求比较敏感和复杂。

然而,很多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整改措施:1. 建立学生档案和信息采集系统学校可以建立学生档案和信息采集系统,每个学生的档案中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档案来了解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开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调查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面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并将这些信息与教师进行共享,以便教师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3. 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研讨机会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培训和教育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分享关于个体差异认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 建立个性化教学的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个性化教学的机制,采用小班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最新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在哪里

最新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在哪里

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差距在哪里?——从教半年来真实体会牟平六中孔凡存我于2006年8月7日来六中工作,我教高一生物。

高一有六个班,生物课有一位老教师曲慧和我来带。

曲慧老师已有7年的教学经验,是全区的教学能手,教学成绩十分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曲老师作为榜样,坚持听她一节课上一节课的方针,曲老师也毫不保留的向我传授她的教学心得,帮助我成长。

半年过去了,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摸索着不断前进,认清了自己与曲老师的差距。

这也是新教师与老教师普遍存在的差距。

第一个差距是知识问题。

可能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许多新教师认为,我刚刚大学毕业,我掌握的是最新的知识,怎么会与老教师存在差距呢?没错,大学毕业生与老教师相比,掌握的知识新、知识量大(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就教材知识而言,我们与老教师还有很大差距。

这里的知识主要指知识体系、传授知识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上学时的教材于现在相比已是大相径庭,就生物而言,我上高中时只有两本教材(一本必修,一本选修),而现在的教材有六本(三本必修,三本选修)。

显而易见,知识量大了,而且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灵活多变。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对教材不熟悉、知识不系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前后联系,不能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另外,由于新教师做题少,对试题考查的角度、难度、以及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不能预知,所以在教学中,只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和习题相结合,以习题巩固知识。

由于做题少。

不会分析问题,学生出现了只会课本知识而不会做题的尴尬现象。

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有些老师喜欢高姿态,课堂非常专业化、理论化。

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讲公开课,而不适用于日常教学。

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把知识简单化,相反,使知识复杂化,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普遍感觉疲惫。

教育学专业实习体会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与应对策略

教育学专业实习体会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与应对策略

教育学专业实习体会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与应对策略在教育学专业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本文将从认知差异的意义、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方法和有效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认知差异的意义学生的认知差异是指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个体学习效果。

二、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以获取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初步了解。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问卷,比如学习风格问卷、学习动机问卷等,通过学生的填写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3. 面谈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询问他们对学习的看法、困扰以及学习方式偏好等,倾听他们的声音,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有效应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策略1.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采用图文并茂的教材,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喜欢听讲的学生,适当增加课堂讲解的比重等。

2. 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弥补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困难。

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对文学爱好者开展创作活动,对于科学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增加实验环节等。

4.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进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总结起来,教育学专业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差异。

简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简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一、学生的认知差异1. 不同学科的认知差异在学习不同学科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数学学科中,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而在语文学科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2. 不同芳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随着芳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幼儿期,学生的认知能力主要以感知觉和基本形象概念为主,而到了青少年期,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得到显著发展。

3. 不同学习风格的认知差异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其中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等。

这些学习风格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二、认知差异对教育的意义1. 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使得不同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教育者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知差异能够成为教育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认知差异的应对策略1. 多元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当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认知差异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促进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例如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进行个别辅导等,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差异需求。

3.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外,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的认知差异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认知差异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需要教育者对学生的认知差异有深刻的理解,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技巧细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差距

教学技巧细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差距

教学技巧细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差距1. 讲过不等于掌握年轻教师初来咋到,一方面由于语速普遍较快,语言平铺直叙,对于重点的地方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重点不突出,学生似听非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同时,年轻教师往往不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很多人习惯于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办事情,认为这些问题很省力,学生肯定会做,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想法,脱离实际。

再次,由于新教师只注意曾经讲过,而往往很少给学生训练的机会,由于学生没有经过严格地实践训练,缺乏体验的机会,知识只是浮于表面,眼高手低。

一个年轻教师从一个怕讲到敢讲,从敢讲到熟讲,再从熟讲到会将,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这个过程首要解决的是放低重心,不以自我为出发点,切记眼前的学生不是我,我更不是眼前的学生。

这是轻教师要经历的第一步,更重要是学生会这一步,何为会,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反应“会”,有“回答问题”“考试笔答”“实验操作”等。

“讲过”只是推开了门,“掌握”才是“脚迈进了门”。

2. 写教案不等于备课年轻教师大都想做好自己的教学任务,备课中的书头教案、电子教案、文本教案书写的认真、规范、详尽。

然而课堂上学生对年轻老师的课普遍缺乏兴趣,成绩普遍较差。

要知道教师写教案只是上好课的第一小步,而教学过程是一个较长过程和许多细致的步骤。

年轻教师往往对教材理解不深,理解教材不透,更无从备好教法,备好学生了。

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的变化,有机会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时教师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 友善不等于软弱教师来到学校后,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尊严,不体罚、变相体罚,或者用其他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平等友爱。

平时他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兄弟朋友,从不轻易对学生动怒、发脾气,满以为亲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教师的付出,学生自然会有回报。

课堂纪律每况愈下,有老师在与没有老师在没有什么区别,课堂上乱作一团,教师招架不住。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背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

然而,在高中教育领域中,往往存在着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分析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个体差异意识高中教师往往将整个班级的学生视为一个整体,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们可能会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和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缺乏个体差异调查和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特点等。

然而,高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而是将学生简单地归纳为一类。

这种缺乏了解的问题导致了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3. 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他们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来提升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1. 强化师资培训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

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个体差异的理论知识、调查和分析学生个体差异的方法以及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教学措施的技能等。

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鼓励教师进行个体差异调查和了解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主动进行学生个体差异的调查和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

这有助于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3.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高中教师应寻找适合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描述在高中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往往存在不足之处。

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惑和挫折感。

面对这一问题,教育界亟需整改措施,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问题分析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资源统一化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

这种统一化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支持。

2. 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师普遍采用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对学科知识的测验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因此,某些学生在学科成绩上表现平平,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具有出色的能力或潜力。

3. 技术应用不足许多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例如,教师常常仅仅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工具,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化学习的需求。

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1. 提供差异化教学资源学校可以组织教师研讨会或培训,引导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可以提供差异化教学资源,包括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材、教具等。

2. 多元化评价方式学校可以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充分发掘学生的多样化才能,避免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3. 推广教育技术应用学校应加大对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来满足学生个体化学习的需求,例如在线学习平台、教育APP等。

4. 教师间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组成教学研究小组,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升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

5. 学校建立支持机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生支持机制,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学习辅导中心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心理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对问题学生认知的差异研究
摘要:本研究结合现阶段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学生现象,通过开放式调查问卷,选取某师范大学实习(支教)学生和换岗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从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衡量标准、教师对问题学生产生原因的认识及教师对问题学生转化方式的认识三方面对实习教师和
老教师间的差异进行具体化研究。

研究表明老教师有明确的对问题学生的衡量标准,而实习教师则不然;在对问题学生表现的表述上,老教师对于问题学生的表述更为精确,实习教师则偏向于感性;在问题学生转化认识上实习教师方法较为新颖,但不够具体。

abstract: to researc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vice and the expert teachers so that we can us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xpert for training the novice teachers, which shortens the growth cycle that the novice teachers become expert teachers. this paper aims to researc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vice and the expert teachers with the open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problem students in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intern of one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alternate teachers as testee to do the difference research from the factor of problem students, the reference point of problem students and the transform to problem students. finally we can conclude that most of the expert teacher clearly has the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problem students, and the intern teachers do not. in addition, the expert teacher has the more accurate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students and the intern teachers’statement is vague but perceptual.
关键词:实习教师;老教师;问题学生;认识
key words: novice teachers;expert teachers;problem students;cognitiv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63-02
0 引言
国外对新手型—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于两者知识结构、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学行为等方面,而国内的研究则主要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教学监控能力的比较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研究则从问题学生的视角研究两类教师对于问题学生的认知差异。

问题学生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外在的和内在的刺激引起个体性格发生偏差,情感意志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或个体可能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学生。

本研究设想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在对待这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存在差异,并将从实习教师和老教师对这类学生认知的差异上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更好的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新手教学效率,促进实习教师的成长,寻找解决问题学生的有效对策。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实习教师选取的是某师范大学大四毕业生中深入基层学校实习过的学生(包括顶岗支教学生),老教师选取的是该师范大学换岗教师第九期学员中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

各选取150人,共计发放300份问卷,其中实习教师回收130份有效问卷,老教师回收135份有效问卷。

1.2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研究的问题,涉及到三个方面:①衡量问题学生的客观标准;②如何看待问题学生的成因;③影响问题学生转化的因素。

2 结果分析
2.1 两类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衡量标准在是否有衡量问题学生标准的这个问题上,实习教师与老教师表现出差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接近50%的老教师持“赞同”态度,即认为自己有衡量问题学生的标准;有25%的实习教师持“不赞同”态度,24%的实习教师持“不清楚”态度,即认为自己没有衡量问题学生的标准或者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2.2 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对问题学生成因的认知在问卷中对被试进行了三种因素影响问题学生成因的程度性调查,即对a家庭因素、b学校因素、c个人因素依据重要性排序,发现新老教师对于影响问题学生的成因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大部分都选择acb,即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

新老教师都认为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比如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双方的素养、家庭
的经济条件、家庭成员的婚姻状况等对学生的变化存在影响,对于问题学生的形成更是有最大的作用。

但在六种排序中,不能忽略bca (即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的情况,实习教师对于这种排序的选择率远大于老教师,这就表明实习教师与老教师间存在差异。

2.3 两类教师对问题学生转化的影响因素的认识
3 讨论
3.1 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关于问题学生标准持有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知,实习教师持“不清楚”的比例要高于老教师,持“不赞成”态度的更是远高于老教师,说明实习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未明确形成对问题学生的判别标准,老教师中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有衡量问题学生的标准。

老教师在学校的教学当中,对于问题学生处理比较多能够从各方面对问题学生做出判断,而实习教师则更多的将问题学生做常态处理,因而缺乏对问题学生的判别标准。

3.2 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对问题学生成因的认识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在对问题学生成因的认识上大致相似,但老教师对于bca这个排序无人支持,实习教师则有10%,或许可以猜测在实习过程中,实习老师可能作为旁观者客观的观察到学校对问题学生产生的影响,比如学校的校风及周围环境,但是作为老教师在学校直接参与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比较多,可能缘于一种责任规避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以使教师在教育问题学生的责任最小化。

3.3 实习教师与老教师对问题学生转化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表1
显示,对于问题学生转化的影响因素,实习教师与老教师都一致提到了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制度。

现阶段尽管已经实施了素质教育,但现实中还是只看成绩,不看做人,这就造成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被过度的关注学习成绩,而在期间学生个体的问题如心理健康等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关注;第二,评价体系。

学校、教师、父母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不会从全方位的去观察和看待学生;第三,问题学生周围的朋友。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学生所交朋友的素质就极其低下,那肯定也势必影响其转化的成效。

但也有比较新颖的,比如实习教师有提到“电视网络手机”;另外,老教师对于教育模式着重强调,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教师对于影响因素的思考比较具体,而实习教师则是从宏观的角度考虑。

4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老教师与实习教师相比较,老教师对于自己持有衡量问题学生的标准的态度比较明晰,而实习教师大部分则没有明确的态度;②老教师与实习教师对问题学生成因的持相似观点,即在问题学生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③对影响问题学生转化的影响因素的认识上老教师的观点要具体点,且更具操作性,而实习教师则偏向宏观方面,但想法新颖。

参考文献:
[1]mark,g.b.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erception of pupils’undesirable behaviour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8.68,67-69.
[2]julie anne thomas & pat montomery. on becoming a good teacher: reflective practice with regard to children’s voice[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8,49(5):372-380.
[3]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高旭灿.中学问题学生教学干预研究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孙微.“异常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6]姜运隆.论“问题学生”的希望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09.
[7]魏红,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评价学生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4(5):27-30.
[8]查明,申继亮,高潇潇.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0(2):66-71.
[9]皮连生.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校教育的两大贡献[j].鞍山师
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17(3):66-68.
[10]连蓉,孟迎芳.专家—新手型教师研究评述[j].福建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4(41);67-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