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等。
2. 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
3. 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统计图的案例素材,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等。
2. 准备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展示案例和统计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以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绘制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并分享统计图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统计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情况。
2. 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如家庭用电情况、零食消费统计等。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家中成员的消费情况,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认识统计1.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能够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统计的概念及其作用。
(2)常用的统计方法:表格法、画图法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统计的概念、统计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统计的方法:讲解表格法、画图法等统计方法,并示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统计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统计的方法及作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收集数据2.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整理数据。
(2)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收集数据的方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2)整理数据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等。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收集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
(2)讲解收集数据的方法:讲解调查法、观察法等收集方法,并示例。
(3)讲解整理数据的方法:讲解排序法、分类法等整理方法,并示例。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整理数据3.1 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整理数据的方法:排序法、分类法、绘图法等。
(2)数据分析的方法:比较、排序、求和等。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分析人教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统计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统计》内容,为学生初步引入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概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单元的教案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让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用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工具,展示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中统计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情况,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情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新授环节数据收集教师提出问题,如“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
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投票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4.案例分析,学以致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数据意识和应用能力。
5.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技巧。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个体差异,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统计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以及运用加减法进行数据计算。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一些有趣的数据?比如,你们的身高、体重,还有每次考试的成绩等。”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据,激发他们对统计的兴趣。
2.提问:“你们觉得这些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让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意义,为学习统计做好铺垫。
3.引入统计概念:“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学工具——统计,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
2.练习题包括:制作条形图、折线图;计算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等。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统计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数据分析技巧以及加减法在统计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制作统计图表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形成: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学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10年3月20日班级姓名第三单元统计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简单的数据分析1、横向条形统计图2、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二)求平均数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2、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能力训练点:1、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1、对统计结果作出恰当地判断和预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能补充完整4、从统计图上能获得信息,并提出问题解答。
5、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10年3月20日班级姓名1、简单的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一)38页例1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对统计结果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预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提高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出示目标:1、会根据数据补充统计图2、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三、自学指导1、38页经理与服务员的对话,服务员是怎样汇报的?2、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名称是(),纵轴表示(),横轴表示(),注意:标出数据,不用加单位。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统 计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统计︳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统计和数据调查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一个事物通过某些方面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性质、数量等),是可以通过测量、观察等方式获得数值,从而形成数据的。
3.能够用可视化方法表示数据,并且利用图表分析数据。
二、教学重点1.了解统计和数据调查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可视化方法表示数据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1.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2.掌握数据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音频、图片或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统计和数据调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热爱数据并主动调查数据。
2. 授课(30分钟)(1)学生用举例的方式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
(2)教师对数据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和数据调查的基本概念。
(3)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可视化方法,并且针对学生的程度,讲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4)教师以一个实例的形式,教授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技巧。
3. 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并要求学生把数据用柱状图或饼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2)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
4. 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并为学生讲解重要的考点。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五、教学资源1.附带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以方便学生的学习。
2.课件、手册等教学参考材料,以方便教师参考。
六、教学评估1.组织小组学习,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
2.利用标准化考试来掌握学生的局部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及表现情况。
3.针对不同的评估形式,制定合适的评估方法,以更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统计和数据调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或者通过数据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和数据调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统计》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统计》︳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数据和数据的分类。
2.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示方法。
3.能够解读、分析数据,理解概率意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1.知识点讲解和学习(30分钟):
–什么是数据?
–数据的分类:
•描述性数据
•形式性数据
–数据的收集方法
–数据的整理方法
–数据的分析和表示方法
–概率的基本概念
2.练习和巩固(30分钟):
–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数学游戏:猜数字
3.作业布置和查缺补漏(10分钟):
–布置和解答一些相关练习题
–查缺补漏,整理遗漏的知识点并进行强化训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数据的整理方法和数据的分析方法;
2.概率的基本概念;
3.如何让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2.小组合作学习;
3.游戏和娱乐化教学。
五、教学评价方式
1.考试得分;
2.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本学期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课堂中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率思维能力,并在课堂中开展更多的小组合作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加强认知过程和思维训练。
同时,在作业的安排上,需要更紧密地联系实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选型,增加习题的数量和难度,更好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统计分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1)正确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2)理解统计图表中数据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格、实物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一组校园活动的图片,如运动会、文艺表演、课外实践等。
2、提问:同学们,在这些活动中,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些数据呢?比如参加运动会的人数、表演节目的种类等。
(二)探究新知1、数据收集(1)以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数据。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可以让学生举手表示自己的生日月份,或者写下自己的生日月份,由组长进行记录。
2、数据整理(1)展示各小组收集的数据。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杂乱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其更清晰、更有条理。
(3)介绍整理数据的方法,如可以用画“正”字、画符号等方法。
3、制作统计图表(1)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统计表等。
(2)以条形统计图为例,讲解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如横轴、纵轴、标题等。
(3)让学生动手绘制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4、数据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信息。
(2)提问: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少?(3)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如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水果种类、统计一周内的天气情况等。
2、让学生在生活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并制作统计图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统计的基本概念》1.1 统计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统计,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1.3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认识它们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第二章:《收集和整理数据》2.1 数据的收集: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实验等。
2.2 数据的整理:让学生学会如何整理数据,如排序、筛选等。
2.3 数据清洗:让学生了解数据清洗的重要性,学会基本的数据清洗方法。
第三章:《描述数据》3.1 数据的描述方法:让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2 统计表:让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作用。
3.3 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第四章:《概率初步》4.1 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定义,了解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4.2 概率的计算: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如抛硬币、抽签等。
4.3 概率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彩票等。
第五章:《统计案例分析》5.1 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
5.2 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会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案例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反思和改进。
第六章:《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绘制》6.1 条形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据,理解条形图能直观表示数量的多少。
6.2 折线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线条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理解折线图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变化趋势。
6.3 实践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合作绘制条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变化。
第七章:《扇形图的绘制与应用》7.1 扇形图的绘制:学习如何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扇形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数量关系。
7.2 扇形图的应用:学习如何通过扇形图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细心观察生活,善于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理解统计图的意义。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学校学生的人数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统计。
2. 讲授新知: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让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绘制出统计图表。
4.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并解释其含义。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小结巩固: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以及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份关于家庭日常开销的调查表,收集一周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统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模板(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模板(精选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1导学内容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苯岷鲜导饰侍猓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蹦芙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电视剧:8人其他:4人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一)尝试制表1苯淌阂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毖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碧钚聪喙啬谌荨(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奔觳橥臣剖欠褡既贰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1惫鄄毂恚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2苯淌喝绻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3毖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
(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一、学习目标平均数(一)学习内容:练习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学习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习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学习准备:小黑板,统计表学习流程:一、导入: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
2是平均数二、学习交流: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2、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1)指名展示(2)这种方法叫什么?点拨:移多补少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 14+12+11+15=(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52÷4=4、归纳: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数,再平均分几份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三、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四、达标测评:1、练习十一第2题(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平均数(二)学习内容: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学习重点: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学习难点:比较平均数,得出新的信息学习准备:统计图、记录卡、小黑板学习流程:一、导入: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二、学习交流:1、出示例2图片(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哪个队要高一些?(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148+142+139+141+140)÷5=_____÷5=_____(厘米)(144+146+142+145+143)÷5=_____÷5=_____(厘米)3、比一比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了要高一些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概念,如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能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 难点: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
- 数据的收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 数据的整理:教师演示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整理数据。
- 数据的展示:教师介绍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方式展示他们的数据。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包括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展示数据。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五、家庭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或者小项目,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框架能帮助您编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
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学习除法,那今天我们换换思维,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出示课题,板书)
(2)阅读并了解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教师:在课余时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看一看下面几个活动利有你喜欢的活动么?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学生举手回答。
1、引入统计表
提问:这么多人,我怎么才能知道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清楚的知道每种活动喜欢的人数?
想一想,能用咱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来清楚的知道喜欢每种活动的人数。
1 2 3。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第一章:认识统计1.1 教学目标:了解统计的概念,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2 教学内容:讲解统计的定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用到统计的情况。
1.4.2 讲解统计概念:讲解统计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统计的目的和作用。
1.4.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用图表表示数据,分析数据。
第二章:收集数据2.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能整理和分类数据。
2.2 教学内容: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如何整理和分类数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收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
2.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学会整理和分类数据。
第三章:整理数据3.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整理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2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整理数据的方法。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整理数据的方法:讲解排序、筛选和分类的方法。
3.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整理,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章:描述数据4.1 教学目标: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描述数据,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4.2 教学内容:学习描述数据的方法,如何用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数据。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描述数据的方法。
4.4 教学步骤:4.4.1 讲解描述数据的方法:讲解用图表、文字等方式展示数据的方法。
4.4.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描述,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分析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分析人教版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设计分析一、引言本篇文档旨在深入剖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教案设计。
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教案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根据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统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生应能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2. 学生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绘制等。
2.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和“案例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案设计分析1. 教案结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教案设计清晰明了,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部分。
这种结构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有序进行教学活动。
2.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统计数据,然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收集和整理数据,最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这种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学反思:在教案中,教师预留了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反思,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的问题,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五、总结总的来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教案设计科学合理,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样的教案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统计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2.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图表、图形、图像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形成初步的统计思维。
3.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适当的建议。
4.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成果,分享在统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统计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多种形式,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
4.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统计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和术语,例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五)总结归纳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教案1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
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PPT课件、两张单式统计表(男生、女生)、学习分享单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2、小游戏:听音乐,猜动画片片名。
播放动画片视频,视频采用透明度从0—4—20—100,(6部动画片,每部10秒钟)播放动画片的主题曲,让学生猜出片名。
3、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呢?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感兴趣的动画片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收集数据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每人限选一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XX年3月20日班级姓名第三单元统计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里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另一种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3、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简单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简单的数据分析1、横向条形统计图2、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二)求平均数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2、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能力训练点:1、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1、对统计结果作出恰当地判断和预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的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能补充完整4、从统计图上能获得信息,并提出问题解答。
5、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XX年3月20日班级姓名1、简单的数据分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一)38页例1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统计数据补充统计图,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对统计结果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预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难点:提高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出示目标:1、会根据数据补充统计图2、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三、自学指导1、38页经理与服务员的对话,服务员是怎样汇报的?2、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名称是(),纵轴表示(),横轴表示(),注意:标出数据,不用加单位。
3、如果你是经理,你下一周多进哪种矿泉水?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先学1、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汇报题目做的好。
2、看一看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a)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要比谁做的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
b)板演练习,请三名同学上讲台板演。
40页第一题,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c)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
(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五、后教1、例1统计图名称(20XX年6月3—9日矿泉水销售统计图)纵轴表示品牌,横轴表示售出的数量,每条条形图上标数据,不用加单位。
根据图示可以得出B牌的矿泉水销售量最多,下周多进B牌的。
2、40页1题。
名称中“时速”的意思是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纵轴表示动物的名称,横轴表示速度。
提问时,可以提谁比谁多多少?谁是谁的多少倍?小结: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的表示出数量地多少及关系。
六、当堂训练1、练习册24、25页2、笔算42÷257÷3876÷3896÷8832÷4309÷3562÷4340÷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XX年3月20日班级姓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二)39页例2学习目标:1、巩固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获得新的信息。
3、经历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重点:表示数量的数轴上,起始格用折线表示的。
教学难点:会制作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二、出示目标:1、理解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能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三、自学指导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看统计图纵轴第一格比表示多少?其它格每格式多少?第一格用的什么线,你知道为什么吗?3、根据39页下面蓝色图中的信息,你想对咱们班学生谁说些什么?四、先学1、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汇报题目做的好。
2、看一看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3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同桌交流五、后教1、起始格和其他格单位数量不一致,用折线表示起始格,因为数据都集中在140厘米,35千克左右,因此在第一格压缩了一段数据。
2、根据39页表格中的中国儿童10岁的正常值,来说说自己应该是加强锻炼,还是加强营养。
六、当堂训练1、40页2题(注意条形柱上标注数据)2、41页3题(注意起始格的不同)3、41页4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XX年3月20日班级姓名1、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一)42页例1学习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培养学生积极地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平均数二、出示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会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2、能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三、自学指导1、4位小朋友一共收集了一大箱空瓶子,看下面的统计图,4位小朋友分别收集了多少个?可以看出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2、看下面的列式,括号中的数字是什么?为什么加括号?4表示什么?52表示什么?13表示什么?四、先学1、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汇报题目做的好。
2、看一看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同桌交流,调查同排4位学生的成绩,求平均分。
五、后教1、“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多。
2、13是平均数,不是说他们每个人收集了13个,平均数是一个虚数。
3、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六、当堂训练1、练习十一、2题2、小红、小芳、小菊三人在节假日共收集易拉罐72个,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3、求每排的人的平均体重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讲学稿备课人:顾吉栋课型:新授时间:20XX年3月20日班级姓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二)43页例2学习目标:1、熟练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平均数简单的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过创设情境和直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数练的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的分析问题教学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平均数二、出示目标:1、熟练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自学指导1、43页两个篮球队正在打篮球,从总体上看,哪个队身高高?2、下面是列算式进行比较的,括号中的数相加得到的数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5.3、通过比较哪个队高一些?4、求平均数有何好处?四、先学1、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汇报题目做的好。
2、看一看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对照左边的统计表想右边的算式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五、后教1、括号中相加的数是5个人的总身高。
2、把总数平均分成5份,因此除以5.3、142是5个人的平均身高。
4、小结: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六、当堂训练1、练习十一第4题师:从统一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为什么?2、练习十一第5题王叔叔骑自行车去旅游经过了那个地方?各行了多少千米?把他每天行的路程填在表格中,然后求出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3、三年级的同学植树,三(1)班和三(2)班一共植42棵,三(3)班和三(4)班一共植了54棵。
平均每个班植树多少棵?第三单元单元测试班级姓名一、选择。
1.早晨当你背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 )A.西B。
北C。
东2.一个四位数除以6的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位数。
A.两B.四C。
三3.三年级(1)班抽㈩㈨名同学测试体重,他们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他们的总体重量是( ) 千克。
A.350 B.400 C.450 4.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二、填数,使等式成立。
1.67+口=340 2.口一67=450 3.240÷口=84.口×4=420 5.267—口==52 6.口÷9=48...3三、填 空。
1.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 优优 优 优 优 优 良 良 良 良 良 良 良良 良 良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待达标(1 )填 表(2)完成统计图。
(3)优的人数比良的人数多( )人。
(4)良以下的有( )人。
(5)全班一共有( )人。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丙数是( )。
3.除数:( )÷( )4.商×除数+余数:( )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3000÷5的结果末尾有3个0。
( )2.18,19,20,21,2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20。
( ) 3.在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五、应用题。
1.妈妈买一件衣服花了132元,是买一条裤子的2倍,妈妈买这套衣服共花多少元?2.三年级组有六位老师,他们的年龄分别是28岁、33岁、36岁、40岁、25岁、24岁,这六位老师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1.(游戏题)两个好朋友比赛钓鱼,想请聪明的你来做裁判,用线连一连它们分别钓了几条鱼?2.(情景题)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每400元可以救助一名失学儿童,4个班一共救助了2名儿童,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3.(调查题)根据调查情况完成统计。
李明家1月到4月用电情况统计如下: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答案:第三单元单元测试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一、1.A 提示:早晨太阳在东面,背对东,面向的应是东的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