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博物馆+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微专题专练第27练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微专题专练第27练含解析

第27练语言表达+名句默写建议用时25分钟[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__①__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__②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__③__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__④__。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实用类文本流失文物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流失文物回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19年3月3日,国家文物局接到举报,称日本某拍卖公司拟于近期拍卖的8件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疑为我国非法流失文物。

当日,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鉴定研究,基本认定该批青铜组器应为湖北随州枣树林一带曾国高等级贵族墓葬被盗出土的文物。

仅仅三天的时间,国家文物局就获得确凿的证据,认定该批青铜组器为近年来被盗出土且非法出境的文物。

当时,拍卖公司还公布了一封民国时期的信件,以证明这批青铜器是在民间流传的。

国家文物局也用翔实的证据证明,这封信是伪造的,为后续文物追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月6日,国家文物局启动该批青铜组器追索工作。

3月7日,公安部刑侦局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文物研究报告,以及该组青铜器曾在上海出现的线索等开展调查。

3月8日,上海市公安机关查明该组青钢器的委托拍卖人和实际持有人周某有重大犯罪嫌疑。

3月9日,国家文物局紧急照会日本驻华使馆,向其通报流失文物信息,依据中日两国共同加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规定,提请日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中方解决文物返还问题。

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国家文物局与日本驻华使馆保持密切沟通,多次重申依法追索文物的坚定立场,日方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协助。

8月20日,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派出的联合工作组,在我驻日本使馆和日本外务省代表见证下,于我驻日本使馆完成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实物鉴定与接收工作。

(摘编自李韵《国宝神速回归记》,《光明日报》2019年09月11日) 材料二:早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就设立了“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每年拨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以购买具有代表性、文物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

然而,一件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手卷,就花去2999万元人民币。

同年10月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则开始允许私人收藏艺术品,这一藏宝于民的政策也促进了流失文物的回流。

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卷(新课标全国卷)(含答案)

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卷(新课标全国卷)(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卷全国卷【配套新教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是我国学术发展成果丰硕的时期,沈从文先生深耕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对中国古代的服饰、丝绸、染织、瓷器、家具等物质文化史专题都有所建树,《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是其代表作之一。

它尤其注重寻找文物背后的文化与史实,揭示服饰和穿着者背后的故事及其所蕴含的社会历史信息,进而探寻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沈从文首先在博物馆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就算是在北京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却没有增暖设备的艰苦条件下,沈从文硬是“转了十年”。

其间他研究过的丝绸、铜器、玉器、瓷器、绘画等诸类文物数不胜数,由此大体掌握了这些文物的基本特征和变化发展规律。

随后,他又在不同类别文物研究过程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观察、总结、提炼。

沈从文在研究商代服饰时,发现安阳殷墟墓出土人形雕像“辑录了较多用不同材料反映不同衣着体型的商代人形”,“这些人形,不仅反映商王朝不同阶层,可能还包括有甲骨文中常提到的征伐所及,当时与商王朝对立各部族”。

他注意到,在殷商时期,殷王朝“主要征伐的对象有两个,即西南的戎羌和东南的淮夷。

至于荆蛮成为征伐对象,时间似较后。

这些在玉、石、铜上的人物形状,可能有一部分正是各个敌对而又强有力的西羌和东夷人形象。

特别是铜器上的卷发人形,必有寓意,不会是偶然出现的”。

他通过对稍早时期商代人形雕像服装的研究,不仅搞清楚了当时服饰的阶层信息,同时也加深了对商代社会历史环境状况和早期民族分布的了解,而且还令之前的推断更加真实可信,可谓以小见大。

古代社会中治史者世代延续,史籍文献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是大多都并未从当时历史环境角度对服饰名物进行记述,其记载带有一定的简单性和片面性。

面对这类问题,沈从文坚持细致研究,去伪存真,得出结论。

譬如,唐代妇女中十分流行的披帛,在多种文献和壁画等资料中都有记录和体现,但不同记载中披帛出现的时期出入较大。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

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优秀4篇阅读短文《故宫博物院》,回答后面练习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4篇故宫博物馆阅读答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宫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欣赏建筑艺术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实用类文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阅读练习及答案(洛阳2023届高三摸底考)

实用类文本《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阅读练习及答案(洛阳2023届高三摸底考)

洛阳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反排木鼓舞源起的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动作语汇、舞蹈节律与象征意义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认知和族群历史密不可分。

过去,反排木鼓舞遵从严格的仪式禁忌,只出现在祭祀场合;现在,随着文化生态的改变,反排木鼓舞早已突破了仪式场景对它的限制,更多地承担起今人赋予的“传播文化”“打造地方名片”等功能。

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排木鼓舞进京表演,之后多年间参与不同地域、范围的调演和展演多次,扩大了它的知名度;1986年,反排木鼓舞在贵阳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赞誉,由此名声大噪,逐渐由乡间活生生的仪式文化场景走向了世界,逐渐成为贵州苗族的文化符号表征。

对于反排木鼓舞的保护,近年来黔东南州和台江县先后出台了保护条例和一系列措施,如:地方政府财政单独划拨保护经费;建立传承人档案,提供生活补贴;传承人办班授课,纳入当地中小学乡土课程;建立数据库,不断充实普查信息;每5年举办一次全县参与的大型比赛活动;等等。

这些措施可有效增强对反排木鼓舞的保护,提高苗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认知度。

近年来,反排村及周边村寨自发形成了多支民间木鼓舞表演队,频频出现于国内的文化旅游表演市场与体育舞蹈竞赛活动。

木鼓舞为传承人带来了民族文化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也带来了收入,多种合力客观上促进了反排木鼓舞的传承和延续。

2013年,反排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的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与苗族多声部情歌(国家级非遗)也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名片,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摘编自陈正府、陈海容《反排木鼓舞:文化自信与传承坚守》)材料二:“活起来”告诉我们,仅将文化遗产当作珍稀物品保留下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掘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人类现代生活服务。

文化遗产应在被观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诠释和延续。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620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620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博物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以博物馆为窗口和媒介,能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能传承中华文明,使文化事业。

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和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机构,以其实证性、全面性成为非学历教育的核心。

从展览内容上说,作为学历教育的补充和深化,博物馆教育应突出展览个性,避免,区分知识广度、深度。

从展览形式上来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以数字手段为支撑的“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交互式”博物馆展项,这提高了展览的趣味性。

然而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难免会对数字博物馆产生“疲劳”。

()。

因此,博物馆在利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实物展览内涵的筹划和提升。

现有博物馆通常以展览为核心,辅以讲座形式,来发挥教育功能。

新出现的博物馆研学,也发现各方主体磨合不够、资源供需结构矛盾、“游”“学”割裂等。

建议馆校合作,开发和推广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系列博物馆研学课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缺一不可繁荣兴旺墨守成规与日俱增B.不可或缺繁荣兴旺墨守成规林林总总C.缺一不可扶摇直上食古不化林林总总D.不可或缺扶摇直上食古不化与日俱增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博物馆使用花样繁多的数字手段,忽略深化展览内涵的要求,容易造成展览内容泛化B.展览内容的泛化是博物馆使用花样繁多的数字手段,忽略深化展览内涵的要求的结果C.博物馆使用花样繁多的数字手段,容易造成展览内容泛化,忽略深化展览内涵的要求D.忽略深化展览内涵的要求,使得博物馆使用花样繁多的数字手段,造成展览内容泛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出现的博物馆研学,也存在“游”“学”割裂、资源供需结构矛盾、各方主体磨合不够等问题。

2022最新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

2022最新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

《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材料一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网红打卡地”成为不少博物馆的新标签。

今后,博物馆又将迎来怎样的新发展?5月24日,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部分博物馆展陈仍存在观众需求感知不足、文物价值阐发不深、知识传播不到位等问题。

《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启迪后人。

“要关注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挖掘文物当代价值。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关强表示,要全面提升文创研发能力,高度重视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与生产品质,深化市场分析与调研,结合市场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加贴近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引领生活美学的多样化的文创产品。

(摘编自《如何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国家文物局提出这些举措》,人民网2021年5月25日)材料二博物馆越来越有趣,潜台词就是博物馆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宣传手段越来越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吸引了人气。

从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博物馆热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文化场所,它的使命是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的综合人文素养。

所以,不管是服务手段的创新还是宣传方式的突破都必须为内容传播服务。

也就是说,轰轰烈烈的形式背后必须有扎实的内容传播作为支撑。

否则,在喧闹的背后,博物馆充其量只能是一只漂亮的绣花枕头。

(摘编自《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铜陵文明网2018年5月28日)材料三“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博物馆可谓今年最具话题性的博物馆。

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记者了解到,在上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三星堆博物馆“官宣”入驻天猫,上新40余款文创产品,并宣布将于今年“618”期间推出超级新品——带真土的考古盲盒。

高考语文2022-2023学年精选模拟试题专题——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段(含答案)

高考语文2022-2023学年精选模拟试题专题——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段(含答案)

【高考语文】2023年精选模拟测试试题专题一般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段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黄金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的工程教育。

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没有止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

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没有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

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没有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道德的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是无比契合的。

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没有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

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观念。

的大国工匠,没有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没有可小视的创造力,没有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

目前,没有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

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语用组合强化练(二十四)(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语用组合强化练(二十四)(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用组合强化练(二十四)(含解析)年级:姓名:语用组合强化练(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科技力量,让展柜里的国宝“开口说话”,让库房里的文物“活”了起来,( ),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______。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博物馆既是知识宝库,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还是了解历史、认识现实、传承文脉的文化殿堂。

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在于其多大程度融入人们生活、满足受众需求。

从这个角度而言,博物馆与科技的相遇,正是要以创新的手段,让文物不再“高冷”,让馆藏更加“亲民”,进而激发观众的参观热情,让更多人在______历史中延续文脉。

如果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让文化馨香远播的上半篇文章,那让观众看得懂、有所得、有所悟,则是______的下半篇文章。

进一步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让更多观众不止步于拍照打卡,不满足于______,博物馆热就能持续热下去,“博物馆里的文化”就能直抵人心。

1.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观众被吸引着走进博物馆B.吸引着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C.更多观众被吸引着走进博物馆D.吸引了许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解析】选B。

B项,根据括号前是说文物,括号后“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应该是文物吸引观众去感知。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脉搏阅读缺一不可浮光掠影B.脉络阅读缺一不可走马观花C.脉络触摸不可或缺浮光掠影D.脉搏触摸不可或缺走马观花【解析】选D。

第一处,脉搏:第一层意思指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的动脉的跳动。

医生可根据脉搏来诊断疾病。

第二层意思,比喻社会、生活等发展、变化的情况或趋势。

脉络:中医指全身的血管和经络。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规定了四类实用类文本:传记、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但2007~2016年的课标卷,只考查了传记一种文体。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使用了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 文本形式由连续性文本变为包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考查技能转移到筛选并整合信息。

以全国Ⅲ卷为例, 文本由三个材料构成。

材料一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4) 》,是文字材料,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二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2015~2016) 》,是文字图表混合材料,属于调查报告;材料三来源于《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一文,是文字材料,属于新闻报道。

材料一着重阐释了博物馆在教育、科研以及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三个方面的作用;材料二通过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分析了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的间接经济贡献,即它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

这种文本组织形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碎片化”。

那么, 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文本, 是否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的一种认可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 三组材料的选择并非随机的,而是紧密围绕“博物馆的贡献”这一主题,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其次,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是对当下碎片化阅读大环境的模拟和再现,但考查的却并非碎片化的思维,而是考生能否快速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筛选,能否用连贯的逻辑思维把握其内在关联,能否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判断来源不同的信息。

(一)2017年课标卷ⅠⅡⅢ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文是几则有关中外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材料。

材料一摘编自《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 该文发表于《影视制作》杂志2011年第10期, 作者杨玉洁、田霖。

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所作的关于“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调研。

实用类文本故宫火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故宫火了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故宫之所以“火”起来,是因为它勇于改变。

故宫在放飞自我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陆续推出的《穿越故宫来看你》等爆款H5,可以让你立即体验故宫的魔性!用逗趣活泼的文案语言讲历史故事,让历史中的帝王生动起来,让内容更有可读性和传播性。

再结合H5这种比较具象的传播形式,故宫这一比较严肃的文化IP开始走出围墙,变得有趣、好玩,吸引了年轻人传播和互动的热情。

通过这种现代话术的解构,高冷、严肃的文化走进现代传播语境,故宫将枯燥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潮流文化,让文化有了情绪、态度,通过走近年轻群体,强化了大众对故宫的品牌感知。

除了传播内容的转变带来了故宫形象的转变之外,故宫IP年轻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品牌形象的智慧化呈现,即借助现代多样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打造故宫IP,强化大家对品牌的日常场景感知。

故宫和腾讯长期合作,除了用H5的形式活化故宫,还推出了有故宫IP元素的表情包、游戏等泛文娱作品,让故宫文物和各种元素重新“活”起来。

比如,在游戏《天天爱消除》里还原金水桥等故宫知名建筑景观等。

游戏《奇迹暖暖》分别以《清代皇后冬朝服》《十二美人图》以及养心殿文物为主题进行还原与再创作。

此外,腾讯地图和故宫博物院联合推出“玩转故宫”微信小程序1.0,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以“新方法”连接“新公众”。

腾讯地图基于位置的场景化服务与真实世界中的故宫连接起来,把真实的景点客观还原到手机地图上,用科技手段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故宫。

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载体,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故宫将品牌感知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更迭的互联网场景,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大门。

故宫以多样化的场景打造,以及不断迭代的智慧化沉浸式体验,让故宫的文化IP形象主动融入年轻化的氛围,将品牌不断创新,走在潮流前沿的形象深深的植入了年轻群体的心中。

(取材于网络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品牌形象的智慧化”的一项是(2分)A.用逗趣活泼的语言讲帝王的故事B.用H5这种传播形式活化故宫形象C.推出有故宫IP元素的泛文娱作品D.推出“玩转故宫”微信小程序1.02.根据材料一,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只要有H5这样的传播形式,就能吸引年轻人传播和互动的热情。

高二实用类文本必做题(附解析)

高二实用类文本必做题(附解析)

高中语文资料第1页(共24页)高二实用类文本必做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这里“见”字最紧要。

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

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要产生诗的境界,“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诗的“见”为“直觉”(intuition)。

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perception)。

要产生诗的境界,“见”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

所见对象本为生糙凌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见”都含有创造性。

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广电,和它们临近星都是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像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

这形象是“见”的活动所赐予那七颗乱点的。

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

凡“见”都带有创造性,“见”为直觉时尤其如此。

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一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

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身躯,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

同时,我们也不知不觉地肃然起敬,竖起头脑,挺起腰杆,仿佛在模仿山的那副雄伟峭拔的神气。

前一种现象是以人人情衡物理,美学家成为“移情作用”(empathy),后一种现象是以物理移人情,美学家称为“内模仿作用”(innerimitation)②移情作用是极端的凝神注视的结果,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时的深浅程度都随境随时随人而异。

直觉有不发生移情作用的,下文当再论及。

不过欣赏自然,即在自然中发现诗的境界时,移情作用往往是一个要素。

“大地山河以及风云星斗原来都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往往觉得它们有情感,有生命,有动作,这都是移情作用的结果。

比如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四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四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08年,中央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各省级综合博物馆,各级宣传和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推进,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博物馆、走近博物馆。

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国有博物馆3354家,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3.1%。

以国家几个重点博物馆为例统计,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共开放312天,接待观众总数约806.3万人次, 平均每天接待观众约2.6万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观众139万人次,占比17%。

节假日、暑期是参观高峰时期,平均每日接待观众数量超过国博最大接待能力,但仍然不能满足群众参观需求。

不少观众呼吁国博采取措施,引导全员预约、分时段参观,以减少因观众过多而引起的超员拥挤给展品安全带来的隐患。

陕西历史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考虑接待能力,每天只能限量限时发放免费参观券4000张,2016年春节假期,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人教约8.1万人次,同比增长37.8%。

而2017年南京博物院共接待了近330万人次,但旺季仍然不能满足参观需求。

北京故宫博物院2015年之前,淡季11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日均参观人数在2.9万左右。

旺季以暑假为例,故宫人均接待量在7万以上,最多的日均接待人数超过了10万人次。

因此,2015年之后故宫只好实行限流政策,将日均参观人数控制在8万以内。

从博物馆馆藏数量、质量和博物馆的客流量上看,北京故宫博物院与世界著名博物馆相比毫不逊色。

但在TEA排名中,却没有故宫博物院。

业内专家认为,一是由于东西方博物馆的评价和评判的标准不同(因为故宫的大多数藏品并未公开,不符合这些排行榜的要求),二是这些排行榜评选区域划定的范围还不够全面。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在国家扶持文化产业和促进博物馆发展政策的利好推动下,中国私人博物馆的数量从2008年的315家增长至2015年末的1110家。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4-2023-2024)三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试卷(含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4-2023-2024)三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试卷(含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4-2023-2024)三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试卷(含答案解析)2.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

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

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

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馐,为了摆脱这种草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

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树木那里。

是旁边的树吗?不。

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

因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速之客来袭的信息。

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

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

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

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

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地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

但也有偶然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

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伙的不合群,而导致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

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

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期末测试卷(含答案).doc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期末测试卷(含答案).doc

期末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欣赏中,“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这个“所视”,并不意味着欣赏者可以任意放纵自己的鉴赏力,爱看什么就看什么,爱怎么看就怎么看,而要求这个“所视”与艺术品着意显现的本质特点相一致。

所谓¨遗其所不视”,也不是完全略过不看,而应该迅速地通过这些“入门的向导”,而升堂入室,直探底蕴。

总之,“所视”和“所不视”,都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鉴赏力主观的取舍,而必须遵循艺术形象的客观制约与规范。

有识者所欣赏的东西,正是对象的全副精神之所在。

艺术表现事物本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人物画一般都通过正面描绘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但是高明的画家有时通过对一个侧影甚至背影的勾勒,也可以收到极为传神的效果。

一幅《门前立地看春风》的背面美人图,欣赏者从美人的背影上,可以透视她内心的“春天的烦恼”;一位著名演员,在背对观众的时候,观众也能够从他的肩背手足等微妙的动态中,听到他无声的台词和看到看不见的表情。

在这种情况下,欣赏对象给予欣赏者的“所视”与“所不视”的部分具有跟通常情况下不大相同的意义,它对于作者的创造力和欣赏者的鉴赏力都是一种考验。

欣赏者要在“所视”中得到和通常正面描绘同样明甚至更加强烈的本质性的审美感知。

总之,欣赏者在画面上“视其所视”者,正是画家“画其所欲画者。

画家的心与欣赏者的心跳在一起,相契无间,因而得出了一致的审美结论。

欣赏者“见其所见”“视其所视”的地方,既是对象本质之所在,也是艺术表现焦点之所在。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有那么一种魅力,能吸引欣赏者的鉴赏力集中到艺术的表现焦点上来,自觉地接受它的规范。

因此,在欣赏活动中,鉴赏力的自由活动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在舞台演出中,一个场面往往有几个角色,动作对话,纷至沓来,但表演焦点只有一个。

所谓“一台无二戏”,吸引观众的也正是这个表演焦点。

如果台上有的演员,不按照剧情的规定和表演整体性的要求,企图突出自己,哗众取宠,那么就会破坏表演焦点和分散观众的鉴赏力,以致招来演岀的失败。

2017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第三单元测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第三单元测评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自1905年张謇筹建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媒介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博物馆处在发展“转型”期,如何让大众更好地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是重中之重。

现在,不少人走进博物馆,总感到展陈方式呆板,偌大的博物馆,藏品虽然众多,却处处都是“面无表情”的表达。

显然,在互联网与多媒体时代下,单一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

在这方面,许多先进的博物馆为了吸引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将布展设计得生动活泼,如营造开放空间,开设数字博物馆,推动VR(虚拟现实)游览,运用动漫、3D加强互动性和趣味性,观众在参观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滋养了心灵。

博物馆建设在不断改进,但展品的说明还是很简单,可观众来到博物馆,是想了解文物所蕴含的知识,听到文物背后的故事。

如果他们参观时读读标签就离开,就仅仅是“到此一游”。

为此,博物馆要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可以广泛发展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构建训练有素的志愿者团体,让他们活跃在博物馆里。

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不仅能拉近博物馆展品和观众的距离,而且因为他们来自社会各层面,具有宣传、推介博物馆的便利,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样才能实现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目的。

在物质渐渐富足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水涨船高,博物馆仅仅“免费开放”显然不够,还需更深层次地进入国民生活,增进“亲密对话”。

比如南京博物院打开神秘的文物库房,让公众了解文物保管知识;安徽、吉林等地的博物馆则向聋哑人士和其他残疾人士敞开大门,为他们提供特殊服务;故宫博物院更是开设专题讲座,讲述“故宫里的文物医院”。

博物馆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公众与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各种馆藏因此也呈现出更丰富的价值。

1_高二语文小练7

1_高二语文小练7

高二语文小练7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作为与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的相遇之地,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现在,并打开心灵去接受未知的事物、全新的观念,这正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

精美珍贵的文物、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庄重严肃的革命旧址、▲的世界遗产地……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的丰富素材和来源,也让博物馆成为重要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公共文化机构。

在博物馆,历史文物并不只是时间的沉淀、岁月的陈酿,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更▲着文化血脉,与我们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

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之中,人们总能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得到“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从不忘本来中获得开辟未来的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丰富多彩流传休戚相关启示B.类型多样传承息息相关启迪C.丰富多彩传承息息相关启示D.类型多样流传休戚相关启迪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来源,也让博物馆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公共文化重要机构。

B.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的丰富素材和来源,也让博物馆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

C.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来源,也让博物馆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

D.遍布祖国大地的文化遗存和山川风物为我国博物馆提供的丰富素材和来源,也让博物馆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公共文化重要机构。

20.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网红”院长单霁翔退休。

单霁翔在任期间,故宫批量产出网红产品,成为国民文化lP。

故宫IP的光环,也令其继任者——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备受外界关注。

王旭东曾对身边人说,“现在的传播手段太丰富了,就显得内容不够。

”所以他不主张一味迎合用户需求,打造爆款文创产品。

据说王旭东甚至砍掉了许多他认为没有文化传播意义的项目,他一直反复强调,要真正体现敦煌文化,做到精而美。

与敦煌文创的谨慎不同,故宫博物院在过去爆款迭出,围绕故宫IP打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节目让普通大众通过镜头走进故宫,而故宫口红、故宫睡衣等文创产品以及角楼咖啡、故宫火锅等,更是引发公众对故宫IP的追捧。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不主张一味迎合用户需求》,“财经网”2019年4
月9日)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文创产业增加值增加了66.09%。

在庞大的文创市场迎来“井喷”的同时,也吸引一大批入局者。

不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颐和园等文化类展馆正加码生机勃勃的文创产业。

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已有2 50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围绕馆藏进行IP开发。

目前来看,博物馆文创正在食品、彩妆等领域大展拳脚。

例如,国博馆的文创产品已推出灵感源自青花瓷与粉彩瓷的食品棒棒糖,以春夏秋冬元素和每个朝代文物对应的手绘二十四节气锦色书签,以清朝画作《芙蓉双鹭图》为设计灵感的芙蓉双鹭保温杯等文创产品。

数据显示,2018年,国博馆结合馆内藏物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国博衍艺”产品90余款,累计国博文物、品牌元素产品形成的市场销售规模达到7.92亿元。

类似的博物馆文创案例还有很多,划分到广东本土同样亮点纷呈。

据悉,广东省博物馆凭借首个推出“粤藏”“粤光宝盒”“风尚”三款文创蛋糕的博物馆身份而爆红网络。

(摘编自《故宫文创一年卖出15亿元博物馆文刨不甘落后》,“新快网”2019年4
月1日)材料三:
博物馆IP主要是指博物馆拥有的知识产权,如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博物馆的品牌图
像、建筑、陈列设计方案等。

博物馆IP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其他的行业和产品提供创意与内容来源,文创产品开发只是博物馆lP运营的一部分。

通过赋能的方式,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才是博物馆挖掘IP价值的核心方法论。

但是现在IP授权在不少博物馆手里是个烫手山芋,主要因为无法确定IP授权的费用。

据北京自然博物馆负责经营运营管理的翟幼艾透露,自然博物馆曾联合外部设计师开发了上千个别具特色的文创IP,但开发出来后便被束之高阁,无法量产,因为无法为这批IP授权定价。

据悉,目前国内IP授权没有统一的价格,即使是在IP授权领域较为成熟的海外博物馆,也没有明确的行内标准报价,只能由博物馆和被授权方自主协定。

该为“IP”授权定价几何才不至于无形资产流失?
看到市场上对博物馆文创充满热情,苏州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蒋菡却无比冷静地表示,博物馆的商业化浪潮虽然势不可挡,但博物馆的品牌和IP还在孵化期,并没有达到很成熟的地步,因此商业化到什么程度,每个博物馆应当有自己的想法和标准。

“毕竟宣传教育展示才是博物馆的主业,很多时候我们会拒绝特别商业的项目。

”蒋菡称若合作只是让博物馆给产品背书,这样的合作对博物馆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摘编自《“博物馆+”与文创古老的博物馆红了》,《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4月9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重视文创项目的文化传播意义,因此他不主张开发那些缺少文化内涵、一味迎合用户需求的爆款文创产品。

B. 近年来,我国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和地方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类展馆围绕馆藏进行IP开发,产品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C. 博物馆里,文物藏品的研究成果、品牌图像、建筑、陈列设计方案等都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这些知识产权是“博物馆IP”的主要内容。

D. 博物馆的文创项目不排斥商业化,但商业化要有度,博物馆应拒绝只是给产品背书的合作,因为宣传教育展示才是博物馆的主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宫博物院打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故宫口红等文创产品,以及角楼咖啡、故宫火锅等,都体现了故宫文化的真正内涵。

B. 材料二以翔实的数据,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各地文创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产业增加值,还是参与开发单位的数量,都有长足的进步。

C. 由于无法确定IP授权的费用,担心无形资产流失,所以北京自然博物馆联合外部设计师开发的文创IP,被束之高阁,无法量产。

D. 对于“博物馆+”与文创,苏州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蒋菡与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的观点比较接近,都反对过度商业开发。

6. “博物馆+”与文创如何才能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①态度要谨慎,文创项目要具有文化传播意义,真正体现文化,要做精做美。

②博物馆文创产品要有更开阔的眼界,拓宽文创产品的领域,打造自己的品牌。

③通过跨界融合,进行全产业链的“二次开发”,挖掘博物馆 IP 的潜在价值。

④统一国内博物馆文创 IP 授权的价格,防止资源浪费和无形资产流失。

⑤出台相关的法规和产业政策,规范“博物馆+”与文创,指导其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