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微专题教学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微专题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中教师对于微专题的探索和实践,体现在以专题悟教法,学生则是以专题通学法。教学相长,在高中教学成果中得以检验发挥。文章以一道定边定角的三角形的最值问题为例,阐述了笔者在“微专题”实践中的思考与感悟。
关键词:微专题;核心素养;最值
何谓“微专题”,它是围绕一两个紧密相关的知识或思想方法形成的一项专题复习。[1]它的典型特征是:小切口、深层次。以主干知识的一个关键词为切口,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同时,它可以与特定目标解决的问题相结合。例如“最值”问题,它贯穿了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必修一学习的函数,其性质核心之一就有求最值;必修五学习的基本不等式,也可以用来解决代数和式或者积式的最值;学习了几何知识后,最值问题有了以形入手的解决手段。因此,“最值”这么一个小小的关键词,大有文章可作,可以从数与形两个角度切入,引出一系列问题,可见微专题以微见著的强大功能。例.在三角形ABC中,已知B=60°,AC=4,D是AC边上的中点,求中线BD的最大值。
一、明确问题是实施微专题的首要环节
在教学初期,我们已经解决了三角形六个元素知三求三的常规题型训练,对于学生而言,这道例题的难点一开始是落在审题上,他们可能产生的困惑是:为什么求的是中线BD的最值而不是定值。也就是,难点在于当已知量由三个降为两个时,谁是定量,谁是变量,该如何分析。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审题入手,分析定动,明确问题,初步解决学生的困惑。
二、挖掘本质是实施微专题的重要思路
当学生明确中线BD是变化的之后,接下来该从哪里切入进行最值的处理呢?可以让他们自行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后汇报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找到切入口。从数的角度,通过建立中线BD的表达式,再求出BD表达式的最值。这里,有两个步骤的难点。第一,在建立中线BD的表达式时,可以从解三角形角度,挖掘一边一对角三角形模型的边角关系,把BD放在三角形ABD和三角形BCD中,∠ABD利用∠BDC互补余弦值互为相反数,求出BD的表达式;还有学生提出,把BD放在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BC中,利用公共角A的余弦值,
读取两次,也可以建立BD的表达式。上述问题,其实还可以从向量入手,利用BA和BC为基底,表示出BD及其模长,即:BD=12(BA+BC),因此,||BD2=14(||BA2+||BC2+2||BA•||BC•CO SBA,BC。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模长的表示上比较吃力,主要原因是模长的几何公式遗忘率比较高。这三种角度,既有解三角形的方法,又有向量的介入。一道题中融合渗透了这么多方法,对学生而言确实是思维和方法的多重考验。因此“微专题”的深层次,往往还体现在每一个步骤,常常不只一种解决方法。第二,一旦BD的表达式有了,学生很快便从式子的结构特征中观察发现,只要能找到和式与积式的等量关系,便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来解决和式或积式的最值,问题就水到渠成地被解决了。当然,教学过程中,在求最大值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式子的结构特征想到走不等式,那难点是和式与积式的消元及范围的求解。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正弦定理,把边化成角,转成三角函数来求最值,从课堂反应来看,这种方法学生基本都没有想到。教师教学和引导中,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启发学生思考,打开智慧的大门。
三、技术介入是实施微专题的协助手段
“微专题”的深层次,除了涉及到多种重要方法的综合使用,往往还有一些隐藏的捷径。以这道题为例,灵敏的学生从形的角度,很快便发现了定边定角的三角形,其外接圆是确定的,因此,当点B和D的连线过圆心时,BD的长度最大。然后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绘图板动态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并严格证明。几何画板这一技术的介入,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猜想,并能够用技术加以验证,这样,容易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提高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合理变式是编制微专题的有效手段
“微专题”往往题量不多,题目简短,但是,小身材,大容量。可能以一题为母题,产生相关变式。有效变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典型问题进行一题多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背景中掌握通性通法,透过问题的表面看本质。比如,笔者利用几何画板把这道题中点D的位置到四等分点,如:在三角形ABC中,已知B=60°,AC=4,AD=3DC则BD的最大值是______.教师给出变式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找到最大值的位置特征。然后学生操作,给出结论,教师用几何画板验证。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位置的改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当点D移到线段AC上的任一位置时,学生很快悟出,BD的最大值与点D的位置
无关,那么这么一个定边定角的三角形模型便提炼出一个结论,就是:在三角形ABC中,当已知一条边AC及其定角B时,若AD=λDC(0 五、提炼方法、形成策略是实施微专题的主要目的
通过这样的微专题,充分挖掘出了“最值”这个关键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思想与多种解题方向,学生可以在原有函数和解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巩固自身的认知,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模型。所以,微专题对于渗透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在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分析中,每个学生如果能长此以往,跟随着教师的课堂节奏,多思多悟,那么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必定与日俱增。笔者认为,“微专题”就是以微见著,小专题,大效果,目标明确,建构模型,提升思维。既然微专题是针对真问题、小问题、实问题提出的,那么首先必须挖掘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串联成合适的知识链,形成微专题。[3]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对象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架构来选取配置题目,以专题为背景,结合具体实例,教学讲解,以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思考与理解,从而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占远秀.微专题在新时期复习课数学思维训练中的应用[EB/OL].[2019-04-10].
[2]齐真,邓雪莲.谈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3]李宽珍.再谈高中数学“微专题”教学——微专题的编制策略与方法[J].中学教研(数学),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