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节能方案设计
上海中心节能照明EMC改造方案项目
5
本 次由上海亚明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 司针对上海 中心提出 了合 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 上海 中心室 内 照明的建设项 目建议书 , 本项 目建议采用十八 年合 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项 目投资 。通过使用 L E D 照明
设备 以及节能设备使上海 中心 的能耗大大 降低 ,直接带 来 了经济收益 ,而照 明设备 的使用寿命大大延
前 为陆家嘴高尔 夫练习场 ,乳 山新村 旧址 ) 。地块东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北面为金茂 大厦 。
上海 中心将 是 国内第一个 在建筑全寿命周 期 内满足 中国绿 色建 筑三星级要求 的超高层建筑 .建成
后将成为 国际标准 的 2 4 h甲级办公楼 ,同时拥有 超五星级的酒 店和配套设施 海市计划 中的综合物业发展计划 ,将会建设一座超高层地标式 摩天大 楼 ,建成后将 可取代 附近的上海环球金融 中心 ,成为上海第一 高楼 。按照发展计划 ,该项 目位 于浦 东
新 区陆家嘴金融 贸易区 ,东泰路 、银城南路 、花 园石桥路交界处 ,即陆家嘴金融中心 区 Z 3 — 2 地块 ( 目
上海 中心节能照明 E MC改造 方案项 目
对 于上海 中心而言 , 该照 明项 目的节能改造不仅可以为上海 中心在将来的运 营中直接节省费用 , 更
能为上海 中心这块城市 的新 地标 注入更多 的环保 、高科技 色彩 , 为 中国乃至全世界 的建筑环 保风 向标
起到一 个带 头作用 。
电费超过 2 亿元 。
3通过节能建设 ,年可节约设备损耗约 2 1 2 万元 ,2 0年共可节约超过 4 0 0 0 万元 。 4通过节能建设 ,年可节约人 员维护费用约 4 l 万元 ,2 0 年共可 节约 8 2 0 万元 。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上海中心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座综合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市的新地标和城市名片。
本文将对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进行简析。
首先,在外观设计上,上海中心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东方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造型。
建筑呈现出一个逐层递减的形状,上半部分向尖顶延伸,形似一个巨大的玻璃索引针,象征着上海的现代化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同时,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独特的蓝绿渐变色方案,使其在城市中独一无二的立面设计更加引人注目。
其次,在结构设计上,上海中心采用了一种多模块、框架-核心筒相结合的复合结构系统。
核心筒采用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和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而外框架由钢材、钢混凝土和混凝土组成,形成了强而有力的框架结构。
通过这种复合结构系统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次,在内部空间布局上,上海中心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写字楼、酒店、观光景区和娱乐设施等。
写字楼区域集中在底部和中部,提供了高标准的办公空间。
酒店位于中部和顶部,设有豪华客房和高级餐厅,为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舒适的居住和会议场所。
观光景区位于顶部,提供360度全景的城市观景体验。
娱乐设施包括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消遣活动。
最后,在可持续性设计上,上海中心采用了多项环保和节能措施。
建筑外墙的玻璃幕墙采用了太阳能反射涂料,可以减少建筑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降低能耗。
同时,建筑内部采用了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以及废水回收和雨水收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上海中心是一座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的超高层建筑。
其外观设计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东方元素,给人以视觉冲击;结构设计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满足了不同功能的需求;可持续性设计节约了能源和资源。
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不仅代表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也展示了中国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
上海中心大厦绿色创新设计浅析
上海中心大厦绿色创新设计浅析作者:任宇奇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7年第24期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超高层建筑接连涌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建筑水平的提升,建筑师们不断刷新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记录,许多挑战也随之而来,其中最大的问题当属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为了迎合时代的主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许多绿色环保的创新设计。
本文将从上海中心大厦节约土地的手段、节约材料的绿色设计、能源节约与再利用、空中花园环境设计以及BIM技术在的应用这五大方面简要介绍上海中心大厦的绿色创新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环保;BIM中图分类号: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4-0001-021 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坐落在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建筑的高度为632米,是目前我国的第一高、世界第二高建筑。
地上部分共124层,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分为9个区段,每个区段之间都设置设备层和避难层;地下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
裙房高38米,其中地上有7层,地下有5层。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迎合21世纪绿色创新理念的多功能综合性大厦,集观光、办公、商业及酒店为一体,是以绿色、文化、智慧为核心理念的垂直生态社区。
2 绿色创新设计浅析2.1 节地与室外环境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面积大约和上海外滩面积相同,是一座在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建立出的建筑面积为57万平方米的垂直城市。
这极大的节约了土地面积,减少了人均占有面积。
但是,想盖出这样一座超高摩天大楼并不容易,它所在的区域既是高楼林立的密集区,又是软土区域,所以在地基的设计施工上需要花费很多功夫。
对此,施工人员设置了近千根个长86米的钻孔灌注桩,而后一次性浇筑约6万立方米混凝土,形成一个厚度达6米的基础底板,在其上进行基础的进一步施工,极大程度地减小了软土给大楼带来的潜在危害。
2.2 节约材料的绿色创新设计上海中心大厦迎合绿色的设计理念,所以在保证大楼的各项性能达标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节约材料,为此,设计师们设计了如下方案:(1)大楼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的抗侧结构体系,其主要结构为筒中筒结构,里面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从核心筒延伸出伸臂桁架与通过环形桁架固定成束的八根巨型钢柱组成的外圈受力体系固定在一起,外面为圆三角形玻璃幕墙筒。
节能环保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
节能环保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发布时间:2021-07-13T04:46:58.02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李伟刘晓宇王一焱黄思琪孙凯[导读]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的建筑能耗总量逐渐上升,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能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成本,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超高层的现代建筑中应用的更加广泛,效果也更加显著。
山东工商学院摘要:在这个超高层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国策,节能环保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节能环保技术可以在保证建筑刚性需求的同时,降低建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率。
本文通过分析对节能环保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应用,探讨了风力发电、复式空调系统以及高速电梯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实际中情况。
此三项技术在高效利用能源,减少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也为现代建筑做出了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的典范。
关键词:节能环保技术;上海中心大厦;风力发电;复合式空调系统;高速电梯前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的建筑能耗总量逐渐上升,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能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成本,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在超高层的现代建筑中应用的更加广泛,效果也更加显著。
在追求环保节能的现代建筑中,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上,这不仅满足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还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性、环保性、节能性的要求。
正文:1.风力发电1.1风力发电的介绍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
而风力发电的原理,便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风力发电的装置包括风轮、发电机和塔筒。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本工程核心筒在立面上共分为9个区 域,墙体厚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其厚 度从1200mm变化至500mm。其中在 4区、5区避难及设备层墙厚发生突变。
核心筒截面在1区至4区呈正方形九宫 格筒体。到第5区后,四个角部的墙体 开始向两边收缩,形成切角方形布置。 至第7区时,原有的九宫格变为十字型 五宫格筒体。
“热水瓶你小时候用过吧?这就是双层幕墙系统的工作原 理。” 斯特拉巴拉解释道。
“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保温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在冬天,如果我有办法穿衣服保暖,就不会开暖气了;如果我 在家的时候,可以脱掉衬衫穿T恤,就不会把空调温度调到太 低。所以如果我能像只是穿衣服或者脱衣服那样来控制大楼温 度,我就可以建造一个能源可持续的大楼了。但问题是这套系 统成本很大。”
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美国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我国安装最高的能源中心绿色建筑手段造型设计技术原则技术措施雨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利用原理图冬季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地源热泵
超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
组员:xx,xxx,xx,xx,陈成
外伸臂桁架贯穿核心筒腹 墙
三 大厦外形设计分析
在经过多番投标及筛选后, 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 最终被确定为“龙型”方 案,该方案由美国 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 提供。从外观上看,“上 海中心”像一条盘旋上升 的巨龙,“龙尾”在大厦 顶部盘旋上翘,580米的 “身高”将成为上海新高 度。
两层高 的设备 层
9区:观光 区域
8区:酒店 及精品办 公
2-7区:办 公区
1区:大堂、 商业和餐 饮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 地下5层 地上121层 总建筑面积为 574058m2 地上总建筑面积为 410139m2 建筑总高度 632m
上海中心大厦节能方案设计
观景/设备 全球企业馆 酒店/公寓
办公
裙房/商业 地下室
Zone9 Zone8 Zone7 Zone6 Zone5 Zone4 Zone3 Zone2 Zone1
塔
内
楼
外
整
双
体
重
透
幕
视
墙
顶部皇冠 冷却塔
雨水收集 风力发电 观景平台
Zone9--顶部功能区剖面
分布式能源的应用技术
地下5层地上124层大楼竖向划分为9个区?1个裙房商业区?4个办公区?2个酒店服务公寓区?1个全球企业馆?1个观景区每个区被两层高的设备层分隔?空调设备?电力设备?逃生区域?电梯设备?维修保养设备裙房商业办公酒店公寓全球企业馆观景设备地下室zone1zone2zone3zone4zone5zone6zone7zone8zone9竖向业态分布塔楼整体透视内外双重幕墙塔楼整体透视内外双重幕墙zone9顶部功能区剖面风力发电冷却塔顶部皇冠雨水收集观景平台分布式能源的应用技术
世界最高绿色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
几何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竖向业态分布
概况 建筑高度:632m 结构高度:574m 塔楼层数:地下5层,地上124层
大楼竖向划分为9个区 1个裙房商业区 4个办公区 2个酒店/服务公寓区 1个全球企业馆 1个观景区
每个区被两层高的设备层分隔 空调设备 电力设备 逃生区域 电梯设备 维修保养设备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设计案例。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
它的设计独特,融合了多种创新元素。
从外观上看,其螺旋式上升的造型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还能有效降低风阻。
这种独特的外形设计并非仅仅为了美观,更是基于对风荷载的深入研究和计算。
通过模拟风洞实验,设计师确定了这种螺旋形态能够减少大楼在强风中的摇晃,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功能布局方面,上海中心大厦充分考虑了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
底部楼层设置了商业空间,吸引了众多高端品牌入驻,为周边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休闲选择。
中间楼层则主要为办公区域,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化办公设施,满足了各类企业的办公需求。
而顶部楼层则设计了观光平台和高级酒店,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在绿色节能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有出色的表现。
大厦采用了双层幕墙系统,外层幕墙为玻璃,内层幕墙为铝板,中间形成的空气腔可以有效地隔热和保温,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此外,大厦还安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为大楼提供部分电力和非饮用用水,减少了对外部能源和水资源的依赖。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达到了 828 米。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
它的建筑外形简洁流畅,线条优美。
整个建筑的立面采用了玻璃和金属板材相结合的方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结构设计上,哈利法塔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扶壁核心”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部的钢结构框架组成,能够有效地抵抗风力和地震力的作用。
为了确保大楼的稳定性,工程师还在大楼的底部设置了巨大的基础,将大楼的重量均匀地分布在地基上。
上海中心9个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9个设计方案上海中心是一座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超高层建筑,其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9个不同的设计方案,以展示其多样性和创新性。
1. 发光外墙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LED灯光装饰整个建筑的外墙,通过不同颜色和灯光组合,创造出夜晚时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象,成为城市夜景的一部分。
2. 玻璃穹顶设计方案:该方案在顶部设置一个巨大的玻璃穹顶,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自然采光,还可以让游客在屋顶上欣赏到城市的美景,同时还可以设置绿色景观,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3. 生态建筑设计方案:该方案将生态概念融入建筑设计中,通过设置垂直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等,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目标。
建筑外立面可以用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
4. 造型独特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给建筑赋予独特的造型,如折叠形状、曲线形状等,使建筑在外观上与众不同。
这样的设计可以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游客和市民的目光。
5. 文化主题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集文化、艺术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
可以在建筑内设置博物馆、画廊、剧院等,展示上海和中国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演出活动。
6. 可持续设计方案:该方案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建造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效等手段,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目标。
7. 教育功能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教育中心,可以设置学校、培训机构等,在这里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和学习。
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一个鼓励学习和研究的环境。
8. 创意空间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上海中心设计成一个创意空间,为创业者和艺术家提供一个合作和展示的平台。
建筑内可以设置办公室、工作室、展览厅等,为创意人士提供一个创新的工作环境。
9. 数字科技设计方案:该方案运用先进的数字科技,将上海中心打造成一个智能建筑。
建筑内可以设置智能控制系统、虚拟现实体验馆等,提供与科技相关的展示和体验。
这些9个设计方案展示了上海中心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每个方案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上海中心大厦绿色超高层建筑技术应用实践
上海中心大厦绿色超高层建筑技术应用实践生活给水采用三级计量,第一级市政给水进户管;第二级每区给水系统给水立管的位置上设置水表。
第三级,不同用水类别及不同用水点及其他各部用水点根据管理需要设置计量设备。
除市政给水进户总表外,其余水表均采用远传式水表,所有水表读数均可在集中控制屏显示。
本大楼给排水系统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设计,设计给水系统采用硬质铜管。
供水采用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采用重力减压或变频给水。
排水系统为室内污废分流、室外雨污分流。
塔楼屋面、绿化屋面及下沉式广场雨水回收处理后利用,减轻市政雨水排水压力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回用;室外的绿地等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的入渗。
3.3.2非传统水源利用1.中水回用本工程中水原水收集、处理系统分为两套。
一套设置在L66层,负责收集、处理L66层以上的中水原水;另一套设置在地下室B5层,负责收集、处理地下室B5层以上至L65层的中水原水。
L66层中水处理站平均日收集水量250.29m3,产中水量225.26m3;B5层中水处理站平均日收集水量905.4m3,产中水量814.87m3。
2.雨水收集利用上海中心在B5层和66层两处设雨水收集水箱,总大小为1220+200=1420m3,根据上海月平均降雨量表及上海地区最经济雨水收集量为30-50mm之间,现设计收集量为42mm,年平均收集水量为20642m3/年。
3.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3.4.1建筑外形和风荷载的优化设计上海中心大厦主楼共有127层,总高为632米,是目前国内最高的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塔楼外部幕墙呈三角形旋转上升状,除了能达到独特的建筑视觉效果以外,还能有效降低大楼结构的风力负荷,节约成本,实现绿色建筑结构的理念。
大楼朝向优化的概念是通过改变大楼朝向使大楼空气动力学方面最不利的风向远离当地主要的强风风向,从而使风向折减效果达到最大。
综合考虑各方面设计因素后,确定大楼立面扭转120度。
上海中心大厦十套建筑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十套建筑方案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座超高层摩天大厦。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追求独特的设计理念,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我们最终选出了十套建筑方案。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十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融合现代与传统”。
此方案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简洁风格相结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大厦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屋顶和立面设计,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给人一种独特而现代的感觉。
第二套方案是“水晶之城”。
此方案注重大厦的透明感,外墙使用高透明度的玻璃材料,使得大厦看起来如同一座巨大的水晶城堡,非常引人注目。
此外,方案还在大厦内部设置了多个绿化空间,使得居住者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接触。
第三套方案是“人性化设计”。
此方案将人的需求和舒适性放在首位,设计了多个室内外的休闲娱乐空间,供居住者使用。
此外,大厦还设置了多个公共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图书馆等,满足了不同居住者的需求。
第四套方案是“绿色环保”。
此方案在大厦的外墙以及屋顶上设置了大量的绿化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释放,净化了空气,并为大厦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此外,方案还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了大厦的能耗。
第五套方案是“数字时代”。
此方案注重大厦的智能化设计,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使得大厦的各项设施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
此外,方案还提供了多项智能服务,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方便了居住者的生活。
第六套方案是“未来城市”。
此方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将大厦打造成一个具有城市功能的综合体。
大厦内部设置了商业办公区、居民区、文化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居住者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第七套方案是“科技创新”。
此方案注重大厦的科技含量,设想了多项科技创新的应用。
大厦外墙采用了可变形材料,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进行形态的变化。
此外,方案还设想了无人机快递、智能停车等创新技术的应用。
上海中心大厦绿色超高层建筑技术应用实践
上海中心大厦绿色超高层建筑技术应用实践作为21世纪新建超高层摩天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以积极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等重大国策为己任,定位于打造一个资源高度集约化、能源高度节约化、实现人、建筑、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超级垂直城市,成为中国首座同时获得美国LEED金级预认证和中国绿色三星设计标识认证的绿色超高层建筑。
本文将从绿色三星认证的视角,从设计理念、技术亮点等角度进行案例剖析,并从整体上对项目所采用的绿色节能技术进行总结。
标签:上海中心大厦;绿色建筑技术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筑使用的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希望达到三个目标:第一,减少建筑物在使用维护中的耗能,缓解能源危机;第二,减少耗能的同时,提供舒适、环保的工作或居住环境;第三,减少城市发展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
据有关专家介绍,为了节能和环保,美国能源部大力推广“零能耗住宅”新技术。
通过改进建筑设计和材料,美国房屋能耗已比1980年减少了30%。
中国政府显然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一直致力于促进各方面的节能环保建设,努力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五届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称,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广泛,这些合作与交流为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
采取了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的奋斗目标。
上海中心大厦节能技术调研报告
上海中心大厦节能技术调研报告报告标题:上海中心大厦节能技术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上海中心大厦的节能技术方案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目的是为大厦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市场调研、技术评估和数据分析,确定了适合上海中心大厦的节能方案,包括建筑外墙保温、节能照明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建议。
一、调研背景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高层建筑,其能源消耗量较大。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大厦的节能水平,需要进行相关技术调研。
二、调研方法1. 市场调研:了解目前市场上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2. 技术评估:对各类节能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成本效益、实施难度等指标。
3. 数据分析:分析上海中心大厦的能源消耗数据,找出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和优化空间。
三、调研结果与建议1. 建筑外墙保温:通过在大厦外墙进行保温施工,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降低空调能耗。
建议选择环保且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保温材料进行施工。
2. 节能照明系统:替换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为LED灯,LED灯具有节能、寿命长等特点,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还建议安装光感应器和时间开关,实现智能控制。
3. 智能控制系统: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控大厦内外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精细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预期效果1. 节能效果: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预计能够实现大厦能源消耗的显著降低,节约能源成本。
2. 环保效益:节能减排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3. 经济效益:节能改造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成本,还可以提高大厦的市场价值和竞争力。
五、建议与展望1. 建议上海中心大厦在节能技术的实施过程中,积极与专业的节能公司合作,共同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2. 应继续关注节能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节能设备和系统,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3.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应逐步引入更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提高大厦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更精细化的能源管理。
推荐:上海中心大厦实施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
上海中心大厦实施绿色建筑的技术策略正在兴建的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栋高达632m的摩天大楼,也在绿色建筑方面进行了探索。
它以体现人文关怀、强化节资高效、保障智能便捷为原则,通过综合节能和新能源利用、节水和雨污水回收利用、节约用材和绿色建筑材料利用、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并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实现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高效绿色运行。
上海中心大厦以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和美国LEED认证体系为目标,力争成为中国第一座得到双认证的绿色超高层建筑。
(1)技术原则1)建立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友好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营造以人为本、健康高效的高质量微气候环境,室内环境达标率为100%。
2)结合独特的气候环境与建筑本体特征,最大程度地优化建筑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综合节能率大于60%。
3)通过减少再生资源使用量、减少排放量等设计优化,有效利用建筑雨污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中办公商场不低于40%、宾馆不低于25%。
4)本着因地制宜、本土材料使用最大化和绿色建材最优化的思路,提高3R建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超过10%。
5)加强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6)设置能源和环境信息综合监管平台,提高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智能化的水平,最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目标。
(2)技术措施上海中心大厦实施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1)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技术。
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成熟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它以靠近用户、梯级利用、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能源供应安全可靠等特点,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开发商、运营商的关注。
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多种形式,独立的大中型建筑使用的冷热电三联供(简称CCHP)就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
本工程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即是以天然气为一次能源,产生热、电、冷的联产联供系统,它以城市天然气为燃料,利用小型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等设备将天然气燃烧后获得的高温烟气首先用于发电,然后利用余热在冬季供暖;在夏季通过驱动吸收式制冷机供冷;同时利用排气热量提供生活热水。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节能方案设计
摘 要 :作为2世纪新建超高层摩天大楼 ,上海 中心大厦以我国现行 《 1 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三星级为 目标 ,定位于打造一 个资源高度 集约化、能源高度节约化、
实现人、建筑 、城市 与自然和谐 共存的绿色超级 垂直城市 。通过 对其建 筑节能方案设计 介绍,为我国今后超 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促使 其走上可持续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通 过 大 量 风 洞 试 验 测 试 确 定 了 外 立 面 采 用 螺 ;《 懿}}≯
, Ⅶ
旋 上升 的设计形 式 。根据 测试结 果 与 常规方塔型建 筑外
立 面 相 比 ( 图 2所 示 ) 如 ,螺 旋 上 升 式 建 筑 外 立 面 设 计 可将
发 展道 路 。
关键 词 :超 高层建筑;绿 色建筑;玻璃幕墙 ;能源系统
中图分类号 :T 2 1 U 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7 -1 X( 0 1 32 —4 648 4 2 1 )0 —70
超 高 层 建 筑 因 其 土 地 利 用 率 高 及 地 标 性 商 业 推 广 优
高度超 过 3 0n 0 q的建筑数 量共计约 4 4幢 .我国 内地 占到
l 5幢 ,且 未 来 1 0年 内还 将 可 能 出 现 3 ~4 0 0幢 4 0I 以上 0 I T 的超高层建筑。 超 高 层 建 筑 在 有 效 提 供 土 地 利 用 率 的 同 时 .也 带 来 能 源 、 资 源 、环 境 与 交 通 等 问题 ,其 中能 源 问题 尤 为 突 出 。
;
另 外 ,上 海 中 心 大 厦 还 通 过 降 低 幕 墙 玻 璃 可 见 光 反 射
上海中心 设计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上海中心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设计方案## 1. 简介上海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市的一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设计方案旨在创造一个独特而功能齐全的建筑,充分展示上海的现代化和创新能力。
## 2. 设计目标- 突出上海的现代化形象和经济实力- 提供多功能空间满足各类需求- 与周围城市环境和谐统一- 引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概念## 3. 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将上海中心打造成一个全球瞩目的城市地标,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和结构技术,以及独特的外形和功能布局。
### 3.1 外形设计上海中心采用了流线型的外形设计,建筑外观主要由玻璃幕墙和金属结构组成。
整体呈现出动感和现代感,并突出了建筑的高度和气势。
### 3.2 功能布局上海中心包含了商业办公区、观光区和公共空间。
商业办公区提供了高级办公室和会议设施,满足各类企业的需求。
观光区包括观景台和展览区,游客可以欣赏到上海城市的全景,并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公共空间包括休闲区、咖啡厅和餐厅,为人们提供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 4. 设计特色### 4.1 可持续发展上海中心采用了多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概念,包括节能灯具、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建筑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持续性。
### 4.2 先进技术设计方案引入了先进的建筑和结构技术,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采用了最新的抗震技术,使建筑能够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保持较好的性能。
此外,还使用了先进的建筑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仿真和分析。
### 4.3 城市连接上海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城市交通和连接性。
建筑周边设有地铁站和公交站,方便游客和员工的出行。
与周边的建筑和街区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集群,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 5. 展望上海中心设计方案的实施将为上海市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料的上海中心大厦
关键筒 +巨柱 +伸臂桁架
关键筒 +巨柱 +伸臂桁架 +环带桁架
本工程关键筒在立面上共分为9个区域,墙体厚度随高度上升而递 减,其厚度从1200mm变化
关键筒截面在1区至4区呈正方形九宫格筒体。到第5区后,四个角 部旳墙体开始向两边收缩,形成切角方形布置。至第7区时,原有旳九 宫格变为十字型五宫格筒体。
大楼在运营过程中,酒店、办公等会 产生大量旳热空气,尤其是上海中心 大厦有24 个直接对外营业旳大空间 旳空中花园,在夏季会集聚温度较高 旳热空气
所以,热回收利用技术就是将这部分 旳热空气进行回收,采用热泵型热水 加热器,为酒店提供生产生活热水。 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成空气水热泵系统 ,采用带ECM电机旳风机盘管机组。
设计师创新性地经过对双层幕墙体系 进行分区及让外幕墙呈缓慢旋转旳形 态,在内外墙体之间大胆发明了24个 “空中花园”,不但为在超高建筑中 工作与生活旳人们带来一种全新旳体 验,而且经过分布于“空中花园”旳 商店及餐厅,降低了楼内人群下到地 面旳交通需求,从而降低能耗。
这个巨大旳空间没有一 点钢筋水泥构造。钢构 造臂架从内幕墙板块中 穿出。
其中,中央机组占36%,空调 通风系统占33%,灯光控制占 24%,外围护系统占7%,节能成 果相当可观。
三幢摩天大楼分别象征着中国旳过去、 目前和将来,金茂大厦代表着中国从 过去奔向新世纪,整体钢构造旳设计 从中国古代宝塔层层叠叠旳形式和向 空中逐渐收缩旳特征取得灵感。环球 金融中心代表中国向世界开放、引进 外资旳当代,属于一种非常经典旳当 代建筑简约风格。上海中心则面对将 来,以中国—永恒旳将来为愿景。
外伸臂桁架贯穿关键筒腹墙
真正旳“绿色”摩天楼:
• 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多项最新旳绿 色环境保护技术,工程将严格按照 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和美国LEED 绿色建筑认证旳原则和要求进行建 造,将是一座真正旳“绿色”摩天 楼,同步也是世界上首座同步经过 两大致系认证旳摩天大楼。是极具 全球影响力“绿色”地标。
当代超高层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
这些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规划阶段,上海中心 大厦采用了生态优先的策略,充分考虑了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实现了建筑物 与环境的优化融合。在建筑设计阶段,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楼体进行优化设 计,提高结构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在能源利用方面,大楼积极采用可再生能 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
当代超高层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以上 海中心大厦为例
目录
01 一、上海中心大厦背 景和意义
02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 念
03
三、上海中心大厦关 键技术探讨
04 四、生态效益评估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超高层建筑在城市景观中占据了 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追求建筑高度的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 当代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次演示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深入探讨当代 超高层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
设计理念
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理念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环境。设计师们深知, 作为一座城市的核心,这座建筑必须融入其所在的环境,同时也要能反映出上海 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活力和未来。因此,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既体现了现代建筑 的简洁和优雅,又充分展示了上海的独特魅力。
建筑设计
环球金融中心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元素。建 筑采用了创新的钢构设计,使整个建筑在保持稳固的同时,呈现出轻盈而富有动 感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不仅赋予了建筑现代感,也使其在众多的摩天大楼中脱 颖而出。
环球金融中心的外观设计也极具特色。它的外观呈圆弧形,犹如一艘巨大的 船只,寓意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同时,建筑的顶部设计也充满了创新, 犹如一个向上的箭头,寓意着上海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上海中心设计方案
上海中心设计方案第1篇上海中心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城市地标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中心大厦作为城市核心区的超高层建筑,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办公、酒店及文化休闲综合体。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合法合规: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设计标准。
2. 人本理念:充分考虑人性化需求,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建筑环境。
3. 创新设计:运用先进技术,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4. 绿色环保:注重生态平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5. 持续发展:充分考虑项目长期运营需求,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性能。
三、设计方案1. 总体布局(1)建筑用地:项目用地面积约为3.14万平方米。
(2)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为57.6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为632米。
(3)建筑布局:采用“一主两辅”的布局形式,包括主楼、东辅楼和西辅楼。
2. 建筑设计(1)主楼:共128层,地上125层,地下3层。
1-3层为入口大堂及商业配套,4-72层为办公区,73-83层为酒店,84-125层为观光层及空中会所。
(2)东辅楼:共7层,地上5层,地下2层。
设有会议中心、多功能厅等设施。
(3)西辅楼:共7层,地上5层,地下2层。
设有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
(4)建筑风格:以现代风格为主,强调线条流畅、简洁大方。
3. 结构设计(1)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钢结构体系。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按照最新抗震规范进行设计。
(3)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舒适度,对结构进行优化。
4. 设备设计(1)给排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确保水质安全。
(2)电气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满足用电需求。
(3)暖通系统: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智能化系统:涵盖楼宇自控、安防、通信、信息等多个方面。
5. 绿色建筑(1)绿色建筑等级:按照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达到三星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