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
挣多少钱在中国算是真穷人

挣多少钱在中国算是真穷人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23期买不起房、开不起车,甚至租房也只能在隔断间“蚁居”,在自嘲文化的席卷下,越来越多人都自称“穷屌丝”。
然而,“穷屌丝”够得上贫穷标准吗?在中国,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穷人?《沿海时报》记者曹国晴对此进行了报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上调国家扶贫标准,2009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从2008年的年收入1067元上调至1196元,2010年随CPI上涨而再上调至1274元。
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这个上调幅度历史罕见,比2009年提高了92%。
因此,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一条线让贫困人口飞涨到了1.28亿,这是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这个数字更意味着更多的人将得到帮助。
虽然标准大幅提高,但算下来每人每天的收入也只是约为6.3元。
这足够让生活在较富裕地区的人们感到震惊,因为在城市的写字楼旁,这点钱只够买一个煎饼果子。
这些量化的数字,让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贫困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吃一个土豆”,“人畜同屋,家无四壁”,当我们看见这样的新闻就不会觉得是“奇闻”。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和世界接轨。
那么,与国际扶贫标准相比,我国每人年入2300元(折合每日收入约为1美元)的标准高还是低?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这些标准线是怎么算出来的呢?1980年代的国家贫困标准线相当于“吃饭线”,是以卡路里计算得到。
目前,中国国家扶贫标准已经发展到了多维度,不仅保障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使贫困人口获得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
实际上,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国家扶贫标准已经超过了世行的国际贫困标准。
官方称14省扶贫标准高于2300元国家线

官方称14省扶贫标准高于2300元国家线
佚名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
【年(卷),期】2012(000)014
【摘要】记者在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获悉:目前我国共有14个省份的地方扶贫标准高于2300元的国家贫困线。
目前执行2300元国家扶贫标准的省份有17个,以中西部省份为主;标准高于2300元的省份有14个,以东部省份为主,例如浙江4600元、江苏4000元、辽宁3200元等;此外,重庆、广东正在探索扶贫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总页数】1页(P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8
【相关文献】
1.国际儿童高血压界值标准出炉:14岁后界值男高于女 [J],
2.黑龙江省大豆补贴标准继续高于玉米 [J], 刘伟林
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局关于调整扶贫标准及今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意见的通知 [J], ;
4.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以色列:G,TBT,N,ISR,88——官方标准SI926-采用防腐剂储存的水果与蔬菜产品的官方标准的修正案 [J],
5.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技术经纪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通知(粤人社规[2021]14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

历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以下简称“扶贫标准线”)是贫困人口识别和扶贫政策制定的基本参考依据。
它是基于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旨在帮助政府确定贫困人口、制定扶贫政策、评估扶贫成效等。
中国自建国以来就一直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标准。
其中,扶贫标准线作为政策实施的基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的数值为人均年收入2300元。
这一标准是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来制定的,旨在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扶贫标准线是根据国家层面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而定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不断调整和提高扶贫标准线的数值,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
这一标准的提高,既代表了中国减贫工作的成绩,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对贫困问题的高度重视。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首先,扶贫标准线的数值目前仍然相对较低,无法完全覆盖贫困群体的全部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困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等原因,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其次,扶贫标准线的制定还需要更加科学和细致的调研和数据支撑,以确保它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扶贫标准线的数值。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确保贫困人口能够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
同时,通过发展产业、教育、卫生等事业,提高贫困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以逐步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其次,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扶贫标准线的数值。
中国政府将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统计体系,定期对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扶贫标准线的数值。
需要指出的是,扶贫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提高扶贫标准线的数值,还需要注重解决贫困人口的根本问题。
这包括加强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使贫困人口有能力脱贫致富。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此次扶贫工作会议上备受关注的内容 有两个:
一、扶贫线标准上调 二、部分贫困县“脱贫不脱帽” 进退机 制亟待完善
一、扶贫线标准上调
扶贫线标准数次上调仍有待提高
据悉,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 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 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 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后来此标准随物 价调整,到2007年时为785元。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 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年底,调整为1067元。 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 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 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开。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扶贫开 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 全党全社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更大的决 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 各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 标。
二、部分贫困县“脱贫不脱帽” 进退 机制亟待完善
资料显示,中国2001年核定了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 县(即原来的国家级贫困县),10年来不少贫困县已经取 得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成为经济强县,但它们仍然戴 着贫困县的帽子。 对于部分贫困县不愿“脱贫”的原因: 一方面,贫困县可得到可观的扶贫资金, 另一方面,不少优惠政策也与贫困县绑定,只有贫困 县才能享受到。
我国近年来扶贫线标准变化
2007年,按绝对贫困标准年人均收入低 于785元,按低收入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 1067元 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统 一为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 2010年,年人扶 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 发政策。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 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 92%。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把更多低 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发展 的进步,是扶贫力度加大的重要措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反贫困的三大新趋势

引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而其中的最大的难点可能就是反贫困问题。
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应关注贫困问题。
因为任何一种小康都不可能建立在贫穷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国的剩余贫困态势如何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解决剩余贫困问题相关政策或对策的制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的贫困问题在其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以下新趋势。
1衡量贫困的水平指标将呈刚性上升趋势,并会以相对贫困为主要衡量标准一般而言,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一国人们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
因此,为落实我国的共享发展的经济理念,穷人的衡量标准也必将与物价指数挂钩。
这也是全世界各国治理贫困的一般规律性。
在发达国家,伴随着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贫困的标准也会呈现出高位化的变化趋势。
比如,在美国,以四口之家的贫困线标准为例,1947年的贫困线标准为2000美元,1983年则上调到10178美元,1999年更是上调到17029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从2000至2005年,其贫困线标准分别依次上调为7603美元、17650美元、18244美元、18810美元、19157美元和19350美元,2011年调整为27937美元。
[1]一般而言,在我国,关于我国农村贫困的衡量标准,有绝对贫困标准和相对贫困标准。
其中,绝对贫困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或生活方式条件下,个人或家庭的日常生活水平不能达到一种全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临界点状态。
比如,1985年我国农村贫困的衡量标准是人平均年纯收入为200元人民币。
到了1995年上调到530元,10年间增长165%。
进入21世纪,更是不断调整。
其中,2000年调整为625元,到了2010年调整到1274元。
特别是到了2011年,以2010年的不变价为准,我国农村的贫困线标准上调到2300元。
该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2]但与世界银行的标准仍存在差距。
[3]就实践而言,我国长期都依据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路里来推算贫困标准。
贫困人口的2015标准

贫困人口的2015标准贫困人口是指因收入低于一定标准而无法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人群。
2015年,我国对贫困人口的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以更好地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贫困人口标准为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的综合考量。
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使得生活成本增加,同时就业市场也面临一定的压力。
因此,对贫困人口标准的调整是必要的,以更好地反映当时的经济困难程度。
在2015年的贫困人口标准下,我国的贫困人口总量为约7.3亿人。
这一数据凸显了贫困问题在我国依然严峻的现实,也表明了贫困人口的庞大规模。
贫困人口的增加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会给这部分人群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和压力。
针对贫困人口的2015标准,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发展产业扶贫、实施教育扶贫和医疗扶贫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减轻贫困人口的生活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除了政府的扶贫政策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通过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这种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能够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帮助,也能够增强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良好氛围。
然而,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帮助贫困人口,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力度,完善扶贫政策,创新扶贫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的来说,贫困人口的2015标准是基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而制定的,它反映了贫困人口的现实情况和生活困难。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实现全面脱贫,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时事政治资料(补充)

1.中央扶贫工作会议11月29日在京举行,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提高92%。
2.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日联合出台《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首次明确要求党政机关采购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
(称之为“公务车双限令”)3.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移交权力协议。
4.11月27日,阿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决定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
5.2011年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
“稳中求进”成为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
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和风险,主要表现为: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加大;劳动力、土地、能源资源、环境等成本推动因素对物价上涨的影响趋于长期化;金融财政领域潜在的风险隐患比较突出。
2012年的任务是: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三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五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6.12月10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举行,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以共同维护和保障湄公河航运安全。
7.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
8.驻伊拉克美军完成撤离步骤。
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12日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2020国家扶贫标准最新政策解读

2020国家扶贫标准最新政策解读上调至2300元比2009年标准提高92%11月29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为本报独家解读这一新标准。
新标准稳妥可行,符合扶贫开发工作实际,又着眼未来十年扶贫目标提高扶贫标准,是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进入新阶段、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必然要求。
新标准既有利于覆盖更多扶贫对象,使刚越过温饱线的贫困农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又充分体现了中央解决好农村民生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与区域发展差距的坚强决心。
标准提高不是否定以往成绩,扶贫成绩与标准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扶贫标准是国际惯例。
根据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目前有88个发展中国家有扶贫标准,过去20年中,有35个国家调整过自己的扶贫标准,完全按照所谓国际标准来制定本国标准的只是极少数国家。
扶贫标准提高92%,但绝对值还很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前不久,美国政府人口普查局公布了一组数据,说美国的贫困发生率是15.1%。
而按照中国政府新的扶贫标准,贫困发生率13.4%,有人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
后来此标准随物价调整,到2007年时为785元。
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年底,调整为1067元。
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
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但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仍被视作偏低。
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纳入扶贫范围。
2012年12月8日起辽宁省扶贫标准将提高至3200元,比原来1500元的扶贫标准提高了1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扶贫标准上调至2300元
据新华社电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昨天在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形势和任务,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胡锦涛强调,当前中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胡锦涛指出,到2020年,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议讲话中强调,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
■解读
更接近国际贫困标准线
更多低收入者享受扶持
提高扶贫标准,最直接的影响是让更多低收入群体享受到政策的扶持,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原副所长杜晓山表示,提高扶贫标准,有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其次,体现了中央对贫困问题的重视。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央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人民改善生活的扶持力度。
过去一直说贫困人口减少,但事实上实地了解后会发现,贫困人口和地区存在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诸如入学、医疗等问题,所以以前单纯说贫困人口减少,不够实事求是。
据新华网消息,经过此次大幅上调,中国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
世界银行2008年宣布,将国际贫困标准从每天生活费1美元提升至1.25美元。
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
■释疑
1
标准上调考虑物价及收入状况
2300元是如何制定的?
2300元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根据会议发布内容,2300元是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树凯说,我国1986年制定贫困标准时,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
目前,2300元的贫困线应该综合考虑了我国农民购买力、农村物价上涨、国际贫困标准等因素。
赵树凯认为,2300元的标准与2009年相比,提高92%,幅度较大,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地区的重视,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的决心。
2
标准大幅提高有利于西部扶贫
为什么一下提高幅度这么大?
中国扶贫标准经历过几次调整,而这一次,一下子从1274元调整为2300元,幅度空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任常青分析表示,在新标准下,中国贫困人口会大幅增加。
据新华网消息,标准调整后,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
为什么提高幅度这么大?任常青表示,新标准主要是考虑到下一个10年的扶贫纲要,如果标准太低,需要经常调整,并不利于扶贫发展。
如果标准较低,很多地方只能“插花式”地扶贫。
而大幅度提高扶贫标准后,有利于中西部地区连片扶贫开发,也有利于整个地区的规划和发展。
3
贫困人口增加不影响国家形象
贫困人口增多会不会增加公众疑虑?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原副所长杜晓山表示,有的人会认为,贫困人口大幅增加,会影响国家形象,这种想法虽情有可原,但以前对外宣称的贫困人口数量,确实不符合实际。
提高标准覆盖更多贫困人群,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开放、信心和能力的体现,不会影响国家形象。
公开资料显示,2011—2015年段越南的贫困户标准是:农村贫困户标准为人均年收入480万越盾以下,折合成人民币是1511元。
而2010年越南人均GDP是1162美元,中国是4500美元,相差近3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任常青表示,与国际标准相比,即使是与一些亚洲邻国相比,中国的贫困线都划得太低。
提高标准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如果不提高,让很多贫困人口享受不到国家扶持,才恰恰会影响国家形象。
4
贫困人口将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贫困人口和地区能得到哪些实惠?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任常青介绍,贫困人口和地区将得到国家扶贫资金的重点扶持和帮助。
扶贫资金在贫困地区重点投放,通过扶贫开发项目扶持,比如有的贫困村会整村推进,国家出配套资金,改善基础建设,修建文化场所,山区进行道路建设,以及农田改造、农村灌溉、水利条件的改善等。
此外,国家财政还拿出部分资金,在贫困村设立村级互助资金项目,目前中央层面每个贫困村给钱是15万元,地方财政根据自身情况,可以在15万元的基础上往上加。
这些钱相当于村里的循环资金,贫困村民可以借出来周转、用于创业等,有借有还,交一定的资金占用费。
任常青表示,农民在银行贷款比较难,而这部分钱,就是给贫困村的优惠,“借的人多了,再还回来,资金量越来越大,可以带动村里富起来”。
■扶贫资金管理
对扶贫对象补助必须在村内公示
昨天,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修订后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办法增加了关于公告公示制度的要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资金新增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办法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持重点重新作了规定,即“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倾斜”。
不再将教育等列为资金使用方向
办法明确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包括:支持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缓解扶贫对象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以及按适当比例安排项目管理支出。
与原办法相比,修订
稿不再将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有专门投入渠道的社会事业列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向,进一步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两大重点。
取消地方政府配套比例要求
原办法要求地方政府按不低于30%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但该规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贫困地区财政的投入压力,在实施过程中甚至出现虚假配套等问题。
修订稿在引导地方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的同时,取消明确的配套比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