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小说_夜凉如水_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1期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 .28 No .1 2010年1月 JOURNAL OF J I A YI N G UN I V ERSI 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
Jan .2010
张欣小说《夜凉如水》解读
陈艳华
(广东教育学院,广州510303)
摘 要:张欣的《夜凉如水》透视了都市人人性中常态背后的病态。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讲,都市人欲望的压抑导致了个体心理的变异,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性的自我成长受挫,也促生了都市人病态的人性,从最新的超个人心理学的原理来说,都市人的素质、涵养又使得他们可以超越自我、超越现实,在终极的精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张欣对都市人人性的发掘达到更深的层面,在其都市小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人性;压抑;自我成长;超越中图分类号:I 20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2X (2010)01-0057-04
收稿日期:2009-10-11
作者简介:陈艳华(1970—),女,广东肇庆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与文化。
张欣在《收获》(2006年04期)上发表了长篇小说《夜凉如水》,一改她惯用的题材和手法,尝试去触摸城里人那些表面令人倾慕,实际使人发怵的病态人性。张欣在这一小说中以新的眼光洞察都市精英人物体面、睿智背后的变态人生。正如她在谈创作《永远不满意》中所说:“病态的都市恰恰隐藏最复杂、最不为人知的人物关系,隐藏着让人心酸的哀怨、感慨和心悸的插页。”张爱玲也说过:人生如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欣的《夜凉如水》中的兄妹庄世博、庄芷言的病态人性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常态人性背后的心理问题。 一、人性的压抑
在《夜凉如水》中体面的都市人的人性是压抑的。他们在家庭的管制和社会的整合之下,自我已经成为一架空壳。他们人格中的“潜意识”内的各种欲望,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各种欲望,因不为社会风俗、道德、习惯所容纳,而被压抑在“潜意识”领域内,常常是通过个体的病态的
方式表露出来。[1]
只要通过一条有效的通往“潜意识”的途径,我们就可以窥视他们人性的本来面目。
张欣的《夜凉如水》中,表现出为社会所不容的病态人性的人物是兄妹俩:庄世博和庄芷言。庄世博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才无能,在事业上、心理上都依赖妹妹。庄芷言有才有貌,有学识有气质,但只是热衷于为哥哥担当一切,所言所行超尘脱俗。结果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色彩,也干涉了别人的生活。这一切源于他们有一个强悍而专制的父亲和一个软弱的母亲。父亲按照自己的信念和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塑造他们。读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都是父亲说了算。“他这个人在原则问题上是从不让步的,他想,所有的成功,都在于坚持。”庄世博从小是
个乖孩子,但他也曾有过青春期男孩子那样的叛逆。为了抗议父亲要他报读理科,他曾以撞墙、绝食相威胁。结果是,他丝毫不能撼动父亲的绝对地位。更要命的是,父亲从来是告诉他要怎样做,而不会跟他促膝长谈,让他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庄世博性格中的“性欲”———“力比多”就被压抑在“潜意识”领域内,潜意识欲望被抑制表达时,就会产生“转位”,即
潜抑的“力比多”转化为身体的病症。平时并不为家人所觉察,但迟早会以变态的方式爆发出来。在父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1月
亲猝死后,他就割腕赎罪。出于自卫机制的作用,从此妹妹庄芷言取代父亲在他心目的位置,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事事处处离不开庄芷言。
而庄芷言畸形人格的形成可以追踪到她的童年经验。虽说是家中的女孩子,受父母的重负较哥哥要少些,但她自幼耳闻目睹父亲对哥哥的压制,她的正常人性也受到潜抑。她一直压抑自己作为女性的正常需求,对男人没有兴趣,不想结婚,只是乐于为哥哥打点一切,自觉担当起看护哥哥的角色。用文中人物净墨的话来说,就是她的生活“没有春天”。从精神分析学看,一个成人的精神和性格可以在他的童年经验中找到其形成的原因。这对兄妹在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正常欲望的压抑,致使他们成年后性格变异。心理学家认为,可以通过无意识的精神活动来洞察人之本能。这在文学家看来也如此,张欣在《夜凉如水》中说:“事实证明,特别炫目的东西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隐情。而这些隐情恐怕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无论你多么不愿意相信或面对。”张欣让我们从这对兄妹的身上看到都市人令人羡慕的表象下的那些令人不愿相信或面对的隐情。
二、人性的自我成长
人性备受压抑,但无法抑制它的自我成长的趋势。马斯洛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和需求,这个方向一般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2]因而有了“成为你自己”的口号。柏拉图、康德、卢梭等人也有“人性具有潜在的善意”的经世格言。他们相信,人性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自我成长”是人性的根本特点。人的最佳状态就是自主地、有选择地、持续不断地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人类有机体有能力自我指导,能够对自己的存在方式负责。在自我实现动机的驱动下,在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下,人性就能不断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罗斯杰也认为:“有机体都有一种有方向的形成倾向。它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想保存、提高和再造自己的倾向。它也希望摆脱外界的控制而独立,成为自我支配的,甚至超越自己的本性。”[3]《夜凉如水》中的庄世博的问题就出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缺乏适当的环境,迫使他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庄世博在自我成长中有着良好的基础,他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国家级医学专家。他秉承了父亲的睿智,学习上的事情难不倒他,上小学就两次跳级。小时候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色。毋庸置疑,他的人性中具有“潜在的善意”。如果能给他一个适当的成长环境,他会拥有出色的才能和健康的心理,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遭到父亲的强烈阻拦。庄世博喜欢文科,但他父亲以自己的人生经验认定读理科才有出息。直到庄世博以死相逼,父亲的底线终于崩溃了。而每当这对父子在矛盾中撕扯的时候,母亲是那样无能为力,总是无比哀怨地看着双方。虽然后来庄世博如愿以偿,但他总觉得自己愧对父亲,在父亲累倒时割腕赎罪,最终得了偏执型人格障碍。如果说父亲是庄世博的“自我成长”的硬伤,但毕竟父亲在他上大学时就去世了,而这时妹妹庄芷言却成为他以后成长的鸦片。在庄世博的生活中,庄芷言不知不觉充当了父亲、母亲、亲人、妻子的角色。庄世博离婚、职业升迁、交朋结友、吃饭穿衣,都由妹妹做主。哪怕是庄世博结婚后,有什么心事还是找妹妹倾诉。庄世博的妻子就曾经发现他深夜到妹妹的房间,头枕妹妹的大腿躺在床上与妹妹聊天。社会文化论的心理学者认为,人性具有“与自我环境相互调节的功能”。在人的“自我成长”过程中,人会在“自我”和“社会”之间进行综合和调节,引导心理性欲合理地发展。庄世博在“自我”与社会的调节中,庄芷言总是横插一刀,使得庄世博不能在与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