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小说读解
消费型的大众写作—评张欣的长篇小说《对面是何人》_梦想
论文摘要:张欣的新书《对面是何人》是围绕都市的小市民及其世俗生活展开,把视角聚焦于底层人民,在本书中,她并不满足于描写市民阶层在都市生活下的挣扎、困境或者尴尬,而是试图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上的状态,比如梦想。
但是为了融合大众消费模式,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反而弱化了梦想的价值,使之沦落为消费文化的一个符号。
如果张欣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过于倚重故事情节的曲折,那么,消费型的写作方式或许就是作者的在今后的文本创作中难以突破瓶颈的原因之一。
论文关键词:梦想,都市,消费文化女作家张欣的长篇小说《对面是何人》,发表在今年《收获》第三期上。
①“让一个女人低头的,是爱情;能把男人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是他们的梦想。
”小说以开头就点明主旨。
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如一”的女人,在她那个被武侠梦想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男人面前,如同她的名字一样,自始至终低头“如一”的故事。
这篇小说有着童话式的风格。
在老城区的一条叫镇水街的巷子中,因为老公李希特终日埋首在武侠的世界里,不谙世事。
故事的女主角——如一便挑着李希特卸下的责任,在窘迫生活里挣扎维持。
然而当如一意外中了千万大奖后,李希特宁可离婚也要分得600万奔向他的武侠电影梦想。
在电影票房惨败后,李希特选择了死亡,却侥幸不死,最后为拯救被困在传销窝点中的儿子,李希特以一种非常英雄的姿态死于乱刀。
隔着生死两界,儿子终于和父亲和解,而如一也原谅了丈夫。
张欣早期的小说以细腻聪慧见长,近几年的作品却日渐粗糙,通俗倾向明显,②本书《对面是何人》也是未经打磨的粗糙之作,实在让人觉得遗憾。
小说以“梦想”为符号,加以高潮的堆砌,中千万大奖——夫妻反目离婚——丈夫包养情人被儿子看到——雷霆电影失败、为梦想自杀——如一编织的毛衣获国际大奖——丈夫跳楼——重获新生——死于乱刀,看似夺人眼球的一波波高潮,却始终缺乏直指人心、直面社会的力量,张欣试图描写都市底层人民世俗生活下的心灵世界,试图塑造的“堂吉诃德”式的精神斗士,却在金钱、情欲的勾引下堕落,说到底这个“伪斗士”只是一个世俗生活的“迷失者”,一个无足轻重的空想主义者。
论张欣小说的叙述选择及其文化意味
再 神 圣 ”的 时代 , 真正 的现实 是 金钱 意 识充 斥 着所 有 的 空 间 ” “ 。显 然 ,广 东 文 化 在相 当程 度上 承 当 了 昔 日海 派文 化 的主要 功 能和价 值 ,成为 当代 中 国工商 业文 化 和市 民文 化最 富活力 的一 个 生长 基地 。 2 世 纪9 年 代 以来 ,新 写 实 ”小说 作家 已经 感 觉 到 了 日常生活 中物 质 匮乏导 致 的艰 难 尴尬 ,但 身 处 0 0 “ 经 济转 型初 期 的作 家们 ,在 直 言物 质上 的 困窘方 面 仍 缺乏 足够 的勇气 和 自信 。王朔 的小 说 一度 触及 到 人 性 中对 物质 的 天然 向往 以及 都市 生 活 中喷 涌的 日常 欲 望 ,但在 当时特 殊 的语 境下 其 小说 显 然更 具有 文 化 反 抗 的意味 ;新 生 代 ”作家 对 F常 的物 质 欲望 从来 不 加掩 饰 ,但 “ 生 代 ”小说 中普遍 存 在一 个意 义 失 “ t 新 落 的隐形结 构 ,欲望 满足之 后 随之 而来 的是 无聊 和倦 怠 ,生命 中不 能承 受之 轻 ” 的精英 幻 觉 时时盘 旋 不 “
维普资讯
莩未旆 右 20年第7 o 6 期
・
文 学
语 言 学 ・
论张欣小说的叙述选择及其文化意味
◎ 郭亚 明
【 要】张 欣敏 锐 地捕 捉 并真 实地 描 写 了9 年代 伴 随 市场 经 济 大 潮 而 来的 都 市 的新 特 质 ,她 的 小说 抓 住 了 摘 0 都 市语 境 下 各 种 具 有 戏 剧 色彩 的人 生 片段 和 生 活场 景 ,感 受着 社 会 转 型 中都 市 传 统 价 值 式微 和 都 市 人 在 社 会
剧 变 中 产 生 的虚 无 、 恐慌 。 同 时 , 张欣 十分 关 注都 市女 性 的 情 感和 生 活 ,她 的 作 品 承 载 了她 本 人 作 为 女 性 的
喧嚣都市里的诗意------浅析张欣小说
喧嚣都市里的诗意———浅析张欣小说朱雅彬(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张欣喜欢写都市,写都市青年男女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情感遭遇。
张欣在描写都市生活的过程中,揭露了都市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读者的震撼与反思。
她在揭示都市阴暗面的同时,又写到了都市美好的一面,从而缓和了读者心中的震撼。
张欣小说给读者留下的最后一点点温馨与浪漫,是喧嚣都市里的最后一份诗意。
关键词:张欣小说;都市问题;温馨与浪漫;诗意张欣在当代作家中有着自己的特色。
她喜欢写都市,写都市青年男女的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情感遭遇。
张欣在描写都市生活的过程中,揭露了都市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读者的震撼与反思。
她在揭示都市阴暗面的同时,又写到了都市美好的一面,从而缓和了读者心中的震撼。
张欣小说给读者留下的最后一点点温馨与浪漫,是喧嚣都市里的最后一份诗意。
一张欣喜欢写城市,尤其广州这座大都市。
她曾经说:“不知为什么,离开了广州,我就没有了写作的冲动。
”[1]都市的表面纷繁多彩,喧嚣热闹,而张欣的作品越过了这些表面,走进了都市人的内心世界。
她曾经说:“我对都市的理解一向不是霓虹灯,海鲜坊,或者卡拉OK。
那不过是它一层极薄的包装而已。
真正的内核是让人探寻不尽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浮华和热闹,常常是火树银花掩去了的许多辛酸和悲苦。
”[1]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张欣真正关注的是当下都市人的辛酸和悲苦。
都市人有着心酸和悲苦,因为他们处在特殊的位置上。
他们大多是喧嚣都市里的普通人,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却掌握不了话语权利,是处在中心的边缘人。
他们讲求实际利益,因为曾经被或正在被“金钱法则”操纵,深切地体会到了金钱的重要性。
在他们的眼中,金钱不仅仅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拥有精致浪漫生活的必要条件,甚至还可以成就或者毁灭他们的爱情。
所以,都市里一些人可以为了金钱舍弃亲情、爱情、正义和良知。
于是,城市里丑恶的现象增多了,人性也开始异化了。
浅析张欣《锁春记》对女性心理的新挖掘
浅析张欣《锁春记》对女性心理的新挖掘《锁春记》讲述一位中年成功男士与三位性格、背景各异的女性之间的恩怨纠缠。
张欣作为一位执着于书写都市情感故事的作家,敏锐地把握住了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的压力和困惑、迷情与抑郁。
相对作者以往的作品来看,《锁春记》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女性心理的揭示和关怀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标签:《锁春记》张欣女性心理商品时代的到来,使得现代人在享受了空前的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物质的富裕所带来的无所适从和精神焦虑。
面对这种现实,张欣的作品往往将文学的笔触深入到了转型期社会上人们内心的深处。
张欣以自己贴近生命真实的情绪体验去感知和关注都市女性,表现出了不同与男权文化的一面:“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许多时候跟物质生活无关,越是衣食无忧越容易进入一种幽闭的状态。
”[1]因此,对女性心理的深度挖掘,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
庄芷言是《锁春记》的中心人物。
在作品里,庄芷言是一个都市中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阿喀琉斯般的英雄人物,她不仅拥有天仙一般的容貌,且其智慧足以横扫千军。
芷言一出场,便是“一身白衣,蓬松的头发被一降色的丝带随意地束起,纯白的皮肤,精致的五官,那一份脱俗的洁净”[2],让人感觉到她简直犹如仙子一般,由此惊为天人的外表衬托出来的睿智更是让读者折服。
这样一位无论是内心还是外表都处于巅峰状态的女性,即使是面对强大的都市洪流,她也是得心应手的。
在芷言看来,没有什么问题是她解决不了的。
但唯一解决不了的,却是她自己的内心世界,犹如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阿喀琉斯,永远逃脱不了自己脚后跟的宿命。
幼时,世博和父亲失和,身为妹妹和女儿的庄芷言内心十分矛盾,因为她同时深爱着这两个她至亲的男人。
庄芷言知道哥哥脾性倔强,是父亲的一块心病。
于是,庄芷言暗暗下定决定,这辈子一定要为父亲看好哥哥,好让父亲安心。
一路上,庄芷言是作为庄世博的一个精神导师而存在的。
无论是情感的抚慰上,事业的帮助上,还是从生活上,庄芷言一直扮演着父辈的角色。
挥之不去的偶像情结--张欣《最后一个偶像》解读
人 公于 冰 ,原名 于抗 美 ,是 小说 刻 意 塑造 的最 重要 而 又极 其复 杂的偶 像 形 象 。作 为 中国二 十世 纪 九十
什么 ” 体 现 自身 的 价值 ” 、“ ,改 革开 放之 初 .她 毅然 离开 家 乡—— 新 疆 ,来 到 广州 、 深圳 ,接 着又 不惜
年代 都 市女 性 ,在她 的身 上 ,杂糅 了现代意 识 和传
展 融入社 会 的物 化空 间 . 设完 善 自我 的情感 天地 。 创 如果 说 ,女性 文 化解 放意 识 在殉 身 明志 的杜 十娘和
“
一
依 然 仅停 留在少 数 女性 精英 之 中。 r ,1 ,] 竞争 的加剧 ,生存 的艰 难 ,人情 的浇 薄 ,欲望 的 畸胀 .使 不少 都 市女 性 ,纷 纷 舍弃 了 自小就 从父
Vo .3 No. 1 3 S p. 00 e 2 2
挥 之不 去 的偶 情 结 像
— —
张 欣 《 后 一个 最 偶像 》解 读
唐余 俊
( 盐城 工 学 院 社 科 系 ,江 苏 盐 城 2 4 0 ) 2 0 3
摘 要 :于 冰是 张欣 小 说 《 后 一 个 偶 像 》着 力 塑 造 的 一 个 中 国二 十 世 纪 九 十 年 代 都 市 女性 偶 像 。在 于 冰 的 身上 。杂 糅 了现 代 意 识 最 和传 统 道 德 。对 于 冰 形 象 的 着 力 塑造 ,正 表 明 了作 者 小 说 创 作 中挥 之不 去 的偶 像 情 结 ,即 在 偶 像 的 塑 造 上 眷 念传 统 美 德 ;在 文 本 写作 上 因袭 传 统 表 现 手 法 :多 元 、 线 性 、象 征 ;在 叙 事 话 语 上 崇 尚传 统 审 美 趣 味 。拒 绝 “ 体 写 作 。 身 关 键 词 :杂 糅 ;眷 念 ; 因袭 } 崇 尚 ;偶 像 情 结 中 图分 类 号 :I0 26 文 献标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 7 7 (0 2 O — 0 3 —0 0 9 75 20) 3 04 5
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孤独困境(评论)
品 藻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孤独困境陈林丹城市川流不息。
写字楼里频繁演绎商战大戏,精品商厦里排开一整橱窗的琳琅满目,人们的业余生活在烁眼霓虹下肆意缤纷。
然而,街头众声喧哗却互不相通。
午夜电影院里,有人看着一场又一场的武打片,直到在陌生人身边睡去。
深夜亮着橘黄色灯光的窗口背后,藏有许多舔着伤口独守长夜的孤寂灵魂。
“红尘十丈,寂寞的永远只是人心”(《无人倾诉》),张欣的都市是流光溢彩且生机勃勃着的,但于灯火阑珊处,又埋伏着一缕孤独的苍凉。
海德格尔认为,人是被抛到这世界上来的。
孤独本就是全人类面临的普遍困境,并非都市的特产,但都市的孤独有它自己的时代与环境基因。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广州的市场经济,商品浪潮随之汹涌,冲刷着都市中人的生存方式与价值观。
在瞬息万变的掘金时代,人们有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一朝破产。
在这种极不稳定的生存环境下,人们疲于逐利,无暇抚慰自己的内心,更顾不上所谓探索他人的灵魂深度。
商场重利,一切儿女情长都要为之让步,其间的尔虞我诈造就了一出出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剧。
人们意识到,不可能再依靠他人取得内心的安定,只有固守自己的一方孤岛才能无虞。
他们独自面对自己的生存,却也不可避免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筑起一道高墙,阻隔了金钱之外的互动与来往。
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与所谓新鲜感毫不相干,田园牧歌被欣赏久了也丧失了美感,人们关心稻谷,关心瓜茄豆子,所愿唯天气如常、事事稳定顺遂。
身处在那一眼望到头的人际关系网,不甘寂寞的人也许会厌倦这枯燥的安全感,渴望喧哗与骚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路遥的《人生》一度让农村青年人战栗,“高加林”们幻想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一般,登高临绝顶,面向巴黎城的万家灯火,抒一把豪情万丈:“巴黎,我们来拼一拼吧。
”近乎痴迷地,他们把城市读成一首金碧辉煌的诗,并由(评论)723张欣都市小说中的孤独困境衷认定,“城市的生活是热闹而欢乐的,而寂寞和苦痛只与乡村有关。
”然而,行走在高楼缝隙的人同样有意难平的时候,只是都市的孤独不同于农耕社会里的恒常静谧。
《锁春记》解读-2019年精选文档
《锁春记》解读《锁春记》原名《夜凉如水》,是由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欣创作并发表于《收获》2006年第4期的一部长篇小说,后来出单行本时,作者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还是把名字改为《锁春记》,书名典雅并能破题,深得作者的喜爱。
{1}《锁春记》讲述的是现代都市女性,特别是成功女性背后隐藏着心理疾患的故事。
张欣揭开了现代都市成功女性背后鲜为人知的幽闭的情感世界。
所谓“锁春”,就是指女主人公庄芷言“为了成全哥哥庄世博的事业,从而放弃了个人的生活、情感,将自己幽闭起来”{2},“整部小说都在写她的心路历程” {3}。
金融界精英庄世博,年届四十,事业蒸蒸日上,感情世界却危机四伏。
他的妹妹庄芷言,一个冷艳聪明的女人,在父母相继去世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哥哥的责任,并以她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全力辅助哥哥庄世博克服感情上、事业上的重重障碍,助其登上国有银行行长的宝座。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庄芷言在哥哥登上事业的高峰后,却选择了割腕自杀,黯然离开人世。
庄芷言的死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张欣在徐徐揭开现代都市女性幽闭的情感世界时欲言又止,以女主人公庄芷言的死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个不解之谜。
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等方法,对庄芷言的死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一、超乎寻常的兄妹关系《锁春记》的内核讲述的是一对亲密的兄妹,妹妹为哥哥的事业而奉献一切的故事。
千百年来,这种亲密的兄妹关系或姐弟关系不断地演变着。
中外文学史上,较早对兄妹间亲密的故事进行讲述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中妹妹麦琪和哥哥汤姆自小感情甚笃。
在父母因一场官司而相继去世后,麦琪和哥哥相依为命。
麦琪为了哥哥的感情拒绝了菲利浦的求婚,甚至在和斯蒂芬私奔后,宁愿忍受众人的责难和汤姆的冷眼,还是坚持返回家乡。
最后在一场洪水泛滥中,麦琪为了寻找与搭救哥哥汤姆,与哥哥一起被洪水淹没,这一切不仅源于亲密的血缘关系,更是源于麦琪对哥哥执着的爱。
麦琪最终与哥哥紧紧抱在一起沉入河底,永远也不分开。
喧嚣都市里的孤独女人——张欣小说女性形象浅析
作者: 蔺春华
作者机构: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教学部甘肃兰州730030
出版物刊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33-35页
主题词: 张欣;女性人物;分析
摘要:张欣以其特有的细腻洞察到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这个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面临的动摇、矛盾乃至抉择。
她通过塑造一系列艺术形象.表现女性在现实条件下的两难处境,以及社会转型在女性心灵深处造成的难言而又深刻的震荡。
张欣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重塑现代女性的人格和精神,并引导读者对女性的感受、体验及其追求寻求认同。
从而在广泛意义上揭示了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变迁和现代人的生存忧虑。
张欣和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亦己成为当代文坛上一道绚丽璀灿的风景。
张欣小说_夜凉如水_解读
第28卷 第1期 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 .28 No .1 2010年1月 JOURNAL OF J I A YI N G UN I V ERSI 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 Jan .2010 张欣小说《夜凉如水》解读陈艳华(广东教育学院,广州510303)摘 要:张欣的《夜凉如水》透视了都市人人性中常态背后的病态。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讲,都市人欲望的压抑导致了个体心理的变异,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说,人性的自我成长受挫,也促生了都市人病态的人性,从最新的超个人心理学的原理来说,都市人的素质、涵养又使得他们可以超越自我、超越现实,在终极的精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张欣对都市人人性的发掘达到更深的层面,在其都市小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人性;压抑;自我成长;超越中图分类号:I 20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2X (2010)01-0057-04收稿日期:2009-10-11作者简介:陈艳华(1970—),女,广东肇庆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文学与文化。
张欣在《收获》(2006年04期)上发表了长篇小说《夜凉如水》,一改她惯用的题材和手法,尝试去触摸城里人那些表面令人倾慕,实际使人发怵的病态人性。
张欣在这一小说中以新的眼光洞察都市精英人物体面、睿智背后的变态人生。
正如她在谈创作《永远不满意》中所说:“病态的都市恰恰隐藏最复杂、最不为人知的人物关系,隐藏着让人心酸的哀怨、感慨和心悸的插页。
”张爱玲也说过:人生如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张欣的《夜凉如水》中的兄妹庄世博、庄芷言的病态人性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常态人性背后的心理问题。
一、人性的压抑在《夜凉如水》中体面的都市人的人性是压抑的。
他们在家庭的管制和社会的整合之下,自我已经成为一架空壳。
他们人格中的“潜意识”内的各种欲望,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各种欲望,因不为社会风俗、道德、习惯所容纳,而被压抑在“潜意识”领域内,常常是通过个体的病态的方式表露出来。
张欣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解读
张欣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解读李俊红【摘要】黑社会在当代中国有其生长和发展的历程,近几年更是沉渣泛起.张欣的两部长篇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均涉及黑社会人物,他们表面上是正经的生意人,背地里却为非作歹、制假售假,甚至将触角深入到司法界,干预司法.小说对黑道人物的塑造和黑恶势力的揭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13【总页数】3页(P119-120,123)【关键词】《沉星档案》;《深喉》;黑道人物;黑恶势力【作者】李俊红【作者单位】河套大学,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张欣是当代中国颇具实力的一位女作家,近些年,她写出了一系列都市言情小说,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
她的小说涉及生活面较广,人物塑造多样化,白领、农民工、富豪、黑社会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发表于2000年的《沉星档案》,以电视台女主持人公寓遇害为切入点,引出一个黑道人物——贺少武。
发表于2004年的《深喉》,以广州报业竞争为背景,涉及多重不为人知的黑幕交易。
这两部长篇小说都以真实的新闻作为创作背景,但它们又绝不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重复,而是借助于新闻事件,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当代社会生活,其中融入了作家对于重大社会问题深沉的思考。
联系当今社会黑恶势力之猖獗,作品源于生活地反映黑社会,绝非偶然。
黑社会就是地下社会,是一种独立于正常社会、具有反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严密的组织形式的犯罪团体。
从学理上看,黑社会是一个游离于合法社会之外的高效犯罪结构,它集暴力和经济犯罪于一身,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比较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国的黑社会,自古就有,据说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黑社会大肆发展的日子主要是在上世纪初,在30-40年代达到了高峰期。
新中国建立后对黑社会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迫使其主要活动范围转移到了海外,在大陆至少绝迹了30年。
论张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张欣 “ 所描述 的都市 女性 及其 中产 阶级 的生 活特性 ,带有一 种理想 化 、浪
的苍茫 时刻 ,例如 ,她情归何处 ? !她 匆
匆地消失在夜色 中……”
当代女性 作家 池莉 ,她 的很 多作 品 也是体 现 了社会转 型 时期人 们思想 观念 的一种 巨大 的改变 ,反映在两性婚 姻上 ,
论张欣小说 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口广西师范学院 甘 小 娟
【 摘
要】 张欣描写当代的女性都市
国社 会转 型时期都 市人 的生活环 境 、生
中演 绎着 自己的爱情 故事 。她们 大都具 备较 高 的专业 素质或 者较 高的学历 ,与 身边的男性一样 ,参与着各种社会竞争 ,
同时也承受 着竞争 的压力 。在事业 的拼 搏过 程 中 ,感情却 出现 了重 重危机 ,她
就是原 本传 统 的婚 姻观 念受 到 了现 实社 会 强 大 的冲击 。池 莉在 小说 中也善 于描 写女性在面 临感情危 机时的伤痛心理 , 但
漫化 、梦境般 的色彩” 。她通过都市 中的 几个 白领 女性在 爱情 、婚 姻 、事业上 的
人生 经历 ,叙说 着女性们 在社会 转型期
在
内心 世 界 。
的结尾 处 :甘婷始知 ,她生命 中的 “ 难题 远不 止是 否选择 舞蹈 作为终 身 的追
求这 一件 事 ,等待她 的 ,还有许 许 多多
爱又怎样? 爱又怎样 ? 爱 睛只是一 不 ”
种装饰 。菊 花的到来让可馨走 出了困境 , 但是她 的婚姻生活也开始 出现 了质疑 。
资本及 职业声 望资本 ,以从事 脑力 劳动 为主 ,主要靠 工资及 薪金谋 生 ,拥 有一 份较 高收入 ,较好 的工作环境 , 良好 的 职业 就业 能 力及 相 应 的家庭 消 费能 力 , 有一定的 闲暇生活质量 的社会群体 ” 。中 国的 中产 阶层包 括专业 技术 阶层 、各 类 管理人员 、新 中产 阶层 即 白领 人员 。其
《深喉》有感
读《深喉》有感——看司法腐败与新闻报道的公正性作者张欣的小说《深喉》以翁远行杀妻一案为线索展开全文,刻画了《芒果日报》名记者呼延鹏为寻求真相,为无辜的翁远行伸张正义吃尽苦头,仍坚持追求真理和弘扬社会正面精神力量的鲜明形象,同时也揭露了司法界的腐败。
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呼延鹏偶然获取了一条信息----6年前轰动全国的翁远行杀妻毁容案其实真凶另有其人,真凶已被抓捕,翁远行被悄悄释放。
呼延鹏以为是件普通的冤案,故发表了《一起冤案引发的思考》为这起冤案的受害者翁远行发声,讨公道。
孰料上级部门极力打压媒体对此案的报道。
相关部门对这件看起来不是那么复杂的案件的讳莫如深引起了呼延鹏的怀疑并促使他对此案的持续追踪。
随着对翁远行及其辩护律师徐彤的接触和调查,呼延鹏渐渐发现当年负责此案且受人敬佩的法官沈孤鸿疑点重重,而呼延鹏揭露真相的系列追踪报道《谁对他们的六年负责》、《司法界还有没有“净土”》使沈孤鸿为求自保屡次陷害呼延鹏。
呼延鹏即使被设计入狱,遭人羞辱暴打,也依然坚持为社会正义发声。
小说的结局是被权力蒙蔽双眼的人都得到了惩戒。
涉及的一系列在幕后操纵案件的执法、审判人员来突出司法腐败的问题,提出对不完善的司法制度的质疑。
同时,也让我们探讨新闻报道为正义、为公平,为弱势群体发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报道新闻,引起党和人民关注的重要性。
小说中沈孤鸿曾是负责敬业却因毫无背景而仕途不顺的法官,后因果敢坚决地办理多起大型贪腐案获得清廉好官强书记提拔成为司法界重要人物,结果抵挡不了野心的驱使,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而翁远行的律师徐彤在翁远行坐冤狱的几年里一直不停地为他奔走,后被沈孤鸿设计吊销律师资格证后变得谨言慎行起来。
这两个人都曾是正义的化身,或是因为诱惑和阻挠放弃了伸张正义。
相比之下,记者呼延鹏不管是哪个新闻,都从始至终坚持为弱势群体,受害人发声,不肯屈服于强权和政治压力,坚持揭露真相,弘扬社会正义。
读罢小说,我不禁对呼延鹏这样历经危险,一度身陷囹圄仍为普通民众说话、不惧强权阴谋、不为政治左右,一心为正义、公平、针砭时弊而斗争的记者表示由衷地敬佩。
浅析张欣小说中都市女性命运的悖论
之 道 , 而 实现 人 性 的 关 怀 。 从
关 键 词 :现 代 都 市 ;悖论 ;自我 建 构 ;坚 守与 妥协 中图 分 类 号 :I0 2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0 —39 fo 9o 一O9 0 07 68 2o )3 OO一 5
一
进而 形成 了她 “ 小 子 ” 性格 , “ 得 和男 人 一 假 的 从 做 甚至更 好 ” 这样 的信念 中 , 以事事都 比哥 哥 她 为 爱结 样好 , 做得 出色 , 获得 家庭 和 社 会 的认 同 , 强地 完 成 了 顽
、
女 性 自我 建构 与消 解 的悖 论
婚》 为例
收 稿 E期 :20 l 09— 0 4— 0 2
作者简介 :唐 冰炎 , , 女 江西省新余 市新余 高等 专科学校人文系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现当代文学。 章淑华 , , 女 江西省新余 市新余 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 目:此文为 江西省 20 07年度省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十世纪 中国女性作 家城市生活题材 作品研究”的 二
剖析。
在 陆弥 的事业爱 情 均走 出一 条上扬 的 曲线时 ,
她 的家 庭发生 了变故 : 哥陆征 得 了尿毒症 。而更 哥 在 张欣 的小 说 中 , 画 了一系列 “ 刻 假小 子 ” 型的 富戏剧 性 的是 , 弥 中学 时的 同学祝延 风 以颇 具经 陆
女性 形象 , ,窑艺》 如 《 中的一 帆 ,无 雪 的冬 天》 《 中的 济实力 的成功 人士 出现 , 开始追 求她 , 并愿 意承担
解读张欣的《终极底牌》
解读张欣的《终极底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反映两代人之间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冲突与拮抗,历来是都市小说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在看腻了官场职场上的钩心斗角和婆媳关系中的鸡零狗碎后,这类大多带有轻喜剧色彩的小说常常会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作者、读者双方也因此形成了思维定式。
如何超越创作、阅读上的惯性和惰性,使这类题材的作品不至于沦为《家有儿女》式的情景喜剧脚本,能够在可读性与思想性、“轻”与“重”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并在当下大众耳熟能详的情境中展示出更高层次的伦理、人性思索,成为摆在都市小说作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这道难题,在发表于2013 年底的长篇小说《终极底牌》中,女作家张欣给出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写“代沟”这种当下读者再熟悉不过的老生常谈,本身就是一种颇具挑战性的文学探险。
以往作品的惯用写法,是极力渲染两代人之“异”,在表现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上倾注大量笔墨,甚至不惜变亲人为仇人,化亲情为仇恨,使得这类作品中弥漫一片戾气,“满满的都是负能量”。
这样的家庭关系或许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却又让读者在极端情境面前不免生出些许悲哀,慨叹传统和谐的家庭关系在时代洪流冲击下的日渐式微。
张欣则另辟蹊径,不以“火药味”为卖点,而是转向其反面。
小说以两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女高中生的情感波折为线索,既写她们心中对老师和学长涌动的情愫,也串起了父母一辈虽不轰轰烈烈、但却刻骨铭心发人深省的爱情悲喜剧。
尽管在《终极底牌》中,我们也能看到些许母女、母子冲突的痕迹,例如崖嫣对母亲不告知自己兰老师家访实情的愤怒、豆崩对母亲在父亲治病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的无法容忍、程思敏承担不起母亲“望子成龙”的重压而愤然出家,但留给读者更深刻印象的,却是崖嫣为母亲煎中药时的细心、野晴小姐和豆崩之间看似冷淡的母女关系背后蕴藏的温情。
张欣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解读
作者: 李俊红
作者机构: 河套大学,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出版物刊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9-12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3期
主题词:�沉星档案》;《深喉》;黑道人物;黑恶势力
摘要:黑社会在当代中国有其生长和发展的历程,近几年更是沉渣泛起。
张欣的两部长篇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均涉及黑社会人物,他们表面上是正经的生意人,背地里却为非作歹、制假售假,甚至将触角深入到司法界,干预司法。
小说对黑道人物的塑造和黑恶势力的揭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张欣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解读
张欣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解读
李俊红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13
【摘要】黑社会在当代中国有其生长和发展的历程,近几年更是沉渣泛起.张欣的两部长篇小说<沉星档案>和<深喉>均涉及黑社会人物,他们表面上是正经的生意人,背地里却为非作歹、制假售假,甚至将触角深入到司法界,干预司法.小说对黑道人物的塑造和黑恶势力的揭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119-120,123)
【作者】李俊红
【作者单位】河套大学,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张欣小说与都市文化心理——张欣小说文化传播现象探析 [J], 傅建安;缪鑫平
2.张欣小说《夜凉如水》解读 [J], 陈艳华
3.无人慰藉的心灵——解读张欣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 [J], 宋小梅
4.光环背后的落寞——解读张欣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中梅金女性形象 [J], 黄兴荣;邵维加;
5.光环背后的落寞——解读张欣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中梅金女性形象 [J], 黄兴荣;邵维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环背后的落寞——解读张欣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中梅金女性形象
光环背后的落寞——解读张欣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中梅
金女性形象
黄兴荣;邵维加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19)002
【摘要】张欣的最新力作《不在梅边在柳边》与她以往的小说模式有所不同:是一部夹杂着爱情、谋杀、复仇、悬疑的小说.小说中的女性梅金是一个亲情的孤立者、爱情的懦弱者、事业的打工者、欲望的失败者.梅金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张欣对都
市白领丽人的人格思考和人文关怀.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黄兴荣;邵维加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 江西抚州344000;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 江西抚州3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祛魅后的作家自觉——从张欣的《不在梅边在柳边》谈起 [J], 钱旭初
2.无人慰藉的心灵——解读张欣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 [J], 宋小梅
3.光环背后的落寞——解读张欣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中梅金女性形象 [J], 黄
兴荣;邵维加;
4.不在梅边在柳边 [J], 李娟;
5.不在梅边在柳边 [J], 李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人都市情——张欣小说读解王武(湖北师院中文9702班黄石435002)摘要:张欣都市小说是广东都市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
张欣都市小说为大众描绘生活蓝图;揭示了金钱的功能:承载生存和维系爱情;表现了广州人在现代生活中的困惑和迷惘:都市中爱情的消解、男人的残缺和女性的追求与失落;张欣小说平民意识有所欠缺。
关键词:张欣都市文学1994年,深圳的《特区文学》提出“都市文学”。
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剧和都市的日益发展,都市文学成了中国文化地形图上颇为醒目的一个版块。
探究都市文学兴起与发展的原因,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两点:⑴特定的生活赐予。
都市文学的审美对象为广东的大邑小城。
这里很容易看到都市化的步伐是那么急促而醒目。
难以数计的移民在这里奔波忙碌,无数的高楼大厦在拔地而起,古老的叫卖方式和高新科技奇妙地混和着,日以继夜的建设和灯红酒绿的消费都令人眼花缭乱。
都市化的新旧交替处处可见,都市化的推陈出新也在快步进行。
这些无疑成为滋润都市文学的沃土。
⑵前辈作家的奠基。
鲁迅曾说,中国有都市而无都市文学。
但我们可以更宽泛地理解都市文学。
中国早就有一大批以都市为题材作家,也形成了诸如“京派”、“海派”等有明显地域色彩的小说流派``````这些都可被视为新都市文学的渊源;而我们最早了解广东都市是从欧阳山的《三家巷》开始的,它又自然而然地成为新都市文学的开山之作。
⑶当代作家的参与和媒体的烘托。
许多南国作家诸如洪三泰、邹月照、缪永、陈国凯等纷纷投身都市文学的创作;《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副刊,《特区文学》、《广州文艺》等杂志对都市文学的成长推波助澜。
从而,在群体的努力下,独具魅力的都市文学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基于对都市的现实观照和人性,张欣的都市小说凸现出来,成为“新都市文学”独具女性特色的文本。
与那些歌颂与肯定改革开放给广东都市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新的精神面貌的作品不同,张欣的小说主要揭示广州人在现代生活中的困惑和迷惘。
都市化似乎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但都市化的意味确实复杂。
它既意味着社会的发达与繁华,也意味着某些光怪陆离的出现。
它带来了富足与收获、竞争与紧张;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裂变:贫富不均、抛弃和失落。
都市生活就是这样充满矛盾。
改革开放在先的广州人,可以说最早品尝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同时也最早感受到了商业化社会和现代文明难以避免的种种代价。
商业大潮的汹涌澎湃,世俗世界的红尘滚滚,无数赚钱和淘金的机会,使许多生存、奔波在广州的人们富足起来。
“一夜暴富”并不是神话。
与此同时,日益的都市化也带来了种种新的问题,诸如义利矛盾、道德困惑、权钱关系和公平或不公平的竞争等,都有让人应接不暇。
每个都市人都无法忽视的爱情、友谊、邻里和家庭关系,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新的起伏动荡。
可以说,张欣不写都市,张欣便不是现在的张欣;都市而无张欣的小说,都市便会失去一片五彩的精神天空。
一、为大众描绘蓝图:都市情愫。
八十年代末至今是一个中国社会以“赶超”的速度迅猛发生变化的年代。
鳞次栉比的高楼仿佛一夜之间便拔地而起,并且布满了城市的角角落落。
“成功”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那些身穿名牌,驾着名车,出入于高级写字楼,永远风度翩翩,永远自信有加的“成功人士”说生活水平在你我身边。
面对如此绚丽夺目的世界,众仿佛一下子才从梦中醒来。
张欣的便是站在这个聚焦点上对都市进行一番扫描的。
在张欣的五色斑斓的都市故事中,最吸引大众目光的,是她对一种中产阶级生活状态的描述。
作为一个新富有阶层,当中产阶级随着先富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地走出来的时候,他们崭新的姿态,崭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无疑成了变动时代最吸引人的一道风景。
从他们的身上,众似乎看到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蓝图。
这种有别于西方的“Middle Class”的中国式的“小康”图景,曾经在意识形态背景下被描绘了那么长的时间,如今,当它活生生地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它所造成的强烈震撼可想而知。
在“与世界接轨”,“全球化”,“跨国资本”等外在形态的包装下,这些“新富”们也堂而皇之地进驻了普通人的梦境。
张欣以她在南方这座商业城市浸沐几十年的经验,为这个新富阶层开辟了一块叙述空间。
在她的每一篇作品中,张欣几乎都是带着一种自豪而又欣赏的笔调来对她及她的主人公生活的城市进行描绘。
而且,她也不象别的作家,以鸟瞰的姿态关注这个城市的布局,风景以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
她的目光关注的是最能体现都市的商业化特色的场景,友谊商店`世界贸易公司、白云山宾馆、白天鹅酒店、花园酒店等场景是构成她的人物活动的主要背景。
在城市这幅大背景上,张欣和她的人物给我们开始书写一幅消费主义指导下的中产阶级梦幻图。
“香车美女”曾是大众在心理上为自己编织的五彩梦境之一。
作为一个自认“深陷红尘”的人,张欣也毫不例外地参与建构了这一梦境。
正如她自己所说:“再说我实在是一个深陷红尘的人,觉得龙虾好吃,汽车方便,情人节收到鲜花便沾沾自喜。
”①其实,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也许都会有如此感性的体验。
《岁月无敌》中开篇就是这样一幅图:“将近下午五点钟左右,汽车交易广场上的客户和来参观游览的爱车一族明显的少了,千恣便靠在一辆粉红色的‘爱快罗米欧’跑车的车尾上小憩”②。
接下来关于这部车的一番描绘便将我们带到了一幅喧闹而又不失乐观的未来生活图景之中。
在张欣笔下,富有的女主人公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喜欢白色的林治车,男人们不是凯迪拉克就是奔驰。
在中产阶级的生活蓝图上,车的含义已远远地超出了它本身,除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更多的是一种身份,一种地位和一种生活方式的标志。
张欣还喜欢津津乐道她的人物的穿着。
华伦天奴,杰尼亚,卡佛连和一个精美的沙驰手袋或意大利古姿手袋,身上洋溢着一股淡淡的“毒药”或“兰金”香水味,这是她的女主人公们钟爱的打扮。
而她给我们塑造的成功男士们则一律身着圣罗兰衬衣,意大利软皮鞋,沙驰的黑包里露出手机天线,即便是在平常的日子里一身得体的休闲装也让他们的风采丝毫不减。
品牌在这里不仅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也是一种身份,一种观念的无声表述。
在灿烂的都市背景上,这些身穿名牌,驾着名车,永远不慌不忙,永远得体的“成功人士”出入于五星级大酒店的餐厅、咖啡间、酒吧和音乐厅以及各种只能凭身份各资格进入的豪华俱乐部,高尔夫和保龄球是他们喜欢的运动方式。
这是一种令急于奔入小康的中国人羡慕不已怕生活。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张欣的小说因为满足了大众心理对未来的一种构画而为自己赢得了大量读者。
二、金钱的功能:承载生存和维系爱情。
张欣往往一下子让她的人物失去公职。
然而,失去了公职的人并非陷入了绝境,因为在都市中有着像海一样的市场包容,像空气一样的选择自由。
也因为这样,都市中的人不把公职作为唯一的和最重要的选择。
所以,《岁月无敌》中的千姿母女可以抛弃在上海的稳定地位而到广州过着前途未卜的“动荡”生活;《伴你到黎明》中的安妮可以为了“一巴掌”而离开“多少人想去还不得其门而入”的省发展银行,最后进入一家皮包公司:追债公司;《爱又如何》的女主人公可馨为了一时之气辞去了出版局管理处职员的体面工作,而到编辑部做编务。
虽然失去了以往生活的那种宁静,却活得更加充实。
于是,张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理念:承载生存的是金钱,而金钱的获得并不一定要靠“铁饭碗”。
钱,无疑上升到一切问题的首位。
张欣的人物几乎都爱钱,而且爱得直言不讳。
但我们却不能一概指责他们庸俗。
因为在商业气息浓郁的都市,钱就是一条很实在的标准:它可以判定一个人的价值,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这样说,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所以,当神圣的爱情也需要金钱来维系时,我们也不用感到奇怪了。
《岁月无敌》中,千姿与简松那种朦胧的爱情因为没有金钱的滋养,在尚未盛开之时便早早凋零了;《岁月无敌》中,可馨与沈伟看似温馨、坚实的爱情,面对经济的窘迫,也开始危机四伏,只好慨叹“爱又如何”。
爱,不仅未能增加都市人生活的浪漫,反而凭添了几分失望、几道伤痕。
他们在爱中丢失着爱。
在“金钱至上”的都市中,爱又如何?原来爱情的花朵也需要金钱的催化,爱情的青春更需要金钱的滋润。
三、爱的消解、男人的残缺和女性的追求与失落。
以言情著称的张欣,处处这我们描写一个个美丽而又伤感的爱情故事。
然而,爱神很少光顾她笔下的男女主人公。
都市里日益充斥的欲望正在消解着神圣的爱情。
生活于南国那座商业都市的张欣,目睹了过多的人间悲欢离合的插曲,所以,在她笔下的爱情故事中,展现的是她的主人公们都在心灵的苦旅中艰难地建构着爱情。
然而爱神却远远地逃离了他们。
《首席》中的飘雪和梦烟,都是绝顶聪明和能干的女性,然而当年为了班长江祖扬,二人却反目成分仇。
梦烟在有名无实的婚姻中给人做了包二奶,飘雪至今孤身一人。
《爱情奔袭》中的茵浓苦苦追求爱情,可每一次的爱情遇合都有只是给她疲惫的心灵重添一道伤痕。
至于《伴你到黎明》中的安妮和《缠绵之旅》中的黎渺渺,在自己迟暮的青春中感受到的更是爱情的幻灭。
历经了外面世界沧桑变化的洗礼,这些都市丽人的情感世界已变得格外脆弱和单薄。
《爱又如何》中的爱宛为保住心中最后一点温情和美好,恳求可馨别告诉她拜伦在外面做了什么。
可馨和沈伟如梁祝转世的美好爱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压力,也开始猜忌、怀疑和争吵,最后只好慨叹“爱又如何”。
爱情,在这个世纪已经成了风化的标本被人们随意遗弃着。
《爱又如何》、《仅有情爱是不能结婚的》、《此情不再》等,仅从这些标题就可以感受到爱情的无力。
张欣的作品对女性的评判,对外界的评判,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了一种男性的眼光。
然而,她又认为男性是女性不幸的根源,是女性在物质和精神上迷失自己的罪魁祸首。
这一点可以从她作品中男性人物的缺失和残缺得到证明。
《岁月无敌》中的罗潜始终处于缺席状态,他只是在作者的插叙中才出现。
小说另外的男性,简松靠女人生活,乔晓菲的黑衣人“坐轮椅,年纪比乔叔叔还大”。
《掘金年代》中的穆青用穗珠的话说:“入世、浅薄、随俗”③,在妻子在商场苦苦奋斗之时,他正与别的女人风花雪月。
《绝非偶然》中的车晓铜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而挖走了妻子的模特。
洞悉城市物欲对人心灵世界的扭曲,是广州对张欣的独特赠与。
在这里,或肉体或精神残缺的男性成了过渡中的都市亮给我们的一个殷红的伤疤。
张欣写得更多的是女人。
她善于写女人的欲望,女人的痛苦。
《爱情奔袭》中的茵浓为了爱可以献出一切。
但一次又一次,她苦苦奔袭的爱情让好孤独,让她心碎;《冬至》里的冰琦只想用青春换取幸福安逸的生活。
但生活捉弄人,她所求的一次比一次远离了她;《掘金时代》中的穗珠不断地追求:当她在一家制药厂做着数药片的清闲工作时,“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当一名女作家”。
结果,她“埋头耕耘了两年,没有一个印刷体铅字的收获。
”;此路不通,她又去“揭榜决定去干供销”,几经拼搏,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然而在她商场征战之时,丈夫却背叛她,与素荷开始了婚外恋;事业成功后,她又痴迷于文学,圆她的“作家梦”,但业已充满铜臭味与尔虞我诈的文坛耗去了她过多的精力,以致于无暇打理她的生意,从而使事业遭受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