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PPP项目存在的问题及评析在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公私合作(PPP)项目成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重要模式。
然而,尽管PPP模式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PPP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 金融风险难以承受由于PPP项目通常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需要吸引私人投资者参与,因此金融风险是一个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波动、融资成本上升、合作方信用不足等因素可能使得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或提前终止。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提供稳定可靠的财务支持和风险分担机制。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PPP合作方的监管和评估,确保他们具备足够实力和信誉度参与项目。
2. 悬而未决的土地纠纷在很多PPP项目中,土地纠纷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土地被拆迁、征用或租用等操作所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引发矛盾和争议。
这些纠纷不仅耗费时间和金钱,也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
为避免土地纠纷,政府应强化土地管理的规范和透明度,并确保所有相关权益得到妥善保护。
同时,建立一个快速、公平、高效解决纠纷的机制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化解潜在的矛盾。
3. 信息不对称和透明度不足PPP项目中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导致私人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项目的风险与回报。
此外,一些PPP项目在决策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公众对项目进展了解有限,很少能参与讨论和审批。
在这方面,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充分且易于理解的数据和信息供私人投资者参考。
同时,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能够促进更多社会各界对PPP项目质量及效果的关注。
4. 合同管理与约束机制不完善良好的合同管理是确保PPP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合同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合同可能存在模糊、不清晰的条款,甚至有漏洞,可导致项目运营中出现纠纷。
为加强合同管理与约束机制,政府应建立专业化的团队进行监管,并且对关键合同条款进行详细规定和审查,确保各方权益能得到充分保障。
采用PPP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采用PPP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第一篇:采用PPP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采用PPP应当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今年以来,财政部力推PPP模式,引起各级政府学习PPP的热潮,但是,如何真正做好一个PPP项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PPP模式自从作为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引入到我国以来,已经有不少项目的实践经验,但是,此次财政部力推的PPP模式,并非以前的项目融资而是一种管理模式,融资只是PPP项目过程中一个环节。
在管理模式下,成功使用PPP模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正确理解PPP 要想成功采用PPP模式,首先要正确认识PPP 的内涵和特点。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PPP,很难能够达到采用PPP的目标要求。
1、PPP是一个管理模式而非融资模式任何一个PPP项目的实施,都会有一个SPV(特殊目的载体)的执行机构,一般来说,SPV是由政府公共部门和若干家企业共同组成。
一个PPP项目的资金来源全部由SPV来筹集,一方面是SPV的自有资金,另一方面是由以SPV为主体的融资。
因此,在PPP项目中,融资是企业的事情而非政府。
PPP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并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
其管理模式包含与此相符的诸多具体形式。
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私人部门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融资只是PPP的一部分内容,而非PPP全部。
英国在最早采用PPP时,除了缺少资金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政府项目超预算和超工期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才决定采用PPP模式。
2、PPP具有多样性早期人们习惯于将PPP与BOT、PFI、TOT、BOOT等形式并列看为项目融资形式,而这处看法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都是利用和民营部门合作来完成公共部门的任务,因此说,PPP是他们诸多形式的总称。
PPP项目实施要点
PPP项目实施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需求不断增长,但是资源也面临着短缺。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公私合作项目(PPP)应运而生。
PPP项目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而要实施PPP项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项目选择PPP项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财政状况和能力建设,选择合适的项目。
一般来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桥梁、高速公路、排水系统等是PPP项目的常见选择。
同时也要考虑债务承受能力和项目的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项目。
2. 合作伙伴选择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PPP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重要。
政府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选择有实力、有经验、信誉良好的私营合作伙伴,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营。
3. 立法和政策支持PPP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良好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PPP项目实施的程序和法律责任,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保障措施,激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4. 项目融资PPP项目的融资是关键的一环,政府需要探索多种融资途径,减轻财政压力。
常见的融资方式包括政府出资、社会资本引入、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政府需要根据项目特点和融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5. 项目风险管理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风险,政府需要有能力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项目前期调研、风险评估、合同设计、风险分担机制、风险衍生品规避、保险等方面。
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6. 合同设计PPP项目的合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合作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合同需要明确约定项目的建设、运营、维护、转让等各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和责任,同时要考虑到各种风险和变数,尽量做到公平合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7. 监管和评估政府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和评估力度。
PPP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简析PPP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近期,各级政府出台政策文件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财政部专门召开了贯彻落实推广PPP项目指导意见的视频会议进行部署,山东省设立了800亿元政府和社会合作(PPP)发展基金用于加快推广本省PPP模式发展。
一时间各地纷纷响应,推出了很多采用PPP模式的项目。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模式改革的一次重大体制机制创新,不仅可以缓解政府财力不足、债务负担重的困境,也为民间资本开启了新的投资出口,实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共赢的政策效果。
由于PPP项目为新生事物,并无成熟的经验与规范可循,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实施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正确理解PPP,防止成为新的融资平台。
要想成功实施PPP模式,要正确区分传统的融资模式和PPP模式的不同,传统的融资模式如大家比较熟知和应用比较广泛的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是政府部门确立项目内容,通过招投标对项目进行采购,而PPP模式通过招投标对合作伙伴进行采购,再确定项目最终内容,社会资本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避免了 BOT 模式缺乏互相沟通协调造成的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解决了项目全部风险由民营企业承担而造成融资困难问题。
传统的融资模式把融资放在了首位,而PPP 模式把项目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说PPP 模式不是简单的项目融资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实施工程中要正确理解好PPP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彻底打破旧的融资模式,防止其成为新的融资平台。
PPP项目实施要点
PPP项目实施要点一、政策和法律制度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政策和法律制度是保障项目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PPP政策和法规,明确PPP项目的管理机构、审批程序、奖励惩戒机制等内容,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府还需要搭建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PPP项目的合规运作,防止出现问题和纠纷。
在制定政策和法律制度时,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私人企业的利益诉求,使得PPP项目能够在公平、透明、有效的基础上进行。
二、项目选择和规划PPP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项目的选择和规划。
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结合市场的供求情况和私人企业的投资意愿,明确PPP项目的方向和内容。
在项目规划阶段,政府需要进行深入的前期调研和分析,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政府需要制定PPP项目的实施规划和时间表,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为后续的实施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合作模式和风险分担在确定PPP项目的合作模式时,政府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和机制。
合作模式一般有BOT(建设-运营-转让)、BOO(建设-拥有-运营)、BOOT (建设-拥有-运营-转让)等形式,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政府需要明确项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风险分析和分担,确保各方利益得到有效保障,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四、信息公开和透明度PPP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保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为私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投资机会。
政府需要明确PPP项目的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和私人企业公布项目的立项、招标、评标等相关信息,确保项目的公平竞争和透明运作。
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防止出现不正当行为和违规操作。
五、资金和融资安排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资金和融资是关键的环节。
政府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资金需求和融资渠道,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机构,确保项目资金的到位和使用。
PPP项目实施要点
PPP项目实施要点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在逐渐转变,政府可以利用民间资本的力量去实施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模式。
而针对PPP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有必要加以重视:1、明确PPP项目的选择标准政府部门应该根据项目的特性和合作伙伴企业的综合实力来制定项目的选择并且选出最优的合作伙伴。
政府需要采用客观的标准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经营管理、信誉度等关键因素,以此确保PPP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
2、完善PPP项目的法律和合同制度建立完善的PPP合作伙伴关系需要依托于完善的法律和合同制度,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政府需要根据PPP项目的特点制定适宜的合同,包括风险分摊、利益分配、管理和运营约束等,以此确保项目各方的权益,减少和规避风险。
3、合理规避PPP项目的各种风险项目涉及多方合作,因此项目的各种风险需要得到详细的分析和规避。
例如,政策变化、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需要得到合理的规避,这样才能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高效运作。
4、PPP项目的资金结构和融资安排在PPP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资金的筹措和安排非常关键。
政府需要在PPP模式下建立适当的融资机制和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并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 PPP 项目的资金结构和融资方式。
5、设立PPP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体系政府需要设立合适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机构,以明确各方责任和监测项目运行情况。
同时,政府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透明的项目信息公示和项目数据公开机制,以确保项目各方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综上所述,政府在推进 PPP 项目时,需要加强对项目选址、合同签约、项目运营、风险管理以及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掌控,完善PPP合作伙伴关系,提高PPP项目质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高效稳定地运营。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
PPP项目风险及应对措施随着中国对PPP(公私合作)项目的推动力度加大,PPP模式正成为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的重要形式,并受到广泛关注。
在PPP项目中存在着许多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展和最终效果。
对PPP项目的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合作双方都至关重要。
一、PPP项目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政策变化、政府主体责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是PPP项目中存在的政策风险。
政府招标文件、合同和协议等政策性法规的变动,都会对项目的进行有着重大的影响。
2. 市场风险:市场环境、竞争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都是影响PPP项目的市场风险因素。
由于PPP项目需要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因此市场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到位程度。
3. 技术风险:技术上的不足或者不成熟是影响PPP项目的另一种风险。
技术的先进性、稳定性、可靠性都是影响PPP项目业绩的关键因素。
4. 合同风险:由于PPP项目的特殊性,合同的设计和执行都需要更加细致和全面。
而一旦合同方面出现问题,很可能对整个项目的进程和结果产生影响。
5. 财务风险:资金的匮乏、筹资成本、资金回报等问题都是影响PPP项目的财务压力。
6. 建设风险:建设项目的技术、状况、质量、安全等问题都是影响其进展的建设风险。
7. 运营风险:一旦项目开始运营,运营期间可能会出现运营不佳、盈利不足等现象,也都是PPP项目的运营风险。
2. 加强市场调研:在选择PPP项目时,应当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情况,明确市场需求,降低项目的市场风险。
3. 强化技术支持:在PPP项目中应当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和支持力度,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降低技术风险。
4. 完善合同条款:在合同的编制过程中应当加强双方的协商和沟通,确保合同的全面和稳定,避免合同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5. 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在PPP项目筹资时,要积极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确保项目的资金有力支持。
6. 强化建设质量管理: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建设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ppp实施方案 重难点
ppp实施方案重难点PPP实施方案重难点。
一、前言。
公私合作(PPP)模式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近年来,我国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PPP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二、重难点分析。
1. 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PPP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议和纠纷。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给PPP项目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2. 项目风险难以评估。
PPP项目通常涉及长期投资和运营,风险较大。
但是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风险很难进行准确评估,导致投资方和运营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3. 政府支持不足。
PPP项目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PPP项目的支持还不够到位,导致项目推进缓慢,甚至搁浅。
4. 信息不对称。
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
政府在项目信息披露和对接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社会资本在项目选择和投资决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5. 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PPP项目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导致一些PPP项目存在违约、质量问题等。
三、解决对策。
1. 完善政策法规。
加快完善PPP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的程序和流程,为PPP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加强风险评估。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充分评估项目的各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降低投资方和运营方的风险。
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PPP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4. 加强信息披露。
政府应加强对PPP项目信息的披露和对接,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为社会资本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PPP项目执行和监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
PPP项目执行和监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1、项目筹备委员会结构臃肿导致难于决策项目筹备委员会的组成要充分考虑地方项目相关核心部门利益,以保障流畅的沟通和有效、高效的决策。
但筹备委员会也要避免面面俱到,政府各管理部门均有参与,造成机构臃肿。
这种结构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众多的意见和分歧而难以决策,致使项目进度受到影响或无法实施。
筹备委员会要保持结构合理,同时要发挥高效的组织效能。
2、其他部门机构的干预导致项目实际管理主体和领导权不明确引导和邀请相关利益人机构参与项目的论证开发,主动听取其意见是无可厚非的。
但需要警惕和避免其他非项目执行机构在项目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现象出现,对项目执行团队施加过强的影响力,乃至让社会投资机构产生误解,导致项目管理口径的不一致。
3、团队成员不稳定或管理混乱导致知识和经验不能持续积累项目执行中心成立的初衷在于对PPP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通过持续的学习、摸索和实践,政府执行中心沉淀PPP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积累管理技能和经验,以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
一方面,政府执行机构要设计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对项目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持续有效管理。
4、管理团队人力资源不足项目总监作为项目的最终负责人直接向项目执行中心主管汇报。
如果项目总监由具有其他行政职务的政府官员兼职担任,其精力投入难免不足,会导致项目推进动力不足,拖延项目的开发进度。
如果项目执行中心没有足够数量和相应知识技能的团队成员来对项目进行日常运营管理,项目质量和进度也同样会受到影响。
5、对项目执行团队授权不充分导致事无巨细的汇报和审批合理的授权能够有效地推进PPP项目的进展,而过于宽泛的授权将导致部门间工作交接和协调上不必要的冲突,将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
6、缺乏项目咨询顾问资源或过分地倚重和依赖咨询顾问PPP项目的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不大可能从机构内部找到大量专业称职的公务员,来完成周期跨度可能达几十年的项目管理工作。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管理的重难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已成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要模式。
作为PPP项目的关键环节,总承包模式的管理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承包模式的管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着诸多重难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到对策。
一、重难点:1. 信息不对称:在PPP项目总承包模式中,政府、项目方以及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对项目的需求和标准往往不够清晰明确,而承包商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成本也往往了解不足。
2. 项目风险分担:在PPP项目中,风险分担是一个关键问题。
政府、项目方和承包商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担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合同签订和执行中的纠纷和矛盾。
3. 项目变更管理:由于PPP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政策变化、市场变化和技术变化等因素,导致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难度增加。
4. 资金管理:PPP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问题一直是总承包模式中的难点,包括资金的来源、使用效率、监督和保障等方面。
二、对策:1.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政府在PPP项目的立项阶段应充分发布项目的需求和标准,公开项目信息,并接受承包商的咨询和建议,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PPP项目的签约阶段,政府和承包商可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制定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合理分担风险,降低因风险分担导致的纠纷。
3. 完善合同管理机制:PPP项目在签约后,政府和承包商应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包括项目验收标准、变更管理程序、索赔处理机制等,为项目变更带来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4. 推进资金监管改革:政府可以探索建立独立的PPP项目资金管理机构,全面加强对PPP项目资金的监管和管理,推动PPP项目资金的规范化使用和保障。
PPP项目总承包模式的管理需要政府、项目方和承包商共同努力,强化信息披露,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合同管理机制,推进资金监管改革,从而解决重难点,并实现PPP项目的成功实施。
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广PPP模式。
该模式具有行业领域广泛、投资金额大、合作周期长、专业涉及面广等特点。
经过了七年多的发展,无论从项目投资额还是数量来看,我国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PP市场。
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显示:2014年以来,全国累计入库项目10115个、投资额15.9万亿元;累计签约落地项目7528个、投资额12.4万亿元,落地率78.2%;累计开工建设项目4628个、投资额7.2万亿元,开工率45.2%。
PPP项目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拉动了社会投资,也有效降低了公共设施建设成本,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平滑财政支出,化解部分政府存量债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由于我国缺少PPP相关的立法,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各方对PPP政策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许多PPP项目在合同签约进入合作期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有的甚至带来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
基于参与PPP项目的实务经验,我们总结了现阶段我国PPP项目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以期对PPP项目更好地实施起到建言献策作用,推动PPP事业更加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一、现阶段PPP项目履约存在的问题PPP项目履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层出不穷,较为突出的问题体现在项目的建设及运营阶段。
(一)项目建设期履约存在的主要问题1、社会资本方资本金不能及时到位;2、政府方需提供的项目前期手续不全;3、项目公司未完成项目融资;4、项目公司未提交建设期履约保函,不办理相关保险等;5、项目估算(采购价)有误差,后期严重超概;6、建设期内出现社会资本方破产或严重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况;7、项目公司融资未完成,拖欠工程进度款;8、建设期因项目公司原因引发涉诉问题;9、建设期的存量项目委托运营及已建工程移交存在问题;10、建设期结束项目不能及时验收或验收不达标;11、财金﹝2017﹞92号文之前的老项目建设期项目绩效考核问题;12、社会资本方违规擅自转让股权的问题;13、项目公司擅自将项目资产或收益权抵押或质押的问题;14、一方违约或不可抗力导致的建设期项目提前终止,如何进行终止后的清算问题。
PPP项目实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对策
PPP项目实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潘冬军来源:《财政监督》 2019年第10期一、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立项审批环节多方沟通不够,项目投资难以控制。
立项审批是PPP入库的前提,项目规范入库是财政管理的根本。
而在项目前期决策阶段,项目实施机构、发改、财政部门缺乏沟通,发改部门在可行性研究审批时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建设工期等论证把关不严,投资估算虚高或过低。
虚高,政府如后期设计阶段控制不严,势必会出现项目公司为了实现更高施工利润,在初设和施工阶段过度设计,从而增加项目实际投资;过低,会导致初设和施工图设计超估算,出现后期项目公司与政府扯皮。
另外,PPP项目入库时,项目仅仅进行了立项、可行性研究和“两评一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实施方案),而投资估算是物有所值定量评价和财政支出责任测算的基础,也是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的核心要素。
以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进行社会资本招标,中标社会资本有资质进行自行建设时,招投标合同价将较施工图预算高出很多,导致在项目运营期间财政付费或补贴增加,增加了财政负担。
二是项目谋划过度依赖咨询机构,风险控制缺位。
项目识别论证阶段,实施方案的编制由政府授权的项目实施机构开展,而项目实施机构大部分为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因自身业务职能所限,极少有运作PPP项目的经验和相应的专业知识,虽然可以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承担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运营中期评估以及相关法律、财务等服务,为项目推进提供必不可少的专业支持,但如果财政部门或实施机构没有形成懂技术、有经验的专业PPP管理队伍,项目的风险把控毫无疑问将受到咨询机构的掣肘,甚至造成重大风险。
三是项目未实施全过程投资控制,监督机制缺失。
通过采购招标选择社会资本方所缔结的PPP合同,是一个“费率”合同,招投标过程中所报的“报价绝对值”,并不是最终实际的政府付费额,合同仅确定了各项费率,如施工图预算价的下浮率、融资利率、资本金投资回报率、服务费单价等。
ppp实施方案 重难点
ppp实施方案重难点PPP实施方案重难点。
一、PPP模式的重要性。
公私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近年来,我国PPP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PPP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二、PPP实施方案的重难点。
1. 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PPP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明确的地方,给PPP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例如,政府部门在PPP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的程序不够规范,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2. 风险分担机制不清晰。
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是关键的问题。
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都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如果风险分担机制不清晰,就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3. 项目信息不对称。
在PPP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往往信息不对称,这就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政府在项目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社会资本方也难以获取到项目的真实信息,这就容易导致项目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影响项目的实施。
4. 资金来源不确定。
PPP项目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是长期的投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如果资金来源不确定,就会影响项目的实施。
5. 监管不到位。
PPP项目的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监管不到位,就容易导致项目的质量不过关,甚至出现违规行为,给项目的实施带来隐患。
三、解决PPP实施方案的重难点。
1. 完善政策法规。
需要加强对PPP模式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完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项目的立项、审批等程序,为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建立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项目中所承担的风险,合理分担风险,降低项目的不确定性。
3. 加强信息披露。
政府需要加强对PPP项目信息的披露,提高透明度,为社会资本方提供真实、准确的项目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浅谈PPP项目施工过程中管控要点
浅谈PPP项目施工过程中管控要点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项目的模式。
在PPP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管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将对PPP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控要点进行浅谈。
一、项目合同管控项目合同是PPP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的目标、范围、进度、质量、费用等方面进行明确和界定。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合同进行严格的管控,包括合同履行进展、合同变更管理、合同索赔处理等。
合同履行进展控制方面,需要建立合同履行管理机制,确保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项义务,包括监督和检查工作的开展、合同履约进展的跟踪等。
合同变更管理方面,需要明确变更发生的原因和范围,并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审批和签订变更协议。
合同索赔处理方面,需要及时处理因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和索赔,并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二、施工进度管控施工进度是PPP项目完成的时间要求,对项目的整体进展和完成时间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管控,包括项目计划编制、进度控制和进度监测等。
项目计划编制方面,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进度控制方面,需要制定监督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整改。
进度监测方面,需要建立监测机制,对施工进度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和延误,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质量标准制定方面,需要明确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项目建设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质量检验方面,需要建立质量检验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施工合理、安全和符合质量要求。
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加强施工管理、完善工艺和工序控制、加强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等。
质量监督方面,需要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
PPP项目实施要点
PPP项目实施要点PPP项目即合作伙伴关系项目(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共同承担责任,通过合作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一种合作模式。
PPP项目的实施要点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下面将就PPP项目实施的要点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明确项目目标PPP项目实施的第一个要点是明确项目的目标。
在PPP项目的实施中,政府和私营部门需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愿景,明确项目的整体构想和价值回报,这样可以为项目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愿景,使得项目的实施更加顺利。
在确定项目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公共利益和私营部门的商业利益,使得项目的目标能够兼顾两者的利益,从而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合理的法律框架PPP项目的实施要点之一是建立合理的法律框架。
在PPP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法规框架,以促进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合作。
这包括合理的合同法、招标法、合作协议等,使得双方在项目合作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事,减少合作中的法律纠纷,提高项目合作的效率。
三、充分评估项目风险PPP项目实施的要点之一是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
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阶段,政府和私营部门需要充分评估项目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减少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评估项目风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PPP项目实施的要点之一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和私营部门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便及时交流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及时解决项目中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浅谈PPP项目施工过程中管控要点
浅谈PPP项目施工过程中管控要点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缩写,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运营的模式。
其施工过程中的管控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前期工作在PPP项目的前期工作中,需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估和研究,包括政策法规、土地资源、市场需求、资金投入、技术风险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
针对项目的特点和风险,需要制定适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计划,同时落实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方案设计、项目审批、融资安排、招标流程、合同签订等。
此外,需优化项目结构,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发展。
2、招标阶段PPP项目的招标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需要制定合适的招标政策及采购流程,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避免恶意竞争和不合理价格的出现。
同时,需要对招标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招标技能和质量,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施工阶段PPP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实施全面的定期检查和现场管理,及时解决施工现场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和质量隐患。
此外,还需做好施工进度管理,保证项目按照计划进行,防止超预算和延期发生,同时维护与各方的合作关系,确保项目的正常推进。
4、营运阶段PPP项目营运阶段需要做好对设施和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和更新,保证其良好运行并实现最大化利用。
同时,需要对项目运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项目的质量和稳定运行。
此外,还需要做好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以满足社会公众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
5、退出阶段PPP项目的退出阶段需要进行完善的收尾工作,包括对项目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交接顺利进行,以及清除现场临时建设物资和设备设施。
同时,需要对各方的政策法规、财务管理等职能进行分离和移交,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项目退出的资产或收益进行处置,实现投资收益和风险控制目标。
PPP项目注意事项
PPP项目注意事项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项目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开展的一种商业模式,旨在利用私营部门的资金、技术与管理能力来实现公共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
由于PPP模式的复杂性和风险投资性质,运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要确保PPP项目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健全。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PPP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方的权责,建立透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可靠的投资保护和良好的投资回报机制,以吸引私营部门投资。
其次,要确保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在项目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项目需求、资源利用效率、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
只有确保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吸引私营部门的投资并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营。
第三,合理分配项目风险。
PPP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私营部门和用户等。
在项目合作的初期,各方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并根据各方的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合理分配项目风险。
合理分配风险有助于保持各方的积极性和合作性,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第四,严格的项目监管和绩效评估。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督项目的实施和运营情况,确保项目按照合同和法律规定进行,并对项目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
监管机制要具有及时性、透明性和公正性,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行和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
第五,加强项目沟通和参与。
PPP项目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不同利益相关方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
因此,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参与。
政府应与私营部门、用户和社会各界加强沟通,听取不同声音,解决问题和矛盾,增加项目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要加强项目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培养。
PPP项目通常需要涉及复杂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因此,政府应加强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培养,培养适应PPP模式的专业人才,提高项目的执行能力和成功率。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
PPP项目的风险及防范一、财务风险1.1 资金风险:PPP项目需要巨额的投资和融资,而且项目收益周期长,资金回收周期也较长,这给项目融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一旦项目资金链出现断裂,将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
防范措施:在项目前期,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确保项目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回报能力。
可以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合理的资金结构和严谨的风险评估来降低资金风险。
1.2 成本风险:PPP项目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施工、设备采购、运营及维护等方面的成本风险都需要考虑。
施工阶段可能出现工程质量不过关、工期延误等问题,设备采购可能出现价格波动和技术落后等问题,运营及维护可能面临市场需求变动和维护成本增加等问题。
防范措施:在项目立项阶段,应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充分评估和风险分析,合理制定项目成本预算和费用控制措施。
要加强与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合作,确保施工和设备采购的质量和进度控制,以降低成本风险。
二、政策风险2.1 相关政策变动风险:政策对PPP项目的支持和规范具有重要影响力,政策的变动可能导致项目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运营模式。
防范措施:在项目实施前,要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情况,评估政策变动对项目的影响。
应建立健全的政府监管机制和政策引导措施,确保PPP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2 政府履约风险:PPP项目要求政府提供资金、土地、政策支持等资源,政府的履约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回报和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防范措施:在项目前期,要对政府的履约能力进行评估,包括政府的财力状况、政府的信用评级和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力度等。
可以通过签订明确的合同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协调,降低政府履约风险。
三、项目风险3.1 技术风险:PPP项目一般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技术,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技术创新风险、技术难题风险和技术更新风险等。
防范措施:在项目前期,要进行充分的技术可行性和技术可靠性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技术方案和技术指标。
PPP项目实操过程中的44个疑难问题
PPP项目实操过程中的44个疑难问题导读:根据财政部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PPP全国入库项目已达12287个,累计投资额14.6万亿元。
PPP项目流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项目发起、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
PPP项目实操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呢?下面就带您一起梳理一下吧一、项目识别阶段1谁能发起PPP项目?应当向谁提出?按照指南的要求,政府方和社会资本都可以发起项目。
政府发起是由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负责向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行业主管部门可从新建、改建项目或存量公共资产中遴选潜在项目,向财政部门申报。
社会资本应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在实践中,通常PPP项目是由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平台公司或社会资本发起,向当地的财政部门申报。
如果是省一级向下主导PPP 项目的地区,是由市/县级的地方政府,委托当地的财政部门,向省PPP中心申报,省PPP中心会通过筛选和分类,建立三个“库”:示范库、推介库和备选库,重点支持示范库和推介库的项目,例如给予省级的财政补贴等。
2立项阶段《可研》的必要性,没有可研是否会影响下面工作的推进?这里的《可研》全称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报发改委立项审批中重要的支撑性报告。
在财政部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中提到了,在项目发起阶段,“新建、改建项目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存量项目应提交存量公共资产的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新建项目是必须要提交可研的,而存量项目因为已经立项,实际上也是提交过可研的。
在《合同指南》中也提到了“如包含工程建设的合作项目,应明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要求”。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可研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如果没有可研,项目不能通过立项,是否采取PPP都不可能实施。
现实情况是,各地都在紧锣密鼓的推动PPP项目,如果严格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的实施,那么很可能错过一段时间的政策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P项目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以推动、引导PPP 项目实施。
此举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并纷纷推出PPP示范、试点项目。
但PPP在中国的发展不够成熟,相关部委政策不统一,加上PPP本身环节比较多,涉及专业领域比较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很多问题突显出来。
比较突出问题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项目的识别和筛选
从地方政府方面来讲,在项目发起环节,没有严格地进行项目识别与筛选,这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全国各地纷纷上马PPP项目,发改委5月份披露来自各省市的PPP项目达1043个,总投资达1.97万亿元,这是相当大的规模。
中建政研在为很多地方政府做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几乎所有项目都想做成PPP,这些项目的推出几乎没有严格的标准,事实上其中很多项目并不适合走PPP模式,有些项目对社会资本方缺乏吸引力。
中建政研在协助有些省份入库的PPP项目前期评审过程中发现,大量的项目存在不符合财政部[财金57号]文相关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方案不清晰,没有按照标准模板和方案顺序与目录完成;第二,盲目要求政府补贴,对政府补贴的年限、补贴金额不是经过系统推算出来的,随意性比较强,有的是把潜在社会资本方出的金额与项目投资金额的差距加上银行利息作为申请补贴的金额;第三,对于经营年限没有经过系统测算,很多都拉长为二三十年,甚至一些几千万的小项目,两三年就能完成的也这么做。
在项目评估筛选过程中最核心的“物有所值论证”环节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基本都是走程序。
PPP模式是一个制度设计,而非权宜之计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加上很多原有的融资模式受限制,从扩大投资的角度看,推进PPP模式是一种有效方式。
原则上推动PPP模式首先应该满足公共需求,拉动地方经济,但目前达到这种理想状态不太现实,有些地方政府更多考虑的是缓解地方债压力,甚至纯粹是为了融资。
事实上PPP是一种长期的制度设计,对于中央政府来讲,一方面倒逼地方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方式,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
对此建议地方政府,对待PPP的态度进一步趋于理性。
对于哪些项目适合做PPP要有清晰的认知,中建政研在为地方政府做咨询时,首先会帮助他们进行项目梳理。
二是要想办法提升所推出的PPP项目的质量。
比如有些地区会把一些比较优质的经营性项目纳入PPP项目,以提升项目质量,增加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以上是项目发起环节,在项目推进环节同样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是趋于程序化,忽视了项目本身的科学性。
整个过程是以法律和财务人士为主导来推动的。
真正应该起到核心作用的应该是投资专业人士,他们才能从根本上决定项目是否科学、能否合理运营。
社会资本方应调整收益预期,构建并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社会资本方通过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和运营。
这对社会资本方,尤其是民间基建投资者来讲,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更是一种考验。
PPP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这种性质决定了它需要在社会资本收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而社会资本方对投资收益预期通常过高,举例来说一般达到12%甚至15%以上,但PPP项目投资收益大概只能达到10%。
建议社会资本方降低收益预期,对于PPP项目来说收益的长期性、稳定性以及风险的可控性更为关键。
PPP项目有长达10~30年的运营期,要靠后期运营的收益来弥补前期的投资。
因此除了融资能力、项目策划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还要求社会资本方有强大的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不足会对整个项目收益产生致命影响。
鸟巢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建设鸟巢项目的合作双方都缺乏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经验,因此运营效益一直不理想。
有些走得比较靠前的政府在选择社会资本方时已经把对方的运营能力作为重要考察标准。
比如目前在建的通州环球影城项目,政府招标的时候就要求投标方有影视方面的运营、策划、项目执行、市场推广等能力,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才能进入投标范围。
那么达不到标准的社会资本方如何做?若要靠自己,就涉及到整个管理体系的调整,人才体系的构建,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比较通行的方法是与运营能力强的社会资本组成利益联合体来运营项目,或者由中标社会资本委托第三方来进行运营。
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顺利运营,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技术扩散的效应,提升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
对于社会资本来说,重点要解决的是如何使得资本与技术紧密结合,达到技术引进与管理提升双重发展。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和法制政府建设另外我们关注到,在PPP问题上,社会资本方相对比较谨慎。
一方面有些社会资本方对地方政府的信誉问题心存疑虑。
担心政府政策变动、签的协议不认同。
确实有个别地方政府为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会与社会资本方签订一些脱离实际的合同以吸引投资。
项目建成后,政府难以履行合同义务,直接危害合作方的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跟社会资本方签BT协议,但政府后来要求把协议废掉,重新签PPP协议,这就是政府违约的现象。
再加上PPP项目合作年限长,一般是10年最高可到30年,更增加了风险系数,投资回报难以预期。
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堪忧。
社会资本方对某些地区的PPP项目很感兴趣,但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不足。
比如中建政研在西北某地遇到这种情况:该地区每年的财政收入非常有限。
根据财政部发布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这在很多地区远远不够,在西北这些地区更是如此。
地方政府想投入更多的PPP项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种情况下社会资本方虽然有感兴趣的好项目,但政府财政补贴不到位,项目难以推进。
中建政研因此呼吁中央应进一步提高10%的比例,以便让更多的项目纳入PPP。
还有一点被普遍忽视的问题是项目后期的建设和运营。
迄今为止,中建政研所承担的咨询项目都是做到项目公司成立为止,很少有人关注项目后期的建设和运营,这是很大的缺陷。
本轮PPP热潮现在才刚刚开始。
无论政府还是社会资本方,都缺少成熟的经验可借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
有些省份在积极做推进和探索。
如河南省,在PPP方面无论是观念、方法还是实际行动上,都走在全国前列:建立全国第一支获得国家批复的PPP基金,把当地PPP实施比较成功的项目经验进行推广,领先设立省级PPP 中心并建立了专业咨询机构库。
中建政研凭借自身实力在40多家申请入库的咨询机构中跻身前十成功入选。
总之,解决问题需要时间。
工程建设及咨询服务方面长足的积累为中建政研开展PPP咨询服务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在PPP模式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建政研充分发挥与相关部委及行业单位深度合作的优势,快速整合行业专家,构建了以PPP全产业链服务为中心的生态圈。
截至2015年7月,中建政研累计服务PPP项目近60个。
在帮助政府、社会资本方推进PPP项目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PPP领域综合服务运营商,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PPP智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