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西方“龙”文化对比
文化长廊中西方“龙”文化对比朱祝新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唐卫红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龙”文化往往被认为与西方“dragon”文化相似。
但是,由于“dragon”文化充斥着消极邪恶的气息,导致部分不明真相的外国友人误会了中国“龙”文化,并造成“龙”的文化形象一落千丈。
为了消除人们对“龙”文化的刻板印象,加深人们对中国“龙”文化的了解,本文从词语“龙”与“dragon”的使用范围、发展历程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出发,深入阐述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龙;dragon;文化作者简介:朱祝新(1995.9-),女,汉族,安徽安庆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唐卫红(1975.8-),女,汉族,湖南蓝山人,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162-021、引言“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传人”是中华儿女的自称,“龙”是民族自信心的源头。
然而,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龙”却与西方“dragon”相对应,这种对应与事实不符,它忽略了中国“龙”与西方“dragon”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造成了“龙”的文化误读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中国“龙”形象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如2006年出现的“弃龙风波”和2008年“龙”落选奥运会吉祥物,反映了部分中国人开始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
所以,为了加深人们对中国“龙”文化的了解,本文从词语“龙”与“dragon”的使用范围、发展历程和象征意义等方面出发,深入阐述并剖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2、词语“龙”在使用范围方面的不对称文化影响着语言,语言承载着文化,不同的语言所承载者的文化内涵也不同,因此在中文“龙”与英文“dragon”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不相同,其使用范围亦有所不同。
中世纪中西方绘画异同
中世纪中西方绘画异同蒋沛娟20140803512014广告学班一、中国绘画在中世纪时期(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的特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1)产生原因1、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绘画艺术仍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2、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
如: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
3、士族产生,士族生活开始兴盛。
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产生。
如:卫协的《诗·北风图》,顾恺之的《木雁图》、《洛神赋图》等。
4、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
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
5、战争频繁,文人开始寄情山水,山水画开始萌芽。
如:有以王微、宗炳为代表所创作的山水画。
6、取义于中国古代“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的寓言,以蝉雀为题材的绘画也颇为流行,赋予某种寓意性。
花鸟画开始产生。
(2)种类1、文人画2、肖像画3、山水画4、花鸟画(二)隋唐(1)产生原因1、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
2、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
3、唐代人物画用来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
(2)种类特点1、人物画:A.吴道子变相人物,千变万态,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和自然高出缣素的效果,世称为“吴装”。
B.中唐周□:画天王和菩萨,创造了“水月观音”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宗教画新样式,一直为后代沿袭,被称为“周家样”。
C.唐代人物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如《步辇图》;有描绘功臣勋将的,如《凌烟阁功臣图》;相邻民族,如《西域图》、《职贡图》;皇室贵族,如《玄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文人雅士,如《醉学士图》。
中世纪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之比较
中世纪西方社会与中国产生差异的原因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1000多年,中国已经经历了有东晋到明朝的发展。
漫长的历史,成就了无数个政权,无论是大还是小,这些政权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在西方正呈现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一面。
封建制度的行成、发展、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展的主线。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在西欧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都追求统一。
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望。
自唐宋以来便具有的非世袭官僚制、财产均分制、士农工商身份的不固定等特质,它起到了相互扶助和宗族内“保险共同体”的作用,明清的宗族制度就是在这些特质的背景下构成的具有典型性的一种制度;而儒教中的政治、经济思想,即大同的“公”思想和土地所有制的“均平”思想都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中国典型的制度和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一直呈现着一种一元化的发展特点。
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结构已明显与中国古代社会不同.中国多搞一元化,中世纪西欧则呈现明显的二元化倾向:政治上是等级领主制,小国林立,没有统一的大帝国,当各民族国家形成时,又有议会与王权的对立;经济上是城市自治体与领主庄园的对立;社会上则是政教分离,并实行阶级世袭和家庭的长子继承制。
在同一时期,两种不同的社会,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为什么呢?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国王、贵族和骑土等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构成了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但是他们的权力和义务都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
各国统治者仍不断进行战争,相互抢掠吞并,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
而在中国,普遍都奉行“普天之下,莫非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巨”。
并且中国古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能共垂否?为臣能极谏否?父慈子孝,夫义妻柔,知其所止,乃於至善”这种说法使众者按其名而行其事,大家各司其职,不应越位。
中外文化对比
中外建筑
建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无论古今中外, 建筑都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建筑表 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因而既是时代特征的综合 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文化背景 的不同,因而使中西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存在着重大差异。
中外建筑
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 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 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中国 以吃喝为主。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 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 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 的家族性恰好相反, 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 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中外美术
西方绘画
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 讲究立体感。 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的,则 是事件的事实过程。
对比
东方绘画
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 面装饰性。 通过引导观者的视线,有洞而表达的,是故事 的诗情美感。
THANK YOU!
艺设1502 陈冬 侯天诚 齐政 李兆威
其次是西方节日传入我国,是全球文化和经济一
体化的结果,也是现在众多商家疯狂炒作的结果。
追捧与冷遇
七夕情人节的冷遇
西方情人节在近几年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衷的
节日,对它的重视几乎到了夸张的地步,甚 至连很多外国人也觉得中国人的情人节过得 有点太疯狂。可以说,过与不过情人节,似 乎成了检验一个人是否时尚的反映之一。
悉尼歌剧院
位于悉尼市区北部,
东方明珠
是悉尼市地标建筑 物,由丹麦建筑师 约恩·乌松设计,一 座贝壳形屋顶下方 是结合剧院和厅室 的水上综合建筑。
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中古时期的欧洲文
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有一些联系和区别,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联系:
1.西方文明的基石:古希腊和罗马文化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
重要基石和影响源。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政治、法律等方面都深受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
2.文学、哲学和政治思想: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文学、哲学
和政治思想对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和罗马的法律体系对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有着重大影响。
3.建筑和艺术: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建筑和艺术形式,如柱
式建筑、雕塑和壁画等,对中世纪欧洲的建筑和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4.经典文化的传承和重新发现:中世纪欧洲通过研究和传承
古希腊和罗马的经典著作,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古罗马的历史,重拾了古代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区别:
1.时间和地点的差异:古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古代地中海
地区的典型文化,而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是在罗马帝国衰亡后形成的,时间和地点上有明显的差异。
2.宗教转变: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在宗教上主要是多神教,而
中古欧洲在罗马帝国后期及中世纪晚期转变为基督教的主导文化。
3.社会和政治结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共和政体与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及君主专制有明显的区别。
4.经济和社会发展: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是在较为繁荣
和城市化的环境中发展的,而中世纪欧洲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减少、农业经济和封建制度的崛起。
尽管存在这些区别,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及中古欧洲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忽视的,并且这些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传承成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2)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总体特征:经济重心南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文化: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黄金时代。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新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20世纪二十年代
——
二战
1.经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苏联斯大林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2。政治:德意日法西斯上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电气时代)
1。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爆发1914—1918;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世纪后期
——
19世纪40年代
中国处于
明清时期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兴起和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中西方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1. 建筑风格:中古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质建筑为主,如寺庙、宫殿、长廊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脚、翼角、斗栱、角梁等独特的建筑元素,并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而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材建造,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庙、剧场和古城堡等。
西方建筑注重对称美和几何规则,建筑形式更加规整。
2. 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木结构工艺方面非常擅长,尤其在榫卯结构和斗拱悬臂结构方面达到了独特的高度。
中国的传统建筑技术还包括模嵌、彩画、瓦雕等装饰技术。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在石材建造、圆顶建筑和拱形结构方面较为出色。
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石柱、石拱和石雕等装饰技术也很精湛。
3. 宗教和哲学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礼、仪、道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传统建筑中雕刻的花纹和图案常常以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为主题。
而西方古代建筑则受到基督教的影响,教堂和宗教建筑是其重要代表,被认为是神圣和庄重的场所。
4. 建筑规模和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规模的宏大和装饰的精致,宫殿、寺庙往往具有壮丽的气势和华美的装饰。
这种规模和装饰往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西方古代建筑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如古罗马的公共浴场、劇場和公共广场等,这些建筑为公众活动提供了场所。
同时,西方古代建筑也更注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
中西方古代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宗教和哲学影响以及建筑规模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些差异和相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建筑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
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对比研究人物形象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物形象表现出的特征和内涵也不尽相同。
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比两者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探讨文化差异的根源和成因。
一、经典人物形象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著名的经典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之一,孔子一生追求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他的学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他们代表了文化积淀和成就,他们的作品被视为经典文学之一,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和推崇。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莎士比亚、但丁、亚里士多德等人则是最为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誉为欧洲文学的珍宝之一。
但丁在意大利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神曲》,堪称意大利文学的奇迹。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鼻祖,他在哲学、物理、政治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二、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不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都那么独特而深刻。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和谐、礼仪和忠诚。
孔子的学说提倡“和而不同”,即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和谐相处。
中华民族历史上,尊师重道、孝亲爱国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
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和自由的价值。
宗教和思想信仰是西方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一直受到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倡导。
西方文化崇尚竞争、进取和创新,在科学技术、工业经济、文艺等领域经常走在前列。
三、文化差异的成因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成因可以从历史、地理、经济、宗教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历史上,中国古代的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发展,亲密的共同体意识和松散的国家意识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特征之一。
而西方文化则源于欧洲古典文化,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西方文化。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PPT
商代社会由麻 织物进而发展至养蚕 取丝造衣,使服饰的 原料进一步丰富起来。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4
社会背景:周代,分封制确立後,等级制度也成形。 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特点:贵贱有别,衣 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 严格的区分,反映在 服饰上,有祭礼服、 朝会服、从戎服、吊 丧服、婚礼服。这在 今后的两千年的封建 社会中都有沿用。 图为西周贵族服饰。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5
春秋战国——深衣出现
• 社会背景:春秋战国之交,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隶制度。 “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 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 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连接。用途最为广 泛,隆重程度仅次於朝祭之服,下裳必裁 12 幅,以应 12 个月,符合古人对天时的 崇敬,如同冕服的天玄地黄十二章(皇帝 冕服,上玄衣,下纁衫,共有饰品十二 章)。深衣的长度大致在足踝间。
主流服饰:袍服除了作为内衣, 很多妇女时兴把袍服当外衣穿, 令袍服逐步演变为外衣,成为一 种十分流行的服饰;上至帝王, 下至百官,不分级别、不论男女, 也可作为朝服。因此,这种实用 的服装便取代了深衣,成为最时 尚的服饰。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8
魏晋——宽衣裸身
• 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魏晋南 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的服饰带 到了这一地区。
窄袖。
秦代的袍服是 一种有絮棉的 夹层内衣,穿 着时在袍服的 外面要罩一件 外衣。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对比
7
背景:汉代国力强盛、经济稳定,人们对穿着打扮要求愈来 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趋华丽。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交通,这条横 贯欧亚的陆路通道就是着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中 国制造的蚕丝、锦绣等种种中国文化传到世界,也把西方文 明带来东方,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艺术文化是人类普世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文化形态和表现方式。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不仅是各自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的影响,更因文化交流和融合而呈现多样化。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
一、意象背景与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一样。
东方文化历史文化悠久,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倡导中庸之道。
在艺术表现上,中华艺术一般追求山水田园的自然之美,以及碧水、胡枝子、葫芦等意象化万物为生动形象。
在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深远,非常注重“无”和“空”的表现,注重捕捉事物的瞬间,比如日式画之“写意花鸟”,注重“一笔一画,一气呵成”却又不落俗套,且有其浓郁的文化内涵。
而印度艺术则主要表现宗教和哲学思想,比如“吠陀文艺术”注重艺术与宗教的统一,感人肺腑的表达,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
西方文化注重理性、创造性、自由、开放,也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是勇气、理性、和谐、自由等意象。
在艺术表现中,希腊的雕塑艺术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自由女神像”,她手捧长剑,脚踩船桨,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自由、和平的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成为一种精神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光辉的历史。
二、意象表现与风格特点中西方的艺术表现方式与风格特点有很大的差异,这点在艺术品的形态和造型、色彩表现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1.绘画艺术的比较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之一,传统的中国画以笔墨为主,尤以水墨为精,讲究线条的变化,借助"笔意"或"墨韵"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主题。
在艺术表现中,中国画大量利用了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字意与画心相通,富有诗意,常常表现出文人气质和清新的自然美。
历史中的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
历史中的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中世纪欧洲是一个充满了浓郁历史氛围和文化差异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而同时,东方文明也在经历着自己的发展与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影响以及两者在不同方面的对比。
一、交流与影响在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交流与影响。
首先,随着十字军东征的发生,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之间的接触增加了。
十字军东征可谓是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着深远影响,还促进了中世纪欧洲对东方文明的了解与学习。
在东征过程中,欧洲人接触到了许多来自东方文明的新知识、新技术等,这对于中世纪欧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在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之间存在着频繁的往来。
东方的丝绸之路为中世纪欧洲带来了许多来自东方的珍稀商品和文化,如丝绸、茶叶、瓷器等。
欧洲人通过与东方的贸易往来,不仅满足了西方社会对奢侈品的需求,还学习了东方的商业方式和管理经验。
同时,通过贸易交流,东方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流与融合。
二、政治与社会制度的对比在政治与社会制度方面,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世纪欧洲以封建制为主,封建领主通过给予农民保护和土地使用权来获取农产品和劳动力。
相比之下,东方文明如中国、阿拉伯帝国等则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皇帝或哈里发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统治国家。
此外,在宗教信仰方面,中世纪欧洲以基督教为主,教会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东方文明则主要以伊斯兰教为主,穆斯林的宗教领袖也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角色。
两种宗教信仰的不同,也造成了两个地区在社会文化上的差异。
三、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在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方面,中世纪欧洲与东方文明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
中世纪欧洲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东方文明如中国、阿拉伯帝国等则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分析(论文)
湘潭大学期末论文题目: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分析学院:兴湘学院专业:英语学号:***********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5年11月30日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分析摘要:服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服装文化,由于中西方各民族在审美观念、着装理念和服饰礼仪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内涵、不同特色的中西方服装文化。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方服装的特征差异,和中西方服装文化的对比,以及导致中西方服装文化差异的原因。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服装文化都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是祖辈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对于服装文化的差异,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弘扬我们独特的民族服装文化,使之在世界文化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中西服装;文化;差异性;民族服装文化Abstract:Dress is a culture symbol of a nation,a particular cultural phenomenon of human.Different times have different dress culture,because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alities exist differences in aesthetic standard ,dress concepts and etiquette uniforms,which formed different connotations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This article introduced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about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ompared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and the reasons lead to diversit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Through the argumentation, we can see that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 have rich content and distinct identity,there are precious culture heritages form ancestors,and also especially become the rarity of the world culture.The diversities towards 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 culture,we should select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oss,inherit and advocate our distinctive nationality dress culture,make it outshine in the world culture.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dress;Culture;Diversity;Nationality dress culture一、服装的特征差异一是服装思想观念差异,中国的服装表现出浓重的道德、礼仪色彩,通常具有保守、含蓄、隐喻等特点,朦朦胧胧,藏而小露,隐含寓意,给人以审美的感受。
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直以来都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饮食文化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自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下面我们将从中西方饮食的历史渊源、食材特点、餐饮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一、历史渊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在中国,饮食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传统的饮食文化已经延续了数千年。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包括八大菜系、餐桌礼仪、节气饮食等。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饮食文化的奠基之作,西方饮食文化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中世纪时期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宗教色彩。
近代以来,西方饮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形成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不同美食文化传统。
二、食材特点中西方的食材特点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使用新鲜、天然的原料,尤其是蔬菜、瓜果等植物类食材。
中国菜以色、香、味俱全著称,讲究的是食材的鲜美和口感的丰富。
与之不同的是,西方厨房更加注重肉类的利用,尤其是牛肉、羊肉等。
在西方菜肴中,肉类被赋予了更多的烹饪方式和调味方式,例如烤、煮、炖等,使得西餐在风味上更加突出。
西餐中的奶制品和面包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西方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
三、餐饮习惯中西方的餐饮习惯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在中国,餐饮文化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餐桌是家人聚集的地方,人们讲究“团圆饭”,尤其是在传统的节日和重大的家庭聚会上。
中国人喜欢粗细相间,各色调味、营养搭配的菜肴,主食以米饭为主,强调“菜为主、肉为辅”。
与之相比,西方餐饮文化更加注重个人的独立性,餐桌礼仪也相对更加注重。
西餐的种类繁多,包括开胃菜、主菜、甜点等,体现了西方人对餐饮的精细化和多样性。
以上就是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一些差异之处。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篇一:关于中西方礼仪文化的比较关于中西方礼仪文化的比较系级班姓名:学号:关键词: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因此,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一.家庭生活东方之“家族为本,亲情至上”与西方之“个人为本,自由至上”东方民族尤其信奉“血浓于水”这一传统观念,一项视家族礼仪为根本,所以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是血缘亲情。
当多种利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多数人恐怕都会选择维护血缘关系的家庭利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的东方,敬老爱幼,古风依然。
很多中国传统的家庭,四世同堂共居一室,家长维系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家长终生操劳,从养育儿女到孙辈,不以为苦,反而自得其乐。
庞大的家庭结构虽然矛盾重重,但“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就足够了。
重视家族的观念,还表现在对“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训诫的遵守方面。
即便是流落海外的中国人也是念念不忘家乡,怀念亲友,千方百计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他们看来,国家、家乡都是家族概念的放大,人际关系都是家族关系的延伸。
在西方家庭中,人伦之情也是存在的,但在家庭成员的关系上更注重人格上的平等,个人更看重自己的实际利益,子女成年后对家庭的依靠也较少,主要靠的是个人的奋斗。
中西方服饰文化比较
引子从逻辑上看,“中国”和“西方”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具体的国度,而后者则是一个方位。
一般应该是“中国”与“法国”或“意大利”的文化比较,或者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才合逻辑。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样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呢?因为这里的“西方”是与后面的“服饰文化”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即“西方服饰文化”,是指以地中海文明为基础,欧洲中世纪以来发展形成的基督教文化圈中的服饰文化。
本课题就是把这个对当今世界服饰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的服饰文化同以黄河文明为基础形成的中国文化圈中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这里排除了伊斯兰文化圈和印度文化圈,尽管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伊斯兰文化也对西方文化产生过某些影响。
从服饰方面看,当今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几乎是被来自西方的服饰文化“一统天下”,这种服饰文化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伴的价值观、审美观一起进入西方以外的人们的生活当中。
它不仅被广泛接受,而且被称为“国际化”或以“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主动参与其流行。
现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更是如此。
近些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
这种以西方服饰文化为特征的“国际化”服饰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股重新珍视本民族服饰文化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人们在自强之后,更加自信;另一方面,西方人也对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崛起刮目相看,尤其是西方的服装设计师在推出的新作当中不断导入中国服饰文化元素。
透过这些表象,不禁引起人们一连串的深思:中国服饰文化与西方服饰文化到底有哪些不同?这两种文化有无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未来中国人的服饰将以“国际化”的西方服饰文化为主流,还是以中国本土的服饰文化为主流?或是两者的融合?要弄清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在对这两种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发展变迁过程,从中总结出某些规律,才能得到答案。
中外文化对比PPT课件
THANK YOU!
艺设1502 陈冬 侯天诚 齐政 李兆威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第18页/共24页
冰封:重 生之门
• 中外影视
暴力街区2014
美国底特律罪恶横行,为了保障市民安全,当 局将市内最危险的罪犯隔离,安置他们在令人 闻风丧胆的罪恶禁区“红砖特区”。在弱肉强 食的“红砖特区”内,残暴冷酷的大毒枭特里 梅因为邪恶核心,卧底探员达米安一直希望将 他绳之于法。另一方面,希望离开禁区重过新 生活的利诺,因为女友罗拉被特里梅因掳走而 心急如焚。拥有共同敌人,来自不同世界,背 景各异的达米安与利诺决定联手对付特里梅 因……
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公认为中世纪世俗 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立面采用连续的哥 特式尖券和火焰纹式券廊,构图别致,色彩明 快。威尼斯还有很多带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 临水而立,非常优雅。
OPPORTUNI TY
第13页/共24页
中西建筑对比
第14页/共24页
中西建筑对比
第15页/共24页
现代中国建筑
第19页/共24页
暴力街区 2014
中外美术
在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 东方绘画,一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 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 的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第20页/共24页
• 中外美术
第11页/共24页
• 中外建筑
悉尼歌剧院
位于悉尼市区北部,
东方明珠
是悉尼市地标建筑 物,由丹麦建筑师 约恩·乌松设计,一 座贝壳形屋顶下方 是结合剧院和厅室 的水上综合建筑。
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
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的帮助,同时 也要发掘自身主体的各种潜能,努力去认识自己。 早在2500年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提出 了“认识你自己”的著名论点。几千年来,西方文 化正是循着这一传统去展开对人的能力的探寻的, 特别是表现在教育领域内,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 家、教育家卢梭(1712—1778年),首先提出了教 育应以“人”为根本对象,以“人”的能力、兴趣、 爱好为基础,尊重每个受教育人的个性,这与中国 传统教育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在西方那里,个人的 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而在中国,人的个性 被压抑,同时个人的能力又往往机械地服从集体。
宗教差异
由此,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也表现出鲜明的
差别,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便强调 了“顺其自然”,因为自然确确实实给中国 人带来了好处,使古代中国的农业经常有很 好的收成。因此,人们便往往留恋人间的生 活,中国古代的许多神话传说都表达了一种 面对死后,希望来世再到人间享福的精神。 而西方文化则明显不同,他们面对死亡,大 多追求灵魂升入天堂。
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是把“天”与“人”合起来看的,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 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 “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之处就在于 能把它们两者合而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 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因此,中国文 化要求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要符合“天意”,故而对自然界的索取比较少,也 就更谈不上对自然的研究了,而是把注意力投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处 理人际关系时,中国文化多采取“中庸 调和”,那也是因为平原文化一切都很顺畅,无急剧变化。为淡化和缓解人际 矛盾冲突,于是便有了“中庸”、“仁义”、“礼教”等伦理说法,强调服从 与秩序, 主张妥协和宽容。 由于科学的需要,理性便成了西方文化中又一突出特点。理性的实质就是冷静 地分析、综合、思考,对客观世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和 总结;它既不是激情冲动,也不是迷信盲从;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又要 有充分的实践资料作为理论依据。理性思考的目的就是要求合理,要求合乎 自然规律。可以概括地说,科学是探究客观规律,理性则是运用客观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中世纪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对比看一看当今西方国家的发达繁荣,再看看我们这个贫富差距如此之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心里对西方国家略生敬佩之意,带着一丝好奇的心态我选修了《西方文化史》,当真正学习这门课程时,我终于对西方文化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了解越多,越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在我的潜意识里,“西方”二字是充满自由和浪漫的完全民主的一个象征,现在我才知道,中世纪的西方国家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黑暗”。
而与此同时的中国,却是相当繁荣的,虽然有很多次的朝代更迭,但总体来说,还是在不断进步的。
下面就自己的理解,对这个时期的西方和中国做一下对比。
先说一下思想方面吧,在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所谓的“神”主宰的社会,他们没有理想、没有欲望、没有文化,像是一帮行尸走肉的躯体。
我认为,当时的人们之所以有精神支撑活着,完全是为了下辈子能更好的活着,那就是在下辈子能进天堂,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赎罪、悔过,没有真正的个人精神。
在教会的统治下,人们唯唯诺诺,苟且存活,教会主张无欲无求,而他们却想尽办法进行剥削,甚至玷污妇女,真是“一群文明的流氓”。
但人们还是那么愚昧得信封他们,很难理解。
在我心里,这时候的欧洲就只能用“黑暗”二字来表达了。
古代中国在思想方面,尽管守旧迷信,但至少他们知道现在活着就得好好的活着,为着明天更好的生活而努力,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自己,还算是比较纯真的,至少不像当时的欧洲人为了来世活着。
还有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知道好与坏,懂得反抗,朝代的更迭不断,就体现了人们的反抗意识,而欧洲国家却一直用所谓的教会、神来为自己祈福。
再谈一下科技文化方面,中世纪的欧洲是根本不能谈文化的,他们所谓的文化就是“宗教”,甚至学校都统一学神学,没有科学性。
科技停滞不前不说,甚至倒退,更无曾谈及发明创造和科技革新了。
在这个时期的中国,一直是地主阶级统治,但人们懂得学习,学而优则仕,备受推崇,懂得选拔人才,中国的四大发明正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思想已有一个空前的飞跃,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新气象,在中国的文化史中,这是一个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情,而欧洲的国家还在教会的迷网中寻找来世的幸福。
政治方面,西方是各个很小的势力瓜分土地,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但是古代中国,已经出现了大一统的朝代,政治治理不断进步,与西方散乱的政治结构相比,有明显的社会优势。
还有在军队方面,西方人仰慕骑士,用骑士去打仗,但在古代中国,已经有强大的军队,在不断地朝代更迭战争中,军队越来越强大,甚至可以攻占到西欧大陆。
综上,在我的观点中,不论是文化还是政治,中世纪的西欧国家是远远落后于古代中国的,需要补充的是,很可能正是因为这种落后,还有长时间的教会压迫,才使得欧洲国家在以后的建设中更加有革新的动力,并先进于我们。
黑暗的中世纪,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近代欧洲的飞速发展,也不能全盘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