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导语20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看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究竟有其一定的结构方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开端回纳了20种写作要领,仅供参考交换。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吹糠见米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雄布,日本已无条件投诚。美联社正在抢发这条爆炸的新闻时,导语愉快爽利:“日本投诚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卖时就被新闻界雄觉得“最佳导语”。
2.设置悬念法
正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走。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打扮进出口雄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晓得就得往下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牢牢捉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0月14日,美联社发了一条讥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正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正在走向经济双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正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明显,前后两句自相“辩论”。但读者是聪慧的,晓得连总统的儿子都正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端好转了呢?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情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相比枯燥、逝世板、索然没趣,但若用动态的体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鲜滑稽,活脱而有动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引人进胜。
1974年,我国正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戎马俑,惹起了国内外的剧烈关注。卖戎马俑双制品正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队到达了布鲁塞尔。严厉的战士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进注手法是他们的身材。”
5.拟人修辞法
卑鄙地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东西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密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卖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本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尽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响:“嗨,下午好!”似乎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密切!
6.数字相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卑鄙地使用到新闻导语中,回应读者的标题,就能进步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常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但是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正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付这个标题回应得非常明确:“假如把联合国走年正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整个文件首尾相连陈设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雄里。”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所在,描绘几笔,勾画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就一定会大大加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正在青躲高原奋战了27个年龄了。本来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镌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劳动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进印象。”
8.巧用配景法
若正在导语中卑鄙地使用配景质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
导语就是以配景质料取胜的:“唐代着名文学家柳宗元正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着名遐迩。一千多年过走了,历代冒逝世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静静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落的一大新鲜事。”
9.古诗名句法
假如避让花哨之嫌,正在新闻导语中妥帖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但意境长远,并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加强新闻对受众的吸收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获得冲破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正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景,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收着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
11.抑扬抑扬法
对报道东西的体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同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正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热、煮饭。但是,正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觉了大量石油和自然气。”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鉴戒电影手法,接纳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收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雄布了一篇赞美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动人 “9月初的一天凌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远程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慌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旅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样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13.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曲折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体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角逐,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的焦点,且瞧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正在这里遭遭到史无前例的毁灭失利,这一严重波折使中国人感慨非常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屡见不鲜,倒霉的不但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玄色的星期四而永久留正在记忆中。”
14.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情世故,以唤起读者的共喊,然后急转直下,锋芒直指标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卖个健康孩子的母亲!但是,事与愿违的是,目前正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几多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深恶痛尽。”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瞧,到“深恶痛尽”,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15.小中见
从小处动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实在可信,具有较强的传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发动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荡国际田径界。美联社疾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密斯正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久后进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密斯”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