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共24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PPT1 (共24张PPT)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 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
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 何若"等。
3、“不亦……乎?"

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尔。
8、有以……,
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
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应。(《庄 暴见孟子》)
9、所以
译为“用来……的”“……原因”“……的 方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非攻》)
固定句式
de
积累与翻译
1、"如……何"、"奈……何"、"若……何"。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 “对……怎么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如 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 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如:
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其李将军之谓乎?
17、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

文言文专题复习——固定句式课件+

二、 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
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 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 也比较常见。
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 ①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孰与”相当于“跟…相比谁更…” ③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无如”相当于“没有像…”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何…于…”相当于“跟…比…”。 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 相如列传》
①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 马迁《鸿门宴》) •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 23、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 “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 “之(是)”是标志宾语前置得结构助词。可译 为“只+谓语动词+前置宾语”。
译为“哪管……呢” 12、庸……乎,其庸…乎 ”难道-----吗”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 我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14、无乃……乎(与),得无……乎, 得无……耶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
❖ 1、庸……乎 呢”
译为“哪里……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 先后生于吾乎?
❖2、……,抑…… 译为“……,还 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伶官传序》
文言文固定句式
2
❖3、有所 译为“有……的(人、 物、事)”
❖例:荆轲有所待
❖4、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 物、事)”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 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文言文固定句式
3
❖5、如何、奈何、若何
“怎么,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
❖ 虞姬虞姬奈若何?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如……何 译为“对……怎么办”
❖例:无乃不可乎
❖16、……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 是……啊”“大概说的就是…… 吧”
❖例:其李将军之谓也
文言文固定句式
9
❖17、孰与 与……孰 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谁)……”; 孰若 译 为“哪里比得上”
❖ 例:君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18、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
文言文固定句式
10
❖19、 “何……为” 译为“为什 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为?
❖20.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 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1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 山》)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课件(17张PPT)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课件(17张PPT)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3.“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
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
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
(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
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
“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
J.顾……哉?(难道……吗?) 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K.独……哉?(难道……吗?) 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3)表揣度:
A.无乃……乎(耶)?(恐怕……吧?)(兼表反问) 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B.得无……乎(耶)?(该不是……吧?)(兼表
反问)
例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例如:其可怪也欤? D.……庶几……欤?(……或许……吧?)
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4)表示感叹:
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例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
C.惟……耳!(只是……罢了!) 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B.……欤(耶),抑……欤(耶)?(是……, 还是……?)
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 抑未死耶? C.其……,其……也?(是……呢,还是…… 呢?)
例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 课件(1 7张PPT )
(6)其他句式 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固定句式课件(17张PPT)
B.何……为?(……干什么呢?) 例如:何辞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固定句式》PPT课件
文言固定句式
潘怡
•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 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 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 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 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 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 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 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 样)”。
例: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 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 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 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20. “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认为……”、“把……当作”、“凭借(依 靠)……作为”等。 例: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 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 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 8.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 怎么样”。
例: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列子o汤问》) 译文: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 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 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 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墨子o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文言固定句式课堂PPT

文言固定句式课堂PPT

39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 为什么呢?
③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出师表》
先帝在世的时候,经常和我谈论起这些事, 没有不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哀叹痛心遗憾 的。
40
2.非唯……抑亦 译为“不仅仅……而且也”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 人谋也。《隆中对》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 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
关呢?
10
5.安……哉(乎)? 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 危难呢?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板 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这是国家的重臣,为什么要讨伐呢? 7
3.何……之有? 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 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勾践灭吴》
37
2.虽然 可译为“虽然(即使)如此,但)”。
①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公输》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战国策·魏策》
38
十一、其他
1.未尝 可译为“没有”,“不曾”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
悼,不能喻之于怀。
《兰亭集序》

《文言文固定句式》课件

《文言文固定句式》课件

近义固定句式的辨析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近义固定句式是指形式相近 、意义有所区别的文言文句 式。
在文言文中,存在一些形式 相近但意义有所区别的固定 句式,如“……者,……也” 与“……,……也”等。这些 句式在表达上略有差异,需 要进行辨析,以准确理解其 含义。
掌握近义固定句式的辨析方 法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 理解能力。
详细描述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 具体的改进建议。评价应客观公正,以激 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 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增补与省略法
总结词
补充或省略部分内容翻译固定句式
详细描述
增补与省略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需要增加或省略部分内容,以使译文更加完整、准确、流畅。这种方法适 用于固定句式的翻译,能够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
04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辨析与 理解
同义固定句式的辨析
总结词
同义固定句式是指形式相似、意义相近的文言文 句式。
03
总结词
04
掌握特殊固定句式的理解方法有 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
详细描述
通过对特殊固定句式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 的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文化 的理解和认识。
05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练习与 提高
练习题目的选择与设计
点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表达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可 以用来表达作者或角色的情感,增 强作品的情感色彩。

高考复习文言固定句式PPT1 (共14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固定句式PPT1 (共14张PPT)
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 邺》) 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 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 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 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 老师存在的地方。

11、有以……
译为“有用来……的(方
法)” 例: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我总会有用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12、无以…… 译为“没有用来……的” 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 不世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练习PPT课件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练习PPT课件

【答案】
①(如今)我在州府外面,你州府里面,(只要 我们)齐心合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②不久刘仁之被调到朝中做中书令
2021/3/9
授课:XXX
8

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 劝帝他幸,图复兴。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① 即事不计,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 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朱棣发北平,姚广孝以孝 孺为托,曰:“②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 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 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 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 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按表达 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 用来)、无以(没有... 用来)、有所( 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 的 时候)、为...所。
2021/3/9
授课:XXX
5
文言翻译练习
将文中两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 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 耳。 ”上曰:“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人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一世之人!”
2021/3/9
授课:XXX
6
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
①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 , 1分) (封德彝)很长时间没有举荐有才能的人 。 ( 1分)
2021/3/9
授课:XXX
4
3.“谁……者”中,“谁”是疑问代词, 作谓语;“……者”是“者”字结构,作 主语,“谁……者“等于”“…… 者谁”。 例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ppt

七、表示比较的习惯用法

“……何如……” “……何若……” “……孰与(孰 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 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 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 “哪里比得上”。 例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例: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 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 么……呢“、“哪里……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陈涉世家》
二、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 是……吗?”或“难道不……吗?” 例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 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3、“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 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 ❖ 例①“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
也。”(《史记•张释之列传》)译:“陛下以降侯 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② 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 愿》)
八、表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用法
❖ 1、“得无……乎”“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不 是、莫非、恐怕、岂不是、只怕是……吧”。 (2011年高 考有考)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2.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的方法”或“…… 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 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 记》) 4、“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 “又……又……”。例: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 阴侯列传》) 5、“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例:其 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4.得无……乎? 得无……耶? 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应译
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 莫非……吧;该不会…… 吧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 感情,恐怕不一样吧?)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③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 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 姓善于偷盗吧?) ⑤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6
5.奈……何 如……何 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
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含有“对付”、 “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 “何”则是补语,作“怎 么”、“怎样”讲。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 “若”的宾语。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 怎么办”。 先看下面例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 山》)
9
8.不亦……乎? 这是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
这种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为:“还要……做什么?”或者: “要……干什么?”请看下面例句:
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 纪》)划线句应译为:“还要告辞做什么呢?”
例句:②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 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 呢?”
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4
3.……之谓也 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应该强
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 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 表推测,应译为“大概”。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 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 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 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说 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 ‘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 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
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 “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 事。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 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 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 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 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句式的紧缩和移位。一是由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 原句作补语,翻译过来必须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一是疑问句中疑 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 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还原到“有”的前面。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 种格式就容易得多了。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 么……呢?” 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应译为 “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3
如下面的例子: 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
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
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 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
2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
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 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 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 “……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 率是非常高的。
②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与妻书》)
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 兮奈若何?(《垓下歌》)
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加线的句子应分别译为: ①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 ②(我们)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③虞姬虞姬把你怎么样呢?
7
6.何有于……? 这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究其实质是两种特殊
8
7.何……为?
这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为” 这个虚词。“为”有两个读音,一是读“wèi”,一是读“wéi”。 读“wèi”的时候,它只有介词性。一是读“wéi”。读“wéi”的时 候,情况比较复杂,有三种情况。一是动词性,是一个“本领” 很高强的动词,可以这样讲,句中需要什么动词,它都能够代替。 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也就是说在被动句中, “为”必须读“wéi”。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再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句中的“为”就必须读“wéi”。 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在“何……为”这 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