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的表
数据库表的几种表示方式
数据库表的几种表示方式1. 介绍数据库表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
在设计数据库时,选择适当的表的表示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表表示方式会对数据库的性能、可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表的几种常见表示方式,包括平面表、多表关联、继承表和关系型表。
2. 平面表平面表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表表示方式之一。
它将所有数据存储在一个表中,并使用行和列来组织数据。
每一行表示一个数据记录,每一列表示一个数据属性。
在平面表中,每个数据记录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该记录。
平面表适用于简单的数据结构和少量数据属性的情况。
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理解和维护。
然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平面表可能会变得过于庞大和复杂,导致查询性能下降。
3. 多表关联多表关联是通过在不同的表之间建立关系来表示数据的一种方式。
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表中,并使用主键和外键来建立表之间的关联。
通过关联不同的表,可以实现数据的分解和更好的数据组织。
在多表关联中,通常存在一个主表和一个或多个从表。
主表包含主要的数据信息,从表包含与主表相关的附加信息。
通过外键,从表与主表建立起关联。
多表关联适用于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大规模的数据集。
它的优点是可以提高数据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查询性能。
然而,多表关联设计和查询时需要更多的注意事项,对数据库开发人员的要求较高。
3.1 一对一关联一对一关联是多表关联中的一种常见关系类型。
它表示两个表之间的一对一关系,即每个记录在每个表中只有一个对应的记录。
一对一关联通常用于表示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人和身份证号。
在一对一关联中,两个表的主键和外键相互关联。
一方作为主表,另一方作为从表。
主表包含主键和相关属性,从表包含外键和相关属性。
通过主键和外键的关联,可以实现两个表之间的数据查询和更新。
3.2 一对多关联一对多关联是多表关联中的另一个常见关系类型。
它表示一个表的记录可以关联到另一个表的多个记录。
数据库的数据表结构
数据库的数据表结构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而数据表则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
数据表由多个列(字段)和多个行(记录)组成,每个列代表一种数据类型,每个行代表一条记录。
在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数据的存储形式和访问方式。
一、用户表(User Table)用户表是一个常见的数据表,用于存储用户的基本信息。
它通常包含以下字段:用户ID、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等。
用户表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例如密码字段应进行加密存储,手机号字段应设置唯一性约束。
二、订单表(Order Table)订单表用于存储用户的订单信息,包括订单号、用户ID、商品ID、数量、价格、下单时间等字段。
订单表的结构应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查询效率,例如订单号字段应设置为主键,用户ID和商品ID 字段应设置外键关联。
三、商品表(Product Table)商品表用于存储商品的信息,包括商品ID、商品名称、价格、库存、发布时间等字段。
商品表的结构应考虑到数据的可扩展性和查询性能,例如价格字段应使用浮点数类型,库存字段应使用整数类型,并设置合适的索引。
四、评论表(Comment Table)评论表用于存储用户对商品的评价信息,包括评论ID、用户ID、商品ID、内容、评分、评论时间等字段。
评论表的结构应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查询需求,例如用户ID和商品ID字段应设置外键关联,评分字段应设置合适的取值范围。
五、日志表(Log T able)日志表用于存储系统的操作记录,包括日志ID、操作用户、操作对象、操作类型、操作时间等字段。
日志表的结构应考虑到数据的可追溯性和查询效率,例如操作用户字段应设置外键关联,操作时间字段应使用合适的日期时间类型。
六、文章表(Article Table)文章表用于存储用户发布的文章信息,包括文章ID、用户ID、标题、内容、发布时间等字段。
文章表的结构应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和查询性能,例如用户ID字段应设置外键关联,标题字段应设置合适的长度限制。
MySQL中的表分区和数据归档策略
MySQL中的表分区和数据归档策略引言MySQL是当前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配置选项。
其中,表分区和数据归档策略是优化数据库性能和管理大量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MySQL中的表分区和数据归档策略,探讨其原理、用途和实施方法。
一、表分区的原理和用途表分区是将大表拆分成多个较小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分区。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表分区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当数据库中存在大量数据时,查询整个表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系统资源。
而通过表分区,可以将数据分散在多个磁盘上,实现并行查询,从而提高查询速度。
其次,表分区可以加快数据的插入和删除。
对于大量数据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如果没有表分区,会导致整个表上锁,影响并发性能。
而通过表分区,可以将插入和删除操作分散在多个分区上,从而减轻锁的压力,提高并发性能。
此外,表分区还可用于数据归档和备份等用途。
二、表分区的实施方法在MySQL中,表分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
1. 范围分区:按照指定的范围对表进行分区,例如按照时间范围(年、月、日)或者数值范围(价格、数量)等。
这种分区适用于根据某一维度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归档的场景。
2. 列表分区:按照指定的列表对表进行分区,例如按照城市、部门、客户等列的取值进行分区。
这种分区适用于根据多个维度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归档的场景。
3. 哈希分区:按照哈希函数对表进行分区,将数据均匀地分散在多个分区中。
这种分区适用于大量均匀分散的数据,可以提高查询性能和负载均衡。
4. 手动分区:手动指定每个分区的范围或者列表,灵活性较高。
三、数据归档的原理和用途数据归档是将不经常访问或者过期的数据从活跃表中迁移到归档表或者归档文件中的过程。
数据归档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归档可以提高活跃表的查询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数据是不经常访问的,而这些数据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和系统资源。
通过归档可以将这些不经常访问的数据转移到归档表或者归档文件中,从而减少活跃表的大小,提高查询性能。
数据库及数据库中表的建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数据库及数据库中表的建立学院:计算机班级:网络0803 学号:姓名:任课教师:孟彩霞时间:一.实验目的1.熟悉SQL Server2000的环境。
2.掌握企业管理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数据库及其对象有基本了解,了解SQLServer2000进行配置的方法。
3.掌握查询分析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在查询分析器中实行T-SQL语气的方法。
4.了解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5.学会在企业管理器中创建数据库及查看数据库属性。
6.学会使用T-SQL语气创建数据库。
7.了解SQL Server 2000的基本数据类型、空值的概念,以及表的结构特点。
8.学会使用T-SQL语气和企业管理器创建表结构和修改表结构。
9.学会使用SQL Server 2000提供的数据完整性功能,并在创建表时定义表的数据完整性。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及分类。
二.实验内容1.学会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管理工具。
2.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
3.在查询分析器中使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4.使用T-SQL语句创建一个图书管理数据库,数据库名为TSGL,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初始大小,增长方式,文件的增长上限等均可采用默认值。
5.使用T-SQL语句或企业管理器创建课本第二章习题10的SPJ数据库,可以自行定义文件大小,增长方式等。
6.查看物理磁盘目录,理解并分析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7.使用企业管理器查看数据库属性。
8.使用T-SQL语句或企业管理器对于(2)-(5)中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和删除操作。
9.用企业管理器在教务管理数据库JWGL中创建学生表STUDENT,课程表COURSE,学生选课表SC。
10.用TQL语句在MARKET数据库中创建客户信息基本表CUOSTOMERS,货品信息表GOODS,订单信息表ORDERS。
11.使用T-SQL语句在SPJ数据库中建立第2章习题10中的4张表:S,P,J,SPJ.12.使用T-SQL语句在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TSGL中建立图书,读者和借阅3个表。
浅析数据库中的表
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SCIENCE&TECHNO LO GY INFORMATION浅析数据库中的表姜蕴莉曾金发(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332000)【摘要】在Vis ual Foxpro数据库中,表是处理数据和建立关系型数据库及应用程序的基本单元。
熟练掌握表的理论知识,对建立关系型数据库及应用程序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就表相应的知识,进行简要的浅析。
【关键词】表;关系型数据库;程序我院是财经类高职院校,Visual Fox pro数据库是全院公共课。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初学vf者,对表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果对此部分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会对深入学习v f造成各种障碍。
因此,教师跟踪学生对表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简要地对表的知识进行浅析。
一、表简介及其创建1.表简介在Visual Fox pro系统中,一张二维表对应一个表。
表分为数据库表和自由表两类;包含在数据库中的表称为数据库表,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若干个表;不包含在数据库中的表称为自由表。
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就是自由表的集合构成,一般一个表对应于磁盘上的一个扩展名为.dbf的文件,如果表中字段有备注或通用型大字段则磁盘上还会有一个对应扩展名为fpt的文件。
2.表创建的方法(1)创建自由表的方法创建自由表,先要确认当前没有打开的数据库,然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完成。
方法一:使用菜单创建。
通过“文件”→“新建”命令项,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表”单选按钮,再单击“新建文件”按钮,输入表名,即可进入“表设计器”进行表字段的设计。
方法二:使用命令创建表:create[路径]<表文件名>方法三:在项目管理器中,从“数据”选项卡选择“自由表”,然后选择“新建”命令按纽打开“表设计器”即可建立自由表。
例如,在v f的命令窗口输入:create d:\lz\cj.dbf按回车,则进入表设计器窗口,字段设计完成后,一个保存在d:\lz\cj.dbf的表就建好了,接着就是向表中输入记录。
MySQL中的表分区和索引选择优化建议
MySQL中的表分区和索引选择优化建议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库的性能和优化变得越发重要。
MySQL作为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在数据分析与存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MySQL中,表分区和索引选择是优化数据库性能的两个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MySQL中的表分区和索引选择,并给出优化建议。
一、表分区的概述表分区是将一张表划分为多个较小的独立部分,每个部分可以存储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上。
表分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查询和维护的性能。
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分区上,可以减少查询的数据量,并且可以针对每个分区进行独立的维护操作。
在选择表分区的策略时,应该考虑数据的特点和查询模式。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按范围分区:根据数据的范围进行分区,在每个分区上存储数据的范围是连续的。
这种分区策略适用于按照时间或者连续的数值范围进行查询的场景。
2. 按列表分区:按照某个字段的固定值进行分区,在每个分区上存储的数据具有相同的特征。
这种分区策略适用于按照某个字段值进行查询的场景。
3. 按哈希分区:根据某个字段的哈希值进行分区。
这种分区策略适用于需要将数据均匀分布在不同分区上的场景。
二、索引选择的优化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索引可以大大加快查询的速度,并减少数据库的资源消耗。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唯一索引:在表中选择合适的字段创建唯一索引。
唯一索引可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并且加快查询速度。
通常,在主键或者唯一标识的字段上创建唯一索引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 组合索引:对于频繁同时查询多个字段的操作,可以考虑创建组合索引。
组合索引可以减少磁盘I/O次数和内存消耗。
3. 索引覆盖:尽量减少全表扫描,保证使用索引能够满足查询的需求。
使用索引覆盖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资源消耗。
4. 索引统计信息:及时更新索引的统计信息。
MySQL提供了ANALYZE TABLE或者OPTIMIZE TABLE命令来更新索引的统计信息,确保数据库的查询优化器能够选择合适的索引进行查询。
数据库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表1 foreign key 表2则表1的多条记录对应表2的⼀条记录,即多对⼀利⽤foreign key的原理我们可以制作两张表的多对多,⼀对⼀关系多对多:表1的多条记录可以对应表2的⼀条记录表2的多条记录也可以对应表1的⼀条记录⼀对⼀:表1的⼀条记录唯⼀对应表2的⼀条记录,反之亦然分析时,我们先从按照上⾯的基本原理去套,然后再翻译成真实的意义,就很好理解了1、先确⽴关系2、找到多的⼀⽅,吧关联字段写在多的⼀⽅⼀、多对⼀或者⼀对多(左边表的多条记录对应右边表的唯⼀⼀条记录)需要注意的:1.先建被关联的表,保证被关联表的字段必须唯⼀。
2.在创建关联表,关联字段⼀定保证是要有重复的。
其实上⼀篇博客已经举了⼀个多对⼀关系的⼩例⼦了,那我们在⽤另⼀个⼩例⼦来回顾⼀下。
这是⼀个书和出版社的⼀个例⼦,书要关联出版社(多个书可以是⼀个出版社,⼀个出版社也可以有好多书)。
谁关联谁就是谁要按照谁的标准。
书要关联出版社被关联的表create table press(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name char(20));关联的表create table book(book_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book_name varchar(20),book_price int,press_id int,constraint Fk_pressid_id foreign key(press_id) references press(id)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插记录insert into press(name) values('新华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摆渡出版社'),('⼤众出版社');insert into book(book_name,book_price,press_id) values('Python爬⾍',100,1),('Linux',80,1),('操作系统',70,2),('数学',50,2),('英语',103,3),('⽹页设计',22,3);运⾏结果截图:⼆、⼀对⼀例⼦⼀:⽤户和管理员(只有管理员才可以登录,⼀个管理员对应⼀个⽤户)管理员关联⽤户===========例⼦⼀:⽤户表和管理员表=========先建被关联的表create table user(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主键⾃增name char(10));在建关联表create table admin(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user_id int unique,password varchar(16),foreign key(user_id) references user(id)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insert into user(name) values('susan1'),('susan2'),('susan3'),('susan4'),('susan5'),('susan6');insert into admin(user_id,password) values(4,'sds156'),(2,'531561'),(6,'f3swe');运⾏结果截图:例⼦⼆:学⽣表和客户表========例⼦⼆:学⽣表和客户表=========create table customer(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name varchar(10),qq int unique,phone int unique);create table student1(s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course char(20),class_time time,cid int unique,foreign key(cid) references customer(id)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insert into customer(name,qq,phone) values('⼩⼩',13564521,11111111),('嘻哈',14758254,22222222),('王维',44545522,33333333),('胡军',545875212,4444444),('李希',145578543,5555555),('李迪',754254653,8888888),('艾哈',74545145,8712547),('啧啧',11147752,7777777);insert into student1(course,class_time,cid) values('python','08:30:00',3),('python','08:30:00',4),('linux','08:30:00',1),('linux','08:30:00',7);运⾏结果截图:三、多对多(多条记录对应多条记录)书和作者(我们可以再创建⼀张表,⽤来存book和author两张表的关系)要把book_id和author_id设置成联合唯⼀联合唯⼀:unique(book_id,author_id)联合主键:alter table t1 add primary key(id,avg)多对多:⼀个作者可以写多本书,⼀本书也可以有多个作者,双向的⼀对多,即多对多 关联⽅式:foreign key+⼀张新的表========书和作者,另外在建⼀张表来存书和作者的关系#被关联的create table book1(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name varchar(10),price float(3,2));#========被关联的create table author(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name char(5));#========关联的create table author2book(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book_id int not null,author_id int not null,unique(book_id,author_id),foreign key(book_id) references book1(id)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foreign key(author_id) references author(id)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插⼊记录insert into book1(name,price) values('九阳神功',9.9),('葵花宝典',9.5),('辟邪剑谱',5),insert into author(name) values('egon'),('e1'),('e2'),('e3'),('e4'); insert into author2book(book_id,author_id) values(1,1),(1,4),(2,1),(2,5),(3,2),(3,3),(3,4),(4,5);多对多关系举例⽤户表,⽤户组,主机表-- ⽤户组create table user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username varchar(20) not null,password varchar(50) not null);insert into user(username,password) values('egon','123'),('root',147),('alex',123),('haiyan',123),('yan',123);-- ⽤户组表create table usergroup(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groupname varchar(20) not null unique);insert into usergroup(groupname) values('IT'),('Sale'),('Finance'),('boss');-- 建⽴user和usergroup的关系表create table user2usergroup(id int not NULL UNIQUE au to_increment,user_id int not null,group_id int not NULL,PRIMARY KEY(user_id,group_id),foreign key(user_id) references user(id)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 ,foreign key(group_id) references usergroup(id)ON DELETE CASCADEon UPDATE CASCADE);insert into user2usergroup(user_id,group_id) values(1,1), (1,2),(1,3),(1,4),(2,4),(3,4);-- 主机表CREATE TABLE host(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ip CHAR(15) not NULL UNIQUE DEFAULT '127.0.0.1' );insert into host(ip) values('172.16.45.2'),('172.16.31.10'),('172.16.45.3'),('172.16.31.11'),('172.10.45.3'),('172.10.45.4'),('172.10.45.5'),('192.168.1.20'),('192.168.1.21'),('192.168.1.22'),('192.168.2.23'),('192.168.2.223'),('192.168.2.24'),('192.168.3.22'),('192.168.3.23'),('192.168.3.24');-- 业务线表create table business(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business varchar(20) not null unique);insert into business(business) values('轻松贷'),('随便花'),('⼤富翁'),('穷⼀⽣');-- 建⽴host和business关系表CREATE TABLE host2business(id int not null unique auto_increment,host_id int not null ,business_id int not NULL ,PRIMARY KEY(host_id,business_id),foreign key(host_id) references host(id),FOREIGN KEY(business_id) REFERENCES business(id));insert into host2business(host_id,business_id) values (1,1),(1,2),(1,3),(2,2),(2,3),(3,4);-- 建⽴user和host的关系create table user2host(id int not null unique auto_increment,user_id int not null,host_id int not null,primary key(user_id,host_id),foreign key(user_id) references user(id),foreign key(host_id) references host(id));insert into user2host(user_id,host_id) values(1,1), (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2,2),(2,3), (2,4), (2,5), (3,10), (3,11), (3,12);练习。
MySQL中数据表的碎片整理与优化
MySQL中数据表的碎片整理与优化在MySQL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碎片整理与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碎片是指在数据表中存储的数据在磁盘上并非连续存储的情况。
碎片化的数据表会导致数据库性能下降、查询速度变慢以及磁盘空间的浪费等问题。
因此,对数据表进行碎片整理与优化是维护数据库性能和健康的关键一步。
一、碎片的原因在MySQL中,数据表会经历多次更新、插入和删除操作,这些操作会导致数据在磁盘上出现碎片。
具体来说,以下是常见的碎片产生的原因:1. 更新操作:当更新数据行时,如果更新的数据长度超过原来的长度,MySQL可能会把新的数据行放到一个新的位置,而原来的位置变为碎片。
2. 插入操作:由于数据表的插入操作是按顺序进行的,如果插入的数据行不是按顺序插入,就会导致磁盘上出现碎片。
3. 删除操作:当删除数据行时,MySQL并不会立即回收被删除的空间,而是把空间标记为可重用,下一次插入操作可能会利用这些空间。
如果删除操作频繁,就会导致磁盘上出现很多碎片。
二、碎片整理的方法为了减少碎片的影响,提高数据库的性能,我们需要对数据表进行碎片整理与优化。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碎片整理方法:1. 重建数据表:重建数据表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碎片整理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是将数据表备份并删除,然后重新创建一个新的数据表,并将备份的数据重新插入到新表中。
这样可以使数据在磁盘上重新排序,减少碎片。
2. 优化表操作:MySQL提供了一个OPTIMIZE TABLE语句,可以对数据表进行优化操作。
执行优化操作时,MySQL会重新组织数据表的存储结构,释放空间,减少碎片。
3. 分区表操作:如果数据表非常大,并且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可以考虑将数据表进行分区。
分区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在磁盘上都有独立的存储空间,可以减少碎片的发生。
4. 数据重组操作:通过批量重新插入数据的方式,可以将数据表中的碎片整理并且优化。
具体操作是将数据表中的数据导出到一个临时表中,然后再将数据重新导入到原表中。
数据库分表的原则
数据库分表的原则
嘿,今天咱来聊聊数据库分表的原则。
那啥是数据库分表呢?简单来说,就好比你有一个超级大的仓库,东西太多了不好找,你就把它分成几个小仓库,这样找东西就更方便了。
数据库分表也是这个道理,当数据库里的数据太多的时候,我们把它分成几个小的表,这样查询和管理数据就会更高效。
那分表有啥原则呢?首先是根据业务需求分。
比如说,一个电商网站的数据库,订单数据和用户数据是不一样的业务,就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表里面。
这样查询订单的时候就专门去订单表找,查询用户信息的时候就去用户表找,不会互相干扰。
其次是根据数据量分。
如果一个表里面的数据太多了,查询起来就会很慢。
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个表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小表。
比如按照时间分,把最近一个月的数据放在一个表,以前的数据放在另一个表。
或者按照地区分,不同地区的数据放在不同的表。
还有就是要考虑性能和可扩展性。
分表的时候要让数据库的性能更好,查询速度更快。
而且还要考虑以后数据量可能会继续增加,分表的方案要能够方便地扩展。
举个例子吧,假如你有一个记录每天天气情况的数据库。
如果不分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会越来越多,查询起来就会很慢。
但是如果按照年份分表,把每年的天气数据放在一个表里面,查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年份快速找到对应的表,速度就会快很多。
总之呢,数据库分表的原则就是根据业务需求、数据量、性能和可扩展性来分。
这样可以让数据库更高效地管理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以后你再听到数据库分表这个词,就可以想到这些原则啦。
数据库中重要表的讲解
数据库中重要表的讲解数据库中重要表的讲解1、.ufysftem库此库是系统参数数据库,其中主要存放各个帐套的共用信息,意义很大,日常应用的也很多。
A.ua_account:是帐套信息表,其中系统帐套存放路径、帐套启用年度、帐套启用月份、企业类型、行业性质等字段特别重要。
B.ua_account_sub:帐套各模块启用月度及最大结帐月表,其中子系统id字段、最大结帐月字段、子系统启用日期字段十分重要。
C.ua_period:帐套会计日期划分表。
D.ua_task:异常任务记录表01(在所有模块退出后,此表应为空)E.ua_tasklog:异常任务记录表02(同上)F.ua_log:上机日志表G.ua_tonextyear:建立下年年度帐时要建立的表(此表也特别重要,在建立年度帐失败时,一般可从此表记录的内容进行排查,以发现上年度是哪张表有问题).H、ua_holdauth:记录每个操作员在每个帐套每个年度的分配权限。
2、ufdata_00n_200x库此数据库叫应用数据库,命名规则是ufdata_帐套编号_年度(四位计数),其中主要存放每个年度的帐务数据,包括各个模块的数据。
在数据表中,命名方法是模块代码_表名。
其中:ap代表应付;ar代表应收;gl代表总帐;wa代表工资;fa代表固定资产;pu代表采购;sa代表销售;st代表库存;ia代表存货;fd代表资金管理;ca代表成本等。
A.accinformation:帐套参数表,包括财务和购销存模块设置选项中定义的所有参数,如启用时间、系统年度等等。
B.ap_closebill:收付款结算表,主要记录收款单、付款单的内容。
C.ap_detail:应收应付明细表,主要记录已结算的采购发票和已审核的销售发票所形成的应收应付记录。
D.ap_vouch/s:应付/收单主子表,记录销售已审核的代垫费用单,应收、应付单等的表头和表体记录。
E.ap_vouchtype:单据类型表,主要记录应收应付系统所使用的各种单据的类型和代码。
数据库中三种基本类型的表
数据库中三种基本类型的表
在数据库中,通常会有三种基本的表,它们分别是:
1. 主表(Main Table):
-主表是数据库中的核心表,通常包含系统中最关键的信息,是其他表的关联点。
-主表的每一行通常代表一个独特的实体,它可能包含与其他表关联的外键,以建立不同表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中,书籍信息的表可能是主表,包含书籍的基本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日期等。
2. 从表(Subsidiary Table):
-从表是与主表相关联的表,通过外键与主表建立关系,用于存储与主表相关的详细信息。
-从表中的每一行通常与主表中的一行相对应,通过外键建立联系。
-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书籍的借阅记录可能存储在一个从表中,与主表中的书籍信息关联,包含借阅者、借阅日期等信息。
3. 关联表(Associative Table):
-关联表通常用于解决多对多关系,它包含两个或更多个表的主键,建立了这些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联表不存储实际的业务数据,而是用于表示多对多关系中的对应关系。
-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如果一个作者可以写多本书,一本书也可以有多个作者,那么可以使用一个关联表来表示书籍和作者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总体而言,这三种基本类型的表在数据库设计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通过合理地设计和使用这些表,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确保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库设计中常见表结构分析
数据库设计中常见表结构分析⼀、树型关系的数据表不少程序员在进⾏数据库设计的时候都遇到过树型关系的数据,例如常见的类别表,即⼀个⼤类,下⾯有若⼲个⼦类,某些⼦类⼜有⼦类这样的情况。
当类别不确定,⽤户希望可以在任意类别下添加新的⼦类,或者删除某个类别和其下的所有⼦类,⽽且预计以后其数量会逐步增长,此时我们就会考虑⽤⼀个数据表来保存这些数据。
设计结构:名称类型约束条件说明type_id int⽆重复类别标识,主键type_name char(50)不允许为空类型名称,不允许重复type_father int不允许为空该类别的⽗类别标识,如果是顶节点的话设定为某个唯⼀值type_layer char(6)限定3层,初始值为000000类别的先序遍历,主要为减少检索数据库的次数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遍历⽅便,只需要⼀个检索即可,通过设置type_layer即可设定遍历顺序,000000为3层,若要求多则可增加,每⼀层允许最多99个⼦类。
010101表⽰为第三层。
检索过程:SELECT * FROM Type_table_2 ORDER BY type_layer列出记录集如下:type_id type_name type_father type_layer1 总类别 0 0000002 类别1 1 0100003 类别1.1 2 0101004 类别1.2 2 0102005 类别2 1 0200006 类别2.1 5 0201007 类别3 1 0300008 类别3.1 7 0301009 类别3.2 7 03020010 类别1.1.1 3 010101…… ⼆、商品信息表的设计(如何使数据表的属性可扩展)假设你是⼀家百货公司电脑部的开发⼈员,某天⽼板要求你为公司开发⼀套⽹上电⼦商务平台,该百货公司有数千种商品出售,不过⽬前仅打算先在⽹上销售数⼗种⽅便运输的商品,当然,以后可能会陆续在该电⼦商务平台上增加新的商品出售。
显示数据库中的表
显⽰数据库中的表--显⽰数据库所有的⽤户表USE Testselect*from sysobjects where type='U 'GO参数:列名数据类型说明name sysname对象名id int对象标识号xtype char(2)对象类型。
可以是以下对象类型之⼀:AF = 聚合函数 (CLR)C = CHECK 约束D = 默认值或 DEFAULT 约束F = FOREIGN KEY 约束L = ⽇志FN = 标量函数FS = 程序集 (CLR) 标量函数FT = 程序集 (CLR) 表值函数IF = 内联表函数IT = 内部表P = 存储过程PC = 程序集 (CLR) 存储过程PK = PRIMARY KEY 约束(类型为 K)RF = 复制筛选存储过程S = 系统表SN = 同义词SQ = 服务队列TA = 程序集 (CLR) DML 触发器TF = 表函数TR = SQL DML 触发器TT = 表类型U = ⽤户表UQ = UNIQUE 约束(类型为 K)V = 视图X = 扩展存储过程uid smallint 对象所有者的架构 ID。
对于从旧版 SQL Server 升级的数据库,架构 ID 等于所有者的⽤户 ID。
重要提⽰如果使⽤以下任何⼀个 SQL Server DDL 语句,则必须使⽤⽬录视图⽽不是 sys.sysobjects。
CREATE | ALTER | DROP USERCREATE | ALTER | DROP ROLECREATE | ALTER | DROP APPLICATION ROLECREATE SCHEMAALTER AUTHORIZATION ON OBJECT如果⽤户数和⾓⾊数超过 32,767,则发⽣溢出或返回 NULL。
如果⽤户数和⾓⾊数超过 32,767,则发⽣溢出或返回 NULL。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
info smallint标识为仅供参考。
数据库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数据库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数据库表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好的表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然而,在数据库表设计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本文将介绍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 数据冗余性数据冗余指的是在数据库中存储相同或相似的数据多次。
数据冗余的存在会增加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增加数据的更新复杂度,并且容易引发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方法:(1)规范化数据库表:通过将冗余的数据拆分为多个表,并将相关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到不同的表中,可以避免数据冗余。
(2)使用视图:通过创建视图来展示几个表的相关数据,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并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
2. 数据类型选择不当在数据库表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选择不当,既会浪费存储空间,也会导致数据操作的不准确。
解决方法:(1)了解不同的数据类型:在数据库设计前,需要对各种数据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2)避免使用过大的数据类型:在设计表时,避免使用过大的数据类型,尽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小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
(3)避免使用字符型存储数字:如果需要存储数字,应该使用数字类型而不是字符型。
3. 缺乏索引索引在数据库中起到加速数据检索的作用,如果数据库表没有合适的索引,查询的性能会大打折扣。
解决方法:(1)了解业务需求并创建合适的索引:根据业务需求和查询频率,选择合适的字段创建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效率。
(2)注意索引的维护:随着数据库中数据的增加和删除,索引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需要定期检查并维护索引,以保持数据库的高性能。
4. 缺乏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保证数据库中数据一致性和正确性的关键。
如果数据库缺乏完整性约束,易导致数据错误和业务逻辑错误。
解决方法:(1)使用主键约束:通过在表的字段上设置主键约束,确保每行数据都有唯一的标识,避免数据重复和错误。
(2)使用外键约束:通过在相关表之间建立关系,并使用外键约束,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怎样用SQL语句查询一个数据库中的所有表?
怎样⽤SQL语句查询⼀个数据库中的所有表?怎样⽤SQL语句查询⼀个数据库中的所有表?--读取库中的所有表名select name from sysobjects where xtype='u'--读取指定表的所有列名select name from syscolumns where id=(select max(id) from sysobjects where xtype='u' and name='表名')获取数据库表名和字段sqlserver中各个系统表的作⽤sysaltfiles 主数据库保存数据库的⽂件syscharsets 主数据库字符集与排序顺序sysconfigures 主数据库配置选项syscurconfigs 主数据库当前配置选项sysdatabases 主数据库服务器中的数据库syslanguages 主数据库语⾔syslogins 主数据库登陆帐号信息sysoledbusers 主数据库链接服务器登陆信息sysprocesses 主数据库进程sysremotelogins主数据库远程登录帐号syscolumns 每个数据库列sysconstrains 每个数据库限制sysfilegroups 每个数据库⽂件组sysfiles 每个数据库⽂件sysforeignkeys 每个数据库外部关键字sysindexs 每个数据库索引sysmenbers 每个数据库⾓⾊成员sysobjects 每个数据库所有数据库对象syspermissions 每个数据库权限systypes 每个数据库⽤户定义数据类型select 列名=name from syscolumns where id=object_id(N'要查的表名')。
2-数据类型-数据库中的表
货币数据类型
Money:能存放-263到263-1的货币数 据,长度为8字节。 Smallmoney:能存放-231到231-1的 货币数据,长度为4字节。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教程
精确数值型
精确数值型数据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构成,其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位。精确 数值型包括decimal(p,s)和numeric(p,s)两 类。其中p表示精度,即数据的位数,s 表示小数点后的位数,并要求 0<=s<=p<=38。(p,s)可以省略,此时默 认为(18,0);不能单独省略p,但可 以省略s及其前面的逗号。
统一码数据类型
nchar(Unicode定长字符型):用于 存储固定长度的Unicode数据,所存 放的字符数n的取值范围为1~4000, 长度为2n。对一个nchar字段指定n数 值后,不论用户输入多少个字符(不 大于n),该字段都将占用2n个字节 长度。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教程
统一码数据类型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教程
精确数值型
在SQL Server中这两种类型完全相同。 decimal和numeric数据的范围为-1038-1 到1038-1的固定精度和小数位确数值精度和字节关系
精 度 1~9位 10~19位 20~28位 29~38位 字节数 5 9 13 17
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分别如下。 @typename:为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名, 这个名称在数据库中必须是惟一的。 @system_data_type:为用户定义的数 据类型所基于的系统数据类型。
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教程
建立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nulltype:用于指定用户定义的数据 类型是否允许空值,默认值为null。 【例3-1】 定义一个用户自定义数据类 型“姓名”,用于定义读者姓名(光盘: \源文件\第3章\例3-1)。 2)使用资源管理器创建用户自定义类 型
数据库中表的概念和作用
数据库中表的概念和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数据库成为了数据存储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库中,表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表的概念、种类、创建过程和作用四个方面对数据库中表进行探讨。
一、表的概念表是数据库中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表由行和列组成,行代表数据记录,列代表数据字段。
数据记录是指表中的一行数据,数据字段是指表中的一列数据。
表的每一个单元格都存储着唯一的数据,并且表中的数据是无重复的。
除了数据,表还包括了索引、主键、外键等重要信息。
索引可以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主键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外键则实现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数据的管理更加便捷。
二、表的种类在数据库中,根据不同的存储引擎和使用场景,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MyISAM表:这种表的特点是查询速度快,但写入速度慢,同时不支持事务和行级锁,适合于读写比例较少的应用。
2. InnoDB表:这种表的特点是支持事务和行级锁,并且写入速度相对较快,适合于高并发、读写比例较高的应用。
3. Memory表:这种表存储在内存中,查询速度非常快,但数据不稳定,容易丢失,只适用于数据量较小、对数据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应用。
4. Archive表:这种表以压缩的方式存储数据,适合于存储历史数据,但不支持索引和事务。
5. CSV表:这种类型以CSV格式存储数据,适合于以文件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备份。
三、表的创建过程在数据库中,创建表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表结构: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使用场景来设计表的结构,确定需要哪些列、每个列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等。
2. 创建表:在数据库中执行CREATE TABLE语句,指定表名和表结构,即可创建一张新的表。
3. 添加数据:使用INSERT语句向表中添加数据,可以一次插入多行数据。
4. 对表进行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可以使用SELECT、DELETE、UPDATE 等命令进行操作。
数据库表设计的规范与准则
数据库表设计的规范与准则数据库是现代软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据库表的设计则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石。
合理的数据库表设计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维护性,对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数据库表设计的规范与准则,帮助开发人员合理、高效地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一、数据库表设计原则1. 单一职责原则在数据库表设计中,每个表应该只负责存储一种类型的数据,并且该项数据的意义应该相互独立。
例如,我们不应该在用户表中同时存储用户的地址信息和登录信息,而应该将其拆分为用户信息表和地址信息表。
2. 唯一主键原则每个表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主键,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一行数据。
这有助于提高查询和更新数据的效率,并避免数据冗余和不一致。
主键的选择可以是自增长整数、全局唯一标识符(UUID)或其他具有唯一性的属性。
3. 数据类型选择规范在选择数据类型时,应根据需求和数据的属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例如,对于存储金额的字段,应选择Decimal而不是Double,以确保精确度和计算准确性。
另外,避免使用过大的数据类型,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存储空间的浪费。
4. 关系规范化数据库的关系规范化是指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以消除冗余和数据不一致。
根据关系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应将数据分解为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并通过引入外键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查询性能。
二、数据库表设计规范1. 表名规范每个表应具有具有相关的、有意义的名称,易于理解和识别。
表名应该使用小写字母,并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以提高可读性。
避免使用特殊字符、缩写和不相关的词汇作为表名。
2. 字段名规范字段名应具有描述性,并明确表示字段的用途和数据类型。
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并使用下划线分隔单词以提高可读性。
避免使用特殊字符和不相关的词汇作为字段名。
3. 主键设计规范主键字段应该是短小、简单、易于识别的。
一般情况下,整数类型字段是首选,例如自增长的整数或UUID。
数据库表的几种表示方式
数据库表的几种表示方式数据库是应用程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在数据库中,表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数据存储单元。
表的表示方式在数据库设计和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数据库表的几种表示方式。
1. 表表是数据库中最基本的数据存储单位,由列和行组成。
通常使用关系代数(R-algebra)符合列是有关的数据表来表示数据表。
表是数据库中最常见的用于存储数据的结构,它们是一个基本的数据存储容器,可以在其中添加、更新或删除行,或查询其内容以检索所需的信息。
2. 关系图关系图是表之间关系的可视表示,可用于理解复杂数据库中各个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关系图通常由矩形和菱形组成,矩形表示表格,而菱形表示外部键/主键。
通过对关系图的可视化该表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直观。
3. UML类图UML类图是一种构建标准的软件建模和设计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
UML类图可以在多个层次上描述数据库结构,例如,描述表、列、主键、外键等,并允许开发人员绘制关系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
4. ER图ER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是一种流行的关系数据库设计工具,它使用图表方式描述了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实体如何关联。
ER图用于可视化数据库结构,为数据库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法来设计数据库结构,同时也可以为业务用户、架构师和其他团队成员提供更好的基础——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据库设计和查询逻辑。
总之,以上提到的数据库表的几种表示方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来设计和管理数据库表。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让数据库结构更加清晰、规范,同时又满足开发和业务需求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数据库表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表,并介绍什么情况下想用哪种类型的数据库表(也就是说,在哪些情况下某种类型的表比其他类型更适用)。
我们会强调表的物理存储特征:即数据如何组织和存储。
从前只有一种类型的表,这千真万确,原先确实只有一种“普通”表。
管理这种表就像管理“一个堆”一样(下一节会给出有关的定义)。
后来,Oracle又增加了几类更复杂的表。
如今,除了堆组织表外,还有聚簇表(共有3种类型的聚簇表)、索引组织表、嵌套表、临时表和对象表。
每种类型的表都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10.1表类型在深入讨论细节之前,我们先对各种类型的表给出定义。
Oracle中主要有9种表类型:q 堆组织表(heap organized table):这些就是“普通”的标准数据库表。
数据以堆的方式管理。
增加数据时,会使用段中找到的第一个能放下此数据的自由空间。
从表中删除数据时,则允许以后的INSERT和UPDATE重用这部分空间。
这就是这种表类型中的“堆”这个名词的由来。
堆(heap)是一组空间,以一种有些随机的方式使用。
528 / 976q 索引组织表(index organized table):这些表按索引结构存储。
这就强制要求行本身有某种物理顺序。
在堆中,只要放得下,数据可以放在任何位置;而索引组织表(IOT)有所不同,在IOT中,数据要根据主键有序地存储。
q 索引聚簇表(index clustered table):聚簇(cluster)是指一个或多个表组成的组,这些表物理地存储在相同的数据库块上,有相同聚簇键值的所有行会相邻地物理存储。
这种结构可以实现两个目标。
首先,多个表可以物理地存储在一起。
一般而言,你可能认为一个表的数据就在一个数据库块上,但是对于聚簇表,可能把多个表的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块上。
其次,包含相同聚簇键值(如DEPTNO=10)的所有数据会物理地存储在一起。
这些数据按聚簇键值“聚簇”在一起。
聚簇键使用B*树索引建立。
q 散列聚簇表(hash clustered table):这些表类似于聚簇表,但是不使用B*树索引聚簇键来定位数据,散列聚簇将键散列到聚簇上,从而找到数据应该在哪个数据库块上。
在散列聚簇中,数据就是索引(这是隐喻的说法)。
如果需要频繁地通过键的相等性比较来读取数据,散列聚簇表就很适用。
q 有序散列聚簇表(sorted hash clustered table):这种表类型是Oracle 10g中新增的,它结合了散列聚簇表的某些方面,同时兼有IOT的一些方面。
其概念如下:你的行按某个键值(如CUSTOMER_ID)散列,而与该键相关的一系列记录以某种有序顺序到达(因此这些记录是基于时间戳的记录),并按这种有序顺序处理。
例如,客户在你的订单输入系统中下订单,这些订单会按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FIFO)的方式获取和处理。
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有序散列聚簇就是适用的数据结构。
q 嵌套表(nested table):嵌套表是Oracle对象关系扩展的一部分。
它们实际上就是系统生成和维护的父/子关系中的子表。
嵌套表的工作类似于SCOTT 模式中的EMP和DEPT。
可以认为EMP是DEPT表的子表,因为EMP 表有一个指向DEPT的外键DEPTNO。
嵌套表与子表的主要区别是:嵌套表不像子表(如EMP)那样是“独立”表。
q 临时表(temporary table):这些表存储的是事务期间或会话期间的“草稿”数据。
临时表要根据需要从当前用户的临时表空间分配临时区段。
每个会话只能看到这个会话分配的区段;它从不会看到其他任何会话中创建的任何数据。
q 对象表(object table):对象表基于某种对象类型创建。
它们拥有非对象表所没有的特殊属性,如系统会为对象表的每一行生成REF(对象标识符)。
对象表实际上是堆组织表、索引组织表和临时表的特例,还可以__________包含嵌套表作为其结构的一部分。
q 外部表(external table):这些表并不存储在数据库本身中,而是放在数据库之外,即放在平常的操作系统文件中。
在Oracle9i 及以上版本中,利用外部表可以查询数据库之外的一个文件,就好像这个文件也是数据库中平常的表一样。
外部表对于向数据库加载数据最有用(外部表是非常强大的数据加载工具)。
Oracle 10g则更进一步,还引入了一个外部表卸载功能,在不使用数据库链接的情况下,这为在Oracle数据库之间移动数据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我们将在第15章更详细地讨论外部表。
q 不论哪种类型的表,都有以下一般信息:q 一个表最多可以有1000列,不过我不鼓励设计中真的包含这么多列,除非存在某个硬性需求。
表中的列数远远少于1000列时才最有效。
Oracle在内部会把列数大于254的行存储在多个单独的行段(row piece)中,这些行段相互指向,而且必须重新组装为完整的行影像。
529 / 976q 表的行数几乎是无限的,不过你可能会遇到另外某个限制,使得这种“无限”并不实际。
例如,一般来讲,一个表空间最多有1022个文件(不过,Oracle 10g中有一些新的BIGFILE表空间,这些表空间可以超出上述文件大小限制)。
假设你有一些32GB的文件,也就是说,每个表空间有32,704GB,就会有2,143,289,344个块,每个块大小为16KB。
你可能在每个块上放160行(每行大约80~100字节)。
这样就会有342,926,295,040行。
不过,如果对这个表分区,这个行数还能很容易地翻倍。
例如,假设一个表有1024个散列分区,则能有1024×342,926,295,040行。
确实存在着上限,但是在接近这些上限之前,你肯定会遇到另外某个实际限制。
q 表中的列有多少种排列(以及这些列的函数有多少种排列),表就可以有多少个索引。
随着基于函数的索引的出现,理论上讲,说能创建的索引数是无限的!不过,同样由于存在一些实际的限制,这会影响真正能创建和维护的索引数。
q 即使在一个数据库中也可以有无限多个表。
不过,还是同样的道理,实际的限制会使数据库中的表数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不可能有数百万个表(这么多表对于创建和管理来说都是不实际的),但是有数千个表还是允许的。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讨论与表相关的一些参数和术语。
在此之后,我们再转而讨论基本的堆组织表,然后介绍其他类型的表。
10.2术语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与表相关的各种存储参数和术语。
并非每种表类型都会用到所有参数。
例如,PCTUSED参数在IOT环境中就没有意义。
具体讨论各种表类型时还会分别介绍与之相关的参数。
这一节的目标时介绍这些术语,并给出定义。
在后面几节中,还会在适当的时候介绍使用特定参数的更多信息。
10.2.1 段Oracle中的段(segment)是占用磁盘上存储空间的一个对象。
尽管有多种类型,不过最常见的段类型如下:q 聚簇(cluster):这种段类型能存储表。
有两种类型的聚簇:B*树聚簇和散列聚簇。
聚簇通常用于存储多个表上的相关数据,将其“预联结”存储到同一个数据库块上;还可以用于存储一个表的相关信息。
“聚簇”这个词是指这个段能把相关的信息物理的聚在一起。
q 表(table):表段保存一个数据库表的数据,这可能是最常用的段类型,通常与索引段联合使用。
q 表分区(table partition)或子分区(subpartition):这种段类型用于分区,与表段很相似。
分区表由一个或多个分区段(table partition segment)组成,组合分区表则由一个或多个表子分区段(table subpartition segment)组成。
q 索引(index):这种段类型可以保存索引结构。
q 索引分区(index partition):类似与表分区,这种段类型包含一个索引的某个片。
分区索引由一个或多个索引分区段(index partition segment)组成。
q Lob分区(lob partition)、lob子分区(lob subpartition)、lob索引(lobindex)和lob段(lobsegment):lobindex和lobsegment段保存大对象(large object或LOB)的530 / 976结构。
对包含LOB的表分区时,lobsegment也会分区,lob分区段(lob partition segment)正是用于此。
有意思的是,并没有一种lobindex分区段(lobindex partition segment)类型——不论出于什么原因,Oracle将分区lobindex标记为一个索引分区(有人很奇怪为什么要另外给lobindex取一个特殊的名字!)。
q 嵌套表(nested table):这是为嵌套表指定的段类型,它是主/明细关系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子”表,这种关系随后将详细讨论。
q 回滚段(rollback)和Type2 undo段:undo数据就存储在这里。
回滚段是DBA手动创建的段。
Type2 undo段由Oracle自动创建和管理。
举例来说,一个表可以是一个段。
索引有可能是一个段。
这里我强调了“可能”,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把一个索引划分到不同的段中。
所以,索引对象本身只是一个定义,而不是一个物理段,索引可能由多个索引分区组成,而每个索引分区(index partition)是一个段。
表可能是一个段,也可能不是。
由于同样的原因,由于表分区,一个表可以有多个表段:或者可以在一个称为聚簇的段中创建一个表,此时这个表可能与其他表同在一个聚簇段中。
不过,最常见的情况是,表是一个段,索引也是一个段。
对现在来说,这样考虑最简单。
创建一个表时,通常就是创建一个新的表段,而且如第3章所述,这个段包含区段,区段则包含块。
这是平常的存储层次结构。
但是要指出重要的一点,只在“通常”情况下才有这种一对一的关系。
例如,考虑以下这个简单的CREATE TABLE语句:Create table t ( x int primary key, y clob, z blob );这个语句创建6个段。
如果在一个初始为空(什么也没有)的模式中发出下面的CREATE TABLE 语句,会观察到以下结果:ops$tkyte@ORA10G> select segment_name, segment_type2 from user_segments;no rows selectedops$tkyte@ORA10G> create table t ( x int primary key, y clob, z blob );Table created.ops$tkyte@ORA10G> select segment_name, segment_type2 from user_segments;SEGMENT_NAME SEGMENT_TYPE------------------------------ ------------------SYS_IL0000063631C00002$$ LOBINDEXSYS_LOB0000063631C00003$$ LOBSEGMENTSYS_C009783 INDEXSYS_IL0000063631C00003$$ LOBINDEXSYS_LOB0000063631C00002$$ LOBSEGMENTT TABLE6 rows selected.在这个例子中,表本身创建了一个段:如输出中最后一行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