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串讲: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科护理重要知识点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儿童单纯性肥胖
儿科护理重要知识点: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营养性疾病之一。
病因1.遗传因素父母有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32~34%;父母双方均为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上升为50~60%。
另一方面,72%的胖孩子,父母中有至少一人也有肥胖。
2.进食过多、营养过剩肥胖的孩子往往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饮食、甜食,尤其是无限制地吃零食、喝甜饮料等。
3.运动过少家长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总让孩子呆在家中看电视等,孩子得不到足够的运动,渐渐地体力活动越来越少,静止活动越来越多,从而增长脂肪。
胖孩子就更不爱运动,不爱运动的孩子就变得更胖,形成了恶性循环。
4.家长的错误观点家长认为孩子能吃就是一件好事,能吃比不吃要好,能吃得孩子身体健康,他们从不认为肥胖对孩子得健康不利,这样就更容易造就出一个肥胖的孩子。
5.不良饮食习惯一般的肥胖孩子食欲极佳,喜欢吃荤菜,不喜欢吃蔬菜等,进食又快,大脑“饱感中枢”还来不及反应“吃饱了”已摄入了过量的食物,多余热能转化为脂肪,积聚于体内。
孩子的挑食现象家长不加以重视。
另外,有意无意地拼命吃零食,养成爱吃零食的习惯,如此不良的饮食习惯都会出现肥胖的孩子。
危害单纯性肥胖可造成机体一些器官、系统功能性损伤,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同时还可对儿童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它还是成年期肥胖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危险因素。
是城市人口中前三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及心血管病,而心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是由肥胖所引起的并发症。
例题:1.关于小儿单纯性肥胖症,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我国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B.单纯性肥胖症患儿热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C.一般认为,小儿单纯性肥胖症与成人肥胖无明显关系D.单纯性肥胖症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性疾病E.单纯性肥胖症与成人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有一定关系,应给予重视正确答案:C。
儿内科(医学高级):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知识学习(最新版).doc
儿内科(医学高级):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知识学习(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填空题 维生素C 缺乏症又称______,以______和________为其主要表现。
本题答案:坏血病;成骨障碍;出血倾向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坏血病;成骨障碍;出血倾向 2、名词解释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本题答案:母乳中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可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母乳中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可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抗感染的作用。
3、名词解释 Prader-Willi 综合征 本题答案:又称低肌张力-低智能-性发育低下-肥胖综合征,呈周围型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又称低肌张力-低智能-性发育低下-肥胖综合征,呈周围型肥胖体态、身材矮小、智能低下、手脚小、肌张力低、面部特征为杏仁样眼、鱼样嘴、鞍状鼻、内眦赘皮,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4、单项选择题 6个月小儿多汗、烦躁、夜惊,查体除枕秃外无异常发现。
你认为下列哪项检查最可靠( )A .左腕掌上位放大像 B .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C.血Ca、P、AKP测定D.尿钙定量E.25-(OH)-D测定本题答案:E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单项选择题男,14岁,全身皮肤干燥,脱屑,最近出现夜间视物不清,且逐渐加重。
该男孩可能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本题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填空题佝偻病激期患儿长骨X线改变有____消失,____增宽,可有____或____。
【复习资料】2018年贵州临床医学理论《儿科学》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复习资料】2018年贵州临床医学理论《儿科学》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助理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1人乳的优点:①营养丰富:乙型乳糖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粒颗粒易消化吸收,人乳钙磷比例2:1,含乳糖多,钙易吸收。
②生物作用:缓冲力小,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生长调节因子。
③经济、方便。
缺点:维生素含量较低,维生素k含量也较低。
2,初乳:4—5日;过渡乳:5—14日;成熟乳:14日以后。
初乳量少,淡黄色,碱性。
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减少,各期乳糖含量恒定。
3,全牛乳的家庭改造:加热、加糖、加水。
8﹪糖牛乳100ml供能约100kcal。
全牛奶喂养时,因蛋白质与矿物质浓度较高,应两次喂育z之间加水,使奶和水量达150ml/(kg.d) 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软化不全。
①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②维生素D的来源:母体—胎儿的转运;食物中维生素D;皮肤光照合成(主要来源)。
③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的骨骼改变,重症佝偻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
分期A初期:出现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无骨骼改变,X线正常;B活动期(激期):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7—8月变成方头:方头、串珠肋、手足镯、鸡胸、肋膈沟、膝内翻、膝外翻、K行下肢畸形、靴状颅、佝偻。
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表现;C恢复期;后遗症期。
④诊断:血生化与骨骼X 线查为诊断的“金标准”,血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
儿科学营养障碍疾病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1.维生素 A 缺乏症在全球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发展中国家约有多少孕妇为维生素 A 缺乏?()A. 30%B. 44%C. 72%D. 90%2.维生素 A 的主要来源包括动物性食物的视黄酯和植物类食物的维生素 A 原,其中β- 胡萝卜素在肠道转化为维生素 A 的比例是()。
A. 1:1B. 3:1C. 6:1D. 12:1 - 20:13.维生素A 在体内发挥多种生理作用,其活性形式是()。
A. 视黄醇B. 视黄醛C. 视黄酸D. 视黄酯4.眼部对维生素 A 缺乏特别敏感,位于视网膜上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由11 - 顺式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形成,当维生素 A 缺乏时,会导致()。
A. 近视B. 远视C. 夜盲症D. 白内障5.维生素 A 缺乏会影响上皮稳定性和完整性,导致上皮组织发生一系列变化,以下哪项不是其表现?()A. 皮肤干燥B. 眼结膜和角膜干燥C. 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上皮组织过度角化变性D. 骨骼发育异常6.儿童维生素 A 缺乏时,可能会出现类似于缺铁性贫血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这是因为()。
A. 维生素A 影响铁的吸收B. 维生素A 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功能C. 维生素A 缺乏导致存铁增加、外周血血清铁降低D. 维生素A 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直接相关7.诊断维生素A 缺乏症的重要依据是()。
A. 血浆视黄醇水平B. 相对剂量反应(RDR)C.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D. 尿液脱落细胞检查8.相对剂量反应(RDR)试验用于间接测定体内维生素 A 存量,其原理是()。
A. 补充视黄醇后,观察血清视黄醇水平的变化B. 检测肝脏中维生素 A 的储备量C. 测量尿液中视黄醇的排出量D. 分析血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含量9.维生素A 缺乏症的治疗措施中,全身治疗时应给予()。
A. 抗生素眼药水B. 消旋α - 生育酚C. 维生素A 制剂D.维生素 D 制剂10.预防维生素A 缺乏的关键措施是()。
《儿科学》考前速记
《儿科学》考前速记一、营养障碍疾病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轻度时症状并不明显,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猝死。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甲状旁腺代偿→导致血钙正常、血磷降低。
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并发症;维生素D缺乏→血钙降低→甲状旁腺失代偿→导致血钙降低、血磷降低,发生无热惊厥。
二、新生儿疾病1.新生儿窒息:诊断多根据Apgar评分系统。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病史+神经系统症状。
3.新生儿黄疸: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因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
5.新生儿溶血病: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溶血。
RH溶血发生于再次妊娠。
临床表现有黄疸、肝脾肿大、贫血。
6.新生儿败血症: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少吃、少哭、少动、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等症状。
黄疸迅速加重、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肝脾肿大。
7.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多见于早产儿,临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
三、遗传性疾病1.唐氏综合征:智能低下;皮肤细腻,通贯掌。
2.苯丙酮尿症:智能低下;皮肤白皙,头发变黄,鼠尿臭味。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智能低下;皮肤粗糙,眼睑水肿。
五、感染性疾病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2.风疹:特征性表现是全身症状轻,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痛。
3.水痘:可有皮疹融合表现,如破损常并发皮肤感染。
4.幼儿急疹:热退疹出。
5.手足口病:典型表现是手、足、口腔和臀部等出疹。
6.麻疹:Koplik斑(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开始时见于口腔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灰白色小点。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肺炎。
7.猩红热:杨梅舌。
猩红热的皮疹特点是皮肤弥漫性充血,全身皮肤均可受累,疹退后伴脱皮。
临床儿科之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四单元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一、A1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与佝偻病发病机理的不同点在于A、钙吸收代谢障碍B、磷吸收代谢障碍C、甲状旁腺功能不足D、维生素缺乏E、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2、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A、骨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B、临时钙化带消失C、干骺端增宽D、骨质稀疏,密度减低E、干骺端呈毛刷状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常见并发的维生素缺乏是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步骤应该是A、补钙-止惊-维生素DB、止惊-补钙-维生素DC、维生素D-止惊-补钙D、补钙-维生素D-止惊E、维生素D-补钙-止惊5、患儿,7月。
近日经常夜惊多汗,且抽搐2次,抽后意识清,吃奶好,医生诊断为: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以下哪项不具备A、喉痉挛B、手足抽搐C、陶瑟征阳性D、面神经征阳性E、婴儿期呈婴儿痉挛性发作6、10月患儿,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给予治疗,效果不好。
为进一步判定诊断是否正确,需要做下列哪些检查A、腕部X线摄片B、测血清钙、磷C、血常规D、体格检查A、正常儿B、Ⅲ度营养不良C、Ⅱ度营养不良D、Ⅰ度营养不良E、佝偻病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25%~40%40%以上腹部皮褶厚度0.8~0.4cm0.4cm以下消失肌张力基本正常减低、肌肉松弛低下、肌肉萎缩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不稳定、易疲乏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8、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匿型体征是A、喉痉挛B、Kernig(克氏)征阳性C、Brudzinski征阳性D、Trousseau(陶瑟)征阳性E、Barbinski(巴氏)征阳性9、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口服法给药时间A、半月后改预防量B、1月后改预防量C、2月后改预防量D、3月后改预防量E、4月后改预防量10、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A、血钙降低B、血磷降低C、血镁降低D、血1,25-(OH)2-D3降低E、血碱性磷酸酶增高11、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后消失的部位是A、胸部B、背部C、腹部D、面颊部E、腰部12、牛奶制品中,不宜作为婴儿主食的是A、全脂奶粉B、蒸发乳A、含蛋白质总骨高B、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C、含铁量多D、含乳糖量多E、含钙、磷高14、重症营养不良体液改变倾向于A、总液体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B、总液体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C、总液量不变,细胞外液多呈等掺性D、总液量相对增多,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E、总液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多呈低渗性15、婴幼儿按供热能计算,三种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之间正确的比例是A、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糖类占50%B、蛋白质占25%,脂肪占30%,糖类占45%C、蛋白质占20%,脂肪占35%,糖类占45%D、蛋白质占25%,脂肪占35%,糖类占40%E、蛋白质占15%,脂肪占35%,糖类占50%二、A21、1岁男孩,多汗,夜惊,体检:前囟门2cm x2cm,方颅,出牙2个,串珠明显,血钙2mmol/L(8mg/dl Ca×P=28,伴有消化功能障碍,并影响动作。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串讲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串讲: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考纲:、儿童营养基础( 一) 能量( 二)营养素(宏量与微量营养素) 的需要( 三) 水的需要( 一) 能量◊来源:三大营养素氧化供能。
——糖(4) 、脂肪(9) 、蛋白质(4);◊能量总需求:1岁以内婴儿:95〜100kcal/kg •d◊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需要越多;◊1岁以后每3岁能量需求减少10kcal ,15岁达成人需要量年龄所需水量所需能量(ml / kg • d)(kcal / kg • d)<1岁150 1003岁125 906岁100 809岁75 7012岁50 6015岁50 50◊小儿能量需要分为5 方面1.基础代谢所需; ——越小越高! 婴儿最高!2.食物热力作用; ——蛋白质最高!婴儿最高!3.活动所需;4.排泄丢失;5.生长发育所需。
一一小儿特有!成人没有!(二)营养物质的需要1.糖(碳水化合物)2.脂肪3.蛋白质4.矿物质与维生素5.膳食纤维注: --------------- 主要功能 ----------- 扶要功能次要内容:婴儿期一一糖、脂肪、蛋白质,所供给的能量比例:40%T- 50% : 45%- 50% : 8%〜15%成人一一糖、脂肪、蛋白质,所供给的能量比例:55%〜65% : 25%〜30% : 8%〜15%(三)水的需要◊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 较成人(60%〜65%为高◊年龄越小相对需水量越大。
◊婴儿期平均需要量为:150ml/(kg • d)◊按每3岁水的需要减少25ml/(kg • d), 12岁后及成入约为50ml/(kg • d)。
年龄所需水量所需能量(ml / kg • d)(kcal / kg • d) <1 岁150 1003 岁125 906 岁100 809 岁75 7012 岁50 6015 岁50 50二、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二)人工喂养(三)辅食添加(一)母乳喂养1.母乳喂养的优点2.母乳的成分变化3.母乳喂养方法4.不宜哺乳的情况5.断奶1.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概述】本章内容较多,但重点是母乳喂养,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3个部分的内容;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 营养素: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1)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2)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2. 儿童能量代谢:(1)基础代谢率(BMR):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占总能量代谢50%,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①婴儿为55kcal/(kg•d);②7岁为44kcal/(kg•d);③12岁为30kcal/(kg•d);④成人为25kcal~30kcal/(kg•d);(2)食物热力作用:占总能量代谢7%~8%:①是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BMR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体内营养素的代谢;②与食物成分有关:糖类食物的食物热力作用为本身产生能量的6%,脂肪为4%,蛋白质为30%;(3)活动消耗;(4)排泄消耗:正常情况下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的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腹泻时增加;(5)生长所需:组织生长合成消耗能量为儿童特有,生长所需能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 宏量营养素:(1)糖类:所产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2)脂类: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3)蛋白质:除需要有与成人相同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组氨酸是婴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牛磺酸对早产儿可能也必需;4. 微量营养素:(1)矿物质:①常量元素:人体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各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钠、磷、钾等;②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低,含量绝大多数小于人体重的0.01%,需通过食物摄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碘、锌、硒、铜、钼、铬、钴、铁、镁等,其中铁、碘、锌缺乏症是全球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病;(2)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VitD、部分B属及K例外)或合成量太少,必须由食物供给;分为脂溶性(A、D、E、K)和水溶性(B、C)两大类;儿童VitA、D、C、B1是容易缺乏的维生素;(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5. 水:婴儿水的需要量为150ml/(kg.d),以后每3岁减少约25ml/(kg.d);二、婴儿喂养方法(一)母乳喂养1. 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人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2)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利于酶发挥作用;(3)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①SIgA;②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③乳铁蛋白: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能夺走大肠杆菌、大多数需氧菌和白色念珠菌赖以生长的铁,抑制细菌生长;④溶菌酶:破坏革兰阳性细菌胞壁,增强抗体的杀菌效能;⑤补体及双歧因子;⑥低聚糖:人乳所特有,可阻止细菌黏附于肠粘膜,促使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生长;(4)经济、方便、省时、无菌、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促进母婴感情;(5)对母亲有利:止血、加快子宫复原、避孕,乳腺癌发病率低;△注: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尽早户外活动;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鼓励乳母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2. 人乳成分变化(1)各期人乳成分: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乳糖的含量恒定;①初乳: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1°量少,15ml~45ml/d;2°淡黄色,碱性,比重1.040~1.060;3°含脂肪少而蛋白质多,含初乳小球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②过渡乳:5~14日;③成熟乳:14日以后的乳汁;(2)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第一部分:脂肪低而蛋白质高,第二部分: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第三部分:脂肪含量最高;(3)乳量:成熟乳量可达700~1000ml;产后6 个月后泌乳量与乳汁的营养成分↓;3.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4. 不宜哺乳的情况:(1)HIV和其他严重疾病时停止喂乳;(2)乳母患有急性传染病→乳汁消毒后喂乳;(3)乙型肝炎携带者并非喂乳禁忌症;(4)患有结核但无临床症状可喂乳;(二)部分母乳喂养(同时采用母乳与配方奶或兽乳喂养婴儿)1.补授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为补授法,适宜≤4~6个月的婴儿;“缺多少补多少”;2.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兽乳替代一次母乳量;母乳喂养婴儿至4~6 月龄时,为断离母乳开始引入配方奶或兽乳时宜采用代授法;(三)人工喂养1. 定义:4~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喂哺婴儿;2. 兽乳的特点(以牛乳为例)(1)乳糖含量低;(2)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3)肾负荷重;(4)缺乏免疫因子是与人乳的最大区别,婴儿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3. 牛乳的改造;(四)奶量摄入的估计(6个月以内)1. 一些常数:(1)一般婴儿配方奶粉100g供能≈500kcal;(2)8%糖牛乳100mL供能≈100kcal;(3)100mL全牛奶供能≈67kcal;2. 婴儿能量需求≈100kcal/(kg•d)→即8%糖牛乳100mL/(kg•d);3. 补奶与补水之间的关系:总液量(150mL/(kg•d))=奶量(根据所需能量计算)+补水量;三、婴儿食物转换(一)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二)转乳期食物1. 转乳期食物:(1)1~3个月:乳汁;(2)4~6个月:泥状食物;(3)7~9个月:末状食物;(4)10~12个月:碎食物;2. 辅食添加的原则☆:(1)由少到多;(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渐添加;3. 辅食添加的目的:(1)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铁、VitB、C的不足;(2)为断奶做准备:改变食物的质量,满足生理需求,锻炼牙齿;(3)逐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授食过渡到自食;维生素营养障碍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维生素D2在小肠刷状缘经淋巴管吸收,皮肤合成的VitD3直接吸收入血→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肝脏(第一次羟化)→25-羟维生素D3[25-(OH)D3](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肾脏(再次羟化)→1,25-二羟维生素D,即1,25-(OH)D3;2. 维生紊D的生理功能与代谢:3. 生理功能:(1)促小肠黏膜细胞合成CaBP,增加肠道钙的吸收,磷也伴之吸收↑,可能有直接促进磷转运的作用;(2)增加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作用;(3)对骨骼钙的动员;4. VitD的调节:(1)自身反馈;(2)血钙、磷浓度与甲状旁腺、降钙素调节:①当血钙过低时,甲状旁腺(PTH)分泌↑,PTH 刺激肾脏1,25-(OH)D3合成↑;PTH与1,25-(OH)D3共同作用使破骨细胞活性↑,骨重吸收↑,骨钙入血,血钙↑;②血钙过高时,降钙素(CT)抑制肾小管羟化生成1,25-(OH)D3;③血磷降低可直接促肾脏内1,25-(OH)D3↑,高血磷则抑制其合成;5. 维生素D的来源:(1)母体-胎儿的转运;(2)食物中的维生素D;(3)皮肤的光照合成(主要);6. 病因:(1)围生期VitD不足;(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4)食物中补充VitD不足;(5)疾病影响;7. 临床表现★:(1)初期(早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①多为神经兴奋性↑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常出现枕秃;②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③血清25-(OH)D3↓,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2)活动期(激期):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①头:1°<6个月:颅骨软化,前囟边较软,颅骨薄,、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2°>6个月:颅骨软化消失,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7~8个月时,方颅;3°患儿囟门大且闭合延迟,出牙迟;②胸廓:1°佝偻病串珠: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2°肋膈沟/郝氏沟: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3°“鸡胸样”畸形: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③四肢:1°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2°手、足镯: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④脊柱: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⑤辅助检查:1°低血磷→肌肉糖代谢障碍→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和肌力↓;2°血生化除血清钙稍↓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3°X线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3)恢复期:①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②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③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4)后遗症期:多见>2年儿童,不同程度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 线示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8.诊断:(1)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骨骼X线检查;(2)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3)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9.鉴别诊断:(1)与佝偻病的体征的鉴别:①粘多糖病;②软骨营养不良;③脑积水;④先天性甲减(呆小症);(2)与佝偻病体征相同而病因不同的鉴别:①低血磷抗生素D佝偻病;②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③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④肾性佝偻病;⑤肝性佝偻病;10. 治疗: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1)以口服为主,每日50μg~100μg,或1,25-(OH)D30.5μg~2.0μg,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症;(2)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i.m.VitD20万IU~30万IU一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复查;(3)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11、预防:(1)日光照射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400IU)可治疗佝偻病;(2)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均补充至2年;(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改预防量;(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 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无热惊厥)(1)病因:低血钙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2)临床表现:①典型表现:惊厥、喉痉挛(婴儿见多)和手足搐搦,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的表现;②隐匿型:1°面神经征:轻扣外耳道前面神经引起面肌非随意收缩,低钙血症、隐匿型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患者常为阳性;2°腓反射;3°陶瑟征:用止血带或血压计缚于前臂充气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持续3分钟以内,也可用手用力压迫上臂静脉,使手血供减少促发腕痉挛,阳性提示低钙血症;(3)治疗:①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或地西泮肌肉或静脉注射);②钙剂治疗:尽快给予10%葡萄糖酸钙5~l0ml加入10%葡萄糖液5~20ml,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③维生素D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一、病因1. 摄入不足;2. 消化吸收不良;3. 需要量增加;二、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体重不增;2. 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注: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1)轻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0.4~0.8cm;(2)中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0~0.4cm;(3)重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消失;3. 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低于正常;4. 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5. 合并血浆白蛋白↓↓时,有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6. 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7. 并发症:(1)营养性贫血;(2)多种维生素缺乏;(3)锌缺乏;(4)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5)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6)自发性低血糖: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一般无抽搐,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三、实验室检查1. 血清白蛋白↓(最重要、不够灵敏);2.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灵敏、受其他因素影响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4.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皆可下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四、诊断1. 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为体重低下;主要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2. 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生长迟缓;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3. 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消瘦;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五、治疗: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1. 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3. 调整饮食:量和内容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1)轻度从每日250~330kJ/kg(60~80kcal/kg)开始,(2)中、重度从每日165~230kJ/kg(40~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3)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需要;(4)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5)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 促进消化:目的是改善消化功能:(1)药物: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等;(2)中医治疗;5. 其他;2、小儿单纯性肥胖1. 单纯性肥胖: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2. 小儿体重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20%~29%者为轻度肥胖;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3. 病因:(1)能量摄入过多;(2)活动量过少;(3)遗传;(4)其他;4. 临床表现:(1)好发于婴儿期,5~6岁,青春期;(2)食欲旺盛:喜甜食、高脂肪食物;(3)严重肥胖:;(4)体检:皮下脂肪丰满、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可有皮皱;(5)性发育较早,但最终升高小于正常小儿;(6)可有心理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5. 鉴别诊断:伴有肥胖的遗传性、内分泌性疾病;6. 治疗:减少产热能性食物摄入(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运动疗法);。
【儿科学要点总结】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儿科学要点总结】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第一节营养基础(一)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1.基础代谢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1 岁以内婴儿约需55kcal/(kg.d)。
2.生长发育所需小儿所特有。
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30~40kcal/(kg.d),占总能量的25~30%。
增加1g体重需能量5kcal。
(特有)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分别使代谢增加30%,4%和6%。
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7~8%。
4.活动所需婴儿每日所需15~20kcal/kg。
5.排泄损失能量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进食食物量的10%,每日损失能量8~11kcal/kg。
1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110kcal/(kg.d),每三岁减去10kcal 简单估计。
12~15%来自蛋白质,30~35%来自脂肪,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乳类和蛋类蛋白质具有最适合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其生理价值最高。
(三)脂肪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主要供能营养素,储能、保暖、隔热和保护脏器、关节等组织的功能。
婴幼儿脂肪需要量4~6g/(kg.d)。
(四)碳水化合物糖类所供给的的能量为总能量的45%(婴儿)~60%(年长儿),一般占50%。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水溶性(B 族和C)。
(六)水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75%。
内生水,混合膳食约100kcal 产生水12ml。
第二节婴儿喂养(一)母乳喂养1.母乳成分及量:①初乳一般指产后4 天内的乳汁:含球蛋白多,含脂肪较少。
②过渡乳是产后5~10 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
③成熟乳为第11 天~9 个月的乳汁。
④晚乳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
2.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白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多,微量元素较多,铁吸收率高,钙磷比例适宜。
(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概述】本章内容较多,但重点是母乳喂养,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3个部分的内容;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 营养素: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1)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2)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2. 儿童能量代谢:(1)基础代谢率(BMR):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占总能量代谢50%,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①婴儿为55kcal/(kg•d);②7岁为44kcal/(kg•d);③12岁为30kcal/(kg•d);④成人为25kcal~30kcal/(kg•d);(2)食物热力作用:占总能量代谢7%~8%:①是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BMR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体内营养素的代谢;②与食物成分有关:糖类食物的食物热力作用为本身产生能量的6%,脂肪为4%,蛋白质为30%;(3)活动消耗;(4)排泄消耗:正常情况下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的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腹泻时增加;(5)生长所需:组织生长合成消耗能量为儿童特有,生长所需能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 宏量营养素:(1)糖类:所产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2)脂类: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3)蛋白质:除需要有与成人相同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组氨酸是婴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牛磺酸对早产儿可能也必需;4. 微量营养素:(1)矿物质:①常量元素:人体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各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钠、磷、钾等;②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低,含量绝大多数小于人体重的0.01%,需通过食物摄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碘、锌、硒、铜、钼、铬、钴、铁、镁等,其中铁、碘、锌缺乏症是全球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病;(2)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VitD、部分B属及K例外)或合成量太少,必须由食物供给;分为脂溶性(A、D、E、K)和水溶性(B、C)两大类;儿童VitA、D、C、B1是容易缺乏的维生素;(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5. 水:婴儿水的需要量为150ml/(kg.d),以后每3岁减少约25ml/(kg.d);二、婴儿喂养方法(一)母乳喂养1. 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人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2)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利于酶发挥作用;(3)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①SIgA;②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③乳铁蛋白: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能夺走大肠杆菌、大多数需氧菌和白色念珠菌赖以生长的铁,抑制细菌生长;④溶菌酶:破坏革兰阳性细菌胞壁,增强抗体的杀菌效能;⑤补体及双歧因子;⑥低聚糖:人乳所特有,可阻止细菌黏附于肠粘膜,促使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生长;(4)经济、方便、省时、无菌、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促进母婴感情;(5)对母亲有利:止血、加快子宫复原、避孕,乳腺癌发病率低;△注: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尽早户外活动;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鼓励乳母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2. 人乳成分变化(1)各期人乳成分: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乳糖的含量恒定;①初乳: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1°量少,15ml~45ml/d;2°淡黄色,碱性,比重1.040~1.060;3°含脂肪少而蛋白质多,含初乳小球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②过渡乳:5~14日;③成熟乳:14日以后的乳汁;(2)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第一部分:脂肪低而蛋白质高,第二部分: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第三部分:脂肪含量最高;(3)乳量:成熟乳量可达700~1000ml;产后6 个月后泌乳量与乳汁的营养成分↓;3.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4. 不宜哺乳的情况:(1)HIV和其他严重疾病时停止喂乳;(2)乳母患有急性传染病→乳汁消毒后喂乳;(3)乙型肝炎携带者并非喂乳禁忌症;(4)患有结核但无临床症状可喂乳;(二)部分母乳喂养(同时采用母乳与配方奶或兽乳喂养婴儿)1.补授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为补授法,适宜≤4~6个月的婴儿;“缺多少补多少”;2.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兽乳替代一次母乳量;母乳喂养婴儿至4~6 月龄时,为断离母乳开始引入配方奶或兽乳时宜采用代授法;(三)人工喂养1. 定义:4~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喂哺婴儿;2. 兽乳的特点(以牛乳为例)(1)乳糖含量低;(2)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3)肾负荷重;(4)缺乏免疫因子是与人乳的最大区别,婴儿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3. 牛乳的改造;(四)奶量摄入的估计(6个月以内)1. 一些常数:(1)一般婴儿配方奶粉100g供能≈500kcal;(2)8%糖牛乳100mL供能≈100kcal;(3)100mL全牛奶供能≈67kcal;2. 婴儿能量需求≈100kcal/(kg•d)→即8%糖牛乳100mL/(kg•d);3. 补奶与补水之间的关系:总液量(150mL/(kg•d))=奶量(根据所需能量计算)+补水量;三、婴儿食物转换(一)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二)转乳期食物1. 转乳期食物:(1)1~3个月:乳汁;(2)4~6个月:泥状食物;(3)7~9个月:末状食物;(4)10~12个月:碎食物;2. 辅食添加的原则☆:(1)由少到多;(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渐添加;3. 辅食添加的目的:(1)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铁、VitB、C的不足;(2)为断奶做准备:改变食物的质量,满足生理需求,锻炼牙齿;(3)逐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授食过渡到自食;维生素营养障碍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维生素D2在小肠刷状缘经淋巴管吸收,皮肤合成的VitD3直接吸收入血→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肝脏(第一次羟化)→25-羟维生素D3[25-(OH)D3](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肾脏(再次羟化)→1,25-二羟维生素D,即1,25-(OH)D3;2. 维生紊D的生理功能与代谢:3. 生理功能:(1)促小肠黏膜细胞合成CaBP,增加肠道钙的吸收,磷也伴之吸收↑,可能有直接促进磷转运的作用;(2)增加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作用;(3)对骨骼钙的动员;4. VitD的调节:(1)自身反馈;(2)血钙、磷浓度与甲状旁腺、降钙素调节:①当血钙过低时,甲状旁腺(PTH)分泌↑,PTH 刺激肾脏1,25-(OH)D3合成↑;PTH与1,25-(OH)D3共同作用使破骨细胞活性↑,骨重吸收↑,骨钙入血,血钙↑;②血钙过高时,降钙素(CT)抑制肾小管羟化生成1,25-(OH)D3;③血磷降低可直接促肾脏内1,25-(OH)D3↑,高血磷则抑制其合成;5. 维生素D的来源:(1)母体-胎儿的转运;(2)食物中的维生素D;(3)皮肤的光照合成(主要);6. 病因:(1)围生期VitD不足;(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4)食物中补充VitD不足;(5)疾病影响;7. 临床表现★:(1)初期(早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①多为神经兴奋性↑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常出现枕秃;②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③血清25-(OH)D3↓,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2)活动期(激期):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①头:1°<6个月:颅骨软化,前囟边较软,颅骨薄,、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2°>6个月:颅骨软化消失,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7~8个月时,方颅;3°患儿囟门大且闭合延迟,出牙迟;②胸廓:1°佝偻病串珠: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2°肋膈沟/郝氏沟: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3°“鸡胸样”畸形: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③四肢:1°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2°手、足镯: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④脊柱: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⑤辅助检查:1°低血磷→肌肉糖代谢障碍→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和肌力↓;2°血生化除血清钙稍↓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3°X线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3)恢复期:①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②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③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4)后遗症期:多见>2年儿童,不同程度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 线示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8.诊断:(1)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骨骼X线检查;(2)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3)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9.鉴别诊断:(1)与佝偻病的体征的鉴别:①粘多糖病;②软骨营养不良;③脑积水;④先天性甲减(呆小症);(2)与佝偻病体征相同而病因不同的鉴别:①低血磷抗生素D佝偻病;②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③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④肾性佝偻病;⑤肝性佝偻病;10. 治疗: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1)以口服为主,每日50μg~100μg,或1,25-(OH)D30.5μg~2.0μg,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症;(2)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i.m.VitD20万IU~30万IU一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复查;(3)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11、预防:(1)日光照射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400IU)可治疗佝偻病;(2)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均补充至2年;(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改预防量;(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 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无热惊厥)(1)病因:低血钙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2)临床表现:①典型表现:惊厥、喉痉挛(婴儿见多)和手足搐搦,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的表现;②隐匿型:1°面神经征:轻扣外耳道前面神经引起面肌非随意收缩,低钙血症、隐匿型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患者常为阳性;2°腓反射;3°陶瑟征:用止血带或血压计缚于前臂充气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持续3分钟以内,也可用手用力压迫上臂静脉,使手血供减少促发腕痉挛,阳性提示低钙血症;(3)治疗:①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或地西泮肌肉或静脉注射);②钙剂治疗:尽快给予10%葡萄糖酸钙5~l0ml加入10%葡萄糖液5~20ml,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③维生素D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一、病因1. 摄入不足;2. 消化吸收不良;3. 需要量增加;二、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体重不增;2. 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注: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1)轻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0.4~0.8cm;(2)中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0~0.4cm;(3)重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消失;3. 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低于正常;4. 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5. 合并血浆白蛋白↓↓时,有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6. 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7. 并发症:(1)营养性贫血;(2)多种维生素缺乏;(3)锌缺乏;(4)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5)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6)自发性低血糖: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一般无抽搐,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三、实验室检查1. 血清白蛋白↓(最重要、不够灵敏);2.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灵敏、受其他因素影响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4.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皆可下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四、诊断1. 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为体重低下;主要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2. 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生长迟缓;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3. 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消瘦;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五、治疗: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1. 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3. 调整饮食:量和内容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1)轻度从每日250~330kJ/kg(60~80kcal/kg)开始,(2)中、重度从每日165~230kJ/kg(40~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3)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需要;(4)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5)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 促进消化:目的是改善消化功能:(1)药物: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等;(2)中医治疗;5. 其他;2、小儿单纯性肥胖1. 单纯性肥胖: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2. 小儿体重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20%~29%者为轻度肥胖;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3. 病因:(1)能量摄入过多;(2)活动量过少;(3)遗传;(4)其他;4. 临床表现:(1)好发于婴儿期,5~6岁,青春期;(2)食欲旺盛:喜甜食、高脂肪食物;(3)严重肥胖:;(4)体检:皮下脂肪丰满、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可有皮皱;(5)性发育较早,但最终升高小于正常小儿;(6)可有心理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5. 鉴别诊断:伴有肥胖的遗传性、内分泌性疾病;6. 治疗:减少产热能性食物摄入(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运动疗法);。
执业医师考试:营养及营养障碍
小儿营养基础首先是能量代谢儿童能量的需要量分为5个部分(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生长所需、排泄的消耗)基础代谢率占能量的50%大概是55kal(kg*d)生长所需为儿童特有,生长和运动所需能量占32%~35%那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总量95kcal/(kg•d)宏量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分、矿物质、膳食纤维)供能的主要来源是糖类(碳水化合物),糖类供能占总能量的55%~65%。
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占婴儿总能量的年龄阶段不同有点不同,一般6个月以下婴儿45~50%另外一个就是蛋白质,不作为供能的主要物质,但也可以供应少量能量,这个比例占8%~15%。
另外就是维生素的问题,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 C,其他就是脂溶性的了。
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水分150ml,新生儿全身含水量约占体重的78%,奶量的计算: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95kcal的能量,那需要水分150ml,8%糖牛奶每毫升供能1Kcal ★假如一个6kg的婴儿,每天需要能量570kcal,570kal需要8%糖牛乳570毫升。
6kg的婴儿每天需要水分900ml,那除了喂牛奶外每天还需要喂330 ml 。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存在于植物中,维生素D3是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7-HDC)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变而成,这个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没有阳光就无法合成。
维生素D没有生物活性,在肝脏转化为25-羟维生素D3没有生物活性,25-羟维生素D3到肾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即1,25(OH)2D3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1,25(OH)2D3这么一个转化过程。
1,25-(OH)2D3的主要作用是:①钙、磷进入肠道后,1,25-(OH)2D3促进钙、磷吸收;②增加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③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破骨细胞分化,直接作用于骨的矿物质代谢(沉积与重吸收) 。
儿科疾病-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PPT课件
病因复杂
儿科疾病往往由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所致,如遗传、 环境、生活方式等。
非特异性表现
儿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往 往不够特异,容易与其他 疾病混淆。
儿科疾病的分类
01
02
03
04
新生儿疾病
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 。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肺炎、肠道感染等。
免疫系统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按病情分类
轻度、中度、重度等。
按病程分类
急性、慢性、亚急性等。
03
儿科疾病中的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儿科疾病中的营养问题
营养不良
由于疾病影响,导致患儿 无法正常摄取食物,造成 营养不良。
营养摄入不足
某些疾病导致患儿食欲不 振,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
营养需求增加
某些疾病导致患儿代谢率 增高,对营养的需求增加。
儿科疾病中的营养障碍问题
消化系统障碍
疾病影响消化系统,导致营养吸 收不良。
吸收障碍
由于肠道病变或炎症,影响营养物 质的吸收。
代谢障碍
某些疾病导致患儿代谢异常,影响 营养物质的利用。
儿科疾病中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等方法,确定患儿的营
养状况和营养障碍原因。
感谢观看
诊疗水平,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加强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各方合作,共同推进儿童营养和
健康事业的发展。
提高公众对儿科疾病中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的认知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儿童营养知识,提高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和认 识水平。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细目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
脾胃受纳腐熟运化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进而累及他脏所致。
2.西医病因多为供给不足、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因消化功能异常、低体重儿、早产或官内感染及先天代谢缺陷等所致。
3.临床表现及分度(1)临床表现①消瘦型营养不良: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
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病程持久时身高也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差;体温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食欲低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②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常见于1~3岁幼儿。
凹陷性水肿为本病的重要表现。
(2)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离差法)①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②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③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二、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1.中医病机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
脾胃失和,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全身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形成疳证。
疳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2.西医病机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或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停奶;或长期以淀粉类食品为主,以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等均可导致长期摄入不足而发病。
国家医师资格考D儿科-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儿科-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三、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 缺乏,钙磷代谢失常,骨钙化障碍(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植物提供D2,动物提供D3*经过人体内两次生物转化成为具有高度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1)原料不足: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2)日光照射不足(3)后天摄入不足(4)其它:钙磷比例失调以及药物因素等(二)临床表现3个月-2岁小儿多见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兴奋症状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1)初期:神经兴奋性增高,出现多汗、枕秃检查: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清25一(OH )D3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2)活动期(激期):1)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方颅(7-8个月)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2)胸部肋骨串珠肋膈沟(郝氏沟)鸡胸漏斗胸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3)四肢腕踝畸形下肢畸形:O 型或X 型腿4)其它: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检查: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3)恢复期肌张力恢复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4~6周(1-2个月)恢复正常X 线表现于2~3周始有改变(4)后遗症期有无畸形看治疗早晚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25-(OH )D3(正常为10~60微克/ml )鉴别诊断:甲低(主要)软骨营养不良、黏多糖病维生素D 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肝性佝偻病等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四)治疗与预防目的:预防畸形对患儿(1)补充维生素D 制剂:①口服法:②突击疗法: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2)酌情补钙(3)对畸形的治疗(4)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5)母亲户外活动(6)出生后补充:足月儿400IU /日休息一会。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复习要点:第四节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一.营养基础二.婴儿喂养三.蛋白质-四、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第77日)本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伴发症状之一,多见于6月以内小婴儿。
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
(zy2006-4-061;zy2004-4-062)引起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1.甲状旁腺反应迟钝:骨钙不能游离,使血钙进一步下降;(zy2000-4-118)2. 春夏季阳光充足或维生素D治疗初期时:大量钙沉积于待钙化的骨骼,骨脱钙减少,而肠道吸收钙相对不足,使血钙降低而诱发本病;3. 感染:发热、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血磷升高,血钙降低而发病。
(zl2007-2-079)当血总钙浓度低于 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浓度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
zy2006-4-061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A.血钾浓度降低B.血钠浓度降低C.血钙浓度降低D.血磷浓度降低E.血镁浓度降低答案:C解析: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
引起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如下:1.甲状旁腺反应迟钝:骨钙不能游离,使血钙进一步下降;2. 春夏季阳光充足或维生素D治疗初期时:大量钙沉积于待钙化的骨骼,骨脱钙减少,而肠道吸收钙相对不足,使血钙降低而诱发本病;3.感染:发热、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血磷升高,血钙降低而发病。
当血总钙浓度低于 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浓度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
zy2004-4-06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血清中A.钾离子浓度降低B.钠离子浓度降低C.氯离子浓度降低D.钙离子浓度降低E.磷离子浓度降低答案:Dzy2000-4-118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甲状腺反应迟钝B.甲状旁腺反应迟钝C.脑垂体反应迟钝D.肾上腺皮质反应迟钝E.肾上腺髓质反应迟钝答案:B解析: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和佝偻病的发病机制与甲状旁腺反应有关,前者迟钝,后者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400IU,连续服 用。
二、手足搐搦(低钙抽)
病因
VD缺乏(不良喂养、日光照射不足); 好发6个月内小婴儿
发病机
制
甲状旁腺失代偿;血钙太低以至抽;
临床表
现
典型发作:
惊厥(无热、抽搐后意识恢复、醒后玩耍如常)
手足抽搐:助产士手、芭蕾足;
喉痉挛:婴儿多见,可窒息。
重度:起始40-60kcal/kg/天;
促进消化一一帮!
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
补充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A/B/C,锌、铁等)。
肌注蛋白质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
隐匿型发作: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Trousseau
征)
续表
血
生
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
化
治
疗
第一步:控制
惊厥
第二步:补充钙剂;
第三
步:
补充维 生素D
10%水合醛
酸、地西泮、
苯巴比妥
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葡萄糖10〜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 上)或静脉滴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串讲: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 佝偻病;
二、 手足搐搦(低钙抽)
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一、佝偻病
病因
VD缺乏(不良喂养、日光照射不足);
发病机制
甲状旁腺素f;
骨软化;骨样组织沉积。
临床表现
闹、惊、汗、痒、秃;
3到6月乒乓球;7到8月方脑袋; 手镯脚镯都戴上;一岁以上腿和胸。 各种差…各种迟…各种软…
同佝偻
Hale Waihona Puke 病。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因
喂养或饮食不当;疾病诱发(腹泻)
类型
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
临床表
现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
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
皮下脂肪消失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
诊断标
准
体重、身高:低于冋年龄、冋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2SD以下
中度:低于均值-2SD〜-3SD;
续表
辅助
检杳
X线
激期杯口和毛刷;皮质变薄密度低;
血生
化
钙磷乘积低30;AKP值显升高;
激期表现才突出;太早太晚都不显。
早期诊断测D3;25-(OH D3最早降;1,25-(OH
2D3
治疗
补
VD
口服:每日给VD32000-4000IU/天,一个月后改为
预防量;
肌注:VD320-30万IU,一次即可,1个月后复杳。
重度:低于均值-3SD。
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 最多见为缺铁性贫血
2.各种维生素缺之VA缺之最常见;VD缺之症状不明
显。
3.感染 恶性循环;
4.自发性低血糖一一清晨突然发生,死因
续表
治
疗
调整饮食一一补!从慢从缓、越重越缓
轻度:起始80-100kcal/kg/天;
中度:起始60-80kcal/kg/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