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小肠肿瘤的CT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浸润狭窄型: 表现为局部肠壁环状或偏 心性增厚,增厚的肠壁常可>1.0㎝左右; 肠壁僵硬、肠腔狭窄。
a b
a
b
a
b
c
a
b
a
b
a b
l 小肠平滑肌肿瘤是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 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为平滑肌瘤,恶 性为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好发部位,最常 见在空肠,其次为回肠和十二指畅;而平滑 肌肉瘤与腺癌相反,最常见的部位为回肠 (50%以上),其次为空肠(37%)和十二 指肠(10%)。
l 小肠良性肿瘤种类繁多,不少患者因 无临床症状而不去诊治,故临床统计中, 其发病率不高,明显底于恶性肿瘤。而据 尸检报道发现,75%小肠肿瘤是良性的。 小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平滑肌瘤,其次 为腺瘤、脂肪瘤、脉管瘤等。
【病理】 l 腺瘤属于上皮性肿瘤,是由一纤维血管核心
履盖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息肉样突出物所构成;上 皮层内有分化程度不同的腺细胞。腺瘤单发,也 可多发,累及一段小肠,甚至整个消化道,称为 腺瘤病。腺瘤大小不一,带蒂或广基。可分有管 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有恶性的潜 能,尤以乳头状腺瘤更为突出。
黏膜、皮肤色素斑; 胃肠道多发性息
遗传性
c
【病理】
l 脂肪瘤是第三位小肠良性肿瘤,可 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在小 肠的远端。肿瘤是由黏膜下或浆膜脂肪 细胞增殖伴不等量的纤维组织组成,膨 胀性生长,单发多见,大小不一。大的 肿瘤可因发生脂肪坏死而误为脂肪肉瘤。
【 CT表现】
l
CT对脂肪瘤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表现
为向腔内突出、境界清楚,管状软弱的底密度
软组织肿块,随肠蠕动而变形,CT值为-5~-
100Hu左右。增强后不强化。如含有较多纤维
组织成分的脂肪瘤,可以有轻度强化。
【病理】
l 小肠腺癌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最高,尤以 降部、壶腹周围为甚,其次为空肠和回肠;大 多为乳头状。临床上将其分为肿块型和浸润狭 窄型。
l 禁食6-8h ,检查前1h,口服1%-2%含碘溶液 (或阴性造影剂)1000-1500ml,以确保远段 小肠的显示,扫描前半小时及上机前各饮对比 剂250ml,使近端小肠、胃和十二指肠显示。 同时加入口服山梨醇或甘露醇50mg,加快肠道 的充盈过程。
l 在使全部小肠均匀扩张后,肌注低张类药物 (如654-2/20mg)。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
l 小肠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75%,其黏 膜的表面面积占整个消化道的90%以上。 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生率远低于食管、胃 和结肠,仅占整个消化道肿瘤的5%左右; 而恶性肿瘤更少见 ,仅占全消化道2%
小肠解剖的生理特点、内环境以及对肿瘤 的免疫反应假设机理
l 1. 小肠的液态内容物较结肠固体内容物所引 起的黏膜损害低。
【 CT表现】
l
腺瘤的CT形态学特征为表面光滑,呈圆
形或卵圆形突入肠腔内的均质软组织肿块;增
强扫描显示肿块中~重度强化。大多数腺瘤带
有蒂,较大的腺瘤可无蒂、广基。
l
肿瘤的大小与恶变有关,一般在1.5㎝~5
㎝以下;如肿瘤>5㎝时,其恶变率在50%以
上。
a
b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a
b
Peutz-Jeghers综合征
l 扫描范围从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
层厚3-5mm,螺距1.2-1.5, 静脉内给予 造影剂80-100ml,速率2-3ml/s,延迟4565s扫描。
l 以层厚50%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作图像 后处理,所得资料可用多平面重建(MPR) 和曲面重建(CPR)进行编辑加工、获取轴 位、冠状及矢状位图像。此法可显示全
l 内镜检查,如胃镜及肠镜,可对距回盲瓣 20-30cm的末端回肠病变进行检测,但对 大部分小肠病变的检测其作用有限 。
l 小肠冗长、盘曲于腹腔内,互相重叠;处于腹膜腔的
系膜小肠移动度大,使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非 常困难。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小肠钡剂造影,血 管造影,CT检查等。 l 钡剂造影只能了解小肠的内腔及黏膜表面情况,而对腔 外的病变范围和大小,则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尤其是浆 膜下向腔外生长的肿瘤。
l 血管造影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以及早显的 回流静脉作出诊断;能起到定位作用,但属侵袭性检查。
l CT不但直接显示肿瘤本身,并能了解腔内、外病变范 围和大小,还能发现肠系膜浸润、淋巴结的增大和邻近 或远处脏器的转移等,在术前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和肿 瘤分期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CT应作为首选的检 查方法。
部小肠。
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的分类: l 1.上皮性肿瘤:良性的有各种腺瘤和腺 瘤病,恶性的有各种腺癌。
l 2.非上皮性肿瘤 :良性的有平滑肌瘤、 脂肪瘤、脉管瘤(血管、淋巴管)等。 恶性的有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
l 3.内分泌肿瘤:类癌。 l 4. 瘤样病变: Peutz-jeghers综合征等。 l 5.上皮异常(癌前期):不典型增生等。
l 肿块型:肿瘤起源黏膜上皮向肠腔内息肉状突 起,或向腔内、外生长。
l 浸润狭窄型:肿瘤沿着肠管壁轴向浸润,管壁 增厚。
l 两者均易于造成肠腔狭窄和梗阻。组织学上分 为腺癌、黏液癌和未分化癌。
【CT表现】 l 肿块型: 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局部软组
织肿块伴邻近肠壁增厚;增强后,显示 肿块有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较大的 肿块,可出现溃疡和坏死。口服阳性造 影剂,出现肠腔内充盈缺损,形态可规 则或不规则。
l 自1985年提出将胃肠道间质瘤作为 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以及新的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近年来,国内 外病理学者较多使用间质瘤这一名称。 经免疫组化和电镜证实,胃肠道大部分 梭形细胞肿瘤不具有平滑肌或神经分化 特征,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 以往我们所讲得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很大部分属于间质瘤。小肠间质瘤好发 部位与平滑肌肿瘤类同,为空肠最常见, 其次为回肠和十二指肠。
l 2. 肠内容物快速通过小肠,使小肠黏膜缩短 与致癌物质的接触。
l 3. 小肠内细菌数较少,碱性肠液降低了厌氧 微生物所产生的致癌因子的能力。
l 4. 小肠淋巴组织分泌较高浓度IgA;造成潜 在的致癌病毒失效。
l 5. 小肠分泌大量的酶,降低高浓度集中的苯 并芘,羟基化酶低毒代谢物。
l 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表现为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 瘦、贫血以及小肠梗阻等症状,较难和其 它内外科疾病鉴别。在诊断方面,小肠病 变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
a b
a
b
a
b
c
a
b
a
b
a b
l 小肠平滑肌肿瘤是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 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为平滑肌瘤,恶 性为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好发部位,最常 见在空肠,其次为回肠和十二指畅;而平滑 肌肉瘤与腺癌相反,最常见的部位为回肠 (50%以上),其次为空肠(37%)和十二 指肠(10%)。
l 小肠良性肿瘤种类繁多,不少患者因 无临床症状而不去诊治,故临床统计中, 其发病率不高,明显底于恶性肿瘤。而据 尸检报道发现,75%小肠肿瘤是良性的。 小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为平滑肌瘤,其次 为腺瘤、脂肪瘤、脉管瘤等。
【病理】 l 腺瘤属于上皮性肿瘤,是由一纤维血管核心
履盖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息肉样突出物所构成;上 皮层内有分化程度不同的腺细胞。腺瘤单发,也 可多发,累及一段小肠,甚至整个消化道,称为 腺瘤病。腺瘤大小不一,带蒂或广基。可分有管 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有恶性的潜 能,尤以乳头状腺瘤更为突出。
黏膜、皮肤色素斑; 胃肠道多发性息
遗传性
c
【病理】
l 脂肪瘤是第三位小肠良性肿瘤,可 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在小 肠的远端。肿瘤是由黏膜下或浆膜脂肪 细胞增殖伴不等量的纤维组织组成,膨 胀性生长,单发多见,大小不一。大的 肿瘤可因发生脂肪坏死而误为脂肪肉瘤。
【 CT表现】
l
CT对脂肪瘤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表现
为向腔内突出、境界清楚,管状软弱的底密度
软组织肿块,随肠蠕动而变形,CT值为-5~-
100Hu左右。增强后不强化。如含有较多纤维
组织成分的脂肪瘤,可以有轻度强化。
【病理】
l 小肠腺癌发生部位以十二指肠最高,尤以 降部、壶腹周围为甚,其次为空肠和回肠;大 多为乳头状。临床上将其分为肿块型和浸润狭 窄型。
l 禁食6-8h ,检查前1h,口服1%-2%含碘溶液 (或阴性造影剂)1000-1500ml,以确保远段 小肠的显示,扫描前半小时及上机前各饮对比 剂250ml,使近端小肠、胃和十二指肠显示。 同时加入口服山梨醇或甘露醇50mg,加快肠道 的充盈过程。
l 在使全部小肠均匀扩张后,肌注低张类药物 (如654-2/20mg)。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
l 小肠占整个消化道长度的75%,其黏 膜的表面面积占整个消化道的90%以上。 但是,小肠肿瘤的发生率远低于食管、胃 和结肠,仅占整个消化道肿瘤的5%左右; 而恶性肿瘤更少见 ,仅占全消化道2%
小肠解剖的生理特点、内环境以及对肿瘤 的免疫反应假设机理
l 1. 小肠的液态内容物较结肠固体内容物所引 起的黏膜损害低。
【 CT表现】
l
腺瘤的CT形态学特征为表面光滑,呈圆
形或卵圆形突入肠腔内的均质软组织肿块;增
强扫描显示肿块中~重度强化。大多数腺瘤带
有蒂,较大的腺瘤可无蒂、广基。
l
肿瘤的大小与恶变有关,一般在1.5㎝~5
㎝以下;如肿瘤>5㎝时,其恶变率在50%以
上。
a
b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a
b
Peutz-Jeghers综合征
l 扫描范围从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
层厚3-5mm,螺距1.2-1.5, 静脉内给予 造影剂80-100ml,速率2-3ml/s,延迟4565s扫描。
l 以层厚50%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作图像 后处理,所得资料可用多平面重建(MPR) 和曲面重建(CPR)进行编辑加工、获取轴 位、冠状及矢状位图像。此法可显示全
l 内镜检查,如胃镜及肠镜,可对距回盲瓣 20-30cm的末端回肠病变进行检测,但对 大部分小肠病变的检测其作用有限 。
l 小肠冗长、盘曲于腹腔内,互相重叠;处于腹膜腔的
系膜小肠移动度大,使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非 常困难。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小肠钡剂造影,血 管造影,CT检查等。 l 钡剂造影只能了解小肠的内腔及黏膜表面情况,而对腔 外的病变范围和大小,则无法获得更多信息;尤其是浆 膜下向腔外生长的肿瘤。
l 血管造影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以及早显的 回流静脉作出诊断;能起到定位作用,但属侵袭性检查。
l CT不但直接显示肿瘤本身,并能了解腔内、外病变范 围和大小,还能发现肠系膜浸润、淋巴结的增大和邻近 或远处脏器的转移等,在术前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和肿 瘤分期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CT应作为首选的检 查方法。
部小肠。
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的分类: l 1.上皮性肿瘤:良性的有各种腺瘤和腺 瘤病,恶性的有各种腺癌。
l 2.非上皮性肿瘤 :良性的有平滑肌瘤、 脂肪瘤、脉管瘤(血管、淋巴管)等。 恶性的有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
l 3.内分泌肿瘤:类癌。 l 4. 瘤样病变: Peutz-jeghers综合征等。 l 5.上皮异常(癌前期):不典型增生等。
l 肿块型:肿瘤起源黏膜上皮向肠腔内息肉状突 起,或向腔内、外生长。
l 浸润狭窄型:肿瘤沿着肠管壁轴向浸润,管壁 增厚。
l 两者均易于造成肠腔狭窄和梗阻。组织学上分 为腺癌、黏液癌和未分化癌。
【CT表现】 l 肿块型: 表现为腔内或腔内外局部软组
织肿块伴邻近肠壁增厚;增强后,显示 肿块有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较大的 肿块,可出现溃疡和坏死。口服阳性造 影剂,出现肠腔内充盈缺损,形态可规 则或不规则。
l 自1985年提出将胃肠道间质瘤作为 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以及新的 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开展;近年来,国内 外病理学者较多使用间质瘤这一名称。 经免疫组化和电镜证实,胃肠道大部分 梭形细胞肿瘤不具有平滑肌或神经分化 特征,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 以往我们所讲得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 很大部分属于间质瘤。小肠间质瘤好发 部位与平滑肌肿瘤类同,为空肠最常见, 其次为回肠和十二指肠。
l 2. 肠内容物快速通过小肠,使小肠黏膜缩短 与致癌物质的接触。
l 3. 小肠内细菌数较少,碱性肠液降低了厌氧 微生物所产生的致癌因子的能力。
l 4. 小肠淋巴组织分泌较高浓度IgA;造成潜 在的致癌病毒失效。
l 5. 小肠分泌大量的酶,降低高浓度集中的苯 并芘,羟基化酶低毒代谢物。
l 小肠肿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表现为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 瘦、贫血以及小肠梗阻等症状,较难和其 它内外科疾病鉴别。在诊断方面,小肠病 变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