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集团的培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通常分为四步:需求分析、课程设计、开展培训、效果评估。那么,好培训有几步?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 Inc)发现,培训前后还有重要的两步:之前确定谁受训,之后巩固培训成果。
从多出的这两步,这家位于美国明尼阿波力斯的世界第五大食品公司,已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中国,从创维集团到寿险公司,正在内训实践中获得这两步的经验与教训。也许,这就是“好培训”最不能忽略的。
第一步:选谁去?
谁的能力低于岗位要求,谁最需要培训。没错,他们必须参加。除此之外还有谁?通用磨坊的第一步,或者说他们在“需求分析”中首先想到的是:一个都不能少。
“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有所想法”,这是该公司的组织效率总监Beth Gunderson认定的“常识”。既然分工只能限制职责与沟通,并不会限制灵感,为什么不让员工跳出专业、换位思考?
一方面,不同部门的员工参与同一主题培训,可以在沟通中触发灵感。
通用磨坊公司组织的营销培训,不仅针对销售团队,还有人力资源等其他“无关”部门,甚至包括外包广告公司。Gunderson接受美国《培训》杂志采访时说,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好处,“比如一个来自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会抛出一个极具启发性的问题,可能就是因为她没做过营销。然后你会看到销售部门员工的表情,‘不会吧,这个问题我以前从来没想过。’”
另一方面,这种换位培训还可以培养员工的全局意识。
创维集团的新员工培训有这样一个环节,让研发新人去家电卖场实地培训,又让销售新人去工厂接受培训。两周的“换位”,让所有受训者今后不会轻易的抱怨其他部门,而且明确了自己的工作对企业整体运营意味着什么。对此,通用磨坊的培训组织者深有同感:以前常听到非营销部门员工说,“那些营销部门的!他们到底怎么想的?”但是,一旦这些员工经历了换位培训,并身处其中,就会开始理解其他部门的运作。
总之,“选谁去”不必局限于培训主题。跨部门、跨层级的员工培训,让受训者不仅获得技术层面的提升,还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凝聚与刷新。在通用磨坊2001年收购品食乐公司(Pillsbury)之后,这种“一个都不能少”的内部培训,迅速让两公司员工统一到重塑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新文化。
最后一步:如何跟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多数企业而言,第一步只有做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最后一步就是想不想得到的问题,即培训的后续跟进。
无论一个培训项目的成果多大、时间多长,它的效果曲线都会随间隔时间边际递减。而这条曲线背后,是高昂的资金与时间成本。那么,如何让有限的培训预算发挥长效,让曲线下滑得更平缓?作为好培训的最后一步,后续措施也是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果的最后一步。
通用磨坊一项名为“品牌冠军”的营销培训值得学习。该项目为期四天半,实际效果却已超越培训结束不久的“蜜月期”,并融合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培训组织者的两大后续措施发挥了实效。
一是每月基于电子邮件的案例学习。
在课堂上集中培训的四天半之后,与该培训同一主题的学习仍在每月电邮中继续。这种学习每次集中于一个新鲜生动的品牌营销案例,从中总结出最关键的经验教训,并引导员工思考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由此获得何种启发。
二是每月第一个星期三的专题演讲。
这种就叫“第一个星期三”的演讲,同样紧扣此前培训的主题。最新的演讲人包括知名市场研究机构的专家,还有Renee Mauborgne,《蓝海战略》的作者之一。他们以最新观念结合最新实践,从第三方视角启发员工。
这两种后续措施形式不同,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相同的。即从培训主题出发,落脚到企业与员工的实际问题。
例如,后续学习中提到了一个品牌拓展案例:宜家在家具店里卖瑞典肉丸。培训组织者认为,通用磨坊也能借鉴。按这种思路,该公司的Cheerios不应该只是一个谷物早餐品牌。因为它也是许多美国人从小用手拿起来吃的第一种食品,所以,这个品牌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传统健康食品市场,目标消费者包括从儿童到百岁老人的广泛人群。
此外,无论自学或演讲,重要的是科学规划后续措施。作为培训的最后一步,后续措施仍需提前考虑。
每个培训项目在需求分析与课程设计之初,就应明确后续措施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并融入到员工长期的日常工作。在中国寿险业,营销队伍流失率惊人。有专家指出,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集中培训的效果有限。入职培训时传递的技能、激发的士气,很快在一线员工的市场拼杀中消耗殆尽。对培训效果的跟踪反馈、及时辅导,是寿险及其他行业培训都需注意的。而通用磨坊的后续措施少而精,并已常规化、制度化,正是企业优化培训的典范。
当然,除了通用磨坊的“电邮案例”、“第一个星期三”,还有多种灵活的培训后续措施。
如国内某咨询公司在MSN群上开设“读书俱乐部”,员工们会分小组定期就某一本专业书籍展开讨论,进一步深化集中培训中的收获。另外还可组织案例评选,在某一主题的培训之后,让员工们就此收集并分析其他企业的案例,并从中得出本企业的可借鉴
之处。种种多样的培训后续措施,让培训成果不再整存整取、而是零存零取。培训如同知识,不可能是静态、一次性的。
上述两步,将推动企业完成知识管理的“生成、沉淀、共享、应用、更新”的良性循环;同时有助于员工增进沟通、持续学习,并将有效预防常见的培训“病”:培训时热血沸腾,工作中还是走老路。因此,即使预算不增,员工培训仍有潜力可挖。
企业的经营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期望能够做大做强,可以走出中国,屹立于世界商业强手之林。而柯林斯谈到的后两条正印证了目前中国企业的困局:大多数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最长的也不过二十年的历史,还处于第一代领导者的时代。如何在一个强人型领导带领下取得更大的发展,如何在向第二代领导者过渡阶段再续辉煌,是此刻需要面对的问题。
创维正是众多有雄心的企业中的一个,这意味着企业要不断地成长,不仅是速度,还要有质量。一个经营多年并成效良好的企业,在发展更大规模时往往要进入新的领域、拓展新的业务,这就意味着走上集团化经营之路,形成集团公司。集团型企业的发展需要众多要素的组合,其中一个关键支持点就是商业领导者,他们要选定一项业务(SBU),选择方向,确定战略,规划行动,控制运营,并对最终绩效负责。换句话说,有了好的商业领导者,集团公司的业务成长才具备了先决性的基础,企业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那么,商业领导者需要怎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如何发现和发展?企业大学在其中贡献什么?怎样做才能使培训对商业领导者的成长更有帮助?
开办创维学院培养人才
成功,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在创维,所谓人才,不是简单地以岗位来区分,不是所有居于管理岗位的就是人才。正如人们买鞋子,品牌、价格、款式、材质这些因素都会考虑,即使外形再好看,甚至是世界名牌,也不一定合你的脚,尺码要对得上才好。在创维,这个“尺码”就是对人才的一元化评价标准:即业绩,对商业领导者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