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完整word版)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旅游地理学教案 保继刚版第一章 绪 论●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一、二战之前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与其重要价值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与其形成原因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与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与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四、旅游与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与旅游规划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现代旅游1.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1.旅游资源的内涵(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学教案

旅游地理学教案
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 队协作精神和 沟通能力,提 高解决问题和 应对挑战的能
力。
让学生了解不 同地域的文化 特色和风土人 情,尊重和包 容多元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研究旅游现象及其地理分布、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和旅游环境等。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04 教 学 方 法 05 教 学 步 骤 06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
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 点
题等
考试时间:期 末考试前一周
进行
成绩评定:根 据学生的答题 情况给出成绩, 并给出具体的
评价与反馈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 议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 内容和方法
教师对改进措施的实施和效 果评估
了解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 的应用
理解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 科的关系
能够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 本概念和理论
能够运用旅游地理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具备旅游规划和管理 的能力
能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前 沿动态和趋势
培养学生对旅 游地理学的兴 趣和热爱,增 强对自然和人 文景观的审美
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 旅游活动对环 境和文化遗产 的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讲授知识:介绍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第一章中国旅游地理产生及发展概况第一节掌握旅游地理学概况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旅行游览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旅游地理学是指观光旅游而言,旅游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地理学科属性旅游地理学是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实际上它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首先,鉴于对旅游者、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的地理研究都是与人类的文化活动紧密相连,采用地理学二分法,将其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比较符合实际。

其次,旅游业又是一项经济产业,可视为经济地理学,属于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最后,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研究与自然地理学密不可分。

2.应用学科属性旅游地理学是为了适应大众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着重强调应用课题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技术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际需要服务。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应用旅游范围很广,开展以区域旅游开发为中心的应用课题研究,并在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旅游地的规划手段、旅游容量的估算、旅游量的测定与预报、旅游企业的发展与布局、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等方面还可拓宽其研究的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对整体性区域旅游开发与经营,各旅游分支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布局及具体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服务,以及对个体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的实用价值,决定了它应用学科的属性。

3.边缘学科属性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目的是正确评价与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为建设旅游景区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旅游地理学又属于地理学与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任务与内容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对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评价旅游资源,确定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旅游流预测,分析旅游通道的可达性,综合评价趣味和区域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进行旅游区划,研究和制订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出旅游地图及分析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地理》教案03-04.doc

《旅游地理》教案03-04.doc

旅游地理课程电子教案(文化基础/理论课)周次第1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3-4课时授课教师唐再安授课班级17春旅游服务班、17秋计算机1/2/3班授课日期2018.3.8主备人唐再安授课题目项目二华北旅游区任务一概述教学目标《含 =维目标》德育目标:1、通过华北旅游区概述的学习过程,形成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欣赏区域美景,热爱祖国河山、热爱旅游事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使命感。

知识目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资料检索、整理等方法自主学习,学会团队分工和协作,编写导游词进行课堂讲解;2、能正确理解华北旅游资源的特征的基础上,能在以后的旅游服务过程中熟练运用华北旅游的旅游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手段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媒体应用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华北旅游区旅游宣传片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视频视频播放腾讯视频教具或学具教学用PPT课件、课程评价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观看华北旅游区旅游宣传片,介绍华北旅游区著名历史旅游古迹。

课题别入教师播放课件,并讲解学生思考华北旅游区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一、华北旅游区地图1、华北旅游区(1)木区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2)本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

二、旅游地理环境1、地貌旅游资源:山地--- 冀北山地、太行山、陕南山地。

高原——秦晋高原平原一一关中平原、华北平原丘陵--- 山东丘陵(1)冀北山地:总称燕山,包括燕山山脉和辽西一带的山地,在华北平原北部。

代表景点:雾灵山,海拔2116米。

山海关,是燕山山地和渤海间的隘口。

(2)太行山:位置,晋、豫、冀三省交界。

走向,东北---- 西南走向。

《旅游地理》教案33.doc

《旅游地理》教案33.doc

旅游地理课程电子教案(文化基础/理论课)周次第14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33课时授课教师唐再安授课班级17春旅游服务班、17秋计算机1/2/3班、18春物流管理班授课日期2018. 6.4主备人唐再安授课题目项目四华中旅游区任务三湖南省教学目标(含=维目标〉德育目标:学习湖南旅游资源,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目标:1.能说明湖南省的地理位置、气候、水域、人口、历史沿革等概况。

2.能识记湖南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

能力目标:1.能说明湖南省旅游资源的特色。

2.能介绍湖南省主要旅游城市及景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湖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湖南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分布及特色。

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手段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学习信息化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便展示图片及视频媒体应用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感受湖南省旅游资源的特色PPT讲授网络教具或学具湖南省区域图、旅游景区图片及教学用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课题引入1.导入:展示马王堆汉墓、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橘子洲头、凤凰古城、天门洞的图片。

2.明确学习任务(1)湖南省的旅游资源特点。

(2)湖南省旅游资源的分布及主要特色。

1.看图识景点。

2.明确学习任务。

新授任务一:讲授湖南省的自然旅游资源1.展示湖南省地形图,请学生讲11!湖南的地形特点、气候、水域资源。

2.组织学生介绍湖南省的人口、历史情况。

3 •请学生分组学习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景点。

1.介绍湖南省的地形特点。

2 •介绍湖南省的水域资源。

3.分组学习武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屮游南岸。

简称“湘”,因位大部分地区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省会“长沙市”。

陵源风景名胜区,了解湖南省的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分析、讨论古建筑对当地旅游资源有何影响分小组介绍衡山的基本情况、祝融峰、藏经殿、方广寺、水帘洞。

旅游8--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8--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饱和与超载对于环境和设施的消极影 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践踏后果。 对水体的影响。


噪声。
对设施的影响。
二、超载与旅游的空间分流
解决旅游饱和与超载的措施分为两个方面:
是从旅游需求方面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
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地域饱和 点之内。 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 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
三、 实例分析——颐和园的旅游环境 容量与管理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
研究进展概述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 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研究进展概述
国外研究概况 中国研究概况

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一、基本容量
在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中,有五种基本容量, 它们又分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
饱和:旅游地域和场所(可以是旅游景点、
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或旅游设施)承受的 旅游流量或活动量达到其极限容量。
旅游超载: 超出极限容量值。
根据旅游饱和与超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饱和与 超载。
受的旅游活动相对应的适当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单位利 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 如船、车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二、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感知容量 的量测 三、生态容量的测定 四、经济发展容量的测定 五、旅游地容量的测定

第四节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 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一、饱和、超载与旅游污染

《旅游地理》教案10.doc

《旅游地理》教案10.doc

旅游地理课程电子教案(文化基础/理论课)周次第3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0课时授课教师唐再安授课班级17春旅游服务班、17秋计算机1/2/3班授课日期201&3.21主备人唐再安授课题目项目二华北旅游区任务五山东省■…概述教学目标(含=维目标〉徳育口标:通过对山东省旅游资源总体情况概述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景,热爱旅游事业。

知识目标:掌握山东省的概况。

能力目标:能够规划山东旅游线路。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山东省的总体概况教学难点:山东省的地貌形成原因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手段教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重点讲解。

学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媒体应用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山东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祖国大好河山的壮观与巍峨文本资源搜索文档投稿教具或学具教学用PPT课件、随堂小练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课题刖入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济南。

山东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声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由鲁中南丘陵和胶东丘陵组成的山地,分布于山地丘陵之间及其外围之地为平原,以鲁西北平原和胶东平原面积最大。

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

在鲁西平原与鲁中丘陵间低洼地带上湖泊成群分布,微山湖是省内最大的淡水湖。

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山东省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目前已经拥有旅游区696处,国家自然保护区7 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处。

教师结合屮国地图册进行讲解山东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学生思考:山东的地理位置重要吗?新授一、山东省山东省旅游总体发展良好,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以坚持严格保护,永久利用为原则,以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生态自然为主题,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学教案

旅游地理学教案

旅游地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分析旅游地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3. 掌握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4. 了解旅游地理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旅游地理学导论1.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课:旅游地理学的重要性与作用1. 旅游地理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作用;2. 旅游地理学对旅游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影响;3. 旅游地理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第三课: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技巧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2. 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定量和定性方法;3. 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第四课:旅游地理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1.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现状;2. 旅游地理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 未来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直观地介绍旅游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和案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 布置旅游地理学实地考察任务,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开展课堂讨论和互动,检查学生对旅游地理学概念的掌握程度;2. 布置旅游地理学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对研究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3. 组织旅游地理学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旅游地理学实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旅游地理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实地考察地点和相关资料。

以上旅游地理学教案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简要的教学计划,以便教师准备课程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具体教学细节和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第二版)

旅游地理学教案保继刚版第一章绪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图1-2 旅游系统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旅游区划。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0旅游规划。

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图1-3 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一、二战之前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旅游11-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11-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地理学科的演变
研究现状
当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多个领域,包括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环境影响、旅游空间结构等。
发展趋势
未来,旅游地理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CATALOGUE
03
旅游需求概念
旅游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由旅游动机驱使,产生的对旅游活动的需求和欲望。
详细描述
总结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旅游客流的分析与预测、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等。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CATALOGUE
02
古代旅行者通过地理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交流。
古代旅行与地理记录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从自然地理扩展到人文地理,为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承载力。
评估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旅游地的最大承载力和最佳游客数量。
1
2
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实现旅游业长期稳定发展。
定义
主要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等。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CATALOGUE
04
主要包括山川、湖泊、海滩、温泉、气象等自然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旅游资源
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建筑艺术等,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旅游资源
由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综合性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
复合型旅游资源

电子教案 旅游地理1

电子教案  旅游地理1

课题名称第3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师姓名年级高三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在前面学习了旅游资源的特点、原因,观赏方法的基础上,从资源本身、环境、开发条件三个角度讲述了如何进行旅游资源评价,为后面的旅游规划设计的学习做铺垫,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学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后面学习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活动的设计,以及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关系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感觉无从下手,所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目的是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根据某地区旅游资源种类、分布的资料,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初步学会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过程与方法利用讲授法让学生学习到教材内容通过启发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会应用评价旅游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教学重点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根据资料,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准备安顺旅游图片的PPT课件,黄果树景区、龙宫景区和天龙屯堡景区。

学生收集有关安顺旅游景区的信息。

课前先准备开启教室班班通并安装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重设导入:引导学生读课本图,思考:1、安顺虹山公园有哪些有利的开发条件?2、把这些要素进行分类说明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内容一、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以人杰地灵的贵州为例,分析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1.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展示图片:贵州旅游景点的分布,引导学生思考:1、贵州的旅游资源大致的分类?2、贵州的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总结:多种类型,协调组合,集中程度高,旅游开发价值才高。

2.旅游资源的特色展示资料、图片:云台山与云鹫山引导学生思考:归纳两个旅游景区各自的特点总结: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的独到之处,是旅游资源可行性开发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旅游地理》教案15-16.doc

《旅游地理》教案15-16.doc

旅游地理课程电子教案(文化基础/理论课)
一、河南省
1、概况
位置:(在地图上找出河南省的位置)
山地: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 气候:暖温带一一亚热带、湿润一一半湿润风气候 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代表人物:思想家,庄子、李耳;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 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民族英雄等。

历史地位:八大古都中的三个。

文物: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

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A 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 二、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
(1)洛阳市
美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九朝古都”、“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文化身份列入。

(总结引申 三大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时间) 大型艺术博物馆。

其中定龛、造像、题记居全国之冠
在地图屮找 出河南省的位 置以及相邻的 省、市 根据课前收集 的资料讨论整 理,分小组来介 绍这些历史名 人。

(教师补充) 七大古都,在河 南的古都有哪
些?
地上文物居全
国笫一是哪个 城市。

根据收集的资 料讨论列举河 南有哪些特色 的旅游日的地,。

旅游5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5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专家学派 心理物理学派 心理学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学派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旅 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 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 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
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
气候对所有的户外旅游活动都有影响,其影 响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旅游者参与某一旅游活动的环境和 活动质量产生影响,如在自然风景旅游区的 多雨季节去赏景,旅游体验不能不大打折扣;
第五章 旅游资源 和旅游地评价
❖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有这样一些内涵: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这就排除了从客源地到
目的地之间的因素;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着“有用”的内涵;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
· 后腹地。有遮掩、有树木、环境幽雅,无人工废弃物和 自然危害物。坡度小于15度,因之易于通达。具开发潜力。
用于积极活动。
指游泳等。水底没有或很少淤泥,水质无色, 无味,大肠杆菌含量小于50/100 mL,无生物垃圾, 高潮时深8英尺(1英尺=0.304 8 m)的海底无珊瑚和 尖石,无危险性激流。与水域领接之海滩坡度不大 于8度。海滩性质同上,但要更长更宽。一年应有9 个月的时间适于游泳。
三、评价的理论基础
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旅游资源和旅游 地的评价分为三类:
体验性评价 技术性评估 综合性评估
第二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 四个方面:
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 类标准。

《旅游地理》教案36.doc

《旅游地理》教案36.doc

旅游地理课程电子教案(文化基础/理论课)周次第巧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36课时授课教师唐再安授课班级17春旅游服务班、17秋计算机1/2/3班、18春物流管理班授课日期2018. 6. 12主备人唐再安授课题目项目五华南旅游区任务二海南省教学目标(含=维目标〉德育目标:学习海南省旅游资源,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知识目标:1. 掌握海南省主要的旅游资源的概况;2. 熟悉海南省的概况及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

能力目标:1. 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条旅游线路;2. 能够对海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欣赏。

教学重点及难点海南省的主要旅游资源的概况教学方法及信息化手段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学习信息化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方便展示图片及视频媒体应用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三亚滨海风光感受了解三亚旅游景区图片PPT播放网络教具或学具海南省区域图、旅游景区图片、视频及教学用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课题引入好了,同学们,上课了,在本堂课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个省级经济特区,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一个省吗?(海南省)没错,是海南省,那么现在假设你们即将要去海南旅游,需要设计一条旅游线路,你们知道海南它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吗,(停顿)没错,看来同学们对海南省还是有-淀的了解,那么,这节课呢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來走进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一一海南省。

1. 看图认识海南省的景点;2.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3. 明确学习任务。

新授一、对海南省的概况进行简要的介绍1、地理位置的介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海南省的地理位置,大家请看这幅地图,这是一幅关于海南省地理位置的全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南省地处南海,北面隔着琼州海峡与1. 介绍海南省的地理位置。

2. 介绍海南省广东省相望,它的西面呢则是隔着北部湾与越南相对,南面一 直到曾母暗沙,你们看到了吗,在右下角的那幅全图里,就是 我鼠标现在所指的位置,(同学们,提到曾母暗沙,你们知道 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没错,曾母暗沙是小国领土的最南端, 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哦,千万不要以后别人问你,你不知道那 就不好了),接着,我们继续来看,海南省它的东南面就是南 海以及太平洋,它主要是由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 屮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邻海组成,总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其 屮,陆地面积共有3. 4万平方千米,另外,海南岛还是我国的 第二大岛,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岛是那个岛吗?(台 湾岛)没错,就是台湾岛。

《旅游地理》教案27.doc

《旅游地理》教案27.doc

旅游地理课程电子教案(文化基础/理论课)1. 展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浙江所在位置。

2. 请学生分组介绍普陀山、雁荡山总结浙江省的山脉旅游资源任务二:讲授浙江省的水域旅游资源(一)请学生分组介绍杭州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的特色。

1•杭州西湖西湖十景:(1)三潭印月(2)断桥残雪(3)平湖秋月(4)曲院风荷(5)双峰插云 (6)柳浪闻莺(7)雷峰夕照(8)南屏晚钟 (9)苏堤春晓 (10)花港观鱼2. 酋溪湿地(1)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河流总长100多公里,约70%的 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水道如巷、河汉 如网,鱼塘栉比、诸岛棋布;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土壤主 耍有红壤、岩性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其中以红壤和水稻土分 布最为广泛。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5.17°C,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399mm,气 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长,四季分明。

(2)酋溪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堤十景”,三堤分别是福堤、绿堤、 寿堤,十景分别是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 洪园余韵、兼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晨迹、河渚 听曲。

3. 千岛湖学生在中国地 图上找到浙江省的具体位置, 并说出其邻边省份1. 分小组介绍杭州西湖、西溪 湿地、千岛湖的 地理位置、形成 原因、旅游资源 特色。

2. 掌握浙江省水域旅游资源 的特点和价值。

教师利用PPT 展示中国地图分布及各口旅游资源的特点。

黒龙江古吉新疆辽宁内甘天津北京陕 海青LEJK西上海湖北 川四 江贵州澳门台湾云南西/福厂西厂氐河¥ B湖南(西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和实用研究各不偏废。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 用。
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 的发展
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 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 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 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 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 的联系。
旅游地理学
经 济 地 理 学
福 利 经 济 学 旅游地理学基础树状图 (引自Smith S L J,1983,p. 189)
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 发展简史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略)
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 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 开始的。
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是当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 主要开拓者。
经过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 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相应的地位, 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 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 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 声望的动机。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
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
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
旅游 者离开 旅游客源地
旅游 者返回
旅游 通道
旅游者 到达、暂 旅游目的地 停、游览
五、20世纪80年代初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 展是相当快的。
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 的发展趋势
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 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 活动。
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 他的研究领域。
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 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 机制为研究主题。
海外旅游者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
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海外一日旅游客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
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国内旅游者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
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旅游客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
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 过夜的国内游客。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 活动行为层次
一、 旅游需要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 基本的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 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 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 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 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 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H G)。
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 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地理学者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大 量旅游研究的实际工作,为旅游地理学的科学化和迅 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 实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 总结。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 旅游者 ❖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
层次
❖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
的人。
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政治、技术环 境
图1.2 旅游系统 (据Leiper,转引自Boniface B G & Cooper C P, 1987, p. 4)
二、研究内容简析
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区划。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规划。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 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 发展历史回顾
一、二战之前
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 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 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 麦克默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 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 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 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 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 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 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 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 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海外
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 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 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留时间 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 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