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一2016股骨颈分析

合集下载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
2、保守治疗患者对年龄方面有没有要求?牵引时间需要多久? 牵引重量需要多少重?是否需要托板外固定?
3、治疗期间需要锻炼股四头肌吗?什么时候开始锻炼? 4、牵引需要牵多长时间?牵引重量的减少从什么时候开始?
拆除牵引后,什么时候开始锻炼膝关节的功能?什么时候开始 下床锻炼? 5、如果睡眠不足会影响骨痂生长速度吗? 6、出院后需要随诊吗?需要随诊多久?
骨折线与双侧髂嵴连线(水平线)所成的角度 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断端间接触面积越小,骨折越不稳
定。
8
按X线表现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外展型: Pauwels角< 30°稳定 中间型: 30° < Pauwels角< 50° 内收型: Pauwels角>50°不稳定
9
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2
颈干角
Anatomy
股骨颈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
110°~140°,平均 127° 。
>140 °髋外翻 <110 °髋内翻
3
度 正常为12°~15°
4
股骨头的血供
Anatomy
①小凹动脉(内骺动脉):闭孔动脉分支,股骨头圆韧 带,1/20 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 ③关节囊外动脉环: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在股骨颈 基底部形成动脉环,是主要血液供给来源, 2/3 - 4/5
股骨颈骨折疑难病例讨论 骨一科
1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之间的骨折
特点:1,常见,约3.58% 2,老年,尤以女性较多
(骨质疏松) 3,不愈合率10%-20%
(剪力较大),坏死率20%-40 %(血供不良)
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低能量损伤。 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致伤——高能量损伤。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股骨颈骨折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较多。

本病属于中医“杵骨骨折”的范畴。

二、诊断【西医诊断】1.外伤史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

青壮年发生该骨折较少,多有车祸、高处坠下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2.症状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活动受限不明显,尚能站立和行走。

3.体征(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2)压痛和叩击痛:多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压痛,大粗隆部有叩击痛,患肢纵轴叩击痛阳性。

(3)肿胀:囊内骨折无明显肿胀,囊外骨折且移位明显者可有明显肿胀出现。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就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行走和骑自行车。

4.辅助检查(1)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部分患者受伤后X线检查可呈阴性。

(2)CT和MRI:若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怀疑为股骨颈骨折,但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可行CT或MRI检查,已明确诊断。

【西医分型】1.按照骨折移位程度的Garden分类: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州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2.按照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颈皆在骨折远:头颈型:骨折面一部分在股骨头下,一部分在股骨头上,一部分在股骨颈部;经颈型:全部骨折面通过股骨颈;基底型:骨折面位于颈干交界面上。

前三型为囊内骨折,第四型为囊外骨折。

【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2.营血不调证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不显,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气血两虚证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股骨近端的功能解剖骨科基础

股骨近端的功能解剖骨科基础

股骨近端的功能解剖骨科基础股骨颈股骨颈与股骨干有两个重要的角度关系。

在额状面上,颈干轴线相交构成颈干角。

在水平面上,胫骨颈轴线与股骨内外髁横轴形成前倾角。

颈干角使股骨干向盆骨外侧偏置,以适应髋关节大幅度活动的需要。

成人正常颈干角为125°~135°,平均127°。

前倾角个体差异较大成人平均在12~15°。

在骨性关节炎病人,该角度会有增加。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人,有时,前倾角可以超出正常值10°~14°,并且这个角度会随着髖关节脱位程度而有所不同。

导致手术难度增加,特别是对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股骨颈干角示意图。

X:颈干角前面观 Y:颈干角侧面观股骨前倾角示意图股骨颈内部部由松质骨组成,松质骨形成排列有序的骨小梁系统,内侧为抗压缩骨小梁,起自股骨干内侧,向上扩展至股骨头。

外侧为抗张力骨小梁,从股骨干的外侧弯曲向上,终于颈的上部和头的下部。

髋内翻、髋外翻畸形可改变影响这两套骨小梁系统的结构。

当髋内翻时,由于股骨颈承受压缩力减少,使抗张力骨小梁增加,抗压缩骨小梁减少。

反之,当髋外翻时,可出现相反现象。

因而,可以通过骨小梁结构的改变来反映股骨颈负荷与应力的变化。

两组骨小梁呈60°交叉,Ward三角位于两组骨小梁间区,此区承受力最小,骨小梁数量也最少。

股骨颈皮质骨越近下端越厚。

股骨距股骨距实际上是股骨干后内侧皮质骨的延伸,其厚度也基本相同。

位于股骨颈与股骨干连接部的内后方,为多层致密骨构成的纵行骨板。

上极与股骨颈的后侧骨皮质连接。

股骨距的存在,大大加强了颈干连接部对应力的承受能力,是直立负重时压缩应力最大的部位。

对于非骨水泥假体,股骨距可以起到很好的后方直接支撑作用。

股骨颈处骨小梁结构示意图大转子大转子内侧与股骨颈松质骨连接,后上部游离与股骨颈形成转子窝。

其外侧面及后缘是来自臀部、盆骨和闭孔的肌肉附着点,这些肌肉对旋转和外展下肢起重要作用。

股骨颈区的应力的分析研究、受伤姿势及股骨颈骨折成型的相关性分析

股骨颈区的应力的分析研究、受伤姿势及股骨颈骨折成型的相关性分析

1.三维图形的建立:(1)CT二维图像数据的获取:志愿者平卧于CT床中央,双下肢取旋转中立位,焦距对准髋关节;扫描条件:120KV,100MA,层厚2CM,时间为1秒,距阵512"512,像数深度:1681T,视窗直径:360MM,窗宽:1800MM,窗位:600。

设定扫描从股骨头上1CM,向下间隔2MM扫描到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下1MM。

将扫描后储存在主机的DICOM格式的CT图像数据传输到三维重建的工作平台内,经由图像储存库USB端口传入移动硬盘内再将硬盘内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工作平台内待后期处理.(2)MIMICS软件的DICOM格式文件的直接提取:MIMICSl0.O软体较现有的逆向工程软体的优势在于它具有直接提取DICOM数据的功能,信息优于自动或手工提取的BMP图像,减少了信息的丢失:直接图像转换(CONVERT)获取图像信息5t6幅,在MIMICS软件中运行图像方位,填写图片相关一般信息,组织图像排序,转化后得到图像信息如(图1).(图1DICOM格式文件导入转换后)(3)股骨模型的三维反求重建:采用比利时Ma诧血li∞公司的MIMICSl0.0快速逆向工程软件完成对股骨数据的噪音去除、断层二维图像数据的合并,完成骨骼曲面初步的三维重建,获得目标体的三维特征,最终直接转换成标准的STL三维文件格式;有步骤:①医学图像通讯标准(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inmedicine,DlCOM)存储格式数据直接输入MIMICSIO.0软件;②输入数据的转换(CONCERT模块)③转换后的图像初始化:④确定股骨的空间位置。

⑤调整股骨的阈值,阈值为:2460--3056。

⑥图像分割:将图像中的非兴趣区域如髋臼部分从图像中分割出去,去除噪点.(图3)⑦股骨三维重建(caculation),产生三维图形STL文件(图4)(图2:确定阈值)(图3断层图像分割后去除噪点和空腔前后)(图4.生成的股骨三维图像STL文件)股骨颈区应力研究及受伤姿势与股骨颈骨折成型的相关性分析第一部分2.三维模型的表面修改和面网格的划分:用MIMICS自带软件对三维图象表面进行光顺(surfacemesh).后进行面网格自动划分,使用二阶四面体单元,共划分出面网格单元13349个,生成节点6689个(图5。

股骨颈生物力学

股骨颈生物力学

股骨颈生物力学股骨颈为锥桶状结构是连接股骨头与股骨干的桥梁。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2个重要的角度:颈干角与前倾角。

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10°~140°,平均127°,颈干角的存在使粗隆部及股骨干远离髋臼,使髋关节可以大幅度活动。

前倾角:下肢中立位时股骨头与股骨干在冠状面上形成角度,由于颈干角与前倾角的存在使股骨颈内侧产生压应力,在股骨颈外侧产生较小的张应力,另外使股骨颈还承受一定剪力。

将股骨头颈沿冠状面剖开后可见有两种不同排列的骨小梁系统一系统起自股骨干上端内侧骨皮质,向股骨颈上侧呈放射状分布,最后终于股骨头外上方1/4的软骨下方,此为承受压力的内侧骨小梁系统;另一系统起自股骨颈外侧皮质,沿股骨颈外侧上行与内侧骨小梁系统交叉,止于股骨头内下方1/4处软骨下方,此为承受张力的外侧骨小梁系统。

在上述两种骨小梁系统在股骨颈交叉的中心区形成一个三角形脆弱区域,即Ward三角区。

在老年人骨质稀疏时,该处仅有脂肪充填其间,更加脆弱。

从股骨干后面粗线上端内侧的骨密质起,由很多骨小梁结合成相当致密的一片骨板,向上通过小粗隆前方,向外侧放散至大粗隆,向上与股骨颈后方皮质融合,向内侧与股骨头后内方骨质融合,以加强干颈之间连接与支持力,称为股骨矩(femoral calcar)。

大粗隆下方股骨干外侧皮质薄,向下逐渐增厚,故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物所处的部位与其固定强度有密切关系,如正位于股骨颈中的Ward三角区,且尾端正在大粗隆下股骨干皮质最薄处,就不能起到良好固定作用。

如内固定物,从大粗隆下方沿骨皮质厚处,与股骨干纵轴成30°左右的方向,紧贴于股骨矩处钉入,此内固定物正在牢固致密的内侧骨小梁系统中与髋关节负重力线相平行。

此位置所受剪力小,内固定物尾端嵌在较厚的骨皮质中,可起到较坚强的固定作用,所以有人称股骨矩为“真性股骨颈”。

有它存在,不仅增强了颈干连接部对应力的承受能力,而且它还明显加强了抗压力与抗张力两组骨小梁最大受力处的连接,在股骨上段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负重系统。

股骨颈骨折形态评估方法

股骨颈骨折形态评估方法

股骨颈骨折形态评估方法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骨骼密度减小、韧带弹性降低等原因,使得股骨颈骨折的风险增加。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

因此,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形态评估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股骨颈骨折的分类股骨颈骨折通常分为内翻型、屈曲型和外展型三种类型。

内翻型是最常见类型,占股骨颈骨折的70%左右,这种骨折的特点是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较大的角度,相对而言,股骨颈骨折外展型则非常罕见,占比不到1%。

二、影像学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关键。

传统的普通X线平片可以显示出股骨颈骨折的类型、程度及位置,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有脊柱侧弯或者有关节病),股骨颈骨折的X线影像质量较差,这就需要更具有优势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三、CT检查CT检查可以明确股骨颈骨折中的碎骨、部位、程度和受累的关节,可以提供全面的三维图像信息。

对于一些必须强调髋臼关系的巨大股骨颈骨折,CT检查可以减轻手术风险。

四、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多软组织信息,特别是与骨折有关的肌肉韧带和骨骼肌的病变程度,可以为治疗方案选择和预测骨折愈合时间提供依据。

五、超声波骨质密度检查(QUS)随着业界对股骨颈骨折研究的不断深入,QUS检查也逐渐成为评估骨质密度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可以非常快速地测量骨折部位的骨质密度。

六、总结目前,股骨颈骨折形态评估方法比较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对于不同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估方式,以确保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确保患者得到最大的治疗效益。

总之,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形态评估旨在找出更确切的骨折类型、获取更全面、详细的信息,以为治疗提供依据。

股骨颈_精品文档

股骨颈_精品文档

股骨颈股骨颈是连接髋关节和大腿骨的重要部位,它起着承载重量和保持身体平衡的关键作用。

然而,股骨颈也是髋关节疾病和骨骼疾病的常见发生部位,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介绍股骨颈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股骨颈是骨盆和大腿骨之间连接的部位,它呈S形弯曲,分为外侧髋颈、胫骨颈和后侧髋颈三个部分。

髋颈向上延伸形成了股骨头,而髋颈和股骨头之间形成的夹角称为髋臼角。

股骨颈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它不仅支持和分散下肢的压力,还能够稳定身体保持平衡。

因此,股骨颈的健康对于维持正常的行走和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颈可能会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

最常见的问题是股骨颈骨折,尤其是老年人。

骨折通常发生在股骨颈较脆弱的内侧部位,常常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使得骨头变得脆弱易碎。

其他可能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因素包括跌倒、骨头受伤和长期使用药物。

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关键是保持骨骼健康。

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质的生长和维持。

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和运动也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当的活动,如散步、跳绳、舞蹈和举重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骨密度并提高肌肉力量,从而减少骨折的风险。

除了股骨颈骨折,股骨颈也可能患上其他疾病,如髋关节炎和坏死。

髋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化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

坏死是指股骨颈血液供应不足导致骨头死亡。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股骨颈疼痛、僵硬、行走困难等症状。

针对这些疾病,治疗方案因人而异,需要个体化的医疗建议。

髋关节炎治疗通常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热敷、冷敷、按摩和肌肉强化练习等,用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药物治疗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对于严重病例,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股骨颈坏死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早期的坏死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控制病情的进展,如限制活动、病因治疗和改善血液循环。

股骨解刨结构

股骨解刨结构

股骨解刨结构摘要:一、股骨的解剖结构概述二、股骨的组成部分1.股骨体2.股骨颈3.股骨髁4.股骨远端关节面三、股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1.支撑和运动2.骨折与治疗正文:股骨是人体骨骼中的长骨之一,位于下肢,起到支撑身体和辅助运动的作用。

下面将从股骨的解剖结构、组成部分以及功能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股骨的解剖结构概述股骨是人体骨骼中非常重要的一根长骨,位于下肢,主要分为股骨体、股骨颈、股骨髁和股骨远端关节面四部分。

股骨体是股骨的主要部分,呈长方形,前端较宽,后端较窄。

股骨颈位于股骨体的上部,与股骨体相连。

股骨髁位于股骨体的下部,与股骨远端关节面相连。

股骨远端关节面则是股骨与胫骨关节的接触面。

二、股骨的组成部分1.股骨体:股骨体是股骨的主要部分,起到支撑身体和运动的作用。

股骨体前端较宽,与股骨颈相连;后端较窄,与股骨髁相连。

股骨体的上表面为股骨粗隆,下表面为股骨髁。

2.股骨颈:股骨颈位于股骨体的上部,与股骨体相连。

股骨颈的内侧有股骨滋养血管,为股骨提供营养。

股骨颈的外侧有股骨髁,与股骨髁相连。

3.股骨髁:股骨髁位于股骨体的下部,与股骨远端关节面相连。

股骨髁的内外侧分别有股骨髁上和股骨髁下两个突起,为股骨提供稳定性。

4.股骨远端关节面:股骨远端关节面是股骨与胫骨关节的接触面,由股骨髁和胫骨髁组成。

股骨远端关节面具有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关节摩擦。

三、股骨的功能及临床应用1.支撑和运动:股骨是下肢的主要骨骼组成部分,起到支撑身体和辅助运动的作用。

股骨通过与胫骨、髌骨等骨骼的关节相连,实现下肢的运动功能。

2.骨折与治疗:股骨是下肢骨骼中较为粗壮的长骨,但在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仍然可能发生骨折。

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保守治疗、内固定和外固定等。

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部位和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总之,股骨作为下肢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了解人体骨骼系统和下肢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股骨颈

股骨颈

治疗
治疗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一般要闯三关: 一是术后感染关,这一关多数患者能闯过,一般是10天左右; 二是愈合关,股骨颈部位血运差,大多患者为中老年人,因此愈合起来较为缓慢,一般需要3个月至1年左右, 年龄越大愈合越难,不愈合率大约可以达到30%左右。前两关作为医生和患者来讲,都比较重视。 第三关是股骨头坏死关,这一关往往容易被忽视。临床常见的情况是: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复位、内固定、愈 合都很顺利,医生患者都很满意,于是不作保护、随意活动,最终造成股骨头坏死,留下终身遗憾。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股骨头坏死应该做到:
1、勤复查X线片,即使骨折愈合,也要追踪3-5年。研究表明约85%的股骨头坏死发生在骨折后3年内,98% 发生在5年以内。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和疗效的评价,不能仅仅观察到骨折愈合,而应随诊至伤后5年。如发现 X线片有“钉痕”出现,股骨头高度递减和硬化透明带等现象,表明股骨头已有坏死先兆,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 其进一步发展;
股骨颈
骨骼结构
01 科技名词定义
目录
02 名词解释
03息
股骨颈(neck of femur),中医药学,股骨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
科技名词定义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股骨颈 英文名称:neck of femur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骨折(三级学科)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股骨颈骨折,发生于股骨颈的骨折。以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和纵轴叩击痛为主要表现的股骨头 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股骨颈股骨颈骨折是髋部最常见的损伤,在全身骨折中其发病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这种骨折多因走路不小 心跌倒,臀部着地而引起,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年轻人的股骨颈骨折多因车祸或高处摔伤等强烈暴 力引起。股骨颈骨折的大多数有比较明显的移位,且因为这个部位的杠杆作用较大,骨折不稳定,因此,多数需 要手术治疗。

股骨颈骨折之应用解剖

股骨颈骨折之应用解剖

股骨颈骨折背景资料西医病名定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

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

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因而其死亡常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

二是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复位或复位后的稳定性。

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尽管内固定方式屡经改变,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为高,约为10%~20%。

三是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折愈合,且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约20%~40%。

中医释名股骨头颈又名髀杵,俗称胯骨轴,其形呈大半个圆球形,以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使股骨干远离髋臼,以适应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

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角质、称为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

平均为127°,儿童可达150°。

颈干角大于正常范围为髋外翻,小于正常范围为髋内翻。

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种骨折治疗较复杂,预后亦欠佳。

一、萌芽时期商代:商代时期的金属刀针逐渐取代了砭石。

据《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当时已经把刀做为骨科手术工具。

商代已懂得用器官定病名,骨伤科疾病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等。

二、基础理论形成期(1)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治腕折四肢骨碎及筋伤蹉跌方水至捣生地黄熬之。

以裹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

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一日可十易,三日即差。

(2)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书)凡皮破骨出差爻(yao),拔伸不入,撙捺(na)相近,争一二分,用快刀割些捺入骨。

不须割肉,肉自烂碎了可以入骨。

医学专题股骨颈骨折骨一科

医学专题股骨颈骨折骨一科
• 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及时更换潮湿衣裤,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局部骨隆突
。骨隆突处给予软垫保护,减少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患者于入 院期间未褥疮情况)。
21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
护理措施(cuòshī)与评价: (术后)

向患者耐心解释术后疼痛的原因,教会患者分散疼痛的方法,如多与他人聊天,听音乐等。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评分大于5分,通知医生,给予特
健康(jiànkāng) 宣教
• 术后功能锻炼宣教 (2)术后第一天: 指导(zhǐdǎo)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的静态舒缩运动, 还可经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性收缩运动,上肢可做屈 伸外展及深呼吸运动,预防并发症。
29
第三十页,共四十页。
健康(jiànkāng) 宣教
• 术后功能锻炼宣教 (3)术后第二天: 开始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可摇床
• CT三维重建 • MRI:隐匿性骨折
8
第九页,共四十页。
治疗(zhìliáo)
• 治疗(zhìliáo)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
9
第十页,共四十页。
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yíwèi)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或患者
不能耐受手术
• 牵引(qiānyǐn)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 地,6月弃拐行走。
31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
健康(jiànkāng) 宣教
• 术后功能锻炼(duànliàn)宣教 (5)术后第四、五天:
开始外展练习,坐—站转换练习。患者在高床边,坐位下健腿 着地,患腿朝前放置,防止内收和旋转。利用健腿蹬力和双上肢的支撑力和他人的拉力站起。 注意在转换过程中,避免身体向两侧转动,站立时,健腿完全负重,患肢可不负重触地。协 助患者扶助行器下地练习:患者扶助行器向前移动10cm左右再放下,患肢向前迈一小步,如 此重复,初次行走,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保护患者,以免跌倒。

股骨颈骨折诊断与治疗

股骨颈骨折诊断与治疗

•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 底部之间的骨折;
• 特点:1、常见,约3.58%
2、老年女性多见(骨 质疏松)
3、骨折不愈合率1020%(剪切力大),坏死率2040%(血供不良)
• 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低能量损伤);
• 青年人:多为直接暴力引起 (高能量损伤);
损伤机制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来源于低能量损伤,可以是直接 或间接暴力。直接损伤暴力包括跌倒时直接撞击大转子, 或者跌倒时下肢外旋,股骨颈撞击髋臼后方。间接损伤暴 力通常是附着点肌肉的收缩力量大于股骨颈所能负荷的力 量。
股骨颈骨折分型
按照X线表现分型
• 外展型: Pauwels角< 30度,股骨头向外翻, 外侧鼓皮质有嵌插,为 稳定型;
• 内收型:Pauwels角> 50度,为极不稳定型;
I型,不完全性头下型
Garden分型
II型,完全性头下型, 无移位
• 该分型只诊断股骨颈骨折 头下型;
• 该分型不单纯区分是否完 全骨折、是否完全移位; 股骨头压力骨小梁及髋臼 骨小梁的相对位置也是重 要参考;
影像学表现
• 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称 为颈干角,平均127°(110°-140°)。
• 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联线所 形成的角度。
• 外展型(Ⅰ型):Pauwels角<30度,股 骨头向外翻,外侧鼓皮质有嵌插,为稳定 型; 中间型(Ⅱ型):30度<Pauwels角<50 度,为不稳定型; 内收型(Ⅲ型):Pauwels角>50度,为 极不稳定型;
• 研究发现,TFN 在预防股骨颈缩短方便的效果好于动力髋 螺钉,而在预防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降低翻修率方面好于 空心螺钉,后期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TFN 在股骨颈骨折 治疗中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病(股骨颈)B GG000(2016版)股骨颈骨折S72.002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病史: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亦可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及时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到,大转子部着地,或患者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骨折少见,若发生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高处跌下等,常合并他处骨折,甚至内脏损伤。

2. 症状和体征:伤后患髋疼痛,多不能站立或行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症状明显,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患髋内收,轻度屈曲,下肢外旋、短缩。

大转子上移并有叩击痛,股三角区压痛,患肢功能障碍,拒触、动;叩跟试验(+),骨传导音减弱。

嵌插型骨折和疲劳骨折,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肢无畸形,有时患者尚可步行或骑车,易被认为软组织损伤而漏诊,如仔细检查可发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对老年人伤后主诉髋部疼痛或膝部疼痛时,应详细检查并拍摄髋关节正侧位,以排除骨折。

3. 特殊检查: 内拉通(Nelaton)线、布来安(Bryant)三角、舒美卡(Schoemaker)线等均为阳性,Kaplan交点偏向健侧脐下。

4.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应注意的是某些线状无移位的骨折在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可能不显示骨折,2~3周后再次进行X线检查,因骨折部发生骨质吸收,如确有骨折则骨折线可清楚显示。

因而临床怀疑骨折者,可申请CT检查或卧床休息后再拍片复查,以明确诊断。

5. 按骨折错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1) Ⅰ型不完全骨折;(2) Ⅱ型完全骨折,但无错位;(3) Ⅲ型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向内旋转移位,颈干角变小;(4) Ⅳ型骨折完全错位,骨折端分离,近折端可产生旋转,远折端多向后上移位。

(二)症候诊断中医认为筋骨猝受暴力,骨折筋伤,气机绌急,血溢于脉外,气滞血瘀,经脉为之阻滞,不通则痛。

症候早期多为气滞血瘀,中后期常有气虚血瘀、肝肾亏损诸证。

1.气滞血瘀型:疼痛剧烈,甚至如针刺,固定不移,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涩,见于骨折早期。

2.气虚血瘀型:证见体弱乏力懒言短气,疼痛不剧。

舌质淡,脉弦细。

多见于骨折中期。

3.肝肾亏虚型:证见腰部酸痛,膝软无力,疼痛较轻。

舌质淡,脉细。

见于骨折后期。

二、治疗(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按“伤科三期”辩证用药。

1. 早期气滞血瘀,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汤(院协定方)加减。

2. 中期气虚血瘀,宜补气养血,通经活络,用二花地龙胶囊(院内制剂)。

3. 后期肝肾亏虚,宜补益肝肾,壮筋骨,用三七接骨胶囊(院内制剂)。

局部及远端肢体虚肿宜益气通络活血,用加味益气丸,肌肉消瘦、发硬,功能障碍者,宜养血通络利关节,用养血止痛丸。

4. 手术治疗后服用四妙通脉汤(院协定方),行气、补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保守治疗皮肤牵引术:适应于合并有全身性疾病,不宜施行侵入方式治疗固定的股骨颈骨折。

若无移位则可行皮肤牵引并丁字鞋保持下肢外展足部中立位牵引固定。

局部配合中药溻渍治疗,给予活血化瘀药物(红花、乳香、没药、当归等)局部渗透,促进淤血吸收,减轻疼痛。

对卧床老年体虚患者,给予中医耳针或穴位敷贴,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吸收,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排便。

(三)微创治疗1.空心加压螺钉经皮内固定:①适应症:GardenⅠ、Ⅱ型骨折。

②操作方法:新鲜无移位股骨颈骨折可在G形或C形臂X线机透视下直接行2~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

先由助手牵引并扶持伤肢轻度外展内旋,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于股骨大转子下1cm及3cm处经皮做2~3个长约1cm的切口,沿股骨颈方向钻入2~3枚导针经折端至股骨头内,正轴位透视见骨折无明显移位,导针位臵良好,选择长短合适的2~3枚空心加压螺钉套入导针钻入股骨头至软骨面下5cm 处,退出导针,再次正轴位透视见骨折复位及空心加压螺钉位臵良好,固定稳定,小切口缝1针,无菌包扎,将患肢臵于外展中立位。

1周后可下床不负重功能锻炼。

2.手法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①适应症:Garden Ⅲ、Ⅳ型骨折。

②操作方法:新鲜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由两助手分别相向顺势拔伸牵引,然后内旋外展伤肢复位;或屈髋屈膝拔伸牵引,然后内旋外展伸直伤肢进行复位;或过度屈髋、屈膝、拔伸牵引内旋外展伸直伤肢复位;也可先行骨牵引快速复位,复位满意后按前述方法进行固定。

3.较小儿童先用细克针固定骨折,较大儿童可用空心螺钉固定。

(四)手术治疗1.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①适应症:闭合复位失败或复位不良的各种移位型骨折。

②操作方法:取髋外侧切口,显露骨折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轻微过度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同上述。

2.滑移式钉板内固定:①适应症: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闭合复位失败者或股骨上端外侧皮质粉碎者。

②操作方法:取髋外侧切口,加压髋螺钉应沿股骨颈中轴线或偏下臵入,侧方钢板螺钉应在3枚以上,为防止股骨颈骨折旋转畸形,可附加1枚螺钉通过股骨颈固定至股骨头内。

3.内固定并植骨术:①适应症: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或兼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无明显变形者或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者。

②操作方法:可先行股骨髁上骨折牵引,待骨折端牵开后,行手法复位空心加压螺钉经皮内固定(亦可手术时再行复位内固定),再视病情行带旋髂深动脉蒂、缝匠肌蒂的髂骨瓣或带股方肌蒂骨瓣等转位移植术。

4.截骨术:①适应症: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可采用截骨术以改善功能。

②操作方法:股骨转子间内移截骨术(麦氏)、孟氏截骨术、股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术、贝氏手术等。

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考虑。

5.人工髋关节臵换术:①适应症: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或恶性肿瘤、骨折移位显著不能得到满意复位和稳定内固定者,有精神疾病或精神损伤者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均可行人工髋关节臵换术。

②操作方法: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麻醉。

手术入路可采用髋部前外侧入路(S-P入路)、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等,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采用相应的体位。

对老年患者应时刻把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要细心观察,防治合并症及并发症。

(五)药物治疗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一般应用5-7天。

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应给予对症药物治疗。

骨科“无痛”理念指导,进行围手术期镇痛治疗方案:术前2天,口服塞来昔布,200mg/次,2次/天。

术后第一天帕瑞昔布40mg静滴或肌注,Q12h×3天,3天后改为口服塞来昔布,用法同术前,连服3天。

(六)康复治疗1.功能锻炼(主动、被动),借助CPM机,行下肢等长功能锻炼,恢复肌力,保持关节活动度。

(1)复位固定后即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膝踝关节的功能活动。

(2) 一周后扶双拐下床不负重活动,注意保持外展位。

Garden Ⅲ、Ⅳ型骨折可适当延缓下床活动时间。

8周后可扶双拐轻负重活动,半年后视病情扶单拐轻负重行走,1年后弃拐进行功能锻炼,并注意定期复查。

(3) 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主要问题是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以中、后期的药物治疗及定期复查尤为重要。

要嘱咐患者不侧卧、不盘腿、不内收伤肢。

一旦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征象,即应延缓负重及活动时间。

2. 物理治疗应用光子治疗仪Carnation-11型进行物理治疗,光子照射人体,被细胞线粒体强烈吸收,使之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蛋白合成增加、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达到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断端血肿机化及钙盐沉着的目的,以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其次,可以促进肉芽组织及损伤的末梢神经轴突生长,使神经髓鞘形成加快,促进刀口愈合及骨骼肌肉再支配。

另外,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消炎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方法:应用红光距离患膝8-12厘米照射,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

光子治疗仪采用冷光源,无灼伤皮肤风险,但要注意治疗时避免照射到患者眼部。

(七) 护理1. 卧床患者注意动静结合,功能锻炼量力而为。

2.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注意预防并发症,比如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

3. 饮食方面:食谱要广泛,适量摄入富含淀粉、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避免摄入太多的糖份,特别是蔗糖;减少食物中氯化钠的含量。

注意膳食纤维摄入,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三、难点分析(一)治疗难点传统保守治疗股骨颈骨折需在牵引下长期卧床,易引起心、肺、脑、泌尿系统等一系列并发症且易加重并存症。

据统计保守治疗的病死率可达34.6%。

由于长时间卧床,患肢缺乏运动,可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目前的治疗观点认为,原则上所有股骨颈骨折均应手术治疗,除非患者存在绝对的手术禁忌症及患者无法承担手术费用或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选择难点: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便于护理的优点,但可能有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远期并发症,会致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且内固定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并发症较多、功能恢复较慢。

关节臵换则可彻底解决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问题。

关节臵换术后一般1~2周可扶拐下地活动,功能恢复较快,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过,其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风险相对较高。

高龄股骨颈骨折选用半髋关节臵换还是全髋关节臵换目前仍存在争议,全髋臵换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而半髋则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术中出血较少、恢复时间较快,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更为适用。

手术时间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甚至急诊给予复位和固定。

骨折发生移位后,关节囊和滑膜受移位骨折的牵拉和挤压,致使进入股骨头的残存血管也被挤压和牵拉,造成血流减少或中断,如不及时纠正,股骨头会因缺血时间过久而发生坏死。

急诊复位的目的就是让残存动脉尽快恢复血供,减少骨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多钉内固定物的数量与固定方式有人认为采用2~4枚螺钉固定为佳,多数学者主张采用3枚钉固定。

我院通过对3枚Ullevaal螺钉内固定及Hansson针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比较,发现后者由于减少了对股骨头的钻孔损伤而拥有较低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二)并发症1. 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尽管治疗方法屡经改进,内固定方法及材料日新月异,但其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率仍较高。

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损伤的程度,如骨折的移位程度、粉碎程度和血运破坏程度;②骨折复位是否满意;③骨折固定是否稳定。

④手术或复位及时与否;⑤复位的准确性,如对位不佳;⑥复位手法过重,加重血管损伤,影响血运;⑦负重过早等。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高,是目前世界难题,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尽可能的早期复位、精确复位、可靠固定以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我们加强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股骨头坏死方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