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鸿门宴》知识点归纳02372
(完整版)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距,通“拒”,据守。
距,通“拒”,据守。
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张良出,要项伯。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令将军与臣有卻。
要,通“邀”,邀请。
倍,通“背”,违背。
蚤,通“早”,早些。
不,通“否”。
坐通“座”。
卻,通“隙”,隔阂,嫌隙、虚词实词( 一)实词:TOC \o "1-5" \h \z 飨土卒 (夜驰之无所取 (从沛公 (亡去不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与臣游籍吏民 (他盗之出入具言 (若入前为寿杀人如不能举窃为大王不败也 (坐须臾相去置车骑 (督过之 (留谢飨;犒劳 )( 之:到,往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 从:跟从 ) ( 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 料:估量:当:抵挡 )(游:交往)籍:登记 )( 出入:偏义副词,进入 ) 具:详细,完备 ) ( 若:你;为寿:祝健康 )(举;尽)窃;私下里 )( 须臾:片刻 )(去,距离 )置;放弃 )督过:责备 )( 谢:辞谢 )(二)虚词固不如也 (TOC \o "1-5" \h \z 君安与项伯有故 (孰与君少长 (人有大功而击之 (因言曰 (今者有小人之言 (不然,籍何以至此 (因留沛公与饮 (以示之者三固:当然,本来 ) 安:怎么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而:却 )因:趁机 ) 者:助词,不译 ) 然:这样 ) 因:于是 ) ( 三:多次 )因,趁机因,趁机) 若属:你们这些人 )因击沛公于坐 (若属皆且为所虏 (三、词类活用沛公军霸上。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素善留侯张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①亡去不义。
合信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伯杀人,臣活之。
吾得兄事之。
样。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第一篇: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张良出,要.项伯具言臣下不敢倍德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距.关,毋内.诸侯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3.约为婚姻..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常见实词虚词归类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弟子不必不如师沛公起如厕公屡促之,必如约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坐: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王曰:“何坐?”曰:“坐盗。
”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举:杀人如不能举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举大计亦死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客至未尝不置酒郑人有且置履者置园邑三百家谨:大行不顾细谨张良曰:“谨诺。
”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乃令张良留谢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胜: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①刑人如恐不胜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十旬休假,胜友如云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亚父者,范增也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何: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水何澹澹豫州今欲何至不然,籍何以至此徐公何能及君也为:使子婴为相为击破沛公军约为婚姻窃为大王不取也客何为者?人为刀俎何辞为?吾属今为之虏矣以: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军中无以为乐樊哙侧其盾以撞以待大王来因: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善与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四、词类活用 1.此其志不在小 2.项伯杀人,臣活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5.沛公军霸上 6.沛公欲王关中 7.籍吏民,封府库 8.刑人如恐不胜 9.道芷阳间行 10.吾得兄事之 11.常以身翼蔽沛公五、特殊句式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2、此亡秦之续耳3、大王来何操4、沛公安在?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吾属今为.之虏矣第二篇:《鸿门宴》文言小结[范文模版]《鸿门宴》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篇1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三、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鱼和肉,指被欺凌10、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四、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别、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文言知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掌握的要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程度副词,很、十分。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2、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3、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沾染。
四、一词多义1、为使子婴为相:动词,担任。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是。
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沛公奉卮酒为寿:动词,祝。
2、以具告以事:介词,把。
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连词,来。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目的,来。
3、且且为之奈何:副词,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长寿)6. 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三、一词多义。
1. 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2. 辞。
- 卮酒安足辞(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3. 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故听之(所以)4. 且。
-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 之。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6. 于。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向)-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2. 名词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3. 形容词作动词。
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总结篇1: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总结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总结鸿门宴【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鱼坐。
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
【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兵营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6.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7.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语文知识点
《鸿门宴》语文知识点有关《鸿门宴》语文知识点在日常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文言文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鸿门宴》语文知识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店铺整理了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1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重要文言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文言知识总结:1. 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通拒,内通纳)
(2) 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
2.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a. 籍吏民(登记)
b.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c. 刑人如恐不胜(用刑)
d. 从流忘反(随从,顺流而下)
(2) 形容词用作动词
a.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b. 左契曰‘诺’(答应,同意)
(3) 意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
(4) 使动用法
a. 沛公旦暮威王(使……称王)
b. 臣活之(使……活)
c. 止沛公宿项王军(使……止宿)
3. 一词多义:
(1) 谢
a.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b. 谢曰:‘固不如也。
’(道歉)
c. 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d. 哙等死,不懈见优、颇、庸人也,吾其还也。
(告辞,辞别)
(2) 如
a. 沛公起如厕(到……去,往)
b. 张良入门为寿,寿毕,曰:‘君能如常不能少屈。
’(敬词,希望、希望得到、接受)。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面实用》《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篇章,生动描绘了楚汉相争初期,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
这篇文言文蕴含丰富的文言知识,以下为大家进行全面且实用的总结。
一、重点字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二、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三、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四、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为使子婴为相(做,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五、重点虚词1、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表转折)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2、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珍宝尽有之(助词,无实义)3、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向)长于臣(比)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应为“在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贪于财货”应为“于财货贪”)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5、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省略介词宾语“吾”)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宾语“之”)七、重点句子翻译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著名且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一、背景知识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率先起义,随后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反秦。
刘邦和项羽是其中两支重要的力量。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率领大军入关。
此时,刘邦的势力相对较弱,而项羽兵强马壮,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主要人物1、刘邦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用人。
在鸿门宴中,他小心谨慎,善于应变。
2、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勇猛善战,但性格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3、范增项羽的重要谋士,主张杀刘邦以除后患。
4、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足智多谋,为刘邦出谋划策。
5、项庄项羽的堂弟,在宴会上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6、樊哙刘邦的部下,忠勇豪爽。
三、宴前形势刘邦入关后,派兵守函谷关,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大怒,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
此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听后更加愤怒,决定次日攻打刘邦。
四、宴会经过1、刘邦赴宴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他,非常惊恐,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
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来到项羽的军营。
2、项羽设宴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宴会上,项羽的态度比较傲慢,刘邦则表现得十分谦卑。
3、范增示意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但项羽默然不应。
4、项庄舞剑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便召来项庄,让他在宴会上舞剑,伺机刺杀刘邦。
张良见情况危急,便出去找樊哙。
5、樊哙闯帐樊哙带剑拥盾闯入营帐,怒视项羽。
项羽赐酒赐肉,樊哙趁机陈说刘邦的功劳,指责项羽听信谗言。
项羽无言以对。
6、刘邦逃脱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从小路逃回霸上。
五、重点词句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完整版)《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二、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固定结构一
“为之奈何?”表示“……应该 怎么做”。
固定结构二
“……孰与……”表示“与……比 ,哪一个更……”。
固定结构三
“何……之有?”表示“有什么 ……”。
举例说明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一
固定结构二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项王曰:‘诺。’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项王曰:‘固不如 也。且为之奈何?’”刘邦说希望项 王能助他一臂之力,项王说照办,樊 哙问如今形势该如何是好,项王问刘 邦该如何应对。此处“为之奈何”表 示“应该怎么做”。
04
鸿门宴一词多义归纳
常见一词多义词语
军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 为相,珍宝尽有之(军队,名词)
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动词);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岂敢入乎(敢,动词 );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动词);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动词);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越过三日,能勿勿(告诉,动词)
THANK YOU.
共多少通假字
• 共有11个通假字。
详细解释通假字
• “蚤”通“早”,意为“早些时候”; • “郤”通“谢”,意为“道歉”; • “距”通“拒”,意为“拒守”; • “内”通“纳”,意为“接纳”; • “倍”通“背”,意为“背弃”; • “蚤”通“早”,意为“早些时候”; • “悟”通“寤”,意为“醒来”; • “采”通“彩”,意为“彩色”; • “辩”通“辨”,意为“分辨”; • “趣”通“趋”,意为“趋向”; • “郤”通“隙”,意为“隔阂”。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 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曰: ‘……大王独能与樊哙……孰与君之坐 何?”此处“……孰与……”表示“与 ……比,哪一个更……”。
《鸿门宴》 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讲述了刘邦与项羽在秦朝末年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司马迁(约前 145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2、《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
3、纪传体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体裁。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一词多义(1)军沛公军霸上动词,驻军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2)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动词,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4、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三、重点句子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翻译: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常在沛公身上。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翻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1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为项羽与刘邦之间进行谈判的场合。
以下是对鸿门宴的一些知识点的归纳整理:1.鸿门宴的背景:鸿门宴发生在项羽攻打汉中之后,刘邦与项羽的力量对峙期间。
刘邦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之一,项羽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统帅。
两人一度联合起来推翻秦朝,但后来由于个人私心、权力争夺等因素,双方关系日趋紧张。
2.鸿门宴的目的:鸿门宴是刘邦利用项羽信任他的机会,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与项羽的争端,重新夺取领导地位的一次策略性谋略。
3.鸿门宴的地点:鸿门宴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鸿门镇(今长安区鸿门镇)举行,得名于此。
4.鸿门宴的过程:刘邦在宴会上准备了美酒和美食,并安排了歌舞表演,以迎接项羽的到来。
宴会期间,刘邦派出陈平与项伯交谈,试图说服他们离开项羽的麾下,加入自己。
最后,在庆宴结束时,刘邦抓住了时机,出现在项羽面前,并借着酒势,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试图打动项羽归降。
5.鸿门宴的结果:尽管刘邦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但项羽并未动摇。
项羽意识到刘邦的诡计,怒而离席,于是刘邦发动了霸王别姬的计划,成功逃离了宴会现场。
这场事件最终导致刘邦与项羽彻底翻脸,双方进入了长时间的战争状态。
6.鸿门宴的影响:鸿门宴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转折点。
刘邦在逃离鸿门宴后成功发动了霸王别姬的计划,逐渐重振军队,并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这场宴会的失败也奠定了刘邦的军事、政治和智谋的声誉,被后人称为“鸿门宴不败之功”。
7.鸿门宴的文化象征:鸿门宴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并有多部文学作品、电影和电视剧以此为题材进行改编。
鸿门宴被认为是刘邦的智慧和谋略的最高体现,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优秀战略谋略的代名词。
总之,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其背后涉及到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权力斗争、智谋较量以及历史转折点等多个方面。
鸿门宴的影响深远,对于刘邦最终建立汉朝、开创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着重要作用。
鸿门宴文言知识归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被动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珍宝尽有之。" "吾属今为之虏矣。"
省略句
"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省略主语) "置之坐上"(省略介词)
"则与斗卮酒"(省略谓语) "今急而求之,故非所能也"(省略宾语)
03
鸿门宴通假字归纳
共多少通假字
• 共有11个通假字。
详细解释通假字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戍 卒叫,函谷举(被攻下);是以六合 为家,殽函为宫(高处);杀人如不 能举(尽)
幸
妇女无所幸(宠爱);故幸来告良( 幸好);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 持剑盾步走(乘机)
05
鸿门宴古今异义归纳
常见古今异义词语
• 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 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 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 江:古,长江;今,江苏省南部大河流。 • 河:古,黄河;今,河北省。 • 吾:古,我;今,我的。 • 往事:古,过去的战争;今,过去的事情。 • 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 • 去:古,离开;今,往、到。 • 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 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 “蚤”通“早”,意为“早些时候”; • “郤”通“谢”,意为“道歉”; • “距”通“拒”,意为“拒守”; • “内”通“纳”,意为“接纳”; • “倍”通“背”,意为“背弃”; • “蚤”通“早”,意为“早些时候”; • “悟”通“寤”,意为“醒来”; • “采”通“彩”,意为“彩色”; • “辩”通“辨”,意为“分辨”; • “趣”通“趋”,意为“趋向”; • “郤”通“隙”,意为“隔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1.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1.飨土卒 (飨;犒劳)
2.夜驰之 (之:到,往)
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4.从沛公 (从:跟从)
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
7.与臣游(游:交往)
8.籍吏民 (籍:登记)
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10.具言 (具:详细,完备)
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
14.坐须臾(须臾:片刻)
15.相去(去,距离)
16.置车骑 (置;放弃)
17.督过之 (督过:责备)
18.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1.固不如也 (固:当然)
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
5.因言曰 (因:趁机)
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
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
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
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
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三)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四)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七、固定结构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
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
2、孰与君少长
(“……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
(“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还要……干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
八、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九、重点翻译句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
一、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
针。
2.时针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小时,时针走一格是()小时。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
也就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二、过1小时是几时?
三、下面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
一、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
针。
2.时针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小时,时针走一格是()小时。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也就是走一大格的时间
是()。
二、过1小时是几时?
三、下面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