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等技术的综述

合集下载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护种源资源,开展东北红豆杉的组培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组织培养、基质选择、外植体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方面进行技术分析。

东北红豆杉的组织培养是进行组培育苗的基础。

通常采取子叶、茎段、愈伤组织等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子叶是较常用的外植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和细胞分裂活性。

茎段是另一种常用的外植体材料,通常选择生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健壮茎段,同时要注意茎段的长度、鲜重选择。

愈伤组织也可以作为外植体材料,具有较强的再生分化能力。

在进行东北红豆杉的组织培养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外植体材料。

东北红豆杉的基质选择对于组培育苗的成功与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WPM培养基等,其中MS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在选择基质时,应考虑到东北红豆杉的营养特性和生长条件要求,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还需注意基质的调配和消毒,避免对东北红豆杉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外植体处理是东北红豆杉组培育苗的关键步骤之一。

石蜡切片是常用的外植体处理方法之一,通过切除一部分外植体,使其培养基接触面增大,有利于生根和营养吸收;还可以采用离体培养、真空预处理等方法进行外植体处理,以促进东北红豆杉的再生和发育。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是东北红豆杉组培育苗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激素类和细胞因子类两大类。

激素类包括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等,可促进东北红豆杉根系的发育和侧芽的分化。

细胞因子类包括多胺类、多糖类等,可提高东北红豆杉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要根据东北红豆杉对激素的敏感性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调节,以提高组培育苗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质量。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包括组织培养、基质选择、外植体处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通过合理选择外植体材料和基质、科学处理外植体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东北红豆杉的组培育苗效果,促进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我国珍稀濒危树种之一,其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为了保护和利用东北红豆杉资源,开展开放式组培育苗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培养基配方、生长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材料选择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环节之一。

首选材料应从具有良好生长特性的、健康的母株中选择。

对于东北红豆杉来说,选择健康、快速生长、具有较高生物量的母株进行开放式组培育苗可以提高育苗成功率和苗木质量。

培养基配方也是影响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因素之一。

培养基配方的选择要根据东北红豆杉的生长特性和组织培养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以 MS 培养基为基础,适量添加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激素和营养物质,以促进东北红豆杉的生长和分化。

培养基的 Ph 值和渗透压也需适宜,以保证东北红豆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生长调控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培养基的蔗糖浓度和氮源浓度的调控可以影响东北红豆杉的生长和分化。

高浓度的蔗糖可以促进东北红豆杉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发育,而较低浓度的氮源可以促进东北红豆杉的茎叶生长。

适当的光照和温度调控也可以促进东北红豆杉的生长和分化。

病虫害防治也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东北红豆杉在组培苗期间容易受到病菌和虫害的侵袭,因此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对于病害方面,可以使用适量的杀菌剂来处理培养基和器皿,并加强对苗木的消毒处理。

对于虫害方面,可以使用适量的杀虫剂来防止虫害的侵袭。

注意保持培养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也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和观赏植物,由于采伐过度和树龄长等原因,野生东北红豆杉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因此推广其人工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式组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工培育方法,本文将对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一、组织培养和激素筛选开放式组培的首要问题是培养的原料,采用外植体组织培养前,要进行植物材料的筛选和处理。

在东北红豆杉组织培养中,应选用此前表现良好、生长状态良好的母树作为材料。

激素筛选是组织培养的重要步骤。

对于东北红豆杉的开放式组培,最常用的激素是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植物生长素(IAA)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化和新生根的形成,而细胞分裂素(KT)的作用则是促进细胞分裂和幼苗生长。

在激素筛选中应根据不同体部和生长阶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激素类型和浓度。

一般来说,在初次培养中可选用IAA 1.0-2.0 mg/L和KT 0.2-0.5 mg/L的混合液,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和长出绿芽;在愈伤组织分化和生长阶段,可适量增加IAA浓度,以促进根的分化和发育。

二、培养基配方和调理在开放式组培中,培养基的选择和调制是影响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东北红豆杉对不同的营养元素和添加剂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高纤维素素基培养基是东北红豆杉组织培养的常用基质,一般原料中高含纤维素和低含淀粉氮,适合使用具有高碳和低氮的培养基,如MS培养基等。

MS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无机盐、有机物、琼脂和水,可以满足东北红豆杉的营养需要。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求添加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助根剂等,用以控制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可以添加抗氧化剂类物质(如维生素C、多酚类物质等),以预防氧化损伤;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等一些耕作支持物质,以增加培养基对组织的渗透性和透气性。

三、灌溉和通风东北红豆杉在组培苗期间,主要通过培养基和培养瓶壁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灌溉和通风是保持苗木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综述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生产紫杉醇的综述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细胞培 养
1 . 简介 红豆杉又名紫杉 ,是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 植物 , 红豆杉 的提取物紫杉醇 , 因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 , 被认为 是人类同癌症抗争的最有利武器。 在全世界共有十一种 , 目前我 国共有四个种和一个变种 , 即云南红豆杉 、 西藏红 豆杉 、 东北红 豆杉 、 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 ( 变种) 红豆杉产生 的二萜类次 药物, 亢 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 , 因此红豆杉倍受关注『 。 2 ]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 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 也 是目前所了解 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 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 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 的微管 上, 不与 未聚合的微管蛋 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 内 积累大量的微管 , 这些微管的积 累干扰了细胞 的各种功能, 特别 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 , 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 通 过 Ⅱ一ⅢJ 研究, I 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 , 对肺癌 、 大肠癌 、 黑色素瘤 、 头颈部癌 、 淋巴瘤 、 脑瘤也都有一定疗效 。 解决药源的问题的方法说来应该就两个大方面 ,即人工合 成和生物技术方法 ,也就是化学合成和利用相关生物技术解 决 紫杉醇 的药源 问题。但是 , 由于紫杉醇化学结构 的复杂眭 , 这就 意味着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而且紫杉醇 的 半合成原料 , 例如从针叶红豆杉所分离得到的巴卡亭 Ⅲ, 也要从 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获得 【。这样看来 , 3 】 人工合成的方法 , 不论 是全化学合成还是 ̄4 &合成 , - g 其可行 艮 。 低 从生物技 术角度来看 , 人们主要从遗传转化 、 人工栽培 、 真 菌生产和植物细胞培养等几个方面尝 试解 决紫杉醇的药源 问 题 ,而其 中的细胞培养因具有众多优点而成为商业化生产 的首

红豆杉茎段组织培养繁育技术

红豆杉茎段组织培养繁育技术

红豆杉茎段组织培养繁育技术摘要: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稀树种,树形优美,可作为观赏树种。

其所含紫杉醇是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开发的一种效果显著的防癌抗癌药物。

红豆杉生长缓慢,自然更新困难。

根据试验结果,介绍了最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红豆杉茎段组培繁育技术。

关键词:红豆杉;培养基;接种;茎段;管理红豆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的常绿乔木,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稀树种,全世界共11种,我国有4 种和1 变种: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 wall- ichiana Zucc)、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Rehd)、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Lemee et levl)Cheng et L. K. Fu)。

其枝叶茂密、树形优美,作为观赏树种可孤植,也可群植、列植。

红豆杉为针叶树种中的强阴性树种,常与其它树种混交,生长缓慢。

在空气湿润、土壤肥沃、荫蔽的地方生长良好。

从红豆杉属(Taxus L)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紫杉醇(Tax2ol)是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开发的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它不仅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癌症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对治疗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的潜力,被认为是当今抗癌药物中最有效的制剂[1 ]。

红豆杉因其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而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红豆杉生长缓慢,自然更新困难,加上长期以来对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现存资源量非常有限。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繁育红豆杉苗木迅速而高效。

1 培养基制备1.1培养基成份用1/2MS培养基+ AC + BA + IBA或DH培养基+ AC + BA + IBA进行茎段增殖培养,效果都比较理想。

1/2MS培养基是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对无机盐成分减半,有机成分不变,GH培养基是Gresshoff和Doy在1972年用于松树组织培养的配方。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一种珍贵的树木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为了实现其大规模种植和保护利用,开放式组培育苗是一种有效的繁殖方式。

本文将对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东北红豆杉的种子采集和处理是开放式组培育苗的第一步。

种子的采集应选择成熟的果实,避免受损和变异的种子。

采集后,需要进行果皮和果肉的清洗,然后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种子的污染和病毒的传播。

种子的发芽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环节。

发芽率直接影响后续育苗的成功率。

在发芽过程中,光照和温度是重要的因素。

光照条件下的发芽能够提高发芽率,并且光照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进行调整。

温度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培养基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对于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MS 培养基、B5培养基等。

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不仅需要添加基础元素,还需要根据东北红豆杉的生长特性添加适量的激素和维生素,以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组织培养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一环。

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实现东北红豆杉无性繁殖和快速繁殖,大幅度提高繁殖效率。

常用的组织培养技术包括愈伤组织培养、悬浮培养和愈伤组织诱导等。

根据东北红豆杉的生长特性和组织培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对于成功获得高质量的苗木具有重要意义。

移栽和管理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最后一步。

移栽时需要注意土壤的选择和处理,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管理工作包括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对于苗木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的工作。

种子的采集和处理、发芽的控制、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组织培养的操作和移栽的管理等关键技术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只有充分掌握和应用这些关键技术,才能实现东北红豆杉的大规模种植和保护利用。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一种珍稀濒危树种,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药用价值。

为了保护和利用东北红豆杉资源,开展了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的研究。

本文对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选择适宜的母本材料是成功进行组培育苗的基础。

东北红豆杉的母本应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和繁殖能力,具备正常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还需要对母树进行基因鉴定,以确保其具有纯正的品种和良好的遗传背景。

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是影响组培育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组织培养基应包含适宜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以促进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需要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素,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

外植体的处理和接种方式对组培育苗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

外植体的来源可以是幼苗、嫩枝、种子等,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去除外界的微生物污染。

接种方式可以采用直接接种或间接接种,具体选择应根据不同外植体的特点和生长习性进行判断。

苗期管理和移栽技术也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环节。

苗期管理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保持苗期生长的稳定和健康。

移栽技术则包括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和方法,保证苗木在移植后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母本材料、优化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合理处理外植体和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优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进行苗期管理和移栽技术的控制等。

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东北红豆杉组培育苗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东北红豆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红豆杉组培方案1

红豆杉组培方案1

红豆杉组织培养方案通过查询大量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资料,对红豆杉组培技术有了全新的认知和了解。

下面就对红豆杉组织培养的主要问题和方向进行可行性分析:一、红豆杉组培技术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大量培养,直接提取紫杉醇成分并用于药物生产;二是利用组培微繁技术生产大量的组培苗以满足人工栽培需求。

就两种情况而言,以微繁技术生产组培苗可行性较大,利用农博园展示平台,可以宣传并推广红豆杉,成为红豆杉的销售及展览基地。

二、规模及效益1、生产愈伤组织提取紫杉醇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按建设200平米组培室,配备5名组培人员的建设标准,每年可生产红豆杉愈伤组织7×105g,按提取率0.14mg/g计算,每年可生产紫杉醇98g,按2400元/g计算,可获经济效益23.5万元/年。

2、生产红豆杉小苗按建设200米组培室,配备5名组培人员的建设标准,每年可生产红豆杉小苗10万株,目前一年生小苗市场价为1元/株,可获经济效益10万元/年三、生产条件组培室的主要功能、主攻方向、市场效益、运行模式等直接影响到组培室将来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确保组培室能够独立运行的前提下,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规范现有200平方米组培室,需增设设备水浴恒温振荡器、恒温恒湿试验箱、高效节能组培架等设备及药品,共计30万元。

2、供试验苗木1000株,共5000元。

3、专业接种人员5名,人工费用10万/年。

4、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之上,完善日光温室3000平米苗床及育苗培育基地10公顷。

四、存在的问题目前,红豆杉的组培微繁和细胞培养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性难题,尤其是愈伤组织褐化控制和植株再生技术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与很多木本植物一样,愈伤组织在培养中极易发生褐化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外植体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代谢发生变化。

褐化导致细胞活力降低,增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而严重影响和阻碍组织培养正常进行。

红豆杉的繁育技术

红豆杉的繁育技术
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 、pH值为5.5-7.0的沙质土壤作为圃 地。同时,要确保圃地无病虫害、无 污染,且交通便利。
圃地整理
在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深翻、整平 、打细,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复合 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同时,要清除 杂草和石块,确保圃地整洁、平坦。
播种与播后管理
播种时间
无性繁育技术的优化与提升
技术优化
通过研究红豆杉的生理生化特性,优化无性繁育技术,提高 繁殖系数和成活率。
技术提升
探索新的无性繁育方法,如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实现红 豆杉的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
红豆杉应用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应用领域拓展
红豆杉具有多种用途,如药用、观赏、生态修复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02
红豆杉的果实和树叶也可制成保健品,如红豆杉茶等,具有提
高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
药用价值研究
03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为新药研制提供
新的原料和资源。
红豆杉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空气净化
红豆杉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能够净化空气,改 善空气质量。
水土保持
红豆杉的根系发达,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有助于改善 土壤质量。
03
红豆杉的无性繁育技术
扦插繁育技术
硬枝扦插
选用一年生以上的硬枝,剪成10-15厘米的插条,去除底部叶子,插入湿润的 土壤中,保持温度在15℃左右,湿度在80%以上,等待3-4个月即可生根发芽 。
嫩枝扦插
选用当年生的嫩枝,剪成10-15厘米的插条,去除底部叶子,插入湿润的土壤中 ,保持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80%以上,等待2-3个月即可生根发芽。

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与方法

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与方法

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与方法作者:风印翔文章出自:(1)选材与消毒:取当年生的枝条或带顶芽,或去顶芽的腋芽茎段,剪去叶柄,在自来水下冲洗lO rain,用’70%酒精消毒20 rain,再用无菌水冲洗。

然后浸入O.1%氯化汞溶液中消毒15 rain,反复用无菌水冲洗4次,每次浸泡3 rain。

消毒后的材料,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表面水分,用解剖刀把枝条切成10~15 mm小段。

(2)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用B,或MS。

1997年中国林科院邱德有利用东北红豆杉叶片愈伤组织开展组培研究,以附加2 mg/L,2.1%~0.1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改良B,培养基上,悬浮培养细胞第3代植板率达20%,并且成本低,大批量生产无性系植株,有望获得突破。

1997年程广有等以:MS培养基为基础,加人不同质量浓度的IBA(吲哚丁酸)和6一BA(6一卡基氨基腺嘌呤,对东北红豆杉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发现当IBA浓度大时,茎尖容易形成不定根。

当IBA 质量浓度较小时,愈伤组织的形成与新梢生长情况有正相关趋势,但未见不定根发生。

根据以上经验教训,红豆杉组织培养基以B5为基础,多与2.4一D(1.O一3.01 mg/L)或2.4.D与IAA、NAA、KT、6-BA等外源激素组合使用。

其中6.7一V+2%蔗糖+0.7%琼脂,并分别添加IAAl.0 mg/L+2.4一D 1.0:mg/’L+KT 0.1 mg /L,IAA 1.0mg/L+NAA 0.1 mg/’L和KT 0.1 m g/L。

培养基灭菌前pH调至5.8左右,配置好培养基在高温、高压灭菌后接种。

培养温度20~25℃暗培养。

每天光照12 h,光照强度1 200 k,2~3周后即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红豆杉出愈率89%。

灰白色,随着愈伤组织增大,要及时注意发生褐变,尽量保持较低培养温度,交换培养基转入继代悬浮培养。

(3)抑制愈伤组织褐化。

要在培养基中每升加添0.05—0.1 gVc(抗坏血酸)、0.1 gAC(活性炭)聚乙烯比烙烷酮0.1 g,谷胺酸l/1000 g,肉桂酸15 g和100 mg椰子汁。

红豆杉文献综述

红豆杉文献综述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名称红豆杉无菌系的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题目类别毕业论文系别生物工程系专业班级0701410330学生姓名李磊指导教师韩晓红辅导教师韩晓红完成日期2010年05月01日红豆杉无菌系的建立及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摘要:红豆杉是当前世界上研究最热门的药用植物之一,从中提取的紫杉醇为当前最具开发价值的植物来源的抗癌药。

本文研究了外植体和消毒方式的选择对无菌系的建立的影响。

探索了诱导其种子萌发的条件、丛生芽增殖和生根培育成试管苗的最佳激素组合。

优化了红豆杉嫩茎愈伤化诱导和愈伤组织继代的激素、抗褐化剂条件。

为红豆杉苗木的大规模生产和细胞悬浮培养高产紫杉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红豆杉(Taxus);紫杉醇;愈伤组织;无菌系;芽增殖;生根;种子萌发红豆杉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总称,全球共有十一种,中国有4种及1变种,其中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为我国所特有。

由于红豆杉难以繁殖,生长极其缓慢且紫杉醇市场需求大,利润高,因此通过体外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运用于观赏盆景和工业木材,细胞悬浮培养高产紫杉醇都有巨大的科研、商业前景。

红豆杉内生真菌约有300多种,而且大部分存在于茎中,种子存在休眠和后熟,难以萌发,愈伤组织易褐变及生长不稳定,本文探索了以南方红豆杉嫩茎、嫩芽为外植体最佳的消毒方式,种子试管萌发,经过丛生芽途径形成试管苗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的培养条件。

1红豆杉和紫杉醇产业发展的瓶颈1.1红豆杉难以繁殖是制约红豆杉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红豆杉药用和材用价值的发现和提升,导致人类大量的滥砍滥发,到目前为止,野生资源已经锐减了80%,全国总资源数量108万株。

1.1.1繁殖困难的自身原因由于植物本身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造成繁殖困难,生活能力低。

南方红豆杉种子休眠期长(12~15个月),成熟时,假种皮红色、微甜,易遭鸟鼠类侵害。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其良好的价值和生态功能使得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而其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就是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这是一种常用于大规模繁殖的技术。

本文将重点探讨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

1. 生源材料的选择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生源材料,因此,生源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到整个育苗的成败。

一般来说,应选择健康、没有病虫害的大型的母树,确保其离核、果重、种子发芽率等指标达标。

选取后应及时采集种子,将种子进行表面消毒,降低种子的污染率,提高后续组织培养成功率。

同时,种子选择方面要注意种子大小均匀,光泽度好,无裂口,避免影响发芽。

2.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的培养基配方也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基的组成对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的供给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培养基包括MS、WPM、SH等,每一种培养基都有其特殊的配方和适用范围。

在培养基配方的优化方面,可以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进行不同营养成分和生长调节剂浓度的试探,优选出培养基的最佳配方。

3. 发芽率及生长速度的控制发芽率及生长速度的控制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后期发育情况。

在组培培养开始时,应注意控制发芽率,防止过度发育引起鱼鳞状生长,后期对成苗进行营养调控,增强生长速度和幼苗的适应性。

同时,必须注意定期测量营养成分和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调整并照顾幼苗的生长过程。

4.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的养殖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是关键的环节,这直接影响生长周期和生长情况。

在生长初期,应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幼苗根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减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保障幼苗的健康成长。

同时,要定期检查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或者过低的干燥,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和幼苗的死亡率。

综合上述,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需要合理选择生源材料,优化培养基配方,控制发芽率和生长速度,同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由于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东北红豆杉的天然资源逐渐减少,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为了保护和恢复东北红豆杉资源,开展红豆杉的人工繁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开放式组培是一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在无土或低营养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培养与再生,培育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植株。

对于东北红豆杉的开放式组培技术,关键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对于提高育苗成功率和促进东北红豆杉的人工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培养基的优化是开放式组培技术的基础。

由于东北红豆杉属于濒危植物,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要求比较严格。

针对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并对其成分进行优化,以满足东北红豆杉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需求。

生长调控技术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技术的核心。

东北红豆杉生长过程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营养物质和生长激素的合理调控,可以有效地促进东北红豆杉的生长,提高育苗成功率。

合理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的控制,对东北红豆杉的生长发育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技术的重要保障。

在东北红豆杉的幼苗期,由于生长环境尚不完善,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通过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东北红豆杉的存活率和抗逆性,为后续的移植和生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在东北红豆杉的保护和人工繁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利用营养培养基的优化、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生长调控技术的合理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使得东北红豆杉的人工繁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东北红豆杉的人工繁育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红豆杉的繁殖技术

红豆杉的繁殖技术

VS
详细描述
红豆杉树形优美,四季常绿,具有较高的 观赏价值。在园林中可以孤植、丛植、群 植,也可以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形成层 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同时,红 豆杉能够净化空气,吸收噪音,提高空气 湿度,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红豆杉在盆景制作中的应用
总结词
红豆杉盆景具有高雅、古朴、别致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艺术 品。
02
播种繁殖
种子采集与处理
种子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树,于9-10月之间采集果实,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
种子处理
将晾干的果实搓去果皮,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进行沙藏。
播种时间与方法
播种时间
红豆杉的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 季,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和生长。
培养基制备
按照所选培养基配方,将各种营养成分和激 素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蒸馏水,调pH至
适宜范围,分装至培养容器中,进行高压蒸 汽灭菌。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
要点一
外植体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的红豆杉植株的嫩叶、茎段、腋芽等作 为外植体。
要点二
外植体处理
将外植体清洗干净,剪切成适当大小,进行消毒处理 ,以减少污染和病害发生。
水分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情况适量浇 水,避免过湿导致插条腐烂。
温度管理
红豆杉扦插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5℃ 以上,若温度过低会影响插条生根。
施肥管理
待插条生根后可以适当施肥,以促进 其生长发育。
04
组织培养
培养基选择与制备
培养基选择
红豆杉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MS、 1/2MS、N6等,根据不同品种和培养目标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抗癌和抗心血管疾病的活性成分,因此被广泛用于医药制品的生产。

为了提高东北红豆杉的产量和质量,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种苗繁育。

本文将对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和优化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组织培养基的配方直接影响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效率。

对于东北红豆杉来说,最常用的是MS培养基,但是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

可以适当增加葡萄糖浓度和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来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

还可以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来减少氧化应激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外界环境条件的控制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另一个重要技术。

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对于东北红豆杉来说,适宜的光照条件是每天12-16小时的光照,光强度为2000-5000勒克斯。

温度要控制在20-25摄氏度,这样有利于细胞分化和植株生长。

还应该注意空气湿度的控制,保持适度的湿度有利于细胞分化和植株生长。

植物激素的应用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植物激素可以调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对于东北红豆杉组培苗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在培养过程中,通常使用生长素(如NAA、IAA等)和细胞分裂素(如BA、KT等)来诱导和促进根发生和分化。

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调节激素的配比和浓度,以达到理想的组培苗形态和生长状况。

外界条件的适应与硬化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的关键之一。

在组培苗完成生长和发育后,需要进行外界条件的适应和硬化过程,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存活率。

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逐渐减少培养基中激素浓度、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和增加风力等都可以帮助组培苗适应外界环境,并增强其抗逆能力。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和优化、外界环境条件的控制、植物激素的应用和外界条件的适应与硬化。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我国珍稀特有树种之一,其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针对东北红豆杉的保育与繁殖工作,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高效稳定的东北红豆杉繁殖技术,其关键技术如下:一、取材和处理在开展东北红豆杉组培育苗前,需要对材料进行采集和处理。

取材要选择品质好、生长健康的植株,以保证出苗率和质量。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病虫害的感染。

一般采用无菌切割法或径向切片法取样,将取得的组织进行表面消毒,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间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细胞外部和内部的无菌状态。

二、培养基的调配培养基是组培育苗技术的基础和关键,正确的培养基配方可以提高组培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东北红豆杉可采用MS培养基、WPM培养基等不同配比的培养基。

在制备过程中,要根据细胞分裂情况和营养需求合理调配植物激素、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细胞分裂和生长。

三、温度和光照的控制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两个主要因素。

常温下生长的东北红豆杉,一般在25-27℃的条件下培养,同时要控制相对湿度在60-85%之间。

光照对东北红豆杉生长有重要影响,一般采用日照、白炽灯辐射等方式提供光源,以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离体繁殖的优化离体繁殖是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主要方式,在离体培养中要控制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避免气泡形成和组织坏死。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营养物质的调整和植物激素的添加来优化培养方案,促进植物沉积和分化,提高植株的质量和数量。

综上所述,开放式组培育苗技术是一项集材料处理、培养基配比、环境控制和离体繁殖优化为一体的多学科技术。

采取上述的适当措施,可以提高东北红豆杉育苗的效率和质量,为该珍稀树种的保育和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的分析东北红豆杉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开展红豆杉的组培育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首先是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适宜的组织培养基配方是组培育苗成功的基础。

东北红豆杉的组织培养基一般由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两部分组成。

常用的激素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而营养物质则包括碳源、氮源、磷源等。

通过合理调配激素和营养物质的配比,可以促进东北红豆杉的胚性培养和愈伤组织的形成。

其次是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外植体的选择是组培育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一般来说,东北红豆杉的外植体可以选择幼嫩的叶片、茎尖或离体胚。

这些外植体具备较高的再生能力。

在选择外植体之后,还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外植体表面的细菌和真菌。

消毒方法常用的有漂白法、酒精灯法和过氧化氢法等。

再次是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

愈伤组织是东北红豆杉组培育苗的前体组织。

愈伤组织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培养基中的激素作用来实现的。

生长素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增殖,而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发育。

通过调控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比例,可以控制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进而实现东北红豆杉的组培育苗。

最后是苗期管理和移栽。

组培育苗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具备良好根系和生长势的苗木。

在苗期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调节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含量,保持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还需要定期进行通风和除草,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在苗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避免损伤。

东北红豆杉开放式组培育苗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以及苗期管理和移栽等。

通过科学调控这些关键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组培育苗效果,促进东北红豆杉的繁育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红豆杉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红豆杉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红豆杉的组织培养红豆杉植物组织培养摘要: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西藏和东北,是一类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树木,它产生的紫杉醇通过临床试验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

自然状态下,紫杉醇的含量极低,仅占树皮干重的十万分之一,靠自然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十分困难。

同时由于自然状态下红豆杉的生长速度极慢,过量的人工采伐,是野生资源收到了极大的破坏,在一些主要产地已面临灭顶之灾,保护其野生资源和扩大药源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矛盾。

用播种育苗和扦插繁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利用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方法来解决资源和药源的矛盾,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红豆杉组织培养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红豆杉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红豆杉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

以红豆杉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综述了红豆杉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技术及进展,并对红豆杉组培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总结。

一、红豆杉的现状以及价值: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

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

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米,干径达1米。

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的端缘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的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于叶腋,雌球花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的假种皮。

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

因为红豆杉的树皮有抗癌物质——紫杉醇,所以有许多人进入林中来剥树皮,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下降。

价值: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提取物——次生代谢衍生物——紫杉醇。

“紫杉醇最早是从短叶红豆杉的种皮中分离出来的抗肿瘤活性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等相关技术的综述摘要红豆杉因其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活性,而倍受关注[1,2],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用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红豆杉获取紫杉醇,而且研究者对其相关技术条件进行了不断的摸索与优化,本文主要对近10年的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细胞培养;优化1、介绍红豆杉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是第四世纪冰川后迄今为止仅有的56种植物中的珍稀药用树种之一。

全世界共14种,我国有4种和1变种,即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1]。

红豆杉产生的二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活性抗癌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因此红豆杉倍受关注[1,2]。

紫杉醇对卵巢癌、子宫癌、乳腺癌等十几种癌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它目前已在临床上作为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3]。

但天然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含量极低,仅为干重的0.01%一0.06%,3~6棵100年左右的红豆杉树皮才能提取出用于治疗一个癌症病人所需求的紫杉醇[4],由此也出现了药用和资源保护的尖锐矛盾[5],可见单纯靠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中提取的紫杉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药源不足已成为限制紫杉醇在临床中大量应用的瓶颈[3,4]。

解决药源的问题的方法说来应该就两个大方面,即人工合成和生物技术方法,也就是化学合成和利用相关生物技术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

但是,由于紫杉醇化学结构的复杂性,这就意味着紫杉醇的化学合成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而且紫杉醇的半合成原料,例如从针叶红豆杉所分离得到的巴卡亭Ⅲ,也要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获得[6]。

这样看来,人工合成的方法,不论是全化学合成还是半化学合成,其可行性都很低。

从生物技术角度来看,人们主要从遗传转化、人工栽培、真菌生产和植物细胞培养等几个方面尝试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而其中的细胞培养因具有众多优点而成为商业化生产的首选方法[5]。

本文主要从红豆杉细胞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角度,对近10年其培养过程、培养条件及其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

2、红豆杉细胞培养技术红豆杉细胞培养的首要考虑应该是外植体的选择,这是对紫杉醇的产生具有质的影响的关键因素。

此外还得考虑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和方式等的影响,下面就从红豆杉细胞培养技术的一般过程加以说明。

⑴外植体的选择红豆杉为裸子植物,不同种的红豆杉或不同的器官、组织、生长部位等外植体的诱导能力不尽相同,所需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其愈伤组织诱导比较困难,生长也较缓慢[4,5]。

现在,人们已从各种不同的红豆杉的不同外植体如针叶、幼茎、树皮、形成层、种胚及假种皮等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幼茎为最好的来源[5]。

但是,对于不同种属的红豆杉则有不同优选的外植体,如东北红豆杉幼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或形成层则分别是最佳的外植体[4]。

另有实验发现,以紫杉醇含量高的外植体作为诱导材料,可获得紫杉醇产量高的细胞系。

云南红豆杉和中国红豆杉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较高,是获得紫杉醇高产愈伤组织系的外植体的较佳来源[3]。

⑵培养基的选择对于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多数报道的适宜培养基为基本的或经改良的B5培养基,然而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报道。

翟雪霞[7]等通过研究比较三种不同的培养基,表明以太行山原始中国红豆杉的1-2年生嫩枝和幼叶为外植体材料时,B5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其具有诱导率高,出愈时间早,愈伤组织块大,色浅,质地疏松和生长快等优点,在后续培养中发现其是建立细胞系的质量最好的类型。

而MS和WPS培养基诱导出的愈伤组织颜色较深,生长较慢,但质地致密,有胚性化趋向。

另有研究[3]以南方红豆杉芽为外植体时,发现最适诱导的培养基为MS;对愈伤组织的增殖、驯化和紫杉醇的积累则以B5为最佳。

也有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在TA培养基上生长明显优于B5培养基的报道[3]。

由此可见,对于来源不同甚至相同的红豆杉,其外植体其最适培养基必须亲自经过多次的摸索研究方能定夺,前人的研究成果只能作为参考依据。

另外由于培养基中激素、激素的浓度及激素之间的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及紫杉醇的合成与积累起着重要作用[3,8],故而培养基中还需加入比例合适的各种激素。

⑶培养方式和条件的确定培养过程涉及植物组织的脱分化、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与细胞悬浮培养 [9,10]等。

愈伤组织的诱导黑暗条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和紫杉醇的形成,紫杉醇的产量高于光照条件下的3倍 [3,7]。

培养方式一般为固体培养,也有研究者为了缩短从诱导到悬浮培养的生长周期而采用液体悬浮培养[5,10]。

愈伤组织继代与细胞悬浮培养翟雪霞[7]等研究中国红豆杉时,发现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和纸桥培养等3种培养方式的细胞生长率差异显著,其中以纸桥培养的生长率最高,认为纸桥培养是红豆杉愈伤组织繁殖继代和增殖的一种良好方法。

他们还发现光照和温度也是影响细胞生长的重要因素,就其结果来看,红豆杉细胞系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左右,温度过高时细胞生长速率下降,褐化明显加快。

此外光照不仅影响愈伤组织的增长率,还对细胞形态分化有作用,与有光条件相比,黑暗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迅速,新形成的愈伤组织色浅且疏松,适合继代。

和愈伤组织相比,悬浮培养的细胞因与液体培养基充分接触,养分供给充分,细胞生长周期短,细胞生物量增加快,成为了植物细胞培养主要的方式;此外尚有可连续培养、反应效率高、易于调控的固定化培养,以及两相法和两步法等[3]。

在悬浮培养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愈伤组织、细胞团生长的情况,挑选生长速度最快和特征最好的作为继代的材料,这样经过几代的选择,就可以挑出符合理想的材料,作为悬浮系进行扩增培养[9]。

⑷紫杉醇含量的测定紫杉醇含量的测定,可以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加以测定,若在愈伤组织诱导期加以测定,可以确定合适的诱导条件;若在细胞悬浮与继代培养过程中进行测定,可以进行材料的筛选,获得理想的材料。

总之,在不同时期对培养物中目标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促进细胞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对获得高产和稳产的细胞系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李志良[11]等应用电导率监测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细胞生长与紫杉醇的累积情况,实验表明,细胞生长和紫杉醇累积曲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曲线恰成镜像相关,由此说明,通过测得培养液的电导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细胞生长状态和是否到达细胞生长高峰、紫杉醇积累高峰。

3、细胞组织培养过程的优化和对相关问题的探索综合来看,培养过程的优化不外乎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和所用外植体材料的优化两大方面。

总的说来,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方法又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进行优化,物理的方法又包括超声波,磁场处理等,化学的方法主要是添加额外的化学物质来改进培养过程。

举例说明如下:⑴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物理方法例如张姝[12]等分析了超声波对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培养的生长、紫杉醇合成及释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细胞对不同强度及作用时间的超声波反应不同:用38kHz,120s的超声强度处理悬浮细胞,紫杉醇胞外释放率由对照的10%左右提高到40%-50%,总产量提高了47%。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超声对红豆杉悬浮细胞培养紫杉醇生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或解释:超声可导致细胞内的氧自由基的形成;细胞内酶和底物的区域化也可因超声引起变化,部分酶促反应可得到激活;超声的热效应也有可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主次代谢。

化学方法(含生物提取物)例如陈正山[13]在改良的B5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对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进行摇瓶培养,通过不同时期的测定发现,聚乙二醇对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生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聚乙二醇为20g/L时,对紫杉醇的生产最有利,最后所得紫杉醇含量是不加聚乙二醇的11倍。

还有就是对培养基中加入的不同的生物或化学诱导子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14,15,16]。

也有研究物理和化学因素共同作用对紫杉醇产量影响的成果报道。

如范寰[17]等研究了电磁场对水杨酸诱导下悬浮培养的南方红豆杉细胞的生长和紫杉醇产量的影响。

他们发现,在磁场强度为3.5mT的直流稳恒磁场下细胞活力、生物量和胞内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升高;磁场作用后紫杉醇的产量第2天出现大量累积,最高产量出现在第6天,比水杨酸单独处理组提前2天,但产量有所降低。

他们认为尽管所采用的磁场强度、作用时间下,磁场并没有提高紫杉醇产量,但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我认为如果他们多设置几个磁场梯度,或多设置几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包括有和无水杨酸的不同磁场强度的几个实验组和对照组。

进行这样的实验之后,就可以获得不同磁场强度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以及磁场和水杨酸在影响紫杉醇产量方面的相互作用规律等。

培养条件方面罗杰[18]等采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研究了补料培养与溶氧控制联合应用对紫杉醇产量的影响,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赵应征[19]等应用星点设计结合效应面法,优化了红豆杉细胞同步化条件,相比于国内文献报道的常用于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的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优化法,此法很好地弥补了前两者的不足,最佳条件下效应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偏差较小,结果较好。

⑵外植体材料的优化最基本的优化外植体的方法是对原有不同种红豆杉的筛选。

例如研究发现短叶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比墨西哥红豆杉的高[20];再如李志良[21]等通过对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不同部位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较快,其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较高。

药用植物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具有根,茎,叶和花果的巨型性,抗逆性强,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提高等特性[22]。

李丽琴[22]等通过同步化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处理,成功建立了红豆杉四倍体细胞系并证明了该细胞系的稳定性,进一步对其产物紫杉醇的检测,显示该四倍体细胞比对照二倍体细胞具有更高的合成紫杉醇的能力。

此外,也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紫杉醇含量,但这取决于两个条件:红豆杉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红豆杉中与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目前这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4]。

对红豆杉的遗传转化虽已有报道,但所用的转化受体都不是原生质体,可能由于红豆杉原生质体难以培养[23],罗建平[23]等在成功地诱导原生质体持续分裂形成细胞克隆的基础上,将原生质体克隆与根癌农杆菌共培养,实现了T-DNA的转化。

研究结果为建立云南红豆杉由原生质体→细胞克隆→T-DNA转化→单细胞起源的高产紫杉醇细胞系筛选体系奠定了基础。

⑶相关问题的探索在红豆杉组织及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发生褐变现象,轻者影响细胞生长和繁殖,重者导致细胞死亡,所以如何减轻和控制褐变的发生、发展,就成为红豆杉组织培养中重要的研究内容[24]。

红豆杉培养细胞发生褐变的原因复杂,与材料的基因型、生理状态、培养基成分及激素配比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