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1。
抗原与抗体:抗原是一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在自然界中抗原分布很广,如细菌、病毒、组织细胞、血细胞、血清蛋白、毒素、花粉等都含有抗原。
通过人工方法也可以改造抗原或合成抗原.外来抗原进入机体以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抗原的这种能力叫做抗原性),这种免疫反应是通过淋巴细胞来完成的.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种。
T 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就会产生排除抗原的反应。
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会分经为浆细胞,浆细胞则能产生抗体,抗体也就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够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这样就在体内中和或者排除抗原,保护了机体不受异物的侵犯.抗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具有特异性(即专一性)和选择性。
例如抗原甲诱导的免疫反应只针对抗原甲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乙或丙。
同样,抗原乙诱导的免疫反应也只针对抗原乙,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甲或丙.因此,抗体也是特异地与某种抗原结合的,如针对感染因素的不同,就有抗细菌抗体、抗病毒抗体、抗真菌抗体、抗寄生虫抗体、抗毒素抗体等等.借助抗原体和抗体之间免疫反应的这种专一的特异性,就可以通过检验方法来鉴定抗原或抗体,用于疾病诊断。
由此看来,人体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免疫功能,就是认识自身和识别异体,凡是异体的物质即可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排出去。
人的血清中也有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属于生理性抗体,可以清除衰老、退变的自身组织(这叫作自身免疫反应),这种自身抗体含量极低,不会破坏自身成分,但如果在病理情况下,机体针对自身的组织、血液成分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就要严重破坏自身的组织,由此产生的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2。
配体: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
在受体介导的内吞中,与细胞质膜受体蛋白结合,最后被吞入细胞的即是配体。
根据配体的性质以及被细胞内吞后的作用, 将配体分为四大类:Ⅰ.营养物, 如转铁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等;Ⅱ。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课件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种类
01
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是BCR(B 细胞受体),由IgM或IgG分子组 成,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如蛋 白质、多糖等。
02
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是TCR(T 细胞受体),由αβ或γδ异二聚体 组成,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如 肽类、脂类等。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研究对免疫学和医学的影响和价值
推动免疫学的发展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研究是免疫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免疫应 答和免疫调节的机制,推动免疫学的发展。
促进医学进步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研究不仅对免疫学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医学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价值。其研究成 果将有助于发现新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5
CATALOGUE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与疾病的关 系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原识别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可以识别自身抗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 病机制。
自身抗原的提呈
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抗原提呈机制将自身抗原提呈给其他免疫细胞, 进一步激活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调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B细胞表面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它们 是B细胞抗原受体,包括膜结合型和 分泌型。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有IgM 和IgD,它们在B细胞表面成簇分布, 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识别和结合抗原。
Fc受体
Fc受体是表达于B细胞膜上的另一种类 型的抗原受体,它们能够结合免疫球 蛋白的Fc段,从而识别和结合抗原-抗 体复合物。
04
CATALOGUE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与免疫应答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BCR的VH基因片段数是A.27B.12C.65D.6E.15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2.TCR、BCR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A.7-12-9与7-12-9环出B.内含子之间环出C.7-12-9与9-23-7环出D.7-12-9与7-23-9环出E.7-23-9与7-23-9环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3.细胞膜型Ig合成中恒定区基因所连接的外显子是A.SCB.CγC.CμD.σE.MC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4.经各种机制作用,一个个体内可产生的BCR多样性可高达A.十的十次方B.十的十五次方C.十的十三次方D.十的十四次方E.十的十六次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5.有关BCR和抗体描述正确的是A.1个B细胞的BCR和分泌的抗体特异性不同B.二者编码的基因相同C.不具有类别转换D.基因重排发生于免疫应答阶段E.二者可变区不同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6.属于TCRγ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A.D基因B.Cδ基因C.J基因D.Cγ基因E.Cμ基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7.体细胞突变主要主要发生在A.T细胞分化阶段B.淋巴样造血干细胞阶段C.B细胞发育阶段D.成熟T细胞阶段E.B细胞介导免疫应答阶段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8.日本学者Tonegawa最初证明BCR在形成过程中A.体细胞突变B.类别转换C.N-插入D.可变区基因片段随机重排E.重链和轻链随机重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9.TCRα链基因重排发生在A.V-J-D-CB.V-D-JC.V-JD.V-J-CE.V-D-J-C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10.BCR基因表达区别于TCR最大的特点是A.具有更多的N-插入B.同种型排斥C.高频率体细胞突变D.共显性E.同种异型排斥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抗原〔Ag〕: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TCR〕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其两个基本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2.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3.免疫反应性:指抗原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种特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5.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被称为半抗原。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称为抗原表位,它是BCR/T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亦称为抗原决定基,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7.交叉抗原: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8.交叉反应:交叉抗原与其他抗原所诱生抗体、免疫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被称为交叉反应。
9.异嗜性抗原:指一类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10.超抗原:是一类特殊的抗原性物质,在极低量水平〔1~10ng/ml〕能活化大量〔2%~20%〕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
11.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
12.免疫球蛋白〔Ig〕:即抗体,是血液和组织液中一类糖蛋白,由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13.多克隆抗体:是指将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多种抗原决定基的混合抗体。
其特点是来源广泛、制备容易。
14.单克隆抗体: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经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而获得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其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15.补体:是人和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与免疫功能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抗原受体编辑机制
抗原受体编辑机制
抗原受体是指在免疫细胞表面上存在的能够识别外源抗原或自身抗原的分子。
在T和B淋巴细胞中,抗原受体主要由基因重排和突变产生。
基因重排是指通过基因DNA片段的重新排列来产生多样化的抗原受体基因序列。
而突变则是指通过DNA序列的突变来进一步增加抗原受体的多样性。
在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的过程中,基因片段经过切割和重新组合的过程来创建新的抗原受体基因序列。
这种过程主要发生在早期的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
具体来说,在T淋巴细胞中,基因重排发生在T细胞发育的胸腺中,而在B淋巴细胞中,基因重排主要发生在骨髓中。
通过基因重排,机体可以产生大量的抗原受体变异体,以确保能够识别到多种多样的抗原。
除了基因重排外,抗原受体基因的突变也是一种重要的机制。
突变主要通过DNA序列的点突变、插入突变和删除突变等方式来改变抗原受体基因的序列。
突变的发生主要依赖于酶类如DNA脱氧核糖聚合酶的作用。
通过突变,机体可以进一步增加抗原受体的多样性,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和抗原变异。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饲养细胞一般在融合前一天制备
免疫脾细胞: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 母细胞-浆母细胞。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 免疫3天后的脾脏。
融合比例: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1:5或1:10
融合剂:40%PEG(分子量1000-2000)
融合24小时后加HAT培养液 2周后 改 用HT培养液 2周后 改用一般培养液
质中多种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混合物。如: 免疫血清(含多种特异性抗体)。 2.实际意义 (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
(2)临床诊断
二、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1.定义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 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2.特点 具有高度均一性。 3.杂交瘤细胞
尿核苷单磷酸
胸腺嘧啶核苷酸
TK 3.次要途径:胸腺嘧啶核苷(T)
HAT选择培养基的原理
HAT选择培养基组分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 氨甲喋呤(aminopterin,A):叶酸拮抗剂 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
抗原免疫的脾细胞
(B细胞) 1. 抗体分泌(Ig+)
在HAT生长
(一)胚系基因结构:
肽链编码基因: 编码V区的基因, V区基因的下游是: 编码C区的基因
重链V区基因由基因片段:V、D、J拼接 轻链V区基因由V、J基因片段拼接 互补决定区CDR1+CDR2←V基因片段,
大部CDR3←D, 其余CDR3←J 。
பைடு நூலகம்
14号染色体 2号染色体 22号染色体
C区的基因在V区基因的下游,1~9 个,如H的C基因有9个功能性基因。
2、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1) 等位排斥:
4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生成
第四章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产生淋巴细胞抗原受体是淋巴细胞感知环境中抗原存在的一种途径,在B淋巴细胞上的形式存在是免疫球蛋白,而在T淋巴细胞上是T细胞受体。
我们在第三章中已经介绍过,每个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均有其独特的抗原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是由受体中抗原结合位点的结构所决定的。
每个人的身体中都含有几十亿个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共同作用,为每个个体提供了应答广泛抗原的能力。
在抗原受体库中,所具有的广泛的抗原特异性,取决于其抗原结合位点上各自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些抗原结合位点由受体蛋白链上的可变区组成的。
在每条链上,V区与一个相对稳定的恒定区(C区)相连,而这些恒定区具有效应或传递信号的功能。
大量的淋巴细胞受体库在抗感染免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想而知在体内一定有一种复杂且完美的遗传机制参与了这些高度可变蛋白的产生。
每个受体链的突变体不可能完全由基因组编码,如果这样的话编码抗原受体的基因数量将超过整个基因组的数目。
实际上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受体链的V区是由一些基因片段所编码的。
这些片段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通过体细胞的DNA重组形成了完整的V区序列,这种机制称为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
在胚系基因组中每一种基因片段都有多个拷贝。
在基因重排中,每一个基因片段的选择都是任意的,大量可能产生的不同的组合形成了受体的多样性。
每种基因片段在胚系基因组中都有多个拷贝,在基因重排过程中每种基因片段的选择都是随机的,这些大量的可能形成的不同组合构成了受体库的多样性。
在本章的前两个部分,我们将讨论产生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V区基因的重排机制。
这一基本机制是B细胞和T细胞共同采用的,虽然其中涉及的酶不完全相同,但多数是一样的。
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一重组过程的酶学机制,这个过程可能在脊椎动物获得性免疫系统的进化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B细胞中(T细胞中不存在),重排的V区要经过另外的修饰,即体细胞超变(somatic hypermutation)。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绪论微生物的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微生物),如病毒和类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等。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藻类以及原虫等。
第一章抗原抗原是一类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TCR/BCR )结合后,能启动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Ab/T*)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即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统称为抗原。
一.抗原的免疫学性质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Ab或T*的能力——即诱导免疫应答——判断是否抗原的关键。
2.抗原性——与免疫应答产物Ab或T*特异结合的能力——即参与免疫反应。
二. 1.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如青霉素)。
2.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又称为完全抗原。
3.半抗原与蛋白质分子(载体)结合后,便转变成了完全抗原。
三.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1.无应答:抗原浓度太低或宿主已经处于耐受状态。
2.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宿主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免疫状态——免疫原。
△正常应答(免疫保护);过高应答(超敏反应);过低应答(免疫缺陷,感染)3.超敏反应: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伴有较强的炎症反应或损伤——变应原。
4.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宿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该抗原处于无反应状态——耐受原。
第一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的理化性质1.分子量大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化学组成——蛋白质(良好抗原);复杂多糖(一般抗原);脂类、核酸及组蛋白(微弱抗原)。
3.易接近性(Ag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结合的难易程度)——越理想免疫原性更强。
4.物理状态——聚合蛋白和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更强。
二.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1.异物性——免疫原性的本质;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
——种族关系相距越远,血缘关系越远,异物性越强,其免疫原性越强。
医学免疫学考试精品题库:第十一章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第十一章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复习要点:1.了解BCR、TCR基因结构和发生重排的一般特点。
2.了解BCR、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1.B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TCR B.CR2 C.FcRD.CR1 E.BCR2.T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A.FcR B.mIg C.BCRD.TCR E.CR13.受体基因重排的重组信号序列是★A.5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B.7核苷酸-间隔序列-7核苷酸C.7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D.7核苷酸-间隔序列-5核苷酸E.9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4.受体基因重排时,重组信号间隔序列片段结合的规则是★A.13-23 B.12-23 C.13-25D.23-25 E.25-125.BCR的VH-DH-JH基因片段组合后编码的产物是★A.CDR1 B.CDR2 C.CDR3D.FR1 E.FR2二、多项选择题1.编码人BCR重链V区的胚系基因有★A.V基因片段 B.D基因片段 C.J基因片段D.C基因片段 E.L基因片段2.编码人BCR κ链的胚系基因有★A.V基因片段 B.D基因片段 C.J基因片段D.C基因片段 E.L基因片段3.编码人BCR λ链的胚系基因有★A.V基因片段 B.D基因片段 C.J基因片段D.C基因片段 E.L基因片段4.编码人TCR α链的胚系基因有★A.V基因片段 B.D基因片段 C.J基因片段D.C基因片段 E.L基因片段5.编码人TCR β链的胚系基因有★A.V基因片段 B.D基因片段 C.J基因片段D.C基因片段 E.L基因片段6.编码人TCR γδ链的胚系基因有★A.V基因片段 B.D基因片段 C.J基因片段D.C基因片段 E.L基因片段7.编码人TCR δ链的胚系基因有★A.V基因片段 B.D基因片段 C.J基因片段D.C基因片段 E.L基因片段8.抗体多样性形成的机制主要是★A.V区基因的多样性 B.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C.体细胞高频突变 D.V、D、J基因片段的连接E.重链基因和轻链基因的组合9.BCR重链V基因编码的产物是★A.CDR1 B.CDR2 C.CDR3D.FR1 E.FR2三、填空题1.BCR的VH-DH-JH基因片段组合后编码的产物是。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2. Igα CD79a /Igβ CD79b Igα和Igβ均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有胞膜外区、跨膜区和相对较长的胞质区。在胞膜外区的近包膜处借二硫键相连,构成二聚体。 Igα/Igβ和mIg的跨膜区均有极性氨基酸,借静电吸引而组成稳定的BCR复合物。 gα/Igβ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络氨酸活化基序 ITAM ,通过募集下游信号分子,转导特异性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功能:1.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2.参与Ig从胞内向胞膜的转运。
1.取消组合
2.填充颜色
3.调整大小
商务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三、协同刺激分子
返回
四、其他表面分子
1.CD20:在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调节作用。 2.CD22:介导B细胞-单核细胞、B-T及B-B之间的作用。 3.CD32 FcγRⅡ :终止B细胞活化和抗体分泌。 16
谢谢观赏
膜型IgM与Igα/Igβ二聚体相连,组成BCR复合物。
Igα和Igβ均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有胞膜外区、跨膜区和相对较长的胞质区。 Igα和Igβ在胞膜外区的近包膜处借二硫键相连,构成二聚体。
返回
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经由CD79a/CD79b转导至细胞内,即为细胞内的第一信号,但仅由第一信号不足以使B细胞活化,还需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主要由Th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协同分子刺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三、协同刺激分子
1.CD40 :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组成性地表达于成熟B细胞。配体为CD40L,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CD40与CD40L的结合是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返回
包膜外区
跨膜区
胞质区
gα/Igβ胞质区含有免疫受体络氨酸活化基序 ITAM ,通过募集下游信号分子,转导特异性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 13
备课素材知识点:抗原受体多样性的原因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抗原受体多样性的原因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说,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因此,人体内抗体以及淋巴细胞接受抗原的受体种类多种多样。
那么,淋巴细胞接受抗原的受体种类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什么?人体内数以百万计的抗原受体是怎样产生的?在我们身体周围有无数抗原,淋巴细胞为什么在抗原未侵入前就已具有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的抗原受体来对付这类威胁呢?现在的免疫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淋巴细胞内有关的基因随机重新组合的结果。
一个人的全部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基因都是相同的,其中包括为抗原受体编码的基因。
但是在细胞成熟过程中,由于抗原受体编码的基因中的不同部分随机地移动(重新组合),可以造成数以百万计的重排。
对于一个T细胞或一个B细胞,这种随机度排的过程只产生一种基因,它编码出一个抗原受体,这个受体只能识别一个抗原。
但一个人就会有10以上不同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
当一种抗原入侵时,只有一种基因型的淋巴细胞的受体能识别入侵抗原的“非我”标志的特定结构,并与之结合。
这种淋巴细胞被激活后产生一个免疫学上同一的克隆(克隆就是遗传学上相同的细胞群体)来对抗这种抗原。
这便是免疫学上的特异性的分子和细胞基础。
在一次对付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中并不是全部克隆出来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消耗干净,而是有部分保留在血液循环中成为记忆细胞。
以后一旦遇到同一抗原,这些记忆细胞便会更快速更大规模地增殖,作出强有力的反应。
例、下列关于人体内T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种T淋巴细胞表面带有能识别多种抗原的受体B.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产生并成熟,且能分泌抗体C.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效应细胞T细胞,然后与靶细胞接合,将抗原消灭D.既能进行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并与B淋巴细胞在功能上互相协调解析:每一种T淋巴细胞只能特异性识别一种抗原,A错误;E 淋巴细胞在骨髓内产生,在胸腺内成熟,且不能分泌抗体,B错误;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C错误;T细胞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D正确。
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本章将介绍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是能够识别外来抗原并制造相应抗体的免疫细胞,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章将介绍B 淋巴细胞的识别机制、抗原递呈细胞以及B 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应答。
B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B 淋巴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上的 B 细胞受体(BCR)来识别抗原。
BCR 包括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重链和轻链上有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对不同抗原结构有不同的亲和力,因此 BCR 将只能结合和识别一种特定抗原。
当 BCR 与抗原结合时,会促使 B 淋巴细胞活化并开始制造抗体。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结合同一种抗原并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抗原递呈细胞在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它能够捕获并递呈外来抗原给 B 淋巴细胞。
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本身。
当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到一种抗原时,它将抗原内的小片段(抗原肽)切割并展示在其表面的受体上。
这些抗原肽与 T 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TCR)结合,从而激活 T 淋巴细胞,并促使其分泌特定的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和调节 B 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应答。
B 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应答当 BCR 与抗原结合时,B 淋巴细胞将被激活并开始分裂,生成大量的克隆细胞。
这些克隆细胞会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可以将产生特定的抗体分泌到体内,被视为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
抗体可结合体内的特定抗原并识别病原体,促使其被清除或摧毁。
记忆B细胞则储存了对特定抗原的记忆,如果体内再次出现同样的病原体,记忆B细胞就可以迅速分化为浆细胞,制造大量抗体来应对感染。
B 淋巴细胞是适应性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其表面的 BCR 能够识别体内的外来抗原,并制造相应抗体进行免疫应答。
通过了解 B 淋巴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之间的作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加深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知。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3. 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前两种机制是源自B细胞发生时重排,是 作用于种系基因片段上的。 而体细胞高频突变作用在已成熟的B细胞 (重排过的V基因上),它发生于抗体刺 激后,次级淋巴器官发生中心,主要方式 是点突变,使和抗原结合能力改变。
二、TCR 1. 多样性机制基本上与BCR类似,但也有 其它特点:
三、BCR(膜型Ig)和分泌型Ig 1. B细胞发生过程中,开始膜上表达IgM, 进入外周时共表达IgM和IgD,以后可 以转换为其它类别的Ig。 2. 分泌型Ig可以有多聚体形式,是形成分 泌型还是膜型Ig,是在转录加工中造成 的,在C区最后一个外显子后,还有其 它外显子分别编码分泌型Ig和膜型Ig的 羧基端,经转录加工后,可分别表达膜 型或分泌型。
(12) (3) (1) (2) (1)
二、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抗原受体基 因的重排 1. TCR、BCR重排方式是一致的,包括识 别V、(D)、J基因片段两侧的保守序列, 切断及修复DNA。这保守序列称为重组 信号序列。 2. 重排和重组信号序列
基因片段的组合连接是和重组信号序列 (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 RSS)有 关,其结构为七聚体-间隔序列-九聚体。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 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BCR即膜Ig(mIg),四链结构;TCR 由两条肽链组成,即αβ或γδ链。 肽链包括可变区(V)和恒定区(C)。 研究证明V基因实际上是由少数原先分 隔的胚系基因片段,在淋巴细胞发生 过程中通过重排过程的组合、拼接而 成,从而产生巨大数量特异的抗原受 体以识别不同的抗原。
2. 抗原受体的胚系基因结构 BCR胚系基因结构:
H链:
5’ H— D — JH — C-Cδ-Cγ3-Cγ1-Cα1-Cγ2-Cγ4-Cε-Cα23’ V (65) (27)(6) (9个功能性C基因)
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ppt课件
高频突变的结果产生多种不同亲和力的 BCR,只有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 才能有效地结合抗原,被抗原选择出来, 在Th细胞的辅助下分化增殖,产生高亲和 力的Ig,称之抗体亲和力成熟★ 。
(一)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
1 、活化Th向B细胞提供第二 活化信号: ★ 主要: CD40L(CD154) —CD40 其次: LFA-2(CD2) —LFA-3(CD58) LFA-1 —ICAM-1(CD54)
籍细胞接触传递活化信号
Th与B细胞相互作用
2、 活化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强信号)
Th对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的辅助作用
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一)抗原受体的修正:
在生发中心中发生藉 V(D)J基因二次 重排而对 B 细胞的抗原受体修正称为受 体修正(receptor revision)。
受体修正发生于体细胞高频突变后。
Ig抗原受体重链基因的受体编辑
(二)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
Th2→ IL-4、5、6、(10、13)→B细胞
Th1→ IL-2、IFN-γ→ CTL、B细胞
TH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
(二)T细胞的辅助作用发生于外周淋巴 组织的T细胞区和生发中心。 Ag 专职APC加工 T细胞区 Ag 初始T流经该区的APC旁被捕捉被激 活 血循环B细胞 HEV T细胞区 该抗原特 异性BCR的B细胞被捕捉与相应Th相遇, 被激活,进入淋巴滤泡。再形成生发中 心。Th也能进入生发中心。
免疫突触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抗体的功能
一、 V区的功能 —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1.抗体的结合价
单体(IgG, IgE) — 2价 二聚体(分泌型IgA) — 4价 五聚体(IgM) — 10价(5价)
中和效应 — 中和毒素和病毒 2.实际意义 与Ag结合 — 促吞噬细胞吞噬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二、 C区的功能
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第四节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 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n(抗原表位) ↑↓
n(T/B细胞克隆) ← n(TCR/BCR) ← n(V基因)
机体存在着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的T、B细胞 克隆,称T、B细胞库, 即TCR、BCR的多样性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一个机体每一个淋巴细胞是不是具有 这么巨大数量的V基因库呢? 没有。
克隆选择学说:Burnet(澳) 1957年
①免疫细胞随机形成多样性的细胞系(克 隆,Clone),每一克隆细胞表达同一种特异的识别 抗原受体,识别相同抗原。
②胚胎期的免疫细胞系接触抗原后,该细 胞系被排除或失去活性,处于抑制状态,成为 禁忌克隆,产生耐受。
③成熟淋巴细胞可识别外来抗原,被选择 而活化、产生效应。
研究证明:
不同的V基因实际上是由少数原先分 隔的胚系基因片段,在淋巴细胞发生分化 过程中,通过重排(组合、拼接及高频突变 等)的过程,从而获得了特异性的V基因, 产生巨大数量特异的抗原受体以识别不同 的抗原,BCR的多样性可达1014,TCR的 多样性可达1016。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一、BCR、TCR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TCR的β、δ链 是由三种胚系 基因片段:V、 D、J 拼接而成, α、γ链基因是 由V、J 两个基 因片段拼接成 的。
BACK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二、基因重排:
1、重组酶:重组激活酶、末端脱氧核酸 转移酶、DNA外切酶、DNA合成酶等。
2、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1) 等位排斥: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基因座位上, 二条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中只有一个基 因能表达。保证了一个B细胞或T细胞 只能表达一种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外周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内的成熟B细胞, 在受到抗原剌激后,已重排好的V区基因 (尤CDR3)突变频率增高,称体细胞高频 突变,主要为点突变,非随机性。抗原对 多株高频突变细胞的选择结果,使其表达 的的IgV区CDR(互补决定区)与抗原表位 的互补性更优于原先分子,即为抗体的亲 和力成熟。
C区的基因在V区基因的下游,1~9个, 如H的C基因有9个功能性基因。
TCR的β、δ链是由三种胚系基因片段:V、 D、J 拼接而成,α、γ链基因是由V、J 两 个基因片段拼接成的。
V、D、J片段各有多个 一个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片段参与组成 抗原受体V区的编码基因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14号染色体中 7号染色体q 7号染色体p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二、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 接处,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N插入), 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作用下,不需 模板,直接加入核苷酸至DNA断端,在 V-D-J之间,形成VNDNJ ,而显著增加 了CDR3的多样性
C区的基因在V区基因的下游,1~9 个,如H的C基因有9个功能性基因。
BCR/Ig的重链V区基因 是由三 种胚系基因片段:V、D、J拼接 而成,轻链V区基因 是由V、J 两个基因片段拼接成的。互补决 定区CDR1+CDR2←V基因片段, 大部CDR3←D, 其余CDR3←J 。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BACK
(一)胚系基因结构:
肽链编码基因: 编码V区的基因, V区基因的下游是: 编码C区的基因
重链V区基因由基因片段:V、D、J拼接 轻链V区基因由V、J基因片段拼接 互补决定区CDR1+CDR2←V基因片段,
大部CDR3←D, 其余CDR3←J 。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14号染色体 2号染色体 22号染色体
3.穿越胎盘和粘膜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第六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一、IgG
1.一般特性
(1)单体分子;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2) 同种型排斥:
表达同一类型肽链的不同基因座位之间 的排斥。如表达L链的κ链基因在第2号染 色体上,而λ链基因在第22号染色体上, 在一个细胞内它们不能同时表达,只能 表达其中之一,κ/λ,κ:λ=65:35。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1.激活补体系统 Ab(IgM、IgG) + Ag → C1q → 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的凝聚物 → 补体旁路途径
2.介导免疫细胞活性 (1)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 + 抗原(颗粒性) → Fcγ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 促吞噬细胞吞噬; (2)ADCC:IgG + 抗原(靶细胞) → Fc γR(NK 细胞)→ 杀伤靶细胞; (3)介导超敏反应:Ⅰ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出。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4、BCR(膜型Ig)和分泌型Ig
在转录时如只转录到SC(分泌性外显子), 不能表达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只能分泌 出去。 如继续转录至MC(膜性外显子),则可 表达疏水性的跨膜区和膜内区,插入细 胞膜,作为膜受体。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在转录时如只 转录到SC(分 泌性外显子), 不能表达疏水 性氨基酸残基, 只能分泌出去。 如继续转录至 MC(膜性外显 子),则可表达 疏水性的跨膜 区和膜内区, 插入细胞膜, 作为膜受体。
3、类别转换(同种型转换)
在抗体应答过程中,B细胞激活后分泌Ig 的类别发生转换。 类别转换主要与同一V区基因与不同重链 C区基因重排有关。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
表 达 CH 的 基因片段有 9个,除了 Cδ 以 外 , 它们之前都 有一个 DNA 序 列 重复排列的 转换区,如 要转换某一 类别,其上 游的C基因 片段即被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