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_祛湿剂

合集下载

祛湿剂

祛湿剂
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之为要点。
2.若湿重于热者,可加茯苓、泽泻、猪苓;热
重于湿者,可加黄柏、龙胆草;胁痛明显者,可 加柴胡、川楝子。
附方
1、栀子柏皮汤 组成:栀子十五枚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伤寒身热发黄(热重于湿者)
2、茵陈四逆汤 组成:茵陈蒿 炮姜各一钱五分 附子 甘草各一钱 功用:温里助阳 主治:阴黄。黄色晦暗,神倦食少,肢体逆冷, 脉沉细无力。(属寒湿内阻之黄疸)
一补气一利水,一扶正一祛邪
臣:白术9——健脾祛湿 佐使:甘草6——培土和中,调和诸药 姜、枣——和脾胃,调营卫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应用
1.治风湿、风水属表虚证常用方。以汗出 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兼喘加麻黄;腹痛加芍药;冲气上逆加 桂枝;水湿偏盛,腰膝肿,加茯苓、泽泻。 3.若因水湿壅盛而肿甚者非本方所宜。


解表化湿 理气和中
运用:
1.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要点 2.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兼气 滞脘腹胀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 3.湿热霍乱之吐泻不宜。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
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6g)
主治: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
君:泽泻15——直达肾与膀胱以淡渗利湿 臣:茯苓、猪苓各9——增强泽泻利水渗湿之功 佐:白术9——既补气健脾,又燥湿利水
桂枝6——既温化膀胱之气利小便
又疏表散邪,解除太阳之表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运用] 1.为利水化气之剂。以小便不利,舌 苔白,脉浮或缓为辨证要点。 2.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 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 泻偏于热者,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

15-祛湿剂

15-祛湿剂
藿香正气散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二两(各6g)藿香去土,三两(9g)甘草炙,二两半(6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燥湿和胃之基础方,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使用要点。
2.加减变化:若证属湿热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属寒湿者,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湿盛泄泻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若呕者,加半夏以和胃止呕。
3.现代运用:本方现代常用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子宫颈炎、小儿厌食症、婴幼儿腹泻、急性湿疹等证属湿滞脾胃者。
(2)藿香正气散常用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近代又有许多新的进展。①治泄泻,30例患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腹痛,肠鸣腹胀,腹泻昼夜4~8次,便稀呈粥样或水样,淡黄色或有泡沫,给服藿香正气散方加减治疗,2d之内痊愈。②痢治疾,某患者腹痛腹泻、发冷发热,里急后重1d,大便化验,福氏痢疾杆菌阳性,服霍香正气散片剂后,1d后里急后重消失,继续服5d痊愈.③治恶阻,100例,患者口淡纳呆,恶心呕吐,头晕困倦,服药后效果显著,痊愈.④治酸中毒,98例,其中急性胃肠炎失水性酸中毒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1例,急性肾炎尿毒症酸中毒23例,总有效率87.7%。⑤治热滞证,以霍香正气散加减(藿香、茯苓、白芷、苏叶、大腹皮、佩兰、竹叶、黄芩、甘草)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兼滞者20例服药后显效5例,有效13例,有效率90%。[周仲贵,等.藿香正气散方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新用.中成药,1991,13(12):353]

方剂课程案例:祛湿..

方剂课程案例:祛湿..
头痛恶寒
外:湿热 内:湿
湿温
郁遏卫表 困阻脾胃 湿热交蒸
身重疼痛,肢体倦怠 胸闷不饥 午后身热
湿>热

苔白腻
口不渴或口渴不欲饮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 君:杏仁:宣肺 白蔻仁 :芳香醒脾(温性) 苡仁:利水渗湿
宣上、畅中、渗下
❖ 臣:滑石、通草、竹叶:利水渗湿热 ❖ 佐:半夏、厚朴:行气化湿
相辅相成 相反相成
完善问诊资料
❖ 口渴,喜欢冷饮或热饮? ❖ 口渴是否治疗?服用什么中成药否?有效否? ❖ 二便?尤其是小便是否通利 ❖ 恶寒或恶热? ❖ 有无膝盖冷?
猪苓汤 Ⅰ类
《伤寒论》
主治:水热互结证
小便不利
外:邪气入里化热 内:水湿
水热互结
(阴亏)
身热,口渴欲饮 心烦 舌红,脉细数
水饮内停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小儿神经性尿频 ❖ 病因不明,可能与大脑皮质发育不完善,以
及焦虑、紧张、惊吓等精神因素致膀胱神经 功能失调有关
❖ 诊断依据: 有尿频、尿急,但无尿痛及排尿困难; 尿常规检查阴性 排除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等
春泽汤治疗小儿尿频的机理分析 ❖ 小儿生理特点: 肾气未充,下焦元阳虚衰,不能蒸腾水液 脾气亏虚,水液失制 肺气虚,肺主治节之力差 ❖ 春泽汤治疗尿频的依据 人参、白术、茯苓补肺气、健脾 桂枝温阳化气 泽泻、猪苓入膀胧,开气化之源。 ❖ 加味: 肾虚:六味地黄丸 脾虚:四君子 肺虚:玉屏风
清热,利湿
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 君:茵陈:先煎
❖ 臣:栀子
利湿与泄热并进
❖ 佐:大黄:化瘀;利胆;泻退热
通利二便,前后分消
辨证要点

祛湿改

祛湿改

滑石、通草、竹叶 ―― 渗利湿热 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
配 伍 特 点 宣上、畅中、渗下 三焦分消
第三节
利水渗湿
五苓散
汉· 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
猪苓十八铢(9g) 泽泻一两六铢(15g) 白术十八铢(9g) 茯苓十八铢(9g) 桂枝半两(6g)
水煎服
功 用
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
主治证
中阳不足之痰饮
胸胁支满 头晕目眩 心悸
证 候
短气
咳嗽
舌苔白滑 脉弦滑或沉紧
方 解
茯苓 --健脾利水,渗湿化饮
桂枝 白术
--温阳化气,平冲降逆 --健脾燥湿 --合桂枝辛甘化阳
炙甘草
合白术益气健脾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温而不燥
利而不峻 标本兼顾
真武汤《伤寒论》
主治
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2. 太阳病发汗太过,阳虚水 泛。


独活三两(9g) 桑寄生 肉桂 干地黄 杜仲 防风 牛膝 川芎 细辛 人参 秦艽 甘草 茯苓 当归
芍药各二两(各6g)
水煎服
功用
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
主治


风寒湿痹日久,肝肾气血不足
病 痹 证
机 风寒湿痹证 肝肾气血不足
腰膝疼痛、痿软 肢节屈伸不利
症 状
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
心悸气短
第十五章
祛湿剂


药物――祛湿药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 病证――水湿病证
概念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 化湿行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
以治疗水湿为病的方剂,统称祛
湿剂。
适 应 范 围

15祛湿剂歌诀

15祛湿剂歌诀
石韦散《和剂局方》
石韦散有瞿通滑,归芍术葵王不甘。清热利水能通窍,膀胱有热淋证参。
石苇散《证治汇补》
石淋宜用石苇散,石苇车前滑石临。冬葵瞿麦共相配,清除结石加三金。
三金: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温化寒湿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桂枝草,益气通阳皮水疗。
越婢加术汤
越婢加术金匮方,麻黄石膏枣生姜。甘草白术共相配,风水重肿自尔康。
真武汤《伤寒论》
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附子汤《伤寒论》去生姜倍附子加人参
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
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肿腹胀祟。
鸡鸣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鸡鸣散是脚气方,苏叶吴萸桔梗姜。槟橘木瓜晨冷服,宣散湿邪降浊良。
萆薢分清散
萆薢分清益智仁,菖蒲乌药盐煎成。下焦虚寒得温利,分清化浊效如神。
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
程氏萆薢分清饮,黄柏茯苓术丹参。莲子菖蒲及车前,湿热淋浊功效真。
茵陈术附汤
医学心悟茵术附,干姜甘草肉桂辅。健脾和胃温寒湿,阴黄此方病可除。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金匮防已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益气祛风行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
己椒苈黄丸
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
五皮散《三因一极病证方论》
五皮散用五种皮,苓腹陈姜桑白齐。利水消肿理健脾,脾虚湿滞皮水医。
沉香散
沉香散出金匮翼,沉香石苇滑橘皮。冬葵芍归草留行,气淋实证此方医。
热盛阳明湿阻脾,脉洪身热重难移。膏知甘米并苍术,寒润苦燥配伍宜。

十五章祛湿剂 15.1燥湿和胃剂、清热祛湿剂、利水渗湿剂课件

十五章祛湿剂 15.1燥湿和胃剂、清热祛湿剂、利水渗湿剂课件

方歌
趣记
三人扑通滑竹下 (杏 白蔻 薏苡仁 厚朴 白通草 滑石 竹叶 半夏)
6
2.4 二妙散
主治

湿热下注证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清热燥湿
筋骨疼痛,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 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姜汁+苍术,黄柏
趣记
将参拜
7
2.5 甘露消毒丹۞
主治 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利水,养阴,清热
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心烦不寐,咳嗽, 呕恶,下利,舌红脉数 猪苓汤内用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趣记
娇二伶发泄(阿胶 猪苓 茯苓 滑石 泽泻 )(执)
12
3.3 防己黄芪汤 ۞
主治
功用
表虚不固 之 风水或风湿证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证治 要点
方歌 趣记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口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 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晕;舌苔白,脉浮。 亦治水肿,泄泻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趣记
贵族择二伶(桂枝
白术 泽泻 茯苓 猪苓)
(执)
11
3.2 猪苓汤 ۞
主治 水热互结证
功用
证治 要点 方歌
功用
证治 要点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颐肿口渴,泄泻, 淋浊尿赤,身目发黄,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苓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方歌
秦香莲被射,令花和尚都沉痛
(芩 霍香 连翘 贝母 射干,苓 滑石 薄荷 石菖蒲 白豆蔻 茵陈 木通)

第 十 五 章祛湿剂

第  十  五  章祛湿剂

第十五章:祛湿剂1)燥湿和胃剂平胃散:趣味记忆:(姜枣甘厚术皮)寓意:(将找甘厚猪皮)组成:生姜,大枣,甘草,厚朴,苍术,陈皮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附方:不换金正气散:组成:平胃散+藿香、半夏功用:解表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湿浊内停,兼有表寒证柴平汤:组成:平胃散+小柴胡汤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主治:湿疟(一身尽疼,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藿香正气散:趣味记忆:(甘香紫术芷,厚皮桔大苓曲)寓意:(甘香紫竹子,厚皮借大岭曲)组成:炙甘草,藿香,紫苏,白术,白芷,厚朴,陈皮,桔梗,大腹皮,茯苓,半夏曲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胁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2)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趣味记忆:(黄橙子)寓意:(黄陈子)组成:大黄,茵陈,栀子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八正散:趣味记忆:(大木车滑瞿萹,栀甘灯)寓意:(大木车滑巨扁,只干等)组成:大黄,木通,车前子,滑石,瞿麦,萹蓄,山栀子仁,甘草,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三仁汤:趣味记忆:(三仁朴通滑夏叶)寓意:(三人扑通滑下也)组成: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厚朴,白通草,滑石,半夏,竹叶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甘露消毒丹:组成: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二妙散:组成:黄柏,苍术功用: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证三妙散:组成:黄柏,苍术,川牛膝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四妙散:组成: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主治:湿热痿痹3)利水渗湿剂五苓散:趣味记忆:(白泽两苓枝)寓意:(白摘两灵芝)组成:白术,泽泻,茯苓,猪苓,桂枝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 湿 剂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水液代谢障碍
水、湿、痰、饮
【 概 述
湿聚为水,水凝为痰、 湿聚为水,水凝为痰、为饮 “饮清澈而痰稠浊” 饮清澈而痰稠浊” 饮清澈而痰稠浊 “饮,水类也”、“得寒则聚,得温则行” 饮 水类也” 得寒则聚 得温则行” 得寒则聚,
概念
〖组成〗以祛湿利水药为主 组成〗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祛风胜湿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 治证〗 〖治证〗 水(饮)湿病证
理气和胃 宣利肺气 下气利水
【方解】 方解】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君: 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 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
藿 香 正 气 散
臣: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佐: 陈皮、桔梗、大腹皮-- 理气化湿,使气化则湿亦化 陈皮、桔梗、大腹皮-- 理气化湿, 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 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以助脾胃运化之功 生姜、大枣-- 调理脾胃 生姜、大枣--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甘草--
水(饮)湿病证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 概 述
水湿
风湿痹证 外湿 湿温初起 湿滞脾胃 内湿 水饮内停 湿郁化热
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或伴恶寒发热
脘腹胀满、疼痛, 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 痰饮、 痰饮、水肿 黄疸、 黄疸、淋证
立法依据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以苦燥之
三 仁
而发热不退,反增谵语,身疼,呕吐等症。 而发热不退,反增谵语,身疼,呕吐等症。试其体温 39.6℃ 脉来濡,舌苔白腻。方用:白蔻仁6g 滑石12g 39.6℃ ,脉来濡,舌苔白腻。方用:白蔻仁6g 滑石12g 杏 薏苡仁12g 藿香6g 厚朴6g 半夏10g 滑石12g 竹叶6g 6g。 仁6g 薏苡仁12g 藿香6g 厚朴6g 半夏10g 滑石12g 竹叶6g。 然病人服药无效,反增口渴心烦.体温升至40℃ 然病人服药无效,反增口渴心烦.体温升至40℃ ,一身酸 40 痛,两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请刘老再诊。切其脉仍 两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请刘老再诊。 濡,而舌苔则黄白间杂。湿温为患,明白无误,然前方何为 而舌苔则黄白间杂。湿温为患,明白无误, 不效?思之良久,则又疏一方:苍术10克 生石膏30 不效?思之良久,则又疏一方:苍术10克,生石膏30 克, 10 知母10 梗米15 炙甘草6 上方仅服一剂, 知母10 克,梗米15 克,炙甘草6 克。上方仅服一剂,高热 即退,足温,诸症皆愈。 即退,足温,诸症皆愈。 《刘渡舟验案精选》 刘渡舟验案精选》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方解】 方解】
平 胃 散
君: 苍术-- 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苍术-- 辛苦温燥, 臣: 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厚朴-- 行气化湿,
苦辛温燥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 脾气健运。 脾气健运。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清热利湿, 2、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清热祛湿 — 适用于湿热诸证 — 代表方:茵陈蒿汤、三仁汤 代表方:茵陈蒿汤、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通利小便, 3、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利水渗湿
【 概 述
—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 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 代表方:五苓散、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4、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温化水湿 —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代表方:真武汤、 适用于风湿在表证、 5、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祛风胜湿 适用于风湿在表证 痹证。 —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代表方:
藿 香 正 气 散
君: 藿香-- 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 藿香-- 辛温解在表之风寒, 臣: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四药相合,助藿香解表化湿 四药相合,
【方解】 方解】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 也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功用】 宣畅气机,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三 仁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药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 药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 湿于一体。 湿于一体。 宣上畅中渗下,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 宣上畅中渗下,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 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 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立方宗 旨。
功用】 解表化湿,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藿 香 正 气 散
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 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化 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 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又健脾补 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 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
在 体 为 阴 在 脏 为 脾 土 地 为 , 在 , 湿 天 为
祛湿剂· 祛湿剂 在 ·祛湿剂
湿



阻滞气机 胃气上逆
脘腹胀满, 脘腹胀满,食少 呕吐恶心 肢体倦怠, 肢体倦怠,嗜卧 常多自利或便溏



湿性重滞 湿邪下注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治法】燥湿运脾,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 概 述
“开鬼门,洁净府” 开鬼门,洁净府” 开鬼门 汗 化 治法 利 下 燥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分类、 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 概 述
芳香化湿,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化湿和胃 —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代表方:平胃散、
宣上 畅中 渗下
三仁分入三焦,开肺中寓助脾运,健脾中兼渗湿。 三仁分入三焦,开肺中寓助脾运,健脾中兼渗湿。 如此,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 如此,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淡渗 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 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湿祛热清
·
湿 ·
【方解】 方解】
三 仁 汤
君:杏仁--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 杏仁--宣畅上焦肺气, 白蔻仁-- 芳香化湿, 白蔻仁-- 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薏苡仁-- 利湿清热, 薏苡仁-- 利湿清热,疏导下焦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运用】 运用】
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 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 辩证要点:午后身热,头身重痛,胸闷不饥,苔白不渴, 辩证要点:午后身热,头身重痛,胸闷不饥,苔白不渴, 脉弦细而濡。 脉弦细而濡。 加减运用: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 加减运用: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薄 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若湿温病热重于湿,症见身热,汗出,舌红苔白腻, 若湿温病热重于湿,症见身热,汗出,舌红苔白腻,方用 白虎加苍术汤
·
湿 ·
【主证】湿温时疫证 主证】
甘 露 消 毒 丹
湿温时疫
湿热交蒸: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湿热交蒸: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热毒上壅:咽颐肿痛,口渴; 热毒上壅:咽颐肿痛,口渴; 肝胆失于疏泄:身目发黄; 肝胆失于疏泄:身目发黄; 湿热下注:小便短赤,甚或淋浊; 湿热下注:小便短赤,甚或淋浊; 邪在气分: 邪在气分:舌苔或白或腻或黄
湿Hale Waihona Puke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重热轻,湿重热轻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重热轻,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治法】宣畅气机,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方解】 【方解】
三 仁
君:杏仁-- 宣利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 杏仁-- 宣利上焦肺气, 白蔻仁-- 芳香化湿, 白蔻仁-- 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薏苡仁-- 利湿清热, 薏苡仁-- 利湿清热,疏导下焦
·
·
运用】 【运用】
藿 香 正 气 散
◇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 ◇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 ◇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头痛 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胸膈满闷 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 湿浊之象: 湿浊之象:舌苔白腻
病机】湿滞内阻, 【病机】湿滞内阻,复感风寒 治法】解表化湿,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方解】 【方解】
半夏, 不换金正气散;若湿疟,寒多热少, 半夏,为不换金正气散;若湿疟,寒多热少,合小柴 胡汤,为柴平汤。 胡汤, 柴平汤。
【习题】 习题】
◇ 试述平胃散的组方原则
• 藿香正气散A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 主治】外感风寒,
藿 香 正 气 散
湿滞中焦 外感风寒
苦辛温燥
功用】 燥湿健脾, 【功用】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
湿 ·
运用】 【运用】
平 胃 散
◇ 本方“苦辛芳香温燥”,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本方“苦辛芳香温燥” 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 ◇ 临证运用:若湿浊中阻,复感风寒之吐泻,加藿香、 临证运用:若湿浊中阻,复感风寒之吐泻,加藿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