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_祛湿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祛 湿 剂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水液代谢障碍
水、湿、痰、饮
【 概 述
湿聚为水,水凝为痰、 湿聚为水,水凝为痰、为饮 “饮清澈而痰稠浊” 饮清澈而痰稠浊” 饮清澈而痰稠浊 “饮,水类也”、“得寒则聚,得温则行” 饮 水类也” 得寒则聚 得温则行” 得寒则聚,
概念
〖组成〗以祛湿利水药为主 组成〗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祛风胜湿 作用〗化湿利水,通淋泄浊、 治证〗 〖治证〗 水(饮)湿病证
三 仁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三不可:不可“ 三不可:不可“汗”、“下”、“润”
【医案选读】 医案选读】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周某, 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热头痛, 周某,男,24 岁。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热头痛,胸中发 满,饮食作呕。注射“安乃近”与“葡萄糖液”,汗出虽多 饮食作呕。注射“安乃近” 葡萄糖液”
方解】 【方解】
平 胃 散
君: 苍术12g--芳化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苍术12g 12g--芳化辛苦温燥, 臣: 厚朴9g--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厚朴9g 9g-- 行气化湿, 佐: 陈皮6g-- 理气和胃,芳香醒脾 陈皮6g 6g-- 理气和胃,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 生姜、大枣-- 使: 甘草3g-- 调和诸药 甘草3g 3g--
藿 香 正 气 散
君: 藿香-- 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 藿香-- 辛温解在表之风寒, 臣: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四药相合,助藿香解表化湿 四药相合,
【方解】 方解】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在 体 为 阴 在 脏 为 脾 土 地 为 , 在 , 湿 天 为
祛湿剂· 祛湿剂 在 ·祛湿剂
湿



阻滞气机 胃气上逆
脘腹胀满, 脘腹胀满,食少 呕吐恶心 肢体倦怠, 肢体倦怠,嗜卧 常多自利或便溏



湿性重滞 湿邪下注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胃失和降 病机】湿滞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 【治法】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治法】燥湿运脾,
·
·
运用】 【运用】
藿 香 正 气 散
◇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病证的重要方剂 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 ◇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 ◇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
半夏, 不换金正气散;若湿疟,寒多热少, 半夏,为不换金正气散;若湿疟,寒多热少,合小柴 胡汤,为柴平汤。 胡汤, 柴平汤。
【习题】 习题】
◇ 试述平胃散的组方原则
• 藿香正气散A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 主治】外感风寒,
藿 香 正 气 散
湿滞中焦 外感风寒
三 仁
而发热不退,反增谵语,身疼,呕吐等症。 而发热不退,反增谵语,身疼,呕吐等症。试其体温 39.6℃ 脉来濡,舌苔白腻。方用:白蔻仁6g 滑石12g 39.6℃ ,脉来濡,舌苔白腻。方用:白蔻仁6g 滑石12g 杏 薏苡仁12g 藿香6g 厚朴6g 半夏10g 滑石12g 竹叶6g 6g。 仁6g 薏苡仁12g 藿香6g 厚朴6g 半夏10g 滑石12g 竹叶6g。 然病人服药无效,反增口渴心烦.体温升至40℃ 然病人服药无效,反增口渴心烦.体温升至40℃ ,一身酸 40 痛,两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请刘老再诊。切其脉仍 两足反厥冷如冰,病家惶恐,急请刘老再诊。 濡,而舌苔则黄白间杂。湿温为患,明白无误,然前方何为 而舌苔则黄白间杂。湿温为患,明白无误, 不效?思之良久,则又疏一方:苍术10克 生石膏30 不效?思之良久,则又疏一方:苍术10克,生石膏30 克, 10 知母10 梗米15 炙甘草6 上方仅服一剂, 知母10 克,梗米15 克,炙甘草6 克。上方仅服一剂,高热 即退,足温,诸症皆愈。 即退,足温,诸症皆愈。 《刘渡舟验案精选》 刘渡舟验案精选》
清热利湿, 2、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或清热燥湿 清热祛湿 — 适用于湿热诸证 — 代表方:茵陈蒿汤、三仁汤 代表方:茵陈蒿汤、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通利小便, 3、利水渗湿— 通利小便,渗湿消肿 利水渗湿
【 概 述
—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适用于水肿、淋浊、癃闭等。 — 代表方:五苓散、猪苓汤 代表方:五苓散、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4、温化水湿— 适用于痰饮、水肿等。 温化水湿 — 代表方:真武汤、实脾散 代表方:真武汤、 适用于风湿在表证、 5、祛风胜湿—适用于风湿在表证、痹证。 祛风胜湿 适用于风湿在表证 痹证。 —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代表方:
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 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于 水土服者。 水土服者。
•趣记:霍元甲半夜三更指令 陈真捕大腹猪。
• 三仁汤A
·
湿 ·
【主证】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证 主证】
三 仁 汤
湿温初起
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 湿邪阻遏,卫阳郁闭:头痛恶寒; 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 湿阻气机,湿困脾胃:胸闷不饥; 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湿遏热伏:午后身热(身热不扬); 湿邪为患:身重疼痛,口不渴, 湿邪为患:身重疼痛,口不渴,面色淡 苔白浊腻,脉濡。 黄,苔白浊腻,脉濡。
湿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重热轻,湿重热轻 病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湿重热轻,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治法】宣畅气机,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方解】 【方解】
三 仁
君:杏仁-- 宣利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 杏仁-- 宣利上焦肺气, 白蔻仁-- 芳香化湿, 白蔻仁-- 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薏苡仁-- 利湿清热, 薏苡仁-- 利湿清热,疏导下焦
功用】 解表化湿,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藿 香 正 气 散
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 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化 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 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又健脾补 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 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
君: 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 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
藿 香 正 气 散
臣: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佐: 陈皮、桔梗、大腹皮-- 理气化湿,使气化则湿亦化 陈皮、桔梗、大腹皮-- 理气化湿,
, 也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功用】 宣畅气机,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三 仁
【配伍特点】 配伍特点】
药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 药用轻灵宣畅利窍之品,集芳香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 湿于一体。 湿于一体。 宣上畅中渗下,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 宣上畅中渗下,使上焦津气畅行无阻,中焦水湿运化自如, 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 下焦湿邪自有出路,体现了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的立方宗 旨。
宣上 畅中 渗下
三仁分入三焦,开肺中寓助脾运,健脾中兼渗湿。 三仁分入三焦,开肺中寓助脾运,健脾中兼渗湿。 如此,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 如此,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淡渗 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 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湿祛热清
·
湿 ·
【方解】 方解】
三 仁 汤
君:杏仁--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亦化 杏仁--宣畅上焦肺气, 白蔻仁-- 芳香化湿, 白蔻仁-- 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薏苡仁-- 利湿清热, 薏苡仁-- 利湿清热,疏导下焦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方解】 方解】
平 胃 散
君: 苍术-- 辛苦温燥,尤善燥湿运脾 苍术-- 辛苦温燥, 臣: 厚朴-- 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厚朴-- 行气化湿,
苦辛温燥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 二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 脾气健运。 脾气健运。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 概 述
“开鬼门,洁净府” 开鬼门,洁净府” 开鬼门 汗 化 治法 利 下 燥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分类、 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 概 述
芳香化湿, 1、化湿和胃— 芳香化湿,辟秽化浊 化湿和胃 — 适用于中焦湿浊内阻证 — 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代表方:平胃散、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运用】 运用】
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 本方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湿重于热之证。 辩证要点:午后身热,头身重痛,胸闷不饥,苔白不渴, 辩证要点:午后身热,头身重痛,胸闷不饥,苔白不渴, 脉弦细而濡。 脉弦细而濡。 加减运用: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 加减运用: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甚者,可加藿香、薄 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若湿温病热重于湿,症见身热,汗出,舌红苔白腻, 若湿温病热重于湿,症见身热,汗出,舌红苔白腻,方用 白虎加苍术汤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恶寒发热,头痛 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胸膈满闷 升降失常:霍乱吐泻,脘腹疼痛, 湿浊之象: 湿浊之象:舌苔白腻
病机】湿滞内阻, 【病机】湿滞内阻,复感风寒 治法】解表化湿, 【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方解】 【方解】
苦辛温燥
功用】 燥湿健脾, 【功用】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
湿 ·
运用】 【运用】
平 胃 散
◇ 本方“苦辛芳香温燥”,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本方“苦辛芳香温燥” 为治疗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湿滞脾胃之基本方 ◇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 辨证要点:脘腹胀满,食少体倦,苔白腻而厚。 ◇ 临证运用:若湿浊中阻,复感风寒之吐泻,加藿香、 临证运用:若湿浊中阻,复感风寒之吐泻,加藿香、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使用注意
Fra Baidu bibliotek
【 概 述
1、要密切联系脏腑(肺、脾、肾)。 要密切联系脏腑( 2、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 常配伍理气药, 气化湿亦化” 3、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阴亏体虚、孕妇应慎用。 药多辛燥或渗泄,易于伤阴,阴亏体虚、孕妇应慎用。
苔白腻, 【主证】湿滞脾胃证 苔白腻,脉缓 主证】
理气和胃 宣利肺气 下气利水
【方解】 方解】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君: 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芳香内化脾胃之湿浊 藿香--辛温解在表之风寒,
藿 香 正 气 散
臣: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和胃 紫苏、白芷-- 解表散寒,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 半夏曲、厚朴--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佐: 陈皮、桔梗、大腹皮-- 理气化湿,使气化则湿亦化 陈皮、桔梗、大腹皮-- 理气化湿, 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 白术、茯苓-- 健脾祛湿,以助脾胃运化之功 生姜、大枣-- 调理脾胃 生姜、大枣--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甘草--
水(饮)湿病证
·祛湿剂 祛湿剂· 祛湿剂
【 概 述
水湿
风湿痹证 外湿 湿温初起 湿滞脾胃 内湿 水饮内停 湿郁化热
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肢体沉重,关节疼痛,肿胀, 或伴恶寒发热
脘腹胀满、疼痛, 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 痰饮、 痰饮、水肿 黄疸、 黄疸、淋证
立法依据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以苦燥之
·
湿 ·
【主证】湿温时疫证 主证】
甘 露 消 毒 丹
湿温时疫
湿热交蒸: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湿热交蒸:身热倦怠,肢体酸楚; 热毒上壅:咽颐肿痛,口渴; 热毒上壅:咽颐肿痛,口渴; 肝胆失于疏泄:身目发黄; 肝胆失于疏泄:身目发黄; 湿热下注:小便短赤,甚或淋浊; 湿热下注:小便短赤,甚或淋浊; 邪在气分: 邪在气分:舌苔或白或腻或黄
宣上 畅中 渗下
治湿不利小便,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臣:滑石、通草、竹叶-- 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滑石、通草、竹叶-- 甘寒淡渗, 佐: 半夏、厚朴-- 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半夏、厚朴-- 辛开苦降,化湿行气, 使: 甘澜水--甘淡质轻,有利渗湿 甘澜水--甘淡质轻, --甘淡质轻
“ 其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