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重要考点“王安石变法”练习题

(模拟试题)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重要考点“王安石变法”练习题
(模拟试题)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重要考点“王安石变法”练习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重要考点“王安石变法”练习题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重要考点“王安石变法”练

习题

王安石变法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试中,除了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外,还以简答题和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各位考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且在考试中往往会考查变法的具体措施。为了加强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精选了几道习题,辅助同学们的备考。

二、典型例题

1.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青苗法、募役法

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免役法、更戍法

D.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积贫的局面,这表现在()。

①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开辟了许多荒地④国库充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

A.均输法

B.青苗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4.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

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5.王安石说:“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列举王安石的治财之“道”。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保兵知警守”属于保甲法的作用,“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说明和农田水利的措施相符,故B正确;青苗法属于贷款给农民,与材料信息无关,A错误;免役法属于免除赋役方法,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错误;将兵法属于训练军队方法,与材料信息无关,D错误。本题选B。

2.【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使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故①正确;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政府奖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故②③都正确;王安石变法以“理

财”为中心,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故④正确。故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均输法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故A正确;青苗法指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无法体现“节约开支方式”,排除B;市易法是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有所增加,不符合“节约开支方式”,排除C;方田均税法是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无法体现“节约开支方式”,排除D。故本题选A。

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为了改变学子“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状况,在变法中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故D项正确;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和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B错误;从北宋初期开始,科举制就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故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5.【参考答案】

王安石制定了“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役法”、“均输法”。

王安石变法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考试中,除了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外,还以简答题和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各位考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且在考试中往往会考查变法的具体措施。为了加强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精选了几道习题,辅助同学们的备考。

二、典型例题

1.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青苗法、募役法

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免役法、更戍法

D.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2.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积贫的局面,这表现在()。

①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②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开辟了许多荒地④国库充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

A.均输法

B.青苗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4.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

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5.王安石说:“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列举王安石的治财之“道”。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保兵知警守”属于保甲法的作用,“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说明和农田水利的措施相符,故B正确;青苗法属于贷款给农民,与材料信息无关,A错误;免役法属于免除赋役方法,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错误;将兵法属于训练军队方法,与材料信息无关,D错误。本题选B。

2.【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措施,使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故①正确;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政府奖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故②③都正确;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故④正确。故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均输法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

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稍稍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故A正确;青苗法指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无法体现“节约开支方式”,排除B;市易法是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有所增加,不符合“节约开支方式”,排除C;方田均税法是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无法体现“节约开支方式”,排除D。故本题选A。

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为了改变学子“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的状况,在变法中规定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故D项正确;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和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B错误;从北宋初期开始,科举制就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故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5.【参考答案】

王安石制定了“富国之法”,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役法”、“均输法”。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逐字稿万能模板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罗马法的发展与起源》 2、内容: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名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随看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显然,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为统治如此庞大的国家,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编幕法典,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为巩固统治,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 (2)围绕万民法设置两个提问。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教材设计逐字稿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帝国元首奥古斯的一段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呢?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教学。 环节二:新课讲授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0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真

2020上半年xx教师资格面试真 题:红军长 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历史《红军长征》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对老红军的采访视频,师生共同观看,通过老红军的视角感受长征。 学生畅谈感想,之后教师提问:长征是如何开始的?又经历了哪些艰难的历程?从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背景 教师提问:红军长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的?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总结。 学生发表各自看法,教师总结: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是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二)过程 1.长征历程 教师课件展示红军长征的示意图,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示意图归纳整理红军长征的历程。之后师生共同总结长征经历时间及重要的战役。2.遵义会议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明确军事上是辨明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领导,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强调遵义会议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意义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长征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要求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并发表观点,之后师生共同归纳: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③革命新局面开始。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xx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作业:阅读一本关于长征的回忆录。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参考答案】 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毛泽东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上,在军事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在组织上是改组党中央的领导,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决了军事最高指挥权的问题。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作了分工,毛泽东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随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指挥全军,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党中央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军队取得长征胜利。因此,我们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说一说利用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2、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3、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⑵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⑵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⑵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通过三个探究让学生全面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探究一回忆本专题第一课的内容和本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归纳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探究二从背景中总结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变法的指导思想。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宋史·司马光传》思考: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并从论战中反映出变法的什么特点?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初步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及积极意义。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掌握,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变法过程中,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不同的反响。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真题及答案 ◇本卷共分为4大题32小题,作答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单选题] 《左传·隐公六年》载:“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这里的“礼”指的是()。 A.相邻国之间有救援赈灾的责任 B.诸侯对周王有提供粮食的义务 C.已经出现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 D.王权衰落致使诸侯国放弃义务 【答案】B。解析:诸侯有对周天子朝觐述职、缴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的义务。材料中鲁公为周天子向各国求粮,其行为就是履行诸侯义务。A、C两项不符合题意,在题目中看不出这时存在邻国互助赈灾和买卖粮食的商业行为。D项说的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不是“礼”。 2 [单选题] 战国时期,梁惠王问一位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答案】B。解析:墨子强调“兼爱”“非攻”,故A选项错误。孟子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看作是一对矛盾,强调要“贵义贱利”,与题目材料内容一致,故B正确。庄子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故C选项错误。苟子的义利观是重利、更重义,不符合题目中的材料。 3 [单选题] “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和《明太祖实录》中的“光武”“开元”“太祖”依次分别是()。 A.尊号谥号庙号 B.谥号庙号年号 C.庙号尊号年号 D.谥号年号庙号 【答案】D。解析:谥号是后人根据皇帝生前的功绩创制的,“光武”是汉朝后人给出的。年号是皇帝在位年间用的纪年年号,“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庙号则是后人祭祀时候用的。 4 [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唐代名窑的瓷器,被诗人陆龟蒙赞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它产自()。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高中语文面试历年试题集 人教版《必修一》 【阅读欣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2.雨巷.再别康桥 3.大堰河---我的保姆 【2016年1月】 1.大堰河的一个片段要求:(1)朗读,注意音调、语速、感情(2)分析“紫色的灵魂”的含义。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 6.鸿门宴 【2016年1月】 1.荆轲刺秦王中要求:对易水送别进行赏析。 2.烛之武退秦师要求:分析“之字:的三种用法。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8.小狗包弟 9.记梁任功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10.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11.包身工 12.飞向太空的航程 【表达交流】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3.人性光辉写人要突出个性 4.黄河九曲写实要有点波澜 5.朗诵 【梳理探究】 1.优美的文字 2.奇妙的对联 3.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1.《论语》 2.《大卫.科波菲尔》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 3.囚绿记 【2016年1月】 1.荷塘月色要求:叠词表现力,分析荷塘月色中某一段叠词的作用,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叠词的效果。 2.故都的秋,秋槐图分析。学生将本段概括为落蕊轻扫,让你修改并说明理由,抓住关键字词,句子分析。 3.故都的秋的练习三,列举写秋的诗,鉴赏其中一首。 第二单元 4.氓.采薇 5.离骚 6.孔雀东南飞 7.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 【2016年1月】 1.孔雀东南飞给一段话要求:朗诵,分析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家的时候为什么要梳妆打扮。 2.氓 (1)赏析余冠英翻译的《氓》的现代诗歌第一段,要求:指导学生将这篇古文翻译成现代诗歌。 (2)氓中兴的修辞手法。 3.采薇要求:朗读,找出重章叠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2016年1月】 1. 兰亭集序要求不详。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2.我有一个梦想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16年1月】 1. 有一个梦想要求:分析排比句语势。

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积贫、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缘故;; 2、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故和教训; 3、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关心学生逐步把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 【知识导学】A级(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 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止和破坏;王安石提出“”的思想,坚持变法;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做了宰相,废止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摸索探究】B级1、阅读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什么缘故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如何样? (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 (2)变法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阻碍。阶级不同(或集团利益不同),对变法就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文彦博代表了守旧保守势力,变法必定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锐意改革的革新派,主张变法,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期望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宋神宗支持变法。 C级2、分析变法失败的缘故 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剂,并没有从全然上解决封建社会的要紧矛盾;②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理念违抗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③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猛烈反对;④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⑤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坚决 C级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2)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3)关怀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知识导学】A级(二)、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 1)课程目标 2)知识与能力 3)强调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4)认识;理解;掌握 5)| 6)过程与方法 7)强调历史认识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 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是课程目标的闪光点 8)通过……的过程,知道/了解/掌握/进一步掌握…… 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11); 12)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 度 13)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 价值的统一 14)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包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感 15)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16)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17)) 18)陈述性知识+树立正确意识/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和文明特征间的关系 19)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 20)唯物史观 21)全球史观 22)文明史观 23)】 24)现代化史观 25)比较史观 26)高中历史教学史学方法 27)人本主义史学观点 28)科学主义史学观点 29)^ 30)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 31)史料问题 32)分类 33)文献史料: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地方史等;以电子媒体为载体,如数据库等 34)实物史料:历史人类的遗存,如遗迹、遗物、遗址等、 35), 36)口述史料:神话故事、回忆录、史诗 37)历史教学引用文献资料 38)作用 39)作为补充材料,丰富教科书的内容,说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

王安石变法背景导学案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理清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 理解改革的必要性; 2、通过自主学习准确说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北宋中期形成 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从而认识到改革迫在眉睫; 3、复述庆历新政的内容,总结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并比较其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加深对 改革背景的理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 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识导学】 A级(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激化 激化的原因:、、、 激化的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2)民族矛盾激化(见教材资料回放) 原因:;表现:; 【思考探究】 B级1、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知识导学】 A级(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集中军权:①杯酒释兵权; ②枢密院有,统兵将领有无,互相牵制; ③实行更戍法; 集中行政权: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分行政权、枢密院分军事权、三司分财权)(2)、负面影响 ①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局面; ②,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局面。 【思考探究】 B级 1、分析三冗产生的原因 冗官原因: 影响: 冗兵原因: 影响: 冗费原因: 影响: C级 2、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有何利弊? 利 弊 【知识导学】 A级(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 背景:;目的:; 措施:规定定期考核业绩;严格制度;改革;慎选地方官吏;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中心措施:;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思考探究】 B级 1、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C级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与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 【本课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本课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当堂检测】 (A级)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杯酒释兵权”的皇帝是 A.宋太祖B.宋太宗 C.宋仁宗D.宋神宗 2.北宋中期以后,土地大量兼并的最直接影响是 A.农民反抗斗争不断B.大地主、大官僚的出现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包含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高中历史教学应具备的史学素养和两大通史。这一部分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布在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中,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涉及的都是历史学科知识;从试题分值分布情况来看,选择与非选所占分值较近;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及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章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理论 考纲要求: 1.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2. 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考点呈现: 1.本章内容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内容考查重点是高中历史课程新特点和高中历史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等。 第二章中国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中国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客观题、主观题等多种形式来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重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述分析等。 3.本章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 第三章世界史 考纲要求: 1.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掌握世界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考点呈现: 1.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 2.本章知识考查重点有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改革、科技革命、国家关系等重大历史史实。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说课方法与技巧.docx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说课方法与技巧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的“说课”:是教师按照说课的课题,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教研员、评委或同行教师及其他听众,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系统地阐述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与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主要是指教师用各种信息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进行阐述,“课”——主要是指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般以一节课为单位作为说课的特定的教学内容。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在主要内容上都是一致的 (2)不同点——内涵不同:在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方面,说课显然要比备课更深入、透彻、细致。——对象不同:说课是预想中的“学生”。 ——目的不同:说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学会反思、改进和优化备课,它是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的。 ——要求不同: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解答“为什么这样教”。 (2)对象不同: (3)时间要求上不同:说课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职称评审时的说课时间一般为10分钟。 (4)灵活性不同:说课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以上我们可以知道,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而言,它是一种教学改进和优化活动,对于上课而言,它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过程 三、说课的类型 常见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导学案) 【导语分析】 本专题学习中国古代第三次重要变法,即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不同于前两次的是这次变法发生在封建王朝中期,是一次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的自救改革。结合导语,需明确以下三个方面: 一、宋元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晚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并立→ 南宋与金的对峙→元朝重新统一全国; 二、宋朝时期的历史特征:经济方面:①经济重心南移、改变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 ②商业取得重大突破,打破时空限制、出现最早的纸币;③棉纺织业兴起、棉布开始成为重要衣料;政治方面:①极力强化中央集权、形成三冗、国家积贫积弱;②与辽和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战争频繁;文化方面:①三大发明取得划时代成就、影响深远;②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重树统治地位;③世俗文学艺术勃兴、诗词戏剧成就斐然。 三、北宋中期的两次改革:宋仁宗任用范仲庵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中心(史称“庆历新政”);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核心。 【学习目标】 1.了解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原因及结果; 2、掌握积北宋中期贫积弱局面的表现及成因; 3.理解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与积贫积弱局面的联系; 4.掌握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失败原因。 【基础梳理】 一、兵虚财乏→形成“三冗”局面、加剧财政危机 1、形成根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许多弊端。 原因:①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割据和分裂混战,给了北宋统治者深刻教训; ②北宋政权是武将发动兵变而建立,为避免兵变重演、急需加强中央集权。 目的:防止地方割据和分裂; 表现:将地方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全部收归中央; 结果:一方面基本铲除了武将专权和地方割据的基础、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另一方面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种下积贫积弱祸根。 2、弊端表现:形成“三冗”局面 ⑴集中军权造成“冗兵”:①国家每逢灾年就将编入军队(“募兵养兵”赈灾安民);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______(“强干弱枝”);③在边防大量屯兵以防止_____和____ 的侵扰。上述三种因素造成军队人数激增,形成“冗兵”局面。 其它军事措施:①军事布署上实行“、”(含义:强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军; 强化京师布防、削弱地方军力);②削弱禁军将领的军权、设枢密院牵制(禁军将领只有统兵权、枢密院掌调兵权);③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轮换驻防、频繁调动。后果:①造成地方和边防的防务力量薄弱;②造成“兵不识将、”的局面,军队缺乏系统训练、又不利于军事指挥,削弱军队战斗力。 ⑵改革官制造成“冗官”:①“定官不定员”、实行一职____;②“重文轻武”、大大增加的名额;③通过_____授官大量授予官职。上述三个原因导致官员人数激增、官僚机构庞大,形成“冗官”局面;同时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和推诿,导致效率低下、整治腐败。 ⑶“冗费”加剧财政危机:①“冗官冗兵”导致_____和__ __开支庞大;②大兴土木的费用;③_____开支不断增大;④每年给辽和西夏缴纳“_____”。结果:政府开支浩大、入不敷出,导致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三冗”局面产生的根源:北宋初年的措施;从反面说明改革要精兵简政。 二、内忧外患→农民起义与辽夏威胁加剧政治危机和边防危机 1、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含义:“积贫”是指财政困难、国穷民贫;“积弱”是指军队战斗力弱、无力应付边患危机; “积贫”的原因:①主因:宋初加强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导致政府财政困难;②政府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剧土地兼并,国家税收大量流失;③统治阶级花天酒地、挥霍浪费大量财富;④沉重的赋役和地主的盘剥,造成人民十分贫困,民贫又加剧国穷。 “积弱”的原因:①极力限制武将不利于其发挥军事才能;②更戍法使兵将分离不利于军事指挥;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导致地方和边防防务薄弱;④“募兵”救灾导致的军队素质低下。 根源: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 后果:内不能镇压、外无力抵抗的侵扰,政治危机与边防危机交织。 2、内忧的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原因:⑴政府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②政府的赋役负担沉重;③官僚和豪强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3、外患的加剧:对北方边境的侵扰: ⑴宋辽的战和:①最初宋太宗主动攻辽:目的在于将契丹势力赶到长城以外;②后因攻辽失败转为被动防御;③澶洲之战:1004年辽大举南下攻宋,打到黄河岸边的澶洲;④澶渊之盟:澶洲之战虽然宋军胜利,统治者却以胜求和,订立屈辱的“澶渊之盟”,每年给辽纳“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匹。 ⑵宋夏的战和:西夏对宋曾发动三次大规模军事进攻、北宋屡战屡败;被迫与西夏议和,每年纳“_______”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结果:没有解除辽和西夏的威胁、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加剧政府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 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揭开改革变法的序幕: 1、背景:①对_____战争的惨败加重了社会危机;②有远见的官僚要求________革新弊政。 2、方案:地主阶级士大夫范仲庵、富弼等上奏《》 3、时间人物:宋仁宗任用为参知政事,实施改革,史称“________”; 4、目的:克服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改革; 5、主要内容(中心问题):_________:精简官僚机构、裁汰官员。 6、结果:历时仅就宣告失败,宋仁宗下诏废除新法、罢免革新派。 原因:①触犯保守派官僚贵族利益遭到激烈反对;②变法决心动摇。 (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名言、表达忧国忧民情怀)7、影响:它揭开了北宋____ __、___ ____的序幕。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中地理篇(20200511231945)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一一地理学科知 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沿490N 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 1?3题 1?上图所示区域中,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2?图中④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 暴风雪 4 000 3 ()00 2 000 I 000 哥 J20° I1IT 100° 90" sir 降岸tt/nvn 2 000 1 000

B 飓风 C. 沙尘暴 D. 酸雨 3. 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地比⑥地多地震,且①地比⑥地大陆架狭窄 B. ②地因西风溯河而上受山地抬升,降水量较大 C. ③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⑥地渔业资源丰富 D. ④地和⑤地均是以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 °E , 40 °N )起飞,7 小时后途经a 地 (165 °W ,67 °N )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 °W ,42 °N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4?5题。 ----- --- ----- - - i W ------------- ----------- --------------------------------- 产、J; * - f 九 -A 一釘孙—一 ______________ _ ——_ £十=」 / —」 ■■ 二 — ? * X T 、 图例 J* f 」 ■ V J * — * ** £ < 广、J 加 J h / E * -j_ ,, ■ * * . ■ * ■ >s, 一飞 廿路线 「 』 -八.L .■ 云.、乙七卜 ?-込* 也?城市 -9 才干 * i -, 0 4 1 4. 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 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

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恰当地确定并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 2.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准确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4.能够对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能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及完整的教学环节。 5.能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6.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历史教学资源。 (三)教学实施 1.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能够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述历史教学内容,对历史概念进行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及意义,合理地对历史进行评析。 4.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

2019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卷及答案(2)

2019上半年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试题(2) 一、高中历史《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题目来源:5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面试考题 1.题目: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2.内容: 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事实上,古代帝国的富强和繁荣是以农耕者的艰辛劳动为基础的。 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说,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给国家。古代中国赋税的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地方政府也往往巧立名目,层层摊派,搜刮民财。“征发无度”“无有定准”的赋税征收,使得农民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户除了向专制王朝缴纳赋税外,还承受着沉重的徭役负担。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这些工程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

墓工程等。秦王朝修建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调用工役多至70万人。服役者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朝廷的督责又非常严厉,因此劳役人员的死亡率很高。秦代修筑长城的劳役人员中,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二;隋代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中,劳役人员死亡率也高达百分之四五十。历代各种繁重的杂役,常常令农民无法忍受。 沉重的赋税往往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过度征发的徭役,又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这都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有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置。 (3)围绕沉重的赋税至少设置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4)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实行过的赋税制度(至少三个)。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应遵循哪些原则?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和整合课程教学资源、通过材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营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发表看法;通过由易而难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通过分组讨论、体验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并能独立评判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理解和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学习改革勇于改革、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居安思危的历史责任感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的理解和对变法的总体评价,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实质。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设置、设疑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教师创设情 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分组讨论、参与互动、体验感受、师生 交流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利用《杨家将》的故事导入,提问为何杨家将经常和边疆民族的战争连绵不断,这些战争的结果如何?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提示: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原则布置兵力,造成边患迭起。从而再引入“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局面的教学。 讲授新课: 一、变法的背景:(假设你生活在北宋宋仁宗时期,请分别站在农民、军人、政府官员的立场上分析你的幸福指数有多少) 1、——“三冗”问题与积贫积弱展示让人震惊的几个数字 投影1 北宋官员人数,士兵人数,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宋真宗1万17万24万;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116万;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宋仁宗宋英宗宋真宗91万126万宋英宗宋仁宗宋英宗所出无余剩2408万余贯欠缺1500万余贯 投影2: 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 (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 (1041—1044) 商税 450万贯 1975万贯 酒税 428万贯 1710万贯 盐税 355万贯 71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投影3: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投影4: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问题探究:从以上一组材料中,你感觉当时北宋的统治出现了哪些问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2018下高中历史真题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一份中国考古报告中写道:“陶器,除支座外,均为以稻草茎叶、稻壳为羼和料的夹碳黑陶。”由此可推断出土这种陶器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汉书》载:“诏贤良曰:‘……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在历史上,自率部曲百余家,冶铸兵器,渡江作战,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的事件是()。 A.祖逖北伐 B.恒温北伐 C.张浚北伐 D.岳飞北伐 4.农业著述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历史文献属于该分类的是()。 ①《沟洫志》②《齐民要术》 ③《水经注》④《氾胜之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唐朝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明经、进士 B.秀才、进士 C.明经、明法 D.明法、明书 6.苏轼诗曰:“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下列书法作品中为“颜公”创作的是()。 7.两宋时期,风俗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影响的扩大 C.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D.民族文化交流的加强 8.《新元史》记载:“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汉人南人贰之。”此处的“汉人”指的是()。 A.所有的汉族人 B.随蒙古人西征的汉族人 C.原南宋统治下长江以南的汉族人 D.原辽、金统治下的汉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 9.古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10.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下列使战胜国感到最不满意的是()。 A.中国赔款数量太少 B.“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C.鸦片贸易未合法化 D.中国市场开放程度有限

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Word版含答案(1)

预习导航 梁启超说,“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 安石)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 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 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 知识点一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 (2)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知识点二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 (1)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借贷,这样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2)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工程。 (3)免役法(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4)市易法: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5)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田亩多少、好坏征税。

(6)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的原则。 自主思考王安石的理财措施分别是针对哪些社会问题提出的? 提示:(1)青苗法是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百姓的高息盘剥提出的。 (2)农田水利法是针对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问题而提出的。 (3)免役法是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而提出的。 (4)市易法和均输法是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而提出的。 (5)方田均税法是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而提出的。 知识点三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农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2)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3)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领军队。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自主思考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会产生怎样的改革成效? 提示:(1)保甲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但减少了军费的开支,有利于抵御西夏的进攻。 (2)保马法:提高了马匹的数量和质量,节省了政府的开支。 (3)将兵法:有效防范了更戍法带来的弊端,使兵有常将,将能识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军器监的设立改善了武器的质量,提高了数量。 总之,王安石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弱局面。 知识点四取士之法 1.目的: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制造舆论。 2.内容 (1)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2)整顿太学,设专门学校培养人才。 (3)惟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