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
内容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与我们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关键词:传统节日古诗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词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以“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春节。它是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内容和仪式最多、节日感最强的一个节日。唐孟浩然《除夜有怀》“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从中就可看出唐代时家家户户有守岁的习俗,只是这首诗写的比较凄婉。而他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写于他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之前,诗人借农人祝福新年的吉祥来预祝自己的好兆头。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写出了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的喜庆、热闹的场景,读罢此诗似乎让人听见了那或远或近、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而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却又写出了羁旅在外的游子的除夕夜的凄凉的心情,诗人采用“对写法”,不言自己怎样思念家人,却写故乡亲人如何思念千里之外的游子,这样让人倍感思念之深、之沉、之痛。
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就注定了这是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写出游人如织、彩灯如花的热闹场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头两句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为下文情人的出场渲染出一种柔情的氛围。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他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帮助他度过流亡的岁月,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也有人认为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但不管那种说法在我国的古诗词里都能找到印证。唐代孟云卿《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就反映出了这种民间禁烟火的习俗,当然该诗主要流露的是对百姓穷苦生活的同情。韩?《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生动地描摹出寒食节时皇都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贵,不仅是节日礼俗的真切再现,更是盛世欢歌的具体刻画。宋代文豪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其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
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不仅是诗词园地的珍品,而且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清明节
清明作为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传承的最好,清明祭祖是再忙的现代人都不会忽略的一件事。这可能与杜牧的那首妇孺皆知的《清明》分不开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细雨、牧童、酒店、村落、坟墓、行人……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感染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一切可能都源于一首诗的力量。这首诗给这一传统节日增加了文化内涵。宋人高翥《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诗歌写得有些消极,但却逼真地描绘出清明祭祀的热闹繁忙的场景。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后来
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梅尧臣《五月五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苏轼《浣溪沙》“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表现的是一种人们安居乐业的轻松、浪漫、美好的氛围与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最著名的中秋词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该词不仅写出了月的美和月下思人的感情,更重要的阐释了一种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