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1-2014 热交换器讲解
GB热交换器解读
热交换器管束级别精度提升(主要指钢制) ——Ⅰ、Ⅱ级管束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管束精度主要影响:换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质 量;对壳程流体的无相变传热效率的影响(漏流量) ——NB/T47019.1~8《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 术条件》 TEMA《列管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标准》用在除套管式 换热器以外的所有管壳式换热器中,是对ASME标准 的补充和说明
管板
6.5.1管孔直径允许偏差随换热管进行调整。 6.5.1.8当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钛、铜、镍、锆及其合金换热管 与管板采用强度胀接时,管板的管孔公称直径宜减小0.05~0.1mm。 8.4.1DN≤2600的热交换器管板不宜拼接(新增) 8.4.2a)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焊透结构 8.4.3b)基层材料的待堆焊面和覆层材料加工后(管板钻孔前)的表面, 应按JB/T4730进行表面检测,Ⅰ级合格(不得有裂纹、成排气孔,符 合Ⅱ级缺陷显示) 8.4.4管板管孔偏差要求 a)允许有4%的管孔上偏差超出表中相应值的50%(0.15mm) b)抽查不小于60°管板中心角区域内的管孔,未达到a)要求时100%检 查。(100%检测为新增)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6.6.4内孔焊(新增) 适用于大口径换热管
其他
增加了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要求 修订了单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双管板设 计计算 增加振动计算
GB/T151-2014《热交换器》是一个什 么样的标准,具有怎样的地位?
相关标准 GB150-2011《压力容器》
下列容器不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内: a) 设计压力低于 0.1MPa 且真空度低于0.02MPa 的容器; b)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管辖的容器; c) 旋转或往复运动机械设备中自成整体或作为部件的受压器室 (如泵壳、压缩机外壳、涡轮机外壳、液压缸等); d) 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容器; e) 直接火焰加热的容器; f) 内直径(对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的最大几何尺寸,如: 矩形为对角线,椭圆为长轴)小于 150mm 的容器; g) 搪玻璃容器和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容 器。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宣贯资料
三.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3总则(参见GB150)
与GB150相同的内容略去,只介绍换热 器因有管、壳程而造成的特殊要求。
16
三.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注意 GB151《管壳式换热器》分类与GB150一样,是遵循“容 规”的规定,但因其是二腔容器(管程和壳程),故分类、 设计与制造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二腔应分别按各腔的设计参数进行划类,并分别提相应 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的要求; b) 换热器总类别,应以两腔中高的类别确定; c)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按照管、壳程不同的类别分别进行设 计时,对同时受管、壳程介质作用的受压元件及用同一螺柱 连接的管、壳程法兰,应给予特别的考虑。
14
三.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超出适用参数范围的处理办法
超出GB151适用参数范围除可以按照 力分析法进行设计外,GB151还规定了可以 按照GB150用“验证性液压试验”和“用可 比的已投入使用的结构进行对比经验设计” 方法来进行设计,但这必须要由全国锅炉压 力容器标委会审定认可。
7
二.国内换热器及相关标准概况
换热器用管材标准
1)GB/T1527《銅及铜合金拉制管》 2)GB/T3625《热交换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 3)GB/T3639-2009《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代替2000年版,10、20、16Mn可作换 热管,其外径允差可达到国外标准同类水平) 4)GB5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2008版冷拔(轧)无髙精度管,但其普通级外径精度 已达95版高级的要求] 5)GB6479《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 6)GB/T6893《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 7)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8)GB/T8890《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无纯銅) 9)GB/T994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10)GB13296《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11)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12)GB/T××××《锅炉、热交换器用焊接奥氏体钢管》-报批中 13)GB/T××××《髙效换热器用特型管》(含:T型槽管、波纹管、内波外螺纹管、内 槽管)-报批中 14)JB/T××××《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正在制订中
管壳式换热器2018.8.8最新
管壳式换热器2018.8.8最新GB151/T-2014 管壳式换热器王荣贵2018年7⽉GB151/T-2014 管壳式换热器1.概述热交换器是⼀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油、化⼯、冶⾦、电⼒、轻⼯、⾷品等⾏业普遍应⽤的⼀种⼯艺设备。
它在⽯油化⼯装置中占总设备数量的40%左右,占化⼯建⼚总投资的30~45%。
它的先进性、合理性和运转可靠性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成本。
在⼯业⽣产中,为了⼯艺流程的需要,有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不同换热过程的热交换器,由于使⽤的条件不同,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有时它作为单独的⼯艺设备,有时则把它作为某⼀⼯艺设备中的组成部分,如氨合成塔下部的热交换器,精馏塔底部的再沸器等。
尽管换热器的型式和类别多,衡量它是否完善的标准是相同的:换热效率⾼,流体阻⼒⼩,强度⾜够,结构可靠,设备紧凑;便于制造、安装及检修;材料节省,成本低。
要全⾯满⾜上述要求是不可能的,为了适应各种特定的⼯艺条件,⽽产⽣各种类型的热交换器。
如管壳式换热器虽不及板式换热器等⾼效换热器结构紧凑,换热效率⾼,但却具有结构紧固,适应性⼤,制造⼯艺成熟,材料范围⼴等优点,⽆论国内还是国外,它在所有热交换器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GB/T151-2014中的管壳式热交换器结构设计、材料及主要部件的强度计算。
GB151 -1999《管壳式换热器》从颁布实施到2014年间,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技术进步显著,新技术、新⼯艺不断涌现;⽯化装置的⼤型化、⾼参数化,促使设备⼤型化、⾼参数化;资源、能源紧缺,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盾突显,节能减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外热交换器标准规范技术内容变化幅度较⼤。
为适应这些变化,全国锅炉压⼒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9年提出修订⼯作规划,2GB/T151标准制定原则2.1与TSG 21-2016《固定式压⼒容器安全技术监督规程》相协调GB/T151-2014当时制定时是按照特种设备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架构的要求进⾏的,即按TSG R0004《固定式压⼒容器安全技术监督规程》规范压⼒容器安全基本要求制定的。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作者: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15年第06期《热交换器》标准编号:GB/T 151-2014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制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并规定了管壳式热交换器材料、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及安装、使用的要求。
本标准的通用要求适用于管壳式热交换器及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本标准的所有内容适用于管壳式热交换器。
本标准适用的设计压力:a)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不大于35Mpa;b)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按相应引用标准确定。
本标准适用的设计温度:a)钢材不得超过GB 150.2-2011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b)其他金属材料按相应引用标准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确定。
本标准中管壳式热交换器适用的公称直径不大于4000mm,设计压力(MPa)与公称直径(mm)的乘积不大于2.7X104。
超出该条范围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可参照本标准进行建造。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热交换器:a)直接火焰加热的热交换器;b)烟道式余(废)热锅炉;c)核能装置中存在中子辐射损伤失效风险的热交换器;d)非金属制热交换器;e)制冷空调行业中另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界定范围:a)热交换器与外部管道连接;b)接管、人孔、手孔等的承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c)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d)直接连接在热交换器上的非受压元件如支座、垫板等;e)安装在热交换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
发布/实施日期:2014-12-05/2015-05-01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修订状况:本标准代替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
标准修订内容:本标准与GB 151-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修订了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适用参数范围;——增加了热交换器传热计算的基本要求;——提高了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尺寸精度要求;——修订了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修订了单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双管板设计计算;——增加了附录A“标准的符合性声明及修订”;——将GB 151-1999附录F“壁温计算”修订为附录B“管壳式热交换器传热计算”;——修订了附录C“流动诱发振动”;——增加了附录D“常见流体的物理性质数据”;——增加了附录E“污垢热阻”;——增加了附录F“金属导热系数”。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GB151-2014设计的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2.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2.1 按照工况划为压力容器类别的换热器,制造单位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相应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2.2 检验主要依据:
2.2.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规》
2.2.2 劳动部门下达的有关技术文件
2.2.3 GB150-2011《压力容器》
2.2.4 GB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
2.2.5 《容规》及技术条件中涉及到的材料、检验、试验等标准。
2.3 检验工作所需的工具与仪器设备超声波测厚仪、观片灯、温度计、焊缝检测器、手电筒、放大镜(5倍以上)、游标卡尺、钢卷尺、三角板、直尺、塞尺、内径百分表、弦线等检测仪器。
3. 检验工艺程序
3.1 检验程序图见图1
图1
3.2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见表1
表1 管壳式换热器检验工艺
续表2
续表3
续表4
续表5
续表6
续表9
续表10。
(整理)gb151-《热交换器》编制说明.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GB150151
A焊接接头包括焊缝、熔合区及热影响区三部分A耐压试验(1)为什么要进行耐压试验a、材料不可能是理想质量,如材料不均匀性,内部微缺陷等。
b、所有接头的不可能都100%无损检测。
c、任何检测方法和仪器都有一定的灵敏度,无法检测出灵敏度以下的微小缺陷,此类缺陷在内压作用下可能产生泄漏,线性缺陷在拉应力作用下可能扩展,从而导致容器渗漏或破裂。
(2)内压容器耐压试验的目的内压容器进行耐压试验的目的包括:a、考察容器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针对可能由内压引起局部失稳的元件);b、监察焊接接头的致密性;c、验证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d、消除或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局部不连续区的峰值应力;e、对微裂纹产生闭合效应,钝化微裂纹尖端。
(3)外压容器的试压目的与内压不同外压容器以内压进行耐压试验,其目的主要是检查焊接接头的致密性和验证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而不是考察容器的外压稳定性。
外压容器的主要失效模式是失稳,对于完全依据标准建造的外压容器,在设计外压下作用下不会产生失稳失效,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外压试验以考察其稳定性。
只需要通过内压进行耐压试验,监察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和发现容易扩展为穿透性缺陷的隐患。
(4)多腔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用常见的夹套容器举例说明U形夹套容器设计参数如下内筒 夹套工作压力MPa 0.3 0.9工作温度℃ 70 140设计压力MPa 0.4 1.0设计温度℃ 80 150液压试验压力 0.5 1.25B内筒计算压力分二种工况组合:以设备内设计压力进行内压计算;以内外最大压力差1.0MPa为计算压力进行外压稳定性校核;C假设内筒经计算许用外压为 1.05MPa,而夹套试验压力为 1.25MPa,说明试压时内筒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按4.6.1.7要求进行:夹套以 1.0MPa压力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再对夹套进行 1.25MPa液压试验,同时要求内筒保持1.25-1.05=0.2MPa以上的压力。
(5)耐压试验的免除问题问题集中在两点:什么情况下耐压试验可以免除,及需采取哪些措施?这里是指新造容器的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免除事实上仅仅针对那些不可能进行耐压试验的现场组焊的大型压力容器,如:催化裂化装置中的有隔热层的大型反应器和再生器;基础不能承受液压试验时水的重量的压力容器等,不能作为一般在制造厂内生产的压力容器不进行耐压试验的依据。
《热交换器》标准宣贯讲义 word版
GB/T 151—2014《热交换器》简介一、修订历程GB/T151作为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中的主要标准和热交换器的基础标准,应与新版《固定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固容规》”)和基础标准GB 150-2011《压力容器》相协调,并体现技术进步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9年提出修订工作规划,并列入国家标准修订计划。
2009年7月召开了压力容器标准体系主要修订协调安排会;2010年4月18日,GB 151修订启动会召开;2011年11月召开了标准草案首次审查会;2012年6月召开征求意见稿审查会,根据审查协调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2年7月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与此同时选择了部分设计、制造、检验单位重点征求意见。
2012年9月-12月,工作组对征求意见进行梳理、处理,形成标准审查稿。
2013年4月召开了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对关键问题进行了充分谈论审查,与会专家原则同意标准审查稿的内容,针对送审稿提出条文意见审查,标准工作组根据会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2013年7月召开了标准报批稿审查协调会,就标准中重点问题进行讨论确认。
2013年9月,形成报批稿。
2014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批准发布。
二、修订原则1、与《固容规》相协调按照特种设备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架构,TSG 80004-2009《固容规》规范压力容器安全基本要求,压力容器技术标准规范产品建造要求,本标准的修订内容应与其相协调一致。
2、与GB 150的关系GB 150《压力容器》标准作为压力容器行业的基础标准,给出压力容器建造的通用要求,包括材料、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等内容。
GB/T 151《热交换器》从属压力容器范畴,其理论基础、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和材料选择、通用制造要求等方面与GB 150相同。
凡属于压力容器的通用内容,本标准不再赘述。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讲义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1999一.适用范围 1.型式固定——P t 、P S 大,△t 小浮头、U 形——P t 大,△t 大*一般不用于MPa P D 5.2>,易燃爆,有毒,易挥发和贵重介质。
结构型式:外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填料函、双填料函式(径向双道) 2.参数41075.1,35,2600X PN DN MPa P mm D N N ≤⨯≤≤。
参数超出时参照执行。
D N :板卷按内径,管制按外径。
3.管束精度等级——仅对CS ,LAS 冷拔换热管Ⅰ级——采用较高级,高级精度(通常用于无相变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 Ⅱ级——采用普通级精度 (通常用于再沸,冷凝和无振动场合) 不同精度等级管束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管板管孔,折流板管孔的加工公差。
GB13296不锈钢换热管,一种精度,相当Ⅰ级;有色金属按相应标准。
4.不适用范围受直接火焰加热、受核辐射、要求疲劳分析、已有其它行业标准(制冷、造纸等)P D <0.1MPa 或真空度<0.02MPa+二.引用标准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围,类别划分*等*按管、壳程的各自条件划类,以其中类别高的为准,制造技术可分别要求。
*壳程容积不扣除换热管占据容积计,管程容积=管箱容积+换热管内部容积。
壳程容积=内径截面积X管板内侧间长度。
2.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界限、载荷、材料及许用应力、各受压元件的结构和强度计算。
3.有关材料标准。
管材、板材、锻件等4.有关零部件标准。
封头、法兰(容器法兰、管法兰)紧固件、垫片、膨胀节、支座等三.设计参数1.有关定义同GB1502.设计压力Mpa分别按管、壳程设计压力,并取最苛刻的压力组合(一侧为零或真空)。
管板压差设计仅适用确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如1)自换热 2)Pt P s均较高,操作又能绝对保证同时升降压。
3.设计温度℃0℃以上,设计温度≥最高金属温度。
0℃以下,设计温度≤最低金属温度。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讲义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1999一.适用范围1.型式固定——P t 、P S 大,△t 小 浮头、U 形——P t 大,△t 大一般不用于MPa P D 5.2>,易燃爆,有毒,易挥发和贵重介质。
结构型式:外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填料函、双填料函式(径向双道)2.参数41075.1,35,2600X PN DN MPa P mm D N N ≤⨯≤≤。
参数超出时参照执行。
D N :板卷按内径,管制按外径。
3.管束精度等级——仅对CS ,LAS 冷拔换热管Ⅰ级——采用较高级,高级精度(通常用于无相变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Ⅱ级——采用普通级精度 (通常用于再沸,冷凝和无振动场合)不同精度等级管束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管板管孔,折流板管孔的加工公差。
GB13296不锈钢换热管,一种精度,相当Ⅰ级;有色金属按相应标准。
4.不适用范围受直接火焰加热、受核辐射、要求疲劳分析、已有其它行业标准(制冷、造纸等)P D<0.1MPa或真空度<0.02MPa+二.引用标准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围,类别划分*等按管、壳程的各自条件划类,以其中类别高的为准,制造技术可分别要求。
壳程容积不扣除换热管占据容积计,管程容积=管箱容积+换热管内部容积。
壳程容积=内径截面积X管板内侧间长度。
2.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界限、载荷、材料及许用应力、各受压元件的结构和强度计算。
3.有关材料标准。
管材、板材、锻件等4.有关零部件标准。
封头、法兰(容器法兰、管法兰)紧固件、垫片、膨胀节、支座等三.设计参数1.有关定义同GB1502.设计压力Mpa分别按管、壳程设计压力,并取最苛刻的压力组合(一侧为零或真空)。
管板压差设计仅适用确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如1)自换热 2)Pt P s均较高,操作又能绝对保证同时升降压。
3.设计温度℃0℃以上,设计温度≥最高金属温度。
0℃以下,设计温度≤最低金属温度。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讲义
管壳式换热器 GB151-1999一.适用范围 1.型式固定——P t 、P S 大,△t 小浮头、U 形——P t 大,△t 大*一般不用于MPa P D 5.2>,易燃爆,有毒,易挥发和贵重介质。
结构型式:外填料函式、滑动管板填料函、双填料函式(径向双道) 2.参数41075.1,35,2600X PN DN MPa P mm D N N ≤⨯≤≤。
参数超出时参照执行。
D N :板卷按内径,管制按外径。
3.管束精度等级——仅对CS ,LAS 冷拔换热管Ⅰ级——采用较高级,高级精度(通常用于无相变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 Ⅱ级——采用普通级精度 (通常用于再沸,冷凝和无振动场合) 不同精度等级管束在换热器设计中涉及管板管孔,折流板管孔的加工公差。
GB13296不锈钢换热管,一种精度,相当Ⅰ级;有色金属按相应标准。
4.不适用范围受直接火焰加热、受核辐射、要求疲劳分析、已有其它行业标准(制冷、造纸等)P D <0.1MPa 或真空度<0.02MPa+二.引用标准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监察范围,类别划分*等*按管、壳程的各自条件划类,以其中类别高的为准,制造技术可分别要求。
*壳程容积不扣除换热管占据容积计,管程容积=管箱容积+换热管内部容积。
壳程容积=内径截面积X管板内侧间长度。
2.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界限、载荷、材料及许用应力、各受压元件的结构和强度计算。
3.有关材料标准。
管材、板材、锻件等4.有关零部件标准。
封头、法兰(容器法兰、管法兰)紧固件、垫片、膨胀节、支座等三.设计参数1.有关定义同GB1502.设计压力Mpa分别按管、壳程设计压力,并取最苛刻的压力组合(一侧为零或真空)。
管板压差设计仅适用确能保证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如1)自换热 2)Pt P s均较高,操作又能绝对保证同时升降压。
3.设计温度℃0℃以上,设计温度≥最高金属温度。
0℃以下,设计温度≤最低金属温度。
热交换器失效分析及工程设计要点
热交换器失效分析及工程设计要点管壳式热交换器是工业装置中大量使用的设备,种类很多。
本文围绕热交换器失效分析及工程设计要点,从热交换器失效分析、热交换器工程设计要点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热交换器实效和设计等问题。
标签:管壳式热交换器;管板;失效分析一、前言管壳式热交换器是工业装置中大量使用的设备,根据温度、压力、介质等使用条件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或称固定式热交换器)、浮头式热交换器、填函式热交换器、U型管换热器等。
GB/T151《热交换器》为热交换器基础产品标准。
二、热交换器失效分析1.压力容器失效分析GB/T151《热交换器》的绝大部分内容适用于金属制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时遵循GB/T150要求,设计人员应考虑容器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失效模式,并提出防止失效措施。
国际标准ISO16528-1:2007boilers and pressure vessels将压力容器的失效模式归纳为三大类、13种。
GB/T150着重考虑了其中的5种失效模式,分别是脆性断裂、韧性断裂、接头泄露、弹性或塑性失稳以及蠕变断裂。
对于腐蚀失效模式,由于工程应用中腐蚀情况差别极大,因此GB/T150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法。
GB/T30579-2014《承压设备损伤模式识别》提出了承压设备的损失模式和识别方法,给出了25种常见介质或類型的腐蚀减薄及其主要预防措施,有助于设计人员对损伤、腐蚀失效模式的考虑。
2.热交换器失效分析的考虑管壳式热交换器作为热交换设备,通常拥有两个独立的受压腔室,因此与一般的单腔室压力容器相比,增加相关受压原件失效的考虑。
管板和换热管连接接头失效的考虑。
该接头若失效会造成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混合,可能会产生较大危害,因此需进行考虑。
管板和换热管两侧的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不同,这个特点应纳入其失效模式的考虑中,如两侧的压差较大、温差较大,可能导致的超压力失效或刚性不足。
三、热交换器工程设计要点1、工艺设计要点工艺设计的原则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换热性能。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讲解
热交换器戴季煌热交换器2015.01第一部分GB151-20141. 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1.1提出了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也就是适用于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
并对安装、使用等提出要求。
1.2规定了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所依据的标准。
2. 范围:GB151-201X《热交换器》规定公称直径范围(DN≤4000mm,原为2600mm)、公称压力(PN≤35MPa)及压力和直径乘积范围(PN×DN≤2.7×104,原为1.75×104)。
并且管板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许多简化假定不符合。
也给制造带来困难。
TEMA控制壳体壁厚3〞(76mm)、双头螺柱最大直径为4〞(102mm)。
3.术语和定义3.1公称直径DN3.1.1卷制、锻制、圆筒以圆筒内直径(m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1.2钢管制圆筒以钢管外径(m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2公称长度LN以换热管的长度(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 形管的直管段长度。
3.3换热面积A3.3.1计算换热面积换热面积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以二管板内侧的换热管长度来计算换热面积,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m2);对于U形管换热器,一般不包括U形管弯管段的面积。
当需要把U形弯管部分计入换热面积时,则应使U形端的壳体进(出)口安装在U形管末端以外,以消除U形管末端流体停滞的换热损失。
3.3.2公称换热面积公称换热面积是将计算面积经圆整后的换热面积(m2),一般取整数。
4.工艺计算(新增加)4.1设计条件(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工艺设计条件),内容包含4.1.1操作数据:包括流量、气相分率、温度、压力、热负荷等;4.1.2物性数据:包括介质密度、比热、粘度、导热系数或介质组成等;4.1.3允许阻力降;4.1.4其他:包括操作弹性、工况、安装要求(几何参数、管口方位)等。
GB/T1512014讲义xdk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
• 8.13 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 8.13.1 热交换器耐压试验的顺序应符合本 标准的规定,耐压试验的方法及要求应符 合GB 150.4-2011的规定。
• 8.13.2 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耐压试验顺序: • • a) 壳程试压,同时检查管头; b) 管程试压。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
• 8.13.10 热交换器耐压试试验合格后,内 部积水应排尽、吹干。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 • 8.10.2 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接头 • 8.10.2.1 根据材料类别必须进行焊后热处理时, 可以采用局部热处理方法,但应保证整个管板面 加热均匀,且测温点不少于4个,每个象限至少1 个。 • 8.10.2.2 图样有要求时,按照图样要求进行热处 理。 • 8.10.3 U形管 • 有应力腐蚀要求或要求消除残余应力时,碳素钢 和低合金钢U形换热管弯管段及至少150mm的直 管段应进行热处理。其他材料U形换热管弯管段 的热处理由供需双方协商。
•
b) 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的设计压力按相应引用标 准确定。
• 1.5 本标准中管壳式换器适用的公称直径不大于 4000mm,设计压力(MPa)与公称直径(mm)的乘积不大 于2.7×104。
GB/T 151-2014 热交换器 • 4.7 耐压试验 • 4.7.1 管壳热交换器耐压试验的要求和试验压力 应符合GB 150.1-2011中的4.6的要求,其他结构型 式热交换器耐压试验的要求和试验压力应符合相 关标准的要求。 • 4.7.2 耐压试验的种类和要求应在图样上注明。 • 4.7.3 按压差设计的热交换器,应在图样上提出 压力试验时升、降压的具体要求。 • 4.7.4 对于管程设计压力高于壳程设计压力的管 壳式热交换器,应在图样上提出管头的试验方法 和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1铝及铝合金
(1)设计参数:p≤16MPa,含镁量大于或等于3%的铝和铝合金,-269℃≤t≤65℃,其他牌号的铝和铝合金,-269℃≤t≤200℃;
(2)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3)有良好的成型及焊接性能;
(4)铝和空气中的氧迅速生成Al2O3薄膜,故在空气和许多化工介质中有着良好的耐蚀性。
0.05~0.5
0.5~1.5
>1.5
6.3腐蚀裕量的考虑原则
6.3.1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腐蚀裕量。
6.3.2考虑两面腐蚀的元件:管板、浮头法兰、球冠形封头、分程隔板。
6.3.3考虑内表面腐蚀的元件:管箱平盖、凸形封头、管箱、壳体、容器法兰和管法兰的内径面上。
6.3.4管板和平盖上开槽时:当腐蚀裕量大于槽深时,要加上两者的差值。
(7)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9.3.4镍和镍合金
(1)设计参数:p≤35MPa;
(2)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可用到-269℃;
(3)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4)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
(5)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时,应在退火或者固溶状态下使用。
9.3.5锆及锆合金
(1)设计参数:p≤35MPa;
5.设计参数
5.1压力
5.1.1压差设计
同时受管、壳程压力作用的元件,当能保证制造、开停工、及维修时都能达到按规定压差进行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和装有安全装置时,方可按元件承受的压差设计。
5.1.2真空设计
真空侧的设计压力,应按GB150的规定,当元件一侧受真空作用,另一侧受非真空作用时,其设计压力应为两侧设计压力之和,即为最苛刻的压力组合。
剪切强度≥140MPa
1级,结合率100%
剪切强度≥140MPa
3级,结合率≥95%
NB/T47002.4-2010
《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 第4部分:铜—钢复合板》
剪切强度≥100MPa
1级,结合率100%
剪切强度≥100MPa
3级,结合率≥95%
9.2.3规定了不得使用的衬层复合结构:
9.2.4管板复合结构的评价
管板、平盖可采用堆焊或爆炸复合结构,当管程压力不是真空状态时,平盖亦可采用衬层结构。
9.2.1堆焊结构
用堆焊制作的管板与平盖,其覆层与基层的结合是最好的,但堆焊的加工难度大,中间检验、最终检验及热处理的要求高,堆焊一般有手工堆焊和带极堆焊两种方法。
(1)管板堆焊结构:其覆层完全可计入管板的有效厚度(以许用应力比值折算),与换热管连接采用强度焊时,有充分的能力来承受换热管的轴向剪切载荷。
(2)密度小(4510kg/m3),强度高(相当于Q245R);
(3)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可用到-269℃;
(4)钛-钢不能焊,且铁离子对钛污染后会使耐腐蚀性能下降;
(5)表面光滑,粘附力小,且表面具有不湿润性,特别适用于冷凝;
(6)钛是具有强钝化倾向的金属,在空气或氧化性和中性水溶液中迅速生成一层稳定的氧化性保护膜,因而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
9.4.5NB/T47011.1~NB/T 47011.8-2011《锅炉、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中用作换热管的规定,已和老钢管标准及GB151-1999有较大变化,除与GB150-2011中变化外,还有以下变化。
1)外径允许偏差。
换热管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均比GB151-1999标准严格。
2)非合金钢和合金钢无缝换热管订货技术条件
5.2温度
5.2.1设计温度
换热器在正常的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横截面的温度平均值),它与设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下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对于0℃以下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管程设计温度是指管程的管箱设计温度。非换热管的设计温度。
2)带凸肩的管板、内孔焊管板和管箱平盖采用轧制板材直接加工制造时,碳素钢、低合金钢厚度方向性能级别不应低于GB/T5313-2010(厚度方向性能管板)中的Z35级,并在设计文件上提出附件检验要求。
3)采用钢板作管板和平盖时,厚度大于50mm的Q245R、Q345R,应在正火状态下使用。
9.2复合结构的管板、平盖
5.1.3试验压力
试验压力pT=1.25[σ]/[σ]t,当容器元件所用材料不同时,应取各元件材料的[σ]/[σ]t比值中最小者。
外压容器和真空容器以内压进行压力试验。
1)当pt<ps时,各程分别按上述办法试压。当pt(或ps)为真空时,则ps+0.1(或pt+0.1)再乘以规定值。
2)当pt>ps时,壳程试验压力按管程试验压力。
9.4.2.3钢管应逐根进行涡流检测,对比样管人工缺陷应符合GB/T 7735 中验收等级 B 的规定。
9.4.2.4奥氏体不锈钢焊管的焊缝系数φ=0.85。
9.4.3强化传热管
实践证明在蒸发、冷凝、冷却及无相变传热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强化传热管,将会起到显著的强化传热的效果,但如果选择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
3.术语和定义
3.1公称直径DN
3.1.1卷制、锻制、圆筒
以圆筒内直径(m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1.2钢管制圆筒
以钢管外径(m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2公称长度LN
以换热管的长度(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形管时,取U形管的直管段长度。
3.3换热面积A
9.5防腐
目前换热器防腐有如下几种措施:
9.5.1防腐涂层。一般采用非金属涂层,常用的水冷器有防腐、防垢涂料847和901,还有Ni-P镀层,但在
8.泄露试验
泄露试验的种类和要求应在图样上注明。
9.材料和防腐
换热器用钢材除采用GB150.2中所规定的材料外,作为GB151换热器的零部件还需要作进一步考虑。
9.1管板、平盖
管板、平盖一般情况用锻件优于用钢板,但用锻件的成本要高很多,故在条件不苛刻时,用板材作管板、平盖依然很多。一般规定如下:
1)钢板厚度δ>60mm时,宜采用锻件。
在GB150.2-2011中5.1.4~5.1.7中规定钢管用作换热管均应选用高精度级的冷拔或冷轧钢管,同时根据 NB/T47019.1-2011《热交换器用管订货技术条件第一部分通则》中表1和表2表述,热交换器用管均为冷拔(轧)管且为高级精度,因此钢制管壳式换热器遵循GB150.2-2011规定均应设计为I级管束管板管孔直径允许偏差应均按I级管束选定。
热交换器
戴季煌
热交换器2015.01
第一部分GB151-2014
1.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
1.1提出了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也就是适用于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并对安装、使用等提出要求。
1.2规定了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所依据的标准。
2.范围:
GB151-201X《热交换器》规定公称直径范围(DN≤4000mm,原为2600mm)、公称压力(PN≤35MPa)及压力和直径乘积范围(PN×DN≤2.7×104,原为1.75×104)。并且管板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许多简化假定不符合。也给制造带来困难。TEMA控制壳体壁厚3〞(76mm)、双头螺柱最大直径为4〞(102mm)。
3.3.1计算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以二管板内侧的换热管长度来计算换热面积,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m2);对于U形管换热器,一般不包括U形管弯管段的面积。当需要把U形弯管部分计入换热面积时,则应使U形端的壳体进(出)口安装在U形管末端以外,以消除U形管末端流体停滞的换热损失。
3.3.2公称换热面积
4.1.3允许阻力降;
4.1.4其他:包括操作弹性、工况、安装要求(几何参数、管口方位)等。
4.2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4.2.1合理选择热交换器型式及基本参数,满足传热、安全可靠性及能效要求;
4.2.2考虑经济性,合理选材;
4.2.3满足热交换器安装、操作、维修等要求。
4.3计算
热交换器工艺计算时应进行优化,提高换热效率,满足工艺设计条件要求。需要时管壳式热交换器还应考虑流体诱发振动。
一般的强化传热管有螺纹管(整体低翘片管)、波纹管、波节管(GB/T28713.1~.3),以及特型管(GB/T24590)。此外应用较多的还有:
1)用于无相变传热:螺旋槽管、横槽管、缩放管、内翘片管及内插入管等。
2)适用有相变传热:单面或双面纵槽管、锯形翘片管、T形翘片管及表面多孔管等。
9.4.4 GB150.2对换热器的使用规定
公称换热面积是将计算面积经圆整后的换热面积(m2),一般取整数。
4.工艺计算(新增加)
4.1设计条件(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工艺设计条件),内容包含
4.1.1操作数据:包括流量、气相分率、温度、压力、热负荷等;
4.1.2物性数据:包括介质密度、比热、粘度、导热系数或介质组成等;
6.3.5不考虑腐蚀裕量的元件:换热管、钩圈、浮头螺栓、拉杆、定距管、拆流板、支持板、纵向隔板。当腐蚀裕量很大时也要考虑。
7.焊接接头分类(增加)与焊接接头系数。
对于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内孔焊,进行100%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φ=1.0,局部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φ=0.85,不进行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φ=0.6。
堆焊复合:其覆层完全可计入管板的有效厚度(以许用应力比值折算),与换热管连接采用强度焊时,有充分的能力来承受换热管的轴向剪切载荷。
爆炸复合:采用标准中1级的复合钢板时,覆层是否计入管板有效厚度由设计者自行决定(钛、铜覆层不能计入管板有效厚度内),但管板覆层与换热管的强度焊,可以承受换热管的轴向剪切载荷。
(2)常用带分程隔板槽管板堆焊结构见图2。
单管程不带分程隔板槽的管板堆焊层大于或等于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