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方案.doc

国际学校方案.doc
国际学校方案.doc

展国际视野,办国际名校

石家庄卓达太阳城国际学校项目

概念方案

石家庄卓达太阳城建国际学校的三大理由,分别如下:

理由一: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是河北省的经济、文化的核心,尤其是近几年石家庄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吸引更多外籍人士来石家庄就业,外企外籍员工子女、外国专家子女在石家庄读书人数会随之增加。随着国际大型企业等世界500强的进入、中海油等数十家央企对石家庄的投资,国际知名酒店等五星级以及七星级酒店的入驻,石油及石油化工、天然气和天然气化工、汽车、造纸、医药等产业群的形成,多个大项目的落户与带动,渴求国际教育的高收入人群,包括外企工作人员、高新技术人才以及一般企业高管等高收入人员子女会成为国际学校的主要招生对象。

理由二:石家庄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自费出国留学,可以预测每年大约有500名本地学生等待入读国际学校。

理由三:引进国际学校可以带动房地产的发展,可以适当地提高房价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还有,国际学校很好地刺激了地方的高端消费,可以带动学校附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这样有助于集团提出的“三产联动”的产业链效应。周边地区学生也可能成为国际学校

的潜在生源。此外,省外不少老人在石家庄购房养老,而目前许多孩子因父母工作繁忙而寄宿祖辈一家。若国际学校落户卓达太阳城,孩子随祖辈来石家庄上学的可能性将增大。

第一部分国际学校对石家庄卓达太阳城建设的战略意义

1.1教育支持。

随着石家庄市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实施,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将举家迁入石家庄。石家庄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提高。

人才的引进需要各类社会资源的支持,教育是石家庄市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体系之一。

在关于石家庄卓达太阳城建设国际学校的可行性报告中,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招生的金色招牌。国际学校师资组成分为外籍和本国教师两部分。相关单位称,目前,已经有不少外籍教师在石家庄任教,以本科学历为主体,也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若建立国际学校,将吸引来更多优秀教师来石家庄任教。

1.2.国际学校。

与国际接轨的基础教育体系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国际学校是最有利于吸引和留住高级人力资源的基础教育体系。

1.3.助推经济。

一流的国际学校对高知、高位、高资的“三高”人群具备极高的吸引力。

国际学校有助于石家庄市开放型经济,有助于吸引大规模的投资。

有助于促进石家庄市的市场经济向移民经济的升级发展。

国际学校是石家庄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部分。石家庄发展国际学校的内在动力2.1.外籍人才。

石家庄经济建设的发展将吸引更多的外籍人才到石家庄市任职。

跨国酒店管理集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产业基金等众多涉外企业外籍员工的子女需要在本地接受国际化教育。

只有按照西方教育模式办学的国际学校才能够满足外籍青少年就学的需求。

2.2.外籍移民。

石家庄卓达太阳城将成为中国一流的外籍移民居住地。

未来更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裕人群选择在太阳城居住。那么,石家庄市外籍青少年教育需求将爆发式地增长。

2.3.海归子女。

随着石家庄市教育、科技、人文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实施,越来越多的海归专业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者将落户石家庄市。海归高级技术人才的子女同样需要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国际学校教育。

2.4.国内高端。

石家庄将成为国内各行业高端领军人物首选的度假、养老、长期居住的目的地。这类人群也同样需要子女从小接受与国际接轨的中、西方

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国际学校教育。石家庄卓达太阳城的国际学校的办学对象要面向海内外。

2.5.侨胞子女。

河北省约有50万的侨胞,随着卓达太阳城国际学校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的侨胞回石家庄定居、养老。卓达太阳城将是他们的首选之一。国际学校是吸引侨胞回乡定居的必备条件之一。

2.6.国际资源。

石家庄市政府致力于改革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同样坚持不断地开辟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多家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石家庄市的众多国际合作关系为创办国际学校,扎实牢固的国际教育资源基础起到了助推作用。

第三部分。石家庄卓达太阳城办学的建校模式。

3.1.办学模式。

境内投资,境外办学,多语种授课,全球认证。

卓达太阳城教育投资基金全程投资、建设、管理。

聘请国际知名合作机构及国内著名国际学校现任校长按西方教育体系全程管理。或者以股份合作模式来办学,卓达集团负责投资、建设和监督办学,由著名的国际学校来具体运营管理。

与主要留学目标国家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共同认证学籍同用。

以石家庄著名的公办中学为依托。可以实现公办民助的办学模式。将卓达国际学校纳入统招的学校,这样完全可以保证生源数量和质量。

3.2.教学体系。

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预科的国际学校一体化办学。招收的学生分别为中国籍学生和外籍学生。

幼儿教育全程严格执行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中、英文双语教学(外籍部均增加母语教学课程)

小学和初中15--30人小班教学,纯美式语言环境教学。使英语成为第二母语。

高中部数学与理科综合原版采用高中美式纯英语教育。外籍子女在学校采用英语主体教学。

为非英语母语的学生提供本国的语言专业课程教学。

3.3.校园设施。

全日制寄宿管理,校园设施要超越国内外同类院校的标准。

例如:

运动设施:室内运动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球场,室内外游泳馆,拓展训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

教学设施:琴房,舞蹈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微机室,文体活动室,礼堂,化学实验室,园艺实践场等。

生活设施:食堂,医务室,宿舍,教工娱乐中心等。

3.4.多点布局。

最新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校务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新丰镇中心小学课程管理制度,请遵照执行。二、目标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适应素质教育高速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 三、组织领导 实施和管理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学校特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牟建胜 副组长:丁春生 组员:邱佳良王亚楠王洪旭张少红 校长(包括分管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

流程进行监管,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2. 教导处主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各年级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四、课程管理 (一)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1.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2.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市教育局审定的课程。省通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省通用教材《人·自然·社会》市通用教材《可爱的嘉兴》。每年级每周3课时。 3.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点,确定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课程开发领域,(《乡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效利用》),适当确定一些课程目录。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学校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

学校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

学校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 在未来5—10年内,我校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思想,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我校将以创新、改革为动力,以“人格建设”为内核,以传统文化熏陶为基础,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媒介,以“做高尚人、做善学者、做健康生” 为宗旨,争创怀化市先进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学校的一切工作以“创儒雅校园、建博雅队伍、育诚雅学生”为宗旨,树立现代教育观、新型教师观、21世纪学生观,深入实践邓小平同志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创办高境界、高效益的特色学校, 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发展目标 1、学校发展的近期目标(2005—20010)

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宗旨,以“做高尚人、做善学者、做健康生”为校训,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奋斗,逐步形成“办学效果诚信有度、办学态度诚心有信”的办学特征,建设一支“真挚执著、为人师表、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师队伍,使大多数教师成为“雅思雅量、雅言雅行、人格高尚、素养专业”的儒雅教师。力争到20010年,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湖南省合格化学校水平。学校管理不断规范,教育质量名列溆浦县农村中学前列,初步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积极争创县级示范性寄宿学校。 2、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20010——2015)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争取以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把学校建成全市一流的有自己 特色的示范性初级中学。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善学、尚善的“双健”人才。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切实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教育和生产劳动、科技活动相结合培养高素质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2016—2020)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增至1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2平方米。通过改薄项目,新建单体三层教学楼一栋,食堂一座及食堂设施一套,班班通6套,配备单人课桌椅291套,音体美及实验器材各一套,大大改善了我校硬件设施,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学校现有学生290人,其中女143人。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5人。近年来,每位教师参加国培两次以上,且全部合格,获得优秀学员5人次,参加省级培训5人次,县级培训每人至少4次以上。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7篇,国家级指导奖5项,国家级课题一篇,市级优质课一次,县级优秀案例7篇,县级优质课6次。县级优秀学生5人次,县级优秀班集体3个。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德、立言、立行,成人、成才、成功”,从而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生活、会创造、有特长”的人。我们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学校的信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品牌的韵味,让每一个家长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 学校将以“安全、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

学潜力,保证以“和谐、人文、民主、规范、务实”的学校管理,为师生实现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以“赏、真、愉、乐”的教育理念,为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和谐、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 (1)学校学、班额设置,达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2)生均占地面积为4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7平方米,花草树木等绿化面积6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各为2平方米。 (3)体育场地为320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为5.4平方米,有100米直道田径场1个,200米环形跑道1个,有标准硬化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沙坑1个,有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场地。 (4)学校建有一个标准的微机室。 (5)我校专任教师为19人,小学高级教师占51%,教师平均年龄为34.4岁,大专学历达标率为90%。 3、教育教学情况: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向。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本,优化育人氛围;减轻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适应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德育为本,就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精神和创新精神;减轻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努力方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用需要,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环境育人,就是要加强环境的改善,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免费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 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 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 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 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 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 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 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 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 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 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 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 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 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 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 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 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 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 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

中职院校智慧校园整体规划方案

中职院校 智慧校园整体规划方案(系统平台硬件-软件类)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1.1 政策大力支持 (5) 1.1.2 教学创新改革需要 (5) 1.2智慧校园内涵 (6) 1.3新常态下智慧校园发展趋势 (6) 1.4智慧校园建设必要性 (7) 1.5智慧校园建设效益 (8)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 (9) 2.1信息化现状分析 (9) 2.2信息化现存问题分析 (9) 2.3整体需求分析 (11) 2.3.1 业务及功能性需求 (11) 2.3.2 非功能性需求 (14) 第3章项目建设规划 (15) 3.1建设目标 (15) 3.2指导思想与原则 (17) 3.3建设内容规划 (18) 3.3.1 规划原则 (18) 3.3.2 内容规划 (19) 第4章详细方案设计 (22) 4.1应用支撑平台 (22) 4.1.1 中职学院信息标准规范 (22)

4.1.3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25) 4.1.4 内容管理系统 (28) 4.1.5 数据交换平台 (29) 4.1.6 云平台设计 (32) 4.1.7 移动校园平台 (33) 4.2应用软件系统 (36) 4.2.1 招生就业管理系统 (36) 4.2.2 迎新管理系统 (37) 4.2.3 学生管理系统 (37) 4.2.4 教务教学管理系统 (39) 4.2.5 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42) 4.2.6 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50) 4.2.7 人事管理平台 (53) 4.2.8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56) 4.2.9 图书馆管理系统 (61) 4.2.10 3D虚拟校园 (74) 4.2.11 决策分析平台 (77) 4.2.12 综合实训平台 (85) 4.2.13 校企管理系统 (85) 4.2.14 精品课程制作平台 (86) 4.2.15 在线学习系统 (87) 4.2.16 在线考试 (88) 4.2.17 统一报表平台 (89) 4.3原有系统集成整合 (91) 第5章信息安全设计 (92)

方案-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源学校 “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课题子课题 “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毋庸置疑,学校课程将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我校将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家长负责的精神,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自主的人格。 2.以《课改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为本轮课程改革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3.以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未来,创办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和育人目标(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实践依据。

4.学校现有课程开发资源的概况: (1 )每年的恐龙公园游园活动、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等德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 (2)学校现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程控系统、消费网络系统、电视演播系统和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六大系统”,有多媒体投影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舞蹈室、钢琴室、二胡室、管乐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动植物标本室等设施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3)我校荣获“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成立了臧克家诗社,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顽强品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我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学校聘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18位全国知名学者、专家任办学顾问,组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精英群体。 (5)我校高楼林立,绿树葱茏,繁花似锦,四季景色宜人,有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附近有恐龙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和企业,地理、环境、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为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特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3.探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方案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深化学校办学特色 ——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宜春市委上高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 代化的决定》精神,落实宜春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深化我校办学特色,特制定《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一、基本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随着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日益彰显,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近十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从主管部门到学校校长、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价值、程序、方法等还存在认识不清,实施起来举步维艰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集中化课程管理模式阻碍校本课程的发展

进程,统一化考试制度影响校本课程的实施实效,封闭化校本课程开发妨碍校本课程质量提升,形式化校本课程实践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因此,在今后的五年中,我们要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突破现有课程体系的藩篱,举全校之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选修课程超市化。具体实施以下四项基本策略:自觉以教育哲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以完善校本制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重要保证;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特色相结合,把深化办学特色作为目标追求。 二、简要回顾 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在国家赋予的权限内,以学校为基地,自主开发的课程。过去的五年中,我校秉承“关爱全体”、“全人教育”,“个性特长”,“特色品牌”办学思想,在已有写字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拨出专项经费,从学校传统、教师特长、学生需求三个方面考虑,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做法,为实施特色教育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写字教育校本课程日臻成熟 2003年9月,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我校率先在写字教育校本教材上取得了突破,开发了《硬笔书法》教材12册,供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节写字课使用。2005年9月,我校在原有《硬笔书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硬笔书法》教材,将12册压缩为6册,大

学校-教学管理方案

教学管理方案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学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目标管理,特制定《官屯镇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方案》 一、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含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各类计划应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有可操作性。学校教学计划在开学一周之内制定下发,其它计划在开学第二周内完成,并按管理权限上报备案。 2、学校教学(教研)计划由主管教学的主任主持制定,经校委会和教研组讨论通过后再组织实施。教学(教研)计划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及措施、主要活动安排等,活动安排要突出课改和校本教研。 3、教研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学教研计划要求制定。工作目标、任务要明确,活动安排要具体,有课改实验课题或教研专题,活动安排到人到月。 4、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师个人根据学校和教研组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一般应包括:

(1)本学科课标和教材的简要分析 (2)所教班级的学情分析(“双基”掌握情况) (3)学期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4)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5)教学的时间分配和教学进度表 (6)有学科课外活动方面的计划 学科教学(教研)计划应在组内讨论通过,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不上无准备的课。不备课上课是教师工作的“渎职”行为,备课一律不准拖后也不准过多超前,提前备课不得超过一周教学内容,各校要建立教师备课互检互查制度,每周列会时都必须检查督促,每月工作日的最后一天集中全体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并做好检查记录以备检查。 1、备课一般分为单元备课和课时教学设计。单元备课和教学设计除了教师个人钻研教材教法外,要注重发挥组内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2、单元(或章节)备课应把重点放在教材分析、特别是“双基”教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内容包括: (1)有课题或单元名称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落实方案样本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落实方案 新学期, 学校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 》的精神, 遵循”让学校亮起来, 让教师动起来, 让学生活起来, 文明从一言一行开始, 和谐从一举一动做起”的办学理念, 坚持”和谐理校、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的治校方略, 围绕”安全、质量、特色”三项重点工作,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细化工作措施,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 工作目标: 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落实学部实体负责制; 加强 作风建设, 强化服务意识; 以课堂建模和课程建设为总抓手, 继 续深化教学改革; 细化教师培训, 助推教师发展; 加强教育管理, 强化安全建设, 提升育人水平。主要措施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竞争机制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学校在完善”138”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教代会、工会制度, 确保学校重大制度决议等经教代会审议经过, 体现出”各项工作有制度, 时时处处讲规范”。本年度学校将适时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考核量化方案》等各项考核量化办法, 理顺各类人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和评价办法, 对各种评优、职称评聘等工作进行科学评价, 并坚持”向一线倾斜, 向高三倾斜, 向突出贡献者倾斜”的工作原则, 使之更好的发挥评价机制的引导和激励功能。

二是进一步落实学部实体地位。学校将常规管理分成高一、高二、高三各两部和艺体、行管等八个单元, 每一单元按照”谁聘任、谁管理、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建立自我约束和目标管理机制, 对教师的签到出勤、绩效考核等常规工作分头落实, 提高学校制度执行力、规划落实力及目标达成度。 教学部负责人有对教师的聘任、管理、考核权力, 干部使用推荐权, 师生评优树先推荐权, 学校政策制定的知情权建议权, 同时也是学生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做到权责明确; 各教学部教师应以合作为基础, 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发展。对艺体教师实行艺体部为主兼具级部负责的双重管理体制。行管人员实行每月一评的考核方式。 二、加强党的建设, 提高教师政治素养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和理论学习。学校继续完善文、理、行管三个党小组建设, 明确党小组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党员档案, 设立党员先锋墙。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领会十八大三中全会和上级文件的精神实质, 将学习转化为助推工作前进的动力, 把广大教师的力量凝聚到学校发展上来。 二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员同志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目标达成意识, 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身先士卒, 带头多兼课, 切实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学校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二、课程设置 1、学校严格课程管理,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 本课程。学校有责任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要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 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 总体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三、具体要求 1、改革课程功能。树立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强化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 功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5、改革课程评价。树立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建立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改革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实施各级课程的能力,促进教 师专业化成长,建立一支符合全课程要求的专家型、课程型的教师 队伍。 7、建立和健全课程的管理制度,构建全课程管理运行机制。 8、认真履行学校全课程管理职责。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 管理,特别是对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自 我监控,确保学校全课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9、继续加强全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非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解读和学习,提高对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规划

丁河一中校务办 丁河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规划 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创建省、市文明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四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①对教室、办公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文明班”“文明寝室”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 工作任务: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标语。 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名人墙、丁河地方特色——高台等。 (二)校风校纪:

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建设路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愿景与使命 1、基本情况 中牟建设路小学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占地47亩。前身为中石油管道三公司子弟学校,期间经历两年和郑州市郑开学校联合办学,2015年8月正式归属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91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充满朝气和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办学愿景 学校已初步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健康是指学生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明礼指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乐学是指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笃行是指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厚德博学扎实灵动”的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最终实现“办规范学校创特色名校”的建设梦。 3、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深挖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发挥个性特长,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艺术,深入的科研能力,自觉的成长意识的教师团队。学校一方面“强素质,重提升”,致力打造善教、乐教的智慧团队;另一方面“抓习惯,促养成”,着力培养好学、乐学的德行少年,努力促进教师、

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二、目标与结构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如下图: 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应当聚焦

于“以人为本”。中牟县建设路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树立“乐实”课程观,“乐实”就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把上课当作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学校是快乐开心的,在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学校以“构建多彩课堂,发展个性特长”为课程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

学校课程规划实施和与方案

黄泥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案 根据《信丰县中小学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案》精神,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近年来课程建设的情况,制订本案。 本案包括:校情分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容、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六个面。 一、校情分析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确保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做到了开全、开足课程,丰富地、校本课程,拓展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紧紧围绕着行知“教人学真,学做真人”这一办学理念,求真,传承并且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课程为主线,“名师”为榜样,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科研为先导,“德、教、体、科、艺”相融合的一系列的新型课程模式,构建满足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理念: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智慧成长。 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学校为这一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实施平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在分享这一种文化,同时也是这一特色文化的传播者。学校是师生智慧的乐园,学校理所当然应该带给师生课程文化的快乐体验,使其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创造传播课程文化的机遇,使其互助共进,智慧成长;培养传播文化的优良品质,使其涵发展,和谐相处。这一课程理念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点。

这一课程理念的具体涵是: 1、课程即文化。对教师来说,课程意味着自我文化积淀的传播和智慧分享的超越;对学生来说,课程意味着一种或多种文化的获得。 2、课程即成长。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智慧成长。在课程文化的传播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徜徉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海洋,每个人都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轻松学习,培养个性,全面发展,智慧成长。 3、课程即分享。课程是分享的过程,文化的承续,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发展,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将在经验分享、互助共进、智慧碰撞、心灵相遇中得到和谐统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够将师生的智慧进行有效地融合,分享智慧成果。 三、课程目标 建设“统筹,特色,绿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努力使金桥学校的课程“有特色,求品质,谋发展,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统一课程开设。格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设置》,学校出台了《金水区金桥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案》,开足开齐了课程,从不随意增减每的课时数,一、二年级总课时26 课时,三至六年级30 课时,格遵守上级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 2、格落实、开发丰富地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地课程与校本课程一、二年级4课时;三至六年级3课时。体现教学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一是学校在原有校本课程《好习惯伴我成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实施。 二是学校本着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组织教师并聘请交通、公安、工商、农电等部门的专业人员,联合编写《金水区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孙口乡中学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2012—2015学年) 孙口乡中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2年9月—2015年9月)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育人,力求做到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促进我校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 二、学校现状分析 1、 基本情况: 全校在岗教师7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46人。

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388人。学校虽然拥有一支团结进取、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但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还不能较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还很欠缺,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 学校重点改革方面: (1)新课程的培训及科研工作。科研促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抓课堂教学的监控,不断提高教和学的质量,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的研究。 (2) 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层次教学之中。 (3) 办学条件方面。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学校危旧校舍得以改造,新校舍环境良好。 第二部分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三、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1、联合中学办学的宗旨: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上级学校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2、办学理念:依法办学、以人为本 、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3、基本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 4、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建成一所在大安具有广泛影响的农村中学。 5、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部分:工作目标与实施途径 四、学校发展的项目和措施 (一)、学校管理 目标: 第一学年,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考核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中层管理,理顺学校管理机制,出台科学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及考核制度,综合评估争当先进学校。 第二学年,强化学校现代管理意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逐步构建起纵贯学校管理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学校课程管理方案

一、课程管理地含义: 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地关系, 指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 使之达到预定目标地过程.广义而言,课程管理是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地整体上对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地组织与控制.狭义而言,课程管理指对课程采取地经营管理措施,是学校内全体教师对学校内课程系统进行调节控制地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课程管理地内容: 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地管理,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地重要管理活动和职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从课程行政管理角度来说,课程管理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工作: ()关于课程计划:主要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与课时地规定等地管理. ()关于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对于国家课程标准、地方标准、学校评价标准、教科书拟定标准、教科书标准等地理解与探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关于课程编制:主要包括对于学校教育目标地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地拟订、教学日数与课时地确定、课时表地制作等.课程编制是课程管理地核心部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关于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材研究、教学目地地确定、教材教具地检点、教案地编写、班级管理地指导等. ()关于课程实施地条件:主要包括教材教具地整顿、设施设备地整顿、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地选择等. ()关于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指导、测验管理、课程地改进等. 三、课程管理政策: 教育部印发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地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地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是一个管理层面地概念,从课程管理地角度出发,把基础教育课管理地主体由单一地国家管理扩大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共同管理,地方和学校也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地方和学校从原来对课程地机械接受、被动执行,转变为分别从自身地角色定位出发,根据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所享有地课程管理权限,承担相应地管理责任和义务,与中央一起共同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创造性地管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学校课程管理目标: ()严格执行国家地课程文件,开齐开足课程,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地严肃性. ()在正确处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间地关系,保证国家课程质量地前提下,逐步优化学校课程地结构,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地课程,稳步推进课程校本化地进程,以体现学校地办学特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地要求,改革教与学地方式,采用灵活多样地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争取更高更优地教学质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提高教师地课程意识,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地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本校地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地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地、灵活安排地课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确保学生享有必要地课程管理地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地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地需要,提供适当地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地机会. 五、学校课程管理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2014——2018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三、扎实推进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精心做事、诚实做人”;校训“求实创新、奋发图强”;校风“真实教学、合作创新”;教风“敬业爱生、

博学奉献”;学风“乐学善思、勤奋进取” (二)环境文化建设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工作,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板报栏、橱窗、个性展示墙、名师名生展示走廊、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利用功能室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文化墙,使学生亲自参与自我熏陶;在学校主要部位设立名人名言宣传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三)活动文化建设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队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校的古筝兴趣小组 演奏达到一定的水平。 (四)课堂文化建设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