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2017-2018-1期中统考卷(全市统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七年级语文

(本卷由积累运用、阅读感悟、表达交流三部分组成,共24题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请将下面句子用正楷抄写一遍,要求正确、工整、美观。(3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在下列各小题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0分)

(1)水河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

(6) 遥怜故园菊,。(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次北固上下》描写时序交替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一项是(3分)

A.《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明代戏曲家、散曲家。天净沙,曲牌名。思,思绪。

B.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家《背影》《欧游杂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是对对方儿子的尊称,“小儿”“犬子”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一项是(3分)

A.长大后我才明白,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

B. 发明和发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C.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

D. 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5.下列有关名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荷花淀》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作品,小说通过渲染战争的激烈残酷,表现了人物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

B.《鸭窠围的夜》最后三段写午夜时分水面上渔人‘赶白’的古怪声音,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湘西人历史命运的思考。

C.《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指鲁迅先生在晚年会议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D.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都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里的人物。

6.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jiá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3分)

(3)请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造句。(2分)

二、阅读·感悟

(一)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7~8题。(7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选取“杨花”和“子规”两种意象,分别有何深刻意蕴?(4分)

8.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分)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语段,完成9~12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吾日.三省吾身(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0.用斜线(/)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限两处)(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5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分)

12.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用自己的话说说。(4分)

(三)阅读《秋天的怀念》语段,完成13~15题(9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13.第①段中“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3分)

14.第②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3分)

15.又是秋天,又是菊花烂漫时节,假如史铁生还健在,他会对母亲有哪些心灵独语?(3分)(四)阅读《五猖会》选段,完成16~19题。(13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