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2.学科:初中生物学
3.课题: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4.课时:2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蚯蚓、尺子、玻璃板、白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能区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异同,并能概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相关实验的探究和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发展学生对资料信息筛选、掌握、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 无脊椎动物是活动范围较广的一个类群,它们的生活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教学方法:
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我选取了图片和课件展示和视频放映(创设问题景)――提出科学问题――收集和加工学生有用的信息――正确的得出结论――课堂反馈(形成学生自己的科学观点)――作业(引导利用跨学科知识保护动物).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和利用学生的知识差异,引导利用多媒体,发起观察、讨论、总结,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的差异逐步缩小.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情景导入
课前展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片,要求学生进行分类.
师导入:这类生物,就是我们将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二)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
活动一:腔肠动物
1.学生自学课本72-73,完成下列填空题和识图题.
(1)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体壁仅有、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无. 多生活在,少数生活在. 代表动物有、、等
(2)填图
图一水螅纵切面图图二蚯蚓结构图
学生填写完毕后,展示答案.
2.请同学们观看录像,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 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活动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展示绦虫、蛔虫和蚯蚓挂图,自学课本74—76页,完成以下填空题.
(1)扁形动物是一类有无的多细胞动物,身体,生活在、、的陆地上,多营生活. 代表动物有、、等.
(2)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为或,有和. 多生活在或,也有些种类营生活. 代表动物有、等.
(3)环节动物生活在和的陆地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构成,使它们的身体更灵活. 蚯蚓的身体
分和,靠近有一环带.
(4)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体壁内有,它们主要依靠
的收缩和舒张缓慢地蠕动,被统称为.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讨论: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以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课堂总结:
特征生活环境代表生物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2、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二)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
活动一:软件动物
课件展示软体动物图片,了解软件动物的生活环境及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软件的特征:身体柔软,有贝壳.
活动二:节肢动物
课件展示蝗虫,展现蝗虫模型和挂图,提出问题 .
讨论: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触角、翅各有何特点?
3、气门有何作用?
4、外骨骼有何作用?
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备实物,比较各种动物在足、触角、身体名义等的异同点(彼此间能够讨论),教师利用挂图或投影适当领导后得出: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都具备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并且结构特点都与其功能相适应.
结构特点功能
身体
躯体、足、触角
体表
(三)课堂总结: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蠕虫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扁形 线形 环节
生活 环境
形态 结构
代表 动物
七、教学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应搞好实验教学. 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挖蚯蚓,学生在挖蚯蚓的过程中,既能获得感性材料,又能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 通过实践发现,他们非常希望增加动手的机会. 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农作物. 对于蝗虫,学生再熟悉不过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视频播放蝗虫的形态结构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学习目标
1、 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 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 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预习导学
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
相适应的现象.
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
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
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
制造了浆和橹.
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
蜗牛鸵鸟袋鼠蛇
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
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
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
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
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
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
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
蛙, .
三、课堂检测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
A.跳跃
B.行走
C.爬行
D.游泳
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
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
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飞行
B.蠕动
C.奔跑
D. 行走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
方式:()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
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
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
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
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
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
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
A.增大浮力
B.减少阻力
C.减少浮力
D.增大阻力
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
A、爬行
B、飞行
C、游泳
D、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