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传染病,严重影响着养猪行业的发展。
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其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较易在猪只群体中发生暴发流行。
对于该病的防治,可以采取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环境卫生、注重饲养管理等措施。
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至关重要,在当前养猪业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策略,保障猪只健康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仔猪传染性腹泻,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防治措施,防治策略1. 引言1.1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概述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一种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疾病,主要影响仔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属于科罗拉多病毒科,是一种非包膜的正链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猪群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目前尚不清楚PED的确切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但病原病毒在猪体内主要感染肠上皮细胞,导致肠上皮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严重的腹泻症状。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和水质的卫生水平,采用消毒和隔离措施等综合防控措施。
加强对仔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对于减少疫情发生,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症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是非常明显的,通常在仔猪感染后就会迅速出现。
主要症状包括:1. 腹泻:腹泻是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主要表现之一,猪只会出现水样便或黄色稀便,频繁排便,甚至出现腹泻失禁的情况。
2. 呕吐:有些仔猪在感染后会出现呕吐的症状,特别是在病情恶化时更为明显。
3. 食欲不振:感染仔猪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不愿进食或者进食量明显减少。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群健康及养殖业发展的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高度传染性、急性发病、粪便水样便血、呕吐、发烧等症状。
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围绕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展开介绍。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1. 高度传染性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
感染猪往往在发病后症状严重,传染性极强,容易引起猪群快速传播和蔓延。
2. 急性发病患病猪出现急性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升高、消瘦等症状,病程短,发病死亡率高。
对养殖户来说,猪流行性腹泻的急性发病特点往往给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3. 粪便水样便血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感染猪的肠道,引起猪的肠道炎症,猪出现水样便血、粪便有臭味、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4. 快速传播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疫情,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蔓延到整个猪群,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和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1. 强化场区消毒对猪场的饮水设备、饲料槽、栏舍等场所进行定期的消毒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如漂白粉、过氧化氢等对场地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病毒,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
2. 加强猪群管理加强猪群的管理是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合理配饲、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减少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对猪的干扰,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的免疫能力,降低患病率。
3. 提高猪场卫生水平猪场卫生水平对防控猪流行性腹泻至关重要,要定期清理猪舍和消毒,防止病毒在猪场内的传播。
定期更换饲料槽、喂食器等饲料设备,保持猪场内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是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有效措施。
4. 辅助免疫预防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疫苗预防是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尤其是对新生仔猪威胁更大。
流行性腹泻通常由某些病毒和细菌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极易导致仔猪死亡。
因此,对仔猪的流行性腹泻进行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持合理的养殖环境仔猪的养殖环境应该保持干燥清洁,减少病菌及寄生虫的滋生。
同时,应该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避免饮用不干净的水源。
居住环境整洁干燥,减少潮湿的厕所和厩房,保持充足的通风,避免产生气味和排泄物的積累,同时提供足够的采光,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有效地减少瘟疫和流行病的发生。
二、注意母猪及仔猪的检疫及治疗对母猪进行检疫,以确保其身体健康,同时还需要对新生仔猪进行检疫。
如发现病猪和携带病菌的病毒和细菌,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对患病仔猪进行适时的治疗。
同时,需要对生猪病毒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等常见的猪病进行及时预防和控制。
三、注意仔猪的饲养和饮水新生仔猪的口腔和消化系统比较脆弱,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饲养和饮水。
新生仔猪的饮水和饲料必须卫生、清洁、新鲜,并使用防霉防毒的专业饲料。
同时,新生仔猪的饲料中必须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四、采取适当的药物预防和控制措施药物预防和控制措施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在进行疫苗预防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即在仔猪疫苗的基础上,添加药物制剂,对仔猪进行预防性免疫。
对于已经感染了病毒和细菌的仔猪,需要采用药物控制的方法,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病菌的扩散和传播。
五、注意卫生消毒卫生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减少病菌的传染。
应该做到定期清扫厕所和厩房,每天清理病菌的积累地方。
在对病菌和细菌进行预防的同时,要注意细菌和病毒对消毒剂的抗性,选用低毒性、低刺激性的消毒剂。
总之,对于流行性腹泻,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除了关注饲养管理、疫苗预防、药物预防和控制、卫生消毒等方面外,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农民认清流行性腹泻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养殖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预防和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猪只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为急性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对于猪产业来说,PED的发生会给生产和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对PED的诊断与防治非常重要。
一、PED的诊断:1.临床症状:PED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猪只急性腹泻,粪便量多且质地稀水,粪便颜色变浅,有时甚至出现黄色水样便。
猪只全身状况差,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甚至出现死亡。
2.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确定PEDV是否存在于猪只体内。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RT-PCR法:通过提取样本(如猪粪)中的RNA,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EDV的存在。
-病毒分离:将猪只样本接种到特定细胞株中,观察是否能够分离出PEDV。
-免疫组化(IHC):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EDV的抗原存在,可以在组织切片中进行观察。
二、PED的防治措施:1.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PED的一项重要措施。
包括加强猪舍的清洁消毒,限制人员进出,妥善处理猪粪等。
2.隔离和检疫措施:尽早发现疑似病例,并隔离感染猪只,避免PED 的扩散。
对于新引进的猪只,应进行检疫,确保不携带PEDV。
3.完善疫苗接种计划:疫苗是预防PED的有效方式之一、针对PEDV 研发的疫苗已经问世,并广泛应用于猪场。
养殖户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加强对猪只的免疫保护。
4.饲养管理措施: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包括提供优质饲料和饮水,保持猪舍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增强猪只的免疫力。
5.健康监测和报告:实施定期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PED的疫情,以便进行及时防控。
总之,PED的诊断与防治是针对该疾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手段,可以确诊PED。
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症状 仔猪突然发生呕吐和急剧的水样腹泻,由于失水快,来不及治疗就死亡,猪越小死亡率越高。架子猪和肥猪多为急性水泻,呈喷射状,粪便为灰白色。猪口渴,不断饮水,少数会呕吐。由于严重失水,猪体重迅速下降
伪狂犬 对酸性、碱性、碘敏感。
细小病毒 对碱性和0.5%的漂白粉敏感。
乙型脑炎 常用消毒药即可杀灭,如双季铵盐等。
传染性胃肠炎 对碱性、季铵盐敏感,如双季铵盐,聚维酮碘等。
轮状病毒 对氯仿、乙醚敏感,但对化学剂不敏感。 流感 对酚、乙醚敏感,但有呼吸道病的最好不要用酚类消毒药。
预防和治疗 (1)加强圈舍卫生消毒管理,猪群在健康的情况下,可肌肉注射细胞灭活苗起到预防作用。(2)肌肉注射10毫升泻痢停与乳酸环丙沙星10毫升与10毫升进口干扰素同用分别注射,药量应根据猪的体重适当增减,用法一日1次,连用2日即可康复。(3)饲料中搅拌硫酸泰乐菌素粉,用量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2克硫酸泰乐菌素粉,连用一周。
猪常见病与消毒药的敏感性]
猪瘟 对碱性消毒药敏感,如火碱、生石灰,冬季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加5%的盐。
口蹄疫 对温度、酸性、碱性消毒药敏感,如火碱等。
蓝耳病 pH值5~7可减少发病,温度90%以上敏感性高。
圆环病毒 对季铵盐加碘的消毒液敏感,对酸性和氯仿溶液可存活较长时间,对温度环境72℃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猪呼吸道病的治疗经验
病原分析 治疗猪呼吸道病一定要找到病因。细菌性呼吸道病有链球菌病、猪萎缩性鼻炎、猪肺疫、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副伤寒、感冒等。病毒性呼吸道病有圆环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猪流感等。支原体性呼吸道病有喘气病等。寄生虫性呼吸道病有肺丝虫病、蛔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等。以上几种病可单独发生,也可几种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1、什么是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又称猪瘟、猪伪狂犬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2、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感染猪只的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食用被感染的猪肉及接触被感染的环境等。
3、如何预防猪流行性腹泻?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是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环境,做好隔离措施,确保猪只饮水卫生,控制粪便散发等。
4、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呕吐、腹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痢疾,甚至死亡。
5、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辅助疗法,包括输液补液、抗生素治疗等,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6、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包括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对新引进的猪只实行隔离观察等,确保猪群的健康。
7、如何识别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可通过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及排泄物等来识别是否患有猪流行性腹泻。
8、对于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只应该如何处理?一旦发现有猪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加强环境消毒,避免病毒传播,控制病情蔓延。
9、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是怎样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接种一般在猪只出生后30天龄左右,采用皮下注射或滴鼻等方式进行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10、如何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到定期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密切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
11、猪流行性腹泻对养猪业的影响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会导致猪只死亡率增高,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同时对养猪户造成经济损失。
12、应急响应措施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中的作用是什么?在猪流行性腹泻发生时,需要立即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隔离患病猪只、加强环境消毒等,尽快控制病情蔓延。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
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
相反在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
放在阴暗处历时7 天仍保持其感染力。
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在-18℃保存 18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
病毒在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
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
三、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病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即11月至翌年4月之间。
有时夏季也可发生该病。
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
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 100%,成年母猪为15%~19%。
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可达50 %以上,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相似,但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程度较轻、传播速度稍慢。
一般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经1个月左右流行恢复痊愈。
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
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气体等),但以病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含毒量最高。
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猪流行性腹泻,保障猪的健康生长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疫苗预防1.选择合适的疫苗选择经过临床试验并得到监管机构认可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并确保疫苗的存储和使用符合规定,以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2.按照疫苗接种程序根据疫苗说明书的要求,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时间表进行疫苗的接种,确保疫苗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产生免疫效果。
二、饲养管理1.保持厕所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厕所,保持卫生环境干净。
可以采用常规清洁和消毒的方法,以杀灭病原体和减少传播风险。
2.合理饲养条件合理设置猪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猪只的舒适度和健康状态。
饲养密度应适度,避免过度拥挤,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3.饮水和饲料管理保证猪只的饮水和饲料的清洁与新鲜,避免受到污染。
定期更换饮水设施和清理饲料槽,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三、疾病监测和控制1.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做到疫情上报和动态监测。
2.早期发现和报告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对出现腹泻等症状的猪只要及时隔离并报告有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隔离和治疗对于发现的患病猪只,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疫情蔓延。
同时,配合兽医进行科学的治疗,提高病猪的康复率。
四、人员卫生与防护1.加强人员培训对养殖员工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对病毒传播和防控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2.合理防护措施养殖员工在接触病猪和病毒时,应采取合理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穿戴手套、洗手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总结起来,预防和控制猪流行性腹泻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措施。
通过疫苗预防、饲养管理、疾病监测和控制以及人员卫生与防护,我们能够有效地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不仅能够提高养猪业的收益,同时也能够确保猪只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3)、腹腔补液疗法:
5%葡萄糖200ml,5%碳酸氢钠30ml,四环素10万IU,维生素C10ml。1次/d,连用2d或0.9%氯 化钠注射液200ml、5%葡萄糖注射液75ml、5%碳酸氢钠25ml,黄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10ml、 1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g(头孢噻呋5g)、氯化钾3ml(呕吐、重度腹泻症状加减)、地塞米松注射液 3ml。
4、治疗方法:
(1)、口服补液盐疗法: 1.5 g 氯化钾、3.5 g 食盐、2.5 g小苏打、20 g 葡萄糖应用1 000 mL水混合搅拌均匀。具体的方 法是:1 d 给发病仔猪提供 2 到3 次补液盐。补液剂量控制在:每千克体重标准是50 ~ 80 mL 对 于轻微腹泻仔猪,80 ~100 mL 对于一般、严重类腹泻情况。 (2)、干扰素治疗: 用鸡新城疫I系苗(500羽份装)1瓶,加注射用水50毫升混匀,每头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或交巢穴注 射,每天1次,连用2天。作为干扰素诱导剂,现配现用。
研究发现同源性高的毒株不一定能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产生交叉保护, 所以通过毒株的同源性对 比进行选苗意义不大。 应用肠道猪传染性胃肠炎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反应检验S-INDEL Iowa106 和原始美国PEDV-PC21A株是否诱导了任何不同的肠道抗体反应。结果显示这两种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毒株在肠道中诱导了主要的IgA-ASC反应,提示IgA-ASC在PEDV肠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而非 IgG和IgM-ASCs。
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均能诱导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但灭活苗主 要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且通常不足以引起局部粘膜免疫反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活疫苗可引起良 好的黏膜免疫应答,但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强毒株或小肠粘膜免疫机能不足时,猪传染性胃肠 炎病毒在小肠内增殖,易在猪群内传播,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提示“返饲”存在极大风险。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疾病,常见于出生后一周内的新生仔猪。
流行性腹泻会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导致经济损失。
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新生仔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进行概述。
一、疫苗防控目前针对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以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来进行预防。
疫苗接种可以在妊娠母猪的最后一个月进行,也可以在仔猪出生后的早期进行。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新生仔猪患病的风险。
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建议养殖户选择正规的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按照生产企业提供的说明书进行接种操作。
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新生仔猪在生长阶段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为大,如果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不足,会导致猪只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患上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养殖户需要通过添加饲料或口服给药等方式,及时为新生仔猪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障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
需要保持饲料的卫生和质量,定期清理饲槽和饮水器,保持饲料和水的新鲜和干净。
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饲喂量,不宜过量喂养或过度饲养,防止新生猪车站进食引起腹部不适。
还需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和通风,保持猪舍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四、合理的饲料配方新生仔猪的饲料配方也需要科学合理,养殖户需要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根据新生仔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进行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料中需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满足新生仔猪的生长需求。
饲料也需要易于消化和吸收,不宜选用过于粘稠或粗糙的饲料原料,以免刺激肠胃引起腹泻。
采用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新生仔猪的免疫力,预防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五、及时发现和治疗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养殖户需要定期观察新生仔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与防控猪流行性腹泻(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幼年猪。
这种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猪流行性腹泻的特点1. 高传染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猪之间的传播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密集放养的情况下更容易传播。
病毒主要通过猪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食物、水等途径传播。
一旦出现猪流行性腹泻,很容易在养猪场内快速蔓延,导致大面积感染。
2. 幼年猪易感猪流行性腹泻对幼年猪的影响最为显著,尤其是出生后的1-3周内的仔猪更容易感染。
幼年猪的死亡率往往较高,这也是猪流行性腹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3. 严重腹泻和脱水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症状是严重的腹泻和脱水。
患病猪出现食欲下降、沉重的腹泻和明显的脱水症状,导致体重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
4. 难以治愈目前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并不十分有效,因此一旦养猪场内出现疫情,通常会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来遏制病毒的传播,同时依靠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病毒。
1. 加强卫生管理在养猪场内加强卫生管理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
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猪舍、饮水设施、喂料器等饲养设施,在猪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杜绝外界病毒的传入。
2. 强化养猪场内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猪场内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物品的出入,防止外来病毒的传播。
加强对新猪的检疫工作,杜绝病猪进入养猪场。
3. 注重幼年猪的保健由于幼年猪更容易感染病毒,因此在幼年猪的饲养管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
保持清洁的饲养环境,提供优质饲料、饮水,加强猪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减少猪流行性腹泻的感染风险。
4. 定期进行检疫和疫苗接种定期对猪进行检疫工作,及时排除病猪,减少疫情的传播。
根据养猪场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5. 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加强对养猪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加强对猪流行性腹泻的认识和预防知识,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只肠道感染疾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稳定。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流行性腹泻,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管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对养猪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加强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供选择,采取定期接种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在疫病流行季节,要及时根据兽医建议,选择适宜的疫苗接种方案,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接种操作,确保接种的质量和效果。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重要保障。
养猪场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干燥、通风和清洁,定期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工作。
特别是猪只的生活区域、饮水器、饲料槽等容易受污染的地方,要加强清洁消毒,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
三、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起着重要作用。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平衡,保证猪只健康的生长发育。
要遵循科学的饲养密度,避免因过度密集引发疾病传播。
定期进行猪只的健康检查和体温监测,对出现异常情况的猪只要及时隔离和进行治疗,防止疾病扩散。
四、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环节。
养猪场应该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加强人员的消毒和防护措施、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定期进行场内场外的消毒等。
要加强与周边养猪场的协作,避免因外源性污染造成疾病的传播。
五、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在猪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早期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发生。
定期进行猪只的健康监测和疫情调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养猪技术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
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目前认为,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病猪粪便中。
通过病猪排粪而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交通工具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而感染动物。
2%-3%火碱溶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对该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流行情况该病仅发生于猪,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
哺乳仔猪、青年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的发病率变动幅度较大,通常为15%-90%。
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有经呼吸道传染的。
多发生于冬季,夏季极为少见,我国多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生流行。
该病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
3、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8-30 h。
病初,患猪的体温正常或稍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随后,病猪排出水样粪便,呈暗绿色或灰色,腹泻之间有呕吐,即先腹泻后呕吐,这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临床症状。
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轻度腹泻,3-4天可自愈。
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发生后的几天内,因机体严重脱水而致其死亡,病死率可达50%-100%。
断奶猪、母猪常呈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可持续4-7天。
若不出现继发感染,患猪可能会缓慢恢复正常。
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病死率为1%-3%。
4、诊断要点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多发)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先腹泻排出水样便,后呕吐),可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一种由特定冠状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性疾病。
在新生仔猪中极易传播,对仔猪的生长和发育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仔猪传染性腹泻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仔猪传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新生仔猪,尤其是出生后7-14天内的仔猪,其主要特征是出现腹泻和脱水症状。
PED一般通过粪口传播,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数月,因此环境卫生是预防该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二、临床症状1. 腹泻: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症状之一是腹泻,患病仔猪的粪便呈水样或乳白色,夹有黏液和泡沫,有时伴有血丝。
腹泻严重的仔猪会因为严重脱水而导致死亡。
2. 脱水:由于腹泻引起的大量液体丢失,仔猪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眼睑下垂、口腔干燥、皮肤弹性差等症状。
3. 营养吸收不良:仔猪传染性腹泻会导致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仔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等情况。
4. 发热:部分患病仔猪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
5. 呼吸系统症状:有些患病仔猪会出现喘息、气急等呼吸系统症状。
三、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采用疫苗接种是预防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在母畜怀孕期间注射PED疫苗,能够提高母畜对PED的抗体水平,从而保护新生仔猪免受PED的侵害。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PED传播的关键。
定期清洁消毒猪舍和粪便,限制人员往来、鞋具消毒等都有助于降低PED的传播风险。
3. 营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调理可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降低受病毒侵害的几率。
4. 隔离检疫:新引进的仔猪需要进行隔离检疫,确保没有病原体携带者,以免病毒传播到猪群中。
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对仔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PED的传播,猪场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PED的预防和诊断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病毒的传播,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
猪流行性腹泻特征及治疗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特征及治疗措施猪流行性腹泻,又称猪瘟热或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强烈的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从特征和治疗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突然发病:疫情开始时,病猪会突然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就可发生。
2.水样稀便:病猪的粪便呈水样或米泔水状,量多且呈灰黄色,有时带有血丝。
3.食欲下降:病猪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不安、乏力等症状,导致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4.高致病性:猪流行性腹泻具有极高的致病性,病猪的死亡率可达80%左右,尤其是在幼猪中更为严重。
1.隔离与消毒: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例后,应立即将病猪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同时,必须对病区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毒,防止病情扩散。
2.支持治疗:对于患病的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和合理调整饲料,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提高猪的免疫力。
并且需要适当添加抗生素、维生素和营养液来缓解症状,减轻患猪的痛苦。
3.疫苗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最佳控制方法是接种疫苗。
疫苗能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因此,养殖户应及时接种疫苗,并定期复种,以确保猪群的免疫水平。
4.饲料调整:在疫情流行期间,对于患病的猪,应及时调整饲料,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添加一些有助于消化的添加剂,如益生菌等。
这样可以帮助患猪恢复消化功能,减少腹泻症状。
5.卫生管理:在疫情流行期间,养殖户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并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和滋生的可能性。
总之,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严重且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在养殖业中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最关键的。
及时隔离病猪、消毒、支持治疗、疫苗预防和饲料调整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并保护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治

规 模 化 猪 场 严 格 实 行 封 闭 式 饲 养
管 理 ,建 立 消 毒 池 ,实 行 定 期 消 毒 制 度 , 消 毒 药 物 定 期 交 换 使 用 .严 禁 散
杂 人 员 随 便 进 入 。做 好 防 寒保 暖 T 作 ,
素 、磺 பைடு நூலகம் 嘧 啶 、阿 莫 林 、 阿 米 卡 星 粉 针 、氩 苄青 等 药 物 。
抗 病 毒 、 防 止 细 菌 继 发 感 染 ,提 高 机 体 抵 抗 力 i 方 而 着 手 。抗 病 毒 药 物 有 黄 芪 多 糖 、 干 扰 素 、免 疫 球 蛋 白 、清 开 灵 注 射 液 等 防 J } : 细 菌 继 发 感 染 的
药 物 有 阿 米 卡 星 粉 针 、氨 苄 青 、 l 大 孢 、 曲松 钠 。对 症 治 疗 以 减 轻 脱 水 、 防 止 酸 中毒 常 用 的 药 物 有 口服 补 液 盐 饮 水 . 以 调 节 电 解 质 平 衡 ,用 [ ] 服 补 液 盐 饮
仔 猪 闩痢 多 发 于 生 后 1 0 ~ 3 0 d .以 l 0 ~
2 0 l J 龄 者 居 多 。治 疗 的药 物 有 土 碱 粉 、 庆 大+ 复 V 水 , 乳 酶 生 、食 母 生 等 。 沙 ¨ 细 菌 引 起 的 托 稀 .治 疗 药 物 土 霉
2 . 1 加 强 饲 养 管理
3 _ 2 病毒 性 疾病 引起 的拉 稀 目 前 尚无 特 效 药 物 治 疗 .主 要 从
保持 舍 内通 风 换气 ,室 内环 境干 燥 , 提 供 优 质 营 养 全 价 的 饲 料 和 清 洁 的 饮
水 ,饲 料 要 新 鲜 不 发 生 霉 变 , 尤 其 是 梅 雨 季 节 ,饲 料 一 次 性 加 T不 宜 太 多 .
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续 5 ~ 7 d 。
越小 , 症状越重 。1 周龄以内仔猪病死率较高。 断奶
猪、 育肥猪及母猪常表现沉郁厌食 , 持续腹泻 4 ~ 7 d 后, 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 。
和种猪 则症状 轻微 , 病死 率很低 。
具体操作方法是把仔猪倒立保定后 , 于倒数第 2 乳头旁 ,先用碘酒消毒 ,再用大拇指按压注射部
位, 用 注射 器垂 直 扎入 后 , 回抽 注射 器 , 观 察是 否 异 常, 如 果有 血 液或 水样 回流 均 不可 注 射 。一般 每 头 仔猪 1 次注 入 2 0 ~ 4 0 m L 药水 , 1次 /d , 连续 2 ~ 3次 即可 , 疗 效佳 。 ( 3 )肌 肉 注射 可 用先 锋 霉 素 +链 霉 素 +黄 芪 免 疫 肽混 合肌 肉注射 , 2次 /d , 连续 3 ~ 5 d 。 ( 4 ) 口服 灌药 “ 痢 疾专 家 ” ( 主要 成分 为 穿心 莲) + “ 痢剑”f 主要 成 分 为 乙酰 甲喹) 各2 ~ 3 mL , 2次 /d ,
养 猪
猪流行性腹泻 的综合 防治措施
张 庆 华
( 黑龙江 省孙 吴县 卧牛河 乡畜牧 服务 中心 。孙 吴 1 6 4 2 9 9)
DO1 : 1 0 . 3 9 6 9 / J . I SSN. 1 6 7 1 - 6 0 2 7. 2 0 1 3 . 0 2. 0 4 7
4 病理剖 检
6 . 2 中药疗 法
方 1 。车前 草 、 黄芩 、 黄连 、 黄柏 、 焦
●
◇ 2 年 期
・●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五、设计技术原理和规范1.做好生物预防安全工作,杜绝外来病原的传入该种疾病很容易在猪场大范围传播,因此必须要求猪场做到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从外引进新型猪种,应该避免从疫区或者易发病区域引进猪种,引进猪种前应该对猪进行严格的动物检疫以及隔离观察,一个月之后,确认该猪健康情况之后才可以混群。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采用封闭式养殖,禁止闲杂人员和外面的车辆进入到猪场内部,并做好猪场的消毒、灭鼠和杀虫工作,并对疫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做好猪场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猪的抵抗能力母猪在产前45天以及产后的两周左右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每头猪注射4ml,这样猪仔可以通过食用母猪的母奶而获得相应的抗体,有效的预防该种疾病发生,对曾经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应该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及夏季炎热时期对保育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用量为每头猪接种2ml。
3.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该种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养殖过程中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应该注重圈舍保温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冬季寒冷时节,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一定要注意对猪仔的温度保护工作。
同时还应该保证圈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营造一个干净、干燥、卫生的养殖环境。
幼猪出生之后,尽量让猪仔吃足初乳,一周之后开始训练猪仔进行饲料采食,保证猪仔在断奶之后能够正常进食。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应该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不存在霉变现象,并且在喂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猪仔实际生长状况向饲料中添加相应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4.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过程中,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种疾病发生的几率。
首先,母猪保健,在母猪产前一周以及产后一周之内,每吨饲料中添加盐酸林克霉素、硫酸壮观霉素1公斤左右,与饲料进行混合喂养;其次,猪仔的保健,1~3日龄的猪仔每头猪注射富来血2ml,5日龄的猪仔灌服百球清1ml,对于一周以上的猪应该每头肌。
当前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

01产房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有多严重?参考观点:产房新生仔猪腹泻,2011年以来其实一直困扰着很多养殖场,无论规模大小,一旦发生腹泻,损失严重。
PED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在10%~90%,即使存活下来的仔猪,断奶重降低,部分猪只成为僵猪,失去饲养价值。
有些猪场,PED持续几年,断断续续,不容易控制和根治。
绝大多数通过返饲或单纯依靠疫苗免疫不做处理的猪场,会在每年的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流行季节,再次发生仔猪腹泻。
这也提醒我们单纯依靠活毒返饲或疫苗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外围生物安全防范及猪场内部分区管理、产房小环境的洗消与干燥上着手,只有综合防治措施到位,才能真正拒PED于猪场之外。
02当前猪场腹泻防控中,为何须注意返饲的危害?参考观点:当前非瘟肆虐的情况下,本人不建议进行全场返饲。
2014年美国部分养殖场发生PED,确实是通过母猪返饲的方法进行控制。
在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和猪场通过返饲来控制产房仔猪腹泻,本小组从发生腹泻的产房仔猪脐带血中检测到包括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变异伪狂犬、圆环病毒等相关的腹泻病原,如果贸然返饲,相当于全场散毒,风险巨大,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不建议猪场在没有任何检测的情况下,采用返饲的手段控制产房仔猪腹泻。
如果能够确定是单一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可以考虑用返饲控制。
但返饲效果与现场执行力有很大关系。
详细见《日本鹿儿岛县和宫崎县猪场返饲对PEDV发生的影响分析》一文。
03腹泻病毒只能通过口服免疫,对吗?参考观点:如果仅仅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笔者不表示反对,但猪场腹泻不仅仅是流行性腹泻单一原因,还可能有轮状病毒、德尔塔冠状病毒等因素,因此,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对于流行性腹泻,根据抗体的亚型不同,可以将抗体分成IgG、sIgA、IgM等等。
其中IgG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抵抗系统性感染,而sIgA为局部粘膜系统分泌,是粘膜免疫的主要成分。
特别对于肠道感染,由于sIgA含有分泌链,其能够避免被肠胃部的酶消化,能够持续存在于肠道中,起到中和肠道病毒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刘宜存董联合
(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鹤壁456285)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
近几年来,规模化猪场不断兴建,有些猪场硬件投资少,设备设施保暖性差,加之管理及生物安全防控上存在漏洞,造成猪的流行性腹泻病频繁发生,甚至呈地区性流行。
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的猪对本病都易感,该病主要影响猪的消化道,如果防控措施不力,容易继发感染呼吸道疾病、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流感、蓝耳病等。
造成死淘率上升、料肉比降低、出栏时间延迟,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毒特性及临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鉴别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1 病毒特性及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为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为类冠状病毒。
两病毒在65℃条件下10分钟左右都可杀死;在阳光下6~8小时可灭活;在阴暗环境中7~10天具有感染力。
用0.5%石炭酸,在37℃下处理30分钟可杀死。
康复猪排毒可长达2月,甚至可长达109天。
本病多发于冬季,一般在12月至来年3月份,特别是春节前后,人员过节消毒意识淡薄,有些猪场保暖工作跟不上去,车间温度较低,饲养密度较大,员工进出频繁,温度低冬季消毒池结冰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
本病基本上从后备母猪或从生长育肥猪开始发生,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都可作为传播媒介。
传播速度快,呈流行性,很快传播到所有猪群。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经口人工感染的潜伏期,新生仔猪为15~30h,肥育猪为2天,自然感染可能稍长些。
该病的主要临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伴随呕吐。
猪流行性腹泻病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猪(I型)或各种年龄的猪(Ⅱ型)。
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
粪稀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
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
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尤其是繁殖种猪。
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4
天内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达50%。
断奶猪、肥育猪以及母猪常呈现沉郁和厌食症状,持续腹泻4~7天,逐渐恢复正常。
成年猪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等症状,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且护理得当,猪很少发生死亡。
剖检主要病变为小肠膨胀,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个别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变短,重症者绒毛萎缩,甚至消失。
胃经常是空的,或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
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变。
3 鉴别诊断
本病在临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明显差异,只是猪流行性腹泻死亡率较猪传染性胃肠炎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
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进行确诊是十分困难的,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目前,诊断方法有免疫电镜、免疫荧光、间接血凝试验、ELISA、RT-PCR、中和试验等,其中免疫荧光和ELISA是较常用的。
3.1.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 F)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FAT)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最大的优点是可从粪便中直接检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目前应用也较为广泛。
4 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特点具有爆发性,猪场一旦发病病猪较多,普遍用药治疗较困难,可以采用:加强生物安全通过包括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采用全进全出制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同时做好疾病防控预案,一旦发生该病,就要迅速反应,快速行动。
4.1生物安全
要做好生物安全,首先要从人员培训着手。
人员培训包括:疫病知识、消毒隔离意识与方法、全进全出、分区管理等等。
同时在饲养管理方面要降低饲养密度、防寒保暖与通风、工作服和器具清洗消毒、料袋用甲醛熏蒸消毒。
外来人员经换鞋、紫外线和喷雾消毒、洗澡更换工作服后才能进入生产区。
加强装猪台、赶猪道(转猪道)消毒的同时做好防鸟、防鼠工作。
4.2疫苗免疫与人工主动感染
我国已研制出PEDV甲醛氢氧化铝灭活疫苗、PEDV和TGE二联灭活苗,可用于预防本病。
这两种疫苗免疫妊娠母猪,乳猪通过初乳获得保护。
在发病猪场断奶时免疫接种仔猪可降低
这两种病的发生。
疾病暴发后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所有分娩前2周的母猪;用病猪的粪便或小肠内容物人工感染分娩前3周的怀孕母猪,以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保护新生仔猪,缩短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但该方法存在扩散其他病原的危险。
4.3治疗方法
为发病猪群随时提供足够的清洁饮水。
患病母猪常出现乳汁缺乏,应为初生仔猪提供代乳品。
治疗小猪可利用葡萄糖和口服补液盐等电解质溶液。
下面所介绍的方法只是为减轻症状,减少死亡,缩短病程,降低损失。
4.3.1仔猪可腹腔注射5%糖盐水20~40ml,VC 5~l0ml,每天3~5次,连用3天。
4.3.2庆增安按0.1ml/kg,肌注,再配以痢菌净按0.5ml/kg(每10ml痢菌净内加阿托品2mg),肌注,每天各注1次,连用3天。
4.3.3早期腹泻,60~80%的猪采食量没有明显下降,可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清瘟败毒散(中药提取物)饲喂7~10天;同时用口服补液盐作饮水(配方是:每1000ml水内加食盐3.5g。
小苏打粉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
),防因严重腹泻而造成脱水。
4.3.4约20~30%的猪采食量明显下降,则拌料口服给药效果不佳,需注射用药或灌服,具体方法是2.5%恩诺沙星4~8ml,用清瘟败毒散(中药提取物)1kg/t。
4.3.5约5-10%的猪脱水严重,耳、四肢出现紫绀时,应静脉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300ml+10%碳酸氢钠25~50ml +20%安钠咖4~6ml,同时配合运用抗生素如恩诺沙星或磺胺药如20%磺胺嘧啶钠10-20 ml。
4.3.6为预防继发链球菌、副猪、支原体可在饲料中添加100ppm替米考星。
肌肉注射头孢噻呋、头孢喹肟3-5mg/kg体重。
参考文献:(略)
发表于:2011年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三届四次学术论文集被评为优秀论文。
共评出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