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起搏电极固定技巧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要点
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要点(一)麻醉①经静脉心内膜插管安装起搏器一般均采用局麻,除非不能配合手术的年龄太小儿童和极少数老年人。
②术前可给子少量镇静剂(如安定),特别是对于精神紧张的病人。
③术中用0.5%~1%利多卡因局麻,2 mg/kg较适宜。
(二)静脉选择供导线插入的静脉共有8条,左、右各4条。
①浅静脉为头静脉和颈外静脉,深静脉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
②有些医生把锁骨下静脉穿刺作为首选的插管方式,但也有不少医生提倡首选头静脉,没有重要并发症。
(三)导线电极固定固定装置①被动性固定(翼状头、叉状头等)——能可靠成功地使电极固定干肌小梁。
②主动性固定(螺旋头)——通过将力量传送至电极头端而达到固定作用。
③右心室电极导线固定:细小柔韧带有被动固定电极头(如翼状头)的聚氨酯导线,可固定于右室任何具有肌小梁的部位,包括右室心尖部和心底部。
④右心房电极导线固定:安置右心房导线通常是在固定右室导线之后进行,心房J型电极固定于右心耳。
(四)起搏器填埋①由于起搏器体积小,重量轻,均埋植于胸前左侧或右侧,埋植起搏器囊袋的切口有两种方式:静脉插管与起搏器囊袋同为一个切口、分为二个切口②如脉冲发生器埋植在右上胸部,术后平卧和/或左侧卧位7天,特别注意不要右侧卧位。
③高龄患者还应延长卧床时间。
④右肩关节不宜大幅度活动,以防妨碍伤口愈合。
⑤起搏器囊袋应大小合适⑥起搏器应完全埋植于囊袋内,其上缘应在皮肤切口之下2 cm左右,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⑦起搏器囊袋内不必放置引流条,除非渗血较多,也不必于囊腔内注入抗生素。
⑧术后用沙袋压迫8~12小时。
⑨给于3~5天抗生素预防感染,2~3天即可下床活动。
(五)术后观察术后患者若发生头晕、昏厥及血压下降等异常现象,应警惕"起搏综合征"①观察胸膛、腹壁及上肢有无与起搏频率一致的抽动,其原因多是起搏器外壳或电极一导线与起搏连接处密封不严漏电所致。
②观察有无随着起搏脉冲的发放,同时发生膈肌痉挛或起搏失败,其原因可能是心室穿孔、电极尖端嵌人心内膜过深脉冲发生器输出电压过高或右心室壁菲薄。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tool and skill
RVOT(右室流出道)
结论
使用传统的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导线能够实现可靠的右室间 隔部起搏,目前的技术成熟,与右室心尖部起搏比较有同 样的安全性,甚至安全性更高。学习曲线短 尽管目前没有非常确切的循证医学表明右心室间隔部位起 搏明显优于心尖部起搏,现有的理论证据表明右心室间隔 部位起搏血流动力学更生理,而且我们也观察到长期右心 室心尖部起搏的不利影响 这些理由足以让我们说“是离开右室心尖部起搏的时候了” 有2项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长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PROTECT PACE和RASP,期望结果会带来更确切的答 案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植入型心 脏起搏器的适应证及起搏方式建议的Ⅰ类或 Ⅱa类适应证:SSS 50例;AVB 68例 DDD(R)110例;VVI(R)8例 起搏器:Medtronic, St. Jude, Vitatron, Biotronic
结果
115例成功固定于间隔(97%),65例流出 道间隔,50例中位间隔 2例前游离壁,1例右室心尖部 阈值≤1.0 V,平均0.68±0.11V 感知:10.8±3.6 mV 阻抗:670±78 Ω 并发症:血胸1例,
间隔解剖
RV间隔(RVOT)起搏
流出道
希氏束
室间隔
AP View
LAO View
AP:RVOT下缘从三尖瓣尖到右室边缘,与右室下缘平行;上缘为肺动脉瓣
LAO:RVOT左缘为间隔部,右缘为右室游离壁
以HIS为界将间隔分为高位间隔和低位间隔
RV间隔(RVOT)起搏-X-RAY
RV间隔(RVOT)起搏-X-RAY
高阈值
GOOD阈值
RV间隔(RVOT)起搏-SKILL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儿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护理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在儿童右室间隔部起搏的护理
严秋萍;陈娇
【期刊名称】《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1()S1
【摘要】总结儿童临床应用主动固定导线行右室间隔部生理性起搏的护理经验。
方法生理性起搏可以获得接近正常生理的心室激动顺序,最大限度保持左、右心室间正常的电激动顺序和收缩同步性,有效地避免了起搏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不良影响。
护理方面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安装起搏器术后平稳过渡的关键。
【总页数】2页(P252-253)
【关键词】主动固定;生理性起搏;室间隔;护理经验;起搏器;血流动力学;临床应用;不良影响;儿童;观察病情
【作者】严秋萍;陈娇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疗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患者二例的护理 [J], 李海燕;曹爱芳;王寿萍;李松华
2.主动电极导线植入在患儿右室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及护理 [J], 严秋萍
3.3830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在右室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J], 王海雄;张虹;苏庆丰;吴桂平;孙帅
4.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间隔部生理性起搏的临床技术研究 [J], 张志辉;曹宇;欧阳茂;匡建华;蒋卫红;江凤林;张梦熙;杨侃
5.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行右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 [J], 张卫玲;秦中胜;王丽;韩麦丰;王育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极的植入技巧_OK
2021/7/29
美美敦力敦内力部内使部用使用
3
SelectSecure更独特的设计理念
最细的双极电极+灵活的鞘管
• SelectSecure电极 – 最细的双极起搏电极 – 无内腔的电极设计 – 更精确的感知
• SelectSite鞘管 – 鞘管和手柄同轴,精确放置右房、右室电极
42
心室电极植入技巧
• 二、鞘管顶住室间隔后,将3830电极送出,刺入心 肌(如果是落空感,一定没有贴紧),旋转2圈后进 行测试,满意后再旋入2-3圈,不满意则比较容易退 出。
案例:63F,快慢 综合症。3830植入 后心室阈值大于 2.0V
2021/7/29
美敦力内部使用
43
心室电极植入技巧
• 三、至少2-3个位置观察影像是否定位准确 后前位
– Adjustable slitter (Model 6232 ADJ) – Universal II slitter (Model 6230 UNI)
Click for video showing Model 6230 UNI
Click for video showing Model 6232 ADJ
抬高
无无损损伤伤电电流流
美敦力内部使用 损有伤损电伤流电流
35
步骤 4b. 如果需要更换塑形导管
a. 用合适的导引钢丝交换电极,导引钢丝需要和内扩张鞘一起通过止血 阀(交换用导引钢丝长度120 cm)
b. 插入扩张鞘管,始终保证指引钢丝J型头端在扩张鞘外。 c. 移除导管和扩张鞘管,保留导引钢丝 d. 通过导引钢丝重新放入新的塑性导管和扩张鞘管,重复步骤2到步骤4
在切开导管前,请记住:
心脏起搏器螺旋电极导线的使用方法
确认电极位置牢固且安全
• 多次测量确认电极参数稳定 (尤其是固定后超过5-15min 再次测量)
• 分析仪确认损伤电流
– 这是对透视下观察螺旋是否旋出的一个重要补充
• 此外还要确认电极的弯度张力等,避免因体位改变而造成 的脱位。
植入过程中请注意:
1)当手套上沾血时,要及时清洗,防止血液沾染钢丝,带入电 极导线内腔,如果钢丝上有血迹,更需及时清洗;
静脉拉钩
5086电 极导线
额外钢丝
白色固定夹
内置钢丝 蓝色固定帽
产品特性
• 产品信息 • 配件的使用方法
配件的使用方法 螺旋旋转工具的使用
白色固定夹使用方法: 1、将导线尾端金属连接杆夹在箭头所指的固
定夹最远端的孔中
白色固定夹使用方法:
2、拿住电极导线并确认导引钢丝完全插入, 顺时针方向转动工具直到螺旋电极露出来。 螺旋电极最多可以露出1.5到 2圈。
MED-4719内绝缘层 抗挤压
6 F Lead Body 小体积, 植入简便
分离式旋出标记 X线下影像清晰
1.8mm
激素电极 降低阈值
容易操纵螺旋头 方便固定
Tip-ring 10mm 避免远场感知
5076尺寸规格
• 45、52、58、65、85cm • 国内备52、58cm
• 52cm——用于右心房; • 58cm——右心室或大右心房均可使用。 • 实现单腔起搏,双腔起搏以及双灶起搏。
5. X线透视下旋入,顺时针旋转不超过20圈,观察到gap分开(可 通过不同影像位置观察确定)
6. 再次测试阈值,是否符合要求(可能会略高于未旋入时阈值)
7. 通过损伤电流确定导线已固定好
8. 缓慢抽出钢丝,观察导线头端是否固定
右房主动电极植入技巧_何红
植入要领(4)
X线透视下旋入,可通过不同影像位置判断,顺时 针旋转不超过20圈,观察到gap分开。
再次测试阈值,是否符合要求(也许会略高于未旋 入时阈值)
缓慢抽出Stylet,观察导线头端是否固定。 若不符合要求, X线下逆时针旋转直至gap消失,
性静止,房扑,房速,I房室传导阻滞 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
体表心超:
巨大右房:102x55.5mm 房间隔中部43.6mm连续中断,回声中
断上端与下腔静脉紧贴 右室内径44mm,左房53mm, 室间隔左偏 左室内径正常 三尖瓣口大量反流。
术前心电图
I II III
术后心电图
I II III
谢谢您的关注!
右房主动极植入适应症
必须部位起搏 巨大右房 右房畸形 心耳起搏参数不满意 心耳缺如 减少房颤发作可能
主动电极导线
小体积, 植入简 便
6 F Lead Body
分离式旋出标记
X线下影象清晰
MED-4719内绝缘 层
抗挤压
方便固定
容易操纵螺旋头
Tip-ring 10mm 避免远场感知
完全回缩,再重新调整至理想部位。
高位房间隔固定AP位
高位房间隔固定LAO位
高位房间隔起搏
II、III、aVF导联P波主波向上 ,aVR导联倒置, V1导联P波双 向,但主波向下。
低位房间隔起搏
Ⅱ、Ⅲ、aVF导联P波向下, AVR直立,V1导联P波呈双 峰较低平。
低位房间隔起搏心电图
心房电极操作及固定要点
主动电极优点
可选择部位。 心房螺旋电极固定于房间隔 更生理:心房除极由房间隔向左右心
1例主动固定电极右室间隔部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伴房室传导阻滞 , 19 于 90年 6月 8日安装陕西秦 明公 司生产
的 W I 单 腔 起 搏 器 , 后 患 者恢 复 正 常生 活 及 工 作 , 于 型 术 后 19 97年 4月 3 1日因起 搏 器 已 到使 用 年 限 , 搏 器 电池 耗 竭 更 起 换 起 搏器 , 目前 起 搏 器 型 号为 8 1A 型 , 日检 查确 认 其 起 搏 69 近 率 由原 设定 的 7 / n下 降 至 6  ̄/ n 大 大 低 于 更 换 指 0 ̄ mi 1 mi, 标6 5次/ I 磁 频 率 已 降 至 7 mi, l 9 ̄/ n 亦 低 于 更 换 指 标 8 mi, O  ̄/ i, mn 提示 起 搏 器 电能 已耗 竭 , 房 室顺 序 起 搏 ( 非 VⅥ 起 搏 ) 已造 成 患者 心 功 能 复 极 E 3 ( 常 值 5 % ~ 0 ) 需 更 F3 % 正 0 7% , 换 起 搏 器 及进 一 步 治 疗 , 20 于 0 7年 8月 1 日经 左 锁 骨 下 静 6
护理 实践 与 研 究 2 o o 8年 第 5卷 第 l 下 半 月 版 期
・
・
81 ・
个 案护 理 ・
1 主 动 固定 电极 右 室 间隔 部 起搏 器 置 入 术患 者 的护 理 例
唐并 士 申 萍 再
右 室 间隔 部 起 搏 器置 人 术 是 应用 主动 固定 电极 导 线 行 心
3 2 ̄ / n , E G 检 查 示 Ⅲ度 A B, 断 为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mi)经 C V 诊
空大小便人手术室。
2 2 术 后 护 理 .
22 1 体位护理 ..
术 后 2 持 平 卧位 , 4h保 动作 轻 柔 不 宜 翻 动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与安全措施
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与安全措施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帮助维持心脏正常跳动的医疗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中。
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遵守安全措施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一、心脏起搏器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操作前,首先要确认操作者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并戴好手套以保持卫生。
同时,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并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准备齐全。
2. 定位在患者左锁骨下沿探测到动脉搏动的位置,确定最佳植入点。
使用无菌巾进行消毒,并局麻患者局部皮肤。
3. 植入导线将无菌导线沿着锁骨下缘穿刺皮肤,然后将其推进至心房或心室区域。
通过X光引导,确保导线位置正确。
4. 连接起搏器经皮肤将导线连接至心脏起搏器。
将起搏器置于合适的位置,并通过扣带或缝线固定。
5. 设置起搏器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起搏器的参数,包括起搏模式、频率、输出电流等。
确保起搏器能够适应患者的生理需求。
6. 资料记录在操作完成后,记录植入导线的位置、起搏器参数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以备将来随访和参考。
二、心脏起搏器的安全措施1. 定期随访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这样可以及时检查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一般建议每隔6个月到1年进行一次随访。
2. 避免电磁干扰心脏起搏器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因此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电磁干扰源,如强磁场、电焊等。
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如手机、微波炉等。
3. 调整运动强度患者在进行体育运动或者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时,应谨慎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超负荷运动,以防止起搏器移位或损坏。
4. 定期更换电池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一般为5-10年。
当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时,应尽快联系医生进行更换,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5. 注意药物干扰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心脏起搏器的工作产生干扰,因此在使用新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告知医生患者使用了心脏起搏器。
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步骤及技巧
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步骤及技巧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手术技术,通过将电极导线植入左室,可以对心脏进行有效的电刺激,调节心脏功能。
在进行该手术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和技巧,以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进行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的步骤和技巧:步骤一:患者准备1.临床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心脏病理学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
2.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康复情况。
3.停用相关药物:在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风险。
步骤二:术前准备1.术前讨论和计划:由多学科的医疗团队进行讨论和计划,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内科医生、电生理专家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麻醉诱导:由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步骤三:手术操作1.随身监测:在手术前患者接受心电图监测,包括心电图导联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以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氧水平。
2.皮肤准备: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
3.麻醉深化: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导线植入:通过在手术部位做小切口,将左室电极导线插入到左室内,确保导线的正确定位和稳定性。
5.固定导线: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将导线固定在心肌组织上,以保持导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刺激试验:在导线植入后,进行刺激试验,以评估导线的功能和效果。
7.术中监测:术中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电图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以持续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步骤四:术后处理1.术后观察:术后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或病房内继续观察,包括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2.早期抗凝: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早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植入导线的堵塞。
3.术后康复:进行术后康复和心脏功能的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运动试验等,以判断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左室电极导线植入步骤及技巧
第一步:寻找冠状窦(CS)
右心房解剖特征
Tricuspid annulus三尖瓣环 Fossa ovalis卵圆窝 Eustachian ridge欧氏脊 Coronary sinus冠状窦 Thebesian valve冠状窦瓣 Eustachian fossa欧氏窝 Inferior vena cava下腔静脉
测试过程中QRS波形的几种表现
内源性QRS
RV
单左室起搏
LV
PSA
RV
单右室起搏
LV
PSA
双室起搏
RV
LV PSA
+ -
+-
+ -
-
用心电向量判断起搏部位
右室起搏典型心电图
左室起搏典型心电图
双室起搏典型心电图
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
•临床研究显示在CRT患者中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 约10-40%; –植入时膈神经刺激的发生率为7-38%; –随访时隔神经刺激的发生率为11-33% ; •有临床膈神经刺激症状的为9-14%;
寻找冠状窦传统方法
使用电生理导管和左室递送系统一起寻找冠状窦口。常用在 LAO下,常用三尖瓣和脊柱作为标记来进行。
Note: Steerable catheter not included in the system
寻找冠状窦新兴方法
直接使用新型左室递送系统寻找冠状窦口。采用“冒烟”定
位的办法,在LAO下,以三尖瓣和脊柱作为标记来进行。
1.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5; 28:1255–1259. 2.Circ Arrhythmia Electrophysiol 2009; 2:402–410. 3.Europace 2010; 12:961–967
5076 心脏 起搏 CRT电极植入技巧-new
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影像学判断参考LAO 35°
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影像学判断参考AP位
心房电极放于高位房间膈 心室电极放于高位室间膈
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影像学判断参考RAO
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心房电极操作及固定Tip
• 将电极紧抵房间膈,不需退出钢丝,立即将螺旋旋出,以 免滑脱。 • 由于解剖位置的原因,此时很难以90°垂直旋入,一般是 斜角旋入房间膈。 • 将钢丝退出,把电极推成较大的“J”形。 • 电极头无横向摆动 • 嘱病人咳嗽,牵拉电极保证稳定不脱落。
心室螺旋电极植入
位置选择: • RVOT(游离壁或室间膈,首选室间膈)
•The lower boundary of the RVOT in the AP is defined by drawing a line from the superior apex of the tricuspid valve annulus to the lateral border of the RV. •The upper bound of the RVOT is defined anatomically by the pulmonary valve. •High and low RVOT regions are defined most easily in fluoro by looking at the AP or RAO perspectives.” 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术中常见问题
1. 为什么旋转夹旋了半天,螺旋不出来? 2. X线透视下,5076伸出螺旋时有什么特征? 3.要转几圈才能完全出来? 4.电极到位后马上就转进去可以吗? 5.用多大的撕开鞘?螺旋伸出有多长? 6.是一根直导线,如何固定在心房里? 7.测试起搏数值与普通电极有何区别吗?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中部间隔面起搏的临床应用
通讯作者:江庆,Email:jiangqing169@。
收稿日期: 2012-07-21短篇论著・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中部间隔面起搏的临床应用江 庆,伍万仕,程 辉,王海珍,刘国栋,许 允,王海燕(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安徽 安庆 246003)摘要:目的 探讨右室中部间隔面起搏定位方法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38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中部间隔组(18例)和右室心尖部(RVA)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心电图、心脏彩超EF值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变化。
并将行右室间隔面起搏18例患者心室电极植入不同部位定位比较,在X线后前位结合脊柱影分为高、中(距心影下缘1.5-2个椎体影)、低三部分,右前斜位时将心影纵向均分为4区,并分析左前斜位下电极的指向,不同部位起搏术中测试起搏后QRS波形态,电轴,时限。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RVOT组QRS波时限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RV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间隔部所有电极左前斜位投照时均指向脊柱侧,右前斜位投照时电极头端位于心影3区或4区,后前位下中部间隔组起搏后QRS波时限明显窄于高位和低位组,电轴也较其他两组更接近于正常(P<0.05)。
结论 RVOT中部间隔起搏较RVA起搏更符合“生理性”起搏的特点,对心功能及心电的不良影响也小于RVA起搏。
在右室中部间隔面起搏,电极距心影下缘1.5-2个椎体影高度处且右前斜位时头端位于3区者起搏后QRS波时限较窄,电轴较正常。
关键词:起搏;右室;主动电极;间隔部;QRS时限;心功能中图分类号:R 541.7 文献标识码:B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ctive electrode lead in the middle ofthe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surfaces pacingJIANG Qing,WU Wan-shi,CHENG Hui,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Anqing, Anqing ,Anhui 246003,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right ventricular central intervals face pacing positioning methods and on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Methods】 38 routine hospital cardiac pacing of the Slow arrhyth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VOT group and the RVA group. Observed the patients the general situation in postoperative,and after 6 months of ECG,the heart colored supersonic EF value and the left ventrieular end-diastolic inner diameter were observed. The position of 18 pacing lead tips under X-ray were divided into 3 parts(high,middle and low)at posterioanterior position and 4 parts at right anterior oblique position.The direction of pacing lead tips at left anterior oblique position,electrical axis,the width of post-pacing QRS waves at different septal sites were compared. 【Resluts】 The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RVOT group QRS wave dura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ere better than RVA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ll of 18 active pacing leads were implanted at different RV septal sites,the width of post-pacing QRS was narrowest at middle septal,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groups,and the electrical axis of QRS wave was Close to normal(P<0.05). 【Conclusion】RVOT pacing has more“physiological”pacing feature of the cardiac function than RVA and ECG is less than of RVA pacing in the adverse effects. The width of post-pacing QRS wave in the middle septum group is narrowest,and the morphology in this group is most likely the QRS that conducts through the His bundle.Key words: pacing;right ventricle;the active electrode;septum;QRS wave width pacing;cardiac function右室间隔面起搏在理论上可以减少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与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左右心室间的同步激动有关。
体外膈肌起搏器注意事项
体外膈肌起搏器注意事项
体外膈肌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膈肌功能障碍的医疗设备,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保无禁忌症:在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之前,需要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如气胸、胸膜粘连增厚、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以及植入式电子装备,如心脏起搏器等。
2.注意电极放置:电极应该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并使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防止部分脱落或接触不良导致烧烫伤。
电极片严禁切贴在两侧颈动脉窦处,因为这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3.定期检查线路和各部分接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线路和各部分接头,防止电源漏电。
4.膈肌起搏强度应循序渐进:体外膈肌起搏治疗个体差异大,应避免引起膈肌疲劳。
5.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避免给患者造成痛苦。
6.控制相关疾病:对于存在一般情况极差、心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严重肺部感染、严重高血压等情况的患者,应先控制相关疾病,再进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
7.避免靠近高频手术设备和微波或短波设备:在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时,应避免靠近高频手术设备和微波或短波设备,因为这会影响起搏器的输出功率,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在使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时,需要注意上述事项,确保患
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如有疑问或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主动起搏导线植入技巧
起搏(电极)导线主要分二类:
伞状(翼状)电极—被动固定 螺旋电极—主动固定
主动固定导线的优势
电极移位发生率低
心脏显著扩大 心肌梗塞 外科术后 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 被动固定导线脱位
更理想的慢性阈值 利于电极拔除 选择性起搏
与导线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1. 脉冲发生器囊袋血肿 2. 疼痛 3. 气胸 4. 心律失常 5. 起搏导线误植入CS 6. 导线脱位 7. 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 8. 血栓形成
操作电极到位方法与其他传统并无区别,
心室主动固定
大弯+左后小弯钢丝
直接大弯钢丝
如何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室流出道
• 回撤导丝 • 使导线头端形成一个线环或圆弧 • 推送线环或圆弧进电极固定于室间隔的操作方法
•左前斜影像确 认电极位置
心房导线植入
• 伸入直头钢丝,操控起搏导线到达右心房下部, 撒出直头钢丝,伸入弯头钢丝后,易到达右心耳, 保留钢丝,匀速开放螺旋 LAO 45度/RAO 30度观察,导线头是否旋出, 回抽弯头钢丝 ,观察头端是否移位,并嘱用力咳 嗽观察头端是否移位, 测试阈值/腔内电图(即刻和10分钟)检测螺旋固 定情况。
心房主动导线植入步骤
Vitatron ICQ09B-52cm (58 cm) 撕开鞘7F
兼容MRI主动导线5086-52cm(58cm)撕开鞘8F
2.圣犹达公司的主动导线
1988TC52cm(58cm)
撕开鞘7F
2088TC52cm(58cm)
撕开鞘7F
目前国内常使用的起搏电极导线:
• 3.波科公司的主动起搏导线 • 4087 心房导线 • 4088 心室导线 • 4070 心房导线 • 4071 心室导线 • 4.百多公司的主动导线 • Setros S 53(60)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电极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
樊济海1963一男汉族河南新乡人副主任医师科13双弯曲指引导丝塑型头端弯曲为j形弧状弯曲垂主任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介人心脏直长度3cm第二弯曲呈u型弯曲弯曲直径34cm第一数据18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电极定位方法的临床研究弯衄平面垂直于第二弯曲平面两弯曲之间垂直距离5cm图1
维普资讯
患者( =4 )随机分 为 A B两组 , n O, 、 每组 2 例 。根据右室解剖学特征 , O 设计了双弯曲导线指 引导丝塑型 , 比较应 用
该塑型指引导丝 ( B组 ) 与常规单个 弯曲塑型指 引导丝( A组) R O 在 V T间隔部起搏术 中操控 主动 固定 电极 中应 用
效果 。结果 起搏阈值 、 导线电极阻抗无显著差异 , R波振幅 B 感知 组较 A组低 ( . ±38 m 2 ±33 V 13 2 2 . ) Vv 9 8 ( s. . m , 4
[ btat 0bet e oepo ee c o e oio i kl f etm i r h etcl uf wt c ( V T . A s c] r jci T xl et l t d sin gsis p i t nr u r to at R O ) v r h er p t n lo s u n g v i a o l r Me d Pt ns i dct n r ada ai n=4 )w r no i dit to ru s o b — uv ud  ̄o ai twt i i i so ric c g( e hn ao f c p n 0 e r dm z o w o p.A du l ciegi— ea e n g e igwr d s n dr er gt aao yo gt e tcew sue ru ( n i ei e e rn ntm f h vnr l a sdi gopB n=2 ) n om o ocieg i n e g f i o i r i n 0 ,adnr a m n —uv ud g l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间隔起搏电极固定技巧
发表时间:2011-03-28T09:02:53.13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1年1期供稿作者:陈宗宁杨松生赵渊杨雪花和清华杨慧芳邱利秋[导读] 设备器材:所有手术在万东1200MA血管造影专用平板机下完成,右室电极采用主动固定电极。
陈宗宁杨松生赵渊杨雪花和清华杨慧芳邱利秋(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6741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40-01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永久起搏具有安置电极方法简单、电极尖端易于固定的优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心尖部起搏可引起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双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同步性丧失,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而文献报道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激动顺序更符合生理状态[1]。
但间隔部起搏电极稳定性较差,脱位率高,电极定位操作上存在一定难度。
探讨简捷、安全、稳定的间隔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定位方法一直是广大临床医生的追求。
近2年来,我科采用右室间隔部起搏治疗病窦综合征和3度房室传导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简捷,安全,稳定的间隔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定位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从需要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行RVOTS起搏器置入,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5. 4±1. 4 (44~82)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21例,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永久起搏器置入适应证。
1.2设备器材:所有手术在万东1200MA血管造影专用平板机下完成,右室电极采用主动固定电极。
全部心脏起搏器均为美敦力,百多力,圣尤达公司产品。
1.3手术方法:常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插入起搏导线,在后前位透视下先将心室起搏电极送至RVA(右室心间部)起搏并测试该部位各项起搏参数,记录起搏心电图。
然后再调整心室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点位于肺动脉圆锥下方,在左前斜(LAO)45°和右前斜(RAO)30°位采用头端特殊塑型(改良的Amplatzer导管头形状,见图1)电极引导钢丝调整电极顶端与RVOTS形成垂直关系。
并结合起搏心电图证实电极在流出道间隔部。
RVOTS起搏时,Ⅱ、Ⅲ、aVF导联的QRS波群均直立,但可根据Ⅰ导联及aVL导联QRS波形态并结合QRSⅠ/QRSaVL比值对游离壁或间隔部进行定位。
心室有效起搏后,将电极顶部的螺旋拧入心肌,测定起搏阈值(固定脉宽0. 48 ms)、阻抗、R波振幅,各项指标要求与RVA电极导线要求相同。
参数满意后在持续X线透视下退出引导钢丝,观察电极头端是否发生位移。
旋进电极螺旋圈。
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包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以P<0 05为差异有显著性。
起搏参数与RVA均达到了要求并并无统计学差异,且起搏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变窄(P*<0.001),P*<0. 01 我们使用的根据心脏解剖特点设计的双弯曲指引导丝塑型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第一弯曲垂直长度3-4cm,第二弯曲直径3~4cm,第一弯曲平面垂直于第二弯曲平面,两弯曲之间垂直距离5cm(图1)。
经过临床运用发现,利用第二弯曲的弧度使起搏电极尖端能够顺利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并且进入右室后获得心室壁的支撑,使与其平面垂直的头端弯曲自然垂直于间隔部,在旋出头端金属螺丝时,适当给以逆时针旋转力,即易达到满意的定位,体现了该方法的简捷性。
本研究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达100%,同时各起搏参数均达到了要求,且起搏QRS波时限较心尖部起搏明显变窄,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和电极脱位。
结果证实笔者的定位方法简单、操作性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张英川,李海宴,陈慧敏,等.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可行性[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17-119作者简介:陈宗宁(1973-),男,医学学士,主治医师,现在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