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家具全过程评价规范 床垫

绿色家具全过程评价规范 床垫
绿色家具全过程评价规范 床垫

绿色家具全过程评价规范床垫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家具床垫全过程评价的术语和定义、企业基本要求、产品评价要求、检测依据及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家具床垫的绿色技术评价。

本文件不适用于儿童床垫、水床垫、气床垫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96.6 消费品使用说明第6部分:家具

GB 15979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规范

GB/T 18414.2 纺织品含氯苯酚的测定第2部分_气相色谱法

GB 1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T 18455 包装回收标志

GB/T 18885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6694 家具绿色设计评价规范

GB/T 26706 软体家具棕纤维弹性床垫

GB/T 27717 家具中富马酸二甲酯含量的测定

GB/T 32437 家具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总则

GB 33372 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

GB/T 35607 绿色产品评价家具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所有部分)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HJ 2541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粘剂

HJ 2546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纺织产品

HJ 2547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具

QB/T 1952.2 软体家具弹簧软床垫

QB/T 4839 软体家具发泡型床垫

3 术语和定义

GB/T 35607、GB/T 26706、QB/T 1952.2、QB/T 4839、GB/T 26694、GB/T 324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家具 green furniture

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品质高的家具产品。

[来源:GB/T 35607-2017,3.1]

3.2

棕纤维弹性床垫 palm fiber elastic material

以棕纤维弹性材料为床垫芯料,表面包覆有面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床垫。

[来源:GB/T 26706-2011,3.1.3]

3.3

弹簧软床垫 spring mattress

以弹簧及软质衬垫物作为主体芯料,表面罩有织物面料或软席等其他材料制成的卧具。

[来源:QB/T 1952.2-2011,3.1.1]

3.4

发泡床垫 foaming material mattress

将天然乳胶、合成乳胶、聚氨酯等材料,经过发泡工艺成型作为主体内芯材料,表面罩有织物面料等材料制成的床垫。

[来源:QB/T 4839-2015,3.1.1]

3.5

家具绿色设计 green design for furniture

以绿色技术为原则所进行的家具产品设计,也称家具生态设计、家具环境设计、家具生命周期设计或家具环境意识设计等。即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影响及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实现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基础上,同时使产品满足生态环境目标要求。

[来源:GB/T 26694-2011,3.1]

3.6

生命周期 life cycle

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原材料的获取或自然资源的生成,直至最终处置。

[来源:GB/T 26694-2011,3.2]

3.7

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来源:GB/T 26694-2011,3.3]

3.8

有害物质 harmful substances

家具产品含有的能引起疾病或使健康状况下降的物质。

[来源:GB/T 32437-2015,3.1]

3.9

甲醛释放量 formaldehyde emission

家具及其材料通过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的甲醛的含量。

4 企业基本要求

绿色家具制造企业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企业应依法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

——企业产品在近三年国家、省、市及当地质监部门的抽查中未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企业应配备有效的检测、监控、收集、处理污染排放物的设施设备,或采取其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确保污染物排放状况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且近三年(投产不足三年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无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

——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生产企业宜采用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工艺,不得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或禁止的技术、工艺、装备及相关物质;

——生产企业的管理,应按照GB/T 24001、GB/T 19001、GB/T 45001分别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生产企业宜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有害废物的排放,满足节能、低耗和静音的要求,杜绝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

5 产品评价要求

5.1 绿色家具设计要求

企业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纳入家具产品设计之中,从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或交付、销售、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根据评价指标内容与要求,编制家具绿色设计方案,确保在实现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基础上,同时使产品满足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的绿色环境目标要求。

注:家具材料遵循“减量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再生资源利用”的选用原则;家具包装材料遵循“洁净、无毒、易分解、可回收”的选用原则。

5.2 资源属性要求

5.2.1 纺织品原材料

纺织品原材料应符合HJ 2546的要求。

5.2.2 床垫填充料原材料

5.2.2.1 游离甲醛应符合HJ 2547的要求,总量不超过100mg/kg。

5.2.2.2 不得检出有机氯漂白剂。

5.2.2.3 染料只可用于区别相同范围内不同密度的填充材料(如硬泡沫或软泡沫)。

5.2.2.4 不使用可分解成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可致癌染料,含铅、镉、六价铬、汞、锡及其化合物的染料。

5.2.2.5 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发泡剂应为二氧化碳。

5.2.2.6 不使用多溴联苯(PBB)、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三-(氮环丙基)-氧化磷(TEPA)、五溴二苯醚(pentaBDE)、八溴联苯醚(octaBDE)等阻燃剂。

5.2.2.7 床垫填充物原材料应可回收利用。

5.2.3 金属原材料

5.2.3.1 前处理过程不使用含磷的脱脂剂和皮膜剂。

5.2.3.2 不使用六价铬、镍、锡及其化合物进行电镀(气体电镀除外)。

5.2.3.3 不使用卤代有机物去除油污或进行金属表面处理。

5.2.3.4 金属原材料应可回收再利用。

5.2.4 胶粘剂原材料

5.2.4.1 胶粘剂的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应符合GB33372的要求。

5.2.4.2 除了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胶粘剂需符合GB 18583和HJ 2541的相关要求(根据使用的胶粘剂类别按较严的指标执行)。

5.3 环境属性要求

为保护环境,生产过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OELs),应符合GB/T 35607表1的要求。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应符合GBZ 2.1表2总尘的要求,包含棉尘、毛皮粉尘、其他粉尘等。

5.4 产品属性要求

5.4.1 产品质量性能要求

除产品有害物质限量外,其他产品质量性能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棕纤维弹性床垫应符合GB/T 26706的要求;弹簧软床垫应符合QB/T 1952.2的要求;发泡床垫应符合QB/T 4839的要求。

5.4.2 产品有害物质限量

5.4.2.1 甲醛释放量

甲醛释放量应符合GB/T 35607表1的要求。

5.4.2.2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应符合GB/T 35607表1的要求。

5.4.2.3 五氯苯酚含量

五氯苯酚含量应符合GB/T 35607表1的要求。

5.4.2.4 富马酸二甲酯

不应检出富马酸二甲酯。

5.4.2.5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不应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5.4.2.6 阻燃整理剂

不允许使用含有多溴联苯(PBB)、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三-(氮环丙基)-氧化磷(TEPA)、五溴二苯醚(pentaBDE)、八溴联苯醚(octaBDE)、十溴联苯醚(DecaBDE)、六溴环十二烷(HBCDD)、短链氯化石蜡(SCCP)、三(2-羧乙基)膦(TCEP)的阻燃剂。

5.4.2.7 致病菌

不应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

5.4.2.8 异味

不应检出异味。

注:异味指霉味、汽油味、煤油味、柴油味、鱼腥味、芳香烃气味、未洗净动物纤维膻味、臊味等。

5.4.3 包装要求

5.4.3.1 产品应加以包装,防止污染、损坏。

5.4.3.2 不使用氢氟氯化碳(HCFCs)作为发泡剂。

5.4.3.3 Pb、Cd、Cr6+、Hg应满足HJ 2547的要求,总量不超过100mg/kg。

5.4.3.4 应使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材料,方便进行回收。

5.4.3.5 应按照按GB/T 18455进行标识。

5.4.4 使用说明书要求

应符合GB/T 5296.6要求,且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产品所执行的质量标准及所依据的检测标准;

b)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c)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材料的产品进行清洁和维护的说明;

d)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注意事项;

e)产品中所用材料的信息及对环境有益的回收、处置方式的信息;

f)产品中所用材料的有害物质添加和释放量信息并提示防止叠加过量的方法;

g)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合格不等于室内空气合格,并建议入居前应检测室内空气;

h)提醒消费者,产品失去使用价值时的处理方法。

5.4.5 回收再利用要求

床垫失去整体使用价值后,其应满足:

a)优化生产工艺,使产品满足机械化拆解的要求;

b)部分材料可回收、再利用;

c)可进行局部生物降解。

6 检测依据

6.1 原材料

6.1.1 纺织品

按HJ 2546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提供相应产品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

6.1.2 床垫填充物

按HJ 2547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提供相应产品的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

6.1.3 胶粘剂

6.1.3.1 总挥发性有机物按GB 3337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1.3.2 其余指标按GB 18583或HJ 254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按较严的指标对应的测试方法),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2 环境属性

6.2.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按GBZ 2.1、GBZ 159、GBZ/T 160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2.2 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按GBZ 2.1、GBZ 159、GBZ/T 192.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3 产品质量性能

6.3.1 棕纤维弹性床垫质量性能按GB/T 26706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3.2 弹簧软床垫质量性能按QB/T 1952.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3.3 发泡床垫质量性能按QB/T 4839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4 产品有害物质含量

6.4.1 甲醛释放量按GB/T 35607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4.2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按GB/T 35607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4.3 五氯苯酚按GB/T 18414.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4.4 富马酸二甲酯按GB/T 27717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4.5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按GB/T 1888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4.6 致病菌按GB 15979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6.4.7 异味按GB 1840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7 评价方法

7.1 全过程生命周期评价阶段

绿色家具的评价指标在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 产品生命周期与评价指标

7.2 检验结果的评价

本文件采用指标符合性评价的方法,同时满足第4章和第5章要求的床垫产品方可评价为绿色家具。其中第6章中除了明确检查方法的指标外,其他指标由企业自我声明,通过文件审查,并结合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附件3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一、企业基本信息表

按照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要求,对照基准值,逐项列表提供各指标的实际值及相应的证明文件来源,并给出总体自评价结论。 四、产品亮点描述

从产品原料选择、有毒有害物质减量或替代、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包装及运输、资源化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置等方面以及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简要概述绿色设计产品亮点,尽可能采取定性和定量描述相结合方式。(限1000字) 五、相关证明材料 1.企业法人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注册商标证明(授权书)、品牌授权书; 2.标准符合性证明材料(如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 3.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须按照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中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要求进行编制。 4.企业对自评价结果的声明。 ×××绿色设计产品自我声明 本企业自愿申报绿色设计产品,并郑重声明:申报的绿色设计产品符合[填写绿色设计评价标准名称]要求,所提供的所有申报材料及委托机构的证明材料真实、有效,并对所生产的产品和声明的一致性负责,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人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基本规定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5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 1. 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 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说明】 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建筑。当需要对某工程项目中的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时, 由于有些评价指标是针对该工程项目设定的〈如住区的绿地率),或该工程项目中其他建筑 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术方案(如再生水利用〉,难以仅基于该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该 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为基准进行评价。 建筑群是指由位置毗邻、功能相同、权属相同、技术体系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及以上单体建 筑组成的群体。常见的建筑群有住宅建筑群、办公建筑群。当对建筑群进行评价时,可先用本 标准评分项和加分项对各单体建筑进行评价,得到各单体建筑的总得分,再按各单体建筑的建 筑面积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建筑群的总得分,最后按建筑群的总得分确定建筑群的绿色建筑等级。 参评建筑本身不得为临时建筑(例如,多见于北方的冰雪建筑,近年来在南方出现的集 装箱建筑〉,且应为完整的建筑,不得从中剔除部分区域。无论评价对象为单栋建筑或建筑 群,计算系统性、整体性指标时,要基于该指标所覆盖的范围或区域进行总体评价,计算区 域的边界应选取合理、口径一致、能够完整围合。 常见的系统性、整体性指标主要有:人均居住用地、容积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 3. 1. 2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 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 进行。 【说明】 本标准2006年版要求评价应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但在随后发布的《绿色建筑 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修订〉》(建科综[2008]61号)中,己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 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而且,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 了这种分阶段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对于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积极作用。因此,《标准》在评 价阶段上也作了划分,便于更好地与相关管理文件配合使用。 具体方法上,根据此前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大部分反馈意见同意将“施工管理”、“运 营管理”2章的内容仅在运行阶段评价。基于此,《标准》将设计评价内容定为“节地与室 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 量”5章,运行评价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运营管理”2章。 本标准3. 1.1条规定绿色建筑评价以一栋完整的建筑为基本对象。设计评价应坚持这一原则,不对一栋建筑中的部分区域开展绿色评价。但运行评价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灵活一些,这 主要是指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业主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首先仍应考虑“以一栋完整的建筑为 基本对象”的原则,鼓励其业主联合申请运行评价;如所有业主无法联合申请,但有业主有意 愿单独申请时,则可对其中建筑中的部分区域开展运行评价,但申请运行评价的区域,建筑面 积应不少于2万m2,且有相对独立的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等设备系统,此区域的电、气、热、水耗也能进行独立计量。申请运行评价(尤其是部分区域)的业主,应明确其物业 '{-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水泥》编制说明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 编制说明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编制组 2020年6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及编制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 背景和意义 (1) 二、工作简况 (2) 三、编制原则及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2) 3.1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2) 3.2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3) 3.2.1 范围 (3) 3.2.2 术语和定义 (3) 3.2.3 主要技术指标 (3) 3.2.4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6) 3.2.5评价方法 (7) 3.2.6 附录A (7) 3.2.7 附录B (7) 3.2.7 附录C (12) 3.2.8 附录D (12) 3.2.9 附录E (12) 四、主要验证情况分析 (12) 五、标准中涉及专利情况 (13) 六、标准实施后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13)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13)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4)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14)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度办法、实施日期等) (14)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14) 十三、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14)

一、任务来源及编制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以化工、特色轻工、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纺织、新能源、医药、电子信息行业为重点领域,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技术,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构建化工产业绿色制造体系。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18]54号),《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2018-1504T-JC)作为行业标准立项,完成年限2020年。由建材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编制工作由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 1.2 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调整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能源消耗加剧,建筑能耗持续攀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应对我国能源生态严峻形势的政策指南。《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目标,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资源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促进消费模式转变,正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因此,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工信部开展了以企业为建设主体,以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的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工信部提出要全面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基本建成,在重点行业出台100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的建设目标。 绿色建筑是如今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这就要求从原料到成品彻底实现节能的要求。作为建筑的基本原料的水泥行业自然责无旁贷。高效、绿色的生产的轨道是水泥行业的可行之机。如今的水泥行业产能过剩、污染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供给侧改革将加速水泥行业的快速转型,所以一系列高科技、新型化设备的问世必将助推水泥行业走上绿色生产的发展道路。 “十三五”以来,以“去产能、稳增长、增效益”为主线的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初见成效。全国现在有规模以上水泥企业3000余家,水泥总产量稳定在24亿吨左右,熟料产量约14亿吨,占全球水泥总产量的60%左右。全国水泥工业,碳排放总量达12亿吨,占工业碳排放总量的20%。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水泥》旨在依据《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T 32611),

GB/T50378-2014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申报单位:河南省银丰塑料有限公司 所在省市:河南省周口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18 年03 月20 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银黑双色可降解生态环保地膜各指标的实际值与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基准值对照表:

出总体自评价结论: 该产品能满足《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第2部分:可降解塑料》(GB/T 32163.2-2015)的评价基本要求,完全符合各项评价指标要求,生命周期评价结果合理,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方案,根据总体评价结论初步判断该产品为生态设计产品。 四、产品亮点描述 银黑双色可降解生态环保地膜选用的原料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BAT,成分为聚二元酸二元醇酯。银黑双色可降解生态环保地膜的制备是以PBAT为主要原料,在该原料中加入黑色和银色母料,以及耐老化母料等,搅拌均匀后通过两个挤出机分别挤出黑色、银色混合料,熔融后再经过模头吹塑而成。PBAT可以在光氧和微生物作用下完全降解成H2O和CO2,可以实现全生物降解。与普通的PE原料相比,可以大量的减少对土地的危害。而且从性能上来说,银黑双色可降解生态环保地膜的使用性能能够达到普通地膜的要求,也可以实现机械化铺膜。再者国家为了减少土壤中地膜的残留量,在逐步要求对PE地膜的回收,而回收的成本约在100元/亩,回收率最高约在70%左右,而银黑双色可降解生态环保地膜不需要回收,降解后还可产生有机肥,促进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苯乙烯树脂》_T_CPCIF 0039—2019

.ICS13.020.20 Z04 +CPCIF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团体标准 T/CPCIF 0039-2019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苯乙烯树脂 Green design product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olystyrene resin 2019-12 -31发布2019-12 -31实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

T/CPCIF 003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蓝山屯河新材料有限公司、宜宾天原集团股份公司、中国化工环保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翟春军、段克非、杨有胜、林庆波、黄卫东、吴刚、周波、熊梅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苯乙烯树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苯乙烯树脂绿色设计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苯乙烯树脂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包括通用型、可发型等产品,其他型号产品参照本标准指标进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6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2406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6283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法) GB/T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2671聚苯乙烯(PS)树脂 GB/T15928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塑料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T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9906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材料 GB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216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GB/T32162生态设计产品标识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2页word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EvaI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E2005]63号(关于请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本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地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有为韩继红曾捷杨建荣方天培汪维王静霞秦佑国毛志兵马眷荣陈立叶青徐文龙林海燕郎四维程志军 安宇张蓓红范宏武王玮华林波荣赵平于震平郭兴芳涂英时刘景立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3) 3.1基本要求 (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 4住宅建筑 (5)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 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 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 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 4.5室内环境质量 (9) 4.6运营管理 (11) 5公共建筑 (12)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2)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3)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修订稿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 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附件2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 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一、企业基本信息表 二、申报产品信息表

三、产品自评价结果 按照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要求,对照基准值,逐项列表提供各指标的实际值及相应的证明文件来源,并给出总体自评价结论。 四、产品亮点描述 从产品原料选择、有毒有害物质减量或替代、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包装及运输、资源化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置等方面以及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简要概述绿色设计产品亮点,尽可能采取定性和定量描述相结合方式。(限1000字) 五、相关证明材料 1.企业法人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注册商标证明(授权书)、品牌授权书; 2.标准符合性证明材料(如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 3.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须按照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中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要求进行编制。 4.企业对自评价结果的声明。

×××绿色设计产品自我声明 本企业自愿申报绿色设计产品,并郑重声明:申报的绿色设计产品符合[填写绿色设计评价标准名称]要求,所提供的所有申报材料及委托机构的证明材料真实、有效,并对所生产的产品和声明的一致性负责,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人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日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前言 为了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受建设部科技司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以下简称《技术细则》)。 编写《技术细则》的目的是,为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规范的具体指导,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为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提供更加详细的评判依据,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建筑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技术细则》的编写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实践,特别是自2005年3月“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以来的实践,还借鉴了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其内容既有符合中国国情的一面,也有与国际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一面,具有比较强的适应性的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先进性。这是《技术细则》的特点。 参加《技术细则》编写的人员,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写,有的参加过绿色建筑建设活动,有的参加过系统的研究工作。这样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编写《技术细则》十分宝贵的前提条件。随着绿色建筑实践活动的拓展,这个群体正在发展,正在壮大,正是中国绿色建筑的基石。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 二OO七年六月 1 总则 1.1 基本规定 1.1.1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绿色建筑评价、评奖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以下简称《标准》),制定本细则。 1.1.2 本细则依照《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编制,适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评审和指导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行管理。 1.1.3按照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评价内容判定得分情况和达标情况。根据达标情况评定星级,进行绿色建筑评价;根据得分情况,区分同一星级绿色建筑的相对水平,用于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工程项目评审。 1.2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1.2.1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应先审查是否满足控制项的要求。参评的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则通过初审。 1.2.2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达标判定,判定结果分为是、否、不参评三种。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2.3当某条文要求不适应该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作为参评项,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1.3 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 1.3.1进行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应先审查是否满足控制项的要求。参评的控制项全部满足要求,则通过初审。 1.3.2为细分绿色建筑的相对差异,在控制项达标的情况下,按本细则的要求进行评分。根据设定的分值,按满足要求的情况评分,逐项评分并汇总各类指标的得分。

团体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泡沫镍》-送审稿

ICS 77.160 H 01 团体标准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泡沫镍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design product assessment—Nickel foam (送审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湖南格瑞普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世丰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肖腾彬、肖进春、贾文杰、余兴华、钟建夫、周小平、蒋素斌、余琨、李建奇、黄小兵、王云波、刘建忠、董建军。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泡沫镍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泡沫镍的绿色设计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评价要求、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方法、评价方法和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泡沫镍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119-2018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6716.1-2018 包装与环境第1部分:通则 GB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T 19001-2016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 20251-2006 电池用泡沫镍 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4001-2016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40-2008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 24044-2008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 24789-200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9115-2012 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 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 32161-2015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GB/T 32716-2016 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 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 36132-2018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HJ 984-2018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电镀 HJ 985-2018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电镀工业 HJ 2002-2010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 1 2020年4月19日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 核心提示: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 2 2020年4月19日

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3 2020年4月19日

2.0.3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经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4 2020年4月19日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

国内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即将实施,以下总结旧版与新版标准变化。 1、标准条文动态更新 新标准另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涉及行业和国家标准,没有具体的年份,仅存有具体的标号,意味着标准耦合建筑业最新发展动态变化,时刻更新,时刻升级。 2、标准评价难度增加 建筑行业诸多标准已经更新或将于近期颁布,譬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自然采光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意味着绿色建筑技术性能参数集体升级,绿色建筑设计难度不言而喻。 3、标准灵活性更强 旧标准采用的是条文条数判定,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十分有限,导致很多绿色建筑设计师在追求更高绿色建筑等级出现了瓶颈。旧标准很多控制项内容均已经设置在得分项数内,譬如: 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公共绿地、绿化率等当前居住绿色建筑设计棘手的问题,如今似乎都轻松得到解决或规避,充分表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考虑整体、顾及个体的大局路线。 4、条文适用性更加清晰 每个条文均明确说明条文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例如: A条文适用公共建筑;B条文适用所有民用建筑;C条文适用设计标识;D条文适用于设计标识和运营标识等等。 这些具体的条文信息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工程师头脑更加敞亮,绿色建筑技术方案博弈之间不需要更多的斟酌和思考,解放了旧标准存在疑虑和质疑空间。

5、定性分析与条文定量更加明确 新标准中在旧标准的一些含糊的技术指标和概念将做出明确解析,扩大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度和宽度,侧面折射出绿色建筑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的思想,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特点,选择条文合适规定分数,既不有失绿色建筑设计元素,又增添绿色建筑设计师创造力。更加详细和可靠的条文分数评价方法,为绿色建筑设计追求更高级别等级开辟一条全新绿色建筑设计通道。新标准针对绿色建筑某些专项设计的技术规定更加明细,定量分析已经占据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位置,旧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主导定性分析已悄然“消失”。 6、适用范围更广 新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 1、住宅建筑。 2、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 3、商业建筑。 4、旅馆建筑等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总体表现新标准是一本繁杂和集成式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建筑类型、建筑体量和气候区域。 7、结构体系更紧凑 新标准保持原有“控制项”不变;取消“一般项”和“优选项”,旧标准二项合并为“评分项”;新增“施工管理”、“提高和创新”。由此修改,新增项内容促使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发挥空间更加宽广,致使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体现得更加完美。结构体系同样引用了,国际主流绿色建筑标准LEED结构体系,此结构体系已在国际大量工程中落地应用,评价方法和结构体系的更新升级,体现出国内绿色建筑逐渐向国际主流轨道靠近。 8、评价方法升级 旧标准用的是条数计数法判定级别,新标准改为分数计数法判定级别,这是新标准重要的更新。新标准判与国际流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保持了一致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以太网交换机

ICS13.020.20 Z04 备案号:YDB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 YDB 193—2017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以太网交换机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design product assessment-Ethernet switch 2017-11-10发布2017-11-10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义 (1) 3.2 缩略语 (2) 4 评价要求 (3) 4.1 评价原则 (3) 4.2 基本要求 (3) 4.3 指标评价要求 (3) 5 产品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4) 5.1 编制依据 (5) 5.2 报告内容框架 (5) 5.3 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的评价 (5) 5.4 生命周期评价 (5) 6 评价方法 (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北京中网华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春阳、柯桢、蒋京鑫、郝昫、张晓光、王华丽、刘子砚、钟建伟、符迈进、王敏、蒋学锋、田雨晨、张传福。

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GB/T 50378-201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40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4月15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外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提高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1总则 1.0.1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应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1.0.2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消耗资源和影响环境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考虑到我国目前建设市场的情况,侧重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其他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 1.0.3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随后的施工、运营及最终的拆除,形成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活动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同时满足建筑功能。这几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如为片面追求小区景观而过多地用水,为达到节能单项指标而过多地消耗材料,这些都是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而降低建筑的功能要求、降低适用性,虽然消耗资源少,也不是绿色建筑所提倡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五者之间的矛盾必须放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统筹考虑与正确处理,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 l·0·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评价绿色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 1.0.5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是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本标准未全部涵盖通常建筑物所应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是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相关的功能,主要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等方面。因此建筑的基本要求,如结构安全、防火安全等要求不列入本标准。发展绿色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基本规定 3.1基本要求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 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附件3 绿色设计产品自评价报告申报单位: 所在省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 20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申请企业应当准确、如实填报。 二、所属行业请依据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单位性质依据营业执照中的类型填写。 三、有关项目页面不够时,可加附页。 四、自评价报告应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并使用A4纸打印装订(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

一、企业基本信息表

按照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要求,对照基准值,逐项列表提供各指标的实际值及相应的证明文件来源,并给出总体自评价结论。 四、产品亮点描述 从产品原料选择、有毒有害物质减量或替代、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包装及运输、资源化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置等方面以及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简要概述绿色设计产品亮点,尽可能采取定性和定量描述相结合方式。(限1000字) 五、相关证明材料 1.企业法人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注册商标证明(授权书)、品牌授权书; 2.标准符合性证明材料(如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

3.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须按照绿色设计评价标准中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要求进行编制。 4.企业对自评价结果的声明。 ×××绿色设计产品自我声明 本企业自愿申报绿色设计产品,并郑重声明:申报的绿色设计产品符合[填写绿色设计评价标准名称]要求,所提供的所有申报材料及委托机构的证明材料真实、有效,并对所生产的产品和声明的一致性负责,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人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公章) 日期: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分表样板(GB50378-2014)

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评价表中的一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项目绿色建筑评分为58.86分。根据标准规定: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各控制项评分权重如下: 本建筑绿色建筑评分见下表: 指标类 别 标准条文 分值设定得分 分 值 权重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 制 项 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 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控 制 项 不 打 分 ︹ 下 同 ︺ - - 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 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 - 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 4.1.4 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 标准。 - - 评 分 项 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8 0.17 1.36 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5 0.17 0.85 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4 0.17 0.68

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4 0.17 0.68 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4 0.17 0.68 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4 0.17 0.68 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2 0.17 0.34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5 0.17 0.85 4.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2 0.17 0.34 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3 0.17 0.51 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5 0.17 0.85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 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3 0.17 0.51 4.2.13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 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4 0.17 0.68 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 制,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 2 0.17 0.34 4.2.15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3 0.17 0.51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 制 项 5.1.1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 文的规定。 - - - 5.1.2 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 气加湿热源。 - - - 5.1.3 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 - 5.1.4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规定的现行值。 - - - 评 分 项 5.2.1 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 进行优化设计。 3 0.19 0.57 5.2.2 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3 0.19 0.57 5.2.3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规定。 6 0.19 1.14 5.2.4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 限定值的要求。 4 0.19 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