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地质工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相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注水开发的油田,油层中的含油饱和度逐渐减少, 含水饱和度不断增加,因此随含水上升,油的相对 渗透率逐渐下降,水的相对渗透率逐渐上升。相对 渗透率曲线很好地说明油层开采过程中油和水相对 渗透率的变化。
岩石孔隙中的含油体积 含油饱和度 100 % 岩石孔隙体积 含水饱和度 岩石孔隙中的含水体积 100 % 岩石孔隙体积



2、搬运作用 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除少部分残留在原地外,大 部分要在流水、风、冰川等自然运动的介质携带下, 离开原地向他处迁移,这个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一般情况下,碎屑物质和新生成的矿物呈碎屑状态搬 运,这种搬运称为机械搬运。而溶解物质成真溶液或 胶体溶液搬运称为化学搬运。 机械搬运的营力有流水、风、冰川及湖、海等。碎屑 物质在机械搬运过程中进行着显著的分异作用和磨圆 作用。分异作用主要表现在颗粒随着搬运距离的远近 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即碎屑颗粒顺着搬运方向逐渐变 小,磨圆度与搬运距离以及碎屑本身的大小、密度、 硬度等有关。总的趋势是:随着搬运距离增加,圆度 将逐渐增高。
二、沉积岩


(一)、沉积岩的概念 沉积岩是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组成的岩 石。在外力地质作用下,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 地表层条件下(即常温常压下),主要由母岩的 风化产物,经过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 一类岩石。 (二)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一般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碎屑岩:以碎屑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岩石。根 据碎屑颗粒的大小,碎屑岩又分为砾岩、砂岩和 粉砂岩。其中砂岩和粉砂岩可以形成储藏油气的 储集层。


(2)泥质结构:由极细小的碎屑和粘土矿物 组成的、比较均匀致密的、质地较软的结构。 具有这种结构的岩石叫泥质岩或粘土岩。 (3)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是由化学成因形 成的(如粒状或鲕状等)和生物遗体所构成的 (如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结构。具有这种 结构的岩石,叫化学岩或生物化学岩。





2、沉积岩的构造 (1)层理:沉积岩中由于不同成分、不同颜色、不 同结构构造等的渐变,相互更替或沉积间断所形成的 成层性质,称为层理。层理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构造特 征之一。根据形态和成因,常见的层理可分为以下几 种: ①水平层理 ②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③波状层理 (2)层面构造:在沉积岩层面上的一些痕迹,它常 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岩石形成的环境。 ①波痕②雨痕③干裂④结核⑤冲刷痕迹及侵蚀下切现 象 (3)其他构造: ①斑点构造②斑块状构造③水下滑动构造④叠锥构造 ⑤缝合线




(2)绝对渗透率 在一定压差下单相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并 且流体与岩石间没有物理、化学作用,这时求 得的岩石孔隙的渗透率叫绝对渗透率。它只代 表流体通过岩石的能力,表明岩石的一种特性, 测定时流体一般用空气,所以绝对渗透率又叫 空气渗透率。 (3)有效渗透率 在岩石孔隙中同时有两相以上的流体时,岩石 孔隙只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称为某相的 有效渗透率。它不但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 且与孔隙中的流体性质和它们的数量比例有关。
采油地质基础知识
芦红燕
第一章 储集层与油气藏
第一节 储集层的性质
一、储集层的概念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液体的岩层。 储集层的两个基本特征:孔隙性和渗透性。 孔隙性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储集层储存油气的数 量(能力),渗透性的好坏则控制着储集层内 所含油气的产能。 虽然储集层的含义强调了具备储存油气和允许 储集层的岩石基本类型,通常分为砂 油气渗滤的能力,并不是意味着其中一定储存 (砾)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岩 了油气。如果储集层中含有了油气,则该储集 层就称为含油气层——油层(气层、油气层) 浆岩和变质岩及泥页岩储集层三大类。


2)化学沉积作用 化学搬运的溶解物质按溶解度大小依次沉积称化学沉积。 溶解度小的先沉积,溶解度大的后沉积。 3)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遗体的沉积。 4、成岩作用阶段 由松散沉积物变为坚硬沉积岩的过程叫做成岩作用。成岩作 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压固脱水作用:使松散沉积物紧密结合从而失去水分的 作用叫做压固脱水作用。 (2)胶结作用:充填在沉积物孔隙中的矿物质将松散的颗粒 粘结在一起的作用叫做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使松软的沉积物变为固结的沉积物。 经过上述种种作用后,沉积物就形成了沉积岩。在沉积物成 岩过程中上述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密切联 系的。




3、沉积岩的颜色 1)、沉积岩颜色的成因类型 沉积岩的颜色根据成因可分为继承色、原生色和次生 色。 (1)继承色:继承色决定于岩石中所含矿物碎屑的 颜色,这种颜色常是碎屑岩所具有的。而碎屑颗粒是 母岩机械风化的产物,颜色与母岩的组成矿物相同, 故由碎屑颗粒组成的碎屑岩继承了母岩的颜色。 (2)原生色:是沉积和成岩阶段自生矿物造成的颜 色。 (3)次生色:次生色的颜色取决于后生矿物的颜色。 把继承色和自生色统称为原生色,次生色又称为后生 色。
(P 1 P2) * A QK* *L

Q-单位时间内液体通过岩石的流量,cm3/s A-液体通过岩石的截面积,cm2 µ-液体的粘度,mpa· s L-岩石的长度,cm (P1-P2)-液体通过岩石前后的压差,大气压。

式中比例系数K即为岩石的渗透率,它表示了在一 定的压差下,液体能够通过岩石的能力。
Q* *L K A* (P 1P 2)


当液体的粘度µ为1mpa· s,压差(P1-P2)为一个大 气压,岩石截面积A为1cm2,岩石长度为1cm,此时 所通过的液体的体积流量正好为1cm3/s时,该岩石 的渗透率K的大小为1达西(D)。一般常取其千分之 一作单位,称为毫达西(mD)。 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通常有较密切的关系, 一般有效孔隙度增高,渗透率增大。
Leabharlann Baidu





(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形成可以分为破坏、搬运、沉积和成 岩四个阶段。 1、破坏阶段 引起岩石破坏的有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 1)风化作用:构成地壳的岩石暴露地表,在 大气、温度、水和生物的共同影响下,使原来 岩石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成分发生改变。这种现 象称为风化。引起岩石风化的地质作用称为风 化作用。风化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按 其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 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2)粘土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 粘土岩的分布范围广泛,约占沉积岩总量的30%,粘 土岩既能作为生油层又能作为盖层。 (3)碳酸盐岩:以碳酸盐类矿物为主要成分的岩石。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CaO、MgO、CO2,根据矿物成分 可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另外由生物分泌物 及残体组成的岩石称生物岩,也包含石油在碳酸盐 岩类。 碳酸盐岩和石油的关系密切,它既可以生油也可以 储油。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油气田中,碳酸盐岩类型 的油气田占很大的比例,就储量来说,碳酸盐岩类 约占世界总量的50%;就产量来说,约占石油总量的 60%。



(1)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地壳表层岩石,即母 岩的一种机械破坏作用。没有显著的化学成分 变化。岩石发生机械破碎主要原因是由温度变化及 由此而产生的水的冻结和融化、风的作用、海洋 (湖泊)的作用等所引起的。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氧气、二氧化碳 等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而产生新的矿物的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由于生物的活动而对岩 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一方面可引起岩石的机械破 坏,如植物根系的生长,可劈开岩石;另一方面也 可引起岩石的化学分解,如定居在岩石表面的细菌、 苔藓等,经常分沁出有机酸,分解岩石,吸取养料。 风化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三种性质不同的产物:碎屑 物质、新生成的矿物和溶解物质。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一、岩石的分类及其概念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或多 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岩石。 根据其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即岩浆作用形成的 岩浆岩、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沉积岩和变质作用形成 的变质岩。 其中沉积岩的分布面积最广,约占地表岩石面积的 75%,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尤其是被誉为工业血 液、黑色金子和石油就生成于沉积岩中,而且绝大多 数都储集在沉积岩中。
(四)沉积岩的结构、构造、颜色





1、沉积岩的结构 沉积岩的结构按其成因分类,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 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岩结构。 (1)碎屑结构: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一 种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岩石叫碎屑岩,碎屑岩结构 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胶结形式等。 碎屑颗粒大小(粒级):按碎屑颗粒大小可分为:粒 径大于2mm称为砾状结构,粒径2~0.05mm称为砂状结 构,粒径0.05~0.005mm称为粉砂结构。 碎屑颗粒形状:反映岩石生成的环境和条件。可分为 五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 胶结形式:可分为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相对渗透率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就是把某相的 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某相流体饱和度的增加,其 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均增加,直到全部为该种单 相流体的饱和度,此时其有效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等于1。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孔隙度与渗透率是储集层岩石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 之间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因为影响它们的因素很多, 一般来说有效孔隙度大,则绝对渗透率也高,在有效 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直径大的 岩石渗透率低,孔隙形状复杂的岩石比形状简单的岩 石渗透率低。




3、沉积作用阶段 随着搬运介质动力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 物质在适当的场所(如湖泊、海洋)按一定的规律和 先后的顺序沉积下来,称为沉积作用。 根据沉积物沉积的地区不同,分为海洋沉积和陆相沉 积两类。 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三 种。 1)机械沉积作用 是在碎屑的重力大于水流的搬运力时发生的。按颗粒 大小、密度、形状依次沉积。颗粒大、密度大、粒状 的先沉积;颗粒细、密度小、片状的后沉积。
三、储集层的渗透性

(1)达西公式


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油、气、水)通过的性能 叫渗透性。渗透性是决定油层产油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渗透性的好坏可用渗透率来表示,渗透率的数值是用达西定律求 得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液 体流量与压力差和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 度及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即

二、储集层的孔隙性



储集层的孔隙性实质是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空间部分。 它包括粒间孔隙、粒内孔隙、裂缝、溶洞等各种类型。 (一)孔隙的大小 根据孔隙的直径和裂缝宽度以及对流体的作用将孔隙的大小划分 3种类型。 (1)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25mm。 其中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服从水动力学一般规律。 (2)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在0.5~0.0002mmm之间或裂缝宽度在 0.25~0.0001mm之间。孔隙中的流体和孔隙壁之间都处于分子引 力的作用下,所以流体已不能在其中自由流动,只有当外力大于 毛细管阻力时,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3)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或裂缝宽度小于 0.0001mm。孔隙中的流体内及流体和孔隙壁之间都处在相当大的 分子引力作用下,所以在地层条件下,流体已不能在其中自由流 动。 上述3种孔隙中只有前两者对油气的储集才有意义。
(二)孔隙度




孔隙度是为了衡重岩石孔隙体积的大小以及孔 隙的发育程度而提出的概念,分为绝对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 (1)绝对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所有孔隙 的总体积在该岩石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以百分 数表示,也称为绝对孔隙度。 (2)有效孔隙度是指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 相互连通的孔隙的总体积在该岩石中所占的比 例。是油层储油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被用 于计算地质储量。 (3)流动孔隙度:这是各油田在开发实际需要 提出的概念,即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可以在岩 石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该岩石(样)总体积的 比值,称为该岩石(样)的流动孔隙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