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基础知识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中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所著《梦溪笔谈》正式将其命名为"石油"。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2 石油勘探石油成因的学说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运移油气运移是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保存油气在聚集成藏后不被破坏。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石油地质学要点整理
绪论1、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阐述油气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以及分布规律2、1)研究石油的基本特征:包括石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以及石油伴生物——天然气及水的基本特征。
2)研究油气的生成:包括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是什么,这些原始物质是在什么环境和什么因素作用下演化为石油的等。
3)研究油气运移规律:包括引起油气运移的动力有哪些,油气运移时的状态如何等等。
4)研究油气聚集的条件及各种油气藏的特征。
5)研究油气藏聚集破坏的因素及再次运移聚集的规律性。
3、石油地质学的三大基石:盆地构造、盆地沉积、石油探测技术三方面的知识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第一节石油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
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并溶有数量不等的烃类和非烃类的固态物质)石油中C、H两元素占绝对优势。
次为O、N、S。
2、石油中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大类,具体包括:(烃类)①正构烷烃;②异构烷烃;③环烷烃;④芳香烃;(非烃类)⑤含氮、硫、氧化合物。
3、在石油烷烃中,异构烷烃中最重要的是异戊间二烯型,该烷烃是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
同源的石油所含异戊间二烯型烷烃类型和含量都十分相近,常用于油源对比。
4、用环戊烷和环己烷的比值可以估计石油生成时的地下温度,比值高,成生温度低,否则相反。
在原油中,多环环烷烃的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明显减少,高成熟度原油以1-2环烷烃为主。
5、石油样品中I、II类初级氢原子的丰度比值称为芳烃结构分布指数,简称ASI值。
这一特征值可直接用于鉴定有机质成熟度。
成熟生油岩的ASI值>0.86、石油中的非烃是指石油所含的硫、氮、氧及金属原子的化合物,它们对石油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卟啉,是石油成因分析的有力证据。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形成、分布、运移和储藏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一个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勘探对象的有利地形构造,建立一定的地质模型,进而进行油气勘探预测和储量评估。
首先需要进行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多方面分析,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地质过程的综合研究,进而探查出地下沙岩、砂质泥岩、古槽填积、盆地砂体和缝隙储层等油气藏类型,然后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探找矿。
石油地质学对勘探找矿至关重要。
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需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条件,如沉积盆地有足够的沉积物供给和适宜的古气候环境,地层构造稳定性好,地下有足够的绝对深度和足够的渗透性储集岩。
此外,沉积岩石和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规律也是石油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石油地质学还涉及到石油开采,包括地下开采和地面开采等。
地下开采又可分为自然流动采油和人工辅助采油两种方式。
人工辅助采油包括注水、注气、泡沫驱等。
在地面采油中,主要采用油气污口或油气集输系统等工程措施以提高采出率和利用率。
石油地质学还研究了石油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化工等领域。
石油地质学在我国发展得比较快。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工作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大西南区域的勘探活动中,丰富的油气资源被不断发现和开采出来。
从1950年至今,中国石油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总的来说,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广泛而重要。
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石油地质学则为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非常广泛,因为石油资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开采是获取这种能源的最主要手段。
油田地质基础知识
油田地质基础知识第一章油田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油气田?答:聚集物以油为主的叫油田,以气为主的叫气田,既有油又有相当数量的气则叫油气田。
2、油气田是如何形成的?答:世界上的油气田,绝大多数都是在沉积岩里找到的。
它是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陆地上的泥沙经河流和风力等搬运,在低洼的海洋或湖泊里沉积下来,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3、什么是生油层?生油层中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演变而成的?答:从广义讲:生油层是指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层。
它原来是在湖泊中沉积的淤泥,这种淤泥中埋藏了大量的有机生物,这些有机生物在淤泥变成泥岩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4、什么是油气的运移?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流体,在地下是流动的。
油气的运移是指油气在地壳中的移动过程。
5、油、气运移的外界条件是什么?答:在外力作用下,油气既可随生油层紧结成岩过程,而发生初次运移,也可在生油层紧结成岩后,油气沿着储集层的孔隙,裂隙或其它通道发生二次运移;既可沿着地层层理方向作侧向运移,也可沿着断裂,裂隙穿过地层层面作垂直运移;既可在一个油区内局部运移,也可在沉积盆地范围内进行区域性运移。
但最本质条件是地壳运动引发的油、气运移。
6、什么叫圈闭?答:油气运移至储集层以后,遇到了遮挡,运移不能继续进行,油气逐渐聚集并形成油、气藏。
这种适于油、气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就叫做圈闭。
7、什么叫油气藏?答:当圈闭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
8、油气藏的类型有哪几种?其定义内容是什么?答:油气藏分为四种类型,即: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指由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而形成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指因断层切割而造成的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指由沉积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相结合形成的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由于沉积环境变迁,导致沉积物岩性变化,形成岩性尖灭体和透镜体圈闭,由这类圈闭形成的油气藏。
石油地质知识
(3) 板块构造说
板块学说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被诸如大洋中脊、岛弧、 海沟、深大断裂等构造活动带所割裂的几个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的。 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对流带动板块由大洋中脊或海岭向两侧扩张,在岛弧地区或 活动的大陆边缘沉入地下,通过软流层完成对流的循环
全球板块的划分
(3· 海底为对流循环顶端。对流由发散区向外扩张,并在数千千米外汇
聚流入地下。海岭热流较高,为对流上升 •区,海沟为下降区。 (4· 海底及其沉积物在对流汇聚区下沉,一部分受挤压,变质而与大陆
熔接,另一部分则沉入软流层。
(5· 海底年龄仅有2~3亿年,整个海底3~4亿年即可更新一次。愈来愈 多的证据证明海底确实在扩张。例如,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洋底地磁正反向磁极异 常带在大洋中脊两侧呈对称分布。
理和裂隙比较发育的油气藏构造顶部为甚,通过水化学特征在整个背景值上出现的异常值分布,即可大致
圈定地下油气藏的范围,这就是所称的水化学找油工作。 2.根据现代水化学资料可以判断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 。 大量资料说明,对油气聚集和保存最为有利的环境应是渗透水交替缓慢或停滞,即地下水不太
活动的环境。从现代水化学特征来看,这样的地区是以Cl-、Na+为主、水型以CaCl2型为主的高矿化度水分
(φt):
孔隙度越大,说明岩石中的孔隙空间越多,能容纳的流体数量也应越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 孔隙都有利于流体的储存和流动,因为孔隙通常可分为三类: ① 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0.5mm(>500μm)或裂缝宽度>0.25mm,液体在重力作用
下可自由流动;
② 毛细管孔隙:管形直径=0.5~0.002 mm之间,裂缝度宽0.25~0.0001mm,流体的运动受毛管 力阻滞,只有在外力>Pc时才能流动。 ③ 微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流体与周围介质间存在 巨大的分子间引力,在通常的T、P下不能流动。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涉及了石油的形成、富集和运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关于石油地质基础的一些重要信息:
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有机质受到高温和高压作用后形成的。
这些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残骸和植物残体。
2. 石油富集地带:在地壳深处,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被称为石油富集地带。
这些地带通常由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沉积岩层和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的岩石层组成。
3. 储层与盖层:石油富集地带中的储集石油的层位被称为储层。
储层通常由多种类型的岩石组成,包括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等。
而覆盖储层的岩石层被称为盖层,它可以有效地封闭储层中的石油。
4. 地层与油气系统:地层是地球表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地质层序。
石油地质研究常常以地层为基本单位。
油气系统是一个包括源岩、储集岩和运移通道等要素的综合体系,通过源岩中的有机质热解产生石油,然后通过运移通道富集到储集岩中。
5.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石油地质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探测方法。
通过在地表放置震源和地震接收器,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确定地下结构,从而找到潜在的石油储集层。
6. 钻探技术:钻探技术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
在地表钻探井眼,获取地下岩石样本和地层数据,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石油资源,并评估其潜力和可开发性。
7. 石油地质资源评价:石油地质资源评价是对潜在石油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级的过程。
通过对地质数据和地球物理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石油地质资源的储量、潜力和开发难度等。
以上是关于石油地质基础的一些重要内容,它们对于石油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石油地质知识点
1、静压----油井投入生产以后,利用短期关井,待井底压力恢复稳定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流压——油(气)井在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气)层中部的压力叫流动压力,也叫井底压力,简称流压。
流入井底的油气就是靠流动压力举升到地面,因此流动压力是油气井自喷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作用——流压指的是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油层中部的压力,对自喷井来说它代表井口剩余压力与井筒内液柱重量对井底产生的回压之和。
流压主要反映油井的动态生产情况,流压较大,说明供液充足,流压下降,说明供液不足。
2、吸水剖面:针对常规方法获取分层吸水指数存在的问题,结合渗流理论和注水剖面测井一次下井能连续测量流量和压力的特点,测井时多次改变井口注水量,通过注水剖面资料的处理确定各储层的相对吸水量、确定各储层的地层压力和吸水指数的方法,由此还能掌握各储层地层压力和吸水能力的差异。
同位素测吸水剖面可以反映出注水井各层的吸水能力变化情况。
同位素测吸水剖面可以用来解决套管外窜槽井段及封隔器不密封故障。
在同位素测井中增加井温、流量参数,通过多参数综合解释,不仅可以对沾污影响进行合理校正,确定准确的小层吸水量,而且能够正确判断各级封隔器、配水器的工作情况,在地层存在大孔道的情况下,确定地层的吸水面积。
[1] 4、吸水剖面包括同位素和氧活化,同位素费用低,主要用于水井,氧活化主要是针对聚驱,因为聚合物分子有污染,氧活化要准确些。
3、产液剖面:多层油层、或厚层油层,纵向上的产液强度曲线与油层顶界、底界、厚度围成的面积,与总面积的百分比。
若测出油水的分别产量,则可分别折算出产水剖面、产油剖面。
它反映了纵向厚度上的产液、产油、产水的能力分布。
吸水剖面:与产液剖面相反,反映的是吸水能力的变化剖面。
重力分异:是指倾斜性地层、大厚层,在油水渗流过程中,由于高度的存在,油水因密度差异,运移过程中导致油水产生二次分布,一般油趋向于向上运动,水趋向于向下运动,结果导致,产油、产水剖面发生异常。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石油地质学基础知识地层及地层对比地球自行成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至今已有45—50亿年了。
在它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地球表面都有一套相应的地层形成。
在正常情况下,后形成的地层总是盖在先形成的地层之上,即老底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愈在上面的地层,其年龄越新,愈在下面的地层,其年龄越老。
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研究了地壳上的地层和它们的层序,并按照一定的原则把全部地层分成了若干层段,而且给每一层段都取了一个特有的名称,用规定的符号表示,使每一个具有专门名称的层段都在地层系统中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
这样的每个层段称为一个地层单位,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地层单位有三级依次为:界、系、统;而在国内则有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地层单位:阶,再有就是地方性的小区域的地层单位如群、组、带等。
相应于形成各个层段形成过程有对应的地质时代的单位划分分别有“代、纪、世”三个国际性的时间单位,大区域性的“期”时间单位,“时”是地方性的时间单位。
为了勘探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对每个地区的地层都应根据其形成的先后以及它们在岩性、化石、岩相、接触关系等方面的特征,把它们划分成许多单位,确定其中每个单位形成地质时代,建立该区的地层层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层划分。
根据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各阶段任务的不同,地层划分与对比分为两大类。
1.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在勘探初期,利用地面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分析资料(岩性、物性、生物指标的分析及古生物鉴定),结合钻井及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进行区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主要确定地质时代,接触关系,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地质构造,预测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提供依据。
2.油气层划分与对比油田进入详探和开发阶段后,钻井和测井资料较多,在研究储集层岩性、物性和电性关系的基础上,在经过区域地层对比已确定的含油层系内进行油层的细分和对比。
为计算储量,合理划分开发层系,部署井网,进行动态分析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区域地层对比和对比,理论和方法上基本相同,只是任务不同,对比单元的大小不同。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
生产测井:油气井生产过程中的测井
工程技术测井:包括声幅、声波测井,磁定位、井径测井,井温测井等。
注入剖面测井:判断分层吸水量,为调剖、堵水提供依 据。包括同位素测井、自然电位测井、井温测井、流量 生产动态测井 测井、自然伽马测井、磁定位测井等。 产液剖面测井:测各层井温、产液量、压力、含水、磁 定位等参数。
现实当中的背斜与向斜
背斜
向斜
(三)断裂构造
当岩层所受的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受破坏 而断开或错动的现象称为断裂。岩层发生断裂后形成的地质构造称为断 裂构造。
断裂构造分为裂缝和断层两类:
1、裂缝 当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体沿断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构造称为裂缝。按断裂缝的产状和岩石产状的关系可分为走向裂缝、倾向裂缝和 斜交裂缝,如图1-5所示。油气藏中存在的裂缝越多,注水开发时油层的水窜现 象就越严重。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逆断层会使地层产生 重叠现象。
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断层使地层失去连续性。一个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并不是单一的,一般 是褶皱、断层、裂缝几种构造相伴而生。
油气藏中的裂缝和断层越多,油田开采的难度就越大。裂缝越多,注 水开发就越容易形成水窜,影响油藏的水驱油波及系数;断层越多,油 层就会不连续,使注入水受到遮挡,不能及时地补充地层能量。
石油地质基础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认识地层、 认识石油储存环境特性、认识石油流动过程、认识石油物理性质的基础 知识;也是在生产过程中观测油气井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油、 气、水井各项参数变化的重要依据,对生产动态分析与生产调整起着重 要的作用。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讲义
需掌握的知识点
地质构造:地质体本身所具有形态特征,包括构造变动、非构造变动
有机质转化成石油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促使这一过程发生 的因素有细菌的作用、温度作用、压力作用、催化剂作用等。 1)细菌作用
在还原环境里,细菌能分解沉积物里的有机物质而产生沥青质,所以说细菌的作用在 成油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温度作用
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也随之增高,有机质在地热作用下形成烃类。随着 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增长,烃类的数量也增多。在较高温度下,轻烃的含量增加,主要为 气态,则生油过程不需要太高的温度。已探明的油层多低于100℃。 3)压力作用
第一节 地质构造及油气藏
地质构造:是指地质体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它是由地 壳运动形成的。
由于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称为构造变动。 由重力、流水和冰川等外力作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均 称为非构造变动。
构造变动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由褶皱变动产生的构造称为褶
皱构造;由断裂变动产生的构造称为断裂构造。这两者之 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是同时存在和相伴而生的。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2、地层油气藏 由于地层横向上或纵向上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地层圈闭。油气在地层圈闭中
的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3、岩性油气藏 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导致沉积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尖灭圈闭和透镜体圈闭,其
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
采油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采油地质基础知识第一节油气藏及其油、气、水每个油藏都是位于地下深浅不一、形状和大小也不一样的封闭空间;里面的原油如同浸在豆腐里的水一样浸在岩石(如砂岩)里的。
一、油气藏概念及类型(一)油气藏的地址含义是,同意圈闭内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气聚集。
圈闭有三种类型,可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来理解。
(1)构造圈闭: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位移造成的圈闭叫构造圈闭,包括背斜圈闭和断层遮挡圈闭。
(2)地层遮挡圈闭:由于地层因素造成遮挡条件的圈闭。
(3)岩性遮挡圈闭: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或岩性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二)油气藏类型圈闭中只聚集和存储石油和水的叫油藏,圈闭中只聚集和储存天然气的叫气藏。
当在采出的1t石油中能分离1000m3以上的天然气时,叫油气藏。
油气藏分三大类,即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1、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是指油气在构造圈闭中的聚集。
2、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集。
3、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是指油气在由于储集岩性的改变或岩性的连续中断而造成的岩性遮挡圈闭中的聚集。
如图5。
二、油气藏中油、气、水的分布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如在单一背斜圈闭内,由于重力分异作用,油、气、水的分布规律是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从而形成油气界面及油水界面。
如图6. (一)油气边界(1)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外含油边界,也叫含油边界。
(2)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油层底界的交线称为内含油边界,也叫含水边界。
(3)气顶边界:油气界面与油层顶面的交线成为气顶边界。
(二)含油面积(1)含油气面积:内(外)含油边界所圈闭的面积,称内(外)含油面积,外含油面积也常叫含油面积,对油气藏来讲即为含油面积。
(2)含气面积:气顶圈闭的面积称为含气面积。
对于纯气藏,则为气水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三)油气藏高度(1)油藏高度:油水边界到油藏最高点的高度,称为油藏高度。
石油地质基础知识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石油地质学考研资料(必背)
一、名词解释绪论1石油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课。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2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统称为石油沥青类。
它们同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都是自然界常见的可燃矿产。
因为这些矿产多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所以常被人们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3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4 气藏气系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
5 气顶气系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6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为凝析气。
一旦采出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降低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7固态气体水合物在洋底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形成固态气体水合物,或冰冻甲烷或水化甲烷。
8油田水所谓油田水,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油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9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直接与油(气)相接触,并从底下托着油气的油层水。
10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外延。
11重质油是指用常规原油开采技术难于开采的具有较大的粘度和密度的原油。
与常规油相比,包含了数量较多的高分子烃和杂原子化合物,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低、凝固点低的特点。
第二章油气显示1油气显示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液态原油由地下渗出到地面叫油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
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一.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
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
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
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
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
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
二.地震勘探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
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
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
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
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图件;查明有含油、气希望的圈闭,提出钻探井位。
三.钻井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 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
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诸如寻找和证实含油气构造、获得工业油流、探明已证实的含油气构造的含油气面积和储量,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最后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等等,无一不是通过钻井来完成的。
钻井是勘探与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
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是由许多不同性质、不同任务的阶段组成的。
在不同的阶段中,钻井的目的和任务也不一样。
一些是为了探明储油构造,另一些是为了开发油田、开采原油。
为了适应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需要,钻井的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准井:在区域普查阶段,为了了解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情况,验证物探成果,提供地球物理参数而钻的井。
一般钻到基岩并要求全井取心。
2)剖面井:在覆盖区沿区域性大剖面所钻的井。
目的是为了揭露区域地质剖面,研究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并寻找构造。
主要用于区域普查阶段。
3)参数井:在含油盆地内,为了解区域构造,提供岩石物性参数所钻的井,参数井主要用于综合详查阶段。
4)构造井:为了编制地下某一标准层的构造图,了解其地质构造特征,验证物探成果所钻的井。
5)探井:在有利的集油气构造或油气田范围内,为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圈定油气藏的边界,并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及取得油气开发所需的地质资料而钻的井。
各勘探阶段所钻的井,又可分为预探井,初探井,详探井等。
6)资料井:为了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或在开发过程中为某些专题研究取得资料数据而钻的井。
7)生产井:在进行油田开发时,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而钻的井。
生产井又可分为产油井和产气井。
8)注水(气)井:为了提高采收率及开发速度,而对油田进行注水注气以补充和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所钻的井。
专为注水注气而钻的井叫注水井或注气井,有时统称注入井。
9)检查井:油田开发到某一含水阶段,为了搞清各油层的压力和油、气、水分布状况,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了解各项调整挖潜措施的效果而钻的井。
10)观察井: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了解油田地下动态的井。
如观察各类油层的压力、含水变化规律和单层水淹规律等!它一般不负担生产任务。
11)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而调整原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包括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等)。
这类井的生产层压力或因采油后期呈现低压,或因注入井保持能量而呈现高压。
四.录井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
通常基本录井数据包括ROP、深度、岩屑岩性、气体测量和岩屑描述,也可能包括对泥浆流变特征或钻井参数的说明。
1、录井概念录井是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
1)狭义录井常规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参数录井、荧光录井等。
录井新技术:轻烃色谱分析录井、热蒸发烃色谱分析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离子色谱水分析、地层压力评价等。
2)广义录井除了常规录井以外,广义录井还包括:井位勘测、钻井地质设计、录井工程设计、录井信息传输、油气层综合评价解释、单井地质综合评价等。
2 、录井工程1)从专业学科讲:以规模化录井工程生产为基础,以优化系统、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在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2)从工业生产角度讲:根据合同的要求,在钻井过程中依据钻井地质设计、录井工程设计的要求,录井施工人员采用相关录井技术,使用录井仪器设备,以合理的施工成本,完成录井施工的过程。
3 、录井工程的任务在钻井过程中,分析、测量、观察从井下返出的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信息,我们把必须在井场完成的叫做第一层录井信息,可以在室内完成分析的叫做第二层录井信息。
1)第一层录井信息包括:固体:岩屑、岩心。
液体:油的显示信息、钻井液及其滤液信息。
气体:钻井液中的气体、岩心岩屑中的气体等。
其他:工程施工参数(钻井、测井、测试、固井、完井、钻具、套管等),收集资料(井喷、井涌、井漏等)。
2)第二层录井信息包括:照相扫描、热解分析、荧光分析、孔渗分析、岩矿分析、古生物分析等。
3)录井的任务:录井的任务就是把这两层信息利用录井手段取全取准,还原成井筒地质剖面图的过程。
4、录井的方法地球化学法(岩石热解、荧光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岩石核磁共振分析等)、岩矿分析方法(岩屑、岩心、气测等)5、录井的手段录井的手段主要是指录井分析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综合录井仪、气测仪、地化录井仪、荧光录井仪、核磁共振仪、泥页岩密度仪、碳酸盐岩分析仪、色谱分析仪、水分析仪等。
6、岩屑录井岩屑录井是钻井地质现象录井方法之一,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图的过程。
岩屑录井的费用少,有识别井下地层岩性和油气的重要作用,是油气勘探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岩屑录井主要过程:1)岩屑收集与整理;2)岩屑的描述;3)岩屑的保存;4)真假岩屑的识别;5)利用岩屑判断和分析地下岩石性质;6)岩屑录井草图和实物剖面面;7)利用岩屑划分岩性和地层;五.测井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矿场地球物理,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核)之一。
简而言之,测井就是测量地层岩石的物理参数,就如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同样的道理;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
这种测井习惯上称为裸眼测井。
而在油井下完套管后所进行的二系列测井,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四个阶段。
1、测井的原理任何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是分子或原子,原子又包括原子核和电子。
岩石可以导电的。
我们可以通过向地层发射电流来测量电阻率,通过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中子孔隙度和密度。
地层含有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伽马);地层作为一种介质,声波可以在其中传播,测量声波在地层里传播速度的快慢(声波时差)。
地层里的地层水里面含有离子,它们会和井眼中泥浆中的离子发生移动,形成电流,我们可以测量到电位的高低(自然电位)。
2、测井的方法1)电缆测井是用电缆将测井仪器下放至井底,再上提,上提的过程中进行测量记录。
常规的测井曲线有9条;2)随钻测井(LWD-log while drilling)是将测井仪器连接在钻具上,在钻井的过程中进行测井的方式。
边钻边测,为实时测井(realtime),井眼打好之后起钻进行测井为(tipe log);3、测井的参数1.GR-自然伽马GR是测量地层里面的放射性含量,岩石里粘土含放射性物质最多。
通常泥岩GR高,砂岩GR低。
2.SP-自然电位地层流体中除油气的地层水中的离子和井眼中泥浆的离子的浓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浓度差,高浓度的离子会向低浓度的离子发生转移,于是就形成电流。
自然电位就是测量电位的高低,以分辨砂岩还是泥岩。
3.CAL-井径井径就是测量井眼尺寸的大小。
比如用八寸半的钻头钻的井眼,测量的井径或为八寸半,或大于八寸半(称扩径),或小于八寸半(称缩径)。
测量的井径是对所钻井眼尺寸大小的直观认识。
4.AC-声波常说人所说的声波即是声波时差,单位为毫秒每英尺,声波时差小,也就是声波在地层传播的时间少,说明地层比较致密和坚硬。
反之地层比较疏松。
5.ZDL-密度用放射源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密度,密度值是岩石单位体积的密度,包括固体和流体。
-中子用放射源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中子,我们也叫中子孔隙度,也叫总孔隙度,测量的是流体体积占整个岩石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