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感

——从节气中学气节

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通过千百年的长期经验的积累,摸索出的农耕文明与季节更替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初拿到这本书,是本着了解二十四节气,充实业余生活的想法,打发闲暇时光。但当我真正打开这本书,阅读其中的文字,才发现这并不仅仅是一本科普扫盲的书。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到二十四节气,很多人脑海里闪过的都是儿时刻入我们脑海的节气歌。对于生活在城市霓虹灯下的我们,节气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仅仅只是公历日期下的几个文字。但真是如此吗?并不尽然。《时间之书》,余世存从二十四节气出发,以独特的角度向世人讲解节气与个人和社会关系,点明节气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不仅对农业,更对人类的思想、习俗、养生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余世存表示:“如果借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就是讲节气与我们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书,节气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如果借用霍金的话来说,我的这本书是讲中国文化眼里的时间简史。”与其他专攻地方性知识的非遗相比,节气是中国关于时间的文化,同时它在摩登的现代仍起着作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人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没有享受过如今的发达科技,他们有着自己与物道

合一的恬淡惬意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时间的主体;清明节祭祀,谷雨品茗,立夏称重,小满尝新麦,立秋贴秋膘,处暑乞巧,霜降吃丁柿,冬至画九。在他们眼中的时间比知悉相对论的我们更立体,富有形态。顺应自然规律来生活,以此达到与自然和谐,达到天人合一。以上似乎只是强调二十四节气描述的是农耕文化,仅与农民有关,其实不然。过去的士大夫们,在节气里获得了很多东西。他们可以从节气的时光里,提升自己,改变生活方式。如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古人自问“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人生或日常生活能否清明,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干净的人,如“清明”二字所描述的境界,在清明期间,值得我们扪心自问。在一年之末的大寒,传统中国的君子们同样注意反省修身。勤勉的代表人物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尽了传统社会读书郎是如何在“大寒”的日子修行,将“梅花香自苦寒来”诠释的淋漓尽致。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完成了一次关于中国人情怀方面的完美推理,他认为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气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从节气到气节,仍是今天人们生存的重要问题:我们是否把握了时间的节气?我们是否把握了人生的节点?是否在回望来路时无愧于自己守住了天地人生的气节?余世存先生感慨:“如果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应该承认,我们跟天地自然隔绝了,当代人为社会、技术一类的事物裹胁,对生物世界、天时地利等等失去了感觉,几乎无知于道法自然的本质,从而

也多失去先人那样的精神,更不用说气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人超越了时间,也失去了时间感。古人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还有百年大计,有千年忧患,但生活在物欲横流都市的现代人没有这种感觉。时间感丧失,生物钟就会紊乱,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就会出问题。最直观的,很多人身体不调,上火发炎,脸上长痘痘等,这就是丧失时间感的结果。时间感对现代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健康方面的,也是人生幸福和意义方面的。

《时间之书》引经据典对二十四节气进行详细介绍,将古代农民的下里巴人与士大夫的阳春白雪完美融合。每种节气都运用了大量的诗词,诗词范围纵跨古今,横越中西。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古代大家之作,也有“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这类白话易懂的现代诗词,还有未能将波旁王朝延续的“14日,星期二,无事”路易十六。使人看后,徜徉在古今中外,欲罢不能。

从节气中学气节,感受节气的时间感,使自己的气节对得起用千百年实证过的二十四节气,这才是中华儿女的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