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2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 1.措施 (1)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中国________; 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此后逐步形成完整 的科研体系。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
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 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 的世界高新科技。拉特瑙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 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 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 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 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故答案为 B项。
【答案】B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2009· 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李四光、华罗庚、 ________、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 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同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3)编制科技发展远景规则: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 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 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一、选择题1.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工程的终极梦想。

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解析】题干中有两大信息: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

故答案为B项。

【答案】B2.顺应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①原子能技术②航天技术③电子计算机技术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标志主要就是上面所列几个方面,中国方面,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③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 号”;④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故答案为A项。

【答案】A3.(2011·潍坊3月)一团蘑菇云伴随惊天动地的巨响翻腾而起,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走进了新时代。

这反映了()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B.导弹核试验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解析】第一团蘑菇云的升空指的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答案】C4.(2011·东莞)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时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演讲、辩论等。
-科技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动态,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探究兴趣。
举例解释:
-在讲解科技发展历程时,可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各阶段的发展特点。
-在分析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教育、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进行思考和分析。
2.掌握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讨论科技进步对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未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核心素养目标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科技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师: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填写。
生:根据教材内容,填注
表格。
时间
事件
1999 年 飞天之旅
2003 年 载人航天
2008 年 太空行走
二、情况 根据表格,梳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
时间
1999 年 2003 年 2008 年
事件
师:播放视频,指导学生回答问 题。
生:根据视频和教材归纳问题的 答案。
1)20 世纪 70 年代、袁隆平 2)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
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
祖国、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
想情感教育。
生:归纳答案: 1)“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年,可用于实战导弹试验成 功;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 功;1970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原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 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师:强调:“双百”方针为我国
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将来仍然是我国科学文化工 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第 94 页“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目内容,回 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
阅读教材 P90-P91 教材,观看关于中国“两弹一星”
研制过程的录像片,回答下列问题:
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1)“两弹一星”指什么?中国“两弹一星”研制
问题。
成功的时间?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研制 师:在学生回答完“两弹一星”研
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63”计划作好了铺垫。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科学技术成就的讲解,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本校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历史教学与情商教育》和独立承担的厦门市思明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开展,引用部分文学作品资料,培养学生利用文学作品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情商。

2、通过讲述法、例证法、分析法、图示法、启发法等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中国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中国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中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国家”,具体章节为第十七章“中国的科技发展”。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高速铁路等领域的成就;通过互动游戏、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孩子们感受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他们的国家荣誉感。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成就。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国家荣誉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资料、图片、航天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照片,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讨论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

2. 讲解:介绍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高速铁路等领域的成就,让幼儿了解国家科技的快速发展。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讨论,让幼儿动手制作航天模型,体验科学的乐趣。

4. 例题讲解:以中国高铁为例,讲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分享科技给家庭、学校带来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中国的科技发展2. 内容:(1)航天领域(2)信息技术(3)高速铁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中国科技”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展现中国科技成就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关注国家科技发展。

同时,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地,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实践体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2教师分析:面对着机遇和挑战,肯定要趋利避害。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急需提升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就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教育事业今后发展的前景如何?请大家学习新课。(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本课知识线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环节
教学过程
个性优化设计
导入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人奋斗实践。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本课知识线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新课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

2.振兴科技措施(1)中国政府确立了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欢迎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等海外的知识分子回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3.科技成就[“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背景(1)“文革”使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

(2)“文革”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4)科技体制改革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意义(1)是对科学技术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关键点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原因(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2.表现3.意义: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易混易错]“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

“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科技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后科研的起步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范文模板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范文模板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范文模板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2.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3. 小组讨论,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科学技术定义及分类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思考深度。

第二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2. 其他重要科技成果:天文历法、农业技术、医学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他重要科技成果。

3. 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印象。

4. 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5.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他重要科技成果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思考深度。

第三章: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近现代我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核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

2. 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相对论、量子力学、生物工程技术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近现代我国及世界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3. 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印象。

4. 小组讨论,探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意义及影响。

5.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知识能⼒⽬标过程⽅法⽬标情感态度⽬标1.新中国成⽴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党和政府确⽴了⾃⼒更⽣的发展⽅针,开始了振兴科技的艰⾟历程:⼀、建⽴科研机构。

1949年11⽉,中国科学院成⽴,主要开展⾃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等重⼤的综合性课题的研究,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随后,中央各部和各地相继建⽴了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

⼆、建设科研队伍。

许多⾝居海外的知识分⼦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阻挠回国,他们中的许多⼈,后来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学科的开拓者,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同时,中国政府还⼤⼒培养科技⼈才。

通过这两⼤举措,迅速建⽴起⼀⽀科研队伍。

第三,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

1956年,国家成⽴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这⼀规划提前五年完成。

2.这⼀时期,我国在原⼦能、航天⼯业、医学和农业领域取得了⼀系列震惊世界的成就,其中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最为显著:1958年,第⼀座实验性原⼦能反应堆建成;1964年,成功地爆炸第⼀颗原⼦弹;1967年,成功地爆炸了第⼀颗氢弹。

1970年,中国第⼀颗⼈造地球卫星“东⽅红⼀号”被送⼊预定轨道。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次⼈⼯合成结晶⽜胰岛素。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稻。

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中国科技达到的新⽔平,⼤⼤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提⾼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来越⼤了。

4. “⽂⾰”结束后,邓⼩平主管科学和教育⼯作,在全国科学教育⼯作座谈会上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才”的号召。

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会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时:时。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部分内容是本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外知识,把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

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1.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科技状况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发展2. 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2.1 航天领域2.2 核能领域2.3 信息技术领域2.4 生物科技领域2.5 交通领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科技成就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成就。

2. 讲解:分别讲解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如航天、核能、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交通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如“两弹一星”、嫦娥一号、高铁等,分析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科技成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的掌握程度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六、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续)1.3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发展1.3.1 五年计划与科技发展1.3.2 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1.3.3 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2. 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续)2.6 能源领域2.7 环保领域2.8 农业领域2.9 医疗卫生领域2.10 社会科学领域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续)1. 教学重点: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浙江省温州人文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共18张PPT)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浙江省温州人文高级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共18张PPT)

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 氢弹、人造卫星等,意在加 强国防实力
(1)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 全 (2)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 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 位
(1)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 代主题 (2)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 趋激烈 (3)中国的改革开放日益深 化
(1)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 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 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一箭多星 ”技术
(1981年)的国家之一
(3)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 运载火箭 (2)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了“ 神舟5号 ”载人宇宙飞船。“神舟
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
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
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 氢弹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世界上是首次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被誉为“第二 次绿色革命”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材料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
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
2.成就
领域 核技

空间 技术
运载 火箭 研究
成就
(1)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注重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 之一
(1)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 试验通信 卫星,1986年,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
卫星发射成功 (2)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八年级历史教案)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2

(八年级历史教案)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2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课设计2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 .知识目标能够简单说出“863计”划出台的经过 ;认识“863涉”及的领域、整体目标及目前获得的研究成就、影响 ;收集资料、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认识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 ,增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技术。

二 .能力目标经过上网、去图书室或检查的方式查找并收集“863研”究成就 ,提升收集、整理、展现有效信息的能力 ;畅想高科技发展的未来 ,培育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 经过指引学生剖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培育学生辩证地对待事物的能力。

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科学无所不在,科学创建奇观;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的论断 , 增强我国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 ,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与竞争意识 ;培育勤劳学习、热爱科学的感情,提升创新意识,建立用科技知识创建美好明日的理想;培育正确的计算机网络意识。

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 :863 划的拟订。

教课点 :如何理解 863 划拟订的必需性。

教课程入新 ::前 ,老我班李阳同学在自己家用数相机拍一照片。

在李阳同学大家介一下。

生 :我家住在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 ,台高清楚度 ,能够我尽兴享受美好震惊成效 ;可 ,能够我很简单地看到在他的人。

洗衣有洗衣机 ,做有微波炉 ,吃剩下的能够冰箱 ,一台液晶 ,上了与世界网 ,天下云幻一览无余 ,全世界各种自熟于胸⋯⋯:李阳同学的介 ,我感觉到数字化家庭的代气味。

在他的介中 ,有多是我国在信息、自化技等域的高科技品 ,哪位同学一 ?生 :数相机、高清楚度、可、微波炉、液晶、冰箱、洗衣机等:可 ,此刻高科技就像空气一浸透到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建 ,无不耀着科技的光辉。

八十年月以来 ,我国鼎力展高科技离不开一宏的科学工程 ,那就是──生 :863 划。

师 :863 计划是如何拟订出来的 ?已经获得了哪些成就 ?今日 ,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走进 863,感觉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思虑。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1956-1966
1966-1976
文化凋零
1976-至今
“二为”方 向
理论: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成就:核能、空 间、运载火箭、 信息、生物工程
学思之窗: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 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 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 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他是谁? ________
(1)核技术:
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并走向国际市场。 (3)运载火箭: 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空间技术:
(4)信息技术: 1983年“银河”巨型计算机 2002年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在推动国际基因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建立
4、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5.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
6、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规模最庞大、技术最 复杂的航天工程是( ) A、远洋航天测量船技术 B、人造卫星技术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D、导弹核武器试验工程
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技术和科研队伍。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2、表现: (1)核技术: (2)空间技术: (3)运载火箭: (4)信息技术: (5)生物工程: 3、意义: 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于增强中 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六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案

第六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案

第六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案➊教学目标一、了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作用二、掌握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三、了解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➋教学重难点一、本课重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二、本课难点: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➌教学过程设计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至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1)1946年美国军方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用来计算弹道)(2)1969年美国军方建立军用网络;后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2、人工智能技术(1)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2)鼓励各领域智能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3、航空航天技术(1)德国在二战末期研制成功喷气式发动机(2)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3)1961年苏联成功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加加林)(4)1969年美国成功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阿波罗11号)(5)1971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6)1981年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7)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1年成功建成中国第一座空间站“天宫一号”(8)进入21世纪以来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相继开展星链计划、火箭回收技术、龙飞船货运技术和星际飞船计划(9)航天技术对当今世界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4、海洋技术(1)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就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2)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深)5、核工业(仅作了解)(1)1945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弹(2)1952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氢弹(3)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4)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6、生物技术(仅作了解)(1)20世纪初人们已研制成功疫苗和血清(2)二战后西方科学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3)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4)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5)2000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7、新材料技术(仅作了解):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8、补充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原因:科学理论的发展与战争的推动(二战、冷战)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积极方面(1)更多依靠现代科技革新实现生产力飞跃发展(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崛起)(2)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3)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4)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5)当今社会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虚拟时代、数字信息时代(6)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社会思想形成多元并存的状态2、消极方面(1)导致信息泛滥,个人隐私受到威胁(2)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环境,使部分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3)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问题严重(4)核武器与核污染时刻威胁全人类安全(5)人工智能、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人类伦理问题➍当堂练习1、20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有( D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②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③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④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术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一课的内容,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突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概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概述

我国尖端科技成就
热点背景 神舟九号奔向天宫,载人航天再启新程。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 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 员送上太空。中国又一次载人航天顺利起飞,标志着 中国的航天技术日益成熟。
【典例1】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 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 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 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 ( )。 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 思D .路第导一图颗 氢 弹 试 爆 成 功
思路导图 答案 C
【考向2】► 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15年,在6个 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近5 200余 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 达2 000多亿元。这说明 (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863计划”是高科技发 展计划,其创造产值、产生经济效益,表明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 A
在运载火箭研究方面: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 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表明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达 到新的水平。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 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于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 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标志着中 国计算机技术达到一个新阶段。2002年,中国研制出 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高性 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生物工程领域: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至2002年相继 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 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

杨海云2012百度教案——5.3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杨海云2012百度教案——5.3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学课题】§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材依据】新课程人民版必修三《思想文化模块》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三子专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自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成为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5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以“两弹一星”为代表,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最好的时期。

为什么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探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1、针对高二学生特点,喜好新奇事物,求知欲强,主动探究精神足,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一个理念: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2、针对这一节的内容,如果没有丰富详实的图片、史料,课堂一定毫无生趣意义。

所以,我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史料,以求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

3、针对我们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这节课,没有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六环节”,而是把学生精彩展示与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在一起,让课堂随时随地的精彩。

每一环节紧密相连,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音乐一首——彩云追月〗追月的又岂止是彩云,还有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

〖图片一组,配文字解说〗●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CF%B6%F0%B1%BC%D4%C 2&in=19842&cl=2&lm=-1&st=&pn=2&rn=1&di=63315946950&ln=1992&fr=&fm=hao123&fmq=133125568259 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1&di33764400315&objURLht tp%3A%2F%%2Fsheji%2Fpic%2F200711%2F20071101234429125.jpg&fromURLhtt p%3A%2F%%2Fsheji%2Fjieri%2F200711%2F2556_2.html&W400&H496&T8704&S10 0&TPjpg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

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
增强直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一、起步与成就:
1.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
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 政府培养
编制远景规划
3.成就:国防科技,医学、农业科技
4.曲折:
5.表现:科研事业受挫,科研工作瘫痪,科技差距拉大。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文革结束,邓的口号,两次会议召开,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
1.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科技规划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