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定位的再思考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是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人才招聘、培训、发展等服务的机构,其职能在人才岗位开发、企业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才资源服务中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在当前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下,许多企业面临着招聘难的问题,而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帮助企业解决招聘难题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可能是因为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难以获取到优质的人才资源;另也可能是因为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招聘渠道和方式缺乏创新和针对性,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在人才培训和发展方面,人才资源服务中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当前,许多企业对人才的培训需求日益增长,希望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然而,一些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培训课程设计和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滞后和不足,导致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也未能及时了解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缺乏精准度和针对性,导致培训成果不尽如人意。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人才岗位开发和企业服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可能是因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及时了解到人才市场的变化和趋势,导致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和企业服务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
另也可能是因为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服务过程中缺乏全程跟踪和反馈,无法及时了解服务效果和改进方向,影响了服务的实际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个人认为,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应当加强与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不断扩大信息获取渠道,提升招聘的精准度和针对性;应当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设计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提升培训的实际效果;另外,还应当加强市场调研和全程跟踪服务,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提升服务效果和企业满意度。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当前形势下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需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人才的需求。
在当前社会,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作用和意义愈发凸显。
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方面的措施
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方面的措施近年来,人才培养在我国的发展中越发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人才培养中心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保证其地位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措施。
一、政策引导方面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证人才培养中心的地位。
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来支持人才培养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投入比例。
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来保护人才培养中心的权益,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从而增强其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政策还可以通过对人才培养中心的评估与考核,推动其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产学研结合方面人才培养中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与产业界的紧密结合是保证其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将高新技术与产业产生深度融合,为人才培养中心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与人才资源,提升其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三、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人才培养中心要将目光放在国际舞台上,在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够引进国外的人才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中心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推动本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可以通过发展海外合作办学项目、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等方式,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提升人才培养中心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地位。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中心的核心力量,保证其地位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与教学工作,推动教师在学术研究与科学创新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中心的学术声誉与学术影响力。
人才交流中心缺点分析材料
人才交流中心缺点分析材料人才交流中心是一个促进人才流动和沟通的重要机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以下是针对人才交流中心的缺点的一些分析材料:1. 市场竞争压力: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企业和组织都在积极开展人才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
人才交流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与其他机构竞争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自己的中心。
2. 高昂的运营成本:人才交流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来运营和维持其正常运转,包括场地租赁、人员工资、设备采购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这些高昂的运营成本可能对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3. 信息不对称:人才交流中心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方面,中心需要向企业和组织提供有关人才资源的准确信息,这要求中心能够及时获取和整理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中心还需要了解企业和组织的需求,并与其进行沟通协调,这也需要中心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沟通能力。
4. 组织推广和倡导能力不足:人才交流中心在推广自身和倡导人才流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
中心需要能够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和趋势,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推广和倡导工作。
然而,中心的资源和能力可能有限,影响了其在推广和倡导方面的效果。
5. 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人才交流中心处理大量人才相关的信息,其中可能包含一些个人敏感信息。
因此,中心需要高度重视个人隐私保护,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保护个人隐私面临着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人才交流中心虽然在促进人才流动和沟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面对这些问题,中心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关于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新思考
(0 0 2 2 2 1 - 0 0年 ) 》明 确 指 出 , 牢 固 确 立 人 才 培 养 要 在 高 校 工 作 中 的 中 心 地 位 。 其 实 , 这 一 问 题 , 对 学
术 界 此 前 曾 有 不 少 的 讨 论 , 府 教 育 管 理 部 门 也 曾 政 采取过 不少 措施 和方 法 , 就 是 收效不 大 , 才 培养 但 人
中图分类号 : 6 7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6 4 2 1 )2— 0 1 0 10 2 1 (0 1 0 0 5 — 4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往不 可更 移或 改 变 。在 现 实 中 , 些 事 物 或 社会 组 一
到 有 效 解 决 的 重 要 原 因 之 所 在 。基 于 理 论 逻 辑 与 现 实 逻 辑 的 统 一 , 者 认 为 破 解 这 个 “老 大 难 ”问 题 , 笔 必 须 超 越 就 事 论 事 的 思 维 , 要 科 学 认 识 和 把 握 既 “ 才培 养 中心地 位 ” 基 本 内涵 与要 求 , 必 须 深 人 的 又
式 可 能 会 发 生 变 化 或 改 变 , “中 心 ” 身 却 绝 不 会 但 本 因 此 而 改 变 , 则 就 意 味 着 这 些 事 物 或 社 会 组 织 的 否
终结 。 人 才 培 养 作 为 高 校 工 作 的 中 心 , 具 有 相 对 于 既
难 ”问题 , 实 令 人 深 思 。 不 过 , 思 先 前 的 - t 确 反 '  ̄A 讨 论 及政 府管 理部 门采取 的 方法 和措 施 , 局 限于 就 多 事 论 事 , 头 痛 医 头 , 痛 医 脚 ”, 正 是 问 题 不 能 得 “ 脚 这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的反思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的反思【摘要】当前我国就业的新动向显示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这一严峻的现象引起了高校教育反思: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趋于单一化与同质化,然而就业市场却极度紧缺与渴求多层次人才,导致人才供需矛盾产生,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表现及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原因及其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1.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的整体表现及影响1.1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的表现当前,相同层次的高校缺少明晰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缺少特色,规格单一、层次偏高、类型模糊不清且培育模式趋同。
高校人才培养在素质建议、科学知识技术以及能力水平等各方面大同小异,多女性主义于研究型以及理论型人才的培育,忽略了应用型与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人才的综合素质未获得全面发展。
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过程中,将培育高质量人才错误地认知为培育高层次的人才,片面著重提升办学层次,弱化了高校理应的办学特色。
再次,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类型模糊不清,培育模式趋同化。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精英人才的培育应属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目前相同层次大学的人才培养趋同化、办学模式趋同化,培育的人才类型趋向单一化,导致大学生劳动力困难。
1.2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同质化,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制约了高校多元化发展。
通常而言,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就是高等教育的三大主要功能,其功能的全面充分发挥依赖高校教育内部的层次结构合理化。
而高校人才目标定位的同质化,引致相同层次与类型的高校界限不显著,歪曲了其结构体系,制约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全面充分发挥,同时还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奥宗县,普通本科院校指出自身满足用户人才培养建议的比例为61%,但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尊重比例分别为50%与47%,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两张皮。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是指负责筛选、培养、管理和提供优质人才的服务机构。
它的存在对于社会和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人才资源服务中心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不仅影响着服务质量,也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首先,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服务不足。
由于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工作量较大,往往存在人手不足的情况。
导致服务的响应速度较慢,很多的求职者和企业都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回复。
这不仅影响了求职者和企业的体验,也影响了服务质量。
其次,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信息管理和更新不够及时。
由于人才市场的变化较快,很多的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都需要及时更新。
然而,很多的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并没有能够做到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和求职信息,导致很多信息过期和错误。
另外,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很多的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服务过程中存在态度不好、效率不高等问题,导致求职者和企业的体验并不好。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口碑,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此外,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有待提高。
虽然人才资源服务中心是专门负责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机构,但是很多的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这导致了很多的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错误和失误,影响了服务质量。
最后,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运营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很多的人才资源服务中心中存在管理混乱、组织不够严密等问题,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也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可以增加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人手,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其次,可以加强人才资源服务中心的信息管理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人才资源服务中心还可以加强服务质量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高校人才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高校人才交流会,与各位分享一些关于高校人才发展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想对在座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高校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积极参加这次交流会,为我们的高校人才发展献言献策。
在当今社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地区和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因此,高校人才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高校人才发展的几点思考: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要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三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校要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二是鼓励教师赴国外访学、进修,提升自身学术水平;三是选拔优秀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
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高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三是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搭建服务平台高校要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一是搭建科研创新平台,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工作;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助力学生创业。
最后,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人才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总结9篇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是一个为求职者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服务、职业规划等服务的机构,其工作是为了帮助求职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团队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这里,我将对我们中心的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出我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更好地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团队:我们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就业咨询师、职业规划师、职业培训师等。
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服务项目多样化:我们中心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就业信息发布、专业培训、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满足了求职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宣传推广工作到位:我们中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工作,包括线上线下活动、宣传册发放等,提高了我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我们中心与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服务项目不够精细化:我们中心提供的服务项目较为宽泛,缺乏针对性,需要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以提高服务质量。
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我们中心的宣传推广工作虽然有所开展,但力度不够大,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宣传效果。
三、人员培训不够充分:我们中心的人员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需要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我们中心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加大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以提高就业服务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一、细化服务项目:我们将细化服务项目,拓展就业信息发布、专业培训、职业规划等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精准度和质量。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改进措施,我们相信我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将会更加完善,为广大求职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助力他们实现职业梦想,融入社会。
高校人才招聘工作的若干思考
高校人才招聘工作的若干思考1. 引言1.1 高校人才招聘工作的重要性高校人才招聘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校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他们承载着未来的发展希望和创新能力。
高校人才的招聘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优秀的高校人才可以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资金投入。
高校人才的优秀表现也能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声誉。
高校人才招聘工作也是高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高校人才招聘工作不得当,可能导致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运作的困难和混乱,影响整个高校的发展和声誉。
高校人才招聘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引起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当前高校人才招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
在高校人才招聘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雇主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等。
这种情况下,雇主往往无法全面了解到求职者的实际情况,求职者也无法真实了解到雇主的需求,从而导致双方在招聘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影响招聘效果。
二是招聘标准不清晰。
有些高校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往往招聘标准不够明确,导致招聘过程中出现主观性较大、不公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招聘程序不公正,影响到优秀人才的申请和录用。
三是招聘流程不规范。
有些高校在进行人才招聘时,缺乏规范的招聘流程,容易导致错失优秀人才或出现招聘程序上的问题。
对于招聘流程不规范的高校,需要加强招聘流程的规范化,确保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效率性。
2. 正文2.1 高校人才招聘工作的现状分析高校人才招聘工作的现状分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当前高校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优秀人才在不同高校之间竞相抢夺。
这导致一些高校在人才招聘上面临一定的困难,很难吸引到真正合适的人才。
由于一些高校的招聘流程繁琐,效率较低,可能错失一些优秀人才。
一些高校在人才招聘中存在偏向某些专业或学历背景的倾向,而忽视了多样性和全面性的要求,这也限制了高校人才队伍的建设。
关于高校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高校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摘要:人才工作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特别是“人才强校”战略的落地落实,是实现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现就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校人才管理;工作机制;思考;建议各高校人才工作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国”国家战略和“党管人才”工作方针,始终把人才资源放在学校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高点位置,以开放创新的思路举措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支持和激励现有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造,斩获了众多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开创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人才工作如何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落实新要求,实现新突破,特别是高校人才工作部门如何更好地推动“人才强校”战略的落地落实,实现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人才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大的思考题、必答题。
现就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作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统筹协调高校人才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全局性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和运行效能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
因此,进一步强化工作中的统筹协调尤为重要。
首先,通过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人才强校总体规划为引领,把人才工作纳入到学校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能范畴和重要议事日程,由人才办牵头,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和各院系人才工作职责和任务,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变“部门工作”为“全局工作”,变“单打独奏”为“齐抓共管”。
其次,通过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
建议探索设立辅助性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估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以及后勤事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在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各自的工作。
高层次人才引进评估委员会,由发展规划处、科技处、社科处、国际交流处和各学院组成。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同质化”的反思
全面提高生产效 率方面。 因此 。 不 同类 型的高校要 明确 自身的人才 与技能型人才。 而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追求大而全 . 办学特色不 明显 , 术, 进 行分层 次 、 水平 与类型 的指导 , 突出高校 的办学 特 人才 培养结构失衡 。 学术型人才过剩 , 而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 紧缺 . 导 培养 目标 定位 。 提 高其办学水平 , 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 。 致 高校 人才 培养呈 “ 倒 金字塔 ” 分布 . 导致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不 色 ,
适应 , 改进高校人才培养及其定位势在必行 。
宋 立 秋
(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
【 摘 要】 当前我 国就 业的新 动向显 示我 国 目 前技 能型人 才严重 紧缺 , 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堪忧 , 这・严 峻的现 象引起 了高校教 育反 思 : 当 前 高校人 才培养 目 标趋 于单一化 与同质化 , 然而就业 市场却极度 紧缺与渴求 多层次人才 , 导致人 才供 需矛盾产 生, 阻碍 了高等教 育的发展 。本 文在分析 了高校人 才培养 目 标定位 同质化表现及影响 的基础上 , 对其原 因 及 其改进 策略进行 了 分析 与探讨 。 【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 人 才培养 目 标; 同质化
1 . 我 国高校人 才培养 目标 同质化的表现及影响
2 . 2 高校人才培养 目 标 定位改进 策略思考
( 1 ) 立足 于高校与生源条件 实际 . 以社会需 求为导 向进行 高校人 1 . 1 高校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同质化的表现 当前 ,不 同层 次 的高校 缺乏 明确清 晰的人 才培养 目标定 位 . 人 才培养 目标定位。 首先 , 高校 的实际是其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的基础 。 不 纵然是 同一类型的高校 . 其管理水 才培 养缺 乏特 色 , 规格 单 一 、 层 次偏 高 、 类 型模 糊且 培养 模式 趋 同。 同类型高校其 办学实力差异较 大 . 高校 人才培养 在素质 要求 、 知识技术 以及能 力水平 等各方 面大 同小 平 、 师资力量 、 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会存 在着差 异。鉴于此 。 高校在进 异. 多倾 向于研究 型 以及 理论 型人 才的 培养 . 忽视 了应 用型 与实践 行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的过程 中. 要 从高校实 际情 况出发 . 凸显 自身的 其次 , 高校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的根本在于生源条 件。 不同 型、 创 新型人 才的培养 , 人才 的综合 素质未得 到全面发 展 。同时 . 高 优势与特色。 其生源 条件各不相 同。我 国当前高校 录取是 根据学生的 校 在人 才培养 目标定位 的过程 中 . 将 培养高质量 人才错 误地 理解为 类型的高校 . 培养 高层次 的人 才 , 片面 注重 提高 办学层 次 . 弱化 了高 校应有 的办 高考成绩分批次录取 . 各录取 批次学 生只在 能力侧 重点 以及知识结构 其 素质无法 以分数衡量 。 因此 , 高校在人才培养 目 学 特色 。再次 , 高校在人 才培养方 面类 型模糊 , 培 养模 式趋 同化 。应 等方面存 在着差 异, 用 型大学 人才培 养的核 心 目标是 应用型人 才培养 . 而精 英人 才的培 标定位的过程中 。 应根据生源条件 的特点 。 明确其职业取 向 . 进行 合理 养 应为研 究型大 学的人 才培养 目 标. 但 目前不 同层 次大 学的人 才培 的人 才培养 目 标定位 。 再次 。 高校在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的过程中 , 必须 进 养趋 同化 、 办学模 式趋 同化 . 培养 的人才 类型趋 于单一化 . 造成 大学 考虑企业 的用人需求 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 . 生 就业 困难 。 行 高校人才 培养 目 标 的正确定位 。 ( 2 ) 积极推行分层培养 。当前 , 面临着高校人才培养 目 标定位 “ 同 1 . 2 高校人才培养 目 标定位 同质化 的影 响 高校人才培养 目 标定位 的同质化 . 严重影 响了高等教 育的功能发 质化 ” 的问题 , 高校人才培养规 格层层上移 、 模 式趋 同的现 象 , 有必要 使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所 分工。 对 于研究 型高校而言 。 挥, 阻碍 了高校多元化发展 。通常而言 , 社会服务 、 人才培养 以及科学 实施分层培养 , 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主要功能 . 其功能的全面发挥依赖 于高校教育 重点加强对数理 化人才 的精英 教育 . 对于 多数 教学型高校 而言 . 要充 职业 教育” 的职能 . 积极安排学 生参 与实践 与实 习 . 培养大 内部 的层次结构合理化 。而高校人才 目 标定位 的同质化 . 导致 不同层 分发挥其 “ 避免产生本末倒置的现象 。同时 。 对 于专业差异较小 。 次与类型 的高校界限不 明显 . 扭 曲了其 结构体系 . 阻碍了高等教 育功 批应用型人才 , 高校在其人才 培养 目标定位 能的全面发挥 , 同时还造成 了高等教育资源 的浪费 。 据调查 . 普通本科 难 以进行不同层次人才区分培养的问题 . 应立 足于社会经济发展 实际 以及学校 实际 . 进行课 程结构 院校认为 自身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 比例为 6 1 %. 但学生与用人单位 的 的过程 中. 认同 比例分别为 5 0 % 与4 7 %.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 社会对 的优化。研 究型大学应以新 产品的研 发为 目 标进行人才 培养 , 而应用 人才 的需求是 “ 金字塔 ” 分布. 所需学术性 人才较少 . 大部分为应用 型 型大学在课程体 系设置过程 中 .则主要侧重 于让学生熟练运 用新技
人才交流中心工作的自我总结5篇
人才交流中心工作的自我总结5篇第1篇示例:人才交流中心是一家致力于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机构,我在这里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在这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才交流中心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意义所在。
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眼界。
接下来,我将对自己在人才交流中心工作的经验和收获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成就感。
每当一名求职者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或者一家企业成功招聘到了合适的人才时,我都能感受到巨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仅来自于帮助他人获得工作机会,更来自于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贡献。
这种成就感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也激发了我更多的工作动力。
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也让我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在这里,我需要不断地了解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和趋势,以便更好地进行人才对接。
我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便更好地胜任工作。
这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让我更加自信和充实,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想给自己提出一些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我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便更好地胜任各种工作挑战。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为人才交流中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勇于担当和创新。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人才交流中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才交流中心工作的自我总结】就到这里,谢谢!第2篇示例:人才交流中心工作自我总结在日常工作中,我时刻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求职者都认真倾听,耐心解答。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显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各地纷纷设立人才资源服务中心,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然而,这些中心的工作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探讨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人才需求预测方面存在问题。
许多中心只是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预测,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这导致中心在人才需求预测上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无法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其次,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人才引进和选拔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招聘渠道单一、选拔标准模糊等原因,导致中心往往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同时,一些中心在选拔人才时重视纸上能力,忽视实际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的综合评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应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拓宽招聘渠道。
同时,应注重选拔标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全面考察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第三,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人才开发和培训方面存在问题。
许多中心仅仅停留在提供一些培训课程和资料的层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一些中心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存在,没有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差异化的培训服务。
改进的关键在于加强需求分析,了解企业和个体的具体培训需求,组织开设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化培训课程,并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此外,人才资源服务中心在人才流动和留存方面也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发展空间,许多优秀的人才往往选择离开中心而去其他单位。
与此同时,中心对于流动人才的留存工作也未能做好。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同时注重个人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此外,人才资源服务中心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目标定位
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目标定位
朱银友
【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
【年(卷),期】2001(015)005
【摘要】从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在高校改革中的地位、作用、职能和任务出发,探讨当前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目标定位问题,提出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作用.
【总页数】3页(P157-159)
【作者】朱银友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工作浅析 [J], 郝鹏
2.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定位的再思考 [J], 吕挥
3.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目标定位 [J], 朱银友;
4.浅析新形势下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职能与创新 [J], 吴昊
5.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性质转变和功能拓展 [J], 商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人才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水平人才引进的力度和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发展潜力和业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广泛的共识。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类引才措施纷纷出台,高校的人才引进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此,高校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人才项目,吸引了一批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参与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显著提升了国内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据最近USnews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显示,国内高校已有15所进入全球排名前200名,46所进入前500名。
其中,在QS和《泰晤士报》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中国高校已进入了全球排名前50名的行列。
本文将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回顾和思考,希望在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一、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现状人才引进工作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对高校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高校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逐步推进,主要体现出如下特点:(一)高校师资结构得到优化。
高校师资队伍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几代人的奋斗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留下了诸多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高校在国家人才政策的引导下纷纷出台引才措施,吸引了一批海外学者回国加入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这些学者大都具备良好的学习工作经历,其中不乏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取得学位或接受过系统性科研训练的优秀人才。
他们普遍都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积累了丰硕的学术科研成果。
这些优秀人才加盟高校,进一步促进了海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提升了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优化了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使得教师队伍无论从学缘结构、科研训练还是国际视野方面都朝着更国际化、更高水平的方向迈进。
(二)人才引进缺口仍然较大。
优秀人才是各大高校竞相争夺的资源,建设人才团队是高校争夺制高点的必经之路。
人才服务中心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人才服务中心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人才服务中心在服务人才、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 服务范围有限:人才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可能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人才招聘、档案管理等方面。
今后可以努力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更全面的人才服务,如职业规划、培训与发展、创新创业支持等。
2. 信息不对称:人才服务中心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努力方向是加强信息共享与流通,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人才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
3. 服务效率有待提高:人才服务中心在办理业务时,可能存在流程繁琐、办理时间较长等问题。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可以优化业务流程,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等待时间。
4. 个性化服务不足:人才服务中心可能无法针对个体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今后可以加强对用户需求的调研,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专业人才短缺:人才服务中心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现有人才可能存在短缺的情况。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人才服务中心可以从拓展服务范围、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服务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_同质化_的反思_兼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
林伟连 伍 醒 许为民
摘 要: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 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现了 “同质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层次趋高、类型模糊。人才培 养目标 “同质化”,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笔者在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同质化”原因的基础上,探讨 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依据,进而对如何确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进行了系统论述。
致使学生只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训练,强调了 育与实用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等
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 诸多关系协调的困惑,在如何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上陷入了比
重了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注重 较混乱的状态。%((( 年以来,高校又承担了高等教育扩招的任
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高校办学层次的趋高化,使得高校原本 培养目标的设计上理应具有鲜明的特色,反映自身的比较优
应有的办学特色不断弱化。
势。但是许多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深入研究自身
’& 类型模糊。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培养同一类型的人 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也没有认真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社会
才。翻开国内高校不同的专业教学计划,雷同性是一大特色, 发展的实际,更没有认真总结自身在办学上的优势和劣势,不
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人才培养高标准的潜在需求,对高校人 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校情,突出优势,发挥特色,切忌好高骛
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误导。
远。
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的影响
’& 生源条件是根本。不同类型高校的生源条件有着很大
浅议高校如何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下转第200页)摘要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要从五方面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一要思想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进行人才培养;二要知行合一,贯彻执行好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的忧患意识;三要抓住重点,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四要健全机制,切实保障校领导深入研究教学;五要重视精神,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关键词高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A Brief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Central Po 原si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Zhong Lianghuan,Lin Bin,Li QiangAbstract 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ity work,talent cultiv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five aspects in order to highlight its central position:the first is ideological attention,that is,we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at the basic task of a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talents;the second is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that is,we should have the hardship consciousness that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the lifeline of a university;the third is to grasp the key points,that is,we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aff;the fourth is system perfection,that is,we should truly guarantee that university leaders intensively study teaching;the fifth is the attention on spirit,that is,we should es-tablish a favorable style of university and learning.Key words university;implementation;talent cultivation;centralposition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既具有相对于高校其他工作的比较性意义[1],更具有高校特殊本质所决定的确定性意义,故学校要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持续巩固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交流机构作用的几点思考
作者: 汪桑;钟鸣文
出版物刊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3-113页
主题词: 人才交流机构;高校;传统管理模式;人才流动机制;管理职能;工作职能;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服务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安置
摘要:高校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吸收和安置待聘人员等一般管理职能方面,而应该大胆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全方位、多渠道地拓宽工作职能,以建立起合理有序的高校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服务工作。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定位的再思考摘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工作定位也应与时俱进,有所谋划,应着重加强社会服务、协调和谐劳动关系,从促进校内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入手,引导学生理性择业,服务好各用人单位,从而改进目前较为单一的工作现状,开创现代高校人才交流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定位近年来,高校围绕如何搞活用人机制、扩大校内部门的用人自主权、精简人员、提高办学效益,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
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组建,既有计划经济模式带来的历史原因,也有转型期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机构改革、人员精简的现实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
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高校人才交流中心面临着一些困境,为此,应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定位,以适应社会对高校人才流动和需求的新情况、新机制。
同时,要利用法规政策和信息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推进高校人才交流工作。
一、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教育中介组织,在西方被称为“中介团体”(Intermedia ry-Body)、“缓冲组织”(Buffer Organization)或“减压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和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矛盾。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是指涉及高校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活动的非政府机构、非高校的组织。
是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遵循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参与高校事物决策和高校管理的社会组织。
教育中介组织按功能特征来划分,可分为研究咨询型中介组织、评估鉴定型中介组织和社会服务型中介组织。
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属于社会服务型教育中介组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由政府计划性的调节和分配,转向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
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调控或是市场配置很难全部掌握所有的人力资源信息,这就需要人才交流中介机构的存在,以解决政府与市场的“难为”与“不为”。
高校人才交流中心这一教育中介组织的介入,为政府、市场、高校三方相互了解、相互选择提供了机会,为更高效地获取人力资源提供了场所。
二、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发展及现状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是高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产物,在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理顺关系、提高效益,优化人力资源、促进学科发展、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地位来看,是高校改革中体制创新的集中体现,是解决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难点的突破口,是高校持续发展的载体,因此,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已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在工作内容上,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再是单纯地负责高校聘余人员的接收、培训、安置,而是涉及高校人事代理、用工管理、人才培训等职能,但在实际运作中,部分高校人才交流中心仍然定位为人事处的一个职能科室,负责非在编人员的人事业务、日常管理。
从现行模式来看,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挂靠型,人才交流中心挂靠人事处名下,业务上相对独立,由学校人事处正职或副职具体负责;二是从属型,机构上成为人事处的一个科室,分管相关人才交流工作;三是独立型,单独成为一个学校的职能部门,或者直接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单位。
从现时开展的业务来看,常见以下几种职能:一是非在编人员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学校工勤岗的临时性社会用工以及教辅岗的雇员日常管理;二是校内人才中介机构,负责校内企事业部门人事代理工作,人员档案接收派遣、合同签订鉴证、社会保险代办缴纳等;三是聘余人员接收安置工作,主要负责聘余人员的接收、安置、培训,对其进行再培训和日常管理,协调聘余人员的校内流动再上岗。
三、制约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发展的现实因素高校人才交流中心虽然定位为校内人才流动的服务平台,并且正逐步由单一工作内容,向多元服务拓展,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多数中心仍举步维艰,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交流工作。
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
1.性质方面,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无法独立行使职能。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才交流中心是高校人事部门下的一种附属机构,虽然具有相对的工作独立性,但其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人事部门的制约,成为其附属物。
2.功能方面,目前各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主要工作仅限于聘余人员的安置、校内临时用工、流动编制人员的管理与服务等,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和高校对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3.建制方面,高校人才交流中心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比较,存在功能设置矛盾,业务领域重复,缺少必要有效的整合和区分,内部关系繁琐、模糊,缺少全校人才交流工作一盘棋的定位,浪费了校内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4.条件方面,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无论是从政策支持上还是发展地位上,尚不具有优于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发展条件,同时在人员配备和信息获取、交流方面,仍不具有领先性,而更着重于按部就班式的完成常规性工作。
四、新时期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定位的思考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和“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我国已明确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认真领会《纲要》精神,编制学校未来发展的新规划。
因此,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视野下,高校人才交流中心也必将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工作发展思路。
1.实现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性质转变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建立全国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权力,使其正式成为独立法人。
各高校也可以考虑将人才交流中心从人事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运转的法人实体。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全国高校人才交流中心为枢纽的各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共同运转的多层次高校人才交流中介体系。
2.制定有关人才交流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高校应积极联系所在地区的组织、人事、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学习、掌握相关政策文件、吃透各项与人才交流工作相关的通知精神。
同时,应更好地结合各地方、各高校的办学进展、人员流动现状等,制定出符合各高校今后若干年内、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交流工作规划,落实各项切实可行的人才交流政策制度,从而保证高校人才交流中心长足发展。
3.加强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自身建设各高校应招贤纳士、广罗人才,真正把高校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业务骨干吸纳进来,成立高校人才交流的“智囊团”,引入高校人才交流工作的新理念、新风尚,强化各种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各项工作环节的掌控,积极、有效、稳妥地开展校内外人才交流工作,促使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
1.促进校内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人才交流中心要善于整合校内人力资源,做好相关类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测评工作,引导校内部门“会用人”、“用好人”、“用活人”。
要改变以往单纯以非在编人员管理为主,转为开发挖掘教职员工的能力资源,为学校整体发展服务;要利用好人才交流中心培训功能,开展好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教学技能技巧提高培训,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建立并完善现有的教师员工培训体系,逐步提高人才素质。
2.服务校内外团体组织的发展近年来,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人事代理业务,为校内外企事业单位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用人单位减轻了用人包袱,减少了繁琐的人事手续,今后业务重点应由行政性工作向服务型工作转变。
同时,高校人才交流中心更应利用好网络资源广、反馈快的优势,创建人才交流信息网,根据各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及需要引进或输出人才的信息,建立起高校、政府、社会之间的人才服务网络,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相关团体组织。
3.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择业就业观在当今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单纯理解为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工作,而应成为校内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的主要工作。
为此,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应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不仅应适时将校内外招聘需求信息给予发布,邀请相关人力资源领域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给予针对性讲座,同时也可将有关国家现行劳动政策法规,给予毕业生介绍、宣讲,避免走上就业误区,引导毕业生建立合理的就业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高校人才队伍的辅助建设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应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发达国家和世界著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基本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辅助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决策的职能。
同时,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应定期联系出国访学逾期未归或因海外学习而辞职的人员(此类人员档案都放至人才交流中心),吸引他们归国返校工作。
5.整合校内外相关部门的优势资源高校人才交流中心要实现新时期工作突破,必须建立在整合校内外相关部门的优势资源基础之上。
主要加强以下方面的整合:就业指导部门的学生就业倾向性、当年度男女生构成比、学生生源地分布;安全保卫部门的学生户籍制度及管理,户籍迁移要求及办理流程;教务部门的校内技能培训考试,尤其为针对毕业生就业有关的技能类培训;校内外企事业单位的当年度招聘信息、岗位数据、专业需求分布;校外联合办学部门的外部资源,协调联系增强学生技能发展及就业辅助的课外实习等。
只有联系、整合多部门资源,才能打造校内人才交流的优质平台,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人事代理服务工作。
总之,高校人才交流中心作为高等教育的中介组织,只有尽快实现定位转变,广泛深入地进行功能拓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活动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1]颜丙峰,宋晓慧.教育中介组织:解决高校两难困境的组织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5).[2]钟鸣文,汪桑,金达胜.对发挥高校人才交流机构作用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3]商亮.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性质转变和功能拓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