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兰州大学物理系
热学-兰州大学物理学院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热学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本科学生课程性质:大类平台课程学分:3分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2)后续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
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普通物理学”课程是理科物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这五个部分组成。
各个部分单独设课,“热学”是其中继“力学”后的第二门课程。
“普通物理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的实验基础;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及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的关系;培养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热学”课程在物理类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
通过“热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物质热运动形态的特点、规律和研究方法,深刻地理解热运动的本质,较为系统地掌握热力学、气体动理论和物性学的基础知识,能独立解决今后学习中遇到的一般热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理论物理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等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热学》(第二版),李椿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主要参考书:1. 《热学》(第二版)习题分析与解答,宋峰常树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 《热学》(第二版)常树人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热学教程》,包科达编,科学出版社,20073. 《热学》(第二版),张玉民编,科学出版社,20064.《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第二版),赵凯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第二版),秦允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热学》(第二版),李洪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绪论(1学时)第一节热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二节热学发展简述主要内容:热学研究的对象热现象热运动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气体动理学理论物性学热学研究的方法宏观量微观量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热学发展简史热学常用物理量的符号热学常用物理量的单位基本物理常量基本物理常量的国际推荐值物理量的数量级物质世界的层次分子的典型数据热学课程的特点【掌握】:热学研究的对象热运动热学研究的方法宏观量微观量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热学课程的特点【了解】:热学发展简史热学常用物理量的符号热学常用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的数量级分子的典型数据物质世界的层次【难点】:深入理解热学是适用于宏观和微观的普适理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本质关系第一章温度(5学时)第一节平衡态状态参量第二节温度第三节气体的物态方程主要内容:平衡态热动平衡对平衡态的描述力学平衡热学平衡化学平衡相变平衡状态参量几何参量力学参量化学参量电磁参量热接触热平衡热动平衡的条件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及温标建立温标的要素水的冰点水的汽点水的三相点经验温标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理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标国际实用温标ITS-90 温度计液体温度计定体气体温度计定压气体温度计物态方程气体物态方程玻意耳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普适气体常量阿伏伽德罗常量玻尔兹曼常量洛施密特常量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分体积定律平均摩尔质量体积分数压强分数摩尔质量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混合理想气体的密度非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范德瓦耳斯方程范德瓦耳斯气体昂内斯方程【重点掌握】:平衡态热动平衡热动平衡的条件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及温标的概念理想气体物态方程范德瓦耳斯方程【掌握】:对平衡态的描述力学平衡热学平衡化学平衡相变平衡状态参量几何参量力学参量化学参量热接触热平衡建立温标的要素水的冰点水的汽点水的三相点经验温标理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标玻意耳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普适气体常量阿伏伽德罗常量玻尔兹曼常量洛施密特常量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了解】:国际实用温标ITS-90华氏温标摄氏温标温度计液体温度计定体气体温度计定压气体温度计各种物态方程平均摩尔质量体积分数压强分数摩尔质量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混合理想气体的密度非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昂内斯方程【难点】:平衡态热动平衡温度及温标概念的建立物态方程的建立第二章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6学时)第一节物质的微观模型第二节理想气体的压强第三节温度的微观解释第四节分子力第五节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主要内容:气体动理学理论的基本论点分子论点热运动论点分子力论点统计论点布朗运动的微观解释统计规律性与涨落现象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统计性假设平均值加权平均统计平均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用不同的简化模型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温度的微观解释对理想气体定律的推证阿伏伽德罗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分子间力伦纳德-琼斯模型短程力分子间力势能常用分子间力势能模型微观粒子的弹性碰撞模型分子有效直径分子直径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分子间力的平衡距离分子间斥力的有效作用距离分子间引力的有效作用距离分子间力的典型数据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分子间引力所引起的修正范德瓦耳斯常量b 范德瓦耳斯常量a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与理想气体的压强范德瓦耳斯方程的适用范围范德瓦耳斯气体的摩尔体积【重点掌握】:气体动理学理论的基本论点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温度的微观解释【掌握】: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用不同的简化模型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对理想气体定律的推证常用分子间力势能模型微观粒子的弹性碰撞模型分子有效直径的概念分子体积引起的修正分子间引力所引起的修正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了解】:布朗运动的微观解释分子间力来源分子直径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分子间力的平衡距离分子间斥力的有效作用距离分子间引力的有效作用距离分子间力的典型数据范德瓦耳斯常量b范德瓦耳斯常量a范德瓦耳斯方程的适用范围【一般了解】: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统计性假设算术平均几何平均加权平均统计平均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与理想气体的压强用迭代法计算范德瓦耳斯气体的摩尔体积【难点】:各种简化模型的建立方式物体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的热运动决定其宏观性质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宏观量的微观本质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11学时)第一节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率第二节用分子射线实验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第三节玻尔兹曼分布律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第四节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主要内容:分布函数速率分布函数速率分布函数的归一化条件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的特征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适用范围随机事件概率概率加法定理概率乘法定理概率分布函数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约化形式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平均值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和方均速率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分子数误差函数的计算气体分子速率其他特征速率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曲线的特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的约化形式速度空间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关系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的定义域气体分子速度分量的最概然值、平均值和方均根值分子通量公式泻流分子束泻流存在的条件麦克斯韦发射分布麦克斯韦发射分布的约化形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密勒和库士实验葛正权实验等温大气等温气压公式气压计和高度计玻尔兹曼分布律重力场中微拉按高度的分布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测定大气标高大气粒子总数大气的温度结构标准大气负绝对温度自由度分子运动的自由度分子的平动自由度分子的转动自由度分子的振动自由度刚性分子和非刚性分子的自由度线形分子和非线形分子的自由度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热容的经典理论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限度量子理论对气体热容量的解释【重点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玻尔兹曼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的特征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适用范围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平均值、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和方均速率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分子数麦克斯韦速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分子通量公式等温大气等温气压公式重力场中微拉按高度的分布分子运动的自由度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热容的经典理论【了解】:分布函数随机事件概率概率加法定理概率乘法定理气体分子特征速率的量纲分析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约化形式麦克斯韦发射分布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密勒和库士实验葛正权实验大气标高能量均分定理的应用限度量子理论对气体热容量的解释【一般了解】:误差函数的计算麦克斯韦发射分布的约化形式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测定大气粒子总数大气总质量大气的温度结构大气的均质层标准大气负绝对温度【难点】:速率分布函数及分布函数的统计意义麦克斯韦速率及速度分布律函数的统计意义及应用玻尔兹曼分布律的统计意义及应用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5学时)第一节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第二节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第三节输运过程的微观规律主要内容: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气体分子的碰撞截面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气体分子的平均相对速率与平均速率的关系分子的自由程分布函数穿过指定截面的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分子穿过指定截面前最后一次受碰处至截面的平均距离黏性现象牛顿黏性定律黏度系数黏性现象的微观解释热传导现象傅里叶定律热导率热传导现象的微观解释热传导与电传导扩散现象菲克定律扩散系数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黏度系数、热导率、扩散系数与压强的关系黏度系数、热导率、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黏度系数、热导率、扩散系数彼此之间的关系黏度系数、热导率、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低压下气体的黏性现象低压下气体的热传导现象容器对其内的低压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限定估算分子有效直径的方法的比较分子热运动的典型数据【重点掌握】: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气体分子的碰撞截面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掌握】:牛顿黏性定律及其微观解释傅里叶定律及其微观解释菲克定律及其微观解释低压下气体的黏性现象低压下气体的热传导现象容器对其内的低压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限定【了解】:黏度系数、热导率、扩散系数与压强、温度的理论和实验比较黏度系数、热导率、扩散系数彼此之间的关系黏度系数、热导率、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估算分子有效直径的方法的比较分子热运动的典型数据【一般了解】:穿过指定截面的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分子穿过指定截面前最后一次受碰处至截面的平均距离的概念【难点】: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气体分子的碰撞截面、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的概念的建立分子穿过指定截面前最后一次受碰处至截面的平均距离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0学时)第一节热力学过程第二节功第三节热量第四节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五节热容焓第六节气体的内能焦耳-汤姆孙实验第七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第八节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主要内容:热力学过程准静态过程非静态过程作功体积功作功的计算过程曲线示功图广义坐标广义位移广义力广义功绝热过程绝热功内能热量传热传热的计算热容量比热容摩尔热容焓作功与传热都是过程量作功与传热的等当性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符号规定焦耳实验绝热自由膨胀过程等内能过程理想气体的内能焦耳-汤姆孙实验绝热节流膨胀过程等焓过程焦耳-汤姆孙效应焦耳-汤姆孙系数理想气体的焓反转温度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迈耶关系热功当量的测定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多方过程等热容过程直线过程理想气体绝热过程方程泊松公式循环热机的工作原理正循环的效率制冷机与热泵的工作原理逆循环的制冷系数符号规定卡诺热机卡诺循环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效率理想气体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奥托循环狄塞尔循环斯特林循环回热式循环热机与热泵的组合应用【重点掌握】:热力学过程准静态过程作功体积功作功的计算绝热功内能热量热容量比热容摩尔热容焓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迈耶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循环热机的工作原理正循环的效率逆循环的制冷系数【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绝热过程方程泊松公式【难点】:绝热过程多方过程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6学时)第一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节热现象过程的不可逆性第三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第四节卡诺定理第五节热力学温标第六节应用卡诺定理的例子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第二类永动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的等效性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各种不可逆过程互相关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论证过程的不可逆性的方法不可逆过程的特点孤立系统宏观状态和微观状态气体自由膨胀的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卡诺定理可逆卡诺循环的效率不可逆卡诺循环的效率对于制冷机类似卡诺定理的结论卡诺定理的推广任意正循环的效率卡诺定理的应用热力学温标的引入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和摄氏温标的关系内能随体积的改变与物态方程的关系定压摩尔热容与定体摩尔热容的关系【重点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的等效性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卡诺定理【掌握】:孤立系统宏观状态和微观状态气体自由膨胀的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难点】:论证过程的不可逆性的方法不可逆过程的特点第七章固体(1学时)第一节晶体第二节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和结合能第三节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主要内容:物质的聚集态凝聚体固体液体气体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长程有序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晶体弹性的微观解释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热振动杜隆-珀蒂定律晶体热膨胀的微观解释晶体线膨胀率的计算非晶态固体过冷液体短程有序【重点掌握】: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热振动杜隆-珀蒂定律【掌握】: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和多晶体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晶体弹性的微观解释晶体热膨胀的微观解释第八章液体(4学时)第一节液体的微观结构液晶第二节液体的彻体性质第三节液体的表面性质主要内容:液体与晶体和气体的比较液体的宏观特征液体的微观结构定居时间液体各向同性液晶外界因素对液晶的影响显示技术液体的表面性质表面张力表面层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表面张力系数影响表面张力系数的因素表面活性物质球形液面下的附加压强拉普拉斯公式柱形液面下的附加压强马鞍形液面下的附加压强接触角润湿和不润湿附着层附着力和内聚力润湿和不润湿的微观解释毛细现象毛细管【重点掌握】:液体的表面性质表面张力表面层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表面张力系数球形液面下的附加压强接触角毛细现象【掌握】:润湿和不润湿附着层附着力和内聚力润湿和不润湿的微观解释第九章相变(5学时)第一节单元系一级相变的普遍特征第二节气液相变第三节克拉珀龙方程第五节范德瓦耳斯等温线对比物态方程第六节固液相变第七节固气相变三相图主要内容:元单元系二元系多元系相相变一级相变单元系一级相变相变中体积的改变相变潜热内潜热和外潜热汽化蒸发气液等温相变饱和蒸气与液体平衡汽化曲线相平衡曲线饱和蒸气压影响饱和蒸气压的因素饱和蒸气压与液面曲率的关系凝结过冷蒸气亚稳态凝结核云雾的形成云室沸腾沸腾的条件过热液体亚稳态汽化核泡室暴沸临界等温线临界点临界态临界参量临界温度临界压强临界摩尔体积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正常沸点高压锅蒸气压方程由蒸气压方程求潜热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兰州市区水的沸点熔点与压强的关系正常熔点范德瓦耳斯等温线亚稳平衡范德瓦耳斯气体的临界参量临界系数由临界参量确定范德瓦耳斯常量对应态对应态定律熔化凝固熔化曲线凝固时体积的改变升华凝华升华曲线升华与蒸发升华热与汽化热和熔化热的关系三相点相图三相图【重点掌握】:单元系一级相变相变中体积的改变相变潜热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掌握】:气液等温相变饱和蒸气与液体平衡汽化曲线相平衡曲线【难点】:临界等温线临界点临界态临界参量范德瓦耳斯等温线亚稳平衡制定人:蔡让岐毛延哲审定人:批准人:日期:。
《力学》教学大纲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Mechanics 课程代码 PHYS1001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学 分 4学分 学 时 72学时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9月指定教材 张汉壮. 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
适当的为物理学的前沿打开窗口,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深层次地提升其科学素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能较为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课程目标2: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并进一步根据实际的物理运动过程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3:回顾力学发展史,了解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科学家所做贡献和其展现的科学精神;介绍物理学的前沿知识,适当引入新中国在工程建设、航天航空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深层次地提升其科学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现状是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及对应关系说明)课程目标1 第O章 绪论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第三章 非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第四章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 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 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七章 刚体第八章 流体第九章 振动第十章 波动2-2 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能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描述自然现象和规律2-3 掌握物理学理论知识,能解释或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具有初步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7-1 能够运用各类搜索工具搜索网络信息和文献资料能规范撰写物理相关领域或课题进展调研报告系统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力学教学大纲
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力学是大学物理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研究物体在作用力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熟练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了解运动学、动力学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3.具备运用矢量分析与运算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力学基础1.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2.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
3.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4.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场。
模块二:动力学1.动量和动量定理。
2.能量和能量定理。
3.力学中的矢量分析与运算。
模块三:物体的运动1.一维运动学问题。
2.平面运动学问题。
3.物体的圆周运动。
4.物体的相对运动。
模块四:万有引力1.万有引力和行星的运动。
2.引力势能和引力势能定理。
3.各种情况下的卫星和人造卫星问题。
模块五:牛顿定律的应用1.基本摩擦力的研究。
2.杠杆和机械的研究。
3.曲线运动的半径问题。
4.圆周运动的力学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其中,讲授部分主要包括理论讲解和例题讲解;实验部分主要包括仿真实验和物理实验。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物理问题。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习笔记、课堂讲解、实验报告等,具体内容请教师在开课前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课堂测验,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六、参考书目1.余劲松, 温源伟,《大学物理学(第二学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张平一, 蔡一敏,《大学物理》。
伯明翰大学出版社, 2010。
3.杨士宏, 金玉麒,《工程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力学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chanics课程性质:工程基础类考核方式:测试+作业+考试开课学期:第2学期适用专业:智能制造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后续课程:毕业设计课程代码:IMEE1051学分/学时:2.5学分/45学时选用教材:兰向军、朱晓东、冯志华编著,工力学(第2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ISBN 978-7-5672-1558-0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工程力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工程结构的计算提供适当的方法。
人们通过对实际现象简化并理想化的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数学工具进行演绎,推出结论。
然后依靠实验或试验与实际系统进行比较。
本课程包括刚体静力学以及材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基本变形以及简单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在载荷作用下的平衡和变形规律,熟练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平衡、强度和刚度。
教学目标2:掌握刚体静力学的基本理论,摩擦理论,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平面假设,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扭转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3: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
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对简单工程问题的提炼与表述,恰当利用文献检索以及测量数据,寻找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性;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对应关系说明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1-1掌握专业所需的数理知识,能用于专业问题的理解、建模、分析与求解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力学基本性质,以及教学目标1在载荷下的平衡与变形规律,熟练应用有关公式进行平的计算。
掌握刚体静力学、摩擦理论的基本理论,2-1能运用数理和工程知识进行专业领固体力学的三个基本假设以及材料力学的复杂工程问题中内涵的识别与理解教学目标2平面假设、虎克定律、强度条件、挠和弯曲理论,深刻理解力学模型在解决工程分析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2-3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复杂的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关键环节,并教学目标3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问题的作用。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大类招生培养专业分流方案
(3)在第 2 学期第 19 周-20 周,按照学生志愿进行专业分 流。当学生第一志愿填报情况未超出专业人数限制时,专业分 流工作小组不再做调整;若专业第一志愿人数超过上述限制, 则按照学生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专业分 流 工 作 小 组 根 据 各 专 业 分 流 情 况 ,指 导 未 分 流 的 学 生 重 填 志 愿 , 进行专业分流。
2 、本 规 定 自 公 布 之 日 起 实 施 ,未 尽 事 宜 ,由 学 院 专 业 分 流 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附表一: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一、二学期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 类别
A 类 课 程
B 类 课 程
课程名称
力学 A 电磁学 A 热学 高等数学 I(上) 高等数学 I(下) 线性代数 力学 B 电磁学 B 热学 高等数学 II(上) 高等数学 II(下)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
一、专业分流原则
(一)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坚持“方案公开、条件公正、名单 公示”的工作制度。
(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根据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不同 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保证各专业 持续稳定发展。
(三)结合实际,尊重选择。在教学资源条件保障的范围内,尊 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依据学生综合成绩进行专业分流。
(1)在第 2 学期第 15 周前,学院成立专业分流工作小组, 各专业负责人上报本专业拟接收学生人数。按照学院目前各专 业布局以及教学资源的配备情况,原则上,除物理学基地班之 外,物理学专业人数不超过 60 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数 不超过 70 人,材料物理专业人数不超过 40 人、材料化学专业 人数不超过 40 人。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太原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120学时)(一二本)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内容说明四、振动和波动九、天体物理与宇宙学(自学)四、能力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一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一一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一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1、此教学大纲按照国家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6年制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连续介质力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二选教材:《弹性力学》程昌钧等高教出版社1999
《弹性力学》徐芝纶高教出版社1994(第三版)
参考书目:《弹性力学》吴家龙高教出版社2001
6.考核形式:1、开卷闭卷相结合2、笔试口试相结合3、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7.教学环境:课堂
(三)长度和角度的变化;应变分量的坐标变换式;主应变和应变主方向;应变张量的不变量(6学时)
(四)变形协调条件;多连通域、位移周期性条件;有限变形简介;小结(6学时)
(五)热力学定律、应变能;Green公式;各向异性弹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各向同性弹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弹性常数及其测定;小结(6学时)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连续介质力学(二)的姐妹篇,在那里将系统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本课程中将安排4~6小时课堂讨论。
课
程
内
容
及
学
时
分
配
课
程
内
容
及
学
时
分
配
(一)绪论;外力和内力;应力和应力张量;应力分量的坐标变换式(6学时)
(二)主应力和主方向;应力张量的不变量;最大剪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和力的边界条件;小结。位移与变形;应变张量与转动张量(6学时)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及
要
求
教学目的: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弹性力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要求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建立弹性力学边值问题的三条主线:应力、应变、应力与应变关系等,基本概念及相关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弹性力学三类边值问题的正确提法并会灵活应用,掌握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的叙述、证明及应用,掌握平面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假设及分类,能用应力函数表达平面问题的边值问题,掌握有关的求解方法。
物理学—力学教学大纲
6
2
第六章:
质点组角动量定理与守恒定律
给出外力矩引起的转动效果规律,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2
第三篇:
特殊质点组运动与质点组特殊运动形式
第七章:
刚体
将力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特殊的质点系——刚体,掌握刚体的基本运动规律。
《力学》,赵凯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力学与理论力学》,杨国桢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实物演示实习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期中笔试+期末笔试
教学目的: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获得专业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掌握学科体系以及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6
2
第八章:
流体
将力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特殊的质点系——流体,掌握流体的基本运动规律。
2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九章:
振动
将力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普遍的运动形式——振动,掌握基本振动的运动规律。
4
2
第十章:
波动
将力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波,掌握机械波的基本运动规律。
6
2
第四篇:
空时结构
第十一章:
狭义相对论
3
2
第三章:
非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
将惯性系的质点动力学方程推广至非惯性系中。给出惯性力的本质解释,以及惯性力在人类生活中的体现。
3
2
第二篇:
质点组运动定理与守恒定律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理论课程)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力学》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课程编码:3910252105开课学院:理学院适用专业/开课学期:物理学/2学分/周学时:4/4本课程为物理学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
为物理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之一,后续课程有《热学》、《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在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从学会到会学。
(三)学时分配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课堂上积极思考并参加讨论。
注重于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加强物理学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教学内容第0章数学知识(8学时)一、教学目标要求初步掌握矢量、矢量的加法、不定积分、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及矢量导数等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矢量的加减法;不定积分;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及矢量导数。
难点:矢量的矢积及矢量导数;不定积分。
三、主要内容1. 函数、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2. 定积分;矢量;矢量的加法与减法;矢量的数乘;3. 矢量的正交分解;矢量的标积和矢积;矢量导数。
第1章物理学和力学(2学时)一、教学目标通过讲授绪论使学生了解《力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及力学的发展过程。
通过讲授力学单位制和量纲以及参照系、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掌握其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理学时空观的建立。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力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6 学时 3.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力学》是物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该课程主要包括物理学简介、质点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与动力学三大定理、刚体力学、振动与波动、流体力学等。
是学习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
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力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独立解决今后教学中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2:作为基础课,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之能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
并在深入掌握力学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分析中学物理的力学问题。
同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分析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力学问题,提高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业务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3:了解与力学有关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理解,能比较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阅读参考文献,提倡学生主动研究问题,以提高他们的能力。
在保持本课程本身体系严密与完整的前提下,注意与数学、电磁学、光学及相关课程衔接与配合,在与数学有矛盾时适当安排少量课时讲解。
兰州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 物理专业
兰州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物理专业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兰州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方案。
兰州理工大学802材料力学A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力学A>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2适用招生专业:工程力学,固体力学考试内容1、绪论结构力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对象。
结构的计算简图。
2、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几何不变。
3、剪切掌握剪切的概念和实例,掌握剪切的近似计算及挤压的近似计算。
4、扭转了解扭转的概念和实例,熟练掌握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的作法。
掌握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
掌握圆轴扭转时的横截面剪应力的计算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掌握扭转变形的计算。
掌握扭转轴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5、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掌握形心和面矩,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形心主轴和主形心惯性矩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掌握平行轴公式。
6、弯曲(1)内力理解平面弯曲、剪力和弯矩的概念。
熟练掌握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作法,弯矩、剪力和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掌握刚架的轴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的作法,掌握叠加原理作弯矩图的方法。
(2)应力掌握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弯矩和挠曲线曲率半径的关系。
理解并掌握抗弯截面模量、抗弯刚度的概念。
理解弯曲剪应力。
掌握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及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3)变形掌握挠度和转角的概念及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掌握用积分法、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掌握梁的刚度条件进行梁的设计。
(4)简单超静定梁的问题掌握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及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
7、应力状态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
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及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的概念。
掌握广义虎克定律。
了解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
8、强度理论及应用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
掌握几个基本的强度理论及应用。
9、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实例。
掌握斜弯曲、拉(压)弯组合变形(包括偏心拉、压)及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10、压杆稳定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应力、杆端约束对临界应力的影响、经验公式。
掌握压杆稳定校核。
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电动力学-兰州大学物理系
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电动力学所属专业:理学专业课程性质:基础课学分:4(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电动力学是宏观电磁现象的经典理论,是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带电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物理学的“四大力学”之一。
基本目标:1. 掌握处理电磁问题的一般理论和方法2. 学会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和方法学习目的与要求:1. 通过学习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基本性质的理解;2. 通过学习狭义相对论理论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及有关的基本理论;3. 获得在本门课程领域内分析和处理一些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4.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和要求,在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 由于本课程是理论物理课程的一部份,因而在要注意与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尽量使这二者有机结合。
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相对论形式时,本课程主要介绍物理量和方程如何从三维过渡到四维空间的表述形式。
结合科研工作,我们将从更深知识层次的广义相对论、微分几何角度来阐述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Maxwell方程组的四维张量表述。
2. 详细阐述如何把学过的数理方程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即求解一定边界条件下静电势和磁矢势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电动力学课程中,讨论了如何从经典物理过度到相对论物理,因此,在介绍这些内容时要从相对论时空观上加以阐述,以使学生真正掌握狭义相对论的物理精髓,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4. 适当介绍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科研前沿知识,如A-B效应,超导体的磁通量子化,超颖材料(隐身材料),高维时空中的电磁理论(库伦定律),电磁与引力的统一(Kaluza-Klein理论),额外维与膜世界理论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矢量分析、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学关系:其中高等数学矢量分析和数学物理方法是电动力学的数学基础,电磁学是电动力学的物理基础,电动力学在电磁学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进一步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下讲述电磁场的四维协变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A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力学A
所属专业:物理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4(周4学时,共72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物理学《力学》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的实验基础;培养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帮助学生建立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通过《力学》的教学,既要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养成刻苦踏实、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又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作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还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有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教学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基本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和概念,引出物理原理和定律,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重视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定性描述,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和使用所学的数学工具来概括和表述物理规律,充分认识每个物理定律数学表达式的物理意义。
在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适当介绍这些基本概念与当代物理学前沿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到学生原有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也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又考虑到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为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能处理变力,变速等问题,本课程采用“微积分”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
因为在中学中学生未学过微积分,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利用少量学时介绍“微积分初步”和“矢量代数”。
力学课程在理科物理类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课堂教学(其中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等)为每周4学时(总学时72学时)。
由于力学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讲授时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主,要少而精。
与物理学当代发展的前沿可以简单介绍或者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扩大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中学物理;后续相关课程: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等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赵凯华罗蔚茵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7
参考书:
《力学》上,下册,郑永令贾起民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
《力学》张之硅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6
《力学》漆安慎杜婵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力学》蔡伯濂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5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微积分及矢量代数初步
导数和微分:导数,微分,导数和微分的运算。
不定积分,定积分。
矢量,矢量的分析表示法,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矢量的标积与矢积
绪论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怎样学好物理学。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质点和参照系
第三节直线运动
第四节曲线运动
第五节相对运动
第二章动量守恒,质点动力学
第一节惯性
第二节质量、动量、力、冲量
第四节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非惯性系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
第一节功和能
第二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三节一维势能曲线
第四节质心系与两体碰撞
第四章角动量守恒,刚体力学
第一节角动量守恒
第二节守恒律
第三节刚体运动学
第四节刚体定轴转动
第五节刚体平面平行运动
第四节刚体平衡
第五章连续体力学
第一节固体的弹性
第二节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流体动力学
第四节伯努利方程及应用
第五节黏性流体的流动
第六章振动和波
第一节线性振动
第二节振动的合成和分解
第三节简谐波
第四节多普勒效应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第二节洛伦兹变换与速度合成
第三节狭义相对论动力学
第四节闵可夫斯基时空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PPT和板书相结合
学时分配:
微积分及矢量代数初步(4学时)
绪论(4学时)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8学时)
第二章动量守恒,质点动力学(10学时)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6学时)
第四章角动量守恒,刚体力学(10学时)
第五章连续体力学(8学时)
第六章振动和波动(10学时)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基础(6学时)
习题课(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微积分及矢量代数初步
导数和微分:导数,微分,导数和微分的运算。
不定积分,定积分。
矢量,矢量的分析表示法,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矢量的标积与矢积
绪论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怎样学好物理学。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物质,运动,机械运动。
质点,物理模型。
参考系,描述质点运动的坐标系: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平面极坐标系。
直线运动:位置矢量,位移和路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矢量和速率,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运动方程。
曲线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角位置,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线量与角量的关系。
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相对运动:速度的变换,加速度的变换。
第二章动量守恒,质点动力学
惯性,惯性定律,惯性系。
质点和质点系: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及应用),冲量,动量定理。
力学的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量纲,*量纲分析
力学中常见的力:万有引力,弹性力,摩擦力。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
非惯性系,惯性力:直线加速参考系中惯性力,匀角速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力,*科里奥利力。
*火箭飞行原理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
功和功率:恒力对作直线运动的质点做的功,变力对作曲线运动的质点做的功。
保守力,势能:万有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势能曲线。
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动能定理。
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柯尼西定理,*资用能。
两体碰撞问题: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第四章角动量守恒,刚体力学
力矩,角动量。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质心系的角动量定理。
刚体运动学:刚体模型,刚体的平动,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刚体动力学:刚体的转动动能,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和垂直轴定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转动定理及应用。
绕定轴转动刚体的的角动量守恒定律:绕定轴转动刚体的的角动量,角动量定理。
刚体平面平行运动基本动力学方程。
刚体的静止平衡方程。
不受外力矩的回转运动。
第五章连续体力学
固体的弹性:应力和应变,直杆的拉伸或压缩,*梁的弯曲,*柱的扭转
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内部的应力,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帕斯卡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表面张力,*毛细现象。
流体动力学:理想流体,流线,流管,定常流动的概念;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黏性流体的流动:流体的黏性,斯托克斯公式,*泊肃叶公式,*层流和湍流
第六章振动和波动
简谐振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周期,频率,角频率,振幅,相位,初相位,简谐振动的矢量图和复数表示法。
理解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弹簧振子,单摆,复摆,振动的能量。
阻尼振动,强迫振动和共振。
振动的合成和分解:一维同频振动的合成,二维同频振动的合成,*不同频率振动的合成,*傅里叶分解。
波的基本概念:波的产生和传播,一维横波和纵波,球面波和平面波,波面和波线。
周期,频率,波速,波长。
一维简谐波的表达式。
一维弹性波的能量和能流。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相干条件,驻波的形成和特征。
*连续介质的波动方程。
多普勒效应。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基础
伽利略变换和经典力学时空观,力学相对性原理;
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相对论速度变换式。
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收缩效应、时间膨胀效应。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质量-速度关系式,相对论意义下的动量和动能,能量-质量关系式,能量-动量关系式。
【掌握】:不带“*”为要求掌握的内容
【了解】:带“*”为要求了解的内容(可不讲),考试时不做统一要求。
制定人:祁菁、魏少文审定人:
批准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