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字词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⑴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玡也。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

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一词多义: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乐:以……为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欢乐,名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代词,名之者谁?

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

谓:称,太守自谓也。通“为”,是,太守谓谁?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7.鸣声上下(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

8.朝而往,暮而归(朝暮: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傍晚)

9.佳木秀而繁阴(秀:形容词作动词,树木萌发滋长)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今义:芳香

射者中古义:投壶今义:射箭

定语后置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介词结构后置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

课外积累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4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

理解性背默

1、交代地理环境的句子

2、交代醉翁亭来历的句子

3、“醉翁‘雅号的由来

4、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子,为写景抒情奠定基调

5、揭示了“醉”与“乐”是表象与实质的句子

6、写朝暮之景句子

写四时之景句子

7、第三段中照应上文“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

8、写醉罢晚归情景的句子

9、主旨句

七、文章分析

1、文章结构: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季的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并点出作者名姓。

2、线索:

——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早晨傍晚的景色——四季景色(乐)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百姓安居乐业,与民同乐)(沉醉)

3、第1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四面环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4、一段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5、第2段包含几层意思?

①(“若夫日出……四时也。”)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

②(朝而往……无穷也?);写太守来此欣赏山水之乐,其乐趣无穷无尽。

6.第2段描写山!写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先总后分,先具体后概括。

7.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醉——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9、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10、三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11、文中怎样写出了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12、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13、第四段。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

14.文中写出了哪些“乐”?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