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六_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诗词阅读专题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江苏连云港】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7.(2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答案: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山东泰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B.四面边声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 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1. 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2.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菜畦.( qí)胆怯怒不可遏.(è)家喻户B .颓.唐(tu í)嘈杂锲.而不舍(qì)长途拔涉C .镶嵌.( qiàn)帷幕强聒.不舍(ɡuā)周道如舐D .忐忑(t è)花圃断壁残垣(hénɡ)人情炼达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 分)A.他提起笔,一气..呵.成.,成就了这幅不朽的书法作品。
B.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写文章时才会有左右逢.源...的感觉。
D.我们对待同学要像春天般温暖,绝不能妄自菲.薄...。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硬笔行楷字,是日常使用的一种最广泛的字体。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C.由于他独特的表现,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扬。
D.对于人生困境,有人主张勇往直前,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
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
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
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
A.①③④②⑤B. ③④①⑤②C. ②①③⑤④D. ①④②③⑤5.下列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 分)A.爱有点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
B.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江西省2020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六 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
专题六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一、菩萨蛮[唐]温庭筠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③②①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小山⑥⑤④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
③金:指“额黄”。
④花:簪花。
)(【注释】①小山:唐代好女子善画“小山眉”。
②叠:皱眉头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⑥罗襦:丝绸短袄。
( D ) .如果为这首词取一个题目,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1.送别D B.梳妆 C.相思 A.闺怨( B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全词通过“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照花、镜、面、罗襦”等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A 界。
B.词中“度”生动地描写了如云鬓发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动为静,富于联想与想象。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C.人。
D.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用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桑子二、采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释】此词是作者在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 C ) .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 A.上片回忆往事,下片描述现实。
B.上片简洁概括人生复杂曲折的经历,下片融满怀忧愤于豪情之言。
C.上片中的十年是确数,特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D.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
此词开头回忆。
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欧阳修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那一时期,【解析】欧阳修曾出守滁州,后来移守杨州,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 D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A.上片“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B.下片中“鬓华虽改心无改”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请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B.撺.掇(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滕王阁,远跳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挤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虑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蔽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含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析答案,值得下载)专题一重点篇目一、XXXXXX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XXX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1XXX会在一同。
2.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XXX,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他跃马扬鞭。
登山观海,面临XXX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墨客把登高望海所见的自然风景,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XXX地刻画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墨客坦荡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坦荡,气魄雄壮,通篇以写实的伎俩展现了一个大志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XXX/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XXX/入旧年。
乡书/那边达?归雁/洛阳边。
1.(2017·南充)下列对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曲折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2绿水前面去了。
B.“XXX生残夜,XXX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XXX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②殪(yì):死亡。
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
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
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
⑤鼎食:列鼎而食。
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
②新鲜。
③少。
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适用江西省):古诗词曲鉴赏(共39张PPT)
古诗词曲鉴赏1
一.六年考情回顾 二.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 三.诗词内容理解常考设误点分析 四. 牛刀小试
年 份
篇目
作者
201 《春尽》 9 《春尽》
《临江 8 仙》
201 7
《山行》
201 《浣溪 6 沙》
201 5
《二月
二日出 郊》
201 《春光 4 好》
[唐]韩 偓
[宋]郑 獬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 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 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主,且近几年诗和词轮流出题;题材上多为即景抒情类、 山水田园类、怀人惜别类等。预测2020年江西中考考查 两首词的对比阅读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考生在备考时 也不要忽略对单首诗或词阅读的练习。
6年古诗词阅读考情回顾
③.主要考点:①理解诗句或词句的意思,概括诗词内容, 体会情感态度,体味意象意境,感知艺术形象。②品味诗 词语言,赏析经典名句,鉴赏技巧手法,把握风格特色。 ④.命题规律:第一个小题,通常从诗词内容、思想感情、 典型意象等入手设题(写什么);第二个小题,通常从语言、 技巧手法等入手设题(怎么写),2019/2018/2013/2010 的赏析里,均设一个选项与课内对比,引导学生关注 课内知识。
二、快速读懂古诗词的六看法
5. 看文本。要做到快速浏览和潜心研读相 结合。
(一)抓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虞美 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赏析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诗词赏析【考查要点】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曲的语言品味、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试题特点】全国各地中考诗词欣赏题的题型主要有:问答题、填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简述题等,以问答题为主。
【解题导引】例1.(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
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
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
B项错在“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
第(2)题考查对常识和内容、情感的把握。
C项错在对诗句意思的曲解。
诗人与朋友已在外做官了。
【通用版】2020年中考语文精选专题《古诗鉴赏》(含答案)
【通用版】中考语文模拟分类汇编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示长安君①[宋]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②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①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
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出使辽国临行时写的。
②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这首诗用词凝练,颈联用“”和“”二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使离别悲情更为浓烈。
2.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曾云“当时只道是寻常”,王安石在此诗中通过日常生活表现情感恰好印证了这句话。
请结合颔联赏析。
【答案】1.三年、万里2.通过描写兄妹俩用不着世俗的客套,随意准备些酒菜边吃边聊,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两人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表达了兄妹间久别重逢的快乐亲切之情。
古诗词阅读题乌江亭乌江【唐】杜牧【宋】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①,生当作人杰,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3.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4.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杜牧:李清照:【答案】3.遗憾,惋惜赞扬,肯定4.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
【答案】一定要登上泰山山顶,去领略一下众山小(居高临下)的气势。
结尾想象,以虚写(衬)实,用憧憬登临泰山,来显现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用泰山的雄伟衬托作者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俯视一切的人生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江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哪些突出的
成绩。
B. 任何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不仅记录了人类文明的一个个脚印,而且表达着人类
对时代和未来的思考。
C. 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D. 发扬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②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③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
④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中。
⑤在正方形基座上,有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⑥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 ⑤④①⑥②③ B. ④③②①⑥⑤ C. ④②①⑥⑤③ D. ⑤②①⑥③④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飞来山上千寻塔, ______ 。 ______ ,属国过居延。
第 1 页,共 14 页
求之不得, ______ 。 ______ ,吟鞭东指即天涯。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______ 。 ______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______ ,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 ,皓月千里。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7. 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
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B. 花枝招展的傣族姑娘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场面真壮观。 C.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暑气被一片绿的
2020年江西省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含答案)
专题05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春尽[唐]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宋]郑獬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
一尊白酒寄离愁。
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
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 (附练习与答案)
2020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包括诗、词、歌)鉴赏答题方法与技巧:一)、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关键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情感: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词句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古诗文鉴赏常用答题思路与要点:1:把握中心内容【方法指导】(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歌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
(2)抓题目。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所以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必逐步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扫清诗词中的阅读障碍,断不能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
2:句子理解与欣赏【方法指导】(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把握语言风格。
①清新自然,晓畅易懂。
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人。
江西省2020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 新人教版
2020江西易考古诗文篇目梳理(一)课标文言文21篇1.《论语》十二章(2020、2020、2020已考)(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向他人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善于选择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慨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曹刿论战《左传》(10年未考)(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江西省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与积累专题六古诗词欣赏原创预测
专题六古诗词欣赏原创预测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①,凝情自悄然②。
寒灯③思旧事,断雁④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⑤,家书到隔年。
沧江⑥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良伴:好朋友。
②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③寒灯:昏冷的灯火。
④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
⑤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到隔年”相对,恨时间之久而增加了烦愁。
侵晓:破晓。
⑥沧江:泛指江。
1.下面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B )A.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B.流离之苦与思乡之情.C.自我排遣与自得其乐之情。
D.孤独的忧愤之情。
2.对全诗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题“旅宿”,显见其为羁旅怀乡之作。
B.“警”字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C.颈联由虚写转实写,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虚衬实的特点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D.尾联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羁旅的愁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宿石邑①山中韩翃浮云不共②此山齐,山霭③苍苍④望转迷。
晓月暂⑤飞高树里,秋河⑥隔在数峰西。
【注释】①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
②不共:不与。
③霭:雾气.④苍苍:形容山色迷蒙的样子.⑤暂:时间短.⑥秋河:天上的银河。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以浮云飘在山顶之下衬托山峰直插云天的气势。
B.第一句写的是远眺情景:山峰高耸;第二句写的是仰望所见:山色迷蒙。
C.正因为山高云绕,才使入山的游人产生“望转迷”的感觉。
D.后两句写晨起赶路看到的幽静清冷的画面,使人体会到旅人夜宿晓行、奔波不已的艰辛。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宿”字将互不相关的景物联系在一起:傍晚投宿,目睹“浮云”与“山霭”;晨起上路,才见“晓月"和“秋河”。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汇编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42页,9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1.(2020年中考·浙江杭州卷)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6分)【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1)乙诗前两句。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乙诗后两句。
【答案】(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飘飘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2.(2020年中考·浙江绍兴13)古诗阅读(6分)月下演东坡语(其一)[清]汪现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②筇(qióng):竹制的手杖。
2.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6分)【答案】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的情趣盎然,颇有新意。
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有答案解析)
2020年江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济.南(jì)安适唯.唯连声(wéi)吹毛求此B. 着.落(zhāo)幻想妇孺.皆知(rú)鳞次节比C. 暖和.(huo)宽敞引颈受戮.(lù)廓然无累D. 伦敦.(dūn)慈善强.聒不舍(qiáng)契而不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州园林的胜景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游客去观赏。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D. 四川雅安抗震救灾前线,武警消防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困难,开展救援工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面对这次新冠肺炎,志愿者们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B.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
C. 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有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B. ④⑥⑦①③②⑤C. ④①⑦⑥⑤③②D. ⑤⑦⑥①②③④5.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滕王阁参观。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古诗词欣赏模拟荟萃一、菩萨蛮[唐]温庭筠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⑤绣罗襦⑥,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唐代好女子善画“小山眉”。
②叠:皱(眉头)。
③金:指“额黄”。
④花:簪花。
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⑥罗襦:丝绸短袄。
1.如果为这首词取一个题目,你认为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闺怨B.梳妆C.相思D.送别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全词通过“小山、鬓云、香腮、蛾眉、照花、镜、面、罗襦”等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B.词中“度”生动地描写了如云鬓发披于白净如雪的脸庞的情状,化动为静,富于联想与想象。
C.“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写出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动人。
D.最后两句运用反衬手法,用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二、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释】此词是作者在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
1.下列对诗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片回忆往事,下片描述现实。
B.上片简洁概括人生复杂曲折的经历,下片融满怀忧愤于豪情之言。
C.上片中的十年是确数,特指他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D.下片承前片意脉,有如藕断丝连;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
【解析】此词开头回忆。
十年以前,是一个概数,泛指欧阳修五十三岁以前的一段生活。
那一时期,欧阳修曾出守滁州,后来移守杨州,特别是仁宗嘉祐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上片“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处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给人的想象是美好、广阔的。
B.下片中“鬓华虽改心无改”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C.结尾二句紧承前句。
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在往日的豪情盛慨里。
D.这首词以情取胜,情感充沛,极一唱三叹之致,已颇具婉约派之词风。
【解析】上片中用“忧患凋零”四字展现十年以后的生活。
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容颜渐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于是他豪迈地唱道“鬓华虽改心无改”!他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而感情却很沉郁。
“试把金觥”中的“把”字,便显出豪迈的气概。
所以本词已颇具豪放派之词风。
三、送梓州李使君①[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②,树杪③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④,巴人讼芋田。
文翁⑤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②一夜雨:一作“一半雨”。
③树杪(miǎo):树梢。
④橦(tóng)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
⑤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力主兴学,成绩斐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此诗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
B.“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扣紧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点,先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晴雨参半的奇景,再绘出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
C.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立意重在抒发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宛如置身其间。
B.“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
C.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记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记人。
D.全诗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
四、玉楼春李清照红酥①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②几多看,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③憔悴春窗底,闷损④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⑤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注释】①红酥:指红梅。
②酝藉:蕴涵。
③道人:词人自称。
④闷损:十分烦闷。
⑤小酌:随便的饮宴。
1.词中写出红梅含苞欲放,花苞美好的句子是( D )A.红酥肯放琼苞碎B.探著南枝开遍未C.但见包藏无限意D.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2.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C )A.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
B.词人闲适惬意,自由快乐。
C.词人倾心红梅之神韵,同时流露出内心深处思乡怀人之情。
D.词人忧愁烦闷,无心赏梅。
五、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B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迟暮萧瑟__,__明朗绚丽__。
六、浣溪沙欧阳修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A.“奈何春”三个字是全词的词眼,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惆怅之情。
B.首句写游客们驾车驶过那有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营造出一种嘈杂的气氛。
C.“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描写了春物留人,人亦恋春的情景。
D.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
【解析】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带有彩绘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营造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
所以“嘈杂的气氛”是不准确的。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B.“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里的“浸”字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
C.“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D.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有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吸引之意。
【解析】这首词的结尾用“奈何春”三个字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惆怅之情,表现了作者由欢快到悲凉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词人的情感并非“喜不自禁”。
七、忆江上吴处士①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②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①处士:隐居林泉不仕的人。
②蟾蜍:虾蟆。
此处是月的代称。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蟾蜍亏复圆”句,既表示友人离开已经很长时间了,又暗含怀念之意。
B.颔联写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
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借以表现友人去后作者寂寞而凄冷的心情。
C.颈联回忆过去与朋友聚会的情景:在一个雷雨交加、令人感到一阵寒意的夜晚,两人相聚,欢叙友情。
尾联是希望从“海云端”那儿得到朋友的一些消息。
D.尾联中的“兰桡”,指用木兰树做的桨,这里代指船,也形容船的珍贵。
“殊”是特殊、不一般的意思。
2.对这首诗表现手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此诗先叙与朋友的离别情景,再用倒叙写昔日聚会之乐,最后从回忆到现实,写对朋友的一片忆念想望之情,行文曲折而笔势流畅。
B.全诗通过“忆”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字面上虽没直说,但处处是“忆”,将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而饱满。
C.“渭水”“长安”两句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尾联的“海云端”点出获得消息之不易,全诗处处显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
D.全诗极力渲染凄厉萧瑟的气氛,借以反衬诗人想起朋友时的高兴之情,处处都饱含着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八、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①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释】①五湖:这里指太湖。
②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对本诗的思想感情把握最准确的一项是( B )A.怀才不遇的苦闷。
B.朋友离去的忧伤。
C.期望建功立业。
D.孤寂思乡。
2.下面对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写法独具一格,主要从送别后的景和情落笔。
B.“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这两句诗实虚结合,江面上有鸟儿在飞着,远处有青山,此为实写;友人像云中高飞的鸟儿,飞得越来越远,望不到身影了,只好面对寂寥的青山傻呆呆地想着心事,此为虚写。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作者站在高山顶上远望友人并倾诉着对友人的一片痴情。
D.诗人调动了眼前所见之物、之景,为送别增添了无限的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