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旨在了解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为今后昆虫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大学昆虫实验室三、实习内容1. 昆虫标本观察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蝗虫、蜜蜂、蝉、蝼蛄、家蝇、蝶类、蛾类、螳螂、椿象、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等浸渍标本或针插标本,并对照昆虫外部形态挂图,详细记录了各类昆虫的形态特征。
2. 昆虫显微镜观察使用体视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微观结构。
3. 昆虫解剖观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蝗虫进行解剖观察,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习过程及心得1. 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观察:(1)观察昆虫整体形态,包括体躯的外骨胳、分节、头、胸、腹三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
(2)观察昆虫的复眼、单眼、听器、尾须、雌雄外生殖器等结构。
(3)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的微观结构。
(4)解剖蝗虫,观察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2. 实习心得(1)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昆虫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3)在解剖蝗虫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昆虫内部器官的分布和功能,对昆虫的生命活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4)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帮助、交流,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昆虫外部形态观察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我对昆虫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总结: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将课堂上所学的昆虫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加深了对昆虫形态结构的理解。
2. 提高实验技能:实习过程中,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
昆虫形态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昆虫形态测定的基本方法;2. 熟悉昆虫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3. 提高对昆虫分类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蝶、蚊、蜻蜓、蚂蚁等;2. 仪器设备:显微镜、解剖镜、镊子、尺、剪刀、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1)观察昆虫的整体形态:记录昆虫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主要特征;(2)观察昆虫的头部:记录头部的形状、大小、触角类型、复眼、口器等;(3)观察昆虫的胸部:记录胸部的形状、大小、翅的形状、足的形状等;(4)观察昆虫的腹部:记录腹部的形状、大小、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
2. 解剖昆虫(1)选择一只昆虫标本,用剪刀剪开腹部,观察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内部结构;(2)用解剖镜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记录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等;(3)观察昆虫的骨骼系统,记录骨骼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3. 形态测定(1)使用尺子测量昆虫各个器官的长度、宽度等尺寸;(2)观察昆虫器官的比例,记录器官之间的相对大小;(3)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胞结构,记录细胞的大小、形状、排列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部形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昆虫具有不同的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特征。
例如,蝶类昆虫的翅膀色彩斑斓,触角细长;蚊类昆虫的翅膀退化,足细长;蜻蜓类昆虫的翅膀透明,足细长;蚂蚁类昆虫的触角短粗,足细长。
2. 解剖观察结果通过解剖昆虫,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昆虫具有不同的内部器官结构。
例如,蝶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异体,呼吸器官为气管;蚊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异体,呼吸器官为气管;蜻蜓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异体,呼吸器官为气管;蚂蚁类昆虫的生殖器官为雌雄同体,呼吸器官为气管。
3. 形态测定结果通过形态测定,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昆虫器官的尺寸和比例存在差异。
例如,蝶类昆虫的翅膀面积较大,足较长;蚊类昆虫的翅膀退化,足较短;蜻蜓类昆虫的翅膀透明,足较长;蚂蚁类昆虫的触角短粗,足较短。
观察昆虫步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 掌握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步骤。
3. 提高对昆虫的兴趣和认知。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蝴蝶、蜻蜓、蚂蚁、蜘蛛等。
2. 显微镜、放大镜、昆虫网、镊子、记录本、铅笔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收集昆虫标本:在野外或家中寻找昆虫,将它们带回实验室。
(2)准备工作:准备好实验材料,包括显微镜、放大镜、昆虫网、镊子、记录本和铅笔。
2. 观察昆虫(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①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②观察昆虫的足:足分节,每节有不同的名称,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等。
③观察昆虫的翅:翅有前翅和后翅,有的昆虫翅退化,如蚂蚁。
(2)昆虫内部结构观察①观察昆虫的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咽、食道、胃、中肠、后肠等组成。
②观察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和气门组成,气管与身体内部相连,气门与外界相通。
③观察昆虫的生殖系统:昆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3. 记录观察结果(1)记录昆虫的名称、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特征。
(2)将观察结果绘制成昆虫图。
4. 实验总结(1)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足、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2)分析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昆虫的翅退化、足的节名称等。
(3)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昆虫,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身体结构、足、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2. 实验分析(1)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2)昆虫的足:昆虫的足分节,每节有不同的名称,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等。
(3)昆虫的翅:昆虫的翅有前翅和后翅,有的昆虫翅退化,如蚂蚁。
(4)昆虫的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咽、食道、胃、中肠、后肠等组成。
(5)昆虫的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和气门组成,气管与身体内部相连,气门与外界相通。
昆虫记昆虫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 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4. 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分析、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具有身体分节、外骨骼、头部、胸部和腹部等基本结构。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触角、翅膀、足、生殖器官等。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昆虫的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各类昆虫标本(如蝶、蛾、蜻蜓、蚂蚁、蜜蜂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酒精、试管、标签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结构,记录昆虫的基本特征,如体型、颜色、触角、翅膀、足等。
2. 解剖昆虫,观察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3.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目、科、属、种。
4. 对所观察到的昆虫进行描述,包括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范围等。
5.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的昆虫基本特征如下:(1)蝶、蛾:体型较大,触角丝状,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蜻蜓:体型较小,触角短小,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3)蚂蚁: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退化,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4)蜜蜂:体型较小,触角长,翅膀膜质,足细长。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呼吸系统为气管式,通过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归类如下:(1)蝶、蛾:鳞翅目。
(2)蜻蜓:蜻蜓目。
(3)蚂蚁:膜翅目。
(4)蜜蜂:膜翅目。
3.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1)在观察昆虫时,要注意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足等特征,以便正确分类。
昆虫主题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名称昆虫形态特征观察与分类实验二、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特点。
2. 学习昆虫的分类方法,提高对昆虫种类的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类动物,具有分节的身体和一对触角。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三对足。
昆虫的翅膀一般位于胸部,可分为前翅和后翅。
本实验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了解昆虫的分类特征,从而对昆虫进行分类。
四、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昆虫活体、放大镜、显微镜、镊子、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镜等。
2. 实验工具:实验记录表、铅笔、实验报告纸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注意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部位的结构特点。
2.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微结构,如翅脉、足节等。
3. 使用解剖刀和解剖镜对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4.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分类,记录分类结果。
5.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昆虫头部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口器。
- 昆虫胸部具有三对足和一对或两对翅。
- 昆虫腹部具有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
- 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翅脉、足节等结构清晰可见。
2. 分类结果:- 观察到的昆虫可分为:甲虫、蝶蛾、蜻蜓、蜈蚣、蜘蛛等。
- 通过对比分类特征,将昆虫分为以下类别:(1)甲虫:具有坚硬的外骨骼、触角呈棒状、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
(2)蝶蛾:触角呈羽毛状,前翅为硬质,后翅膜质。
(3)蜻蜓:触角呈丝状,前翅和后翅均膜质,足细长。
(4)蜈蚣:多足,触角呈丝状,无翅。
(5)蜘蛛:八足,触角呈丝状,无翅。
3. 分析:- 本实验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结构特点,提高了对昆虫种类的识别能力。
-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放大镜、解剖刀等工具,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昆虫的各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一类生物,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昆虫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分类等特征,本实验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昆虫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3. 加深对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的认识;4. 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5.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内容1. 昆虫形态特征观察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其外部结构。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显微镜、解剖镜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整体结构,如头部、胸部、腹部等;②观察昆虫的足、触角、翅等器官;③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2. 昆虫分类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技能。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分类鉴定手册、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①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昆虫标本进行初步分类;②查阅分类鉴定手册,对昆虫进行详细鉴定;③对比不同昆虫的分类特征,加深对昆虫分类的理解。
3. 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
(2)实验材料:植物、昆虫标本、农药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②分析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③学习病虫害防治方法,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
4. 野外采集昆虫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
(2)实验材料:捕虫网、毒瓶、采集管、手套等。
(3)实验步骤:①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如树林、草地、农田等;②使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采集昆虫;③将采集到的昆虫进行整理、保存。
5. 昆虫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生理特征,掌握昆虫生理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昆虫、生理仪器、实验试剂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运动、摄食、繁殖等生理现象;②使用生理仪器测定昆虫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等;③分析昆虫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农业昆虫学实验参考材料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了解昆虫的外骨骼、分节、分段情况及其各体段的基本构造和附器。
认识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及其与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区别,为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二、材料及用具蝗虫、蝼蛄、蝉、金龟子、蝴蝶、蛾类、蜜蜂、蝽象、蝇类、步行虫、龙虱、蜘蛛、虾、蜈蚣和马陆等的浸渍或干制标本及多媒体课件。
解剖镜、放大镜、培养皿、镊子、解剖针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内容与方法步骤(一)昆虫纲与其他纲区别观察观察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昆虫纲的区别。
(二)昆虫体躯外骨骼及分节、分段情况观察以蝗虫为例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蝗虫的体躯分节、分段现象及各体节间的连接情况。
(三)昆虫头部主要器官观察1.昆虫复眼和单眼观察观察复眼和单眼的位置形态,数目各是多少?2.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蜜蜂等昆虫的柄节、梗节和鞭节的基本构造,对比观察其他昆虫触角的构造和类型。
3.昆虫口器观察(1)咀嚼式口器:以蝗虫为例,用解剖针拨动上唇,观察其活动方向,用镊子将上唇取下;用镊子将上颚取下,观察上颚前端具齿的切齿和后端具粗糙面的磨齿;观察下颚,连接于头壳下方略呈三角形的是轴节,其下是大而呈长方形的茎节,茎节下是两个能活动的叶瓣,内侧的坚硬,末端具齿的称内颚叶,外侧较钝的称外颚叶,基节外缘着生一个分为五节的下颚须;去掉下颚,后面是一片左右可分开的下唇,两侧着生一对分为三节的下属须;取下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后,中央留下的一囊状物即舌。
(2)刺吸式口器:以蝽象为材料,在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小心地把口针挑出。
紧贴在口针基部的一块三角形小骨片即上唇,在头的下方有一个分四节的管状下唇,其背部有一条纵沟(槽),内包有四支针状的口针,在口针端部轻压,即可分成三条,其中两条较扁的为上颚口针,较圆的两条为下颚口针,由于钳合较紧,故不易分开,下颚口针的愈合管中有食物道和唾液道。
(3)虹吸式口器:观察蛾、蝶类示范标本。
昆虫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识别方法,加深对昆虫分类学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类,具有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特征。
昆虫的形态结构是昆虫分类学的基础,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可以初步识别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蝗虫、蜜蜂、蝉、蝼蛄、家蝇、蝶类、蛾类、螳螂、椿象、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挑针、镊子、浆糊(或胶水)、昆虫外部形态挂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整体形态(1)观察昆虫的体躯: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的分节、头、胸、腹三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
(2)观察昆虫的头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头部,注意触角、眼、口器的形态和位置。
(3)观察昆虫的胸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胸部,注意胸足的形态和位置。
(4)观察昆虫的腹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腹部,注意翅的形态和位置。
2. 分析昆虫形态结构(1)触角:观察昆虫触角的形态、长度、节数和感觉器官的分布。
(2)眼:观察昆虫眼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3)口器:观察昆虫口器的类型、构造和功能。
(4)胸足:观察昆虫胸足的形态、节数、爪和功能。
(5)翅:观察昆虫翅的形态、质地、脉序和功能。
3. 制作昆虫标本(1)挑选昆虫:选择形态完整、无损伤的昆虫。
(2)制作标本:用解剖刀将昆虫的体躯、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切下,用挑针将各部位固定在标本板上,用浆糊(或胶水)粘合。
(3)标注:在标本板上标注昆虫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1)体躯分节:昆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各体段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2)外骨骼:昆虫具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感觉器官,用于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生物学与昆虫分类第一部分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一、目的了解: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头壳的分区;昆虫头部的形式;触角的构造和类型。
二、材料蝗虫、中华曲胫步甲、黄斑蝽、蝉、小地老虎、菜粉蝶等成虫盒装或浸渍标本及数种昆虫触角的玻片标本。
蝗虫、黄斑蝽、蛾蝶类成虫浸渍标本;家蚕或天蛾幼虫口器浸渍标本;黄斑蝽和蛾蝶口器横切、菜青虫和蝇类幼虫头部整封玻片标本。
三、内容(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以蝗虫为例,观察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体躯表面为坚硬的体壁称为外骨骼,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每段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环节已愈合不清,胸部3节,腹部10节。
头部:上方是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3个单眼,下方着生口器。
胸部:共3节,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节有背板、腹板和2块侧板组成,侧板与腹板之间各生有一对足,分别成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中胸和后胸的背板侧板之间各生有一对翅,分别成为前翅和后翅。
腹部:位于胸部后面,10节。
每个腹节由背板和腹板组成,两板之间由侧膜相连,节与节之间由节间膜相连,第8~9节生有外生殖器,最后一节生有一对小型的尾。
注意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两侧各有1对气门,腹部1~节,每节两侧各有一对气门。
第一腹节两侧各有一听器。
(二)头部1、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基本构造: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
昆虫由于种类不同,雌雄性不同,触角在形态上变化很大,下面是较常见的昆虫触角类型。
按指定标本认真观察。
(1)丝状:蝗虫和蝽的触角。
写出实际准备的标本,以便学生查找。
(2)刚毛状:蝉的浸渍标本。
(3)曲肱状(肘状):蜂、蚁触角浸渍标本或玻片标本。
(4)球杆状(棍棒状):菜粉蝶盒装标本。
(5)锯齿状:绿豆象(雌)触角玻片标本。
(6)栉齿状:绿豆象(雄)触角玻片标本。
(7)双栉齿状(羽毛状):柞蚕蛾及小地老虎(雄蛾)盒装标本。
(8)鳃叶状:金龟甲玻片标本。
(9)锤状:瓢甲玻片标本。
(10)具芒状:家蝇触角玻片标本。
昆虫设计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昆虫研究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活昆虫、观察显微镜、培养皿、镊子、解剖针、放大镜等。
2. 实验工具:记录本、笔、相机、实验报告模板等。
三、实验内容1.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观察(1)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观察昆虫的触角、复眼、口器等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3)观察昆虫的翅膀、足等运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2. 昆虫内部器官观察(1)观察昆虫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器官的形态与功能。
(2)观察昆虫的生殖系统,了解昆虫的繁殖方式。
3. 昆虫行为观察(1)观察昆虫的觅食、交配、产卵等行为。
(2)观察昆虫的防御、攻击等行为。
4. 昆虫生态观察(1)观察昆虫的生存环境,了解其生活习性。
(2)观察昆虫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如捕食、共生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目的、材料与工具,熟悉实验操作方法。
2.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特征:通过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昆虫内部器官:通过解剖昆虫,观察其内部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记录观察结果。
4. 观察昆虫行为: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的行为,记录观察结果。
5. 观察昆虫生态:在昆虫的生存环境中观察其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记录观察结果。
6.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发现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具有明显的形态结构差异,如触角、复眼、口器等器官的形态与功能各异。
2. 昆虫内部器官:通过解剖观察,发现昆虫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器官的形态与功能与人体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3. 昆虫行为:通过观察,发现昆虫的觅食、交配、产卵等行为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雄虫追逐雌虫、雌虫选择产卵地点等。
制作昆虫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观察昆虫,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甲虫、蝴蝶、蚂蚁等。
2. 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针、镊子等实验器材。
3. 记录本、笔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观察昆虫标本,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生活习性。
(2)准备实验器材,检查显微镜、放大镜等是否正常。
2. 实验操作(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记录其颜色、体型、触角、翅膀等特征。
(2)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眼睛,了解其视觉器官。
(3)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4)解剖昆虫,观察其内部器官。
3. 实验记录(1)记录观察到的昆虫特征,包括颜色、体型、触角、翅膀等。
(2)记录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3)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的外部形态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1)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2)头部有一对触角,用于感知外界信息。
(3)胸部有三对足,有的昆虫有翅膀。
2. 昆虫的内部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解剖,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以下内部结构:(1)消化系统: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道、胃、中肠、后肠和肛门组成。
(2)呼吸系统: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管和气门组成,气体交换在气管中进行。
(3)循环系统: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血管中循环。
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基本结构和生活习性。
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昆虫的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昆虫的基本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增强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为今后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观察昆虫专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其生活习性,了解昆虫的基本分类和生物学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明显的身体分节和头、胸、腹三个主要部分。
昆虫的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繁殖、栖息地等。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蝗虫、蚂蚁、蜜蜂、蝴蝶等昆虫标本或活体。
2. 实验工具:解剖刀、放大镜、镊子、解剖盘、显微镜、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1)观察昆虫的整体结构,包括头、胸、腹三个部分,注意各部分的形状、大小和比例。
(2)观察昆虫的触角、复眼、口器等器官,了解其功能。
(3)观察昆虫的足、翅等运动器官,了解其运动方式。
2. 解剖昆虫内部结构(1)用解剖刀将昆虫解剖,观察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等。
(2)使用放大镜观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观察昆虫生活习性(1)观察昆虫的食性,记录其食物种类。
(2)观察昆虫的繁殖方式,记录其繁殖过程。
(3)观察昆虫的栖息地,了解其生活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部形态观察结果(1)蝗虫:头部较小,触角较长,复眼较大,口器为咀嚼式,足为跳跃式,有翅。
(2)蚂蚁:头部较大,触角较短,复眼较小,口器为咀嚼式,足为爬行式,无翅。
(3)蜜蜂:头部较小,触角较长,复眼较大,口器为嚼吸式,足为爬行式,有翅。
(4)蝴蝶:头部较大,触角较长,复眼较大,口器为吸管式,足为爬行式,有翅。
2. 内部结构观察结果(1)蝗虫:消化系统为直管式,呼吸系统为气管式,循环系统为开放式,排泄系统为马氏管,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
(2)蚂蚁:消化系统为直管式,呼吸系统为气管式,循环系统为开放式,排泄系统为马氏管,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
(3)蜜蜂:消化系统为直管式,呼吸系统为气管式,循环系统为开放式,排泄系统为马氏管,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
观察鳞翅目昆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鳞翅目昆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培养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1. 鳞翅目昆虫标本:蝶、蛾、蛹等2. 放大镜、显微镜3. 记录本、笔4. 相机(可选)三、实验步骤1. 标本观察(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膀、身体、足等部位,记录其形态特征。
(2)观察昆虫的内部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的翅膀、触角等部位,了解其内部结构。
2. 生活习性观察(1)观察昆虫的取食行为:观察昆虫在花蜜、果实等食物上的取食行为,记录其取食方式。
(2)观察昆虫的繁殖行为:观察昆虫的交配、产卵等繁殖行为,记录其繁殖方式。
3. 分类观察(1)观察昆虫的翅脉: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翅脉,了解其分类。
(2)观察昆虫的触角: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触角,了解其分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鳞翅目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1)触角:鳞翅目昆虫的触角多为丝状、羽毛状或棒状,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
(2)翅膀:鳞翅目昆虫的翅膀覆盖着鳞片,具有保护、飞行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3)身体:鳞翅目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复眼和口器,胸部有翅和足,腹部有生殖器官和消化系统。
2. 鳞翅目昆虫的生活习性(1)取食行为:鳞翅目昆虫的成虫多以花蜜、果实、树液等作为食物,幼虫则以植物叶片、果实等作为食物。
(2)繁殖行为:鳞翅目昆虫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于植物上,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取食植物,经过多次蜕皮后化为蛹,蛹期后羽化为成虫。
3. 鳞翅目昆虫的分类(1)根据翅脉特征,鳞翅目昆虫可分为蝶类和蛾类。
(2)根据触角特征,鳞翅目昆虫可分为长触角类、短触角类和丝状触角类。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鳞翅目昆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取食行为、繁殖行为以及如何进行分类。
本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了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的能力。
校内昆虫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习昆虫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观察2. 昆虫分类实验3. 昆虫生活习性观察三、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如体型、颜色、翅膀、触角等。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3.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等。
四、实验步骤1. 采集昆虫标本,注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
2. 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记录下来。
3.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4.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昆虫体型大小不一,有微小昆虫,也有体型较大的昆虫。
- 昆虫颜色多样,有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等。
- 昆虫翅膀有膜质和鳞片两种,部分昆虫无翅膀。
- 昆虫触角形状各异,有丝状、锤状、棒状等。
2. 昆虫分类结果:- 鞘翅目:甲虫类,如蚂蚁、甲虫等。
- 鳞翅目:蝴蝶、蛾类,如蝴蝶、蛾、蚊等。
- 双翅目:蚊、蝇类,如蚊、蝇、蜻蜓等。
- 膜翅目:蜜蜂、蚂蚁类,如蜜蜂、蚂蚁等。
3. 昆虫生活习性观察结果:- 食性:昆虫食性多样,有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等。
- 繁殖方式:昆虫繁殖方式多样,有卵生、幼虫生、蛹生等。
- 栖息地:昆虫栖息地广泛,有陆地、水域、空中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昆虫观察实验,我们了解了昆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掌握了昆虫的分类方法和原则。
同时,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七、实验心得1. 观察昆虫时,要注意细节,如昆虫的体型、颜色、翅膀、触角等。
2. 分类昆虫时,要熟悉昆虫的分类特征,以便准确分类。
3. 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第2篇一、实验背景昆虫是自然界中数量众多、种类繁多的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校内昆虫观察实验。
蝉昆虫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蝉,作为昆虫界的重要成员,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一直吸引着生物学研究者的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蝉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理结构,加深对蝉这一昆虫种类的认识,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蝉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 掌握蝉的分类方法和识别技巧;3. 分析蝉的生理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4. 研究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蝉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2. 分析蝉的内部生理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3. 观察蝉的生活习性,如繁殖、觅食、迁徙等;4. 研究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食物链中的地位、与植物的互动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一:观察蝉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蝉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发现蝉具有以下特征:(1)头部:蝉的头部较小,具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复眼位于头部前方,较大,负责观察外界环境;触角位于头部两侧,较短,负责嗅觉和触觉。
(2)胸部:蝉的胸部宽大,分为三个节,分别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胸部具有发达的翅,翅脉明显,可进行飞行。
(3)腹部:蝉的腹部较长,分为多个节。
腹部末端具有一对尾须,用于平衡飞行。
(4)翅膀:蝉的翅膀分为前翅和后翅,前翅较大,后翅较小。
翅面具有细密的翅脉,可进行飞行。
2. 实验二:分析蝉的内部生理结构通过解剖蝉的尸体,观察其内部生理结构,发现蝉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蝉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食物通过口腔进入咽,然后进入食道,经过胃和小肠进行消化吸收,最后进入大肠排泄。
(2)呼吸系统:蝉的呼吸系统为气管式呼吸,通过气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从头部延伸至腹部,分布在整个身体。
(3)生殖系统:蝉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触角、一对触须、一对阴茎等;雌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触角、一对触须、一对产卵管等。
3. 实验三:观察蝉的生活习性通过野外观察和饲养,发现蝉具有以下生活习性:(1)繁殖:蝉的繁殖季节一般为夏季,雄蝉通过鸣叫吸引雌蝉,进行交配。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蟋蟀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蟋蟀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
2. 掌握蟋蟀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蟋蟀:活体蟋蟀若干只。
2. 实验器具:解剖镜、解剖剪、镊子、培养皿、放大镜、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蟋蟀的外部形态特征(1)观察蟋蟀的头部:观察蟋蟀的头壳、触角、眼睛等部位,记录其形态和特点。
(2)观察蟋蟀的胸部:观察蟋蟀的翅、足等部位,记录其形态和特点。
(3)观察蟋蟀的腹部:观察蟋蟀的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部位,记录其形态和特点。
2. 解剖蟋蟀,观察内部结构(1)解剖头部:用解剖剪剪开蟋蟀的头部,观察脑、食道、胃、气管等内部结构。
(2)解剖胸部:用解剖剪剪开蟋蟀的胸部,观察心脏、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等内部结构。
(3)解剖腹部:用解剖剪剪开蟋蟀的腹部,观察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内部结构。
3. 观察蟋蟀的行为特点(1)观察蟋蟀的取食行为:将蟋蟀放入培养皿中,观察其取食行为,记录其取食速度、食物选择等。
(2)观察蟋蟀的繁殖行为:将雌雄蟋蟀放入同一培养皿中,观察其交配、产卵等繁殖行为,记录其繁殖过程。
(3)观察蟋蟀的逃避行为:在培养皿中放置障碍物,观察蟋蟀的逃避行为,记录其逃避速度、方向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蟋蟀的形态特征(1)头部:蟋蟀的头壳呈椭圆形,触角细长,眼睛突出,有利于观察外界环境。
(2)胸部:蟋蟀的翅发达,为革质,足强壮,便于跳跃和爬行。
(3)腹部:蟋蟀的生殖器官发达,呼吸器官为气管。
2. 蟋蟀的生理结构(1)头部:包含脑、食道、胃、气管等器官。
(2)胸部:包含心脏、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等器官。
(3)腹部:包含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器官。
3. 蟋蟀的行为特点(1)取食行为:蟋蟀主要取食植物叶片,取食速度较快。
(2)繁殖行为:雌雄蟋蟀交配后,雌蟋蟀会产卵于土壤中,繁殖能力强。
(3)逃避行为:蟋蟀具有较强的逃避能力,当遇到危险时,会迅速跳跃或爬行逃避。
实验报告昆虫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2. 掌握昆虫的分类方法。
3.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类,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具有触角、复眼、三对足和一对或两对翅。
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特征,如身体结构、翅的形状、触角的类型等。
三、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蝶、蛾、蚊、蝇、蚂蚁、蜻蜓等。
2. 放大镜、镊子、解剖镜、解剖盘、显微镜等。
3. 昆虫分类图谱。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1)观察昆虫的整体形状、颜色、大小等。
(2)观察昆虫的头、胸、腹三部分的结构。
(3)观察昆虫的触角、复眼、足、翅等器官。
2. 解剖昆虫(1)用解剖镜和镊子解剖昆虫,观察其内部结构。
(2)观察昆虫的消化道、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等。
3. 昆虫分类(1)根据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对照昆虫分类图谱,确定昆虫的种类。
(2)将昆虫分为不同的目、科、属、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结果(1)蝶和蛾:身体扁平,触角丝状,翅膜质,前翅覆盖后翅。
(2)蚊和蝇:身体细长,触角芒状,翅膜质,无翅脉。
(3)蚂蚁:身体分节,触角膝状,翅退化,无翅脉。
(4)蜻蜓:身体细长,触角细长,翅透明,翅脉明显。
2. 昆虫内部结构观察结果(1)蝶和蛾:消化道完整,生殖器官发达,有雄性生殖器官。
(2)蚊和蝇:消化道完整,生殖器官发达,无雄性生殖器官。
(3)蚂蚁:消化道完整,生殖器官发达,无雄性生殖器官。
(4)蜻蜓:消化道完整,生殖器官发达,无雄性生殖器官。
3. 昆虫分类结果(1)蝶和蛾属于鳞翅目。
(2)蚊和蝇属于双翅目。
(3)蚂蚁属于膜翅目。
(4)蜻蜓属于蜻蜓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昆虫的分类方法。
在观察和分类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等工具,提高了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杆状:或称棍棒
状,鞭节基部若干亚 节细长如丝,端部数 节渐膨大如球,全形 象一棒球杆。如:蝶 类。
念珠状:触角各节 大小相似,近于球 形,整个触角形似 串珠。如:白蚁
.
鳃叶状:鞭节端
部数节<3-7>延 展成薄片状迭合 在一起,状如鱼 鳃。如:金龟子。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 侧突出成三角形,整个 触角形似锯条。如:叩 头虫雄虫 。
形状、着生位置以及单眼的有无及数目。
4、触角基本构造及类型的观察 (1)用放大镜观察蜜蜂触角,了解其基本构造; (2)观察所给昆虫的触角并指出其类型。
.
(四)、观察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了解其功能。 1、足的基本构造:以蝗虫为例观察。 2、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足的类型。
(五)观察昆虫翅的构造和类型
1、观察昆虫翅的类型。 2、观察蝴蝶的前后翅:了解三缘、三角、四区。 3、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翅为何种类型。
.
.
.
.
.
.
.
.
羽毛状:鞭节各亚节向两
侧突出细枝状,形状如羽毛。 如:大蚕蛾、家蚕蛾 等蛾类。
环毛状:除触角的基部两节 外,鞭节各亚节环生一圈细 毛,愈靠近基部的细毛愈长, 渐渐向端部逐减。 如:蚊 类。
.
鞭状:触角各节 大
丝状:触角各节大小相似,鞭节 各亚节大致相同,向端部逐渐变 细。如:蝗虫、椿象等。
.
.
.
.
.
.
.
四、完成实验报告 1、绘制蝗虫咀嚼式口器和蝉刺吸式口器图 2、绘出东亚飞蝗成虫形态图并标注各部分名称。 3、观察所给昆虫,指出其足、触角和翅的类型。
.
二、试验材料 蝗虫、蝼蛄、金龟子、蜜蜂、龙虱、蝴蝶、螳螂、步甲、 蝽象、蜻蜓、苍蝇、蝉、天牛、大蚕蛾、家蝇、白蚁、 叩头虫、瓢虫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昆虫纲特征的观察
观察所给昆虫,进一步掌握昆虫纲的特征。 (二)昆虫头部形态特征及附器观察
.
1、头部分区和昆虫口式的观察 (1)以蝗虫为例,找出额区、唇基、头顶、颊区和后头; (2)观察蝗虫、步甲、蝉的口式;
.
刚毛状: :触角短
小,基部1-2节稍 粗,鞭节纤细,类 似刚毛。如:蝉、 蜻蜓
肘状:柄节特别长,梗节短
小,鞭节由若干大小相似 的亚节组成,基部柄节与 鞭节之间呈膝状或肘状弯 曲。 如:胡蜂、象甲
.
具芒状:触角短,一般三 节,端部一节膨大,其上 有一刚毛状构造,称为触 角芒,芒上有时有许多细 毛。如:蝇类
2、昆虫口器的观察 (1)咀嚼式口器:<直翅目、脉翅目、甲虫> 以蝗虫为例,观察其构造及各部分功能; (2)刺吸式口器:以蝉为例,观察其构造、特点以及与咀嚼 式口器的区别; (3)观察蝴蝶(虹吸式)、家蝇(舐吸式)、蜜蜂(嚼吸式) 的口器并指出其类型。 (4)锉吸式<蓟马>
.
3、单复眼的观察 以蝗虫、天牛、蜜蜂为对象,观察其复眼大小、
实验一、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
.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并掌握昆虫纲特征。 2、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头部分区情况。 3、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口式、触角、口器的
构造和类型。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单复眼的形态及着生位
置。 5、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胸腹部形态特征。 6、通过观察掌握昆虫胸足的构造及类型。 7、通过观察掌握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