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学的误区》读书笔记
帮你走出教育误区 读书心得,陈建华
王晓春《帮你走出教育误区》读后感陈建华我用心研读了王晓春的《帮你走出教育误区》一书,写了一万多的读书笔记,说实话也不怕领导、老师们笑话,我从来就没有在认真的像今天一样,一个月的时间,专心读本书,沉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
作为一个搞计算机的技术老师,打字速度一天比一天快,写字一天比一天差。
对于一些教学的理论越来越疏远,自己也对于教学也越来越功利化。
这次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十年课改一瞬间,回归真本是关键。
以人为本德至上,传统教学亟待变!以下是我对关于《帮你走出教育误区》中的几个片段的见解与反思。
读了此书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我最让我学到东西的几句话,感悟至深!读就有读书的好处,在烂的书也有他们的精华。
课堂活动+教师定力=课堂活力课改后的今天,要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不仅仅是要形式上动起来,还要内在的学习有力起来。
今天那些大放异彩的公开课,处处显现出课堂活动设计的精妙,哪怕是完全陌生的学生,也可以让大家投身于其中,但这样的课堂又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呢?它的形式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呢?这样的一堂课与教育目的又相隔多远呢?有了活动并不一定有活力一堂死气沉沉的课,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评为一堂好课。
但一堂活泼的课,也不一定就会比死气沉沉的课好。
当我们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的时候,自然把课堂的低效归因于课堂形式的单调。
但有了课堂的活泼以后,并不必然就能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设计得到位,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但如果设计得不到位,反而会伤害课堂效率。
课堂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有力起来,这个有力包括身体上的有力,还包括学习思维上的有力。
让学生在整堂课都保持学习活力,不是课堂活动的形式,而是课堂活动的目的。
如果单纯把课堂教学的目的理解为掌握学科知识,这样的课堂目的对学生就不具有吸引力。
因此,课堂活动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手段。
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觉得沉淀定力太难,因此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所以才出现目前课堂活动反仆为主的现象。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常见误区在平常的调研和同师生交谈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教师感叹自己教得很认真,工作很辛苦,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感叹自己学得很刻苦,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教师的教学长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从而使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正常轨道,始终徘徊于“高负低效”的沼泽地而难于自拔。
下面简要列举教师教学的几个常见误区,并谈谈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所帮助。
一是备课重视教材,忽视研读课程标准。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研读课标,甚至就没有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因而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设计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要么不达标、要么加重了学生负担等。
课程标准规定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进行教学和检测的依据;而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正确认识并用好课标和教材。
在备课时,要先研讨课标,弄清教学的基本要求,然后再整合教学内容,可以使用教材,但不能只教教材。
二是备课重视教学内容,忽视学生和教法。
我们说不打无准备之战,教学也是如此。
备课时,认真熟悉教材内容固然重要,但教学内容最终是要让学生“内化”。
教学内容怎样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什么方式方法让学生掌握,这才是备课的关键。
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模式和教法。
三是重视课堂教学一般模式与流程的研究与运用,忽视变式和灵活机智。
许多教师热衷于把探寻适用于所有学科、同一学科或者某一类教学内容的探讨与应用作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实际上,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即“有法而无定法”,任何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也只能作为借鉴;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无法“刻舟求剑”;教学是一个系统,其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
因而,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从而根据学生、学科、教学内容实际,采取相应的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模式与方法,那种企图寻找一种万能的有效模式与方法是徒劳的,也是无效的。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
走出备课的误区业务笔记心得备课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一种工作,熟练的备课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但是,备课也会存在一些误区,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也是教师备课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授课方法的科学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并不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也不强,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流失。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法,注重以问答、讨论等复杂的活动布置,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帮助他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融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遵循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推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而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意义重大。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创造有利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突出学习的动机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认知,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课堂管理的科学性。
研究发现,课堂的秩序性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注重课堂管理的科学化,运用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通过课堂的管理达到收敛的目的,以确保存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最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可读性和可视化特性。
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其独特的特征,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注重注重可读性和可视化,利用图片、文字等图像来辅助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应用。
以上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应针对性强化的四个方面内容,也是走出备课误区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不断强化科学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要求,积极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等备课活动,以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最终效果。
总之,走出备课的误区,可以用专业化的备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备课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建立起自己的备课框架,提高备课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
读《走出教育教学误区》有感范文
读《走出教育教学误区》有感范文
《走出教育教学误区》是一本教师职业发展丛书之一,因为教师职业已经成为终身发展角度展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具体详细的阐述,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改正的方式方法指明了方向。
是一本极其实用的有价值的工具书,值得同仁们品读。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
而且还必须是有道理、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
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人。
应该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或者是杰出的的代表。
古往今来对教师这个职业都具有双重的要求,即“教书育人”孔子十分重视师德的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身正为范。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本书编者用了六章从与新课理念形式面精准的地指出我们对新课程理念中存在的误区并改正的过程和方法。
新课堂教学走入歧途写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真实生动的再现课堂教学中歧途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再现师爱无爱,把爱的方式方法阐明详细具体,真可谓说道读者的心坎里总之这本书用极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了教育教学存在的误区。
用真实案例剖析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指导教师的误区,这是一本心与心沟通的读物。
为我的今后的专业少走弯路,尽快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读了此书让我看到教学实践自己所范的错误,都是有意或无意之间。
真让我看到编者们总结的方法指导明确具体受益匪浅真是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坚定自信的为学生服务。
为孩子们的成长加油助力。
经常设问——读《走出教育教学误区》有感
“经常设问”
——读《走出教育教学误区》有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需要在课前备课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对象——学生们的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来确定的。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而成的,在这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是接受知识的。
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合作默契,教师组织、引导、参与活动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好,否则就会影响课堂上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甚至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
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们的表现,注重与学生们的合作效果,可由于方法不当,经常得不到学生们的回应,我还经常在心里面责怪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意识不强。
今天,我读了《走出教育教学误区》一书后,我知道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要让学生懂得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宰者。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真正在教师的组织下,把课堂还给学生。
书中说:“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教师要在课堂中经常设问,使学生始终沉浸在问题的情境之中,获得自我
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
”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立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方面做得不够好,有时候设立的问题太难,学生答不上来;有时候设立的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屑答;有时候问题连成窜,学生疲劳产生厌倦心理......通过读《走出教育教学误区》一书,我的困惑解除了。
今后,我会继续边学习边实践,一方面合理地运用从书中学得的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不断探索研究,去发现更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走出读后感的误区(共5篇)
走出读后感的误区(共5篇)第一篇:走出读后感的误区走出读后感的误区读后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并不算重,不过我依然觉得学会写读后感很重要,因为它是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使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
传统的读后感因为陷入“两段式”的误区,使得这种文体应有的价值大大降低。
我所说的“两段式”就是“概括介绍加体会”,其中“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往往占了读后感的绝大部分。
仔细想来,这种“两段式”读后感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它让“读”成了真正的空架子,即使不读也能写出后面的那些“感”,因为那不过是生活中的事例;第二,它让“感”成为无本之木,成了无水之鱼,因为那些感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笔者以为读后感应当提倡“三段式”,即“概要交代——感受作品——感受生活”。
“概要交代”就是开头简要交代一下读的是哪一本书或哪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是什么,也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自己的主要体会。
第二段“感受作品”就是抓住作品某些细节谈出自己对作品人物、事件的感受,有了这部分内容,就可以杜绝读后感的“有感无读”现象,也可以使后面的联系生活谈体会更加有根有底。
第三段联系实际谈体会,可以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当然也可以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实际,可“联系”的范围广了,读后感的思路就开阔了,学生也就不用再为读后感无话可说畏难发愁了。
附“三段式”读后感范例读《两位母亲的故事》有感今天,我含着眼泪读完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这篇短文,文中讲述了这样两位母亲:一位送儿子到站时看到儿子的背包提带断了,情急之下解下自己的腰带系在了儿子的背包上;另一位母亲探望监狱中的儿子,给儿子带去了自己亲口嗑好的一大包瓜子仁。
这两个故事都不长,但是读过之后,却都像两条大河在我的心中奔流,卷起了巨浪。
这的确是两位令人感动的母亲。
那第一位母亲,在解下腰带的时候就没想到一个女人提着裤子在众人面前走过时有多么尴尬吗?她就没想到过提着从车站回家走几十里路该有多么不便吗?她就没想到过在这样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很难找到根腰带吗?没有,她想到的只是背包带断了,儿子旅途要增加许多的劳累,也只想少一些对儿子的牵挂,她知道让儿子抱着沉重的背包上了车那份担心要比没有腰带的尴尬难受得多。
走出教育教学误区
《走出教育教学误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于是,不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公开课、研究课,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少不了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至于学生讨论的内容如何,讨论的结果如何则另当别论。
※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成了优等生当“红花”,而后进生成了“陪衬”的假合作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为了“突出”合作学习这个重要环节,对合作问题的切入点把握不准,有的问题是学生显而易见的,学生略有思考,甚至是可以脱口而出的问题,也要花上时间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成员各自分工的职责;其次要求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互教互学,互相帮助。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如:有些问题小组成员先独立写出问题的想法,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说完后再询问、质疑、发表看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
这样人人都有思考、表现、取人之长为我用的时间。
汇报时以“我们小组的意见是什么”的身份出现。
※在每个小组中要设立组织者、联络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
这种分工是不固定的。
可根据小组人数及教学内容进行增设或合并。
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生才能借助生生之间的互动,借助集体智慧,真正做到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
如“组长”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掌握本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在全班汇报时,组长还要安排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作代表发言;“记录员”要做好本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位同学发言的记录等等。
同时,在组长的主持下,每个同学都要发言,都有发言的机会,说得精彩与否、深刻与否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这样做,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让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开口说话。
在组内交流时能互相补充,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使认识更加深刻。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只顾着做下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读后感
《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读后感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读后感今天,我有幸读到了一篇关于教师教学误区的文章,这让我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我发现了一些我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点,同时也对一些我已有的观点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首先,这篇文章明确指出了教师教学中的十大误区,让我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我了解到,第一个误区是内容填鸭式教学。
以往,我一直认为教师应该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填满给学生,但是通过这个误区的解读,我才意识到学生其实更需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启示我,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其次,文章还提到了针对知识点单一讲解这一误区。
以往,我总是习惯于一切从基础开始,从头到尾地讲解一个知识点,以为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
但是这篇文章告诉我,单一的讲解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真正有效的方法应该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
文章还讨论了讲授速度过快、忽视个体差异、过度关注分数等等误区。
通过这些例子,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同时,教师不应该过于看重分数,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这篇文章还通过实例阐述了各个误区,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我认为这些改进方法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避免这些误区,并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篇文章让我对教师教学中的误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启发我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去进行教学。
我希望今后能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真正的收获。
走出教育教学误区
第一节对待早恋,围追堵截 第二节对待“小偷小摸”,方法“小儿科” 第三节批评不分场合 第四节滥用“感恩教育”
第一节按学生成绩编排座位 第二节民主管理就是放权给学生 第三节科任教师告状,班主任便指责学生 第四节不发生事故就是安全无事 第五节法制教育方法过于简单
读书笔记
这是《走出教育教学误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第一节多媒体教学独霸课堂 第二节把“听懂”当“学会” 第三节“拖堂”是为了学生 第四节讲课时不许学生“插嘴” 第五节滥用课堂评价
第一节极力崇尚“赏识教育” 第二节对优等生过度表扬 第三节“严”师一定出高徒 第四节有了爱,就有了教育
第一节家长会变成“训话会” 第二节向家长“告状” 第三节家访时只走访后进生家庭 第四节一有问题就“请家长”目录分析光辉书房新知 “教师职业发展”丛书编委会
序:教师职业发展的 终生要求
第一章与新课程理念 形似而神非
第二章课堂教学走入 歧途
第三章师爱无度
第四章家校合作走入 误区
第五章思想工作简单 化
第六章班级管理走入 误区
第一节追求开放式教学,淡化教学任务 第二节过于重视课前设计 第三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第四节“自主学习”等于学生自己学习 第五节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精彩摘录
这是《走出教育教学误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走出教育教学误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走出教育教学误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走出误区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
为了适应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断地学习、进步。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阻碍我们的成长。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关于走出误区的课程,通过学习,我对如何走出误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误区产生的原因1. 缺乏正确的认知误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认知。
由于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各种信息、观点、价值观不断冲击我们的头脑,使得我们难以辨别是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受到错误观点的影响,陷入误区。
2. 情绪的影响情绪是影响人们认知的重要因素。
当人们处于喜悦、兴奋等积极情绪时,往往会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而当人们处于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时,则更容易受到错误观点的诱惑。
因此,情绪波动也是导致误区产生的原因之一。
3. 经验的局限性人们的认知往往受到自身经验的限制。
由于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有限,这使得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容易陷入误区。
此外,过去的经验也可能成为我们判断问题的依据,导致我们忽视新的、正确的观点。
二、走出误区的途径1. 增强认知能力要走出误区,首先要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
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2. 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在面对各种观点时,我们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盲目跟风。
要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避免被错误观点所左右。
3. 勇于质疑、反思走出误区需要我们勇于质疑、反思。
在面对自己坚信的观点时,要敢于提出疑问,寻求证据支持。
同时,要反思自己的认知过程,找出其中的误区,及时调整。
4. 借鉴他人的经验他人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误区。
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习他人的观点,借鉴他们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认知。
5. 保持开放的心态走出误区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
要学会接受新的、正确的观点,勇于改变自己的认知。
体会新课改使我走出教学误区
体会新课改使我走出教学误区(一)教师地位的转变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窨,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学生地位的转变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
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而今,通过课改,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改变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变得爱学习了。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高中语文体裁教学浅议
一 一 芬
语 文 者 ,语 言 文 学 之 谓 也 。语 言 由语 音 、 词 汇 、语 法 之大 ,每个人和整个 社会都不可 或缺 。由此看 来,研究语
构成 ;文学则 是以语言塑造形 象,传递信息 ,反映并干预 文教学,搞好语文教学的意义就可想而知了。
期 目的呢 ?试看 语文教学 的现状 :义务教育 阶段沿袭 多年
来 的 八 股 老 套 ,仅 就 文 本 而 文 本 , 解 词 造 句 , 讲 解 时代 背
文学则是 反映社会生活 ,感化人 ,教育 人,传承文 明,鞭 景 , 划 分 段 落 , 总 结 段 意 , 归 纳 中心 … … 更 严 重 的是 高 中
收集 、积 累语言材料 。每 读一篇文章 ,就把其 中的名言警 人 类 、 国 家 、 民族 兴 衰 存 亡 的大 主题 ,也 有 人 们 普 遍 关 注
句 、丽 句 佳 段 , 分 门别 类 地 摘 录 下 来 , 或 写 下 自己 的 读 书 的 热 点 、焦 点 ;既 有 对 传 统 思 想 的 继 承 和 发 扬 , 也 有 对 新 心得 。 时 代 、 新 风 尚 的探 讨 和 思 考 ; 既 有 对 凡 人 小 事 的 讴 歌 与 赞
就 是 语 文 专 家 们 参 加 语 文 高 考 也 未 必 个 个 都 能考 出 个 满 意 管是正论还 是驳论 ,都离 不开论点 、论 据、论证这些 基本 的 分 数 ,语 文 教 育 大 家 叶圣 陶 , 胡 适 之 在 世 , 见 此 情 景 ,
也 必扼 腕 叹 息 , 叫苦 不 已。
顺 序 、 变 换 写 作 手 法 ,还 可 以 变 中 心 换 材 料 等 。至 于 即 兴
( 张建茹
走出思维的误区读后感
走出思维的误区读后感《走出思维的误区》是由中国现代著名思维导图专家、欧美思维教育领域深度研究学者谢宝军著的一本思维导图书籍。
通过谢宝军的角度和经验,本书力图告诉读者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如何在思维中避免误区,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作者以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阐述思维的角度,同时提供了诸多实用的方法和思路。
这本书不仅对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企业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作者从多个方面审视思维、阐述思维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者着重强调了思维导图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比较抽象和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节点,从而更好地理清逻辑和关系。
然而,思维导图并不是简单堆砌文字和图形,作者更注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质量和效率,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思维误区,如单一思维、二选一思维、假设思维等等。
这些误区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导致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有限,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避免这些误区,积极地接触、思考和挑战问题,我们就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认知,以及更科学、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对思维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前,我可能往往陷入二选一思维的误区,仅仅考虑问题的表面,而没有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现在,我开始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分析问题,不再局限于线性的思维,而是通过节点和连接的方式来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关联性。
同时,我也更注重提问的艺术,并且意识到“为什么”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不断追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了个人思维的提升,我也意识到了思维对于团队和组织的重要性。
在阅读书中的案例时,我发现在一些组织中,由于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思维误区,往往导致了错误的决策、低效的合作和浪费的资源。
尤其是在创新和变革的时候,思维的局限往往成为了组织发展的绊脚石。
走出教学的误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陷入一些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实践,我逐渐走出这些误区,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误区之一是过分依赖教材。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唯一依据,过分依赖教材内容。
然而,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参考,而不是全部。
过分依赖教材会导致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灵活性。
为了走出这个误区,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误区之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开始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识。
第三,误区之三是忽视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情感教育。
成绩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方面,而情感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
为了走出这个误区,我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误区之四是教学方法单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习惯于采用讲授法,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开始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误区之五是忽视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走出这个误区,我开始重视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走出教学误区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新世纪教育教学金典丛书》 编委名单
总序 平台·成果·摇篮
第一章 手中有“物”,胸中 有“理”,目中...
第二节 胸中有 “理”
第一节 手中有 “物”
第三节 目中有 “人”
第二章 过好“初高中物理衔 接”第一关
第一节 良好 的开端是成 功的一半, 你准备好...
第二节 初高 中物理顺利 衔接的对策
第三章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
第二节 导 “术”——让 学生在“探究”
活动...
第一节 启发式 教学模式
第三节 课例
第四章 物理课要有“物理味”
第一节 发挥 物理实验功 能,为有源
头活水来
第二节 猛火 煮,慢火 温——概念 教学要螺旋...
第五章 增效减负,少做“无 用功”
02 总序 平台·成果·摇篮 04 第二章 过好“初高中
物理衔接”第一关
目录
05 第三章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
07
第五章 增效减负,少 做“无用功”
06
第四章 物理课要有 “物理味”
08 后记
本书作者从事物理教学多年,在总结本学科教学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物理教学出现“高 耗低效”“难教难 学”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物 理教师不得不思考、并在积极探索的 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想教好物理,应 做到“三有”:手中有“物”,胸中有“理”,目中有 “人”。作者在本书中详尽阐述了如何做 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这“三有”。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走出高中物理教学难的误区》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读《帮你走出学习误区》心得体会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读《帮你走出学习误区》心得体会—程昱华我相信,对于一位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自然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教的问题,另一个是学生的学的问题,很多时候,有些教师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最近,读了《帮你走出学习误区》这本书,我感到书中很多内容不仅是在帮助我们的平常做法进行了整理。
更可贵的是,他真实、准确地指出了教与学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读来对人有较好的启发。
书中的观点是提高学生成绩不仅仅在于教师的教,更在于学生的学,教师不仅应该会教更应该会指导学生学。
细想一下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工作中的确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有时对学生的了解甚至很少,尤其是心理的了解更少,所以很少以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总在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的教,现在看来,就连我们给学生的爱有些都是霸道的施加,根本就不没从他们的意愿出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得好,更应该深入学生心灵,了解他们的全面。
在教学前了解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等。
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符合学生的需要,下面是我阅读此书获得的几点体会:一、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我们知道许多学生可能直到大学毕业,也不知道如何学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学习语文,学习数学,学习英语等等,只是迷迷糊糊的跟着老师跑。
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从来不考虑。
因为一方面学生几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几乎从来没有详细的具体的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教学特点。
这导致我们的学生对如何跟着老师学习,为什么要这么学,都是盲目的。
试想一个人盲目的做一件事,其效果会如何呢?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阅读《帮你走出学习误区》和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我觉得一个合格的教师在讲授本学科前,一定要利用几节课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教学科的梗概,就如同一本书的简介。
以便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学科有一个整体性的认,再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特点,然后结合学科特点,介绍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方法,并说明遵循规律学习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生命课堂
——《走出教学的误区》读书笔记
刘兰平
最近刚刚读完“最新学校与教育系列丛书”——《走出教学的误区》,受益匪浅。
本书立足于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针对性较强。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注重本职,避开教学误区。
本章主要阐述了教师在课前,课上,课后应该如何把握尺度,做一个智慧,让学生喜欢又尊重的教师。
第二章:求同存异避开创新误区,主要阐述的在提倡创新教育的大前提下,我们如何避免过于注重创新而忽略的教育的本来目的。
第三章:因人而异,避开管理误区,三个部分。
所提到的,都是在教育中不容易解决的个别学生的特殊题。
提倡教育的个性化,避免“一视同仁”。
这里我主要对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误区中的几个观点非常的赞同。
1、不唯标准答案是从。
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不少教师的眼光只看到课本,固守课本,自然课堂上的讲解便以一本孤立的教材为中心。
一切讲解以应付测试为中心。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仍然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教学仍秉承“怎么考就怎么教”的理念。
学生则多“唯书唯上”,书本上怎么说,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去思维。
平时死记,考试死答,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不敢大胆质疑和推测,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更缺乏便通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形成思维的封闭状态,这是出观“高分低能”的症结所在。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在30多年前就说:“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知晓。
”此种情况至今仍然很普遍,语文教学是这样,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这样。
讲风太盛是各种教学的通病。
课堂上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
有人认为:不讲似乎便对不起学生,不讲就没有尽到做教师的责任,不讲就是没有水平。
还有难以言明的心理障碍是:怕考试考了,而教学中没有讲到,会引起学生的埋怨,领导责难;我没有讲到是我的问题,我讲了你答不出,便是你的问题了。
因此,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
讲得过多,讲得太细,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时间。
难怪有学生向教师呼吁:“还我自读权,授我自读法,留我自读时。
”强调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却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往往把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老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午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名为“启发式”,实为“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
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
这一个问题问完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堂堂都是如此,学生哪里还有学习的兴趣。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4、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两点一起谈谈,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受教育思想制约,教育思想陈旧,就不可能运用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可是从一般的课堂教学来看,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达成真正的共识,不少的课堂上,“主体”却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
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有能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外,学生得围着教师转。
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取得真正主体地位,而是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学习兴趣丧失了,于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
5、正确“减负”
由于应试教育的流弊,加之教育思想的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可以说目前小学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地、程度不同地陷入“教师累、学生苦、效率低”的困境。
减负,并不是简单的减少课时,减少作业;而是应该减少无用功,减少机械化的任务。
注重效率。
不仅仅是教学课堂上,在我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也会遇到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
比如后进生的问题。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所谓的后进生。
我的班级就有这种学生,表面上看他的毛病、缺点多。
实际上他经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疑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
我只是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
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找家长,甚至孤立他们。
这样一来一个学年过去后,后进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成为了进步大的学生。
在比如书中提到向家长“告状”的问题。
学生还没有完全控制自己的能力,大人也会经常犯错,学会赏识和宽容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的。
班里学生犯错,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就会冲动的找家长,收效甚微,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我有一个学生,之前一段时间表现都很好,突然连续几天上课没精神又不交作业,叫过来问他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让我非常生气,马上问他要家长电话,这时我看到他眼中流露出一丝愧疚和恳求,我改变了主意叫他保证以后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给了他这次机会后,果然没有叫我失望,他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个是找家长都未必出现的结果。
所以说沟通与信任在教育中更为重要。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
”这就是说,教育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只要课堂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好的教学。